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中银杯”第二十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GK20012道路与桥工程检测技术_第1页
辽宁省“中银杯”第二十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GK20012道路与桥工程检测技术_第2页
辽宁省“中银杯”第二十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GK20012道路与桥工程检测技术_第3页
辽宁省“中银杯”第二十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GK20012道路与桥工程检测技术_第4页
辽宁省“中银杯”第二十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GK20012道路与桥工程检测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中银杯”第二十届职业院校

技能大赛“道路与桥梁工程检测技术”

赛项规程

一、赛项名称

赛项编号:GK20012

赛项名称:道路与桥梁工程检测技术

赛项组别:高职

赛项所属产业类别:学生岗课赛证融通比赛

二、竞赛目的

(一)检验交通运输类、土建施工类、水利类院校相关专业教学

效果,检验学生对实践实操能力和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培养学

生从事土木工程质量检测工作时,对缺陷的有无、属性、位置、大小

等信息数据采集,以及进一步评估分析缺陷的特性对被检测对象的综

合性能指标的影响程度方面的数据处理实践能力,为今后形成大数据

检测及监测系统奠定基础。

(二)建立全国开设交通运输类、土建施工类、水利类专业的职

业院校交流教学成果与经验的平台,完善教学条件,引导全国职业院

校土建施工类、水利类、交通运输类专业、工程质量检测专业等相关

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

(三)检查学生对现场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各参赛院校组织

管理与团队协作能力、适应实践需求的应变能力,展示参赛院校职教

改革成果。

(四)申报赛项选题适应经济与产业发展需求,特别是国家建设

1

发展战略。以技能竞赛为平台,与国家交通运输、土建施工、水利行

业主管部门及优秀企业合作,对接产业,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建立工程质量检测职业技能鉴定,创新“1+X”证书制度。

(五)检验和培养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的业务作风、团队协作的优

秀品质、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的工作方法。

(六)引领带动,促进了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紧跟产业升级和技术

提升。大赛对应产业升级、技术提升设置赛项,顺应技术趋势设计内

容,面向国家重点产业布局比赛,对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

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七)技能大赛成功举办为契机,不断完善交通土建工程道路与

桥梁工程检测职业技能竞赛制度、并推动未来职业培训法、职业技能

促进法等制度和法律文件建立,促进国家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事业的

发展,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

(八)开放办赛,扩大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大赛促进了

国际职业教育的交流,并实现了我国职业教育以技能比赛及其成果为

载体的“走出去”。

三、竞赛内容

(一)竞赛内容

高职组参加理论和实操竞赛。

1.理论考试

选取工程质量检测方面的基础理论内容,包含材料检测、结构检

测、行业技术规程等方面,形成相关的考题,进行上机考试,并在6

0分钟内提交考卷。理论考试将于赛前1个月对参赛选手开放60%的

题库。

2.实操考核

2

(1)混凝土结构测定:具体为“缺陷+厚度+裂缝”项目,分别

完成波速标定、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结果整理,并提交测试结果。

(2)钢质护栏立柱埋深检测:针对埋置于土中立柱,检测长度

及埋入深度,完成波速标定、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结果整理,并提

交相应的测试结果。

(3)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测定:针对给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完成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测定,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和结果整理,

并提交相应的测试结果。

(二)竞赛模块及时长

所占权重

序号项目名称竞赛用时参赛模式备注

(%)

