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应用与创新指南_第1页
物联网技术应用与创新指南_第2页
物联网技术应用与创新指南_第3页
物联网技术应用与创新指南_第4页
物联网技术应用与创新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联网技术应用与创新指南TOC\o"1-2"\h\u1219第1章物联网技术概述 3269511.1物联网的发展历程 360211.2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与体系架构 3306211.3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323628第2章物联网感知技术 438492.1传感器技术 4177712.2射频识别技术 491262.3二维码与标识技术 432060第3章物联网通信技术 5272243.1有线通信技术 5290173.1.1双绞线技术 5321343.1.2同轴电缆技术 543183.1.3光纤通信技术 573993.2无线通信技术 575613.2.1WiFi技术 522053.2.2蓝牙技术 5120083.2.3ZigBee技术 6148863.2.4LoRa技术 6163803.2.55G技术 645993.3网络层协议与应用 689573.3.1TCP/IP协议 617183.3.2MQTT协议 6215323.3.3CoAP协议 629213.3.4AMQP协议 611126第4章物联网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6194884.1数据预处理技术 7121914.1.1数据清洗技术 773894.1.2数据集成技术 754744.1.3数据转换技术 753184.2数据存储与管理技术 778544.2.1分布式存储技术 7245544.2.2数据仓库技术 7229874.2.3数据索引技术 7256264.3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 728874.3.1关联规则挖掘技术 7311444.3.2聚类分析技术 882524.3.3时序分析技术 8161414.3.4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技术 813280第5章物联网安全技术 817305.1物联网安全威胁与挑战 8190715.1.1物联网安全威胁 863475.1.2物联网安全挑战 8136455.2加密与认证技术 835325.2.1加密技术 9280755.2.2认证技术 9306295.3安全协议与隐私保护 9276195.3.1安全协议 9276075.3.2隐私保护 923647第6章物联网平台与应用开发 10261906.1物联网平台概述 10286386.1.1物联网平台架构 10284836.1.2物联网平台功能 1098006.1.3物联网平台分类 1013556.2应用开发框架与技术选型 10125446.2.1应用开发框架 1053336.2.2技术选型 10125216.3物联网应用开发实例 11206456.3.1需求分析 11300756.3.2系统设计 1169216.3.3系统开发 11198676.3.4系统部署与运维 1128129第7章智能家居物联网应用 11164017.1智能家居概述 11244907.2智能家居系统设计与实现 12288827.3智能家居行业应用案例 125681第8章智能交通物联网应用 13249548.1智能交通概述 13152638.2车联网技术与应用 13283238.3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1328908第9章智能制造物联网应用 14145989.1智能制造概述 14207449.2工业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14247079.2.1设备状态监测 14292449.2.2生产过程优化 14267559.2.3供应链管理 14326509.2.4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1562269.3智能制造案例分析 1546319.3.1案例一:智能工厂 15326099.3.2案例二:智能车间 15294149.3.3案例三:智能仓储 15175609.3.4案例四:智能服务 1528528第10章物联网创新与发展趋势 152485210.1物联网创新策略与路径 153272110.2物联网产业生态与商业模式 161076610.3物联网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16第1章物联网技术概述1.1物联网的发展历程物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其发展历程可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最初,物联网的概念源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随后逐渐拓展至传感器网络、智能终端、云计算等领域。我国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已将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布局。经过多年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广泛应用于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领域。1.2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与体系架构物联网是指通过感知设备、传输设备和智能处理设备等,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和业务协同的网络。其基本体系架构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1)感知层:负责对现实世界中的物理信息进行感知、采集和处理,主要包括传感器、控制器等设备。(2)传输层:负责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传输至平台层,主要包括有线和无线通信技术。(3)平台层:负责对传输层送达的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为应用层提供数据支持。(4)应用层:负责根据用户需求,利用平台层提供的数据,实现各类应用场景的智能化。