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天壹名校2025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详解)_第1页
湖南省天壹名校2025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详解)_第2页
湖南省天壹名校2025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详解)_第3页
湖南省天壹名校2025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详解)_第4页
湖南省天壹名校2025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密★启用前2025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龙山时代普遍存在公共墓地,但规模不如前一时期那么大,同时大量单人葬出现,基本不见前一时期常见的夫妻合葬。除正式墓葬外,还有大量的乱葬坑,许多房屋和城墙下往往有奠基坑。由此可知,这一时期A.社会发展相较前一时期放缓B.已经存在初步的社会分化C.部落战争加速阶级社会到来D.形成全新的夫妻家庭观念2.《史记》记载楚国先祖是生活在中原地区的五帝之一颛顼,战国中后期的竹简《楚居》记录了楚人从中原迁徙至长江流域的世系。《孟子》《左传》皆记载了楚人语言与中原迥异,考古发掘也发现楚人生活方式与中原大为不同,其源起可能是三苗。下列关于楚人起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楚人起源何处已经无从考究B.楚人由中原南迁更具可信性C.考古发掘证明楚人源于三苗D.民族交融增加了研究的难度3.汉景帝阳陵埋葬品极为丰富,总数达10余万件,以成群成组的猪、马、鸡等动物陶俑,繁多的各种生活器具俑和陶人俑最为有名。其中人俑只有真人三分之一大小,身着美丽服饰,相较于秦兵马俑的庄严肃穆,汉俑更显平和从容。这反映了A.西汉制陶技术达到了更高成就B.经济生产已恢复至秦初水平C.文景之治时期安定的社会氛围D.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4.曹魏建立后,魏帝所采年号多为期望美好之意,如太和、景初、嘉平、咸熙等。东吴所采年号则带有明显的正统性倾向,如黄龙、宝鼎、天册、天纪等。两国年号的不同主要是基于A.立国途径的差别B.经济基础的差异C.儒学素养的差距D.治国方略的不同【高三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5.唐高宗时期,自耕农因无积蓄,稍遇水旱之灾,便“道路惶惶”。开元年间,字文融主持括户工作,“诸道括得客户凡八十余万”。主户主要“坐食租税”,佃户无偿劳役极少,可以比较自由地安排生产。由此可见,唐代租佃关系的发展A.加剧了农民逃亡问题B.助力了社会经济发展C.强化了人身依附关系D.适应了两税法的推行6.公元961年,宋太祖下诏要求藩镇提升精锐兵士的等级,藩镇精锐兵士越多,便可自留更多财税。广大藩镇节度使积极响应,登记了大量精锐兵士。宋太祖此举意在A.为削藩镇军力做准备B.谋求与藩镇达成妥协C.应对巨大的边防压力D.解决中央冗兵的问题7.明朝初期,大运河的维护和运输工作由里甲和军队负责,漕船水手可以在其驾驶的官船上携带少量其它货物,中央财政无需承担额外开支。明中后期,水手们运输的私人货物已远远超过明初的规定,地方官府知情但也极少追究。这反映了明中后期A.中央集权遭到一定破坏B.地方财政状况收不抵支C.民间商业贸易需求增加D.运河主权交地方官负责8.1875年,《申报》刊载了一篇时事评论文章,文章提到:“(轮船招商局)其需本总在数百万与数十万也……必须数百十人以共集成……其中必有能公正不阿、精明办事者,众遂共举以司公司之事。”这反映了当时的洋务企业A.存在封建化管理手段B.采用近代企业经营模式C.资本规模迅速地扩大D.以官督商办模式为主流9.下表示意宣统元年(1909年)东三省议员选举的选民统计数据。据下表可知,清末东北地区省份人口总数(人)选民(人)奉天1213330352679吉林558003015362黑龙江20287764652A.代议制民主得到了初步确立B.政治参与的主体范围有所扩大C.近代民主制的社会基础薄弱D.政治改革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高三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10.武昌起义爆发后,庆亲王奕劻召集内阁会议,决定派陆军大臣荫昌督师北洋新军前往湖北剿办,但北洋军心目中只知有“我们袁宫保”,荫昌难以指挥。此后数月,湖北、湖南、江西、云南等数十省宣布独立。这反映了A.新军都已脱离清廷控制B.南方是革命党活动重心C.辛亥革命得到民众支持D.清朝统治基础基本瓦解11.20世纪30年代末,侵华日军设立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制定了如下任务:(1)大致确保黄河、庐州、杭州一线以东地域之安定,恢复晋北、河北、山东各地治安;(2)确保自岳阳起至长江下游之交通.以武汉三镇及九江为根据地,摧毁中国抗战企图;(3)占据广州、汕头、琼北要域,切断中国南方补给路线。针对这一计划,中国方面采取的应对措施是A.增兵长城抗战B.发动武汉会战C.组织长沙会战D.