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4年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科研人员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0A/1A/wKhkGWccy8SAV-0PAAD2zLeVBNs403.jpg)
![上海2024年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科研人员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0A/1A/wKhkGWccy8SAV-0PAAD2zLeVBNs4032.jpg)
![上海2024年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科研人员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0A/1A/wKhkGWccy8SAV-0PAAD2zLeVBNs4033.jpg)
![上海2024年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科研人员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0A/1A/wKhkGWccy8SAV-0PAAD2zLeVBNs4034.jpg)
![上海2024年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科研人员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0A/1A/wKhkGWccy8SAV-0PAAD2zLeVBNs40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2024年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科研人员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一、数量关系。在这部分试题中,每道题呈现一段表述数字关系的文字,要求你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答案。(共35题)
1、1,4,1,16,1,()
A:20
B:49
C:25D:36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奇数项构成的数列为1,1,1,为常数列;偶数项构成的数列为4,16,?,若将4和16考虑2的幂次,由于选项中无2的幂次数,故可将4看成,16看成,则偶数项构成的数列为:,,?。此时指数均为2,可考虑底数构成的新数列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因此,。
故本题选D。
2、小王和小李一起录入信息,小王比小李晚一天开始工作,且两人同时结束。已知小王的速度是小李的1.2倍,小李工作了6天。问若小王一个人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多少天?()
A:8天
B:10天C:12天
D:14天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分析问题
工程量=效率×时间。题干中给出了小王的速度与小李速度的倍数关系,即相当于给出了二人的效率比,为方便计算,可将二人的效率进行赋值。
计算过程
根据“小王速度是小李的1.2倍”,故可将小王、小李的效率分别赋值为:1.2、1。由于“小王和小李一起录入信息,小王比小李晚一天开始工作,且两人同时结束”,可知,该项工程的工程量为:1.2×(6-1)+1×6=12。
故若小王一个人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工作的天数为:再次标注答案
故本题选B。3、小明到书店买书,一本A书籍50元,一本B书籍的费用少于A。现学校需要购买N本B书籍和N+1本A书籍,共花费800元。请问1本B花费多少元?
A:25
B:28
C:60
D:75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用代入排除法解题。
设一本B花费x元,由于“一本B书籍的费用少于A”,可知x小于50,结合选项,排除C、D。根据“共花费800元”可得:50(N+1)+Nx=800,化简可得,(50+x)N=750,N是整数,故(50+x)是750的约数。
代入A选项,50+25=75是750的约数,保留。代入B选项,50+28=78不是750的约数,排除B。
故本题选A。
4、将20台相同的设备分到4个车间,需要每个车间至少补充4台设备,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A:21B:27
C:35
D:42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本题考查排列组合问题,属于方法技巧类。
若“需要每个车间至少补充4台设备”,不妨使每个车间先补充3台设备,共需要3×4=12台设备。以下,只需要将余下的20-12=8台设备分到4个车间,每个车间至少补充1台。
将8台设备分到4个车间,每个车间至少补充1台,方法数可用隔板法计算:=35。
故本题选C。【拓展】
将n个相同的元素分配给m个主体,每个主体至少k个(k≥0),分配方法有种。
5、甲乙在银行存款共96万元,如果两人分别花掉了自己存款的40%,再从甲存款中提1.2万元给乙。这时两人钱相等,问乙原来的存款是多少万元?
A:30
B:46
C:50
D:60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用方程法解题。
设乙原来的存款是x万元,则甲原来的存款是(96-x)万元,根据题意可列式:(1-40%)×(96-x)-1.2=(1-40%)x+1.2,解得x=46(万元)。
故本题选B。
【解析拓展】
B、C选项相加为96,猜测答案在B、C中,且甲存款多于乙,猜测B为答案。6、某班有38名学生,一次数学测验共有两道题,答对第一题的有26人,答对第二题的有24人,两题都答对的有17人,则两题都答错的人数是()。
A:3
B:5C:6
D:7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根据两集合容斥原理公式:总数都不,可得:都不,解得“都不”的人数为5人。
故本题选B。7、1,5,16,27,()
A:16B:36
C:81
D:243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分析题干题干数列递增,数据增长缓慢,而且题干中1、16、27明显都是平方或者立方数。考虑幂次数列。
寻找规律
从幂次比较单一的数据入手,27只能为,16可为,5可为,1可为,可得出规律。得出答案
题干数列1,5,16,27可记为:,,,,下一项应该为。
第四步:再次标注答案
故本题选A。
8、若m为整数,且60<m<70。当m被2除时余1,当m-1被3除时余0,则m()67。
A:大于B:大于等于C:小于
D:小于等于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
本题考查基础计算问题。
根据“当m被2除时余1”可知m是个奇数,60到70之间的奇数有61、63、65、67、69,其中63、65、69不满足条件“m-1被3除时余0”,所以满足题干条件的m可能为61或67,即m≤67。
故本题选D。9、某班共有10名学生,现在从中挑选出4人平均分成两个小组分别参加跳远和跳高考核,问共有()种不同的方案。A:420
B:840
C:1260
D:1440
正确答案选项:C解析:本题考查排列组合问题,属于基础排列组合。先从10名学生中挑出4人,有=210(种);再从这4人中挑选2人参加跳远考核,有=6(种);最后剩余的2人参加跳高考核,有=1(种);分步用乘法,共有210×6×1=1260(种)。
故本题选C。10、小王和小张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时距离乙地5千米,相遇后即刻前行,到达对方起点后又继续前行,第二次相遇时距离甲地4千米,请问甲、乙两地相距多远?()
A:11千米
B:12千米
C:13千米D:14千米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根据题意,从开始到第一次相遇,小张走了5千米。根据两端出发多次相遇型公式:,第一次相遇的路程和与第二次相遇的路程和之比为1:3。则从开始到第二次相遇,小张走的路程是第一次的3倍,千米,而小张从开始到第二次相遇恰好是一个甲、乙间的距离距离甲地的4千米,所以甲、乙两地的距离故本题选A。
11、(
)。
A:
B:
C:
D:
正确答案选项:C解析:观察题目,可以将等式分解因式:
故本题选C。
12、一容器中盛有6%的盐水若干克,蒸发掉一部分水分后浓度变成10%,再加入300克4%的盐水,盐水浓度变成7%,原先容器中有盐水多少克?