1.3物联网的关键技术(1)感知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标识技术等,实现对物体状态、环境参数等信息的实时监测。(2)传输技术:包括有线传输技术(如以太网、光纤通信等)和无线传输技术(如WiFi、蓝牙、ZigBee、5G等)。(3)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包括大数据处理、云计算、边缘计算等,为物联网应用提供数据支持。(4)安全技术:包括加密技术、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保证物联网数据的安全与隐私。(5)平台技术:包括设备管理、数据管理、应用开发等,为物联网应用提供统一的开发、部署和运维环境。(6)网络协议技术:包括MQTT、CoAP、HTTP等,实现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与协同。(7)智能控制技术:包括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提高物联网系统的智能化水平。(8)系统集成技术:包括硬件集成、软件集成、系统优化等,实现物联网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效协同。第2章物联网感知技术2.1传感器技术物联网的感知层是系统获取信息的基础,传感器技术作为感知层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功能直接影响整个物联网系统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传感器能够检测和响应物理、化学或生物刺激,并将检测到的信息转换为可处理的信号输出。在本节中,将重点介绍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技术,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在测量环境参数、监控设备状态以及收集生物信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章将探讨传感器技术的最新进展,如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智能传感器网络以及传感器融合技术,这些技术提高了传感器的精度、可靠性和集成度。2.2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通过无线电频率识别标签附带的信息,广泛应用于物品跟踪、身份认证和库存管理等领域。RFID系统主要由标签、读写器和后端数据处理系统组成。本节将详细介绍RFID技术的原理、频率标准和标签类型。重点讨论低频(LF)、高频(HF)、超高频(UHF)及微波频段的RFID技术特点和应用场景。本节还将探讨RFID技术的创新方向,如长距离读取、多标签识别、数据安全以及与其他感知技术的集成应用。2.3二维码与标识技术二维码作为一种信息编码技术,具有存储容量大、抗损性强、识读速度快等优点,已在物联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二维码与标识技术的结合,为物品追踪、信息查询、智能导航等提供了便捷的解决方案。本节主要介绍二维码的编码原理、算法和识读技术。还将探讨目前市场上的主要二维码标准,如QR码、DataMatrix码和PDF417码等。同时针对物联网应用中的特殊需求,本节将讨论二维码的定制化设计、安全防护措施以及与其他感知技术的协同应用。通过以上内容的阐述,本章为读者提供了物联网感知技术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和应用实例,为物联网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创新奠定了基础。第3章物联网通信技术3.1有线通信技术有线通信技术作为物联网的基础组成部分,具有传输稳定、速率快、安全性高等特点。本节主要介绍在物联网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有线通信技术。3.1.1双绞线技术双绞线技术是一种传输速率高、成本低的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以太网。在物联网中,双绞线可用于连接各种传感器、设备与服务器。3.1.2同轴电缆技术同轴电缆技术具有较好的抗干扰功能和较高的传输速率,适用于长距离通信。在物联网领域,同轴电缆主要用于视频监控、远程通信等场景。3.1.3光纤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具有传输速率高、容量大、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在物联网中,光纤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骨干网络等场景。3.2无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之一,其无需布线、部署灵活的特点为物联网应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本节主要介绍物联网中常用的无线通信技术。3.2.1WiFi技术WiFi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家庭、企业、公共场所的无线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WiFi可用于设备接入、数据传输、远程控制等场景。3.2.2蓝牙技术蓝牙技术具有低功耗、低成本、短距离等特点,适用于物联网中的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场景。3.2.3ZigBee技术ZigBee技术是一种低功耗、低速率的无线通信技术,适用于物联网中的传感器网络、智能家居等场景。3.2.4LoRa技术LoRa技术是一种低功耗、远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适用于物联网中的远程监控、智能城市等场景。3.2.55G技术5G技术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数等特点,将为物联网带来更广泛的应用场景。3.3网络层协议与应用网络层协议负责将数据从源节点传输到目的节点,本节主要介绍物联网中常用的网络层协议及其应用。3.3.1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互联网的基础协议,适用于物联网中的数据传输、网络管理等方面。