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1页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2页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3页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4页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0-52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

建立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联系具体情境认识厘米,建立初步的1厘米的实际长度表象,会用厘米作

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能合理估计一些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

段(限整厘米),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相关的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

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

教具:Flash课件,刻度清晰的尺。

学具:学生每人一张练习纸、一•把学生尺,每两人一个学具盒(内含1立方厘米的正

方体、橡皮、方格纸、图打、回形针、卷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统一标准。

1.(电脑显示)故事情境:珠宝在哪里?

出示黑猫警长图,认识他吗?黑猫警长是破案的高手,让我们一起来跟随黑猫警长破

案。

2.为什么白猫战士没找到珠宝呢?小朋友来分析分析看。(学生分析原因。)

3、说明:

“白猫战士”脚长,“一只耳”脚短,正是因为它们度量的标准不同,所以同样走

5个脚长,量出的长度是天一样的。

说明:在度量物体的长度时,我们得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是长度单位。

二、统一标准,建立表象。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个一一厘米。厘米就藏在小朋友的尺子上。请小朋友拿

起尺子,看一看,(实物投影学生尺)瞧,这样的一段长度就是1厘米。(师剥下1厘

米:0-1)

请小朋友像老师这样把1厘米的小棒模型请下来。看一看,1厘米有多长?

2.初步感知1厘米。

(1)游戏:和1厘米交朋友。

接下来,我们就和1厘米来交个朋友,看谁能很快地记住1厘米有多长。(学生操作)

(在黑板上贴出1厘米)稀觉得1厘米这个新朋友怎么样?

说明: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2)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找一找,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先找一找,再用小棒比一比验

证一下。

交流展示。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度大约1厘米;

方格的一条边大约1厘米等。

3.用1厘米测量。

橡皮的长度大约有几个1厘米呢?请小朋友四人小组合作,用1座米的小棒量量看。

汇报交流,引出尺子。

三、观察尺子,认识厘米。

1.认识尺。

尺是量长度的工具。对比你手中的尺子,它还少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揭示:

A.数

尺子上有哪些数呢?我们把他们请上来。

B.刻度

这些长短不一的竖线就叫刻度。0所对的刻度就叫刻度0,1所对的刻度呢?

C.cm

一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在尺子上一般用英文字母cm表示。

2.认识1厘米。

(1)请小朋友拿出你的尺子,先仔细观察,再用铅笔尖指一指:从哪儿到哪儿是1厘

米?(如:刻度0到刻度I之间的长度就是I厘米……)

(2)说明:像这样,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

3.认识几厘米。

(1)1厘米我们会找了,2厘米你也能找一找吗?

(2)你还能在这把尺子上找到几厘米呢?同桌指一指,说一说。

(3)全班交流。

说明:有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

四、动手实践,学会测量。

活动情境:小蟋蟀跳远比赛。

1.量几厘米。

(1)小蟋蟀们至少要跳过几厘米才能过关呢?(学生动手测量)

(2)展示交流:你从刻度几量到刻度几?(刻度0-3。)

(3)想一想: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注意什么?

2.量大约几厘米。

(1)3只小蟋蟀分别跳了几厘米呢?小朋友来量量看。

(2)认识大约6厘米。

说明:2号和3号的长度都不是正好6厘米,但是很接近6厘米,我们就可以说是

“大约6厘米”。

3.画儿厘米。

(1)学生画7厘米的线段。

(2)交流:你从刻度儿画到了刻度儿?

(3)同桌互相检验。

玉、巩固拓展,活化应用C

1.用断尺量。

小蟋蟀的尺子断了,用它还能来量长度吗?怎么量。

2.变式练习。

宝盒里的项链有多长?你是怎么看的?

3.学习估测:奇妙的“身体尺”。

六,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回顾:小朋友,今天这节课咱们和谁交上了朋友?关于这个新朋友你了解了些什

么?

小结:我们知道了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在尺子上刻度0-刻

度1的长度是1厘米;还知道有很多物体的长度是大约1厘米。

2.游戏:眼力大比拼。(学生动手操作)

3.拓展:在长度单位这个大家族里,厘米只是其中的一个成员,还有很多成员等着

和你交朋友。其实10厘米的长度就是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把10个这样的长度单位连

起来,就又得到一个长度单位。这些长度单位叫什么名字呢?它们有多长呢?和我们今

天认识的1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问题留到以后的数学课上再来研究。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2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

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

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3〜104页8、7、6加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

(录像出示8个小朋友去公园买门票,然后,又来了5个小朋友的情景。)

1.教师创设情境:星期天上午,天气非常好,小文、小丽、小明等8个小朋友到公

园去玩。他们来到公园门口,正要买门票,又来了他们的5个同学。这时一共有多少

个小朋友?应该买多少张门票?他们想请同学们帮忙算一下。同学们想帮这个忙吗?先在

小如里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2.小组合作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

生1:我们是数的,数了数这些小朋友一共有13人人。

生2: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第一次来了8个人,然后接着往下数,9、10、11、

12、13,一共有13人。

生3:我们是把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中的2个人先和8个人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

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生4:我们是把8个小朋友分成5个小朋友和3个小朋友两组,然后把这5个小朋

友和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3个

人。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这4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二、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如果用计算的方法,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5。

师:8+5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

小组汇报交流,由于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很容易想到用凑十法来解决这个

问题。

生:我们小组先摆了8根小棒,又摆了5根小棒,然后从5根小棒里拿出2根放入

8根小棒里凑成了10根小棒,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

教师再请几个小组说一下他们是怎么做的。

教师根据几个小组汇报操作的情况,边板书边小结:同学们真聪明,都想到了从5

根小棒中拿出2根,跟8根小棒凑成10根,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

根小棒,这种方法真不错。

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计靠方法吗?

