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潍坊市重点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潍坊市重点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潍坊市重点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潍坊市重点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潍坊市重点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潍坊市重点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调节,叙述不正确的是()A.年轮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季节的温度变化B.顶芽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需要细胞提供能量C.水平放置的植物中,根冠平衡石细胞中近地侧的“淀粉体”比远地侧多D.冬小麦在春天播种也能开花,结实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生物成分B.生物圈中的生物可以分布在岩石圈上层、水圈和大气圈下层C.消费者通过消化系统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D.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结构也就越稳定3.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c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递的B.兴奋由c传导到e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C.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D.电表①不偏转,电表②偏转两次方向相反4.土壤农杆菌含有一个大型的Ti质粒(如下图所示),在侵染植物细胞的过程中,其中的T-DNA片段转入植物的基因组。若想用基因工程并通过土壤农杆菌向某种植物中导入抗旱基因,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A.若用Ti质粒作为抗旱基因的载体,目的基因的插入位置应该在T-DNA片段内,且要保证复制起始点和用于转移T-DNA的基因片段不被破坏B.将重组Ti质粒导入土壤农杆菌中时,可以用Ca2+处理细菌C.用含有重组Ti质粒的土壤农杆菌去感染植物细胞,可以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成具有抗旱基因的植物D.若能够在植物细胞中检测到抗旱目的基因,则说明该基因工程项目获得成功5.下列有关人口和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缓解一种入侵生物对当地生态系统影响的最好方法是从原产地大量引入其天敌B.缓解全球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是植树造林,采用无氟制冷剂C.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D.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导致了水体的富营养化6.以下关于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中小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适合用标志重捕法B.对于具有趋暗性的昆虫,可以采用黑光灯诱捕法进行调查C.调查草地中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宜选择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D.调查酵母菌数量时,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后开始观察计数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___________(用图中标号表示)(2)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______(用图中标号表示)。在下面方框中写出内环境各组成成分名称:____(3)人体②的组成细胞,其主要的生活环境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④和⑥相比,⑥中含量明显较少的成分主要是___________。(4)③④⑥⑦中,氧气浓度最低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CO2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5)心肌细胞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6)内环境渗透压稳态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8.(10分)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经过多次这样的结合后,狗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存在不同形式的信号的转化B.铃声刺激,狗不分泌唾液,此时铃声属于无关刺激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建立新的突触结构D.食物引起味觉的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9.(10分)水稻属禾本科植物,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鸭有旺盛的杂食性却不喜食禾本科植株,利用此特点,我国多地采用稻鸭共作生态农业模式。为研究稻鸭共作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农田生态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稻单作和稻鸭共作的比较试验。水稻单作按常规生产方式使用化肥、杀虫杀菌剂。稻鸭共作每公顷投放300只20d龄的麻鸭,共育75天,只在稻鸭共作之前和之后施用化肥和农药。最终统计经济效益如下表(单位:元/hm2)。请回答:处理主要支出主要收入生产资料费人工费稻米稻田鸭净收益化肥农药鸭苗饲料施肥管护稻单作1566.81147.5--225075055672.7-49958.4稻鸭共作1302.5306.5699.06154.2750142585113.018029.692505.4(1)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______和______三大功能。上述水田中的稻、鸭及其他所有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写出稻鸭共作田里可能存在的一条食物链:______。(2)从生态系统结构的角度分析,稻单作模式下的稻田生态系统营养结构______,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______。(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与稻单作模式相比,稻鸭共作模式稻米产量增加,因为鸭在稻鸭共作中能够通过______等活动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同时鸭的排泄物又可以肥田。