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柴小区9#楼电气设计_第1页
吉柴小区9#楼电气设计_第2页
吉柴小区9#楼电气设计_第3页
吉柴小区9#楼电气设计_第4页
吉柴小区9#楼电气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吉柴小区9#楼电气设计城建学院2015年6月摘要随着住宅楼建筑的用电设备种类越来越多,如电力、照明、有线电视等,而且不断向智能化设备方面发展,从而使耗电量明显增加,对供配电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把供配电的可靠性、安全性、灵活性摆到了更为重要的位置。本次设计是吉柴小区9#楼电气设计电气设计。建筑电气设计是在认真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和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的前提下,进行工业与民用建筑建筑电气的设计,并满足保障人身、设备及建筑物安全、供电可靠、电能节约、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本次设计以大学四年所学基础课与专业课为理论基础,以大学所做的课程设计,如:供配电及照明,动力,消防,弱电等为设计基础,以大三所进行的施工现场生产实习为实践基础,着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本设计在理论上符合电气设计规范标准,在实际中符合建筑要求与功能需求,尽量做到学以致用。本次设计目的是通过本次设计对大学四年所学专业,所涉及的知识进行一次全面地、系统地复习,在原来对知识掌握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和规范,更好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通过本设计,可真正学习到如何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施工联系到一起,也使我们熟练掌握了CAD绘图方法,也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本次设计为住宅楼设计,结构特点突出,涵盖知识面广,设计难度较难。整个设计过程中,在各位专业课指导教师孜孜不倦的指导下,我不仅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有整体性的提高,同时也认识到做为一名电气设计人员所肩负的责任,所以,在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我一定紧记老师的教诲,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一切遵循电气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争取做一个合格的,有责任心的电气技术人员。关键词照明系统;动力系统;供配电系统;有线电视系统;防雷及接地系统AbstractWiththeconstructionofresidentialbuildingswithmoreandmoretypesofelectricalequipment,suchaspower,lighting,cableTV,andwillcontinuetotheintelligentequipmentdevelopment,sothatpowerconsumptionincreasedsignificantly,putforwardmanynewrequirementsforpowersupplyanddistribution,thepowersupplyreliability,security,flexibility,placedinamoreimportantposition.Thisdesignistheelectricaldesignofelectricaldesignforthe9#buildingoftheJiChaiDistrict..Buildingelectricaldesignisinseriouslyimplementthenationaltechnicalandeconomicpolicyandtherelevantnationalstandardsandnormspremise,industrialandcivilbuildingelectricaldesign,andmeettheguaranteeperson,equipmentandbuildingsafety,reliablepowersupply,electricenergysaving,advancedtechnologyandtheeconomicandreasonable.ThedesigntotheUniversityforfouryearslearnedbasiccoursesandprofessionalcoursesasthetheoreticalfoundation,theuniversitycurriculumdesign,suchas:powersupplyanddistribution,lighting,power,fire,andsoonweakelectricityforfoundationdesign,tothebigthreeoftheconstructionsiteproductionpracticeasthebasisofpractice,reallydobetweenthetheoreticalandthepractical,thedesignintheorywithelectricaldesignstandards,inpracticetomeettheconstructionrequirementsandfunctionalrequirements,asfaraspossibletoapplywhattheyhavelearned.Thepurposeofthisdesignisthroughthedesignoffouryearsofcollegemajor,theinvolvedknowledgeofacomprehensive,systematicreview,intheoriginalonbasisofknowledge,throughaccesstoinformationandspecification,andbettergrasptheprofessionalbasictheoryandbasicskills.Throughthisdesign,reallylearnhowtoapplytheoreticalknowledgeandpracticalconstructiontogether,alsoenableustomastertheCADdrawingmethod,alsoimprovetheanalysisandtosolvepracticalengineeringproblems.KeywordslightingsystempowersystempowerdistributionsystemcableTVsystemlightningprotectionandgroundingsystem目录摘要...............................................................IAbstract..........................................................II第1章概论........................................................11.1设计题目....................................................11.2工程概况....................................................11.3设计任务....................................................11.3.1照明系统设计...........................................11.3.2防雷及接地系统设计.....................................11.3.3动力系统设计...........................................11.3.4有线电视系统...........................................21.3.5供配电系统.............................................2第2章照明系统设计................................................32.1照明系统设计方案............................................32.2照明光源的选择..............................................32.3照明灯具的选择..............................................32.4照度和照明方式的选择........................................32.5一般照明....................................................42.6照度计算....................................................4第3章供配电系统设计3.1供配电系统设计方案..........................................63.2供电要求....................................................63.3配电方式....................................................73.4负荷计算....................................................73.5导线选择...................................................103.5.1电缆选择原则.........................................103.5.1电缆选择原则.........................................10第4章防雷与接地系统设计,,,,,,,,,,,,,,,,,,,,,,,,,,,,,,,,,,,,,,,,,,114.1防雷与接地系统设计方案.....................................114.2防雷等级...................................................114.2.1一般规定............................................114.2.2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114.3本建筑防雷接地系统设计结果.................................144.3.1防直击雷.............................................144.3.2防侧击感应雷.........................................144.3.3接地系统.............................................14第5章动力系统设计...............................................165.1动力系统设计方案...........................................165.2防排烟系统的设置装置.......................................165.3防排烟系统的分类...........................................175.4防排烟系统总体设计要求.....................................17第6章有线电视系统设计...........................................186.1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186.1.1概念.................................................186.1.2电话、网络系统设计的优点及特点.......................186.2有线电视系统的组成.........................................186.3弱电部分线缆敷设...........................................19总结...............................................................20参考文献...........................................................21谢辞...............................................................22第一章概论1.1设计题目吉柴小区9#楼电气设计1.2工程概况本设计为住宅楼,建筑占地面积约3640平方米,高24.5米,共地上六层。