由于有了9加儿的基础,所以其他方法,如数数法、接数法便不再出现或很少出

现。

2.师: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计算出了8+5=13,现在我们不摆小棒,只看算式,你

能计算出8+4、7+6、6+5的结果吗?

学牛汇报,因为计篁8加5时,学牛用挑小棒的办法研究过了,所以用凑十法计算

这三个算式应该没什么问题,教师这时应多让几个学生说想法。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小结凑十的方法:同学们刚才都是把8、7、6分别凑成

10,然后用10再加上剩下的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内容8、7、6加几

的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课题)

巩固内化,发散思维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想出了做8、7、6加儿的题的方法,这种方法跟我们学

过的9加几的方法有什么关系?(一样)那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目8+9,看哪个同学想到的

方法最多?

学生汇报:

生1:从9中拿出2,与8凑成10,10加7等于17。

生2:从8中拿出1,与9凑成10,10加7等于17。

生3:我想因为9+8=17,所以8加9也等于17。

教师对这3种方法都予以肯定,并特别表扬第3种方法。教师渗透交换加数的位

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教师用课件演示9+8二17想的过程和8+9二17想的过程,以帮助

学生实现学习的迁移。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圈一圈,算一算。

2.(课件出示)1路公交左上原来有6个人,又上来了7个人,这时车上有多少人?

3.(课件出示)小兔找家:每个小兔身上有一个算式,每个小屋上有一个得数,学生

做对后,小兔子就能回到自己家。

4.(课件出示)写算式。根据图中情景,写出算式,看哪个同学写得又多又好。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3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页“信息窗2”,“你说我讲”第一个红点的问题。

教学目标:

1、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观察情景图

1、同学们也让我们踏上神秘的南极大陆进行实地考察,好吗?

2、你在南极大陆上都看到了什么?看谁能把话说完整。

3、先让我们估计一下,天上有多少只贼鸥?冰上有多少只贼鸥?冰上有多少只企鹅?

有多少只海豹?

学生试着估计一下,并说说是根据什么估计出来的?

4,提出问题

5、过望远镜我们观察到天上有四十七只贼鸥、冰上三十二只贼鸥、冰上还有三十二

只企鹅、二十二只海豹。

6、看样子南极的朋友还真不少,就让我们用数字乃朋友的数量记录下来好吗?

二、解决问题

1、想一想,这些数字你想怎样记?

2、把你的好办法,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让他们帮你听听怎么样。

3、你能把这些数字记录下来吗?试一试。

4、相信你会把这些数字读得非常正确。

5、小组同学交流想法,并用计数器演示。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用计数器帮助演示数

的,写法,并让学生说说每一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加深数位意义的理解。

6、小组内一个同学用计数器演示,其余同学读数并把数字记录下来

7、小结:通过读数和写数,你都有什么发现?

揭示:读书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三、应用拓展

1、联系生活实际,找一找我们的周围什么地方用到数字?(全班学生的总数、男同学

的人数、女同学的人数等等)。先让学生用该数字说一句话,再让其余同学把数字记录

下来。

2、“自主练习”第一题,先让学生独自做题,把自己写的数读给小组同学听,在小

组内交流写法。

3、“自主练习”第二题,先让学生整体观察这张表,有什么发现?再让学生独立填

写各空格里的数。填完后,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有什么发现?

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教师要鼓励学生讲自己的发现,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后反思: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4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不超

过100),解决与倍或差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在练习中还有需要进位的整百数加

整百数以及相应的减法。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都会有明显的提高。教材先安排口算的教学,再安排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这

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就能经常运用学到的口算,既便于解决实际问题,又巩固

了口算能力。

1笨谒憬滩挠兴母银嘈刺氐。

(I)鼓励学生独立计算,倡导算法多样化。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和不超过100)

与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

位数的口算,还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这些都是学习本单元口算的

重要基础。教材考虑到学习资源比较丰富,第39页与第41页的例题都让学生先计

算,再把自己是怎样算的在小组里相互说说。学生的计算思路必定是多样的。这和被

激活的旧知识有关,也和学生的思维习惯,个性特点有关。如44+25的计算。

思路一:

40+20=60

4+5=9

60+9=69

思路二:

44+20=64

64+5=69

思路三:

44+5=49

49+20=69

学生中还可能出现其他靠法,无论哪种算法,在本质上的共同点都是把一道两位数

加两位数的口算题转化成若干道连续的,已经掌握的,比较容易的口算题。教学最关

注的是学生转化过程中对数的分解与组合的合理性,思维活动的连贯性,灵活性。所

以,教材提倡选用最适合自己的那种方法。

(2)组织对比,区分进行与不进侍,退位与不退位,既能提高口算的正确率,又为

估计打基础。

教材先教学加法口算,再教学减法口算。在加法口算中把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用题组

