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教案_第1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教案_第2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教案_第3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教案_第4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

第1课时小熊购物

一、探究新知

1、说一说

通过看图获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1)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食品专柜,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

学信息?(指名回答)

引导学生找到信息。(出示食品单价课件)

面包每个3元饼干每包4元

蛋糕每个6元花生每包7元糖果每袋5元

(2)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什么东西呢?(指名回答)

(3)如果只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什么呢?

(此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准备。上面所提出的问题大多是本课的知识点,

会让学生对课堂兴趣浓厚,积极性高)

2、算一算

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

(1)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胖胖要买什么食品?(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再小组

交流汇报)

(2)那么,小熊胖胖该付多少钱?请你帮它算一算。

教师引导学生经历把分步式写成综合式的过程。

说一说既有加法又有乘法的算式中,要先算什么?(组织学生讨论:

3X4+6或6+3X4各表示什么意思?)

(3)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3X4+6=6+3X4=

提问: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讨论:含有乘法和加法的计算的分布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想一想,议一议

(1)小熊壮壮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出示壮壮课件)

同桌互相探究,并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2)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

总结: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两步式计算中,应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二、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练一练第1题。

大家能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你能列出什么算式呢?

老师点名学生回答。

(2)课件出示练一练第2题。

4X6+25=54+36-18=42+8X4二

9X8+22=100-75+25=33+7X3=

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强调书写格式。

三、课堂总结

1、提问: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计算题时,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既有加法,又有减法,而且还有乘法的两步式计算题,我们把它也叫做“混

合运算”(板书:混合运算)

四、作业设计

完成练一练3—6题。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小熊购物

解法一:3X4+6解法二:6+3X4

=12+6=6+12

=18(元)=18(元)

答:该付18元。

为学习数学的主体。

第2课时买文具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404-8284-736+624+8814-915・3

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什么?

二、探索新知

出示P5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问题,并着重注意: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

少元?

3.解决问题。

(1)列算式。

笑笑:184-3+4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3-104-5

=6+4=3-2

=10(元)=1(元)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小组讨论:3T0+5表示的意思。

算式“3-10・5”中的“10”表示5本算术本10元,“10・5”表示1本算

术本多少元。所以“3T0+5”表示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因此计算“3-10・5”的时候,应先算10+5=2,再算3-2=1,用脱式计算

式。

(3)引导学生发现:有减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4.尝试解决问题。

(1)提问:买1本算术本和1本英文本共花多少元?

(2)让学生独立解答。

(3)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既有加法又有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要先算

除法,后算加法。

5.小结: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

算加减)

三、巩固练习

1.P6“练一练”第1题。先帮助学生理解图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2.P6“试一试”第2题。先说运算顺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四、总结

1、提问: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计算题时,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既有加法,又有减法:而且还有除法的两步式计算题,我们把它也叫做

“混合运算”(板书:混合运算)

五、作业布置

课本6-7页练一练第1、3、4、5、6题。

板书设计:买文具(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

解法一:18—3二6(元)6+4=10(元)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解法二:18+3+4

=6+4

=10(元)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第3课时过河

一、复习巩固

1、口算

6X9=30+15=42+6=

2、脱式计算

7X2+3046-6X463+9+7

二、解决新知

1.合作探究数学问题。小组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自行编写完整的数学问

题。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

例如:二年级*班,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准备坐船过河,每条大船限

乘客9人,他们至少需要几条大船?

2.展示思维,把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年级*班,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准备坐船过河,每条大船限乘客9

人,他们至少需要几条大船?

思维:总人数一一限乘客人数一一需要多少条大船

分步计算:

29+25=54(人)

544-9=6(人)

综合算式:29+25+9

思考:这样列式就要依照我们学习的混合运算方法来计算,计算的结果却与

我们的分步计算结果不一样。

你有怎样的办法呢?这里我们需要先计算加法。

引入:“()”一一小括号一一先计算小括号,再计算除法。

看看这样的方法,计算结果怎样呢?学生独立完成,感受这样的方法带来的

成功喜悦。

(29+25)4-9

=544-9

=6(条)

答:至少需要6条大船。

一句话:有小括号真好!