地下一层,地下一层为停车场和储藏间。属三类多层建筑。1.3设计任务本论文主要阐述了该综合楼各系统电气设计的设计依据、原则和方法及设计选择的结论等。论文共包括五大章内容,分别为照明系统设计,防雷接地系统设计,动力系统设计,有线电视系统设计以及供配电系统设计。1.3.1照明系统设计本章主要为一般照明。首先根据建筑物性质确定照明方式,房间照度标准,选择光源和灯具,确定灯具功率,并依据《建筑照明设计规范》采用利用系数法进行照度计算,得出各个房间合适的灯具数量,进行灯具的合理布置。同时依据《建筑照明设计标准》进行应急照明设计,按照供电半径不超过30米的原则进行了照明平面设计。本章设计出图7幅,分别为各层照明与插座1.3.2防雷接地系统设计主要说明对直击雷、侧击雷、雷电感应等的防护以及接地系统的方式及具体要求等内容,并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结合本建筑特点,做了防直击雷、侧击雷、感应雷设计及接地系统设计,本部分设计出图2幅,为防雷平面图和接地平面图。防雷平面图为手绘图。1.3.3动力系统设计主要为防排烟风机,排烟阀动作后应启动相关的排烟风机和正压送风机:若同一排烟区域内装设的排烟通道安装有数个排烟阀,为了避免在火灾时数个排烟阀同时打开的动作电流过大,以及减少接线,可采用接力控制方式,即将排烟阀的动作机构输出触头加上控制电压后,采用串行连接控制,以接力方式使其相互串动打开相邻排烟阀,将最末一个动作的排烟阀输出触头的信号输出。1.3.4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本次设计按10m2一个双点考虑,依据各个房间面积确定各工作区点数,普通住宅每个屋一个电视、水平子系统采用超5类UTP,垂直子系统采用单模光纤和大对数电缆;弱电系统线路的敷设,本次设计弱电系统电井内走桥架,各楼层内穿线槽或钢管暗敷设。本章设计出图共3幅,1幅弱电系统图,3幅弱电平面图。1.3.5供配电系统设计六层建筑低压配电系统的确定,应满足计量、维护管理、供电安全及可靠性的要求。应将照明负荷与动力负荷分成不同的配电系统;消防及其他防灾用电设施的配电宜自成体系[2]。

第二章照明系统设计2.1照明系统设计方案照明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实用、经济、安全、美观。照明设计应根据视觉要求、作业性质和环境条件,使工作区域获得良好的视觉功效、合理的照度和显色性、适宜的亮度分布以及舒适的视觉环境。环境条件对照明设施有很大影响。要使照明设计与环境空间相协调,就要正确选择照明方式、光源种类、灯具功率、灯具数量,使照明在改善空间立体感、形成环境气氛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本建筑工程是与住宅楼。室内照明设一般照明系统。进户均采用TN-C-S三相五线制供电系统供电。2.2照明光源选择照明光源选择一般原则:(1)发光效率高;(2)显色性好,即显色指数高;(3)使用寿命长;(4)启点可靠、方便、快捷;(5)性能价格比高。2.3照明灯具选择灯具的主要功能是合理分配光源辐射的光通量,满足环境和作业的配光要求,并且不产生眩光和严重的光幕反射。选择灯具时,除考虑环境光分布和限制眩目的要求外,还应考虑灯具的效率,选择高光效灯具。本工程是住宅楼,考虑其建筑的特殊性,则根据楼层性质进行灯具选择。住宅楼部分的客厅选用荧光灯,因为荧光灯显色好、发光效率高、色温也高,适宜于客厅和餐厅。楼梯间、门厅选用半圆球吸顶灯,厕所选用防水防潮灯。厨房、厕所选用防水吊线式灯具,卧室、门厅、过道采用节能型吸顶式灯具,本设计采用三基色照明灯具。2.4照度和照明方式选择照度,是决定物体明亮度的间接指标。选择照度是照明设计的重要问题,照度太低会损害工作人员的视力,不合理的高照度则会浪费电力。选择照度必须与所进行的视觉工作相适应。在满足标准照度的条件下,为节约电力,应恰当地选用一般照明、局部照明和混合照明三种方式,当一种光源不能满足显色性要求时,可采用两种以上光源混合照明的方式,这样既提高了光效,又改善了显色性。住宅楼要求有足够的照度和照度均匀度,住宅起居室、卫生间、厨房照度均为100lx,卧室照度为75lx[1]。另外,充分利用自然光,正确选择自然采光,也能改善工作环境,使人感到舒适,有利于健康。充分利用室内受光面的反射性,也能有效地提高光的利用率,如白色墙面的反射系数可达70%-80%,同样能起到节电的作用。2.5一般照明本建筑一般照明主要为住宅标准户照明及楼梯过道等照明。设计结果本建筑主要照度标准及光源、灯型选择如下:(走廊、厕所为地面照度,其它为0.75米工作面照度)(1)客厅:100lx双管荧光灯(2)厨房:100lx防水防尘灯(3)走廊:50lx吸顶节能灯(4)厕所:100lx防水防尘灯(5)卧室:75lx单管荧光灯2.6照度计算本设计采用利用系数法计算灯具数量计算公式:[1]式中:-----------------工作面上的平均照度A--------------------工作面面积(m2)U--------------------利用系数,指投射到工作面上的光通量与光源光通量之比K--------------------维护系数,--------------------光源的光通量(lm)例如:住宅楼一层,其面积A=42.5,照度要求300lx,灯具采用的是双管荧光灯,每个灯管为40W,安装高度2.25米,则查得=3350lm,K=0.8,U=0.6(根据室行空间比计算得到)则==5套所以取5套。其余住宅都按此方法计算。照明设备平面布置设计原则(1)每一照明单相分支回路的电流不宜超过16A,单支回路所带灯具(插座)数量应满足相关要求,一般最多可以带灯具25盏,插座10只。(2)供电半径应满足要求,一般不超过30米。(3)插座不宜和照明灯接在同一分支回路。(4)尽量使三相所带负荷平衡。其中:照明负荷具体布置见照明平面图。第三章供配电系统设计3.1供配电系统设计方案电力负荷应根据供电可靠性及中断供电在政治、经济上所造成的损失或影响的程度,分为一级负荷、二级负荷及三级负荷。一级负荷(1)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者。