的形式结合起来教学,有利于学生把握住加法口算思路上的相同点和具体处理上的不

同点。同样,在减法口算中也把不退位减和退位减作出类似的教学安排。为此,教材

在两道例题里分别组织学生进行进位加与不进位加的对比,退位减与不退位减的对

比。由于学生的算法多样,所以这里的比较应是同一种计算思路和具体方法的比较,

是每一名学生自主进行的比较。不能是不同思路,不同方法的比较。仅以上面的思路

一为例:

相同点一一两道题都分别算几十加儿十与儿加儿,再把两个结果合起来。不同点一

一由于前一道题里的儿加几结果不满10,后一道题旦的几加儿结果超过10,所以前一

道题的最后一步算的是几十加儿,后一道题的最后一步算的是几十加十儿,两道例题

后面的想想做做第1题都预设了可进行比较的空间。如,25+44=69,25+49=74,两道

题都是25加四十几,为什么得数分别是六十几和七十几呢57-32与57-39都是57减

三十几,为什么差分别是二十几和十几呢这些对比能引起学生对进位与退位的注意,

能有效减少口算的错误。同时,这些对比还为估算作了充分准备。

(3)带出得数是一千几百的整百数加法口算和相应的减法口算。

在前面的教材里,学生已经学会口算不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整千数加整千数,

需要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还没有出现。教材第40页第4题安排了得数是一千几百的

整百数加法口算。二年级(下册)教材曾经从一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带出整十数加整十

数(进位),如6+8=14,60+80二本单元教材又从整十数加整十数(进位)带出整百数加

整百数(进位),如60+70=130,600+700=o教材以旧带新,不仅帮助学生顺利掌握新

知识,还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一一让已有的知识与能力实现迁移。同时,还有利于

学生整理知识结构,学生算一算,比一比这样的题组5+9=14,50+90=,500+900=,

会从中想到许多,得到许多。第42页第4题用类似的方法带出了一千几百减几百的

退位减法口算。教学以后如果把几百加儿百和一千几百减儿百进行综合练习,如

500+700,1200-500,1200-700,学生的计算思路能有新的拓展,思维能更加灵活,而

且又一次感受了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5教学目标:

1、在游公园的情境中,探究出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口

2、经历操作、讨论、交流,养成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迁移推理的能力,优化算法。

3、激发学习兴趣,感到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养成迁移推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每人一个十只装的针剂药盒、小棒学具、答题卡、练习纸,8加几、7加

几,6加几的转盘各3个。

教学设计说明:

本小节的教学分两部分,一部分是8、7、6加几的口算,这部分教学的关键是掌握

口算方法,能灵活口算。在设计时,通过教学环节逐层深入,让学生感受到“多中求

异,同中求优”。如,玩“转转盘”游戏中体会到“凑十法”的便捷,紧接着“动动

脑”中感受到依据题目的不同选择灵活的方法优化口算方法。口算教学比较枯燥,在

设计时通过生动活泼的练习形式,激发口算的兴趣,同时熟练口算。

第二部分是“用数学”,这部分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①充分运用情境图让学生学

数学用数学;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意,体验相同的问题,观察的角度不同,列式也会

不同;③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搜集信息资料的手段。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小红出了一题考考你们:9+5二

重点突出“凑十法”想的过程。为什么把5分成1和4?

今天的天气真好,小红和朋友一起去儿童公园玩,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动态出

示课本第103页买票的情境图,)o

你能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估计学生能提出一共有多少人买票?由此引出式子8+5二?)

二、探究新知

(一)、例讲8、7、6加凡(初步感知计算方法)

1、教学8+5。

(1)小组内讨论:怎样能够最快地知道得数。互相说一说,再把思路写在答题卡上。

有困难的可借助针剂药盒。(教师参加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口算方法可以多样,重点突出“凑十法”,指名回答。

8+5=13为什么把5分成2和3?

1023

(3)小结:

刚才同学们想出了又快又好的方法算出了8+5=13,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同学们真了

不起!

2、小比赛:转转盘(教学例2——突出凑十法的优越性)

1、教学7加几和6加几,初感凑十法的好处

(1)你们看一片绿油油的大草地,花儿在向我们点头,鸟儿在向我们微笑,坐下来休

息一下吧!你能从这幅图里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怎样解决?

天空上有7只小鸟,又飞来了5只,天空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草地上一边有6朵花,另一边有5朵,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

板书列式:7+56+5

(2)现在请你用最快的方法计算出7+5和6+5。

(3)请同学介绍口算方法。

7+5=12为什么把5分成3和2?

1032

6+5=11为什么把5分成4和1?

1041

(4)小结:看来凑十法不仅能算9加几,还能算8、7、6加几。

(二)、教学8、7、6加几

1、小组合作玩转转盘。(8分钟)

(2)写得又多又快的小组进行汇报得数(只要求说8+4和8+8、7+6和7+8、6+6和

6+8的计算方法),

(3)说说用什么方法口算又快又准。

3、动动脑(教学例3)

(1)计算8+9可以用凑十法,你还能想出更快的方法吗?由学生们自由回答。

①8+2=1010+7=17

②9+1=1010+7=17

③9+8=178+9=17

重点介绍计算方法③,当两个加数一样时,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7+9、6+9你能用最快的方法算吗?