3.3.2MQTT协议MQTT(MessageQueuingTelemetryTransport)是一种轻量级、基于发布/订阅模式的通信协议,适用于物联网中的低功耗设备、传感器网络等场景。3.3.3CoAP协议CoAP(ConstrainedApplicationProtocol)是一种适用于物联网中资源受限设备的网络层协议,主要用于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控制等场景。3.3.4AMQP协议AMQP(AdvancedMessageQueuingProtocol)是一种支持多种消息传输模式的消息队列协议,适用于物联网中的企业应用、大数据处理等场景。通过以上介绍,本章对物联网通信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包括有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以及网络层协议与应用。这些技术为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第4章物联网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4.1数据预处理技术物联网产生的数据具有海量、异构、动态和分布式等特点,为了提高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效率,数据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本节主要介绍几种典型的物联网数据预处理技术。4.1.1数据清洗技术数据清洗旨在去除重复、错误和不完整的数据,从而提高数据质量。主要包括去重、缺失值处理、异常值检测和修正等方法。4.1.2数据集成技术数据集成是将来自不同源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数据视图。数据集成技术包括模式匹配、数据融合和一致性检查等。4.1.3数据转换技术数据转换技术将原始数据转换成适用于后续处理和分析的格式。主要包括数据规范化、数据离散化和数据编码等方法。4.2数据存储与管理技术物联网产生的海量数据对数据存储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节主要介绍物联网数据存储与管理的关键技术。4.2.1分布式存储技术分布式存储技术通过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节点上,提高数据存储的可靠性和扩展性。常见分布式存储系统有HDFS、Ceph等。4.2.2数据仓库技术数据仓库技术用于支持复杂的数据查询和分析操作。物联网数据仓库需具备高功能、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等特点。4.2.3数据索引技术数据索引技术可以提高数据查询速度,减少数据检索时间。主要包括哈希索引、B树索引和位图索引等。4.3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物联网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旨在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决策提供支持。本节主要介绍几种典型的数据挖掘与分析方法。4.3.1关联规则挖掘技术关联规则挖掘技术用于发觉数据中不同属性之间的潜在关系,为物联网应用提供决策依据。4.3.2聚类分析技术聚类分析技术将相似的数据对象划分到同一类别中,从而发觉数据中的潜在模式。常见聚类算法有Kmeans、DBSCAN等。4.3.3时序分析技术时序分析技术用于挖掘物联网数据中的时间序列规律,为预测和异常检测提供支持。常见时序分析方法有ARIMA、LSTM等。4.3.4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技术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技术在物联网数据分析中具有重要作用,如分类、回归、神经网络等。这些技术可应用于物联网设备的智能识别、预测和决策支持等场景。第5章物联网安全技术5.1物联网安全威胁与挑战物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技术,其安全风险和威胁日益凸显。本节将分析物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与挑战,为后续安全技术的应用提供背景和依据。5.1.1物联网安全威胁(1)物理安全威胁:物联网设备可能遭受物理损坏、盗窃等威胁。(2)数据安全威胁:数据泄露、篡改、伪造等风险。(3)网络安全威胁:针对物联网网络的攻击,如拒绝服务攻击、中间人攻击等。(4)隐私安全威胁:用户隐私泄露、非法监控等问题。5.1.2物联网安全挑战(1)设备多样性:物联网设备种类繁多,安全需求各异,难以实现统一的安全防护。(2)网络复杂性:物联网网络架构复杂,涉及多个网络层次,安全防护难度大。(3)数据海量性:物联网产生大量数据,如何保证数据安全成为一大挑战。(4)隐私保护:在物联网应用中,如何有效保护用户隐私,防止泄露。5.2加密与认证技术加密与认证技术是物联网安全防护的基础,本节将介绍这两种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物联网中的应用。5.2.1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保护数据安全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和哈希算法等。在物联网中,加密技术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安全通信。(2)设备与用户之间的安全认证。(3)数据的加密存储与传输。5.2.2认证技术认证技术用于验证通信双方的身份,保证物联网设备与用户的安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数字签名:用于验证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2)身份认证协议:如基于密码的认证、基于生物特征的认证等。(3)访问控制:限制非法用户访问物联网设备和资源。5.3安全协议与隐私保护为了保证物联网的安全与隐私,需要设计和实施一系列安全协议与隐私保护措施。5.3.1安全协议安全协议是保障物联网安全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1)传输层安全协议:如TLS、DTLS等,用于保障物联网数据传输的安全。(2)网络层安全协议:如IPsec,用于保障物联网网络层的安全。(3)应用层安全协议:根据不同应用场景设计相应的安全协议。