理论,记忆理解: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分段理解,记忆)

每条小船比大船少坐学生3人,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船?你会

做吗?

三、体验知识,形成模块

1、说一说先算什么,在算什么,并计算结果。

5X(36-29)(46+17)4-7814-(16-7)

完成之后,再次体验: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

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注意:做完括号里的运算之后,不再要括号。

四、课堂小结

1.知道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

2.完整把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阅读记忆: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

号,先算小括号。

3.数学符号要正确书写。

五、作业设计

1.记忆: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

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2.完成试一试、练一练。

板书设计:过河(混合运算)

混合运算预算顺序

先乘除,后加减法一:29+25=54(A)

有小括号544-9=6(条)

先算小括号里,法二:(29+25)・9

再算小括号外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第1课时看一看(一)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笑笑、淘气和妙想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

常有趣,你们想看吗?

二、探索新知

(一)出示自学目标:(小黑板出示)

在观察、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

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二)操作活动-----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教师通过课件演示淘气、笑笑和妙想观察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学生在观察

的基础上说说游戏的方法,教师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C

2、师生游戏。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观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

3、学生同桌间游戏,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

4、学生交流。

三、学习检测: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教材13页下面的情境图)

请同学们先看一看,再想一想,然后找出下面四幅图分别是哪位同学看到的?

将自己的结果和同学交流。

四、教师精讲点拨

教师针对学习检测情况进行精讲。

五、学生全课总结,拓展升华

说一说:今天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布置

1、搭建组合图形,并从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看到的形状分

别是什么?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2、完成P14页“练一练”第1、2、3、4题。

板书设计:

看一看(一)

站在不同的位置,每次最多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第2课时看一看(二)

一、情境导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昨天我们学到了什么?把你学到的知识告诉

老师和同学好不好?

二、出示自学目标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三、学习新知

点名学生说说课本P15页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笑笑说她看不到牙膏盒,

她说的对吗?

四、自学自导

1、教师说明活动要求一一猜一猜、搭一搭,学生分小组讨论拼搭方法并拼搭。

2、教师发出指令;用4个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有3个正方形。

3、教师发出指令:从上面看有4个正方形。

4、教师发出指令:从侧面看有2个正方形。

5、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自己新搭的立体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五、反馈交流:

1、学生交流自己所拼搭出的形状。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3、学生分小组相互指令做拼搭游戏。

六、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八、拓展延伸

观察家里的物体,比如冰箱,电视机等,观察后画出正面、上面、侧面的平

面图形。

九、作业布置

练一练第1、2、3题。

板书设计:

看一看(二)

一组(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第三单元加与减

第1课时捐书活动

一、谈话切入:

我们小学生为“希望工程”捐书活动开始了!同学们都积极地献出自己的

一片爱心。三年级和四年级这两个班的同学们还悄悄地比赛,他们都想为“希望

工程”多做贡献。老师把这两个班的捐书情况做了个统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捐

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吧!

二、学习新知

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统计图,学生自主观察、讨论,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

(1)出示图表。这里就是当年我们学校捐书情况的统计表。谁能告诉大家通

过这张表你知道了什么?

(2)你们能提出和加法有关的问题吗?

A、三(1)班和三(2)班一共捐书多少本?118+104=222(本)

B、三(2)班和三(3)班一共捐书多少本?104+95=199(本)

C、三(1)班和三(3)班一共捐书多少本?118+95=213(本)

2、想一想。

(1)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列式:118+104+95二

(2)仔细观察这个算式,它和以前学的不太一样。你能不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想

的?

(3)估算。老师请大家先来估计估计,大约会有多少本?

(4)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学生在小组里叙述题意,尝试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

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

3、算一算。

你们认为自己估计的准不准呢?好,请你拿出练习本,动手算一算。

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和好朋友交流一下。

4、请你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四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书?

