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云南省玉溪市元江第一中学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云南省玉溪市元江第一中学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云南省玉溪市元江第一中学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云南省玉溪市元江第一中学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云南省玉溪市元江第一中学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云南省玉溪市元江第一中学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有关生物育种技术及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高产青霉素菌株培育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B.杂交水稻和产人凝血酶山羊的培育原理都是基因重组C.白菜一甘蓝的培育涉及原生质体融合、植物组织培养等技术D.对愈伤组织进行人工诱变可获得抗盐碱野生烟草2.肾上腺素和迷走神经都参与兔血压的调节,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使其活动加强导致血压升高;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物质A作用于心脏使其活动减弱导致血压降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肾上腺素使心脏活动加强表明该激素是一种高能化合物B.推测物质A是一种神经递质,进入心脏细胞后起调节作用C.若药物B与物质A争夺受体,推测药物B与肾上腺素具有协同作用D.肾上腺素进行的调节方式比迷走神经反应更快、作用时间更短3.下列有关活细胞共同特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具有细胞膜但不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B.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C.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D.都能增殖但增殖方式不一定是有丝分裂4.科学家用枪乌贼的神经纤维进行实验(如图甲,电流左进右出为+),记录在钠离子溶液中神经纤维产生兴奋的膜电位(如图乙),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若将记录仪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其他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A. B.C. D.5.下列关于人类对全球环境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A.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大量CO2,吸收反射热导致温室效应B.氟利昂的大量使用会使臭氧的分解作用大于生成作用C.在调查某淡水区域水质时,温度一般不会作为测量的项目D.酸雨中所含的酸主要是硫酸和硝酸,其pH值可以低于1.66.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实验的对照方法均只采用相互对照B.实验均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中用到了液体和固体培养基对细菌进行培养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若32P标记组的上清液出现少量32P的原因是搅拌不充分引起7.如图为高等动物精细胞与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据图比较精细胞与卵细胞的形成,其中正确的是()A.AB段均发生染色体复制,DNA和蛋白质均加倍B.BC段均发生细胞质、染色体及核DNA的均等分配C.着丝点分裂导致C—D的发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组加倍D.处于DE段的细胞为精细胞或卵细胞,卵细胞略大于精细胞8.(10分)如图为某森林在遭受大火烧毁前和烧毁后群落演替恢复过程中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t0~t1阶段,群落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B.t1~t2阶段,群落中的营养结构较容易发生改变C.t1~t4阶段,群落发生次生演替形成森林顶极群落D.t3~t4阶段,总初级生产量与植物呼吸消耗量相等二、非选择题9.(10分)图甲是某生态农业的结构模式图,图乙表示某自然生态系统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图的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____和_____(填图中的名称)在碳循环中起关键作用。图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2)若图乙中A表示某食物网中第二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能量逐级递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下图一是一年内Wisconsin绿湾中藻类数量随环境的变化曲线图。图二是美国佛罗里达州银泉的能量流动分析图(其中GP代表总生产量,NP代表净生产量:单位:J/m1.a)。请回答下列问题:(l)据图一分析,Wisconsin绿湾中各种藻类的种群数量变化属于_________类型,就环境因素分析,其种群数量变化主要是由于藻类对_________和营养物质等的变化敏感而造成的。(1)科学家对Wisconsin绿湾的调查还发现,藻类某一时刻的生物量比浮游动物少,其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3)根据图二分析,“V”和“X”代表的含义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4)图二中最高营养级和前一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在实际调查中发现银泉的能量输入,除了来自银泉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外,还会来自各条支流和陆地的_________的补给。11.(14分)某哺乳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Ee,下图1~4是其体内某一个细胞增殖过程中的部分分裂图像,图5、图6为描述该动物体内细胞增殖过程中相关数量变化的柱形图,图7为该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请回答相关问题:(假设该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1)图1~4细胞分裂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图1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由图1和图4所标注基因可推知,在该细胞增殖过程中发生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____。(2)若图5中的b代表核DNA含量,则c最可能代表____________含量。图1~4中,与图5表示数量变化相符的是____________。(3)该动物体内的细胞在增殖过程中,当发生着丝点分裂后,细胞将处于图6中的____________组。(4)图7中CD段,细胞内含有_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图1~4中,与图7中HI段相对应的是____________。12.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将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导入猪细胞中,然后通过核移植技术培育基因编辑猪,可用于生产基因工程疫苗。下图为基因编辑猪培育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对1号猪使用_________处理,使其超数排卵,收集并选取处在__________时期的卵母细胞用于核移植。(2)采集2号猪的组织块,用__________处理获得分散的成纤维细胞,放置于37℃的CO2培养箱中培养,其中CO2的作用是________。(3)为获得更多基因编辑猪,可在胚胎移植前对胚胎进行__________。产出的基因编辑猪的性染色体来自于_________号猪。(4)为检测病毒外壳蛋白基因是否被导入4号猪并正常表达,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填序号)。①DNA测序②染色体倍性分析③体细胞结构分析④抗原—抗体杂交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A【解析】