单人赛,每队取

理论竞赛分钟上机考试2

16020人平均成绩为

混凝土结构测定

分钟人一队

2(厚度、裂缝、缺陷)40240

3钢质护栏立柱埋深测定20分钟2人一队20

钢筋位置与保护层厚度

分钟人一队

4测定20220

四、竞赛方式

(一)选手资格

参赛选手应为我省中、高等职业院校及本科院校交通运输类及土

木工程类等相关专业全日制本校在籍学生。大赛设置高职组、中职组

参赛,正式报名后原则上不得更换参赛选手及指导老师,如因故无法

参加竞赛,经所在院校出具书面说明,并经竞赛组委会同意后方可更

换。

4.2组队要求

以院校为单位组队参赛,不得跨校组队。每所院校最多可以组织

2支参赛队,设1名领队,每支参赛队由2名选手(设队长1名)、

3

1-2名指导教师组成,比赛现场承办院校每支参赛队仅接待1名指导

教师。组织2支参赛队伍且有道桥专业的院校至少应有1支队伍来自

道桥专业。所有参赛院校每支参赛队必须参加所有实操竞赛项目,并

做明确分工,竞赛队号由领队抽签确定。

4.3竞赛方式

竞赛分为理论竞赛和实操竞赛。理论竞赛采取上机考试。实操竞

赛由领队抽签决定竞赛顺序、时间和竞赛模型。理论竞赛和实操竞赛,

由竞赛监察仲裁委员会全程监督。参赛选手须全程携带身份证和参赛

证,接受裁判委员会的随时检查。裁判委员会和监察仲裁委员会成员

须全程携带裁判相关证件。

五、竞赛流程

应用表格和流程图说明竞赛日程、比赛场次的安排及参赛选手的

竞技过程。

(一)竞赛日程安排表

表5-1竞赛日程安排表

日期时间内容参加人员地点备注

各住宿宾馆

上午报到全体成员

大厅

13:30~14:30开幕式全体成员待定

第一天

禁止携带

熟悉场地领队、参赛选手竞赛场地

14:30~15:00仪器进场

15:00~16:00赛事说明会、抽签领队待定

08:00~12:00正式比赛裁判、参赛选手竞赛场地

第二天

13:30~18:00正式比赛裁判、参赛选手竞赛场地

09:00~12:00闭幕式、颁奖典礼全体成员待定

第三天

下午返程//

4

(二)竞赛流程图

六、竞赛赛卷

见附件1。

七、竞赛规则

(一)竞赛组织

1.设立竞赛组织委员会,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协办单位的相

关领导组成,全面负责本赛项的筹备与实施等组织工作,选荐赛项裁

判与监察仲裁人员等。

2.成立竞赛裁判委员会、竞赛监察仲裁委员会,根据《辽宁省学

生道路与桥梁工程检测技能大赛裁判和监察仲裁工作管理办法》,负

责本赛项的具体实施工作。竞赛裁判委员会负责赛前检查及赛场鉴

定、现场执裁和评审比赛结果等工作;竞赛监察仲裁委员会负责受理

各参赛队的书面申诉,对受理的申诉进行深入调查,做出客观、公正

的集体仲裁,并对竞赛现场进行全程监督。

3.竞赛设立裁判委员会,其中总裁判长1名,分项裁判长4名,

裁判员若干。其中总裁判长由具有相应专业技术领域正高级职称,分

项裁判长及现场裁判员应具有相应专业技术领域副高级以上职称。

4.实行竞赛执裁回避制度:评委中与参赛选手存在直系血亲关

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或师生关系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公正裁判的