(2)中断供电将造成重大政治影响者。(3)中断供电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者。(4)中断供电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者。对于某些特等建筑,如重要的交通枢纽、重要的通信枢纽、国宾馆、国家级及承担重大国事活动的会堂、国家级大型体育中心,以及经常用于重要国际活动的大量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等的一级负荷,为特别重要负荷。中断供电将影响实时处理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正常工作或中断供电后将发生爆炸、火灾以及严重中毒的一级负荷亦为特别重要负荷。二级负荷(1)中断供电将造成较大政治影响者。(2)中断供电将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者。(3)中断供电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混乱者。三级负荷不属于一级和二级的电力负荷。3.2供电要求根据《民用建筑电气规范》(1)一级负荷的供电“应由两个电源供电,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应不致同时受到损坏”。但在实际设计中为了满足一级负荷的供电,可以采用两路高压供电,但当供电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自备发电机,故可以采用一路高压电源加一路备用电源---应急柴油发电机组供电,当一级负荷容量较大时,应采用两路高压供电。对于特别重要的负荷供电,除了必须采用两路高压外,还必须设置应急电源(应急柴油发电机),并且该电源中严禁接入其他负荷。(2)二级负荷的供电要求“宜由两回线路供电”,即当发生电力变压器故障或线路常见故障时不致中断供电(或中断后能迅速恢复)。设计中常采用一用一备两路高压电源供电或一路高压,另一路备用电源(柴油发电机组),但当负荷较小或地区供电条件困难时,可由一回6KV及以上专用架空线供电。(3)三级负荷对供电无特殊要求。本设计工程为二类高层建筑排烟送风机为二级负荷,采用双电源供电,从附近同一区域变电站的不同母线引入两个市电回路,并在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设置自动切换装置。照明用电负荷为三级负荷。3.3配电方式六层建筑低压配电系统的确定,应满足计量、维护管理、供电安全及可靠性的要求。应将照明负荷与动力负荷分成不同的配电系统;消防及其他防灾用电设施的配电宜自成体系[2]。对于容量较大的集中负荷或重要负荷宜从配电室以放射式配电;对各层配电间的配电宜采用下列方式之一(1)工作电源采用分区树干式。(2)工作电源由首层到顶层垂直干线的方式。本设计工程配电采用分区树干式3.4负荷计算照明负荷计算:每层配电箱有功功率(2.1)计算电流[1](2.2)用电设备组计算负荷:(2.3)(2.4)(2.5)配电干线计算负荷:(2.6)(2.7)(2.8)(2.9)式中------------------同时系数------------------需要系数Q-------------------用电设备组无功功率(kvar)P--------------------用电设备组有功功率(kW)例如:(1)对配电箱AL1-1的WL1回路进行负荷计算:,,则总有功功率=0.9*0.28=0.25kW计算电流==0.47A断路器选择时就比计算电流有一定余量,断路器整定值选16A,导线选取与断路器相配合,且导线的最大载流量应略大于断路器的额定电流,可选BV2.5mm2的导线。以上所有回路计算同此法,已在平面图上给出。本工程应急照明负荷主要是一些灯具,负荷计算依据具体所带负荷情况P=40n+350,n为所带灯数量,每盏白炽灯40W。(2)动力部分计算负荷:(2.10)(2.11)(2.12)P--------------------设备有功功率例如:对电梯进行负荷计算,P=18KW,COSφ=0.8则无功功率=14.4kvar视在功率=23kva计算电流=24.31A断路器整定值选80A,选线NHVV-3*25+2*16。以上所有动力回路计算同此法。(3)总负荷功率补偿计算:例:非消防负荷Pe=287.4KW,Kx=0.8,=0.48则:Pc=Pe·Kx=229.9KWQc=Pc·=111.36KvarSc==255.45kvar功率补偿:Pc=229.9KW,补偿前Qc=111.36Kvar,Sc=255.45kVA补偿前功因数=Pc/Sc=0.9补偿后功率因数要求为0.92参见《建筑电气》2—10补偿率表的qc=0.06所以预计无功补偿容量为Qc=Pc×qc=13.7Kvar采用BCMTO-4-5-3的三相电容器进行补偿,每个为5Kvar总补偿容量为15Kvar,则最终无功量为Qc补后=Qc补前-Qc补=96.36KvarSc==249.28KVA=/()=378.9A实际=Pc/Sc=0.91其余回路均按此法计算。3.5导线的选择3.5.1电缆选择原则(1)根据计算负荷电流选断路器整定值;(2)根据断路器整定值选电缆;(3)导线及断路器选择时要前后级之间相互配合,前一级断路器整定值至少比下一级断路器整定值高一级;(4)动力设备考虑自启动影响,断路器整定时要选高一级数值。3.5.2选择结果(1)照明回路统一选用BV3*2.5,插座回路统一选用BV3*4;(2)其它设备导线选择见图:第四章防雷接地系统设计4.1防雷与接地系统设计方案依据《建筑防雷设计规范》4.2防雷等级本建筑高24.5米,依据《建筑防雷设计规范》防雷设计按三类防雷建筑物处理。4.2.1一般规定第3.1.1条各类防雷建筑物应采取防直击雷和防雷电波侵人的措施。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和本规范第2.0.3条四、五、六款所规定的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尚应采取防雷电感应的措施。第3.1.2条装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在防雷装置与其它设施和建筑物内人员无法隔离的情况下,应采取等电位连接。