A:300
B:500C:700
D:1000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
解法一:
本题考查溶液问题,属于溶液混合,用十字交叉法解题。
蒸发掉一部分水分后盐水有x,浓度关系如下图:
,x∶300=3%∶3%,则x=300,则浓度为10%的盐水有300g,6%的盐水蒸发为10%的盐水溶质不变,则原先容器中有盐水300×10%÷6%=500(克)。故本题选B。
解法二:
本题考查溶液问题,属于溶液混合,用方程法解题。原先容器中有盐水x,根据题意可得:6%x+300×4%=(+300)×7%,解得x=500(克),则原先容器中有盐水有500克。
故本题选B。
13、-1,0,1,8,()A:18
B:24
C:27D:32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数列变化呈递增趋势,有明显的幂次数,优先考虑幂次数列。原数列可表示为:,,,,底数为-1,0,1,2,构成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故底数的下一项为3;指数均为3。故所求项=。
故本题选C。14、甲、乙、丙三个工厂承接A和B两批完全相同的加工订单,如果甲厂和乙厂负责A订单而丙厂负责B订单,则丙厂要比甲厂和乙厂晚15天完成;如在上述条件下甲厂分配的生产资源或者乙厂分配的生产资源用于B订单的生产,则A、B两个订单同时完成。问如果合并三个工厂的生产能力,第几天可以完成A订单的生产任务?()
A:22
B:24C:25
D:26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甲厂分配的生产资源或着乙厂分配的生产资源用于B订单的生产,A、B两个订单同时完成,则有,化简得甲厂与乙厂的效率比为3:5。设甲厂的工作效率为3,乙厂的工作效率为5,则丙厂的工作效率为6。设开始A、B订单完成时间分别为t、t15天,根据A、B订单完全相同,有,解得t45,所以A订单量为
则合并三个工厂的生产能力后,需要的天数为,即第26天可以完成A订单的生产任务。
故本题选D。15、有一位百岁老人出生于二十世纪,2015年他的年龄各数字之和正好是他在2012年的年龄的各数字之和的三分之ー,问该老人出生的年份各数字之和是多少?(出生当年算做0岁)?A:14
B:15
C:16
D:17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
本题考查年龄问题。2015年他的年龄各数字之和正好是他在2012年的年龄的各数字之和的三分之一,可知2012年老人的年龄是3的倍数,再过三年(2015年),老人的年龄仍然是3的倍数。根据老人出生于20世纪,则2015年不会超过115岁;因为115不是3的倍数,所以优先假设2015年的年龄为114岁,数字和为1+1+4=6;则2012年的年龄为111岁,数字和为1+1+1=3,不满足三分之一的关系。假设2015年为111岁,数字和为3,则2012年为108岁,数字和为9,符合三分之一的关系。
故老人的出生年份为2015-111=1904年,其各数字之和为14。
故本题选A。
16、22,35,55,88,141,(
)
A:99
B:111C:227
D:256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观察数列无明显特征,但整体呈递增趋势,优先考虑做差。做差可得:13,20,33,53,(),观察发现前两项之后等于第三项,则下一项为33+53=86,因此所求项为141+86=227。
故本题选C。
17、10对夫妇在一次聚会上相遇,每位男宾都与除了自己夫人以外的所有人握手,女宾之间不握手,他们共握了()次手。
A:45B:75
C:90
D:135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计算问题。由题意可知,每位男宾之间握手次数为10×9÷2=45(次),每位男宾与女宾之间握手次数为10×9=90(次),则他们共握手45+90=135(次)。
故本题选D。
18、赵刚和朋友到野外去探险,第一天走了21.6公里,第二天又以同样的速度走了37.8公里,如果第一天比第二天少走了3小时,那么他们的速度是:
A:3.1公里/小时
B:3.8公里/小时C:5.0公里/小时
D:5.4公里/小时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属于基本行程类,用方程法解题。
设他们的速度为v,已知第一天和第二天以同样速度分别走了21.6公里、37.8公里,时间差3小时,可知两天路程差为37.8-21.6=3v,解得v=5.4(公里/小时)。故本题选D。19、1,-5,13,-29,(
)
A:-61
B:-39
C:39
D:61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分析题干题干数列数值相差不大,不具有单调性,明显正负是周期循环,奇数项为正,偶数项为负。再单独观察其数据规律,可考虑多级数列做差或者递推做和。
计算过程
解法1:题干数列不考虑正负号,则数列应该为1,5,13,29。相邻两项做差,后项减去前项得到新数列:4,8,16,?,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故?处的数字为32。题干括号处数值与29的差为32,故括号处数值为29+32=61。所求项是奇数项为正,那么所求项是61。
解法2:题干数列不考虑正负号,则数列应该为1,5,13,29。若考虑为递推数列,由于原题干数列相邻两项间大致为2倍左右的关系,故考虑用倍数关系去找规律,有:1×2+3=5;5×2+3=13,13×2+3=29,即有:前一项的2倍加3等于第二项,那么所求项为29×2+3=61。所求项是奇数项为正,那么所求项是61。
以上2种解法所得答案相同,均为61。
再次标注答案
故本题选D。20、某班级有会弹吉他、钢琴、古筝的学生共27人,其中只会弹吉他的学生有8人,只会弹古筝的学生有6人,会弹吉他、古筝的学生有5人,会弹钢琴、古筝的学生有3人,会弹吉他、钢琴的学生有4人,三种都会弹的学生有2人,则只会弹钢琴的学生有()人?
A:4
B:5
C:6
D:7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本题考查容斥问题,属于三集合容斥类。
设只会弹钢琴的人数为x,由图可知,8+6+3+2+1+2+x=27,解得x=5(人)。故本题选B。
21、老师要和学生拍照片,共六人,如果班长和老师必须站中间,班里一对双胞胎要站在一起,一共有()种排列方式。
A:14
B:15
C:16
D:18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本题考查排列组合问题,属于方法技巧类。根据“班长和老师必须站中间”,可知二人站立的情况数为,根据“一对双胞胎要站在一起”,可知双胞胎可同在班长和老师的任意一侧,且二人相对位置可变,应用捆绑法得站立情况数为:;另外两人在剩余一侧全排列,站立情况数为:。六人站立的结果数为:。
故本题选C。
22、某学校初三(2)班一次语文考试的平均分为83分,其中女生的平均分为85分,男生的平均分为80分,则该班女生和男生人数之比为(
)。
A:
B:
C:D: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方法一:假设该班有女生人,男生人,根据题意可得,化简得到,则,故该班女生和男生人数之比为。
方法二:线段法。根据线段法可知距离与量成反比,则女生和男生人数之比。
故本题选A。
23、如果将一块正方形桌布沿直线剪下一个角,则剩下的桌布图形,其内角和不可能为:
A:180°
B:360°C:540°
D:720°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本题考查几何问题,属于几何特殊性质类,用代入排除法解题。
N边形内角和=180°×(N-2)。分别代入选项,可得A、B、C、D对应图形分别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其中,六边形不能通过“沿直线剪下一个角”得到。其他图形裁剪方式如下图所示:
故本题选D。24、今天是星期六,经过2的2008次方天后是星期几?
A:六
B:日
C:一
D:五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本题考查星期日期问题,用枚举法解题。枚举除以7的余数列表如下:
除以7的余数以2、4、1为周期循环。n取2008时,由2008除以3余1,可得除以7余2。今天是星期六,经过2天后是星期一。
故本题选C。
25、书架上共有四个科目的书籍物理6本,经济9本,政治5本,文学7本。随机抽取一本来阅读学习,抽到政治的概率约为:
A:0.33B:0.26
C:0.22D:0.19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
本题考查概率问题,属于基本概率。
总的情况为书籍总数6+9+5+7=27(本),满足条件的情况为5本,抽到政治的概率为≈0.19。
故本题选D。
26、5只羊、6头牛每天吃草139千克,6只羊、5头牛每天吃草125千克,一头牛和一只羊每天各吃草多少千克?(
)
A:186
B:188
C:195
D:198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由题意可知题中存在等量关系,考虑列方程,设一头羊每天吃x千克草,一头牛每天吃y千克草,根据题意可知5x+6y=139,6x+5y=125,联立两式解得x=19,y=5。
故本题选C。27、某锻造厂要生产一定比例的镁铝合金,第一次加入一定量的金属镁,此时铝的比重为x,第二次加入同样多的金属镁后,铝的比重降为6%,第三次再加入同样多的金属镁后,金属铝的比重降为4.8%。由此可知,x为:
A:8%
B:7.2%
C:6.6%
D:9.1%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本题考查溶液问题,属于溶液混合,用赋值法解题。部分=整体×比重,符合“A=B×C”型,用赋值法解题。第二次加入镁之后,铝的比重为6%,第三次加入镁之后,金属铝的比重为4.8%,则赋值铝的量为6和4.8的公倍数:24。那么,第二次加入镁后镁铝合金的量为:24÷6%=400,第三次加入镁后镁铝合金的量为:24÷4.8%=500。因为每次加入镁的量相同,则第一次加入镁后镁铝合金的量=400-(500-400)=300,那么x为:24÷300=8%。
故本题选A。
28、甲、乙、丙三辆车都匀速从A地驶往B地,乙车比丙车晚5分钟出发,出发后40分钟追上丙车;甲车比乙车晚20分钟出发,出发后100分钟追上丙车,则甲车出发后()分钟追上乙车。
A:150
B:180
C:210D:240
正确答案选项:B解析: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属于相遇追及类。
设甲乙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V丙,根据“乙车比丙车晚5分钟出发,出发后40分钟追上丙车”可得,5×V丙=40(V乙-V丙),化简得9V丙=8V乙①;根据“甲车比乙车晚20分钟出发,出发后100分钟追上丙车”可得,(20+5)×V丙=100(V甲-V丙),化简得5V丙=4V甲②。根据①、②,赋值V甲=10,可得V丙=8,V乙=9。
设甲出发t分钟后追上乙,可得20×V乙=t(V甲-V乙),代入数据,解得t=180(分钟)。
故本题选B。29、学期末,某校150名学生代表对两位老师进行教学质量满意评价,对张老师满意的人数比对刘老师满意的人数要多10,对刘老师满意的人数比学生代表人数的多4,则对两位老师都满意的人数是对他们都不满意人数的,对两位老师都满意的人数是()。
A:5
B:15C:20
D:25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此题为容斥原理的两集合问题,对刘老师满意的人数有人,对张老师满意的有人,设对两位老师都满意和都不满意的人数分别为和。根据两集合容斥公式得:。解得。则对两位老师都满意的人数为
故本题选C。30、某单位男职工人数是女职工人数的2倍,男职工的平均年龄是31岁,女职工的平均年龄是40岁,那么,该单位全体职工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岁?
