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学案部编版必修第三册_第1页
浙江专用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学案部编版必修第三册_第2页
浙江专用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学案部编版必修第三册_第3页
浙江专用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学案部编版必修第三册_第4页
浙江专用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学案部编版必修第三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3-第1课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气新课程标准学业质量目标引述宪法序言,说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合格考试1.相识到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认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政治认同)2.相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发展规律。(科学精神)等级考试运用事实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阐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必定性,在生活中做到爱党、爱国、爱人民。(公众参加)必备学问·自主学习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冲突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1)缘由:帝国主义的入侵打断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正常进程。中国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重要性: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相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2.近代中国的主要冲突:(1)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确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冲突,它们相互交织。(2)主要冲突: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冲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冲突。3.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1)确定因素: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冲突。(2)历史任务:①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②彻底变更贫困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华蜜。4.近代中国基本国情、主要冲突以及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相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二、各种政治力气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1.缘由:中国人民奋起抗争,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进行可歌可泣的斗争。2.三种方案:(1)第一种:①代表:先后以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②政治主见:极力维护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统治,让中国接着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③实践结果:被中国人民抛弃了,其代表者的统治也被推翻了。(2)其次种:①代表:以某些中间派或中间人士为代表。②政治主见:幻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③实践结果:没有得到人民群众认可,它的多数代表者后来也承认这个方案在中国无法实现。(3)第三种:①代表: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②政治主见:主见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③实践结果:最终赢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最广阔人民群众的拥护。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华蜜,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定,也是人民的选择。有人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实现共产主义,最高志向和最终目标是为中国人民谋华蜜、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种相识正确吗?提示:错误。为中国人民谋华蜜,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志向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1)阶级力气:中国在由封建社会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社会结构和阶级结构也在发生变更,出现了最早的近代产业工人。(2)工人阶级的特点:①团结性:集中分布在大城市,有利于组织成为阶级力气。②革命性:他们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重压迫之下,富有斗争精神。③先进性:他们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3)地位:中国产业工人成为一支日趋重要的社会力气。(4)外部条件: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5)内部条件存在两个根本性的弱点:一是没有认清革命的目的和对象,不能团结真正的挚友以打击真正的敌人;二是没有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特殊是工农群众,未能形成有组织的、长久的群众运动。2.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志向和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3.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4.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必需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5.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成就:(1)推翻了三座大山。(2)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宏大成功,于1949年10月(3)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宏大飞跃。(4)中国人民驾驭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子。6.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阅历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究、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关键实力·议题导学议题一: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冲突以及解决方案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建了光辉绚丽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一八四○年以后,封建的中国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人民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进行了前仆后继的英勇奋斗。二十世纪,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宏大历史变革。一九一一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但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一九四九年,以毛泽东主席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验了长期的艰难曲折的武装斗争和其他形式的斗争以后,最终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宏大成功,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今,中国人民驾驭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的主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节选)(1)结合材料,探讨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冲突与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科学精神)提示:①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主要冲突: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冲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冲突。③两大历史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变更贫困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华蜜。④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冲突确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2)阅读材料,分析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取得革命成功的艰辛历程。(政治认同)提示:可以从1840年以后,中国人民抗拒压迫、抵挡侵略的斗争,多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变更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凄惨命运。重点描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过程。1.正确相识近代中国主要冲突:(1)近代中国主要冲突及其性质: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冲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冲突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冲突。前者是民族冲突,后者是阶级冲突。(2)两对主要冲突之间的关系: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斗争时,阶级冲突降到次要地位,民族冲突上升到主要地位;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特殊残酷时,中国人民往往用斗争的形式反对封建政权,这时阶级冲突就上升为主要冲突;国内斗争发展到干脆威逼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外国列强往往干脆出兵,镇压中国人民,救济中国反动派,这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3)历史价值:近代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就是在这些冲突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民近百年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就是为了解决中国社会的主要冲突,推动中国社会前进。2.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两大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其次,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华蜜相互关系两个历史任务是相互区分又紧密联系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华蜜创建前提,开拓道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华蜜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定要求3.各种力气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代表政治主见实践结果第一种先后以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极力维护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统治,让中国接着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被中国人民抛弃了,其代表者的统治也被推翻了第二种以某些中间派或中间人士为代表幻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没有得到人民群众认可,它的多数代表者后来也承认这个方案在中国无法实现第三种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主见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最终赢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最广阔人民群众的拥护【时政术语】中华民族的宏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上提出的。