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突发事故现场处置方案_第1页
建筑工程施工突发事故现场处置方案_第2页
建筑工程施工突发事故现场处置方案_第3页
建筑工程施工突发事故现场处置方案_第4页
建筑工程施工突发事故现场处置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工程施工突发觉场处置方案TOC\o"1-2"\h\u21620第一章现场紧急响应 419391.1紧急响应程序 479361.1.1报告 468021.1发生后,现场作业人员应立即向现场负责人报告情况。 496601.2现场负责人在接到报告后,应迅速了解的基本情况,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受伤人数、设备损坏程度等。 4751.3现场负责人应在5分钟内向上级单位报告情况,并按照规定程序向相关部门报告。 4234041.3.1启动应急预案 4114682.1根据类型和严重程度,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4263222.2应急预案启动后,现场负责人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紧急救援,并按照预案要求进行资源调配。 4273872.2.1现场救援 4209303.1救援人员应迅速到达现场,了解情况,评估现场危险程度。 4260703.2救援人员应根据性质,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如隔离现场、疏散人员、救治伤员等。 4107063.3救援人员应保持与现场负责人的沟通,及时报告救援进展情况。 443243.3.1信息发布 4265134.1现场负责人应负责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 443694.2信息发布应遵循及时、准确、客观的原则,保证信息畅通。 4226334.3信息发布渠道包括:内部通讯、电话、短信、邮件等。 444904.3.1紧急联络人 4267751.1现场负责人: 431561.2现场安全员: 5219821.3项目经理: 532471.3.1联系方式 5227542.1现场负责人: 5249662.2现场安全员: 55912.3项目经理: 5103692.3.1紧急联络人职责 5128533.1紧急联络人负责信息的收集、传递和报告。 577893.2紧急联络人应保持电话畅通,保证在发生时能够及时联系。 58303.3紧急联络人应熟悉应急预案,具备应急处理能力。 518451第二章类型识别 542693.3.1高处坠落 5242573.3.2物体打击 5300283.3.3机械伤害 515463.3.4坍塌 547723.3.5火灾 6154933.3.6中毒 6274593.3.7高处坠落特征 6183293.3.8物体打击特征 6286303.3.9机械伤害特征 668073.3.10坍塌特征 6241543.3.11火灾特征 6316633.3.12中毒特征 63010第三章人员安全疏散 7321333.3.13目标与原则 7296213.3.14具体措施 7231503.3.15疏散信号 718763.3.16疏散指示 7262743.3.17组织架构 8151483.3.18具体措施 814560第四章现场隔离 855683.3.19原则 8259453.3.20划分标准 8192773.3.21具体划分 8176373.3.22隔离措施 963213.3.23实施流程 921186第五章现场救援作业 924228第六章现场调查 11157283.3.24报告 11183393.3.25成立调查组 11275073.3.26现场保护 11220743.3.27现场调查 11314753.3.28报告 11262533.3.29现场拍照、录像 12152573.3.30物证收集 12177553.3.31证言收集 12235763.3.32技术鉴定 12204203.3.33直接原因 1244233.3.34间接原因 12272923.3.35原因综合分析 1327314第七章应急物资与设备调配 13217883.3.36基本物资清单 13268931.1救援物资 13148771.2消防物资 13196991.3通讯设备 13154401.4照明设备 1422531.4.1专业设备清单 14238202.1救援设备 14222392.2检测设备 14232042.3防护设备 14155622.3.1调配流程 14190503.1确定需求 14204803.2物资与设备调度 1450643.3物资与设备运输 15273943.4物资与设备存放 15238263.4.1调配要求 15167324.1物资与设备质量要求 15163844.2物资与设备使用要求 15288624.3物资与设备维护保养要求 152807第八章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 15244844.3.1环境监测 15157461.1监测内容 15323591.2监测频率 1586211.3监测设备与人员 16260301.3.1环境评估 16125752.1评估内容 16260112.2评估方法 16113072.3评估报告 16294772.3.1源头控制 16148863.1减少污染物排放 1634563.2替代材料 16260633.2.1过程控制 16172803.3加强施工管理 1675583.4施工现场绿化 163443.4.1末端控制 16242263.5污染物处理 16207843.6污染物排放监测 16113143.6.1现场环境处理 