5.3.2隐私保护隐私保护是物联网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匿名通信:采用匿名技术,保护用户通信隐私。(2)数据脱敏:对敏感数据进行处理,防止泄露。(3)隐私合规: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保证物联网应用中用户隐私的保护。通过本章对物联网安全技术的介绍,希望能为物联网应用与创新提供有益的安全保障。第6章物联网平台与应用开发6.1物联网平台概述物联网平台作为连接物联网设备、应用与服务的核心枢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章将从物联网平台的架构、功能、分类等方面进行概述,为后续应用开发提供基础。6.1.1物联网平台架构物联网平台架构主要包括设备接入、设备管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应用开发及服务支撑等模块。这些模块相互协作,共同构建起一个稳定、高效的物联网生态系统。6.1.2物联网平台功能物联网平台的主要功能包括:设备接入与认证、数据采集与存储、数据解析与处理、应用开发与集成、设备管理与维护、安全与隐私保护等。6.1.3物联网平台分类根据平台的功能和特点,物联网平台可分为设备管理平台、应用使能平台、业务分析平台等类型。6.2应用开发框架与技术选型在了解了物联网平台的基本概念后,本节将介绍物联网应用开发的相关框架和技术选型。6.2.1应用开发框架物联网应用开发框架主要包括硬件抽象层、设备驱动层、中间件层、应用层等。开发者可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开发框架。6.2.2技术选型技术选型是物联网应用开发的关键环节。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技术选型:(1)设备接入技术:包括有线接入和无线接入技术,如WiFi、蓝牙、ZigBee等。(2)数据传输协议:如MQTT、CoAP、HTTP等。(3)数据存储技术:如关系型数据库、NoSQL数据库、时序数据库等。(4)数据处理技术: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5)应用开发技术:如Web开发技术、移动开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6.3物联网应用开发实例以下是一个物联网应用开发实例,以智能家居系统为例,介绍如何利用物联网平台进行应用开发。6.3.1需求分析智能家居系统主要实现对家庭设备的远程控制、智能联动等功能。需求分析包括设备接入、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应用开发等方面。6.3.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设计智能家居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设备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6.3.3系统开发(1)设备接入:选择合适的设备接入技术,如WiFi、蓝牙等。(2)数据采集与传输:使用数据传输协议,如MQTT,将设备数据至物联网平台。(3)数据处理与分析:利用数据处理技术,如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4)应用开发:根据用户需求,开发Web端和移动端应用,实现对家庭设备的远程控制和智能联动。6.3.4系统部署与运维将开发完成的智能家居系统部署到生产环境,进行系统测试、优化和运维,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通过以上实例,读者可以了解到物联网平台在应用开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利用物联网平台进行应用开发。在实际项目中,开发者可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平台、框架和技术,实现物联网应用的快速开发与创新。第7章智能家居物联网应用7.1智能家居概述智能家居作为物联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家居生活的发展趋势。它通过将家庭中的各种设备、设施与互联网相连接,实现远程控制、智能互动、设备联动等功能,为用户提供便捷、舒适、安全、节能的居住环境。智能家居系统涉及多个技术领域,如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网络通信、云计算、大数据等。7.2智能家居系统设计与实现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架构设计:智能家居系统通常采用层次化架构,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负责收集家庭环境信息,网络层实现数据传输与处理,应用层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家居应用服务。(2)硬件选型与设计: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硬件设备。硬件设计要考虑兼容性、稳定性、功耗等因素。(3)软件设计与开发:智能家居系统软件主要包括嵌入式软件、服务器端软件和客户端软件。嵌入式软件负责硬件设备的数据采集、处理和控制;服务器端软件实现数据存储、分析和远程控制;客户端软件为用户提供交互界面,实现设备监控和操作。(4)网络通信技术:智能家居系统采用有线和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如WiFi、蓝牙、ZigBee等。网络通信技术需满足实时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5)系统集成与测试:将各个子系统进行集成,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通过功能测试、功能测试和稳定性测试,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7.3智能家居行业应用案例以下是智能家居行业的一些典型应用案例:(1)智能照明:通过智能照明系统,用户可以远程控制家庭灯光的开关、亮度和色温,实现节能、舒适、个性化的照明体验。(2)智能安防:智能安防系统包括门锁、摄像头、报警器等设备,实时监控家庭安全,及时报警并推送信息给用户。