开辟缅甸战场12.20世纪50年代初,在很多漫画家的漫画作品中,常常出现抗日战争时期那些令人痛苦的回忆和象征元素。下图为漫画家黎冰鸿创作的《血海深仇,永远难忘》(刊载于《漫画》1951年第10期),就是其中的代表。这类漫画A.激发了中国人民支援前线的热情B.反映了建国初期的外交关系变化C.抨击了日本当局在亚洲军事扩张D.揭露了西方阵营孤立中国的阴谋13.从1977年到1983年间,国家分期分批地调整了职工工资,恢复、改进计件和奖励工资制,使长期处于冻结状态的职工工资开始活了起来。这次调整工资后,增加工资的职工有3100多万人,占当时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总数的50.8%。这一工资调整反映了A.按劳分配开始成为主流做法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基本确立D.企业改革对价值规律的重视【高三历史试题第3页(共6页)】14.2010年,上海世博会筹备委员会对场地问题进行了讨论,有人提出,在第一次世界博览会上,伦敦建造了水晶宫,巴黎世博会建造了埃菲尔铁塔,芝加哥世博会建造了当时世界最高楼。但上海市委市政府表示展区不建最高建筑,尽量少建永久性建筑。这一决策表明了上海A.重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B.决心举办中国特色世博会C.率先提出节能减排理念D.践行改善民生的社会建设15.在早王朝时期,埃及人就一直被灌输法老具有神性的理念,但其生死取决于他能否维护秩序,任何失序现象都会被视为法老已丧失众神支持的征兆。为了应对这一状况,法老A.削弱了神权在埃及的影响力B.建立了专业行政官僚队伍C、修建了金字塔凝聚国民认同D.强化了对自身的道德要求16.11世纪前,西欧庄园大领主要求自己的封臣每年服40天的军役。其后大领主更愿意选择收取封臣一定数量的货币,即征收军役免除税,以便自行雇佣所需的军队。这一转变主要是因为A.西欧工商业经济的进步B.雇佣军便于受领主控制C.领主庄园生产效率提高D.封君封臣体制趋向解体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者子产推行改革,措施包括“作封洫(水沟),立谤政(允许议论国政),制参辟,铸刑书”,其中“铸刑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典。子产公布刑书时,便遭到晋国太傅叔向的反对。叔向曾写信给子产说:“民知有辟(成文法),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而侥幸以成之……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终子之世,郑其败乎!”子产回信表示自己的目的在于“救世”。孔子评价子产说:“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公元前513年,晋国大夫范宣子颁布以权臣赵盾所推行的维护公卿权力的措施为主要内容的成文法,孔子评价:“晋其亡乎!失其度矣……贵贱无序,何以为国?”——根据《左传》等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评价改革的标准。(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迁,以“变法革新”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12分)【高三历史试题第4页(共6页)】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新文化运动后期,以郭沫若、瞿秋白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将视野从关注自我转向关注以工农为主体的普通民众,他们认为新文学作家“遨游于高山流水之间,或躺在沙发上,闭着眼睛讴歌爱和美”,没有相应地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1927年后,一批国民革命时期的文化宣传工作者聚集到上海,向五四以来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等观念发动了措辞激烈的文化批判。成仿吾在《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中声称新文学必须以农工大众的意识为文学的意识,以农工大众为文学创作的对象。郭沫若在《艺术家与革命家》中主张,“艺术家以他的作品来宣传革命,也就和实行家拿一个炸弹去实行革命是一样的”。1929年秋,中共中央决定以夏衍、冯雪峰等聚集的上海闸北区第三街道支部为中心,联络文艺界左派人士,进而又将其改为文化支部,由中央文化委员会的潘汉年担任支部书记。1930年2月,鲁迅和一些左翼作家在上海召开讨论会,会议认为有必要号召国内左翼作家团结起来共同运动。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在上海宣告成立,大会推选鲁迅、夏衍、钱杏邨三人组成主席团。1930年8月,“左联”执行委员会通过的决议中强调,“左联”不是“作家的同业组合组织”,而是真正的斗争机关,它要求无产阶级作家“笔锋”“应当扫除和肃清民族主义的人性主义的和平主义的迷魂汤!”