中华民族宏大复兴中国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心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党和国家面对将来的政治宣言。它着眼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我们也看到,近代以来的仁人志士各种各样的斗争和尝试,终究未能变更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凄惨命运。这种幻想起先变为现实,这种期盼起先看到曙光,这种精神动力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的一样行动,则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的事情。近代中国部分爱国人士提出过工业救国、教化救国、科技救国等主见,并为此进行过努力,但这些主见并不能从根本上给面临死亡的中国指明正确道路,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相识到 ()A.中国已经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中B.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前提C.资本主义制度已过时D.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国家【解析】选B。爱国人士提出过工业救国、教化救国、科技救国等主见,但没有相识到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前提。对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相识不清,对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成功的根本缘由不明确,误选A。中国的国情是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家,但是这不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没有救国成功说明没有相识到历史任务,而不是因为没有相识到中国的现状。易错选为D。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冲突确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1.(教材二次开发·其次个“探究与共享”变式)相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是认清 ()A.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B.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C.中国的经济结构 D.中国的文化氛围【解析】选B。相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相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2.(教材二次开发·“名词点击”变式)“半殖民地”这一概念是列宁首先提出来的,他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指出:帝国主义时代的典型的国家形式不仅有两大类国家,即殖民地占有国和殖民地,而且有各种形式的附属国。对“半殖民地”的理解精确的是 ()A.政治上被帝国主义占据B.丢失了部分主权,形式上保留了自己的政府C.丢失了全部的主权,保留了封建主义D.既保留了封建主义,又产生了资本主义【解析】选B。半殖民地,即形式上是独立自主的国家,事实上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限制和奴役。半封建,即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事实上社会已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不断发展。政治上被帝国主义占据,丢失了全部的主权属于“殖民地”的特征,解除A、C。“既保留了封建主义,又产生了资本主义”属于“半封建社会”的特征,D不符合题意。B表述精确,符合题意。议题二:为什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北京城往西100多千米,顺着一条奔流的小溪,可以到达一个群山环绕的小村庄——堂上村。1943年,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诞生在这里,并从这里传遍大江南北,经久不衰。歌曲原名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后来,毛泽东作了修改,在“中国”前面添加了“新”字。(1)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社会各种斗争存在哪些根本性弱点?(政治认同)提示:一是没有认清革命的目的和对象,不能团结真正的挚友以打击真正的敌人;二是没有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特殊是工农群众,未能形成有组织的、长久的群众运动。(2)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公众参加)提示: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其次,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为一切工作的指针。第三,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以实际行动表明白自己是最有远见,最富有斗争精神,最坚决,而又最能虚心体察民情并依靠群众的坚毅的革命者,从而赢得了广阔中国人民的诚心拥护。第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一、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条件和缘由条件①历史条件:帝国主义的入侵,打断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常进程,中国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的出路、前途和命运问题上,各种政治力气分别提出自己的方案,进行了异样激烈的较量。②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发展与壮大,为革命成功奠定了阶级基础。③外部条件: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鼓舞了中国人民进行民族解放斗争的信念原因①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志向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历史使命。②中国共产党深刻相识到,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必需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③中国共产党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气,领导人民共同革命,壮大了自己的实力,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成功进程。④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依据近代中国的详细国情,敏捷制定革命方案,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宏大成功二、中国工人阶级的优越性1.特点:团结性(集中分布)、革命性(三重压迫)、先进性(先进生产力)。2.最高志向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3.革命对象:三座大山。4.实践:(1)推翻了三座大山。(2)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宏大成功,于1949年(3)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宏大飞跃。(4)中国人民驾驭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子。工人阶级和无产阶级是两个常用概念。在近代中国,工人阶级和无产阶级是同一阶级。工人阶级是从职业特征上讲的。指的是机器化大生产条件下的现代产业工人;无产阶级是从社会地位上讲的,指的是不占有生产资料而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阶级。自近代以来,中国产生了很多政党,有的主见革命,有的主见改良,但在实际斗争中都一一失败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并接着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告知我们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中国人民经验长期的实践作出的历史性选择②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确定的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需坚持以共产党为领导核心④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选A。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贡献和相比其他政党的优势所在。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定,也是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需坚持以共产党为领导核心。①②③正确。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解除④。对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相识不清,认为党的奋斗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误选④。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的确定因素相识不清,党的执政地位也是由党的自身性质和宗旨所确定的,漏选②。(教材二次开发·第三个“探究与共享”变式)中国共产党主见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这一新中国成立方案能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的缘由是 ()①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是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②中国共产党认清了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③中国共产党的主见反映了当时条件下中国人民最迫切的愿望④赢得了包括官僚资产阶级在内的最广阔人民群众的拥护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解析】选C。①表述错误,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志向和最终目标。中国共产党认清了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提出的新中国成立方案反映了当时条件下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最迫切的愿望,赢得了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最广阔人民群众的拥护,官僚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对象之一,②③符合题意,④表述错误。【补偿训练】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不是自封的,是由其自身条件确定的,是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形成的。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 ()①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定结果②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而导致的③由中国共产党的自身条件确定的④因其变更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A.②④B.①④C.②③D.①③【解析】选D。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形成的,是由中国共产党自身条件确定的,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定结果,①③分别从不同角度诠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确立的必定性,正确且符合题意;②④材料没有体现,与题意无关。核心素养·情境探究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走到今日经验了多数的风风雨雨,2024年我们将迎来建党100周年的宏大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今,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华蜜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志向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美史诗。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宏大飞跃。结合十九大报告的内容,说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如何确立的。(政治认同)提示: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定结果,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②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志向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历史使命。③中国共产党深刻相识到,实现中华民族的宏大复兴,必需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④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宏大飞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