17197984.1环境污染应急处理 17135344.2环境风险防控 17146224.2.1后续环境治理 17268264.3环境恢复与治理 1776004.4环境监测与评估 1719654.5环境监管与执法 1729268第九章信息报告与沟通 17124074.5.1初步报告 17214944.5.2详细报告 1718444.5.3内部沟通渠道 18117704.5.4外部沟通渠道 18274154.5.5发布原则 1816984.5.6发布内容 18178724.5.7发布方式 1829573第十章恢复与重建 1816904.5.8现场清理 1879204.5.9现场恢复 19119354.5.10重建目标 19197554.5.11重建方案 19168114.5.12重建计划 1922884.5.13监管机构 19177314.5.14监管内容 2062984.5.15监管措施 20第一章现场紧急响应1.1紧急响应程序1.1.1报告1.1发生后,现场作业人员应立即向现场负责人报告情况。1.2现场负责人在接到报告后,应迅速了解的基本情况,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受伤人数、设备损坏程度等。1.3现场负责人应在5分钟内向上级单位报告情况,并按照规定程序向相关部门报告。1.3.1启动应急预案2.1根据类型和严重程度,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2.2应急预案启动后,现场负责人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紧急救援,并按照预案要求进行资源调配。2.2.1现场救援3.1救援人员应迅速到达现场,了解情况,评估现场危险程度。3.2救援人员应根据性质,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如隔离现场、疏散人员、救治伤员等。3.3救援人员应保持与现场负责人的沟通,及时报告救援进展情况。3.3.1信息发布4.1现场负责人应负责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4.2信息发布应遵循及时、准确、客观的原则,保证信息畅通。4.3信息发布渠道包括:内部通讯、电话、短信、邮件等。第二节紧急联络人及联系方式4.3.1紧急联络人1.1现场负责人:1.2现场安全员:1.3项目经理:1.3.1联系方式2.1现场负责人:联系方式件:zhangsanxxx.2.2现场安全员:联系方式件:lisixxx.2.3项目经理:联系方式件:wangwuxxx.2.3.1紧急联络人职责3.1紧急联络人负责信息的收集、传递和报告。3.2紧急联络人应保持电话畅通,保证在发生时能够及时联系。3.3紧急联络人应熟悉应急预案,具备应急处理能力。第二章类型识别第一节常见类型3.3.1高处坠落高处坠落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类型,主要包括从脚手架、模板、塔吊等高处坠落。此类原因多样,如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安全意识不强等。3.3.2物体打击物体打击主要指施工现场的物体打击人体,造成伤害的。这类多发生在物料搬运、施工现场清理等环节,打击源包括钢筋、砖块、模板等。3.3.3机械伤害机械伤害是指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操作过程中,因设备故障、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的伤害。主要包括切割机、搅拌机、起重机等设备的伤害。3.3.4坍塌坍塌是指建筑物、脚手架、模板等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整体或局部坍塌。此类原因有施工方案不合理、地基基础不牢固等。3.3.5火灾火灾是指施工现场因电线短路、火源失控等原因引发的火灾。火灾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严重时还可能影响周边环境。3.3.6中毒中毒主要指施工现场因接触有毒物质、气体泄漏等原因导致的人员中毒。这类需引起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救治措施。第二节特征分析3.3.7高处坠落特征(1)发生突然,难以预测;(2)后果严重,可能导致人员死亡或重伤;(3)原因复杂,涉及多个环节。3.3.8物体打击特征(1)发生频率较高,危害较大;(2)原因多样,如操作不当、物料摆放不合理等;(3)发生后,现场痕迹明显。3.3.9机械伤害特征(1)发生瞬间,难以防范;(2)后果严重,可能导致人员死亡或重伤;(3)原因涉及设备故障、操作不当等多个方面。3.3.10坍塌特征(1)发生突然,预警难度大;(2)后果严重,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3)原因涉及施工方案、地基基础等多个方面。3.3.11火灾特征(1)发生迅速,难以控制;(2)后果严重,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3)原因涉及火源管理、电线短路等多个方面。3.3.12中毒特征(1)发生突然,预警难度大;(2)后果严重,可能导致人员死亡或重伤;(3)原因涉及有毒物质泄漏、接触有毒物质等多个方面。第三章人员安全疏散第一节疏散路线规划3.3.13目标与原则(1)保证所有人员在突发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安全地疏散至安全区域。