“左联”成立之初,就组织作家进行了诸如游行、示威、飞行集会、散发传单、张贴标语、组织罢工、罢课等活动。在许多当事人的回忆中,参加“左联”,就等于参加革命。——摘编自张昭军、孙燕京主编《中国近代文化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活动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活动的意义。(6分)【高三历史试题第5页(共6页)】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伊本·白图泰是摩洛哥的阿拉伯人,1304年生于摩洛哥的丹吉尔,1377年死于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在十四世纪的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他曾四次到麦加朝觐天房;在这个期间,他曾游历了整个穆斯林世界。向东他到达锡兰、孟加拉、马尔代夫群岛和中国。他还访问过君士坦丁堡。1353年,在他最后的旅行中,他曾深入中部非洲。1354年,伊本·白图泰定居非斯,他口述其旅行见闻,由他人笔录成书,名为《伊本·白图泰游记》。材料二——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菲利普·希提《阿拉伯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伊本·白图泰的旅行为依据,为他当时所到的任意4个国家或地区各写一段简介。(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伊本·白图泰旅行的意义。(6分)【高三历史试题第6页(共6页)】

2025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B本题考查新石器时代的阶级状况。公共墓地意味着集体性墓葬,更加凸显公社所有制色彩,单人葬大量出现说明墓葬的私有化程度增加,夫妻葬减少说明家庭成员间分化日益明显,乱葬岗说明有大量低等而不配拥有单独墓葬的人存在,这都能反映阶级分化,故选B。龙山时代私有制进一步发展,社会显著进步,排除A;由材料信息无法确定是部落战争加速阶级社会到来,排除C;夫妻分葬不足以说明出现全新的家庭观念,排除D。2.D本题考查先秦时期的民族融合。根据所学知识,楚人为人所熟知的生活地区是长江中下游,这里是中原与三苗共同生活的地区,必然存在民族交融,这增加了研究楚人起源的难度,故选D。关于楚人起源于中原还是三苗,以目前所掌握的史料来看无法下定论,但关于这一领域的研究仍然可以继续,排除A;《史记》和《楚居》都是文献记载,并非确凿的证据,因此不能断言其说法更可信,排除B;考古发掘的文物类型多样,不同类型的史料价值不同,单一的考古发掘不能作为唯一的证据,排除C。3.C本题考查文景之治。阳陵埋葬品丰富,且主要涉及生产生活而非军事,人俑穿着华服,平和从容,这些反映了文景时代较为富裕和平的时代风貌,故选C。西汉和秦朝的制陶技术各有千秋,并不能认定汉代技术高于秦代,排除A;材料没有提及秦初的经济状况,无法比较景帝时期和秦初的状况,排除B;儒家思想在汉武帝时才成为汉朝正统思想,排除D。4.A本题考查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曹魏立国是受东汉禅让,从法理上讲属于继承东汉正统,因此没有过于关注正统性问题,孙吴在东汉时本为汉臣,东汉灭亡后自立称帝,并不符合正统观念,因此格外重视正统性问题,故选A。曹魏和东吴的经济基础没有本质的差异,都依托于农耕,不至于使年号有如此之大差异,排除B;曹魏和东吴都重视儒学,差距不大,排除C;两国的治国方略都着眼于富国强兵,排除D。5.B本题考查唐代社会经济发展。由于自耕农抵御灾害能力弱,极易破产,土地集中趋势加强,破产自耕农成为佃农。在材料所示租佃关系下,佃农极少为地主无偿劳役,可以自由安排生产,必要时可以寻求地主接济以度过灾荒,这有利于提升农民生产积极性,进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故选B。失地自耕农并未成为流民,而是成为了佃农,排除A;从材料可知,佃农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较之过去的庄园部曲关系,是弱化了人身依附,排除C;两税法颁行于安史之乱结束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6.A本题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藩镇向朝廷登记自身的精锐兵士,这有利于中央了解藩镇的实际军力,为后续收藩镇精兵做准备,以此削弱藩镇军事力量,故选A。宋太祖意在削弱藩镇力量,而非达成妥协,排除B;要求地方登记精兵的目的是削弱藩镇,而非应对巨大的边防压力,排除C;此时北宋中央尚未出现冗兵的问题,排除D。7.C本题考查明代社会经济状况。明朝中后期,商业贸易发展,大运河作为南北交通要道,承担着重要作用,民间商贸经营者希望尽可能充分地利用大运河运力,因此同漕船水手合作,故选C。明代地方政府在明中后期仍然受中央的强力控制,不能认为地方政府有一定自主权就是中央集权遭受破坏,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地方财政支出情况,也没有涉及地方政府与运河的经济联系,排除B;明朝运河由中央相关部门管理,地方官有义务协助管理,排除D。