自己动手做一做,然后与同学交流。

三、联系巩固

1、计算比赛,完成练一练第1题。

又对又快的同学可获得小红花一枚。

2、完成练一练第2、3题。

3、完成练一练第4题。

四、课堂总结

这届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板书设计:

捐书活动

100+100+100=300(本)

18+4-5:17(本)

300+17=317(本)

118+104+95=317(本)

答:三年级一共捐书317本。

第2课时运白菜

一、谈话切入:

秋天到了,田野里忙碌着人们收获的身影。(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情境图)淘

气与笑笑在这里找到许多数学信息,你猜猜他们找到哪些数学信息?谁愿意告诉

大家。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让学生先看主题图,自己独立思考,与同桌交流

自己所提的数学问题)

二、学习新知

(一)理解图意,提出问题

师:原来有850棵,运走两车后,求还剩多少棵?(师板书出完整的题目)能一

步完成吗?(不行)该怎样列式?

(二)计算,解决问题

可以先计算运走一车后还剩多少棵白菜,从850里面先减去256;再运走一车,

就是再减去280,就算出了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白菜。

生1:我先算第一车运走以后还剩多少棵白菜,再用剩余量减去第二车运走的棵

数。

850-256-280

=594-280

=314(棵)

答:运走两车后还剩314棵白菜。

也可以先计算出两车一共运走了多少棵白菜,再计算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

棵白菜。

生2:我先计算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白菜,再用总量减去两车一共运走的棵

数。

850-(256+280)

=850-536

=314(棵)

答:运走两车后还剩314棵白菜。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学生尝试自己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把你的算法展示给大家看看。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

(三)算一算1000-372-210,并进行验算。学生尝试自己计算并验算,教师

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师:怎样才能提高计算的准确度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1:一定要细心。

生2:算完之后要验算,验算能帮助我们检查出错误。

三、联系巩固

1、计算比赛,完成练一练第3题。

又对又快的同学可获得小红花一枚。

2、完成练一练第1、2题。

3、完成练一练第4、5题。

四、课堂总结

这届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五、布置作业

1.菜园里有大白菜680棵,上午运走265棵,下午运走284棵,菜园里还有

大白菜多少棵?

2.新华书店运来《百科全书》900本,第一天卖出328本,第二天卖出465

本,还剩多少本?(用两种方法解答)

3.面包师傅做了654个面包,小明买走了198个,小红买走了255。你还可以买

几个?

4.用多种方法简算。

1000-207-168436-179-36

5.脱式计算

756-368-132840-(60+580)

788-(138+262)1000-365-185

板书设计:

运白菜

方法-850-256-280

=594-280

=314(棵)

答:运走两车后还剩314棵白菜。

方法二850-(256+280)

=850-536

=314(棵)

答:运走两车后还剩314棵白菜。

第3课时节余多少钱

一:激情引入。

亲爱的同学们,2009年,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数约二亿三千万人,城市建设

和发展离不开他们的辛勤劳动。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一家人是如何节钱的。

二.学习新知

1、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口算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2)分析数学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之间交

流。

(3)以小组形式反馈问题,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帮助解决。(引出问题“八月结余

了多少钱”)

(4)探究“八月结余了多少钱?”这个问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之后和小组交流。

师—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800+185-745或800-745+185,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计

算方法,然后汇报。

(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交流中教师鼓励算法不同的同学。

对于带有一般性的计算方法应引导学生予于关注。

2.(课件出示教材22页试一试例题)理解图意,解决问题。

师:每台洗衣机580元。奶奶每月节余225元,估一估,几个月节余的钱可以买

一台洗衣机?算一算。

(1)计算,解决问题

生1:225+225=450(元)生2:580-225=355(元)

450+225=675(元)355-225=130(元)

675元>580元130元<225元

答:三个月就够了。答:三个月节余的钱能买洗衣机。

师:说出式子中各数各步所表示的意思?

师:两种计算方法进行对比,你们能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吗?