5

关系人员,必须回避。

(二)熟悉场地

按照竞赛日程安排,在规定时间段内熟悉竞赛场地。

(三)竞赛要求

1.参赛选手应严格遵守赛场纪律,服从指挥,仪表端庄整洁,自

觉遵守赛场纪律,服从赛项组委会的指挥和安排,爱护大赛场地的设

备和器材。选手必须佩带参赛证提前30分钟进入大赛场地,比赛场

地通过抽签决定,对号入座。

2.参赛队在赛前10分钟领取比赛任务单并进入比赛工位,比赛

正式开始后方可进行相关操作。

3.现场裁判核对参赛选手资格,宣读《大赛规则》和《选手须知》。

4.比赛过程中,选手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及设备安全,

并接受裁判员的监督和指示,如遇问题须举手向裁判人员提问。若因

选手原因造成设备故障或损坏而无法继续比赛的,裁判长有权决定终

止该队比赛;若非因选手个人原因造成设备故障的,必须经现场裁判

确认予以解决;故障中断时间不计时。

5.参赛选手在比赛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开赛场,如有特殊情况,须

经现场裁判同意后作特殊处理。

6.当听到比赛结束命令时,参赛选手应立即停止所有操作,不得

以任何理由拖延比赛时间。比赛结束(或提前完成)后,参赛队要确

认已成功提交竞赛要求的配置文件和文档,并在相关文件上签字确认

后离场。

7.竞赛所需的硬件、软件和辅助工具统一提供,参赛队不得使用

自带的任何有存储功能的设备,如硬盘、光盘、U盘、手机、手环等。

离开赛场时,不得将与比赛有关的物品带离现场。

6

八、竞赛环境

1.组委会须在赛前组织专人对比赛现场进行考察,并对安全工作

提出明确要求。赛场的布置,赛场内的器材、设备,应符合国家有关

安全规定。赛前应进行赛场仿真模拟测试,以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

承办单位赛前须按照执委会要求排除安全隐患。

2.赛场周围要设立警戒线,要求所有参赛人员必须凭执委会印发

的有效证件进入场地,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发生意外事件。比赛现场内

应参照相关职业岗位的要求为选手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在具有危险

性的操作环节,裁判员要严防选手出现错误操作。

3.对于比赛内容涉及人身安全情况的赛项,必须明确制度和预

案,并配备急救人员与设施。

4.严格控制与参赛无关的易燃易爆以及各类危险品进入比赛场

地,不许随便携带书包进入赛场。

5.配备先进的仪器,防止有人利用电磁波干扰比赛秩序。大赛现

场需对赛场进行网络安全控制,以免场内外信息交互,充分体现大赛

的严肃、公平和公正性。

6.组委会须会同承办单位制定开放赛场和体验区的人员疏导方

案。赛场环境中存在人员密集、车流人流交错的区域,除了设置齐全

的指示标志外,须增加引导人员,并开辟备用通道。

7.大赛期间,承办单位须在赛场管理的关键岗位,增加力量,建

立安全管理日志。

九、技术规范

本赛项技术规范(凡与下列标准不一致的内容以赛项技术规范为

准)

1.《冲击回波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JGJ/T411-2017

7

2.《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152-2008

3.《水工混凝土结构缺陷检测技术规程》SL713-2015

4.《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784-2013

5.《电磁感应法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直径技术规程》DB1

1/T365-2006

6.《钢筋保护层厚度测量仪、楼板厚度测量仪计量校准规范》JJ

F1224-2009

十、技术平台

竞赛时使用的所有仪器及附件均由组委会统一提供。设备包括:

图10-1冲击弹性波无损检测仪PE

8

图10-2钢质护栏立柱埋深检测仪IE

图10-3钢筋扫描仪DE

十一、成绩评定

(一)制定原则

1.以国家及行业相关检测标准规范为准制订评分细则。

2.评分办法和细则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业务作风和

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

(二)评分方法

1.竞赛理论考试成绩以选手上机考试成绩为准。

2.竞赛实操单项成绩主要从参赛队的成果质量(检测准备、检测

步骤、检测记录、数据处理、检测结果、设备整理)、作业效率、竞

赛风貌三个方面进行计算,采用百分制。其中作业效率总分10分,

按各组(A、B、C三组)竞赛用时计算;竞赛风貌总分5分,根据

各队精神风貌、纪律行为评分;成果质量总分85分,按照实施细则

评定。

3.团体总成绩按参赛队四个单项成绩加权求和:

团体总成绩=理论成绩×20%+混凝土结构测定成绩×40%+钢质

护栏立柱埋深测定成绩×20%+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测定×20%。

9

若两队总分相等,按照以下顺序确定名次:

(1)混凝土结构测定质量成绩高;

(2)钢质护栏立柱埋深测定质量成绩高;

(3)竞赛用时少(混凝土结构测定时间+钢质护栏立柱埋深测

定时间+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测定时间)。

4.竞赛最大时长限制:理论考试60分钟、混凝土结构测定60分

钟、钢质护栏立柱埋深测定20分钟、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测定20

分钟,无论何队只要超过最大时长,立即终止比赛。

5.凡因超限、超时未完成比赛或定性为不合格的二类成果成绩为

0。

6.竞赛过程中伪造数据者,取消该队全部竞赛资格。并报请全国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办公室通报批评。

(三)裁判人员条件

1.裁判员必须是从事工程检测工程专业的教学或生产、具有中级

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裁判数为参赛队伍数的40%,其中设

裁判长1名,分项裁判长4名。

2.裁判人员要求

(1)热爱裁判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学风严

谨,办事公正,坚持原则,责任心强。

(2)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熟悉铸

造工艺设计及快速成型赛项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3)具有丰富的考评工作经验,能够独立进行评判和评价工作,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4)自觉遵守裁判工作守则和有关规章制度,原则性强。