A:34B:35
C:36
D:37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解法一:
本题考查平均数问题,用方程法解题。
设女职工人数为x人,则男职工人数为2x人,单位总人数是3x。根据“男、女职工的平均年龄是31岁、40岁”,可得全体职工的平均年龄是(31×2x+40x)÷3x=34(岁)。
故本题选A。解法二:
本题考查平均数问题,用十字交叉法解题。
设单位全体职工的平均年龄为x岁。已知“男女职工人数比为2∶1,以及男、女职工的平均年龄是31岁、40岁”,可利用十字交叉法表示男、女职员平均年龄和单位全体职工平均年龄之间的关系,十字交叉形式如下:
解得x=34。
故本题选A。
31、设a、b、c皆为质数,且a+b+c=94,ab+bc+ac=2075,abc的值为:A:3728
B:3782
C:1378
D:1728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计算问题,用数字特性法解题。
这三个质数的和是a+b+c=94,由“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知:a、b、c中有一个是偶数。2是唯一的偶质数,则令a=2,则:b+c=92①,2(b+c)+bc=2075②,解得:bc=2075-2×92=1891,所以abc=2×1891,根据尾数法知尾数为2。故本题选B。
32、91,55,21,5,-3,(
)
A:-6
B:-9
C:3
D:6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数列变化幅度比较大,做差后无规律。数列中的数都为合数,尝试因数分解。原数列各项做因式分解:,,,,,分解后的数列左子列为13,11,7,5,3,是质数数列,故下一项为2;右子列为7,5,3,1,(-1),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故下一项=,则所求项=。
故本题选A。33、某学校学生会有50名成员,男生与女生的人数之比是14:11。学生会有三个部门:学习部、生活部和娱乐部。学习部人数等于生活部和娱乐部的人数之和。各部男生与女生人数之比:学习部为12:13,生活部为5:3,娱乐部为2:1,那么娱乐部有多少名男生()。
A:12
B:8
C:6D:4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分析题干题干给出学生会总人数以及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例,可求得男生总人数与女生总人数。根据学习部人数、生活部、娱乐部人数的关系,求得学习部人数、生活部和娱乐部的总人数。再根据学习部的男生、女生人数比,求得学习部男生、女生人数。根据生活部男生、女生人数比值,设出生活部男生、女生的学生人数;根据娱乐部男生、女生人数比值,设出娱乐部男生、女生的学生人数。最后根据三个部门的男生总人数列一个方程、女生总人数列一个方程,求出娱乐部的男生人数即可。
第二步:计算过程
学生会共50名成员,男生与女生人数之比为14:11,可得学生会男生总人数为:,女生总人数为50-28=22。
由于学习部人数等于生活部和娱乐部的人数之和,故学习部的人数应为学生会总人数为1/2,故学习部总人数为。由于学习部男生与女生人数比为12:13,故可得学习部男生人数为
根据生活部男生、女生人数比为5:3,设生活部男生、女生人数分别为5x、3x;
根据娱乐部男生、女生人数比为2:1,设娱乐部男生、女生人数分别为2y、y。
学生会男生总人数为:12+5x+2y=28,记为①;学生会女生总人数为13+3x+y=22,记为②。联立①、②,解得x=2,y=3。故娱乐部男生人数为2y=6。
第三步:再次标注答案故本题选C。
34、7,8,21,35,(
)
A:55
B:60
C:62
D:65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观察数列单调且变化幅度不大,考虑作差,作差得到新数列1,13,14,(a),观察新数列,即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则,则新数列()。
故本题选C。
35、两个数的差是2166,这两个数相除的商是7,求这两个数的积?(
)
A:911240
B:912240
C:912247D:912252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设较小的数为,则较大的数为。由题意知:,解得,。则两个数的积,尾数是7,只有C项符合。故本题选C。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其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共40题)
1、在娱乐方式多元化的今天,“________”是不少人特别是中青年群体对待戏曲的态度,这里面固然存在先入为主的偏见、难以静下心来欣赏戏曲之美等因素,却也绕不开另一个原因:戏曲本是广大群众________的大众艺术形式,但一些戏曲虽然与观众之间没有荧屏、银幕之隔,却用艺术化的表演讲述着与观众距离较远的生活。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爱屋及乌
津津乐道
B:不屑一顾
耳熟能详
C:敬而远之
喜闻乐见D:心猿意马
信手拈来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分析第一空。根据语境“难以静下心来欣赏戏曲之美”,可知文段想表达的是人们不愿意接触戏曲。A项“爱屋及乌”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跟他有关系的人或物。B项“不屑一顾”指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D项“心猿意马”形容心思不定,好像猴子跳、马奔跑一样难以控制。三项均与文意不符,排除。C项“敬而远之”指有所顾虑不愿接近,符合“不少人特别是中青年群体对待戏曲的态度”这一语境。
验证第二空。“戏曲本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搭配得当。
故本题选C。【解析拓展】
敬而远之:尊敬,但又不愿意接近。津津乐道: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形容写文章时,善于运用词汇和组织材料。2、下列每组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柳暗花明
残食鲸吞
B:鹤发童颜
前踞后恭
C:千钧一发
春意盎然
D:摩肩接種
察言观色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A项,“残食鲸吞”中的“残”应该是“蚕”,排除。B项,“前踞后恭”中的“踞”应该是“倨”,排除。
C项,均书写正确,无错别字。
D项,“摩肩接種”中的“種”应该是“踵”,排除。
故本题选C。
3、精明的头脑和善良的心灵往往是个()的组合。
填入括号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玄而又玄
B:不堪设想
C:神乎其神
D:不可思议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根据“精明的、善良的”都是褒义的词汇可知,文段对于两者的组合体现的是一种积极的感情色彩。D项“不可思议”指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多形容好的事物,符合语境,当选;A项“玄而又玄”指神妙难捉摸,深奥,不易理解,文段并未体现两者组合的深奥与难以理解,与文意不符,排除;B项“不堪设想”指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发展到很坏或很危险的地步,情感色彩偏消极,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神乎其神”形容非常奇妙神秘,含贬义,与文段感情色彩不符,排除。
故本题选D。
【文段出处】《曼德拉经典语录》4、下列句子没有歧义的是(
)。
A:“有偿新闻”应当受到严肃批评,这是极其错误的。
B: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C:李教授接到遗传学会秘书组来函,信上说:“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食宿费和路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D:村支部书记看见新来的下派干部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A项,“这是极其错误的”有歧义,可以理解为“有偿新闻”是错误的;也可以理解为批评“有偿新闻”是错误的。C项,“可由我们解决”的具体事项表述不清楚,有歧义,可以理解为“解决‘报销食宿费和路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也可以理解为“解决‘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还可以理解为“只解决‘领取大会出席证’”。
D项,“很高兴”有歧义,可以理解为“村支部书记”很高兴;也可以理解为“新来的下派干部”很高兴。
故本题选B。5、快过年了,在外忙碌的人早已是________,归心似箭了,背起行囊回家成为此时人们的共同心愿。你看火车站到处是人头攒动,买票的人排起长长的队伍,拿到好不容易买到的车票,自然是________,仿佛马上就要踏上家门了。
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迫在眉睫兴高采烈
B:心急如焚欣喜若狂C:迫不及待心花怒放