4.2.2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第3.3.1条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措施,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带)或避雷针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避雷网(带)应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井应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10m×10m或12m×8m的网格。所有避雷针应采用避雷带相互连接。第3.3.2条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烟囱等物体,应按下列方式保护.:(1)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散管、呼吸阀、排风管等管道应符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3.2.1条二款的要求。(2)排放无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散管、烟囱,1区、11区和2区爆炸危险环境的自然通风管,装有阻火器的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散管、呼吸阀、排风管,本规范第3.2.1条三款所规定的管、阀及煤气放散管等,其防雷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1.金属物体可不装接闪器,但应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2.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外的非金属物体应装接闪器,并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第3.3.3条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18m。当仅利用建筑物四周的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可按跨度设引下线,但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18m。第3.3.4条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防直击雷接地宜和防雷电感应、电气设备等接地共用同一接地装置,并宜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当不共用、不相连时,两者间在地中的距离应符合要求,但不应小于2m:在共用接地装置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的情况下,接地装置宜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第3.3.5条利用建筑物的钢筋作为防雷装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物宜利用钢筋混凝土屋面、梁、柱、基础内的钢筋作为引下线。《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2.0.3条二、三、八、九款所规定的建筑物尚宜利用其作为接闪器。(2)当基础采用硅酸盐水泥和周围土壤的含水量不低于4%及基础的外表面无防腐层或有沥青质的防腐层时,宜利用基础内的钢筋作为接地装置。(3)敷设在混凝土中作为防雷装置的钢筋或圆钢,当仅有一根时,其直径不应小于10mm。被利用作为防雷装置的混凝土构件内有箍筋连接的钢筋,其截面积总和不应小于一根直径为10mm钢筋的截面积。(4)利用基础内钢筋网作为接地体时,在周围地面以下距地面不小于0.5m,每根引下线所连接的钢筋表面积总和应符合要求:(5)当在建筑物周边的无钢筋的闭合条形混凝土基础内敷设人工基础接地体时,接地体的规格尺寸不应小于下表的规定。表4.1接地体规格尺寸闭合条形基础的周长(m)扁钢圆钢,根数*直径(mm)≥604*252*Φ10≥40或<604*504*Φ10或3*Φ12<40钢材表面积总和≥4.24m2注:1.当长度相同、截面相同时,宜优先选用扁钢;2.采用多根圆钢时,其敷设净距不小于直径的2倍;3.利用闭合条形基础内的钢筋作接地体时可按本表校验。除主筋外,可计入箍筋的表面积。(6)构件内有箍筋连接的钢筋或成网状的钢筋,其箍筋与钢筋的连接,钢筋与钢筋的连接应采用土建施工的绑扎法连接或焊接。单根钢筋或圆钢或外引预埋连接板、线与上述钢筋的连接应焊接或采用螺栓紧固的卡夹器连接。构件之间必须连接成电气通路。第3.3.6条当土壤电阻率ρ小于或等于3000Ω·m时,在防雷的接地装置同其它接地装置和进出建筑物的管道相连的情况下,防雷的接地装置可不计及接地电阻值,但其接地体应符合规定;第3.3.7条<<建筑物防雷规范>>第2.0.3条四、五、六款所规定的建筑物,其防雷电感应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1)建筑物内的设备、管道、构架等主要金属物,应就近接至防直击雷接地装置或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装置上,可不另设接地装置。(2)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和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应符合<<建筑物防雷规范>>第3.2.2条二款的要求,但长金属物连接处可不跨接。(3)建筑物内防雷电磁感应的接地干线与接地装置的连接不应少于两处。第3.3.8条防止雷电流流经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时产生的高电位对附近金属物或电气线路的反击,当利用建筑物的钢筋或钢结构作为引下线,同时建筑物的大部分钢筋、钢结构等金属物与被利用的部分连成整体时,金属物或线路与引下线之间的距离可不受限制。在电气接地装置与防雷的接地装置共用或相连的情况下,当低压电源线路用全长电缆或架空线换电缆引入时,宜在电源线路引入的总配电箱处装设过电压保护器;当Y,yn0型或D,yn11型接线的配电变压器设在本建筑物内或附设于外墙处时,在高压侧采用电缆进线的情况下,宜在变压器高、低压侧各相上装设避雷器;在高压侧采用架空进线的情况下,除按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规定在高压侧装设避雷器外,尚宜在低压侧各相上装设避雷器。