(2)疏散路线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简洁明了,避免复杂曲折;(2)尽量减少交叉和拥堵;(3)考虑不同人群(如老人、儿童、伤病人员)的疏散需求;(4)与周边环境相结合,充分利用地形、建筑物等条件。3.3.14具体措施(1)根据施工现场平面布局,合理规划疏散路线,明确各路线的起点、终点和关键节点。(2)在疏散路线的关键节点设置指示标志,引导人员快速找到疏散方向。(3)针对不同人群,设置专门的疏散通道,保证其安全、快速疏散。(4)在施工现场周边设置临时疏散区域,用于人员集结和临时安置。第二节疏散信号与指示3.3.15疏散信号(1)确定疏散信号种类,包括声音、灯光等,以便在突发发生时迅速传达疏散信息。(2)保证疏散信号清晰、明显,易于识别,避免与其他信号混淆。(3)疏散信号应覆盖整个施工现场,保证所有人员都能接收到。3.3.16疏散指示(1)在施工现场设置疏散指示标志,包括箭头、文字等,引导人员正确、快速地找到疏散路线。(2)保证疏散指示标志的设置位置合理,易于发觉,且在发生时不受影响。(3)定期对疏散指示标志进行检查、维护,保证其完好、有效。第三节疏散人员组织3.3.17组织架构(1)建立现场疏散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整个疏散过程。(2)指定各区域负责人,负责本区域内的人员疏散工作。3.3.18具体措施(1)对现场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使其熟悉疏散路线、信号和指示。(2)定期组织疏散演练,提高人员疏散速度和效率。(3)在发生时,现场疏散指挥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有序疏散。(4)对疏散人员进行分组,明确各组的负责人,保证各组人员按照指定路线有序疏散。(5)对伤病人员、老人、儿童等特殊人群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保证其安全疏散。第四章现场隔离第一节隔离区域划分3.3.19原则现场隔离区域的划分,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现场安全,防止扩大;(2)保障人员安全,避免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3)保持现场的原貌,便于调查与分析;(4)考虑到现场周边环境,合理划分隔离区域。3.3.20划分标准(1)根据类型、影响范围、危害程度等因素,将现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周边区三个等级;(2)核心区:发生地点及附近区域,可能存在严重危害的场所;(3)缓冲区:核心区周边,可能受到影响或对处理产生影响的区域;(4)周边区:缓冲区外围,受影响较小的区域。3.3.21具体划分(1)核心区:根据类型和危害程度,确定核心区范围。如火灾,应包括火源点、燃烧区域等;坍塌,应包括坍塌部位、附近危险建筑等;(2)缓冲区:在核心区外围,根据影响范围和潜在危害,确定缓冲区范围。如火灾,应包括周边建筑、设备等;坍塌,应包括周边建筑、道路等;(3)周边区:在缓冲区外围,根据影响程度,确定周边区范围。如火灾,应包括周边居民区、单位等;坍塌,应包括周边道路、绿化带等。第二节隔离措施实施3.3.22隔离措施(1)设置警戒线:根据隔离区域划分,设置警戒线,明确隔离范围。警戒线应采用醒目的标志,如红色、黄色警戒带等;(2)实施交通管制:对现场周边道路实施交通管制,禁止无关车辆和人员进入;(3)人员疏散:组织现场周边居民、单位员工等人员进行疏散,保证人员安全;(4)关闭危险源:切断现场电源、气源等危险源,防止扩大;(5)临时设施搭建:在隔离区域搭建临时设施,如帐篷、围挡等,用于隔离现场;(6)设置警示标志:在隔离区域设置警示标志,提醒周边人员注意安全;(7)实施监控:对现场进行实时监控,掌握动态,为处理提供信息支持。3.3.23实施流程(1)确定隔离区域:根据类型和危害程度,划分隔离区域;(2)发布隔离指令:现场指挥部发布隔离指令,明确隔离措施和要求;(3)落实隔离措施:各相关单位、部门按照指令,实施隔离措施;(4)监督检查:对隔离措施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5)信息反馈:各相关单位、部门将隔离措施实施情况及时反馈给现场指挥部,保证信息畅通;(6)调整隔离措施:根据处理进展,适时调整隔离措施,保证处理顺利进行。第五章现场救援作业第一节救援队伍组织救援队伍的组织是突发觉场处置的关键环节。在接到救援指令后,应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按照预定流程组织救援队伍。救援队伍应包括以下几部分:(1)指挥员:负责现场救援工作的统一指挥,协调各方力量,保证救援工作有序进行。(2)救援人员:根据类型和现场情况,选派具备相应专业技能和救援经验的救援人员。(3)医疗救护人员:负责现场伤员的救治和护理。(4)安全监护人员:负责现场安全监护,保证救援过程中的人员安全。(5)后勤保障人员:负责救援队伍的后勤保障工作,包括物资供应、生活保障等。第二节救援设备准备救援设备是现场救援工作的重要支撑。在救援队伍组织过程中,应做好以下救援设备的准备工作:(1)救援工具:如破拆器材、救生器材、照明设备等。(2)医疗救护设备:如急救包、担架、氧气袋等。(3)通讯设备:如对讲机、手机等,保证现场指挥和通讯畅通。(4)安全防护设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尘口罩等。(5)应急照明设备:如手电筒、应急灯等。