三、巩固练习:里程'千米

1、完成“练一练”第1题,先弄清

北京----保定146

楚图形的含义,然后再列式算一算。

北京----石家庄277

2、完成“练一练”第2题,仔细

北京一一郑州689

读题,先画图,再列式计算。

北京一一洛阳813

3、独自完成“练一练”笫3题

北京----西安1200

能简便计算的请简便计算。

四.课堂总结

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对自己、同学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评价。

五、作业设计

课本23页第4、5、6题。

第4课时里程表(一)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拥有多条重要的火车线路。你

们做过火车吗?你们会看火车的里程表吗?(教师板书:里程碑)

二、讲授新课。

下面是“北京一西安”沿线各大站的火车里程表。

(1)保定到石家庄多少千米?画一画,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保定到郑州有多少千米?在图中画一画,算一算。

(3)813-689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里程?画一画,说一说。

(4)请你再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设计

完成“练一练”第2、3题。

第5课时里程表(二)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与火车里程表相关的问题,你们会看汽车的里程

表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汽车里程表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淘气的叔叔是出租车司机。星期一早上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千米。淘

气记录了叔叔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读数。请看下表,说说你知道

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情境图)

星期一是行驶了160千米吗?为什么?

既然都是里程表,我们能不能借鉴研究火车里程表时画图的方法,来研究汽

车的里程表问题呢?试一试。

学生尝试根据题意画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下面是淘气根据题意画的一个图,跟你画的一样吗?你能看懂吗?与同伴说一

说。(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淘气画的图)

学生进行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说说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

请自己算一算每一天行驶的里程数,然后说一说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学生尝试自己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三、巩固练习。

带领学生一起做教材第27页“练一练”第1题。

(1)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订正。

(2)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更深层次的理解里程的含义。

(3)让学生独立完成。

(4)12月底比6月底多用了多少度电?同学们再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多用呢?

有哪些原因呢?

四、课堂总结。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设计

完成“练一练”第2、3、4题。

板书设计:

里程表(二)

出发到结束的距离

相邻两天里程表的读数差是这一天汽车行驶的里程数。

第四单元乘与除

第1课时小树有多少棵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大家一进校园就会看到花坛里盛开着美丽的鲜花,它在装点着我们

美丽的校园,这么美的环境大家喜不喜欢。为了美化我们的校园学校买来了三捆

树苗,仔细观察课本上的情境图,请大家看看。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学会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黑板出示)

(二)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30页主图内容,解决以下问题:(黑板出示)

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

2.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

3.试着解决所提的数学问题。

4.思考:哪种算法最简单。

三、反馈交流:(出示数字卡片)

3X25X46X7

30X250X46X70

300X2500X46X700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四、精讲点拨: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针对学生出

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五、当堂训练:(课件出示练一练第5题)

香蕉每堆200根,小象每天吃60根,大象每天要吃90根。

(1)3头小象吃一堆香蕉,够1天吃吗?

(2)1头大象一个星期要吃多少根香蕉?

⑶你还能提吃哪些数学问题?

六、课堂小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简便?

作业布置:

课本31页第1、2、3题。

板书设计:

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方法一:20+20+20=60(棵)

方法二:2X3=620X3=60(棵)

方法三:20X2+20=60(棵)

答:小树有60棵。

第2课时需要多少钱

一、激趣导入:

暑假里,有三个小朋友,来到了美丽的大海边。出示挂图:同学们自己观察

这幅图把你看到的说给同桌听一听。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掌握两位数乘一

位数的口算技巧。

(二)出示自学指导:自学课本32页的内容,并解决以下问题:

1、观察情境图,并根据图提出问题。

2、精选最有价值的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

3、尝试计算: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三、反馈交流:

1.小组交流,列式计算。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乘法算式:12X3二

全班交流算法。

2.解决问题:(小黑板出示)

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小皮艇的价格是皮球的4倍,一个小皮艇多少钱?