除此之外,鸭也能增加农民收入。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稻鸭共作模式的优点是________。此种模式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__原理,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双赢。(4)CH4是引起气候变化的主要温室气体之一。稻田是CH4最大的人为排放源,在厌氧条件下,土壤中有机物在产甲烷杆菌等微生物作用下被逐步分解形成CH4。研究表明,稻鸭共作生态系统中鸭通过觅食和游动,从而增加了______,抑制了产甲烷杆菌的生长活性,减少了CH4的排放。10.(10分)精神刺激因素的作用下,会使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长期持续的压力会导致机体内环境稳态紊乱。其原因是机体通过“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促进了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回答有关问题。(1)下丘脑对糖皮质激素的调节是通过____________两种激素依次发挥作用的,这体现了激素分泌调节过程中存在____________机制。(2)健康人体内的____________调节机制保证了激素分泌的稳态。长期精神压力过大会造成糖皮质激素持续升高,引发持久的心境低落,这与下丘脑和垂体细胞的糖皮质激素受体数量_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有关。(3)人的情绪是由激发情绪的刺激传到大脑的情绪中枢后而产生的。5-羟色胺是使人产生愉悦情绪的神经递质,其介导的信号传递过程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到达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时,膜上的___________通道打开,使离子内流,引起突触小泡的____________与突触前膜蛋白簇结合,5-羟色胺以____________的方式释放。释放到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与____________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Na+内流,实现了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4)科学家研究发现,与正常大鼠相比,长期情绪低落的大鼠神经细胞内5-羟色胺的量没有改变,而囊泡蛋白簇显著降低。服用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的大鼠,在长期情绪压力下神经细胞内5-羟色胺和囊泡蛋白簇的含量均正常。结合题目中的其他信息,分析长期情绪压力引起持续心境低落的机理____________。11.(15分)2020年3月2日,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病毒(COVID-19)引起的肺炎防控科研工作时指出:“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难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人类彻底战胜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最显著的标志就是新冠病毒疫苗研制成功。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预防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当前,我国研制的新冠病毒疫苗已进行了第二阶段临床试验,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请回答下列问题:(1)某人感染了新冠肺炎,意味病毒已突破了人体的__________道防线。(2)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内寄生在宿主细胞中,__________能识别被寄生的宿主细胞,并与之密切接触,而使其裂解死亡,新型冠状病毒被释放出来,而后会被__________细胞产生的__________所凝集,使之失去侵染能力,最后被__________吞噬消化。(3)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使人在不患病的情况下,获得抵抗新冠病毒的抗体。这种特异性免疫属于__________。(4)从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来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属于__________。(5)若新冠病毒疫苗已研制成功,且需要两次接种,即第一次接种产生免疫后,间隔一段时间进行第二次接种。若提前进行第二次接种,则会减弱免疫的效果。其原因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淀粉-平衡石假说”认为植物依靠富含“淀粉体”的平衡细胞感受重力的刺激。当重力方向发生改变时,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就会沿着重力方向沉降,引起植物体内一系列信号分子的改变,如通过生长素的运输导致生长素沿着重力刺激的方向不对称分布,从而造成重力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详解】A、年轮的形成主要原因是不同季节的温度变化,导致植物生长快慢不同,A正确;B、顶芽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属于主动运输的方式,需要细胞提供能量,B正确;C、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会沿着重力方向沉降,故水平放置的植物中,根冠平衡石细胞中近地侧的“淀粉体”比远地侧多,C正确;D、冬小麦秋季播种萌发,第二年夏初开花和结果,对这类植物来说,秋末冬初的低温就成为开花必需的条件,春季播种冬小麦,没有经过秋末冬初的低温处理,将会只长苗而不开花结果,D错误。故选D。2、C【解析】消费者通过消化系统可以将大分子有机物水解成小分子有机物,不能分解为无机物,C错。故选C3、C【解析】据图可知,a在最左侧神经元上,b、c、d在同一神经元上,e在最右侧神经元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在神经元间是单向传递的,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是向右,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详解】A.刺激c点,若检测到b、d点都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可以双向传导的,A正确;B.兴奋由c传递到e时需要通过突触结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B正确;C.刺激c点,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因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C错误;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但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因此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递到a神经元,电表①不偏转,但兴奋可向右传导,因此电表2偏转两次,D正确。