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作业提升练四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含解析_第1页
通史版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作业提升练四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含解析_第2页
通史版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作业提升练四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含解析_第3页
通史版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作业提升练四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含解析_第4页
通史版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作业提升练四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四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40分钟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4·昆明模拟)董仲舒完善了天人感应的灾异说。从理论上来看,它能够让官员利用灾异来限制皇权。但从现实运用上看,结果却背离了理论设计的初衷,沦为儒生官员政治斗争的工具,而人主往往成为灾异解读的裁判者。这主要是因为()A.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B.理论设计存在先天不足C.灾异说明缺乏权威性 D.官僚集团内部斗争尖锐【解析】选A。题目实际考查从天人感应的灾异说限制皇权到“人主往往成为灾异解读的裁判者”变更的缘由,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其根本缘由是皇权的不断加强,加强了对各方面的限制,故A正确;其设计理论能够限制皇权,故解除B;材料没有涉及灾异说明权威性,故解除C;君主成为灾异解读的裁判者更多体现的是君主专制的加强,非官僚集团内部斗争,D解除。2.汉武帝驾崩之后,朝中拟上其庙号为“世宗”,意即“划时代的典型”。经学家夏侯胜却提出了剧烈的反对,他认为皇帝征战连年致使生灵涂炭,不应用“世宗”为庙号。这表明()A.皇帝与官僚集团的斗争激烈B.军事解决边患政策最终失败C.社会对于汉武帝政策的不满D.部分儒家学者具有人文情怀【解析】选D。依据材料可知,夏侯胜反对给汉武帝用“世宗”庙号,缘由是认为“皇帝征战连年致使生灵涂炭”,可见其具有人文情怀,D正确;通过材料中夏侯胜的行为并不能看出当时皇帝和官僚之间的斗争,解除A;B与题意表述无关,解除;夏侯胜并不能代表整个社会的看法,解除C。【加固训练】孔子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强调秩序,并未神化君权。董仲舒提出“道之大原出于天”“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这一变更()A.反映了儒学前后产生了冲突B.适应了当时政治的须要C.糅合了诸子百家的思想主见D.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解析】选B。董仲舒继承发展了儒学,推行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迎合统治者加强皇权、巩固统治的须要,故B正确。材料并没有强调前后冲突,西汉董仲舒只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故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对诸子百家的糅合,故C错误;经济基础确定上层建筑,而文化的变迁更多的则是政治因素的影响,故D错误。3.西汉建国后,儒者叔孙通等人定朝仪、封禅等制度;儒者陆贾、贾谊等宣扬儒家德治相对于法家法治的优越性,儒家经典在“受命”“改制”等观念的影响下被儒生塑造为“为汉制法”。这表明汉代儒学()A.分化为不同的派别 B.正统地位起先确立C.理论体系丰富完善 D.紧密结合现实政治【解析】选D。西汉建国后,儒家经典被儒生塑造为“为汉制法”,这表明汉代儒学主动适应社会现实,故D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儒学的不同派别,故A错误;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起先确立,故B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儒学理论体系,故C错误。4.有学者指出,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儒法两家尖锐对立。秦朝尊崇法家,厉行法治,遭到儒家指责。秦朝灭亡后,取代法家的是道家。文景以后,道家淡出政治舞台,儒家取而代之,登上正统学说的宝座。这表明秦汉时期()A.依据统治须要选择治国思想B.持续了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C.对待思想流派看法变化不定D.渐渐相识到法、道思想的弊端【解析】选A。依据材料从先秦百家争鸣到秦朝以法家思想立国再到西汉初年道家黄老学说为主最终到汉武帝后儒学独尊,结合所学得出每个历史时期统治者依据现实须要选择不同的思想作为统治思想,故A正确。5.