每个学生先独立列出乘法算式,尝试解决,再交流、汇报。

四、精讲点拨:

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五、当堂训练:

课本“练一练”的第5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六、课堂小结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要注意什么问题?讨论交流。

作业布置:

第33页第1、2、3、4题。

板书设计:

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12+12+12=36(元)

12X3=36(元)

先算:10X3=30

再算:2X3=6

最后算:30+6=36(元)

答:需要36元。

第3课时丰收了

一、温故知新:

1、口答:

(1)3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2)24里面有几个8?

(3)20里面有几个十?

(4)4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5)4个20是多少?

2、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都准备了学习用品。两个同学一共买了16支铅笔,平均每个同学

买了多少枝?

问:怎样列式?你是怎样算的?会用竖式计算吗?

3、谈话:那边还有两只兔子在分胡萝卜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胡萝卜的

数学问题吧。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整十数除以一位数。

(1)课件出示:情景图。

①问:从这两个兔子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②师:要求“平均每只小兔能得到多少根胡萝卜?”怎样列式?

板书:604-2=

③师:60+2等于多少?独立思考如何得出这个结果的,与同桌相互

说说,并把结果填在书上。

④组织全班交流。

预设:A.因为6+2=3,所以60+2=30。

B.6个十除以2等于3个十,3个十就是30。

C.6捆胡萝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捆,就是30。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①让学生独立完成。

②问:你在做题时是横着做的还是竖着做的?为什么竖着做?

让学生比较每组上下两题在计算上的联系和区别,帮助学生

形成算法。

(3)完成“练一练”第4题:

①先让学生完成前两题,指名板演。

师生共同评价板演情况。

问:这两题都是分几步算?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商分

别写在哪里?

②独立完成后两题,集体订正。

③问:每次两题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注意余数。

你认为除法笔算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深化、拓展提高:

师:在分胡萝卜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相应的口算和笔算,下面就运用所学的

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

1、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1)让学生仔细看图: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2)独立解答。

(3)集体交流。

四、全课总结、内化新知: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吗?

板书设计:

丰收了

64-2=3164-8=2

60+2=301604-8=20

答:平均每只小兔能得到30根胡萝卜。答:需要运20次。

第4课时植树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秋天到了。为了今后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绿色,今天我们就要去进

行植树活动。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二)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36页的内容,并解决以下问题。

1.观察图片,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解决“每组4人,可以分多少组?”可以怎样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列出算式后,思考怎么计算。

三、反馈交流:

提问:1.与同桌交流计算方法。

2.全班汇报交流,鼓励不同的思考方法。

3.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四、精讲点拨:

让同桌互相检查,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互相讨论讲解。

五、当堂训练:

1、课本第37页第2题,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再讲评。

2、一双鞋子:5元一副手套一双鞋55元

⑴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

⑵一双鞋子的价钱比一副手套贵多少倍?

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计算,可以先生除数去除被除数中

整十的部分,再去除被除数的个位数,然后把两次除得的结果合起来。如果有道

理,也可以用你喜欢的其他方法来计算。生活中有很多问题的解决都要用到我们

今天学到的知识,同学们要做一个有心人,下课后,我们可以试一试用今天学到

的知识还能解决哪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七、作业布置:

课本37页“练一练”第1、3、4题。

板书设计: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

12X3=36304-3=10404-4=10

364-3=1264-3=28+4=2

10+2=1210+2=12

答:可以分到12棵。答:可以分成12组。

第五单元周长

第一课什么是周长

一、情境导入。

1、以做衣服测量腰围为话题导入;

2、做花冠如果都做成一样的行不行小讨论;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树叶,课本的外形;

2、观察树叶、课本外形,摸一摸边;

3、在A4纸上描出树叶边线,并展示;

4、在A4纸上描出课本边线,并展示;

5、观看蚂蚁描边线,引出如何测量树叶边线,并得出周长概念;

6、将课本归属规则图形,得出周长概念。

7、强调一周,并练习题目;

8、观察图形,引出平移法;

三、巩固练习。

1、课本45页数一数;

2、课本46页练一练1、2题。

四、总结:

关于周长这个概念你在这节课里有什么收获?