D:当务之急悠然自得正确答案选项:C解析:分析第一空。根据语境可知,空格要填入和“归心似箭”相近的词,文段中描述的是着急回家的一种心理状态。A项“迫在眉睫”比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D项“当务之急”当前应做的事情中最急需办的事。两者都是形容眼前的事情很紧急,需要立马着手去做,不符合语境,排除A项和D项。B项“心急如焚”意思是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C项“迫不及待”形容心情十分急切。比较两个词,会发现B项“心急如焚”是一种着急的心理状态,一般形容遇到特别紧急的事情,而回家并不是特别紧急的事情,只是一种想回家的心理状态,所以C项“迫不及待”更合适。答案锁定C选项。
验证第二空。C项“心花怒放”形容内心高兴极了,符合文段语境。
故本题选C。
【解析拓展】
欣喜若狂:形容高兴到了极点。悠然自得:形容悠闲而舒适。
6、笔迹检验就是研究如何通过文字符号的书写动作习惯特点、文字布局习惯特点、书面语言习惯特点,来认定书写人的一项物证检验专门技术方法。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笔迹检验()。
A:内容很广泛
B:是一项物证检验专门技术方法
C:操作方法
D:研究方向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文段通过“就是”对于笔迹检验下定义,即笔迹检验就是一项物证检验专门技术方法,对应B项。
A项“内容很广泛”、C项“操作方法”、D项“研究方向”均为笔迹检验定义中的一部分,无法概括文段的主要论点,表述片面,均可排除。故本题选B。
7、引力波是时空的涟漪,它是由宇宙中的一些最为剧烈的事件产生的,如大质量致密天体的碰撞或合并事件。引力波的存在早在1916年便已经由爱因斯坦预言,当时爱因斯坦证明了加速下的大质量物体将会扭曲时空,并产生从该源头发出的时空涟漪。这种“涟漪”将以光速穿过宇宙,携带着关于产生它们的那次灾难性事件和引力本质的珍贵信息。
对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是:
A:引力波1916年被证实存在
B:加速下的大质量物体将会扭曲时空,产生引力波
C:引力波的概念和特点
D:引力波可以观察到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辨析选项。A项对应“引力波的存在早在1916年便已经由爱因斯坦预言,当时爱因斯坦证明了加速下的大质量物体将会扭曲时空,并产生从该源头发出的时空涟漪”,文段强调的是预言,A项属于无中生有,错误。B项对应“当时爱因斯坦证明了加速下的大质量物体将会扭曲时空,并产生从该源头发出的时空涟漪”,在文中“时光涟漪”即“引力波”,正确。C项“特点”属于无中生有,错误。D项“可以观察到”属于无中生有,错误。故本题选B。
8、今天,专业的________让我们谁都无法补齐所有的________。互联网合作的成本越来越低,与其花精力治愈自己的“________”,不如花精力和时间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
依次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划分短处重疾B:细分短板顽疾
C:细化缺陷弊病
D:分工缺项旧疾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第一空,A项“划分”是指把整体分成若干部分;B项“细分”是指分工细致;C项“细化”是指详细分解、分析;D项“分工”是指劳动分工;均符合文意,保留。
第二空,与动词“补齐”搭配,B项“短板”为常用搭配,且符合文意,保留;A项“短处”指缺点、弱点,不足之处;C项“缺陷”指欠缺或不够完备的地方;D项“缺项”指工程建设,科学研究,艺术、体育表演等缺少的项目,与“补齐”搭配均不恰当,排除。
第三空,代入验证,B项“顽疾”指顽固的疾病,痼疾,久治不愈的疾病,文段加引号比喻自己的短板,符合文意,当选。A项“重疾”指重大的疾病,文段重在强调存在的缺点,并无“重大”的意思,与文意不符,排除;C项“弊病”泛指事情上的毛病、缺点,不能描述人,排除;D项“旧疾”指过去的疾病,文段并未有“过去”的语义,排除。
故本题选B。【文段出处】《人生感悟:专注“木桶”的长板》9、资源短缺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因此,许多人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根据这段文字,“危言耸听的说法”指的是:
A:地球海洋资源面临枯竭
B:可耕土地资源严重不足
C:目前已出现粮食短缺的情况
D:地球无法保障超过100亿人口的生活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定位原文。“危言耸听的说法”出现在文段中间,且可被句中的“这种”所指代。根据代词就近前看的原则,可知“这种”指的就是前文中的“许多人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
对比选项。D项符合上述语境,就是“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所指代的内容。
故本题选D。
【解析拓展】
A项、B项和C项:均不是指示代词指代的内容。
10、下列成语不正确的是:A:锱铢必较
B:前朴后继
C:日薄西山
D:哄堂大笑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本题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并选错误项。前仆后继,意思是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英勇斗争,不怕牺牲。朴字错误,应该是“仆”。B项错误,当选。
A项:锱铢必较,用来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现在多用于形容维护公平权益,做事严谨细致。A项正确,不当选。
C项:日薄西山,意思是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C项正确,不当选。D项:哄堂大笑,形容满屋的人同时大笑。D项正确,不当选。
故本题选B。
11、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序,语序正确的是:()
①天气刚有一丝风吹草动,妈妈就说,别忘了多穿衣
②你沉浸在欢乐中的时候,自己不停地对自己说,千万不可太高兴,苦难也许马上就要降临
③我们从小就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④我们已经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看得见的恐惧和看不见的恐惧始终像乌鸦盘旋在头顶。
⑤才相识了一位朋友,爸爸就说,小心他是个骗子⑥你取得了一点成功,还没有乐出声来,所有关心你的人一起说,别骄傲!A:①⑥⑤③②④
B:③①⑤⑥②④
C:④⑤⑥①②③
D:③⑤①⑥④②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观察选项,判断首句,①“妈妈就说,别忘了多穿衣”是妈妈的提醒,为举例论证,得先观点后事例;③“我们从小就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作者引出“提醒”这一话题;④“我们已经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看得见的恐惧和看不见的恐惧始终像乌鸦盘旋在头顶”相当于提醒带来的影响,比较后③适合作为首句,排除A和C。
对比B、D两项,③作首句,“①②⑤⑥”全部是各种各样的提醒,应该放在一起,④是提醒带来的影响,放在后面合适,排除D项。故本题选B。
【文段出处】《“机器人法官”驾到“铁面”参与办案流程》
12、俗语谓“好事多磨”,在艺术的创作里,往往“多磨”才能“好”。因为深刻而真挚的思想情感,原来不易表达。现成的方式,不能把作者独自经验到的生活感受表达得尽致,表达得妥帖。创作过程中遇到阻碍和约束,正可以逼使作者去搜索、去建造一个适合于自己的方式;而在搜索、建造的同时,他也锤炼所要表达的内容,使其合乎他自建的形式。这样他就把自己最深刻、最真挚的思想情感很完美地表达出来,成为伟大的艺术。
下列诗句与这段文字的主旨相符的是()。A: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B: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C: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文段开篇提出观点,即“在艺术的创作里,往往‘多磨’才能‘好’”,接着具体解释了原因,即在创作中,遇到阻碍和约束反而更有利于作者将自己最深刻、最真挚的思想情感很完美地表达出来,成为伟大的艺术。故文段主要强调艺术创作的不易。
B项,“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意思是这两句诗我琢磨三年才写出,一读起来禁不住两行热泪流出来,说明诗句的创作非常不易,与文段主旨相符,当选。
A项,“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是指文章本是不加人工,天然而成的,是技艺高超的人在偶然间所得到的,说明文章的写作并非难事,与文意相悖,排除。
C项,“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比喻急需的东西费了很大的力气找不到,却在无意中得到了,说明获得某样东西也并非有多难,与文意相悖,排除。