第3.3.9条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低压线路全长采用埋地电缆或敷设在架空金属线槽内的电缆引入时,在入户端应将电缆金属外皮、金属线糟接地;对<<建筑物防雷规范>>第2.0.3条四、五、六款所规定的建筑物,上述金属物尚应与防雷的接地装置相连。(2)架空和直接埋地的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应就近与防雷的接地装置相连;当不相连时,架空管道应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建筑物防雷规范>>第2.0.3条四、五、六款所规定的建筑物,引入、引出该建筑物的金属管道在进出处应与防雷的接地装置相连;对架空金属管道尚应在距建筑物约25m处接地一次,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第3.3.10条高度超过45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建筑物,尚应采取以下防侧击和等电位的保护措施:(1)钢构架和混凝土的钢筋应互相连接。钢筋的连接应符合<<建筑物防雷规范>>第3.3.5条的要求;(2)应利用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防雷装置引下线;(3)应将45m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4)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顶端和底端与防雷装置连接。4.3本建筑防雷接地系统设计结果4.3.1防直击雷(1)本建筑利用建筑物金属构件作防雷装置,屋面用ø12镀锌圆钢沿女儿墙顶通圈明敷避雷带,支架间距1米,并暗敷避雷网,网格不大于10m×10m或12m×8m。(2)利用建筑物结构内两根ø16钢筋通长彼此焊接作引下线,共10处,在建筑物的四周均匀对称布置,间距小于18米,并利用混凝土基础钢筋作自然接地体。4.3.2防侧击感应雷(1)为防侧击雷,从30米以上,每三层设均压环,所有金属门窗、建筑玻璃幕墙均应与作防雷引下线的钢筋连通;(2)钢构架和混凝土的钢筋应互相连接,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顶端和底端与防雷装置连接,平行敷设的金属管道如果间距小于0.1米应跨接;(3)电源从邻近两不同变电站由电缆引入,并在入楼处设置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金属线槽接地。4.3.3接地系统本建筑采用TN---S接地保护系统,用混凝土基础钢筋作自然接地体。防雷接地、电气设备安全接地以及其它需要接地的设备,弱电设备采用共用接地,共用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应小于1Ω[5]。这样既保证了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也减少了由不合理接地引起的干扰。为了保证人身设备的用电安全,设计要求建筑物内作总等电位联结,在地下室配电室安装一总等电位联结端子箱,把总水管、空调立管等所有进出建筑物的金属体及建筑物的金属构件等与电位联结端子箱连通。为了保证建筑物美观,所有防雷装置除避雷带外均采用暗敷。具体设计详见图纸电施37-36,37-37。第五章动力系统设计5.1动力系统设计方案防排烟系统可分为防烟系统和排烟系统的总称。防烟系统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或自然通风方式,防止烟气进入疏散通道的系统;排烟系统采用机械排烟方式或自然通风方式,将烟气排至建筑物外的系统。5.2防排烟系统的设置装置按规范要求,排烟窗应有便于开启的装置,但有些安装高度较高,开启困防排烟系统难的排烟窗均未安装开启操作装置,不利火灾情况下排烟窗的开启。设置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部位所要求的余压值难以形成,机械排烟设施的排烟效果不明显送风口、排烟口风量、余压值达不到规范要求的现象在工程中比较普遍,有的送风口、排烟口的风速甚至接近于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风机选型不当。按规范要求,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间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由计算确定,当计算值和规范规定的值不一致时,应按两者中较大值确定,有的设计直接按规范给定的值确定,往往导致选用的风机风量、风压偏小,不能满足要求;有的设计采用通风与机械排烟合用系统,但施工中未按设计要求选用双速风机;有的建设单位不按设计的风机型号订货,购买功率规格较小的风机,导致风机风量严重不足。(2)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与自然排烟设施重复设置。对于建筑高度超过50米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居住建筑,按《高规》要求,宜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有的工程在上述部位同时又采用了自然排烟,导致火灾情况下,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与自然排烟窗同时开启时,防烟楼梯间难以形成正压,达不到防烟效果。(3)合用正压送风系统未设计压差调节装置。按规范要求,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宜分别独立设置送风系统,当必须共用一个系统时,应在通向合用前室的支风管上设置压差自动调节装置。当前很多设计的合用正压送风系统没有设计压差调节装置,无法形成楼梯间的余压值高于前室。(4)防烟分区不按规范要求设置挡烟设施。