4、D【解析】农杆菌的特点是易感染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对单子叶植物没有感染力。农杆菌的Ti质粒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农杆菌转化过程:目的基因插入Ti质粒的T-DNA→农杆菌→导入植物细胞→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染色体上→目的基因的遗传特性得以稳定维持和表达。【详解】A、土壤农杆菌含有一个大型的Ti质粒,在侵染植物细胞的过程中,其中的T-DNA片段可转入植物的基因组,所以若用Ti质粒作为抗旱基因的载体时,目的基因的插入位置应该在T-DNA片段内,且要保证复制起始点和用于转移T-DNA的基因片段不被破坏,A正确;B、将目的基因导入细菌时,需要用Ca2+处理细菌,使其成为易于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感受态,B正确;C、用含有重组Ti质粒的土壤农杆菌去感染植物细胞,使其具有抗旱基因,然后再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受体细胞培养成具有抗旱基因的植物,C正确;D、能够在植物细胞中检测到抗旱目的基因,只能说明目的基因导入成功,不能说明该基因成功表达,即不能说明该基因工程项目获得成功,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从题文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5、C【解析】本题以世界人口增长与环境问题这一热点问题为背景,考查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等知识,较全面的覆盖了生态学中的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与理解,根据所学知识逐项解答。【详解】A、为遏制外来入侵物种带来的问题,有关方面设想从原产地引进天敌,但外来天敌可能会成为新的外来入侵物种,所以仍可能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A错误;B、缓解全球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是植树造林、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B错误;C、能量在食物链各营养级间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故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应多以植物性食物为食,C正确;D、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水体中N、P排放过多引起的,D错误。故选C。6、D【解析】1.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样方法: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2)标志重捕法: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大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这类研究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即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详解】A、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这类研究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A错误;B、采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具有趋光性的昆虫,B错误;C、调查种群密度的时候不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因为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计数比较困难,C错误;D、调查酵母菌数量时观察和计数,应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时进行,D正确。故选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⑥(2)①.①④⑥②.(3)①.①/淋巴液②.⑥/组织液③.蛋白质(4)①.⑦②.⑦(5)组织液/⑥(6)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解析】由图分析可知,图中①是淋巴液,②是毛细淋巴管壁,③是红细胞,④是血浆,⑤是毛细血管壁,⑥是组织液,⑦是细胞内液。【小问1详解】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水泡,此过程是由于局部毛细血管壁透性增大,血浆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的液体增加,在局部形成水泡,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指题图中的⑥组织液。【小问2详解】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①是淋巴液,④是血浆,⑥是组织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的关系为:血浆渗出毛细血管形成组织液,组织液渗回毛细血管形成血浆,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液,但淋巴液不能渗回组织液,只能通过淋巴循环回到血浆,故血浆和组织液间为双箭头,淋巴液为单箭头,且来自于组织液,回到血浆,血浆和组织液间为双箭头,淋巴液为单箭头,且来自于组织液,回到血浆。具体如图【小问3详解】人体②的组成细胞是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其主要的生活环境是①淋巴液和⑥组织液。④血浆和⑥组织液相比,⑥组织液中含量明显较少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小问4详解】③④⑥⑦中,由于氧气来自于血液中的红细胞,经过血浆、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中被消耗,故氧气浓度最低的是⑦细胞内液,细胞呼吸后产生CO2,由细胞通过自由扩散运入组织液,故⑦细胞内液中CO2浓度最高。【小问5详解】心肌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⑥。【小问6详解】内环境渗透压稳态的意义是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点睛】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和意义,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D【解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2、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详解】A、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没有经过大脑皮层,属于非条件反射,此过程中存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A正确;B、铃声刺激,狗不分泌唾液,此时铃声属于无关刺激;但喂食和铃声反复结合刺激后,铃声能引起唾液分泌,此时铃声属于条件刺激,B正确;C、铃声原本不能引起唾液分泌反射活动发生,但喂食和铃声反复结合刺激后却形成了这种反射活动,说明此过程中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突触),C正确;D、食物引起味觉的产生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故不属于反射,D错误。