第三节救援作业实施救援作业实施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第一:在救援作业中,保证救援人员的安全是首要任务。救援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救援,避免发生次生灾害。(2)救人优先:在救援过程中,优先救助生命危险较大的伤员,保证伤员得到及时救治。(3)快速处置: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快完成救援任务,减少损失。(4)协同作战:救援队伍之间应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救援任务。具体救援作业实施步骤如下:(1)救援队伍到达现场后,迅速评估现场情况,确定救援重点和方向。(2)救援人员穿戴好防护装备,携带救援工具,进入现场进行救援。(3)救援人员与医疗救护人员密切配合,对伤员进行救治和护理。(4)救援队伍与安全监护人员共同保证现场安全,防止次生灾害发生。(5)救援过程中,及时与指挥员沟通,调整救援策略。(6)救援结束后,对现场进行清理和消毒,保证环境安全。(7)救援队伍撤离现场,对救援情况进行总结,为今后类似救援提供经验。第六章现场调查第一节调查程序3.3.24报告发生后,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向项目部和公司安全管理部门报告,同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救援。报告应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简要经过、伤亡情况、已采取的措施等。3.3.25成立调查组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应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成立调查组,调查组应由公司领导、安全管理部门、技术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相关人员组成。调查组应迅速赶赴现场,全面负责调查工作。3.3.26现场保护调查组到达现场后,应立即对现场进行保护,防止扩大。现场保护措施包括:(1)设置警戒线,限制无关人员进入;(2)对现场进行封闭,保证现场安全;(3)对设备、设施进行隔离,防止二次发生;(4)对现场进行拍照、录像,保留现场原始状态。3.3.27现场调查(1)调查组应对现场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发生的经过、原因及造成的损失;(2)对涉及的人员进行询问,收集相关证言;(3)对设备、设施进行检查,分析原因;(4)收集与有关的文件、资料、记录等。3.3.28报告调查组应在调查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提交调查报告,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发生的时间、地点、简要经过;(2)造成的损失及影响;(3)原因分析;(4)责任划分;(5)处理建议。第二节现场取证3.3.29现场拍照、录像调查组应对现场进行拍照、录像,记录现场原始状态,为原因分析提供依据。3.3.30物证收集调查组应收集现场的物证,包括:(1)设备、设施;(2)现场遗留的物品;(3)现场的照片、录像等。3.3.31证言收集调查组应收集涉及人员的证言,包括:(1)目击者证言;(2)当事者证言;(3)现场管理人员证言。3.3.32技术鉴定必要时,调查组应聘请相关技术人员对设备、设施进行技术鉴定,分析原因。第三节原因分析3.3.33直接原因调查组应根据现场调查、取证和技术鉴定结果,分析的直接原因,包括:(1)人的不安全行为;(2)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3)环境的不安全因素。3.3.34间接原因调查组应分析的间接原因,包括:(1)安全管理缺陷;(2)安全培训不足;(3)安全投入不足;(4)安全制度不健全。3.3.35原因综合分析调查组应对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发生的根本原因,为处理和防范提供依据。第七章应急物资与设备调配第一节物资与设备清单3.3.36基本物资清单1.1救援物资(1)医疗急救包(2)担架(3)防护服(4)防毒面具(5)手套(6)安全帽(7)安全带1.2消防物资(1)灭火器(2)消防水枪(3)消防水带(4)消防泵(5)防火毯(6)消防沙袋1.3通讯设备(1)对讲机(2)手机(3)卫星电话(4)无线网络设备1.4照明设备(1)手电筒(2)应急灯(3)发电机1.4.1专业设备清单2.1救援设备(1)挖掘机(2)起重机(3)拖车(4)破碎锤(5)千斤顶(6)支撑杆2.2检测设备(1)气体检测仪(2)水质检测仪(3)土壤检测仪(4)辐射检测仪2.3防护设备(1)防尘口罩(2)防化服(3)防护眼镜(4)防护手套第二节调配流程与要求2.3.1调配流程3.1确定需求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明确所需应急物资与设备种类、数量及使用要求。3.2物资与设备调度(1)联系相关部门,如物资供应部门、设备管理部门等,进行物资与设备调度;(2)与供应商、租赁商协调,保证所需物资与设备按时到场。3.3物资与设备运输(1)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保证物资与设备安全、快速到达现场;(2)对运输车辆进行安全检查,保证运输途中无意外发生。