三、巩固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

课本第104页,第1题

2、说一说,算一算

课本第104页,第2题

3,坐火车

每人手中有一张车票(口算卡片),要先算对了车票上的三个算式才能上车。然后根

据你车票上的得数对号上车(分别有15、14、13和12四列火车)。教师在8、7、6加

儿中各抽一题说说怎样想。

四、拓展延伸

小白兔可以吃哪两根胡萝卜,小灰兔呢?

学生游戏,设“智慧星”,教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8加几、7加几和6加几”,计算时用了什么办法?

(凑十法;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6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分类整理,使学生体验分类的过程,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意识。

2、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确定分类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

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

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学生每人若干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分类(二)]

分类可以按什么来分?(板书:1、用途2、特征)

分类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比如对我们来说最平常不过的整理书包就要

用到分类。

二、整理书包一一激发分类的兴趣

1、让小朋友把书包里的书本倒在桌面上,动手分一分,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连的

整理书包激发了学生动手分类的学习兴趣。

2、汇报

可能有两种分法:

(1)数学书与语文书放在一起;拼音本、写数本、生字本……放在一起。反馈,这样

分的请举手。

想一想,按什么来分?(书与本子不同用途)

(2)数学书与算术本写数本放在一起;语文书与拼音本生字本等放在一起。反馈,这

样分的请举手。

想一想:按什么来分?(数学、语文学科特征)(板书、学科)

(3)肯定学生的分类结果。

三、练一练

1、人物分类一一体验分类方法的多样性。

(1)这儿有几个人(课件出示)想一想可以怎么分类,说给同桌听。

(2)谁来说一说按什么来分的?板书:(男、女)几号是男的?几号是女的?(板书号数)

按男女分就是按性别来分(板书)按性别分的请举手。

(3)按大人小孩分,学法同上。

(4)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有无戴眼镜,有无戴帽、头发颜色……)

小朋友想到了很多种分类方法真棒!

2、帽子分类一一了解分类标准确定的多角度。

瞧!这是我们生活中都离不开的帽子(课件出示)请小朋友拿出学具袋里的漂亮帽子分

类整理。

(1)谁愿意把结果拿上台展示。

①按什么标准来分?(颜色,板书)分成几类?(三类)说明分类不仅可以分成两类,还

可以分成三类,甚至更多类。

②还有其它标准吗?(冬天戴的、夏天戴的)就是按不同用途来分。

③除了颜色、季节用途,想一想还有什么分类标准?(样式)

(2)小结:遇到问题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对于分类标准的确定也要从不同角度去思

考。

3、狐狎大叔考考你一一多角度思考分类标准,动手实践分一分.

(1)独立图形分类

①狐狸大叔听说小朋友学会了分类,带来4个图形(课件出示)想请小朋友帮忙分

类。请小朋友拿出图形学具袋,想一想有几种分法都动手分一分。

②汇报:你想出的各种分法。

③展示不同分法提问: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板书:大小、形状……)

(2)合作午子分类

①连精明的狐狸大叔都夸小朋友很聪明,它乂拿出一组车子考考小朋友怎么分类,

这回同桌合作分类,商量有几种分法,动手分一分。

②请儿桌派代表上展示,并解释自己的分类情况。

(可能出现的分类:按颜色、按机动车非机动车、按轮子个数、按用途……)

小朋友能从不同角度思考确定分类标准真棒!

四、小组游戏分铅笔一一将知识技能延伸到课外,拓展思维。

现在我们来玩个“比一比哪组分法多”的游戏。请给我们的好朋友铅笔分类,看哪

一组的分法多。

让几组上来展示,解释。

(按笔蕊颜色〈用途〉、按外壳颜色、按粗细、按长短……)

五、谈话一一将知识技能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想一想平时生活中什么事用到分类,举个例子说一说。

六、总结

今天大家学习有什么收获?分类可以按什么标准进行?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7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图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计算方法。

2.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

的除法。

3.能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重点

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口算:

28・22404-8364-384+7=32-048+0

0X1242X00+2529+09X014X0

1、不计算,说出下面各题的商。

292:2358・62147」605+54884-4

二、新授

1、出示28页主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四幅画的内容。

2.嵌入数学问题:(1)4个西瓜,师徒4人,平均每人吃几个?生:44-4=1

(2)当猪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还能分到西瓜吗?引导学生想到:三人一个

西瓜业没分到,怎样用算是表示呢?这时可以通过故事情境写出:0+3=0,并深刻领会

其中的含意。

(3)设置另一情境:当零为除数时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

由于这个内容不是小学时学到的,但为了让学生有个认识,所以可以略带一些,当

0作为除数时,是没有意义的。

三、做一做

0+204-404-504-10238439304-0

四.出示例6o

1、问:怎样列式?怎样计算?结果是多少?

2、同学会用竖式计算吗?学生说说,教师板书。

3、指板演题,问为什么十位上要写0?

4、你有什么看法?学生讨论后,教师把省去的这步去掉。

小结:这题是怎样计算的?