8.B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据评论文章可知,创设轮船招商局的资本来源多样,而轮船招商局在管理上群策群力,这表明轮船招商局是近代的股份制公司,这反映了洋务企业采用近代企业的经营模式,故选B。材料并未提及洋务企业的封建化管理手段,而是强调集结众人之力以实现资本规模扩大和管理的科学化,排除A;材料仅提到轮船招商局的资本规模较大,这不等于洋务企业的资本规模迅速扩大,前者是总量,后者是增速,排除C;甲午战争【高三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后,官督商办模式成为主流,排除D。9.C本题考查清末新政。据表格可知,清末新政时期的东北议员选举,选民人数占人口总数的比例很低,这反映了清末东北地区的近代民主制的社会基础薄弱,故选C。1909年,中国尚未确立代议制民主,排除A;材料为1909年一年的数据,并不能推断政治参与的主体范围是否扩大,排除B;材料仅能反映民众对选举的参与度较低,不能推断其专制色彩浓厚,排除D。10.D本题考查辛亥革命。材料从两个方面表现了清政府统治基础的土崩瓦解,一方面是北洋军没有袁世凯的命令就难以控制,另一方面是全国数十省在短时间内皆宣告独立,清政府丧失了对大量地方的有效控制,故选D。清廷无法指挥北洋新军并不意味所有的新军都无法指挥,脱离清廷的控制,排除A;材料除了强调南方多省的独立外,还强调了清廷与北洋军的关系,B项以偏概全;材料没有涉及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态度,排除C。11.C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进程。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时空观念,可知此时日军已经控制了华北和华东(维持在华北华东地区的统治),武汉已被占领(以武汉三镇为根据地),因此此时武汉会战已经结束,排除A、B;日军以武汉为据点,又入侵广东,由此形成对湖南的包夹之势,因此中国方面的应对措施是组织长沙会战,故选C;开辟缅甸战场是1942年,排除D。12.A本题考查抗美援朝。图示漫画宣扬了中国人民保卫和平的决心,这是抗美援朝时期的宣传漫画,因而会激发中国人民支援前线的热情,故选A;50年代初期,中国的外交关系并未发生明显变化,排除B;此时日本刚刚经历二战的失败,并未在亚洲进行军事扩张,排除C;漫画是在抨击帝国主义侵略,而非揭露西方阵营孤立中国的阴谋,排除D。13.D本题考查改革开放。这一工资调整注重基于职工的工作量进行工资奖励,这反映了企业改革对价值规律的重视,故选D;按劳分配始终是社会主义的主要分配方式,排除A;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B;1994年以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逐步确立,排除C。14.A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伟大成就。上海市委市政府没有一味追求规模大小,而是考虑到世博会后上海市的长远发展,减少永久性建筑可以为后续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给予更大空间,故选A。上海世博会具有中国特色,但材料所示的“不建最高建筑”和“少建永久性建筑”并非是中国特色的表现,不能将中国特色机械地理解为与其他国家不同,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证明上海率先提出节能减排理念,排除C;世博会场馆建设并不属于民生建设,民生建设侧重于民众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领域,排除D。15.B本题考查古代埃及文明。根据材料可知,法老要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必须要维持国家秩序,这要求法老有一支专业的官僚队伍辅佐其进行统治,故选B。神权在埃及拥有极高的地位,法老没有削弱其地位,排除A;修建金字塔是服务于法老对死后继续统治的念想,并不是为了凝聚国民对其统治的认同,排除C;D项属于过度解读材料,不符合史实。16.A本题考查西欧封建社会。随着西欧工商业的发展,商品市场越来越发达,封臣才能有机会将物产出售换取货币来向领主缴纳赋税,同时专业化的生产也使经济效率得到提升,强迫封臣服役已经对生产效率产生了破坏,故选A。封君封臣体制下,封臣同样要效忠于封君,雇佣军也具有独立性,并不比封臣更便于控制,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封臣进行专业化生产满足纳税要求,而不涉及领主庄园的生产状况,排除C;封君封臣体制仍然维系,只是其中的赋税形式从劳役向货币转化,不能等同于整个体制的解体,排除D。17.(1)改革是否重视民生或民意;改革是否维护传统等级秩序;改革者是否具有高尚德行。(6分,每点2分)(2)示例:论儒家与法家对变法革新的看法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控制力日渐削弱,此后诸侯纷争不断,甚至一些诸侯国的卿大夫掌握了实权,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另一方面,中原各国同戎狄蛮夷密切往来,形成共同的华夏认同观念。与此同【高三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