常见育种方法的比较:依据原理常用方法

优点

杂交育种

基因重组杂交→自交→选育→自交

将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诱变育种

基因突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作物空间技术育种可以提高变异的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单倍体育种染色体变异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再经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处理可以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多倍体育种染色体变异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幼苗器官巨大,提高产量和营养成分【详解】A、高产青霉素菌株的培养采用的是诱变育种的方法,其原理是基因突变,A错误;B、杂交水稻的原理是基因重组,产人凝血酶山羊的培育属于基因工程育种,原理也是基因重组,B正确;C、白菜一甘蓝的培育涉及去除细胞壁后的原生质体融合及将杂种细胞培育成为杂种植株的植物组织培养等技术,C正确;D、愈伤组织分裂旺盛,较易发生基因突变,故进行人工诱变后经筛选可获得抗盐碱野生烟草,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和诱变育种,属于高频考点,平时学习需可通过列表比较的方法将易混知识区分清楚。2、C【解析】

血压的调节是一个神经-体液调节过程。肾上腺素的生理作用是作用于靶细胞心脏细胞,促进心跳,作用后立刻被灭活。迷走神经通过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心脏细胞表面的受体发挥作用。激素与神经递质作用的共同点主要是: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发挥作用后都立刻被灭活或运走,都属于信息物质,不参与代谢,只传递调节代谢的信息。【详解】A、肾上腺素是一种激素,只能起调节作用,不能提供能量,故不是高能化合物,A错误;B、神经递质一般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并传递信号,不进入细胞,B错误;C、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使其活动加强导致血压升高,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物质A作用于心脏使其活动减弱导致血压降低。若药物B与物质A争夺受体,则物质A的作用不能正常发挥,血压将升高,所以可推测药物B与肾上腺素具有协同作用,C正确;D、神经调节比体液调节反应快,作用的时间短。肾上腺素进行的调节方式为激素调节,所以比迷走神经的调节反应慢、作用时间更长,D错误。故选C。3、B【解析】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类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核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质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细胞壁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分裂方式二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详解】A、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因此所有的活细胞都有细胞膜和磷脂双分子层,A错误;B、所有的细胞都能够进行细胞呼吸,但是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如无氧呼吸发生在先不着急,且原核细胞也没有线粒体,B正确;C、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且细胞结构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错误;D、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D错误。故选B。4、B【解析】

据图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可以是双向的。图中的电位计检测的是两个神经元膜外的电位差;在静息状态下呈外正内负,动作电位为外负内正,因此电流表发生两次相反地转动,并且两点是先后兴奋,因此中间会由延搁。【详解】由题干和图解可知,电极所示是膜外电位变化,未兴奋之前,两侧的电位差为0;刺激图中箭头处,左侧电极先兴奋,左侧膜外变为负电位,而右侧电极处膜外仍为正电位,因此两侧的电位差为负值;由于两点中左侧先兴奋,右侧后兴奋,并且两点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因此中间会出现延搁;当兴奋传导到右侧电极后,电位差与之前的相反,因此测量结果为B。故选B。5、C【解析】

1、温室效应:(1)主要成因:大量使用化学燃料,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迅速增加。(2)影响:地球气候异常,灾难性气候增加;温度上升,冰川融化,沿海国家和地区可能被海水淹没。(3)解决方法:减少化学燃料的使用,开发新的能源,改进能源结构,如利用风能、水能、核能。2、臭氧层破坏(1)臭氧层作用: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对地球生物具有保护作用。(2)破坏原因:空气中的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3)机理:氟利昂遇紫外线即放出氯,氯破坏臭氧分子的能力极强,一个氯原子能破坏10个臭氧分子。(4)危害:臭氧层破坏后,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将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危害。3、酸雨(1)形成原因:主要是硫和氮的氧化物溶于雨水而降落至土壤或水体中,酸雨的pH<1.6。(2)来源: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等。(3)危害①酸雨落在植物体上直接危害植物的茎和叶片。②酸雨污染的水体,严重威胁着鱼、虾和贝类的生存。③酸雨使土壤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增加,从而毒害植物和土壤中的动物。④酸雨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详解】A、CO2分子吸收地球的反射热,减少热逸散,使地球升温,造成温室效应,A正确;B、氟利昂的大量使用能对大气中的臭氧层起到破坏作用,且破坏作用大于其生成作用,B正确;C、水质调查的测量项目包括温度、细菌含量、溶解氧及细菌含量等,C错误;D、酸雨中所含的酸,主要是硫酸和硝酸,酸雨的pH<1.6,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要求考生了解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起因、危害及缓解措施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6、C【解析】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用到了自身对照的方法,A错误;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B错误;C、“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中用到了液体和固体培养基对细菌进行培养,C正确;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若32P标记组的上清液出现少量32P,可能的原因是培养时间太长或太短,D错误。故选C。7、C【解析】