(3)智能环境监测:通过温湿度、空气质量等传感器,实时监测家庭环境状况,为用户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4)智能家电:智能家电如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可通过远程控制和设备联动,实现节能、便捷的使用体验。(5)智能健康管理:通过智能手环、体脂秤等设备,监测用户健康状况,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6)智能语音:智能语音如亚马逊Echo、谷歌Home等,为用户提供语音控制和信息查询功能,提升生活便捷性。第8章智能交通物联网应用8.1智能交通概述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s,简称ITS)是指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对传统的交通系统进行改造,实现交通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以提高交通系统的安全性、效率性和舒适性。智能交通系统涵盖了道路、车辆、交通管理等多个方面,是物联网技术在交通领域的重要应用。8.2车联网技术与应用车联网(IntelligentConnectedVehicles,简称ICV)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设备与互联网相连,实现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的实时信息交互。车联网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车辆感知技术:包括车载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等设备,用于实现对周边环境的感知。(2)数据融合技术:将多源感知数据融合处理,提高环境感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通信技术:包括专用短程通信(DSRC)、蜂窝网络(LTE/5G)等技术,实现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的实时信息传输。(4)导航与定位技术:利用卫星导航、地磁导航等技术,为驾驶员提供精确的导航信息。(5)自动驾驶技术:通过集成环境感知、决策控制、执行机构等模块,实现车辆的自动驾驶。车联网应用主要包括:(1)安全驾驶辅助:如前方碰撞预警、车道偏离预警、疲劳驾驶预警等。(2)智能交通管理:如实时路况信息、交通信号控制、拥堵疏导等。(3)自动驾驶:如自动泊车、自动驾驶出租车、自动驾驶物流等。8.3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智能交通管理系统(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ManagementSystem,简称ITMS)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交通管理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交通信息采集:通过路面传感器、摄像头、浮动车等设备,实时采集交通流信息。(2)交通信息处理与分析:对采集到的交通信息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路况预测、拥堵预警等信息。(3)交通控制策略:根据实时交通状况,制定交通信号控制、交通组织优化等策略。(4)交通信息服务:通过手机APP、导航设备等渠道,向驾驶员提供实时交通信息。(5)交通事件处理:对交通、拥堵等突发事件进行快速响应和处理。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通过对交通信息的全面感知、实时传输和处理,有效提高了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了交通拥堵和发生率,为我国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第9章智能制造物联网应用9.1智能制造概述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制造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它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制造过程的高效、灵活、绿色、智能。智能制造不仅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能提升产品质量,满足个性化定制需求。在我国,智能制造已被列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对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9.2工业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工业物联网作为智能制造的基础,为制造企业提供了全面感知、实时通信、智能处理等能力。以下是工业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9.2.1设备状态监测通过对设备安装传感器,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对设备状态进行远程监控,提前发觉潜在的故障隐患,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运行效率。9.2.2生产过程优化利用物联网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通过数据分析与优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实现绿色制造。9.2.3供应链管理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实时信息共享,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降低库存成本,提升供应链整体竞争力。9.2.4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利用物联网技术对产品从设计、生产、销售到报废的全过程进行跟踪与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9.3智能制造案例分析以下是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