D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比喻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与文意无关,排除。
故本题选B。【文段出处】杨绛《艺术是克服困难》
13、文艺的审美功能就是通过独特的美学追求和意趣来让人有所触动,受到感染和陶冶,这些都不是______的,应该避免庸俗化地理解文艺的功能。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显而易见
B:急功近利
C:立竿见影
D:一蹴而就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横线后出现提示句“应该避免庸俗化地理解文艺的功能”,横线前也是强调“文艺的审美功能”,“功能”是指能达到的效果,所以分析语境可知,文段想要强调文艺的审美功能能达到的效果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到的,故填入C项“立竿见影”合适,指行事能马上看到效果或付出能马上得到收获。
A项,“显而易见”指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只强调最后的结果,而文段中是强调的是文艺能达到的效果,不仅包含结果,还有过程,故此项不如“立竿见影”更全面,应排除。
B项,“急功近利”指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作形容词,填入后句子成分不完整,缺少谓语动词成分,故应排除。
D项,“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此成语侧重于“成功”,而原文强调的是“功能”,故“立竿见影”更符合,故应排除D项。
故本题选C。
【出处】人民日报《文艺不是“摇钱树”》14、李老歪正在家做饭时________的歌声从门缝里________了进来。那声音就像是炮弹,一下在他的心头轰炸。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响亮冲
B:嘹亮闯
C:微弱挤
D:动听飘
正确答案选项:A解析:第一空,根据文段“声音就像是炮弹”可知空处所填词语应体现出声音非常大。A项“响亮”指声音宏大,符合文意,当选;B项“嘹亮”指声音清晰响亮,文段并未有“清晰”之意,排除;C项“微弱”与文意相反;D项“生动”不符合语境,两项均排除。
第二空代入验证,“冲”形容冲击、撞击。“歌声从门缝中冲进来”符合语境,当选。
故本题选A。【文段出处】《鞋匠李老歪》
15、借喻是比喻的一种。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以下句子中运用借喻修辞手法的是()。
A:他端坐在主宾席上,左边是米业巨商李老板,右边是商业巨头马会长。在这群光头、毡帽、长衫、马褂中间,他有种鹤立鸡群的气度。
B:(杨二嫂)正像画图仪器里一个细脚伶仃的圆规。C: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的和首要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
D:你们这一车西瓜,也不必过秤,一百张“大团结”,我们包圆儿了。
正确答案选项:C解析:本题考查言语理解与表达。
A项错误,出现了本体“各位老板”,不属于借喻。
B项错误,出现了本体“杨二嫂”和喻词“像”,不属于借喻。
C项正确,句中的喻体是“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没出现本体(长而空的文章)和喻词,属于借喻。
D项错误,“大团结”是对钱的一个代称,并没有运用借喻的修辞手法。
故本题选C。
16、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心思想是针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而言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B:改革进入攻坚期,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处不到位,处处受牵制,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构建起一整套更加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可谓至关重要
C:一切儿童文学作品都应该永远持着守护童年的立场,遵循儿童思维发展规律,富有丰富的想象力,充满爱与希望,传递古老传统中的善与美
D: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却能够慧眼独具,将之信手拈来,寻找其叙述的价值,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在“要求具有”前补充主语“概括中心思想”,排除;
B项,无语病,当选;
C项,语序不当且“富有丰富的想象力”表意重复,应为“遵循儿童思维发展规律,传递古老传统中的善与美,充满爱与希望,富有想象力”,排除;D项,偷换主语,后一个分句的主语是“作者”,而作者不能“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在“成为”前面加上“使之”,这样“之”代指的“生活小事”“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排除。
故本题选B。17、读书作为一种生活习惯,绝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享有的。它是无条件的,完全是自我选择的结果。曾国藩有言:“苟能发奋读书,则家塾可读书,旷野之地、热闹之地亦可读书;负薪牧豚,均无不可读书。苟不能发愤自立,则家塾不能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
这段话告诉我们:
A:发愤读书时不择时选地
B:发愤读书时需要选择好的书籍C:发愤读书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D:家塾、旷野之地、热闹之地均是读书的好地方
正确答案选项:A解析:分析文段。文段开篇提出观点“读书作为一种生活习惯,……完全是自我选择的结果”。接着援引曾国藩的言论加以证明。因此,文段的主旨是:读书完全是自我选择的结果,发愤读书的人无需择时选地,不能发愤读书的人在良辰佳地均不能读书。
对比选项。A项是对文段主旨的同义替换。
故本题选A。
【解析拓展】
B项和C项:“选择好的书籍”“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原文中未提及,无中生有。D项:表述与原文不符,文段强调“读书完全是自我选择的结果”,无需择时择地,因此读书之地无所谓好坏。18、虽然很多陆生植物的种子和花粉能够耐脱水,但复苏植物是唯一能够以叶子等营养器官耐脱水的一类植物。最新的理论推测,耐脱水性是植物在从水生向陆生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但由于陆生植物获得了越来越有效的吸收、运输和保持水分的结构,其耐脱水能力仅保留在种子和花粉中,而在叶片等营养器官中丢失了。生活在长期或季节性干旱环境中的复苏植物,只有在进化过程中对种子中的耐脱水程序进行重新编程,才能使之在营养器官中重现并获得复苏能力。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A:耐脱水性对陆生植物的意义
B:复苏植物为什么能够“复苏”
C:外在环境对植物进化的影响
D:陆生植物与水生植物的差别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文段开篇提出陆生植物仅种子和花粉可以脱水,但是“复苏植物”是唯一以叶子等营养器官耐脱水的一类植物,接着论述了“植物的耐脱水性是如何获得的”以及“陆生植物的耐脱水能力在叶片中丢失了”,文段最后通过关联词“只有······才······”指出复苏植物通过对种子重新编程耐脱水程序获得了复苏能力,故文段重在说明复苏植物能够“复苏”的原因,对应B项。
A项,“耐脱水的意义”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C项,没有提及主题词“复苏植物”,且“外在环境的影响”非重点,排除;D项,文段重在解释复苏植物的复苏能力,“水生植物”概念偷换,排除。
故本题选B。
【文段出处】《能反击干旱的植物》
19、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顎、锐利的钳子,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因为蝉没有武器,只能哀鸣踢蹬。
上文“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一句中的“结果”,具体是指:
A:蝈蝈战胜了比它强壮的蝉
B:强壮的蝈蝈战胜了弱小的蝉C:鹰追捕到了柔弱的云雀
D:身材大的战胜身材小的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定位原文,“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出现在文段第二句。分析上下文语境,前文说到“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可知蝈蝈虽然身材小,但是可以进攻比它身材大的昆虫,后文说到“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顎、锐利的钳子,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可知蝈蝈战胜了比它强大的蝉,最终的结果是蝈蝈取得了胜利。
对比选项。A项符合上述语境。
故本题选A。