(5)本人自愿、工作单位支持,并能按要求承担和完成所委托

10

的裁判工作。

3.有省级以上工程检测技能竞赛裁判经历者和交通运输职业教

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水工技能竞赛裁判经历者优先聘用。

序号裁判类别职称人数备注

1总裁判正高级职称1从裁判库抽取或承办校派人

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或交通运输部

分项裁判长从裁判库抽取或承办校派人

2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师资格3

3加密裁判中级职称或高级工4从裁判库抽取或承办校派人

4现场裁判中级职称或技师6从裁判库抽取

5评分裁判高级职称8从裁判库抽取

6记分员中级职称或技师2从裁判库抽取

裁判总人数24

十二、奖项设定

按照辽宁省教育厅《关于举办辽宁省“中银杯”第二十届职业院

校技能大赛的通知》(辽教通【2023】31号)文件执行。

十三、赛场预案

在比赛过程中不可控,但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如计算机卡顿等)

制定专门应急预案,明确减少对学生成绩产生影响的具体处理措施

等。

十四、赛项安全

(一)安全保障组织机构

根据《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安全管理规定》:

1.赛项应成立安全管理机构负责本赛项筹备和比赛期间的各项

安全工作,赛项执委会主任为第一责任人;

2.指定1名执委会副主任负责赛场安全。赛项执委会在赛前一周

会同当地消防部门、质量监督部门检查赛场消防设施和比赛设备安全

性能,并按消防、质监部门意见整改。赛前两天,执委会主任会同赛

11

项专家组对赛场进行验收;

3.指定1名执委会副主任负责住宿与饮食安全。执委会会同当地

公安部门,食品卫生部门,检查并验收驻地的安全设施和饮食卫生,

保证选手的住宿安全和饮食安全;

4.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在组织参赛队时,须为参

赛选手购买大赛期间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领队为参赛队交通安全责

任人。负责选手从学校出发到结束比赛回到学校整个期间的人身、交

通、饮食安全。

(二)选手安全要求

1.进入赛场,必须穿符合安全要求的服装。不得穿背心、短裤和

拖鞋进入竞赛场地;

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擅自开启电源,不得带电操作,以免

造成伤害和事故;

3.参赛人员应爱护竞赛场所的仪器设备,操作设备时应按规定的

操作程序谨慎操作,不得触动非竞赛用仪器设备。操作中若违反安全

操作规定导致发生较严重的安全事故,将立即取消竞赛资格;

4.连接电路时应断开电源,不允许带电连接电路;断开电源开关

后,必须用验电器进行验电,确认无电后方可连接电路;

5.进行设备组装和调试时,工具和检测仪器、仪表等应放置在规

定的位置,不得摆放在设备和连接的电路上;

6.竞赛结束时,参赛选手必须清扫、整理工作现场,与赛场工作

人员办理终结手续后,方可离开赛场。

(三)安保工作要求

1.指挥员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要掌握信息,统一布置工作,其他人

员不得干扰;

12

2.发生突发事件时,全体安全保卫人员必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以大局为重,不得顶撞、拖延或临时逃脱;

3.突发事件发生时,全体安全保卫人员要坚守岗位、尽职尽责,

在未接到撤岗指令之前,不得离开岗位;

4.发现安全隐患或突发事件时,现场人员应立即向保卫组汇报,

保卫组接报后要火速到达案发现场,指挥并配合公安干警及安全保卫

人员搞好抢救工作;

5.视突发事件的具体情况,分别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报

告,并立即启动《赛区安全保卫突发事件处理预案》;

6.发生火警和恶性事件时,现场人员可主动向公安机关报警并向

领导汇报,立即组织抢救,以免贻误战机;启用消防应急广播,通知

疏散路线,稳定人心,避免踩踏伤人;

7.安全出口执勤人员,接到指令后立即打开出口门,疏导参赛人

员有序撤离现场。

(四)裁判安全要求

1.参赛选手有故意损坏设备或故意伤害他人或自己的行为时,赛

场裁判应立即制止,报告首席裁判,经首席裁判报执委会并经执委会

同意后终止该参赛选手比赛资格;

2.裁判在执裁过程中如发现选手操作存在安全隐患时应及时制

止或采取切断电源等紧急补救措施;

3.裁判在执裁过程中发现其他安全隐患应立即通知首席裁判并

上报执委会,由执委会采取紧急补救措施。

(五)赛场文明

1.进入赛场人员要严格服从赛场工作人员的指挥,遵守赛场秩

序,服从赛场工作人员的引导和安排。观摩人员要按指定区域观摩,

13

切忌越过设置的警戒线;