5.试一试。

5054-560184-660154-3

指第3题问:为什么6015+3上的中间会有两个0?强调简便写法。

6.出示计算4204-3

学生说,教师板书。问:商末尾这个0能省略吗?为什么?强调简便写法。

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要注意什么?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8《三角形边的关系》是在学生了解了三角形的一些

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虽然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条边,但三角形“边”的研究

却是学生首次接触,短短的四十分钟之内,要让学生从抽象的几何图形中得出三角形

三边的关系这个结论,并加以运用,并非易事。开课前我先观摩网上优秀视频,学习

优秀案例,用两天的时间准备教案,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到底该如何引

导“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因此,教学中,我让学生亲身经历了探究

的过程,围绕“怎样的三根小棒能摆成一个三角形?”这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操

作,发现有的能围成,有的不能围成,再次由学生自己找出原因,为什么能?为什么

不能?初步感知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接着重点研究“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到底

有什么关系?”虽然本节课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在实验活动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因此,我对这节课做了如下的反思:

一、关注学生亲身经历

本节课的一个突出特点就在于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上,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环节:

一是导入部分,通过联系生活,激发兴趣。出示一组实物图片,使学生初步体验三角

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动手操

作部分,学生用手中的小棒来摆三角形,并旦做好记录。这个过程必须得每个学生亲

自动手,在此基础上观察、发现、比较,从而得出结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

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

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学中,我有意设置这些实际动

手操作、共同探讨的活动,既满足了学生的精神需要,又让学生在浓烈的学习兴趣中

学到了知识,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这个实验活动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例

如:让学生到展示台展示准备得不够充分,只是简单的叫几位学生去展示,没有走到

学生中去了解实验结果,感觉只是停留在表面。怎样的三根小棒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呢,学生实验后,我只是出示一个例子就下结论,评课后,通过老师的点评,让我明

白了,一个实验活动要有两到三个例子,才能下结论。

二、练习设计层层深入

评价一节数学课,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练习得到的反馈,而学生之间参差不

齐,为了能兼顾全班学生的整体水平,练习题我设计层层深入,由浅入深。1.判断三

组小棒能否围成三角形。2.用同样长的3根、4根、5根、6根小棒能不能摆成一个三

角形?第1小题我要求学生除了判断能不能摆成三角形?还要求学生们写出为什么能围

成一个二角形,为什么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的理由°从学牛的反应,可以看出正确率

很高,让我惊讶的是,他们理由说的很棒,只要比较两根较短的小棒是否大于那根长

的小棒就能知道是否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有的学生用算式表示(如:3+46)等,学生们

能懂得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来解决问题。第2个小题,我让学生们通过动

手操作、猜想、实验、验证及同桌互相讨论等活动,来解答用3根同样长的小棒能不

能摆成一个三角形,若能摆成,它是一个什么样的三角形。学生都摆出了一个等边三

角形出来.接下来再分别动手操作4根,5根,6根同样长的小棒是否能摆成一个三角

形。若能摆成,它是一个叶么样的三角形。通过这个练习,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

勇于实践、敢于发现问题,从而在动手能力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得出结论的好品质。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9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用语言准确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根据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的思想,我精心设计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

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让学生始终在我设计的具体

情境中轻松、愉快地学习,体验上下空间位置关系。

引入课题

通过摸一摸自己身体的上下器官,让学生充分体会自身的上下,以便揭示课题。

新授课

我创设生动活泼的故事情境,使学生很快融入到数学情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通过小动物们为大树爷爷过生日,让学生说出:从上到下的顺序。以培养学

生的按顺序观察的习惯。当学生说到谁在上面,谁在下面时,我给与纠正:在表达位

置与顺序时,要注意不能单纯地说谁在上,谁在下,应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

面。以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严密性,紧接着通过抓住孩子的个性,也在掌握上下位置

关系的情况下,帮小动物找家这一活动,特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在孩子学习劲正浓

时,让孩子愿意且乐于动手摆的环节,“我说你摆”这一环节。能勾起孩子的思维,

也有效地锻炼孩子的动手动脑,以便提高孩子动手动脑的能力,随之以游戏的形式来

更好的活跃课堂气氛,我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我说“下”,学生在上面拍。这

一环扣一环的情节,让学生在玩中体会“上下”的位置顺序,在具体情境中获得感性

信息,体会上下的相对性。由干以卜环节扣得比较紧,学牛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为了

不失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更好的对上下有所掌握,让学生欣赏南京长江大桥,

先让小组之间互相说说大桥上下物体的位置关系,以便学生更好地对上下的掌握。以

上几个环节我认为条理比较清晰,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在有声有色的教学中,抓住

学生平时爱画画的特点,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拿出笔画一幅自己喜欢

的画的环节。这幅画且能表示上下位置关系,然后拿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并说说自

己的构思…整节课接近尾声时,给孩子布置作业:下课后观察我们的教室,看看教室

里哪些东西也可以用上下位置关系表示。这一环节更好地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于生

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

本节课我认为还比较成功,但是还存在着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

以创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0教学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帮助学生掌握有关“6”和“7”的加减法.

2.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交流、积极思考,并培养学生有序思维

的能力.