你还想了解哪些问题?

第二课长方形周长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

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

单问题,体会策略的多样化;

3、在测量、计算、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并能

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直尺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

1、观察课本长方形,思考测量方法?

2、怎样求长方形的周长?

3、汇报计算方法。

4、引导学生体验简便方法的好处。

5、计算周长,总结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二(长+宽)X2

二、探究新知(正方形的周长)

1、想一想你怎样求出正方形的周长?

2、请学生独立完成。

3、汇报计算方法:

4总结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正方形的周长二边长X2

三、巩固训练:

求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1、数学书。

2、黑板长34分米,宽12分米,花边至少长多少分米?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问题?

作业设计:

测量笔记本的周长。

板书设计:

长方形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二(长+宽)X2

第六单元:乘法

第一课:蚂蚁做操

一、创境激疑导入新课。

1、找数学信息。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2、题数学问题。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每行有12只小蚂蚁,有4行,一共有多少只小蚂蚁?

3、解决问题。怎样列式?

12X4=

板书课题:多位数乘一位数

二、自主合作探究发现

1、学生独立计算并尝试口算。

2、一共有多少只蚂蚁?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算一算。

画点子图,并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第三种U算方法:先算10X4=40,再算2X4=8,最后算40+8=48.

3、竖式计算

(1)尝试用竖式计算。

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2)集体交流算法。

这一步是什么意思?

(3)学习乘法竖式的简写形式。

介绍乘法竖式的简写形式。

引导理解8为什么在个位,表示什么?

4为什么在十位,表示什么?

(4)练习43X2=?

4、请你试着算一算。

(1)独立计算并解答。

(2)交流算法。

说说你的过程。

这一步是什么意思?

(3)小结方法:先算什么,在算什么,最后穿什么?

三、拓展延伸巩固应用

讨论练一练第2题。说说每步的意思。

练一练第1、3、4、5题。

四、总结评价激励进取: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乘法

一共有多少只小蚂蚁?

12X4=48(只)

12

X

48

答:一共有48只。

六、课后反思

第二课:去游乐园

一、创境激疑导入新课。

淘气的学校要组织他们去游乐园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会遇到什么数学问题吧!

二、自主合作探究发现

师: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太空船每人12元,电动火车每人6人。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1、太空船每人12元,2个人需要多少钱?

2、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教师指导竖式计算的板书。

3、淘气是这样算的,他做得对吗?(出示淘气的计算)

全班交流

4、4个人、5个人呢?他算得对吗?

5、5人坐太空船,到底需要多少钱呢?

师:你是怎么算的?

三、展评析疑交流指导

1、口算:10X5=50,2X5=10,10+50=60

2、表格:1

13

3、竖式:12

X5

60

4、强调:个位满十就要像十位进一

5、13人坐电动车需要多少元?

学生独立解决,师巡视。

6、练习:14人呢?15人呢?16人呢?

7、小结: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8、强调:个位满几十,就像十位进几。

四、巩固新知

1、练一练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练一练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交流。

3、练一练第三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为什么他们的积是不同的。

4、练一练第5题。独立完成,并观察规律,全班交流。

五、作业设计

练一练第4题。

六、板书设计

去游乐园

5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元?

12X5=60(元)

12

X5

60

答:需要60元。

七、课后反思

第三课:乘火车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奇思、瞄向和爸爸要出去旅行,他们会遇到什么数学问题呢?

1、出示情境图

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

(1)出示问题“5节卧铺车厢课乘多少人?”

(2)独立列式解决问题

(3)交流算法

①口算:70x5=350z2X5=10,350+10=360

350+10=360

师:你是怎么算的?

③竖式:72

X5

360

小结:用第二个乘数5乘72个位上的2得十,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在个位上写0:

用第二个乘数5乘72十位上的7得35,也就是35个十,加上进上来的一个十,是36个

十,向百位进三,在十位上写6,百位上写3.