2.在赛场观摩比赛时。请不要大声喧哗,不要拥挤推搡,以免影

响比赛正常进行;

3.赛场内严禁吸烟,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入场;

4.进入赛区的人员请爱护现场各类物品,爱护公共环境,不随意

张贴个人资料;

5.遇到问题和意外事件时,请及时向现场工作人员寻求帮助;

6.发生火灾或突发事件时,要服从赛场服务人员指挥,有序撤离

现场,避免慌乱,踩踏伤人;

7.遇到紧急情况发生拥挤时,应保持镇静,在相对安全地点作短

暂停留。人群拥挤时,要双手抱住胸口,防止内脏被挤压受伤。在人

群中不小心跌倒时,应立即收缩身体、抱紧头,尽量减少伤害;

8.如遇特殊情况,则服从大赛统一指挥;

9.设置突发事件应急疏散示意图。

(六)应急处理预案

比赛期间发生意外事故时,发现者应第一时间报告赛项执委会,

同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态扩大。赛项执委会应立即启动预案予以解决

并向赛区执委会报告。出现重大安全问题的赛项可以停赛,是否停赛

由赛区组委会决定。事后,赛区执委会应向大赛执委会报告详细情况。

十五、竞赛须知

分别阐述本赛项应注意的重点事项。对参赛队重点说明比赛纪律

和仪表仪容,对工作人员重点说明工作规范和纪律等。

(一)参赛队须知

1.各参赛代表队要发扬良好道德风尚,听从指挥,服从裁判,不

弄虚作假。如发现弄虚作假者,取消参赛资格,名次无效。

14

2.各代表队领队要坚决执行竞赛的各项规定,加强对参赛人员的

管理,做好赛前准备工作,督促选手带好证件等竞赛相关材料,除指

定参赛证件外,任何无关东西不能带入比赛场地。

3.参赛队员统一着装,但着装上不得印有本校名称或带有本校明

显标志,须符合竞赛要求。

4.竞赛过程中,除参加当场次竞赛的选手、执行裁判员、现场工

作人员和经批准的人员外,领队、总教练、指导教师及其他人员一律

不得进入竞赛现场。

5.参赛代表队若对竞赛过程有异议,在规定的时间内由领队向赛

项仲裁工作组提出书面报告。

6.对申诉的仲裁结果,领队要带头服从和执行,并做好选手工作。

参赛选手不得因申诉或处理意见不服而停止竞赛,否则以弃权处理。

7.参赛队领队应对本队参赛队员和指导教师的参赛期间安全负

责,参赛学校须为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购买意外保险。

(二)参赛选手须知

1.参赛选手应按有关要求如实填报个人信息,否则取消竞赛资

格。

2.参赛选手凭统一印制的参赛证参加竞赛。

3.参赛选手应认真学习领会本次竞赛相关文件,自觉遵守大赛纪

律,服从指挥,听从安排,文明参赛。

4.参加选手请勿携带与竞赛无关的电子设备、通讯设备及其他资

料与用品进入赛场。

5.参赛选手应按照规定时间抵达赛场,凭参赛证、学生证复印件

和身份证复印件检录,按要求入场,不得迟到早退,遵守比赛纪律,

以整齐的仪容仪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参加比赛。

15

6.参赛选手应增强角色意识,科学合理分工与合作。

7.参赛选手应按有关要求在指定位置就位,在比赛开始前10分

钟,确认竞赛内容和现场设备等无误后在裁判长宣布比赛开始后参与

竞赛,如果违规先行操作,经裁判提示注意后仍无效,将酌情扣分,

情节严重的经裁判长批准后将立即取消其参赛资格,由此引发的后续

问题参赛队全部承担。

8.参赛选手必须在指定区域,按规范要求操作竞赛设备,严格遵

守比赛纪律。如果违反,经裁判提示注意后仍无效,将酌情扣分,情

节严重的终止其比赛。一旦出现较严重的安全事故,经裁判长批准后