有相当一部分工程,尤其是大型商场设置机械排烟的部位未按规范要求在吊顶下设置挡烟垂壁,有的地下室虽然采用建筑的梁作挡烟设施,但排烟系统的排烟口未按规范要求设在顶棚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而是设在梁的下面。(5)送风口设置不符合要求。有的竖向防排烟系统的送风口采用固定百叶窗式常开风口,风口规格尺寸基本一致,造成各层送风口的风量风速严重不平衡,离风机较远的送风口的风量不足,甚至末端的送风口的风速、风量接近于零。(6)风管竖井施工质量差,漏风严重。有相当多的工程因通风竖井不抹灰、管道连接不严实,常闭风口关闭不严密,漏风十分严重,导致送风口、排烟口的风速、风量达不到规范要求,有的施工单位甚至取消了竖井连接吊顶风口的风管,利用吊顶闷顶空间代替风管,也往往造成风管风口风速接近于零。同时有的将排烟系统的风机排烟口设在室内,致使火灾情况下烟从室内排到室内,不仅失去了排烟作用,而且还可能造成火灾的蔓延扩大。5.3防排烟系统的分类防排烟系统高层建筑的防烟设施可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两种。高层建筑的排烟设施可分为机械排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等两种)对于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排烟设施:

1、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2、面积超过10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

3、建筑物的中庭和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2)机械加压送风和机械排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金属风道时,不应大于20m/s

2、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材料风道时,不应大于15m/s

3、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7m/s;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5.4防排烟系统总体设计要求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采用自然排烟方式的部位,应满足下列要求:1.采用自然排烟的开窗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⑴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2平方米,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平方米;⑵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平方米;⑶长度不超过60m的内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面积的2%。⑷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面积的2%;⑸净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可开启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地面面积的5%。2.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利用敞开的阳台、凹廊或前室内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时,该楼梯间可不设防烟设施。3.排烟窗宜设置在上方,并应有方便开启的装置。第六章有线电视系统设计6.1有线电视系统设计方案6.1.1概念有线电视系统:(电缆电视,CableTelevision,缩写CATV)是用射频电缆、光缆、多频道微波分配系统(缩写MMDS)或其组合来传输、分配和交换声音、图像及数据信号的电视系统。6.1.2电话、网络系统设计的优点及特点(1)收视节目多,图像质量好。在有线电视系统中可以收视当地电视台开路发送的电视节目,他们包括VHF和UHF各个频道的节目。有线电视采用高质量信号源,保证信号的高水平,因为用电缆或光缆传送,避免了开路发射的重影和空间杂波干扰等问题。(2)有线电视系统可以收视卫星上发送的我国以及国外C波段及ku波段电视频道的节目。(3)有线电视系统可以收视当地有线电视台(或企业有线电视台)发送的闭路电视。闭路电视可以播放优秀的影视片,也可以是自制的电视节目。(4)有线电视系统传送的距离远,传送的电视节目多,可以很好地满足广大用户看好电视的要求。当采用先进的邻频前端及数字压缩等新技术后,频道数目还可大为增加。(5)根据不少地方有线电视台和企业有线电视台的经验,有线台比个人直接收视既经济实惠,又可以极大地丰富节目内容。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将会再也看不到杂乱无章的大量的小八木天线群,而是集中的天线阵,使城市更加美化。(6)有线电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还可以进一步的发展,例如电视频道数目可以不断加多,自办节目也可以不断增加,而且还可以发展双向传送功能,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图像、语言、数字、计算机技术综合成一个整体进行信息交流。国外双向系统早已实用化,其主要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保安、家庭购物、电子付款、医疗。2)付费电视节目可放诵最新电影等,可以按月付费租用一个频道,也可以按租用次数付费,用户还能点播所需节目。付费用户装有解密器,未付费用户则无法收看。3)用户可与计算中心联网,进行数据信号,实现计算机通信。4)交换电视节目。5)系统工作状态监视。6.2有线电视系统的组成有线电视系统主要由信号源、前端、干线传输和用户分配网络组成。信号源接收部分的主要任务是向前端提供系统欲传输的各种信号。它一般包括开路电视接收信号、调频广播、地面卫星、微波以及有线电视台自办节目等信号。系统的前端部分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