【解析拓展】B项:“弱小的蝉”表述错误。C项:“鹰”“云雀”的主体错误,文段的论述主体是“蝈蝈”和“蝉”。D项:表述错误,与文意相悖,是身材小的战胜了身材大的。
20、要接受并欣赏一种艺术,需要相当长的一个过程,那就是需要逐渐地去________,去________,去________,去________,这样,才能培养起对它的兴趣和爱好。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熟悉适应理解习惯
B:熟悉适应习惯理解
C:适应熟悉习惯理解D:理解熟悉适应习惯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本题考查实词填空。
文段描述接受并欣赏艺术的一个过程,需要先“接受”,再“欣赏”。观察选项,“适应”指适合(客观条件或需要),一般是指某种生物遇见一种陌生环境,使自己逐渐适合这种陌生环境。“熟悉”指知道得清楚。由逻辑关系可知,应该是先“适应”再“熟悉”,故排除A、B、D项。
故本题选C。
【文段出处】《京剧札记》
21、唐玄宗即位之初,______,躬行节俭,政治清明,开启开元盛世。到后期,他以为______便安逸享乐,不思进取,启用佞臣,唐朝因此由盛转衰。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奋发图强功成身退
B:励精图治功成治定C:厉兵秣马功成名就
D:宵衣旰食功败垂成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第一空,与后文“躬行节俭”并列,指通过勤勉地治理,达到了政治清明的盛世。A项“奋发图强”指振作精神,努力奋斗,谋求强盛,符合文意;B项“励精图治”形容一个国家的皇帝或者领导者振奋精神,竭尽全力想治理好国家,同时还可以用来形容领导者的精神品质和实际行动,符合文意;D项“宵衣旰食”形容政务忙碌,符合文意。C项“厉兵秣马”形容准备战斗,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与“躬行节俭”不能形成并列关系,不符合文意,排除。
第二空,根据后文“唐朝因此由盛转衰”可知,横线处形容唐玄宗自认为国家达到盛世,自己有所成就,B项“功成治定”是指功业建立政治安定,符合文意。A项,“功成身退”意思是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做官或复出,与文意不符,排除。D项“功败垂成”意思是指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却遭到了失败,文段没有“垂成”的意思,不符合文意,排除。故本题选B。
【文段出处】《亮丽登台落寞下场,这些官员咋不能“终始若一”?》22、红梅(其一)
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独开迟”不仅点出了红梅晚开,而且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冰容”二字用得绝妙,绘出了梅花冰清玉洁的形象,孤傲超群的品格
C:“故作”并无贬义,不是忸怩作态,而是梅在“冰容”之外的另一种性格
D:“尚余孤瘦雪霜姿”一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审题干,找出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辨析选项。“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指梅花故意染上桃花、杏花那样的红色,但保留着孤高瘦硬的傲霜斗雪的风姿。该句诗表现了梅花凌霜傲雪,本质不变,坚持节操的品性。作者对梅花是持积极、肯定的态度,故D项的“一丝无奈”理解不恰当。A项、B项和C项均理解正确。
故本题选D。(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以红梅自况,表达了红梅欲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颔联“故作”句,写出“红”的缘由,“尚余”句道出了梅的本来气质
C:颈联对梅的内心作了深入探究,并解开了白梅何以变“桃杏色”之谜
D:末尾两句,把对梅的赞扬与自身的理想巧妙地升华,使全诗余味无穷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分析B项。颔联“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这句诗表达的意思是,尽管红梅艳若桃杏,但它的品性还是冰清玉洁,本质不变,故B项赏析恰当。分析C项。颈联“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是指红梅已经适应了寒冷,不愿意随着春天的到来而展示自己的美态,而显露出来的桃杏色,那是因为酒后泛起的红晕无来由地表露到玉脂般的容貌而已。“未肯”表示了梅的孤傲品格,故颈联是对红梅的内心世界作了进一步的深入探究。故C项赏析恰当。
分析D项尾联(末尾两句)“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是诗人批评前人写梅花的误区:不懂梅花的“梅格”,只从外表有无绿叶与青枝来分辨梅花与桃杏。这两句是对梅花的进一步赞扬,体现了诗人自身高尚的品性和人格。故D项赏析恰当。
分析A项,由前文分析可知,梅花具有傲霜斗雪的品性,本质不改,节操不变的精神,是与桃花、杏花不一样的。故A项赏析不准确。故本题选A。
23、下列对句子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新鲜活泼的花瓣一朵朵一片片抖擞着,正轻轻松松地翘首顾盼,那么欣欣向荣、快快活活的样子。
②红柳的枝桠遒劲地腾越在旷野之上,好似一幅镂空的恐龙骨架。③我在瞬间想起了我对母亲的推三阻四,整张脸像着火一样热了起来。
④年轻人在绿草如茵的草坪上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小孩子扎进花丛中捕捉蝴蝶;老人蹲在池塘边垂钓。
A:拟人、拟人、比喻、排比B:排比、比喻、排比、夸张
C:拟人、比喻、夸张、排比
D:拟人、夸张、比喻、排比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审题干,判断正确的修辞。①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花瓣用“活泼的”“抖擞着”“翘首以盼”等词赋予了人的生命,排除B项。
②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红柳的枝桠”比喻成了“镂空的恐龙骨架”,排除A项和D项。答案锁定C选项。验证C选项。③句“脸像着火了一样”属于夸张的修辞手法。④句三个并列的分句属于排比的修辞手法。
故本题选C。
24、由于许多动植物在远古时期都曾被作为实施巫术的手段广泛使用过,因而这些动植物在文学作品中便______了一种巫术的内涵,并______成为后世的物怪。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复制蜕变
B:负荷进化
C:承载演变D:担当游走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第一空,“因而”连接的前后句为因果关系,根据“许多动植物在远古时期都曾被作为实施巫术的手段广泛使用过”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表达一些动植物在文学作品中包含、蕴含巫术的内涵。C项“承载”指承受支撑物体,可体现“包含”之意,符合文意,当选。A项“复制”指原封不动地再制作一份,B项“负荷”指负担,D项“担当”指接受并负起责任,三项均无法体现“包含”“蕴含”之意,且与“内涵”搭配不当,排除。
第二空,代入验证。横线处所填词语表达一些动植物逐渐变成后世的物怪之意。C项“演变”指发展变化,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C。
【文段出处】《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幻化类型研究》
25、从2003年至今,自主招生已走过十几年。设置自主招生专业,选拔真正的专业爱好者,不仅能丰富招生手段,录取的学生也更有意愿在该领域继续深造。推而广之,那些或具有学科特长,或具有创新潜能,或符合学校特色办学需要的学生,都能通过自主招生脱颖而出。自主招生承载的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美好愿景。这段文字主要介绍自主招生的:
A:不足
B:优点
C:未来
D:来历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分析文段。文段通过“自主招生”的来历铺垫背景,引出设置自主招生专业带来“丰富招生手段”,让有潜能的学生脱颖而出等好处,也能带来“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美好愿景。综合文段,主旨为强调“自主招生”所带来的好处。
对比选项。B项为文段主旨的同义替换。故本题选B。
【解析拓展】
A项:与文段主旨相悖。C项和D项:均偏离文段重点。26、日本邮政省决定,自1998年度开始,正式开展使飞艇滞留在2万米高空平流层以其①作为电波中继站的技术研究。这一研究将成为继人造卫星后新一代地面信息通信系统的基础开发项目,其②特征是使过去尚未被利用的微波频带得以应用。此计划名为空中网络计划,邮政省打算以此建立第二个国内电话网。
飞艇滞留的高度远远低于同步卫星的3.6万公里和低轨道卫星700~10000公里高度,可使高频带电波——微波得到很好的利用。微波绕避障碍物性能差,因此在地面通信系统和滞留高度很高的卫星通信上难以使用。但是其③信息传输容量是目前我们用来进行通信、广播频率电波的数千倍。目前一颗通信卫星大约可容1.6万~4万路电话,其④制造成本约200~400亿日元,而一架飞艇造价仅为数十亿日元,可容20万路电话。空中网络计划预计有30架左右的飞艇就可以覆盖整个日本。
