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秋季养生保健_第1页
中医秋季养生保健_第2页
中医秋季养生保健_第3页
中医秋季养生保健_第4页
中医秋季养生保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经典话秋季养生

《黄帝内经》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白话解】秋季,即农历7、8、9月,自然界的万物经过一个夏季的生长,进入了成熟收获的时令。此时天空风气劲急,地面的景物清肃明朗,在这个季节里,人们应当早睡早起,与鸡的活动规律相仿,即天亮就开始活动,天黑就入舍归宿,从而保持神志安定宁静,缓和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伤害。平时注意收敛自己的心绪,控制自己的情绪,以适应秋季内敛的特征,而不是悲秋悯情。不使神志外驰疏散,以保持肺气的清肃之性。这便是适应秋令的特点而保养、收敛人体正气的科学方法。1秋季养生八字方针中医养生,讲究“顺天之序、天人相应”,即人体的将养调息应与自然界的变化规律相协调、相统一。养阴:夏季炎热,耗伤津液,步入秋令,风干气燥,更伤阴液,故应“养阴”。且秋季时分,阳消阴长,因势利导,养阴更妙。防燥:秋季主燥,燥气偏盛,燥盛则干,秋燥病发,咽喉干痛,眼鼻干涩,皮肤干痒,少痰干咳,预防为主,“防燥”为要。护肺:中医认为,秋与肺应,肺为娇脏,不耐邪侵,适临秋季,燥气偏盛,易伤肺阴,故应“护肺”。收阳:暑热之际,阳气外泄,时当养阳,适值秋季,顺应天时,阳气内收,注重“收阳”,使阳敛于秋,闭藏于冬,养精蓄锐,待发于春。养阴、防燥、护肺、收阳为中医秋季养生八字方针,贯穿于您的衣、食、住、行,方能真正达到养护生命、延年益寿的目的。2秋季养生——早、仲、晚秋有异早秋之时(立秋、处暑),延续暮夏余热,“秋老虎”呈一时之凶,昼热夜凉为其气候特点,此时白昼应避暑为先,夜晚当防凉为要。仲秋之时(白露、秋分)雨水渐少,燥气日盛,燥性偏温,昼夜温差更为明显为其气候特点,燥邪最易耗阴液、伤肺胃,此时宜养阴防燥,润肺益胃。晚秋之时(寒露、霜降),正可谓“一场秋雨一场寒”,燥气当令,性偏寒凉,甚则气温骤降,寒潮来袭为其气候特点,此时应防燥避寒,养阴护肺。

3说“衣”——“秋冻”有讲究自古流传“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它正符合了《黄帝内经》所提到的秋天“薄衣御寒”的养生之道。秋冻的原因:秋天的时候,人体的毛孔由夏季的张开转为秋季的闭合,气血从外向里走,如果此时穿得太多,毛孔就处于开张的状态,不利于阳气的闭藏,故应“秋冻”。“秋冻”的含义:所谓“秋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遇冷不穿衣”,应为“秋不忙添衣”。含义有二:一为“适当增衣”,以让自己略感凉而不感寒为宜,二为“拖延添衣时间”,适当地接受寒冷的刺激,增强机体适应自然气候变化的抗寒能力。“秋冻”的尺度:“秋冻”不能冻得打寒战,这样不但不能增强抵抗力,反而会被冻出病来。而对于身体较为虚弱,或患有心脑血管等疾病的人来说,更应灵活掌握这一养生原则,不要一味地教条追随,而应注意保暖,否则可致旧疾复发和加重。