将立即取消其参赛资格。

9.在竞赛过程中,确因设备故障,致使操作无法继续的,经赛项

裁判长确认,予以启用备用设备,由此耽误的比赛时间将予以补时。

经现场技术人员、裁判和裁判长确认,如因个人操作导致设备系统故

障,不予以补时处理。

10.竞赛时间终了,选手应全体起立,关闭设备,结束操作。将

资料和工具整齐摆放在操作平台上,经与裁判签字确认,工作人员清

点后可离开赛场,离开赛场时不得带走任何资料。

11在竞赛期间,未经组委会批准,参赛选手不得接受其他单位

和个人进行的与竞赛内容相关的采访。参赛选手不得将竞赛的相关信

息私自公布。

(三)工作人员须知

1.树立服务观念,一切为选手着想,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严肃认

真的态度和严谨细致的作风,在赛项组委会的领导下,按照各自职责

分工和要求认真做好岗位工作。

2.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佩带证件,忠于职守,秉公办理,保守秘密。

16

3.注意文明礼貌,保持良好形象,熟悉赛项指南。

4.自觉遵守赛项纪律和规则,服从调配和分工,确保竞赛工作的

顺利进行。

5.提前30分钟到达赛场,严守工作岗位,不迟到,不早退,不

无故离岗,特殊情况需向工作组组长请假。

6.熟悉竞赛规程,严格按照工作程序和有关规定办事,遇突发事

件,按照应急预案,组织指挥人员疏散,确保人员安全。

7.工作人员在竞赛中若有舞弊行为,立即撤销其工作资格,并严

肃处理。

8.保持通讯畅通,服从统一领导,严格遵守竞赛纪律,加强协作

配合,提高工作效率。

十六、申诉与仲裁

(一)仲裁组人员组成

大赛执委会根据赛区的具体情况,遵循回避原则,在仲裁员库中

遴选相应仲裁人员,经本人确认、大赛执委会聘任,组成赛项仲裁工

作组。工作组人数为奇数,成员一般不超过3人,设组长1人。赛项

仲裁工作组在赛项执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并对赛项执委会负责。

(二)仲裁组职责

1.熟悉本赛项的竞赛规程和规则。

2.掌握本赛项的竞赛进展情况。

3.受理各参赛队的书面申诉。

4.对受理的申诉深入调查,作出客观、公正的集体仲裁。

(三)申诉与仲裁的程序

1.竞赛过程中,参赛选手如有异议,应通过本参赛队领队以书面

方式向仲裁组提出意见,但不得影响竞赛正常进行。仲裁组依据本次

17

竞赛仲裁办法进行仲裁。

2.参赛队对有失公正的评判、奖励,以及对工作人员的违规行为

等,均可提出申诉。

3.申诉应在竞赛结束后1小时内提出,超过时效将不予受理。申

诉时,应按照规定的程序由参赛队领队向仲裁组递交书面申诉报告。

报告应对申诉事件的现象、发生的时间、涉及到的人员、申诉依据与

理由等进行充分、实事求是的叙述。事实依据不充分、仅凭主观臆断

的申诉将不予受理。申诉报告须有申诉的参赛选手、领队签名。

4.仲裁组收到申诉报告后,应根据申诉事由进行审查,2小时内

做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

5.仲裁组根据收集并经核对的证据、证词,按照合法的程序组织

召开听证会进行听证和仲裁。并及时反馈复议结果,并以书面形式告

知申诉方。

6.申诉人不得无故拒不接受处理结果,不允许采取过激行为刁

难、攻击工作人员,否则视为放弃申诉。

7.申诉方对复议结果仍有异议,可由领队向全国路桥职业教育集

团提出申诉,此仲裁结果为最终结果。

十七、竞赛观摩

本着开放办赛的方针,本赛项在比赛项目中设观摩区。观摩者可

进入比赛开放区,体会选手紧张的比赛过程,学习交流好的主题创意。

观摩须知如下:

1.根据比赛场地情况,各代表队观摩人员不超过2人。

2.观摩人员需凭证入场。

3.各观摩院校可与各自省代表队领队联系,观摩证将在各代表队

报到时统一发给各领队。其他观摩单位人员可与赛项工作人员联系,

18

并将观摩人数提前告知赛项工作人员。

4.观摩人员需遵守赛场规则,服从工作人员管理,保持赛场安静,

观摩期间不得大声喧哗,不得使用闪光灯、手机等影响选手比赛的工

具。

5.当观摩人数超出赛场容量时,赛项执委会将根据现场情况控制

观摩人员进入赛场。

十八、竞赛直播

(一)赛场内部置无盲点录像设备,能实时录制并播送赛场情况。

(二)赛场外有大屏幕或投影,音视频同步显示赛场内竞赛状况。

(三)多机位拍摄开赛式、闭赛式和抽签加密,制作优秀参赛选

手采访、优秀指导教师采访、裁判专家点评和优秀企业人士采访视频

资料,突出赛项的技能重点与优势特色。为宣传、仲裁、资源转化提

供全面的信息资料。

十九、资源转化

阐述本赛项资源转化的主要内容、方法途径、预期成果和完成时

间。

大赛成果包括赛项成果、专业知识展示资料、企业参展资料、企

业基本信息、参赛院校基本信息等五个方面,充分利用职业技能大赛

的展示交流平台,整理编辑竞赛成果,经过加工与开发,转化为教学

资源,服务教学,成果共享。转化后的教学资源分类汇编成册,电子

版汇总上传到教学资源库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开放。

(一)赛项成果资料转化

赛项成果资料包括文本资料和视频资料。比赛内容、比赛流程、

技术纲要、评分标准等文字性资料,该类资料经编辑汇编成册,转化

为用于教学实习实训的《实训任务书与指导书》1套。比赛全程录像

19

资料经编辑处理,作为用于教学的典型视频案例。

(二)专业知识展示资料转化

将比赛中涉及的专业知识,如新知识、新成果、新技术等,整理

汇编成册,形成《工程检测行业科普知识汇编》1套。

(三)企业基本信息转化

赞助企业为是工程检测行业的佼佼者,是本专业求之不得的校企

合作对象,积极获取企业基本信息,完善与企业的沟通渠道,在大赛

期间与企业密切洽谈,建立初步的合作关系,为下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打好基础,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学生就业基地、联系顶岗实

习岗位,整理1套《赞助企业基本信息》资料。

(四)参赛院校基本信息转化

各参赛队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优胜者,是全国同类专业的优秀代

表。利用大赛的机会,加强参赛院校同类专业的联系,共同提高共同

发展。制定参赛院校专业基本信息表格,请各个参赛队填写,了解各

院校本专业的开设情况,建立《参赛院校基本信息》1套,为今后合

作发展奠定基础。

20

附件1

2022年道路与桥梁工程检测技术竞赛理论考试试卷样卷

一.单项选择题(总分60分,共60题,每题1分)

1.我国标准分为()。

A国家标准、专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B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部门标准和内部标准

C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

D国际标准、国家标准、部门标准和内部标准

2.积极参加()是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A.职业实践B.职业教育C.职业评级D.职业素养

3.建设工程项目决策期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确定项目的定义B.组建项目管理团队

C.实现项目的投资目标D.实现项目的使用功能

4.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名称.符号由()公布。

A.国务院B.省级质监机构

C.省级政府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

5.力矩单位“牛顿米”,其单位符号表示正确的是()。

A.NMB.NmC.mND.N.M

6.设有中间带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其路基设计标高为()。

A.路面中线标高B.路面边缘标高

C.路缘带外侧边缘标高D.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标高

7.最大合成坡度主要发生在()

A.陡坡急弯处B.陡坡处

C.回头曲线处D.以上答案均不对

8.重力式挡土墙依靠()承受墙后主动土压力。

A.摩擦力B.锚固力C.自重D.基础的侧向阻力

9.基层的裂缝及老路面上原先的裂缝或接缝会在新铺沥青面层上相同位置重新

出现叫()。

A.龟裂B.缩缝C.反射裂缝D.涨缝

10.组合体系拱桥组成正确的是()。

A.拱肋、系杆、吊杆B.拱肋、吊杆、填料

C.桥面系、填料D.拱肋、腹孔墩、侧墙

11.拱桥主拱圈横截面主要承受()。

21

A.拉力B.压力C.剪力D.弯矩

12.下列有关检验检测机构记录的规定,错误的是()。

A.记录应按照适当程序规范进行B.修改后的记录应重抄后存档

C.规定了原始观测记录的保存期限D.保存记录应防止虫蛀

13.公路工程专项类分为()。

A.公路工程B.道路工程C.桥梁隧道工程D.机电工程

14.水泥混凝土中的水泥起()作用。

A.骨架作用B.密实作用C.胶凝作用D.加筋作用

15.钢材的冷弯性能用弯曲角度和()与试件厚度或直径的比值来表示。

A.直径B.弯心直径C.试件强度D.塑性

16.低应变法检测基桩存在缩径或扩径时,机械阻抗分别减少或增加,产生()。

A.同相的反射波B.同相或反相的反射波

C.反相的反射波D.无反射信号

17.某部分混凝土存在空洞.不密实或裂缝等缺陷,破坏了混凝土的整体性,通过

该处的超声波信号波与无缺陷混凝土相比较,波幅怎样变化?()