日本科技厅也在积极参与这一计划,打算利用这种飞艇开展臭氧密度、地球环境监测及灾害监视等。邮政省和科技厅计划在1999年着手展开小型实验机的实验,以期在2002年实现数字化通信广播的技术革新。
对文中画横线的“其”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其①与其②指代的对象相同
B:其②与其③指代的对象相同C:其①与其④指代的对象相同D:其②与其④指代的对象不同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其”为代词,所指内容通常在前,分析文段可知,其①指代“飞艇”,其②指的是“这一研究”,其③指代“微波”,其④指代“通信卫星”,由此可知,四个“其”分别指代不同的对象,对应D项。
故本题选D。
27、①商业的营销已创造了各式各样快捷的形式,编织了全球的商业网
②因此商业的营销在经济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③科学技术、农业、工业的进步,繁荣,发达,都有赖于商业的发展
④实现经济发展高质量、高效率的变革和发展,离不开企业家主体的知识、道德、品格、智慧以及其价值观、经济观、审美观等精神的提升
⑤在当今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高速发展的信息智能时代,世界不同国家间相互交往频繁
⑥企业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在产品质量、效用、动力、经销变革中,展现出越来越大的活动力、创造力和竞争力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⑤③①②⑥④
B:③②⑤①⑥④
C:⑥②⑤③④①D:⑤⑥④③①②
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③句提到科技、农业都有赖于商业。⑤句阐述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让世界不同国家相互交往频繁。⑥句提到了企业家展现了越来越大的活动力、创造力和竞争力。分析可知,⑤介绍大的背景,③句和⑥句是具体论述,故⑤句更适合做首句,排除B项和C项。
进一步分析。⑤句阐述的是在信息智能时代下,当今世界不同国家的背景形势,接下来应该先引入“商业”的话题,之后再阐述“企业家”话题。排除D项。答案锁定A选项。
验证A选项。该项语言正确连贯、表达流畅。
故本题选A。
28、看到室内墙角处的一轮旧纺线车,耳际似乎响起那彻夜不眠的嗡嗡声:目睹旧织布机,往事仿佛在那节奏感强烈的织布声中浮现脑海。家织土布属于古老的传统技术,男耕女织,天经地义。土布常被作为农村姑娘的嫁妆和她们心灵手巧的见证。农家妇女坐在织布机旁,把她们多姿多彩的生活与梦想编织在或清白如雪或繁花似锦的土布里。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是:
A:心灵的归本还原、还淳返朴
B:人间的真情珍藏在土布中
C:旧事民风,睹物生情
D:昔日的浮华如梭穿过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文段先讲“看到”墙角处的旧纺线车和“目睹”旧织布机而产生了对往事的怀想,接着以家织土布的来历、土布被作为农村姑娘的嫁妆和她们心灵手巧的见证、农家妇女坐在织布机前织布情景具体阐述所怀想的内容。文段结构为“总—分”,重点讲述旧纺车、旧织布机及人们对土布的情感寄寓,从而表达一种情怀。
对比选项。C项是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故本题选C。
【解析拓展】
A项:文段仅仅是讲述看到墙角处的旧纺线车和目睹旧织布机而产生了对往事的怀想并未讲心灵的话题,偏离文段话题。B项:只是文段最后一部分的内容,偏离重点。D项:偏离文段重点内容,过度臆测。
29、下列句子中有歧义的一句是(
)
A: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才能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
B:这个报告内容丰富,获得一致好评。C:幼儿园的领导采纳了小朋友的意见。
D:张子文背着王宏总经理到银行办完了手续。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本题为歧义辨析题。
D选项中,“背着”有两种不同的解读:(1)背着、驮着;(2)背地里、偷偷的。
故本题选D。30、而“互联网+”所能颠覆的,是传统行业中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问题,以共享型的经济和信息结构解决掉冗余环节。但互联网很难赶走黄牛,因为其问题并非信息不对称,而是资源不对等。资源不对等,是体制性的深层弊端,依靠互联网的外部颠覆,很难达成实质性的改变。
这段文字告诉人们“互联网+”很难赶走黄牛的原因是()。
A:信息不对称B:资源不对等
C:经济不共享
D:体制不对等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此题为典型的细节判断题,将选项答案与原文一一对应即可。A项,表述错误,文段提到“互联网很难赶走黄牛,因为其问题并非信息不对称”,排除。
B项,对应文段“互联网很难赶走黄牛,因为其问题并非信息不对称,而是资源不对等”的内容,符合文意。
C项,“经济不共享”文段无法体现,排除。D项,“体制不对等”文段无法体现,文段只是提及“体制性的深层弊端”,排除。
故本题选B。
【出处】《当“互联网+”遇上医疗:医疗不改革互联网无颠覆》
31、①他把________家里受苦的情况都讲了出来。
②鲁迅主编的刊物________反动当局查封了。
③________是否应聘,我还没有做出最后决定。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从让至于
B:在让关于
C:从被关于
D:在被至于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分析第一空。根据“家里受苦的情况”可知,该空有固定场所之意。A项和C项“从”是动态介词,多表示处所、时间、状态、范围的起点,事物来源,经由路线等,不符合语境,排除A项和C项。B项和D项“在”是静态介词,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处所、范围,符合语境。
分析第二空。“查封”书面语色彩浓厚。B项“让”表示被的意思。D项“被”表示介词,用在句中表示主语是受事者。二者相比,D项更符合语境。答案锁定D选项。
验证第三空。“至于”表示另提一话题,符合语境。故本题选D。
【解析拓展】关于:①引进动作、行为涉及的范围或事物,组成介词结构,用在主语前面,作状语;②介绍事物涉及的范围或内容,组成介词结构,用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前面,作定语,跟中心词之间一般要用的。
32、由于长期受传统家庭文化伦理的________,更多的父亲以严肃、冷峻、坚韧、沉稳的形象出现,和母亲细腻、仁慈、温馨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于父亲一直扮演着一个硬汉的真男人角色,所以导致了后辈们也以极其________的方式来对待父亲,客观上造成了很多人对父亲________热烈的爱的表达。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熏陶内敛缺乏B:影响张扬充满
C:侵蚀冷漠匮乏
D:感染热情缺失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第一空,根据文意可知,所填入词语指“传统家庭文化伦理”产生的影响,A项“熏陶”、B项“影响”均符合文意,保留;C项“侵蚀”指逐渐侵害使变坏,贬义,感情色彩与文意不符,排除;D项“感染”是通过某种方式引起他人相同的情绪和行动,搭配不当,排除;
第二空,根据文意可知,因为父亲一直扮演严肃、冷峻的角色,导致后辈对父亲也是用含蓄、内敛的方式表达情感,A项“内敛”指深沉,不外露的方式来对待父亲,符合文意,当选;B项“张扬”指宣扬、声张,与文意不符,排除。
故本题选A。
【文段出处】《冷寂父亲节的热忱思考》33、把词语依次填入下文空格中,正确的一组是:
寄生植物,________它是靠攫取寄主的养料和水分来养活自己。许多寄生植物叶片的形态和寄主大致相似,便于________,而且抢占高枝,抢占向阳的位置,虽然毫无根底,也要________,出尽风头。A:以名求实鱼目混珠故作姿态
B:顾名思义冒名顶替装模作样
C:顾名思义鱼目混珠虚张声势
D:以名求实鱼龙混杂虚张声势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分析第一空。根据“寄生植物,________它是靠攫取寄主的养料和水分来养活自己。”可知,需填入一个对寄生植物概念形象说明的成语,A项和D项“以名求实”指被名字引来,探求实际情况,不符合语境,排除A项和D项。B项和C项“顾名思义”指从事物的名称联想到它的含义,符合语境。
分析第三空。根据“虽然毫无根底,也要________,出尽风头”可知,该空填入成语应有夸大实际之意。B项“装模作样”,意思是指故意做作,故做姿态,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C项“虚张声势”指并无实力,故意大造声势,符合语境。答案锁定C选项。
验证第二空。“大致相似,便于鱼目混珠”,符合语境。故本题选C。
【拓展】
鱼目混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冒名顶替:冒用别人的姓名,代替他去干事或窃取其权利、地位。鱼龙混杂:意思是形容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故作姿态:指假装有艺术效果的姿势。