3.在游戏活动中,使学生不断积累经验,发展他们的数感.

教学重点

掌握“6”和“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师生进行猜数游戏

(一)猜数“2”或“4”

1.教师谈话:我们一起玩一个猜数游戏好不好?(教师出示一个磁珠,让学生看看它

的大小)猜一猜老师的'两只手里一共抓了几个这样的磁珠?

2.学生猜数,并说出简单的理由.

3.教师提问:

(1)老师的手里到底有几个磁珠哪?想不想知道?

(2)看看老师的左手有几个?(教师把左手的4个磁珠贴在黑板上)

(3)右手哪?(教师把右手的2个磁珠贴在黑板上)

(4)有谁猜对了?你怎么知道一共有6个磁珠呀?

(左手有4个磁珠,右手有2个磁珠,合起来一共有6个.)

(5)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吗?

2+4=64+2=6

4.教师谈话:还想不想再玩一次?我们还用这6个磁珠,(教师把这六个磁珠摘下,

重新握在手里)老师的两只手里都有磁珠,如果告诉你一只手里有几个,你能猜出另一

只手里有几个吗?(教师按照学生的意愿出示一只手中的磁珠的数量2或4)谁能猜出我

的另一只手中有几个?

5.教师提问:

(1)你猜对了吗?你怎么那么肯定你猜对了?

一共有6个磁珠,老师左手有2个,右手一定有4个.

(2)能把你的想法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吗?

2+4=64+2=66-2=46-4=2

6.小结:你们猜得有理有据,所以都猜对了,快为你们的胜利鼓鼓掌吧!

(二)猜数“3”

1.我们还用这6个小磁珠,换个玩法好不好?(教师用手捂住3个)猜猜老师用手捂住

了几个?

2.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吗?3+3=66-3=3

(三)猜数“1”和“5”

1.还是这6个磁珠,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玩一玩,(教师悄悄地引导请上来的学生

捂住1个)猜一猜他捂上了几个?

1+5=65+1=66-1=56-5=1

2.你们是不是都很想玩猜数游戏?那同桌的两位小朋友就来一次猜数大赛好不好?

二、活动二:生生进行“猜数游戏”

(一)教师谈话:同学们从学具盒里数出7个小珠子,看谁数得快!

(二)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一个同学招,另一个同学猜,并说出算式.如果猜和算式都说对了,就可以从学具盒

里拿出一个小珠子,放在盒盖中,表示得一分.比赛结束时,谁得的小珠子多,谁就获

得了胜利.

(三)小组活动.

(四)你们俩是怎样玩猜数游戏的,结果怎样?

0+7=77+0=77-0=77-7=0

1+6=76+1=77-1=67-6=1

2+5=75+2=77-2=57-5=2

3+4=74+3=77-3=47-4=3

(五)小结

我们一起玩了猜数游戏,玩得高兴不高兴?我们今天乂结识了许多算式朋友!这些朋

友可以帮助我们做许多事,信不信?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1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认识星空中由7颗星组成的星座。

2.知道“7”的正确书写方法。

【能力目标】

1.按给出的数在方格纸上画星图。

2.能正确书写“7”。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心情。

2.在画星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发散性思维。

教学重点:

根据星座正确数星星。

教学难点:

按给出的数在方格纸上画星图。

教学准备:

教师:光盘、实物投影仪、数字书写卡片。

学生:方格纸、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准备交流

请你说说自己生日所在的星座。

2.光盘演示

(1)出示书本上的4个星座。

(2)介绍这些星座的名称:天鹅座、狮子座、大熊星库、射手座。

3.出示课题:美丽的星座

二、探究

1.观察这些星座是由多少颗星星组成的?

请大家一起数数:1,2、3,4,5,6,7师:全是7

2.小组活动

(1)用小圆片拼出数为7的星座图案。

(2)为图案取个星座名称。

(3)汇报交流,说说你为什么取这个名称?

3.出示题2:按给出的数画星图

(1)学生尝试自己画。

(2)小组交流展示自己的星图。

三、练习

1.书写7

(1)学生尝试自己写。

(2)交流写法及注意点。

(3)师指导写法。

2.拓展

选择1到10个数。

3.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图案。

4.说说你的图案像什么?

四、小结

请学生说说今天你学习的愉快吗?你又学会了什么。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2一、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20名学生,10名男生,10名女生。学生的来源很广,每个孩子都活泼可

爱,有着较强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他们纯洁善良,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但是由

于年龄小,自制能力差,时常不能控制自己,上课时爱随便说话或者做小动作。很多

行为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具体单元安排为: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认识10以内的数;认识

图形(一);分与合;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认识11—20各数;20以内的进位加法;期末复

习;有趣的拼搭和丰收的果园两个综合实践活动。

1、“数与代数”领域安排了6个单元。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认数,安排在

教材的第一单元数一数、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第七单元分与合,第九单元认识

11—20各数;第二部分是计算,安排在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十单元20

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些内容是学生今后计算学习的重要基础,教材编排时不但课时有

所增加,而且增设了“思考题”和“你知道吗”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拓

展认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丰富对数的认识,增强探索规律的意识和简单应用知识

的能力。

2、“图形与几何”领域安排了3个单元。即第二单元比一比、第四单元认位置、第

六单元认识图形(一),一方面利用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轻重、远近等,初步

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另一方面,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学生分辨自己的前后、上