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孟子完整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挚友有信”的“五伦”思想。到汉代,“五伦”思想发展成“三纲”思想。据此可知,先秦儒家“五伦”思想的提出()A.渗透着深厚的宗教神学意识B.顺应了君主集权统治的须要C.建构了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D.传承了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解析】选D。从材料来看,孔子的思想传承下来并不断发展,思想精髓没有发生本质的变更,都体现了家国同构的思想,D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宗教神学意识,解除A;“五伦”思想出现在先秦,当时君主集权并未完全确立,B错误;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早在西周宗法制就已经建立,故C错误。6.以下是西汉部分丞相出身表(单位:人),据此表可知,汉朝()时期功臣子弟外戚宗室各级属吏经学之士汉武帝5313汉宣帝41汉成帝113汉哀帝14A.重用文臣贬抑武将B.选用丞相兼顾德才两重标准C.采纳儒家思想治国D.利用中朝牵制外朝【解析】选C。材料只是说明丞相的出身而不能说明贬抑武将,故A错误;材料中“功臣子弟、外戚宗室、各级属吏”都无法说明兼顾德才标准,故B错误;据材料,武帝之后经学之士出身的丞相受到重用,表明汉代采纳儒家思想治国,故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丞相出身,丞相属于外朝,材料并未反映中朝状况,故D错误。7.(2024·贵阳模拟)西汉董仲舒认为:“道”是封建社会存在的根本原理,其核心是三纲五常。“天”主要是指自然界的最高主宰或天意,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了“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此观点()A.以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神化君权B.以天人合一、独尊儒术加强君权C.论证封建制度和君权的合理、稳定性D.以天道观论证存天理灭人欲的必要性【解析】选C。由材料看出董仲舒认为,封建社会的最高原则是由天确定的,天是永恒不变的,因而按天意建立的封建社会之“道”,也是永恒不变的。一个新朝代的君王,受天命统治人民,必需就起居饮食等制度的详细形式作一些变更,但治理国家所必需遵循的根本之道,是不能变更的。董仲舒以“天不变,道亦不变”来论证封建制度和君主统治的合理性和稳定性,故C正确。8.“罪己诏”是古代帝王在面对灾异发生或政治失误等状况下,所下的自责、悔过、反省文书。正式的“罪己诏”最早出现在汉代,且数量较多。这主要是因为,汉代()A.皇帝擅长检讨反省B.统治思想发生变更C.君相冲突趋于尖锐D.封建迷信思想泛滥【解析】选B。汉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天人感应思想确定程度上对皇帝行为有制衡作用,故B正确。9.董仲舒曾就商鞅“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建议汉武帝“限民名田(名田,占田也……),以澹(赡)不足,塞并兼之路,然后可善治也”。这说明董仲舒()A.以百姓利益为动身点来出谋划策B.认为商鞅变法导致土地兼并C.基于儒家民本思想反思商鞅变法D.否定了帝王之制和商鞅变法【解析】选C。据材料“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限民名田(名田,占田也……),以澹(赡)不足,塞并兼之路”可知董仲舒相识到了土地兼并导致贫富差距悬殊,董仲舒建议通过限制占田的方式缓和冲突,以儒家民本思想对商鞅变法进行反思,故C正确。【拓展延长】董仲舒和民本思想古代民本思想经验了从“重天敬鬼”到“敬德保民”,再从“重民轻天”到“民贵君轻”的发展历程。董仲舒指出:“君者,民之心也;民者,君之体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君权天授”基础上的民本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民本思想进入主流意识形态,奠定了君主集权制度的基石,也派生出“爱民如子”的廉政蕴意。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虽然存在固有的阶级局限性,但“民本”思想却揭示了深刻的执政规律,并发挥了客观的历史作用。10.(2024·普洱模拟)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地方学校)以化于邑”“举贤良”“用天下之贤人”等改革措施。董仲舒的这些主见()A.传承了先秦教化与用人体制B.适应了郡国并行的政治要求C.有利于强化国家“大一统”D.使儒家学说成为主流思想【解析】选C。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董仲舒主见兴办太学和地方各级学校,重用儒生,有利于提高儒家政治地位,贯彻儒家政治理念,以思想统一强化政治统一,故C正确;先秦教化与用人体制和董仲舒的主见并不完全相同,材料无法体现两者的传承,A错误;董仲舒的主见适应了加强中心集权的须要,而非郡国并行的政治要求,B错误;D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的影响,不是董仲舒提出这些主见的影响,解除。11.