分析曲线图:曲线图分别表示该动物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及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变化,其中AB段是DNA复制形成的;BC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详解】A、在精、卵细胞形成过程中,AB段均发生染色体复制,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加倍,但蛋白质不一定加倍,A错误;B、BC段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完成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前的时段,在形成精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细胞质均等分配,而形成卵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细胞质不均等分配,染色体及核DNA在形成精、卵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均为均等分配,B错误;C、C→D过程中每条染色体DNA含量的变化是由于着丝点分裂导致的,此时细胞中染色体加倍,染色体组也加倍,C正确;D、处于DE段的细胞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极体、精细胞、卵细胞,卵细胞显著大于精细胞,D错误。故选C。8、D【解析】

群落演替是指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一个群落取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直到达到顶极群落才会终止。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演替也不是一个永恒延续的过程。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演替就不再进行了。在这个平衡点上,群落结构复杂也稳定,只要没有外力干扰,它将永远保持原状。演替所达到的这个终平衡状态就叫顶极群落。【详解】A、t0~t1阶段为遭受大火烧毁前的状态,此时群落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A正确;B、t1~t2阶段指烧毁后的初始状态,此时群落中的营养结构变得简单稳定性差,故较容易发生改变,B正确;C、t1~t4阶段进行的演替为次生演替,群落逐渐演替形成森林顶极群落,C正确;D、t3~t4阶段达到稳定阶段即顶级群落,此时总初级生产量与所有生物的呼吸消耗量相等,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9、农作物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的产量g/b(或者F/B)能量有一部分被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利用,一部分暂时未被利用【解析】

1.生态工程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该生态系统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生态工程。2.图乙中,a表示该营养级的摄入能,b表示该营养级的同化能,c表示该营养级的粪便能,d表示该营养级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e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f表示该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g表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详解】(1)图中农作物属于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属于分解者,能将动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还回到无机环境,两者在碳循环中起关键作用。图示的农业生态系统能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的产量。(2)若图乙中A表示某食物网中第二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同化量的比值,b(B)表示该营养级的同化量,g(F)表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故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g/b(或者F/B);由于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一部分被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被分解者分解利用,一部分暂时未被利用,所有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点睛】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强化学生对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分析、理解和运用。10、波动温度藻类个体小、代谢快、寿命短分解者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5.53%有机物质【解析】

分析表格:图二表示对美国佛罗里达州的银泉进行能量流动的分析结果,其中Gp表示生物同化的能量,X表示呼吸散失的能量,NP表示每个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表中Ⅰ是生产者、Ⅱ是初级消费者、Ⅲ是次级消费者、Ⅳ是三级消费者,Ⅴ是分解者,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其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详解】(1)从图中看出种群数量呈现波动变化,图中数量的变化在4月份最高,然后不断下降,至7月份达到一个高峰后,种群数量降低,所以可以推测是温度和营养物质发生变化造成的。(1)在某一时刻藻类的生物量比浮游动物少,可能是藻类个体小、代谢快、寿命短。(3)图中Ⅰ、Ⅱ、Ⅲ、Ⅳ都有部分能量传递给Ⅴ,所以推测Ⅴ是分解者,X是呼吸作用过程中以热能散失的能量。(4)Ⅳ是最高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0.88×105,Ⅲ同化的能量是15.91×105,所以二者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0.88/15.91=5.53%,在各条支流和陆地都有有机物质流向银泉,其中也含有能量。【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及营养结构;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掌握能量流动的特点及能量流动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能结合表中数据准确答题。11、图2、图3、图1、图4次级卵母细胞基因突变染色单体图3b、c4图1和图4【解析】

分析图1: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位于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分析图2:该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分析图3:该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析图4: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析图5:该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分析图6:a组细胞中染色体含量是体细胞的一半,是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b组细胞中的染色体含量与体细胞相同,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组细胞中染色体含量是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分析图7:AF段表示有丝分裂;FI表示减数分裂。【详解】(1)原始生殖细胞先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再通过减数分裂方式形成配子,因此图1~4细胞分裂的先后顺序是图2、图3、图1、图4;根据图3细胞的不均等分裂可知该生物的性别为雌性,图1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再结合图1和图3中染色体颜色可知,其名称是次级卵母细胞;由图1和图4所标注基因可推知,在该细胞增殖过程中发生的变异类型是基因突变。该细胞最终形成的最重要的子细胞基因型为AbE或Abe。(2)若图5中的b代表核DNA含量,则c最可能代表染色单体含量。图5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