4说“衣”——分话早、仲、晚秋早秋之时,“秋老虎”肆虐,昼热夜凉,故而白天穿衣应简洁明快,透热吸汗,可穿短衫、短裤、短裙等,以避暑气余热,早晚则应转穿长衣长裤,以防凉邪侵袭。仲秋之时,正所谓“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白露过后,天气渐凉,应随气候变化适当增衣,以“循序渐进”为原则,“薄衣御寒”为尺度,不可裹得严严实实、穿得暖暖和和,以更好地练习“秋冻”,加强御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自然气候变化的抗寒能力。晚秋之时,人们对“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就穿棉”的体会更深,但也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多,捂得太严,避免过多出汗,使阴精耗伤、阳气外泄,有悖秋季““阴津内蓄,阳气内收”的养生要旨。5品“食”——少辛增酸唐代医家孙思邈《千金方》曾言秋季养生应“少辛增酸以养肝气”。中医学认为,秋季肺气当令,肺的功能偏旺。而辛味入肺,辛味食品吃的过多,会使肺气更加旺盛。从中医五行生克规律来讲,肺属金,肝属木,金旺能克伐肝木,进而使肝气受损,故饮食应少辛增酸。秋季应少食辛味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辣椒、胡椒等。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补肝气,如: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樱桃、柚子、柠檬、山楂、番茄、荸荠等。6品“食”——牢记“三要”(一)一要多饮水:秋季天高气爽,但雨水渐少、气候干燥,为燥所伤,人们常出现口鼻眼干、皮肤干涩、毛发不容、干咳、便秘、尿少等“燥盛”表现。多饮水乃润燥、防燥之良方。饮水方法要科学——少量频饮、慢饮为佳,不宜暴饮。一次饮大量水,会给胃肠造成负担,引发不适,只有少量频饮、慢饮,才能对口、鼻、咽、喉、食管,乃至全身产生持续、深度的滋润作用,正可谓“润物细无声”。而养成喝粥、品汤的好习惯,亦不失为“补水防燥”的又一妙招。

7品“食”——牢记“三要”(二)二要润肺燥:肺具有向全身宣发布散津液的功能。秋季气候干燥,很容易伤及肺阴,肺伤则所主窍道不利,而出现鼻干喉痛、干咳少痰、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所以饮食上应注意滋阴润肺、防燥护津。要食味清淡,多吃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蔬菜宜选用大白菜、菠菜、冬瓜、黄瓜、萝卜、百合、山药、银耳、莲藕等,水果可择取梨、苹果、葡萄、香蕉、甘蔗、柑橘、山楂等,肉类当倾向兔肉、鸭肉、青鱼、鳖肉、乌骨鸡、龟肉等。少食燥热、油炸、肥腻之品,如辣椒、烈性酒、炸鸡、炸鱼、汉堡等。而参麦团鱼、蜂蜜蒸百合、橄榄酸梅汤等药膳,不失为药食双调、养阴护肺的佳品。8品“食”——牢记“三要”(三)三要护肠胃:秋季,肠胃疾患多发,因由如下——首先,早秋之时,早晚虽感清凉,白昼仍觉酷热难耐,各种病原微生物滋生繁衍的速率不逊于夏季,污染食物,易伤肠胃;其次,入秋后,人们的食欲渐增,适值秋收旺季,大量瓜果上市,常因暴饮暴食加重胃肠负担,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另外,秋天昼夜温差大,一不小心,就会因腹部着凉而伤及肠胃。故应采取以下措施护好肠胃,平素就有胃肠疾患的人更应重视。护养措施:饮食上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原则,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粘的食品,做到按时定量进餐,忌暴饮暴食,同时注意腹部的防寒保暖等。

9品“食”——进补“四适”适宜“进补”: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盛夏之季,耗气伤津,步入秋季,收补为宜,此乃养生之正途也。常言道:“秋季进补,冬令打虎”,足见“秋补”对于秋季养生的重要性。适度“进补”:“秋补”为“冬补”的前奏,宜缓补、平补、润补,不宜骤补、峻补、腻补。食补为先,药补为次。适症“进补”:秋季进补要因人、因体质而异。中医讲“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只有辨明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对症施补,方为有益,否则适得其反,贻害无穷。适时“进补”:早秋平补,宜吃豆类、奶制品、枇杷、芝麻、白果、银耳、南瓜、莲子、山药、大枣等;仲秋润补,宜吃莲藕、白梨、百合、甘蔗、蜂蜜、苹果、石榴、葡萄、豆浆、牛奶、鸭肉等;晚秋滋补,宜吃核桃、桂圆、菠菜、胡萝卜、西红柿、酸奶、鸡蛋、红小豆、鱼类、兔肉等。