故选D。9、①.物质循环②.信息传递③.生物群落④.稻→食稻昆虫→鸭(杂草→鸭;杂草→昆虫→鸭)[不能出现稻→鸭]⑤.简单⑥.低⑦.食草、捕虫⑧.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轻了土壤、水环境的污染⑨.整体性⑩.水中溶氧量【解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2、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3、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详解】(1)结合分析可知,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上述水田中的稻、鸭及其他所有生物共同构成了群落。稻鸭共作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水稻。在稻鸭共作田里可能存在的一条食链为:稻→食稻昆虫→鸭(杂草→鸭;杂草→昆虫→鸭)。(2)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稻鸭共作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更加复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增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高,而稻单作模式下的稻田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低,因此需要人为保护较多,因为其抵抗力稳定性差。(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与稻单作模式相比,在稻鸭共作模式中鸭通过在稻田中起到吃草、捕虫等作用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同时鸭的排泄物又可以肥田,除此之外,鸭也能增加农民收入,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稻鸭共作模式典型优势表现在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轻了土壤、水环境的污染。此种模式遵循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构建了人与然的和谐,同时也能是农民增收。(4)产甲烷杆菌是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土壤中有机物在产甲烷杆菌等微生物作用下被逐步分解形成CH4,而该稻鸭共作模式中鸭的活动增加水中溶解氧,抑制产甲烷杆菌的生长繁殖,减少CH4的排放,从而使稻田的CH4排放量明显降低。【点睛】熟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的实际表现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生态农业的原理及其意义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点。10、①.促糖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糖皮质激素②.分级调节③.负反馈④.减少⑤.钙离子⑥.囊泡蛋白簇⑦.胞吐⑧.5-羟色胺受体⑨.情绪压力通过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促进了糖皮质激素的分泌,糖皮质激素通过降低囊泡蛋白簇的数量,抑制了神经细胞内5-羟色胺的释放,最终导致个体愉悦感降低,引起持续的心境低落【解析】5-羟色胺是使人产生愉悦情绪的神经递质,当神经冲动到达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时,引起突触小泡的囊泡蛋白簇与突触前膜蛋白簇结合,5-羟色胺以胞吐的方式释放。释放到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与5-羟色胺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结合题中“科学家研究发现,与正常大鼠相比,长期情绪低落的大鼠神经细胞内5-羟色胺的量没有改变,而囊泡蛋白簇显著降低”可知,情绪压力通过下“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促进了糖皮质激素的分泌,糖皮质激素通过降低囊泡蛋白簇的数量,抑制了神经细胞内5-羟色胺的释放,使突触后膜长时间处于抑制,最终导致个体愉悦感降低,引起持续的心境低落。【详解】(1)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肾上腺髓质的分泌,由题可知,机体通过“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促进了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所以下丘脑分泌促糖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糖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促进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这体现了激素分泌调节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机制。(2)负反馈调节使系统处于稳态,健康人体内的负反馈调节机制保证了激素分泌的稳态。由题可知,长期精神压力过大会造成糖皮质激素持续升高,说明糖皮质激素升高后不能很好的进行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这可能与下丘脑和垂体细胞的糖皮质激素受体数量减少有关。(3)据图分析,当神经冲动到达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时,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打开,使钙离子内流,引起突触小泡的囊泡蛋白簇与突触前膜蛋白簇结合,5-羟色胺以胞吐的方式释放。释放到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与5-羟色胺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Na+内流,实现了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4)由题可知,糖皮质激素发挥作用后,降低了囊泡蛋白簇的数量进而引起递质释放减少,导致情绪低落。而使用糖皮质激素拮抗剂后,恢复正常。所以,分析长期情绪压力引起持续心境低落的机理为:情绪压力通过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促进了糖皮质激素的分泌,糖皮质激素通过降低囊泡蛋白簇的数量,抑制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