34、医生的考核评价是个难题,是否应严格把医生划入划分为临床线和科研线?如果以临床服务能力来评价临床医生,这一考核应包含哪些指标,不同科室的医生又该如何比较,这其中要考虑的因素________。但正因困难,更需管理者以勇气和智慧去推进解决,打破原有评价体系的惯性,探索出更科学、更具________评价方式。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可胜数创新性
B:环环相扣针对性C:千差万别操作性
D:非同小可代表性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第一空,根据“这一考核应包含哪些指标,不同科室的医生又该如何比较”可知,如要以临床服务能力来评价临床医生,所要考虑的因素是比较多的。A项,“不可胜数”意为“数量繁多,数不过来”,符合文意,保留;B项,“环环相扣”意为“一环接着一环,形容连接的紧密”,无法体现“数量多”这一含义,排除;C项,“千差万别”意为“各类多,差别大”,符合文意,保留;D项,“非同小可”,意为“事情重要或情况严重”,与文意不符,排除。
第二空,根据前文完整语句“是否应严格把医生划入划分为临床线和科研线”以及“如果以临床服务能力来评价临床医生”可知,C项“操作性”与“临床线”、“临床服务能力”对应恰当,当选;A项“创新性”与文段整体语境无关,排除。
故本题选C。
3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是()。A:有时候,我甚至相信:只有破碎的东西才是美丽的。
B:野菊说,“瞧,那个呆头呆脑的小家伙,我简直从没见过比它更丑的种子。”C:你自己这本书,主要还得靠你自己来写——用你的聪明和才智,用你的心血和汗珠。
D:生活是一团麻,那也是麻绳拧成的花;生活是一根线,也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生活是一条路,怎能没有坑坑洼洼?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A项,句中冒号表示提示下文,使用正确,排除;
B项,句中逗号使用错误,提示下文时用冒号,当“某某说”前后均有他人说的话时用逗号,此处使用错误,当选;C项,句中破折号表示进一步解释说明,使用正确,排除;
D项,句中通过三个比喻句分别将生活比作麻、线与路,体现了生活存在诸多矛盾,分使用正确,排除。
故本题选B。【文段出处】《破碎的美丽》、《心中装着一双鹰的翅膀》、《人是一本书》、《苦乐年华》
3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修葺瞻养针灸如火如荼
B:凋教浩瀚焕发以逸待劳C:浸渍豁然惬意精兵减政
D:气概对峙纰漏融会贯通
正确答案选项:D解析:A项“瞻养”应改为“赡养”,排除A项。
B项“凋教”应改为“调教”,排除B项。
C项“精兵减政”应改为“精兵简政”,排除C项。
D项没有错别字。
故本题选D。
37、在他正平步青云、_______之时,家乡传来了噩耗。他惟一的儿子哈姆内特,去世了,年仅11岁,这对莎士比亚的打击不可谓不大。他穷极一生也未能忘掉这份哀愁。他把这份丧子之痛孕化成了灵感源泉,笔下许多悲剧都有这段经历的影子。最著名的应当就是《王子复仇记:哈姆雷特》和戏剧《第十二夜》。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风华正茂
B:虚怀若谷
C:居功自傲
D:志得意满
正确答案选项:D
解析:第一空,根据顿号可知,所填词语与“平步青云”形成并列,语义相近,“平步青云”指人一下子升到很高的地位上去,D项“志得意满”形容志向实现,心满意足,符合语境。A项“风华正茂”指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B项“虚怀若谷”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C项“居功自傲”形容自以为有功劳而骄傲自大,这三个成语与“平步青云”无法构成语义相近,均排除。
故本题选D。38、自互联网进入图书行业以来,处于作者与读者中间环节的实体书店,逐渐被拥有同等功能的网络平台所________。此外,由于图书行业的利润原本就较为稀薄,再加上阅读方式改变、经营成本上涨等因素的________,许多以卖书为主业的实体书店越发_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替换制约力不从心
B:取代冲击举步维艰
C:替代影响积重难返
D:侵蚀打击门可罗雀
正确答案选项:B解析:分析第一空。根据文意可知,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是实体书店逐渐被网络平台所取代。A项、B项和C项均有此意,而D项“侵蚀”是侵占的意思,不符合语境,排除D项。
突破口在第三空。作者要表的意思是实体书店逐渐被网络平台所取代,许多实体书店发展的不是很顺利。B项“举步维艰”意思是每走一步都很艰难,在此处用来形容实体书店发展困难,符合语境。A项“力不从心”指心里想做某事,但是力量不够,不符合语境,排除A项。C项“积重难返”意思是指长期形成的不良的风俗、习惯不易改变,也指长期积累的问题不易解决。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
验证第二空。受“经营成本上涨”等因素冲击符合语境。
故本题选B。
39、央视《是真的吗》节目调查小组分别选择塑料、硅胶及皮革这三种常见材质的手机套,按手机正常使用时的平均温度,将实验舱内温度加热到四十五度,一个小时后手机套被加热后释放出的气体收集完毕,经分析发现,手机套释放量最大的有毒物质是甲醛。
下列最适合为以上这段文字的标题的是:
A:央视实验:手机套含致癌物B:手机套含超强致癌物,千万别用
C:手机套也藏致癌物
D:手机套被查出致癌物?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文段讲述央视《是真的吗》节目调查小组分别选择塑料、硅胶及皮革这三种常见材质的手机套,进行实验发现手机套释放量最大的有毒物质是甲醛。因此,文段主要表述通过实验证实手机套含致癌物。
对比选项。A项符合文段主旨,适合作为文段的标题。
故本题选A。
【拓展】B项:无中生有,“千万别用”过于绝对。C项:缺少关键词“实验”。D项:问号使用不当,文段表述的是事实。
40、在人类历史上,科技发明和人工工程曾导致不少“出人意料”、“始料不及”甚至“________”的结果。如果想少出一些这样的事,我们就应该对大自然始终保持一份________,在推广新技术、上马新工程之前多一些研究评估,少一些独断专行。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事与愿违敬畏
B:事倍功半谨慎
C:针锋相对尊重
D:南辕北辙克制正确答案选项:A
解析:第一空,由空格前提示词语“甚至”可知,空格处应填入与“出人意料”“始料不及”语义相近且程度更深的词语,即应该填入一个表示“结果与目的相反”的词语。A项“事与愿违”形容事实与主观愿望相反,符合要求。B项“事倍功半”形容效率低下,C项“针锋相对”形容双方观点的尖锐对立,D项“南辕北辙”形容行动和目的相反,B、C、D三项都与文意不符,因此排除。
验证第二空,“敬畏”表示既敬重又害怕,是人类对大自然应有的态度,填入此空意思全面且搭配恰当。故本题选A。
三、判断推理。本部分包括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与逻辑判断四种类型的试题。(共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西安理工大学《研究型综合》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海事职业学院《数字电路与系统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民办万博科技职业学院《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02月北京招商银行北京分行校园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江苏货运上岗证考试题库1387题
- 2024年02月北京2024年中国印钞造币集团有限公司录用招考(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中级经济师金融专业-2025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专业实务模拟试卷3
- 2025至2030年中国水泥氯离子测定仪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智能广播控制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巴歇尔槽明渠流量计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实验室的设计规划
-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科目知识要点
-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知识竞赛试题库55题(含答案)
- 2024-2030年中国假睫毛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2附解析
- 电话接听技巧与服务质量提升方案三篇
- 德国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期末测试卷
- 第3篇 助跑 项目六 异形芯片分拣与安装讲解
- 承包货车司机合同范本
- 传统戏剧艺术与人工智能的创新传播渠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