3、7节硬座车厢可乘多少人?算一算,填一填。

(1)出示问题。

(2)独立计算。

(3)交流算法:

①口算:100X7=700,10X7=70,8X7=56,700+70+56=826

②竖式:118

X1

826

总结: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竖式计算:从个位算起,用•位数•次去乘两位

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的得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5)这列火车一共能乘多少人?(360+826=)

三、巩固新知

练一练:1、找数学信息,提数学问题。

独立完成,交流方法。

2、独立完成,交流算法。

3、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交流方法。

4、观察并交流出现错误的原因,独立改正。

四、作业设计

练一练:5、找数学信息,提出问题,独立解答。

五、板书设计

乘火车

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7节硬座车厢可乘多少人?

72X5=360(人)118X7=826(人)

72118

义5X1

360826

答:5节卧铺车厢可乘36。人。答:7节硬座车厢可乘826人

六、课后反思

第四课:去奶奶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周末到了,淘气准备去看望他的奶奶,在去奶奶家的路上会遇到什么数学问题呢?我们

一起去看一看。

二、自主学习、新知探究

1、出示情境图

(1)观察情境图,说一说淘气去奶奶家是怎样乘车的?

(2)这条黑白相间的路线代表什么?红色路线呢?

(3)乘火车的是哪一段?乘汽车的是哪一段?

(4)图中和文字都给出了哪些数学信息?(淘气从哪里出发?先乘什么车?需要多长时间?

行驶速度多少?再乘坐什么?……)

淘气从家出发先乘每小时行115千米的火车走4小时到新站,再在新站换乘每时行45

千米的汽车2小时到奶奶家。

2、3位同学通过画图表示题目的意思,你能看懂吗?与同伴说一说。

(1)你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淘气去奶奶家乘车的路线吗?请你试着画一画。

(2)展示交流

①每一幅图分别是怎样表示淘气的行车路线的?你看懂了吗?

(第•幅图去掉周围的无用信息,只呈现行车路线,路线图与原图非常相似;第

二幅图是将第•幅图进一步简化,变成了•条折线,并标由了各段所需要的时间,看起来更

简洁;第三幅图呈现了所有的信息,把折线变成线段。)

②你觉得那一幅图更好呢?好在哪里?

(第三幅图更简洁,不仅画起来方便,也便于观察,容易看出其中数量关系。)

3、淘气9:00出发,2小时后火车约行驶到什么位置?在图中标出来.

①你是怎么想的?说一说。

淘气先要乘火车4时2时行驶的位置大约是淘气家到新站的一半;测量;目测;数一

数黑白段数。

4、淘气到奶奶家一共多少千米?

(1)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2)组织学生集体交流。

(3)总结回顾。

今天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三、巩固新知

练一练:1、找数学信息,画图,解决问题、

3、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找数学信息,画路线图,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四、作业设计

练一练2、用远竖式算一算。

五、板书设计

去奶奶家

五、课后反思

第五课:0X5二?

一、新课引入

在数学里有一个特殊的数字0,你们知道它都会出现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意思呢?(0表

示起点,什么也没有,用来占位)

0X5=?

二、新知探究

1、0X5=?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出示0X5=?学生独立计算。

(2)组织集体交流各自的方法。

0X5=?(0)你是怎么想的?

(3)巩固应用5X0=?

(4)总结:这些算式的结果有什么特点?从中发现了什么?

0乘任何数都得0(板书)

2、下面是一组与0有关的算式,请你用竖式算一算。

(1)出示乘法算式:240X2=130X5=203X3=208X7=

师: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吗?

你会算吗?

(2)组织学生集体交流算法。师:你是怎么算的?

(3)你能用竖式算一算吗?

(4)交流反馈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算式。

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末尾有。的乘法,相乘的一位数可以和三位数的十位数字对齐,计算结果上不要忘

记写0.

(5)交流反馈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竖式。

师:为什么有时乘积中间有0,有时中间没有0?