下、左右,并初步应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

念;再一方面.,经过实物、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感知这些几何体

的基本特征,为今后学习几何图形奠定初步的基础,也有利于学生积累学习空间与图

形的初步经验。

3、“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三单元分一分,要求学生能根据给定

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初步体验简单的分类活动,学习分类的

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为以后学习统计和概率领域的内容打好基础。

4、“综合与实践”领域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分别安排在第六、八单元里,结合认

识物体安排了《有趣的拼措》,结合1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安排了《丰收的果

园》。让学生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体验,激发开展数学活动的兴趣,并能联系现实情

境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在H常生活中的应用,获得数学

活动经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会比较20以内

数的大小;在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中,体会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探索10以内的加法、

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法、减法计算:能应用

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能探索一些简单的物

体、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

经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设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⑶能根据物体的数量、形状、颜色或其他标准,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2,数学思考。

(1)在认数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

认识数的含义,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

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体会分与合的数学意义,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

能力;在比较两种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体会初步的对应思想,掌握简单

的比较方法,具有用语言或符号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初步能力。

(2)在理解加法和减法含义以及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运算能

力。经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初步体会有根

据地进行思考;经过对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感受思

维活动的条理性;经过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培体会思维过程的灵活

性,发展思维能力。

(3)在认识常见几何形体的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

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在把不同物体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初步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和观察、比

较的能力。

(5)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际情境和问题,初

步感受数学抽象和简单推理的意义。

3、问题解决。

(D初步学会从事物的数量多少,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等方面发现和提出简

单的数学问题。

(2)初步学会经过简单的数数、比较大小、加减计算以及观察、操作、分类等方法解

决简单的问题。

(3)初步学会用20以内的数描述和交流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能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

的大致过程和方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态度°

(1)在老师的帮助与鼓励下,对数数、比较、分类、计算等与数学有关的活动感兴

趣,具有喜欢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2)在建立数的概念、认识物体形状、讨论计算方法、表达思考过程等活动中,获得

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独立思考并获得数学知识的体

验。

(3)在用简单的数表示事物的多少、用加减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以及用文字、符号

表示简单规律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用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有

关问题。

(4)知道在计算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等数学活动中有可能会出现错误,并能及时改

正自己的错误,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教学建议。

1、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一年级学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认真的

学习态度。要求他们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准确表达、认真作业。学

生在写作业时,老师既要关注学生的作业质量,更要关注学生的坐姿、握笔的方法,

保护学生的视力。严格要求学生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不涂改,认真听题、细心计

算、耐心检查,逐步养成书写规范的良好习惯。说到书写规范,不仅要求学生数字写

得清楚、美观,还要注意写数字的笔顺,比如:经常有学生把“0”、“8”的笔顺写

错。

2、丰富问题情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1)创设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

教材在选择素材时注重创设形象、生动、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

情境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吻游数学知识的“海洋”,进行有趣的数学活动,从而调动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实际教学时,我们可以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引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如

“数一数”教学中,选择了儿童乐园的场景,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观察、数数、初

步感受数的实际意义。再如教学”10以内加法和减法”时,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浇

花、植树、游泳、跳高、踢球、乘公交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的生活经

验C

(2)编写生动的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一些童话故事

的情境,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有趣的童话故事中学习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如以“森林运动会”为素材,引导学生学习数的大小比较;在教学5以内的加、减

法这部分内容时,经过“小朋友浇花”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提出“现在一共有

几人”“还剩几个人”的问题,让学生产生数一数,算一算的冲动,主动去探索计算

的方法,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

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3)设计丰富的活动提高计算能力。

在上一年级前,学生己经积累了有关1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等方面的经验,所以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基本没有问题。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稍有难度,这是后续学

习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生必须学好,并达到熟练计算的程度,学期末速度要求大约为

每分钟8道一步计算式题:直接写得数),正确率要达到90%〜95机由于低年级学生集

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而计算练习又比较枯燥,因此,老师在强调计算的同时,也

要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数学扑克、登山夺红旗、数学

医院、摘苹果、开火车、接力赛等);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同桌自编

计算题交换算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计算正确

率,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3、经历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给学生锻炼数学思维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活

动,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判断、分析,发展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使学生的数学

思维获得发展。

(1)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探索与合作的空间。

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探索的机会,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

间,使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数学。真正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