10品“食”——“进补”八忌一忌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伤害身体。二忌虚实不分:虚证宜补,实证补之,犹如火上浇油,有损健康。三忌多多益善:进补过多,身体不能耐受,反生壅滞。四忌凡补必肉:以肉贴膘,过甚则变生热毒、瘀浊,伤及心脑。五忌以药代食:切记“药补不如食补”。六忌重进轻出:进多出少,肠毒滞留,隐患频生。七忌恒补不变:一种补品,恒补到底,影响机体营养平衡,得不偿失。八忌择贵进补:补品(包括食物及药物)越稀缺、越贵越好,纯属传言,不可相信。11品“食”——众所“粥”知走过暑夏,步入金秋,脾胃易弱,肺津易伤,适当食粥,和胃健脾,养阴护肺,实为绝佳选择。莲子粥:莲子20克、百合20克、大米150克、鸡蛋1个、红糖适量。鸡蛋打散,其它食材洗净,将莲子去心去核,加清水适量,大火煮沸,小火慢熬,待熟后将鸡蛋散撒于粥内,过2分钟起锅,加糖调味。有补气健脾,养阴益肺之功。山药枸杞粥:新鲜山药500克、枸杞15克、莲子10颗、红枣3枚、黑米50克、大米50克、冰糖适量。将食材洗净,山药削皮切成小块,莲子泡软去心去核,红枣掰开去核,与枸杞、黑米、大米一起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用大火煮10分钟后改小火熬煮1小时,加入冰糖,待其溶化后稍加搅拌即可熄火食用。有滋肺健脾,益肾养阴之功。百合杏仁粥:鲜百合20克、杏仁9克、粳米150克,冰糖适量。将食材洗净,粳米水泡1小时,与百合、杏仁一起入锅,加水适量,同煮,待熟后纳入冰糖,溶化后起锅温服。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之功,适用于秋燥伤肺,干咳少痰,心中躁烦者。梨子粥:梨子1只,粳米100克。将食材洗净,粳米水泡1小时,梨子去核后切碎,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小火慢熬40分钟。因梨具有良好的润燥生津、益肺消痰作用,极适合作为秋令常食的保健食品。12品“食”——以“汤”为先“民以食为天,食以汤为先”,汤品富含营养,且容易消化。适临秋季,本着“养阴、防燥、护肺、收阳”的养生方针,配以具有养阴润肺、健脾和胃、利咽润喉、补益强身的汤品,实为上乘之举。青橄榄雪梨猪肉汤材料:橄榄,梨,蜜枣,瘦猪肉,清水做法:

1.肉切块,梨用盐水浸泡后切块,橄榄洗干净后用刀划几下

2.肉、橄榄、蜜枣加四倍的水用慢火熬2个小时,加梨再熬二十分钟加盐调味即可。功效:滋脾胃,润心肺,美肌肤,生津液。太子参百合汤材料:太子参25克,百合15克,罗汉果1/4个,猪瘦肉250克(素食者改为甜玉米2根),水做法:食材洗净,将肉切块(用玉米则分割成段),与太子参、百合、罗汉果一起放入锅中,加水适量,慢火熬制2小时,加盐、味精调味即可。功效:润肺健脾,益气生津。莲藕排骨汤材料:莲藕500克,猪排骨500克,黄酒、生姜、葱、盐少许。制作:猪排骨切段,冷水下锅,微加热,焯一下,去掉血水后捞起洗净;将连藕洗净切片,与排骨同置于1500毫升温水之中,加黄酒、姜、葱少许,水沸后小火炖90分钟左右,加少许盐,即可食用。功效:莲藕色白入肺,养阴益胃,与猪排骨炖汤,有补脾益肺、健体强身之功。百合莲子瘦肉汤材料:干莲子50g、百合20g、瘦肉100g、高汤600ml、姜5g、盐2g、淀粉1g、食用油2ml、枸杞少许、香油1ml。做法:1、瘦肉切薄片、百合洗净掰成小片;2、瘦肉片用淀粉、食用油抓匀腌制15分钟;3、砂锅中放入高汤、姜片、去芯莲子,烧开后小火慢煮,以莲子软、熟为度;4、放入瘦肉大火煮5分钟,加百合再煮2分钟,撒上枸杞、加盐调味,关火。功效:滋阴润燥,补肾护肺,健脾养胃。13话“住”——聊居所一要注意居所的通风换气:早秋之时,气温尚高,通风换气不成问题,而仲秋之后,气温下降,不少人家即关门闭窗,以保室内温度,这样做会使室内污染加重,危害身体健康。因此,不宜终日闭户,应每日上下午各开窗通风15——30分钟,即可使室内空气得以较为充分的流通更新。二要注意居所的保湿防燥:秋季风力大,气候干燥,空气湿度较低,体液蒸发,补水又不及时,很容易引发眼鼻干涩、口唇干裂、咽喉干痛、皮肤干痒等不适表现,因此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湿防燥。可以采用以下措施——室内勤洒水、用湿毛巾擦拭室内的家具、用湿拖把擦地板、室内多养些鱼和花,或者使用加湿器等等。三要注意居所的杀菌消毒:每日通风换气之时,即请天然的杀毒灭菌“能手”阳光入户,对于阳光不能企及的角落,可适当地使用消毒水,也可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及密度。而放置日久未用的秋衣、毛衣、被褥、毛毯等,更应彻底清洁、日晒,健康贴身,以除隐患。14话“住”——谈睡眠睡眠规律——早睡早起:秋天,大自然阴气始盛,阳气始衰,万物气机处于内收内敛尚未潜藏的阶段,顺应自然界的这种变化规律,人们此时睡眠应遵循早睡早起——早睡有助于养蓄阴精,收敛神气,早起则利于肺气舒展,又防收敛太过,从而达到一年四季中阴阳最为平衡的“黄金状态”。温馨小贴士:有人对老年人患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的发病时间进行过调查研究,发现这类疾病在秋季发病率较高,发病时间多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而秋季适当早起,可减少或缩短小血栓形成的机率,这对于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意义。