时,人们使用铁制农具,牛耕得到推广,农业进步推动社会分工,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在国家竞争压力与新的生产要素的共同作用下,士阶层提出了不同的救国主张。儒家承认制度应随着时代变化,但统治者也应当秉持仁德观念,顺应民心,爱惜民力,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法家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统治者不要谈礼义,而要以法、术、势控制臣民,使臣民守法奉令,保证国家法令畅通。儒家和法家都认可发展经济以提升国力,也都期望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但是,儒家更强调在改革中保障民众的权益且维持传统等级秩序,法家则更强调利用国家力量分配资源,首要满足君主集权和富国强兵。儒家和法家的变革思路都有亮点和缺陷,国家治理手段也不应是单一或极端的。后世王朝从诸子思想和统治实践中汲取经验教训,儒法兼有,以保持国家治理的有效性。(评分参考: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4分;对变法革新内容的描述4分;总结升华4分)【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1)第一问要求指出孔子评价改革的标准。孔子对子产铸刑书持褒扬态度,对晋国铸刑书持批判态度,由此可见,孔子的评判标准不是铸刑书的行为,而是具体举措,根据材料“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可知,子产做人做事能够严谨恭敬,具有高尚的品德,同时关注民生,这是孔子赞扬子产的两个角度。根据材料“颁布以权臣赵盾所推行的维护公卿权力的措施为主要内容的成文法”可知,公卿把持诸侯权柄在孔子看来是僭越行为,因而遭到批判,由此判断孔子主张维护传统等级秩序。(2)第二问是限定时空范围的开放性试题,应首先阐明所限定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即变革背景;其次是描述变革的具体内容;最后为短文作总结升华。18.(1)特点:具有极强的阶级意识,斗争性、革命性突出(关注以工农为主体的普通民众;以农工大众的意识为文学的意识,以农工大众为文学创作的对象);将文学创作和政治宣传紧密结合(组织作家进行了游行、示威、散发传单、组织罢工等活动);以无产阶级作家为主体。(4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原因:中国仍然面临严峻的民族危机;新文化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左联”受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国民党的专制统治。(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2)意义:推动了文学艺术朝着与大众结合的方向发展(或大众化);使新文艺获得了长足进步;为人民文艺事业培养了大量人才;联络了大批党外文艺人士,扩大了党领导下的统一战线;助力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工作,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动员了革命的力量。(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解析】本题考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艺工作。(1)第一问要求概括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根据材料“关注以工农为主体的普通民众”“以农工大众为文学创作的对象”得出“左联”的文艺创作具有极强的阶级立场;根据材料“组织作家进行了诸如游行、示威、飞行集会、散发传单、张贴标语、组织罢工、罢课等活动”得出“左联”不仅进行文艺创作,而且承担了大量政治性工作。究其原因,首先明确近代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是时代主题,其次根据材料“新文化运动后期”,延伸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带来的影响,最后根据材料“中共中央决定”“担任支部书记”得出中国共产党与左联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当时国民党的统治专制黑暗。(2)第二问要求简析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活动的意义。作答意义可以采用“由近及远”的思路,左翼作家联盟首先是在文艺领域做出贡献,一方面是文艺创作,另一方面是人才培养,其次,文艺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