3.4物资与设备存放(1)选择合适的存放地点,保证物资与设备安全、便于取用;(2)对存放环境进行定期检查,防止物资与设备受损。3.4.1调配要求4.1物资与设备质量要求(1)保证物资与设备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2)对供应商、租赁商提供的物资与设备进行质量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坚决退换。4.2物资与设备使用要求(1)对救援人员进行操作培训,保证正确、安全使用物资与设备;(2)制定应急物资与设备使用管理制度,规范使用流程。4.3物资与设备维护保养要求(1)定期对应急物资与设备进行检查、维护;(2)对损坏的物资与设备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保证其正常使用。第八章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第一节环境监测与评估4.3.1环境监测1.1监测内容在建筑工程施工突发觉场,环境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空气质量监测:包括有害气体、粉尘等污染物的浓度监测;水质监测:对现场及周边水域的水质进行监测;土壤监测:对现场周边土壤的污染程度进行监测;噪音监测:对现场及周边区域的噪音水平进行监测。1.2监测频率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监测频率,保证及时发觉环境污染问题。1.3监测设备与人员采用专业的环境监测设备,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培训专业人员进行环境监测,提高监测能力。1.3.1环境评估2.1评估内容对现场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环境污染程度:评估现场及周边环境受到的污染程度;环境风险:分析可能对周边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的风险;环境恢复:预测现场环境恢复的难度和时间。2.2评估方法采用科学、合理的环境评估方法,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评估。2.3评估报告编写环境评估报告,为现场的环境治理提供依据。第二节污染控制措施2.3.1源头控制3.1减少污染物排放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减少现场污染物的排放。3.2替代材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环保型材料替代污染严重的材料。3.2.1过程控制3.3加强施工管理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保证各项环保措施得到有效落实。3.4施工现场绿化在施工现场适当位置进行绿化,降低噪音和扬尘污染。3.4.1末端控制3.5污染物处理对现场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处理,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3.6污染物排放监测对末端排放的污染物进行监测,保证排放符合国家标准。第三节应急环境处理3.6.1现场环境处理4.1环境污染应急处理针对现场的环境污染问题,采取紧急处理措施,降低污染程度。4.2环境风险防控对现场可能引发的环境风险进行防控,保证周边环境和人体健康安全。4.2.1后续环境治理4.3环境恢复与治理对现场进行环境恢复与治理,保证环境质量达到前水平。4.4环境监测与评估在后续治理过程中,持续进行环境监测与评估,保证治理效果。4.5环境监管与执法加强后续环境监管,对违反环保法规的行为进行查处。第九章信息报告与沟通第一节信息报告流程4.5.1初步报告(1)发生后,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向公司安全管理部门报告,内容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简要经过、涉及人数、伤亡情况、原因初步判断等。(2)安全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在10分钟内向上级领导报告,并根据等级,及时报告当地相关部门。4.5.2详细报告(1)安全管理部门应在发生后2小时内,向公司领导和当地相关部门提交详细报告。详细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人数、伤亡情况、原因初步判断;(2)救援进展情况、已采取的救援措施;(3)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和危害程度;(4)现场管理及善后处理措施。(2)安全管理部门应根据调查进展,及时更新报告内容,并向公司领导和当地相关部门报告。第二节信息沟通渠道4.5.3内部沟通渠道(1)建立公司内部信息沟通机制,保证信息在公司内部及时、准确传达。(2)利用电话、短信、邮件等通讯工具,进行信息的内部沟通。4.5.4外部沟通渠道(1)与当地相关部门建立信息沟通机制,保证信息及时报告。(2)通过官方网站、新闻媒体等渠道,发布信息,提高透明度。第三节应急信息发布4.5.5发布原则(1)信息发布应遵循及时、准确、客观、公正的原则。(2)信息发布应保证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