睡眠方位——头向西卧:

中国古代对于睡卧的方位也是非常有讲究的。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曾说:“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就是说,睡眠的方位,春夏二季,头向东,脚朝西为宜;秋冬二季,头向西,脚朝东为宜。这是因为春夏属阳,秋冬属阴;从方位上讲,东方属阳,西方属阴。春夏之季阳气升发旺盛,秋冬之季阳气敛藏而阴气渐盛,故春夏之季头向东卧以顺应阳气,秋冬之季头向西卧以顺应阴气,符合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睡眠保健——五忌四宜:忌睡前进食,忌睡前饮茶和咖啡,忌睡前情绪激动,忌睡前娱乐过度,忌睡时蒙头掩面,环境宜整洁安静,床位宜软硬适度,枕位宜高低适合,最好保证在8至15厘米之间,被褥宜薄厚适中,以温暖的棉质品为佳。15话“住”——防“秋乏”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秋乏不是病,而是人体补偿夏季超常消耗的一种自身保护性反应。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秋乏会自然而然地消除,但若秋乏过度,白天总是哈欠连天、昏昏欲睡,势必影响学习、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此时就应积极地采取一些应对措施,缓解秋乏。措施一:“夜睡8小时,午睡30分”,即睡好“子午觉”。但千万不要误认为“觉睡得越多越好”,“睡过了”反而使阳气的生发之性受到抑制,越发困倦不堪,即老百姓常说的“越睡越困”。措施二:饮食清淡,避免油腻;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适度吃辣;白天适当地喝些咖啡或茶,均有助于提神醒脑。措施三: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爬山等都是很好的选择。但强度不宜太大,因为过度运动,会增加身体的疲惫感,不利于秋困的缓解。措施四:依据自身体质,适度冷水浴目、浴脸、浴身,有利于防秋困。16谈“行”——秋练有法秋练适度,以助收阳:金秋莅临,天高气爽,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节。但应注意,入秋后,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散趋向收敛,此时人体的活动亦应随气候的变化而呈现一种“收”的状态。因此,秋季锻炼时,运动强度不宜过猛,以身体微热、汗出微微为最好,意在顺秋收之性,防阳气、阴津外泄,有悖“养收”之旨。可依据自身体质、兴趣和爱好,选择做操、打太极拳、慢跑、散步、爬山、登高、跳交谊舞、迪斯科等运动,达到通血脉、利关节、丰肌肉、延缓衰老的目的。运动时间可自行安排,但每次不要超过1.5小时。秋练耐寒,以保康健:凉爽的秋季,秋虫长鸣,层林尽染,此时的气温、水温、体温比较接近,适度地、有意识地通过冷水浴身、薄衣御寒等措施,可大大增强人体的耐寒能力,改善心脑血管的舒缩弹性,对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但身体虚弱的老年人、已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慢性病人则不应生搬套用,以防加重病情,得不偿失。冷水浴前应先热身,如有汗出应该用干毛巾将汗擦净,然后用双手快速地摩擦全身,自上而下,均匀摩擦,用力适度。感觉发热时,可将冷水先抹在脸、手臂和大腿等处,或将毛巾放入冷水中拧干后擦拭身体,让身体由不适应逐步转为适应。当身体能够适应时,便可直接用冷水进行冲洗,边冲边摩擦。冲洗时间一般为5——10分钟,以身体能够耐受为宜。“薄衣御寒”的方式方法见《说“衣”》一节中。1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