(6)总结提升:

师:有0的乘法竖式中,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乘数末尾有。的竖式,不要忘记末尾的0,积要照写;乘数中间有0的竖式,如果

有进位,要加上进上来的数。

3、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算式:0X5=0X0=0+126=99999X0=0+0=78+0=

(1)独立计算。

(2)你发现了什么?

(3)0乘任何数都得0,0加任何数都得原来的数。

(4)出示0+5和0X5师:既然乘法是加法的一种特殊形式,为什么两个算式的结果不

同?

三、新知巩固

练一练1、举例说说为什么0乘任何数都得0?

3、小狗送信。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4、比大小。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解决问题。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四、作业设计

练一练2、用竖式算一算。

五、板书设计

0X5=0

0+0+0+0+0=0

六、课后反思

第六课买矿泉水

一、新知引入

师:张老师想给同学们买矿泉水。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矿泉水每箱有24瓶,每瓶3元,买2箱矿泉水共花多少钱?)

二、探究新知

1、估一估,150元够吗?

(1)买两箱矿泉水大约需要多少钱?

(2)集体交流各自不同的估算方法。

2、算一算,张老师买矿泉水共花多少元?

(1)学生独立列算式。

(2)展示交流算法。

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024X2=48(瓶),48X3=144(瓶);024X2X3=144(瓶)③24X3=72(元)

72X2=144(元)

(3)总结。

不管用哪一种方法,结果是一致的。

3、说一说下图中的信息、,再计算。

(1)从图中发现了哪些信息?

(2)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3)生活中有什么问题可以用连乘的方法解决?

(4)回顾总结。

你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你学会了什么新的方法?

三、巩固新知

练一练1、用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独立完成并集体交流。

2、他们分别用了多少块?

独立完成,说说算式每步表示的意思。

3、计算。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说每一题的运算顺序。

4、说说数学信息,再计算。

指名说数学信息,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板书设计

买矿泉水

张老师买矿泉水共花多少元?

24X3=72(元)24X3X2

72X2=144(元)=72X2

=144(元)

答:买矿泉水共花144元。

五、课后反思

第七单元年、月、日

第1课时看日历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会看日历吗?今天我们共同研究日历上面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1、会看日历,从日历中找到我国的一些重大节日,从小关注社会。

2、说一说,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

3、结合具体的活动,推算出某一个人的生日。

(二)自学指导

1、完成课本67页内容:说一说、看一看、记一记等活动,总结看日历的方

法。

2、学生独自观察今年的E历,学会看日历,认识星期。

3、在今年的日历中找一找:教师节、国庆节、建军节、建党节。

三、反馈交流:

1、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观察结果。

2、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重要节日?

3、与同伴说说各个重要节日是几月几日,是星期几。

四、精讲点拨:

教师结合学生的情况进行讲解。

五、当堂训练:

1、完成课本68页练一练第1、2题。

2.填空。

(1)一个世纪等于()年,现在第()世纪。

(2)一年有()个月,一年有()季度。

(3)平年全年有()天,闰年全年有()天。

(4)平年二月有()天,闰年二月有()天。

(5)一般每()年里有一个闰年,1951年是()年,1996年是()年,

2700年是()年,3200年是()年。

(6)1992年的一月、二月、三月共()天。

(7)1年二()个月半年二()个月。

(8)1年有()个季度1个季度有()个月。

(9)闰年有()天,平年有()天。

六、课堂小结: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七、作业布置:

完成69页第3、4、6题。

板书设计:

年、月、日〃

’1、3、5、7、8、10、12月都有31天,是大月

4、6、9、11月都有30天,是小月;

一年有12个月•

平年2月有28天,一年有365天;

、闰年2月有29天,一年有366天。

第2课时一天的时间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会看时间吗?知道一天的时间到底有多长吗?今天我们就来研

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

时法所表示的时刻相互换算。

2、经历展示、观察发现过程,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

(二)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第70页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结合实际经验说一说:一天有几时?在一天的时间里时针正好走几圈?

2、出示挂图并观察,图上有什么。

3、组内交流,说说18:30、19:00、19:33等表示晚上什么时刻。

4、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操作学具,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