《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云:“《春秋》曰:‘王正月’……何以谓之王正月?……王者受命而王,制此月以应变,故作科以奉天地,故谓之王正月也。”这反映了董仲舒()A.以高深学问注释儒家经典B.拘泥于儒家经典细枝末节C.以儒家经典作为思想武器D.以天命思想改造儒家学说【解析】选D。依据题干“王者受命而王,制此月以应变,故作科以奉天地,故谓之王正月也”可知董仲舒利用天命思想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新的说明,故D正确。12.(2024·云南民族高校附属中学模拟)西汉刘向作《列女传》,其立传的标准相对宽泛,贞顺节义和仁智才华并存,且后者占据大部分篇幅;东汉武梁祠列女画像以刘向《列女传》为文本,立传的标准则强调贞顺节义,其他因素则退居其次。这一变更说明()A.东汉教化水平的下降B.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C.儒家伦理影响的扩大D.妇德的标准日益宽松【解析】选C。据材料“西汉刘向作《列女传》,其立传的标准相对宽泛,贞顺节义和仁智才华并存,且后者占据大部分篇幅”可知,西汉为女子立传的标准主要强调仁智才华;而东汉立传的标准则强调贞顺节义,这说明东汉时期儒家伦理影响到为女子立传标准的变更,C正确。二、非选择题(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东汉太学中就学的有太子、诸侯功臣子弟以及匈奴子弟,以“五经”为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学是开大班上课和以高足弟子传授低年级学生,允许学生通过自学和向校外硕儒求教提高水平。定期考试,朝廷依据考试状况授以不同官职。后来宦官为了应付太学生,创建鸿都门学,专授辞赋、小说、尺牍、字画。政府还开办了特地招收外戚子弟的“四姓小侯学”和对宫人教化的宫廷学校。此外,东汉时期的郡学与私学都很发达。——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二随着洋务运动的推行,外语和西方近代科技学问进入了课堂,而且西学课程比例和时数逐年增加。到了洋务运动后期,西学课程总时数要占80%,甚至90%。传统的经学一般不列入正式课程,鲜有考核。新学堂采纳班级授课制,制定了严格的考核新方法,且特殊重视实践应用实力。20世纪初,政府颁行“癸卯学制”,按初等、中等、高等三段,实施一般、师范、实业三类学校教化,使洋务运动以来的分科教学模式更完善、系统。——王韵秋《论洋务教化对中国教化近代化的贡献》(1)依据材料一,概括东汉教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其成因。(14分)(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与东汉相比,晚清教化的变更及其影响。(11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依据材料一“东汉太学中就学的有太子、诸侯功臣子弟以及匈奴子弟……后来宦官为了应付太学生”得出针对不同群体,生源广泛等。其次问依据材料一“东汉太学中就学的有太子、诸侯功臣子弟以及匈奴子弟”得出民族融合影响等。第(2)题第一问依据材料一“以‘五经’为学习的主要内容”、材料二“到了洋务运动后期,西学课程总时数要占80%,甚至90%”得出西学教学为主等。其次问依据材料二“外语和西方近代科技学问进入了课堂……西学课程总时数要占80%,甚至90%”得出打破传统教化格局,传统文化受到冲击等。答案:(1)特点:针对不同群体,生源广泛;教学形式敏捷,内容丰富;儒学为主,育才与选官结合;官办与私学结合,类型多样。(8分)成因:东汉国力强大;封建经济发展;儒学受到推崇;民族融合影响;外戚宦官和豪强势力强大;沿袭西汉学校教化体系。(任3点6分)(2)变更:西学教学为主;儒学教化减弱;重视实践实力;分班授课考核;分类分科教学等。(任3点6分)影响:打破传统教化格局;传播近代科学文化;推动新式人才涌现;有利于近代化的绽开;传统文化受到冲击。(任3点5分)1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董仲舒是汉代的第一大儒,封建社会理论大厦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封建社会初期颇有建树的思想家,同时,他还是汉代的第一大教化家,以上这些都是值得确定的方面。不过,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也包含了神奇主义的、形而上学的东西,特殊是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其在维护封建专制和压抑人性方面,始终是消极的,特殊是到封建社会后期,更日益走向了阻碍社会前进的反动方面。 ——王永祥《董仲舒评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对董仲舒的主要思想加以评析。(要求结合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在回答时,首先要表明观点,假如是赞成,主要从其思想有利于社会发展、政局稳定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角度分析;假如是否定则从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禁锢了人们思想,“天人感应”学说宣扬了“君权神授”,“三纲”思想充溢专制等级色调的角度进行分析,也可结合上述材料一分为二地辩证分析。答案:观点一:赞成董仲舒思想。(2分)史实依据:统一是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