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如在学习加、减法计算,特别是20以内进位加法

时,鼓励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并交流算法,实现算法多样化,并引导学生

对不同计算方法进行比较,感受每种计算方法的优劣,选择适合自己或自己喜欢的方

法进行计算,优化计算方法。

(2)要注重突出数学基本思想在知识形成和应用中的作用。

一是要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数学抽象过程,初步体会数学抽象的意义。例如教

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先让学生数出现实场景中人或物的数量,再引导他们用相应颗

数的算珠表示“一类等价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最后由相应颗数的算珠抽象出数,并

借助直尺和图形使他们初步感受直线上的点与数是一一对应的,明确数的顺序和大

小。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侧重引导学生经历“用小棒摆出十几一在计数器上拨

出十儿f写数”这样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初步感受不同数位上的数可以表示不同的

数值,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特点。

二是要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体会数学思考的条理性和确定性。

例如,组织“比一比”的活动时,增加了比“3支笔的长短”、比“3种水果的轻

重”、比“3杯水的多少”等问题,引导学生在确定最长最短、最轻最重、最多最少

等活动中,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

4、注重习题的针对性、层次性和可选择性。

一是要适当增加有助于提高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练习。例如,为了给学生多提供一

些练习写数的机会,在学习“认识1-5”和“认识6-9”这两个部分内容后分别增加了

1课时的练习,同时还在练习一和练习二中适当增加了习题的容量。另外,考虑到学

生熟练掌握8、9的分与合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历一个适当的过程,把8、9的分与

合分开编排,并增加了1课时的练习。

二是进一步加强相近、相似或容易混淆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比较。例如,教学10以

内的加、减计算时,让学生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起来,说出指定得数的若干不同算

式,启发他们在此过程中自主体会相关加、减式题的联系和区别。教学20以内的进位

加法时,经过题组形式,多次引导学生比较“得数相同的不同算式”和“得数不同的

相近算式”,启发他们在比较中进一步把握相关式题的内在关联,提高计算的灵活

性,并形成必要的技能。

5、适量补充安排思考题和自主阅读材料。

本册教科书一共安排了12道思考题,这些题目涉及数和运算的意义、计算的方法和

技巧、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数学规律、简单的判断和推理等内容。解答这些思考题,有

助于学生进一步拓宽知识视野、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自身的价值与魅力、

锻炼思维的逻辑性和灵活性。本册教科书还经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了两则自主阅读

材料,目的主要在干激发学牛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愿望,启发他们从数学的角度夫观

察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量补充

安排相关的思考题和自主阅读材料。如在教科书29页“照下图这样,把8根短绳连在

一起,要打0个结”,可以让学生在动手做一做或者画一画中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进一步延伸“把8根短绳连在一起,围成一圈,要打()个结”,让学生进一步探讨。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3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休会负数的意义V

2、会用正负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正负可以互相抵消,会解决正

负相差的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体会正负数表示的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运用抵消的思想处理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游戏感知正负数可以互相抵消。

1、师生游戏

师:同学们,剪刀石头布的游戏玩过吗?(玩过)好,我们就来玩玩,谁愿意和我玩?

(师生游戏,其它学生当裁判,并要求做好记录)

师:谁来说说你的记录结果,你认为谁赢了?

师:比赛的时候还要给比赛双方记录成绩,你认为怎样记录成绩好呢?

(揭示课题)

出示评分规则:胜一局记1分,平一局记0分,负一局记7分。

【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情境,体验负数在生活中产生的必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自

主性和能动性。】

(师生共同记录比赛成绩)

师:现在我俩的得分分别是多少?

师:你是怎样想?

生:+1和T可以互相抵消?

师:抵消是什么意思?抵消的结果是多少?

2、牛牛游戏

师:你们想自己玩一次吗?两人一组,3局定胜负,必须有一人记录成绩。

(学生活动)

(反馈比赛结果)

3、深入了解抵消的应用

师:如果老师想反败为胜,你认为老师至少还要胜几场?

师:这时两人得分分别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师:除了像+1和-1,+2和-2这样的数相抵消结果为0,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师:+5和-3,-5和+3还能互相抵消吗?

小结:意义想反的两个数,我们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把正数和负数合并起来,我

们可以采用抵消的方法进行计算。

【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正负数的意义,理解抵消在正负数计算中的应用,从而使机

械的数学计算变得有趣。教师在数学学习中只是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

用。】

二、从时间轴上求正负数的相差数。

(课件出示:天宫神八交会对接)

师:从这张图片你看明白了什么?

师:你知道太空人两餐相差多长时间吗?

师:你还能提出新的问题吗?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有趣、现实的情境,并以别开生面的“神八、天

宫一号太空一吻”的场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负数所表示的意义,并通过学生自主

讨论、合作交流、不断探索以获得数学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感

悟到数学应用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正负数问题

师:生活中除了赢分和输分这样的量可以用正负来表示,你还能举H1这样的例子吗?

师: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只要你用心感受,那么它就在你的身边。

(课件出示:一个11岁儿童的标准身高150厘米我们把它记作0,想一想你的身高

是多少,应记作什么?)

(学生思考后,全班反馈)

出不表格。

(1)完成表格C

(2)求这一组同学的平均身高。

方法一:(150+145+157-155+148)+5=151(厘米)

方法二:(0-5+7+5-2)+5+150=151(厘米)

(3)比较两种方法

(4)仔细比较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新发现?

(5)认识数轴.

【知识的巩固在情境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并具有层次性,由自己的身高引入小组成员

的身高,由实际向高引向正负数的记录,由正负数的记录又回到实际身高。在求身高

的平均数时,通过两种计算方法的比较体现了正负数抵消的优越性,从而使学生“人

入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在两组数据的比较中,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探索,感受到正

负数的大小及相差数。可以说习题设计上具有趣味性和可探究性的特点。数轴的引

入,重视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并形成认知结构。】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4教学目标

1、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4、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