A.增高B.降低C.不变D.先增高后降低

18.在道路路基设计.检测中,一直以压实度为主要指标,但由于压实度参数本身

的局限性,近年来,我国也强调采用()作为道路的重要设计参数。

A.密度B.变形指标C.CBRD.平整度

19.等效质量法中,锚固力越大,参与自由振动的质量也就()。

A越少B越小C越长D越大

20.在悬索桥监测项目中不包含()。

A.降雨量B.腐蚀C.裂缝D.支座位移

21.检定/校准的对象不包含()。

A.检测设备B.标准物质C.样品D.测量仪器

22.下列关于选择试验检测仪器设备期间核查标准的说法,错误的是()。

A.若存在合适的比较稳定的实物量具,就可以作为核查标准

B.若存在合适的比较稳定的被测物品,也可选用一个被测物品作为核查标准

C.机构应对所有在用仪器设备开展期间核查,尤其是那些性能稳定,使用频率不

高不易损坏的仪器设备更需要进行期间核查

D.若对于某个仪器设备,不存在可作为核查标准的实物量具或稳定的被测物品,

则可不进行期间核查

23.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的两种方法是()。

A.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B.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

22

C.交叉抽样和成对抽样D.抽签法和随机数法

24.基桩的低应变法主要基于弹性波的()特性。

A.反射B.绕射C.折射D.衍射

25.钢质护栏立柱的埋深检测运用下列哪种理论基础()。

A.一维波动理论B.二维波动理论C.三维波动理论D.多维波动理论

26.单桩竖向抗压(拔)静载试验可确定()。

A.单桩竖向抗压(拔)极限承载力B.长度和灌浆密实度

C.压实度和坍落度D.拉拔力和埋入深度

27.声波透射法检测时,桩身有明显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性能有影响是()

的分类原则。

A.Ⅰ类桩B.Ⅱ类桩C.Ⅲ类桩D.Ⅳ类桩

28.在《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技术规程》(JGJ/T182-2009)中,使用的方法为(

)。

A.超声法B.电磁感应法C.声波反射法D.低应变法

29.按《水利水电工程锚杆无损检测规程》(DL/T5424-2009)的规定,被检测的

锚杆砂浆应达()天以上的龄期。

A.3B.4C.7D.9

30.按《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技术规程》(JGJ/T182-2009)的规定,锚杆锚固质

量无损检测前,宜进行()。

A.蠕变实验B.抗拔力试验C.锚杆模拟实验D.无需进行任何其他试验

31.按照《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技术规程》(JGJ/T182-2009)要求,其激振方式

宜采用()。

A.瞬态激振B.连续激振C.摩擦激振D.稳态激振

32.下列关于护栏立柱埋深检测中使用的计算波速,错误的是()。

A.若采用人工锤击等方式激振,得到的弹性波波长较长,此时的有明显的降低

B.对于岩石钻孔并内外灌浆的立柱,其波速会有一定的降低,宜实测标定波速

C.对于打入不同种类介质中的立柱,波速仍固定采用5.18km/s

D.打入混凝土中的护栏立柱波速较土中低

33.护栏立柱埋深检测中,使用到加速度传感器的数量为()。

A.1B.2C.3D.4

34.采用雷达法对隧道衬砌脱空进行检测,利用了信号的()特性进行检测?

A.衰减特性B.反射特性C.透过特性D.以上都不是

35.采用超声波与冲击弹性波双面透射法检测混凝土内部缺陷时,对大缺陷识别

能力强的是哪一类()检测媒介?

23

A.超声波B.冲击弹性波C.超声波等于冲击弹性波D.不能比较

36.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具有双面检测条件)进行缺陷检测时,可采用的检测

方法为()

A.雷达法B.超声法C.弹性波CT法D.以上方法均不正确

37.完成一次从模拟量转换到数字量所需的时间的倒数是指()。

A.采集频率B.转换速率C.采样精度D.采样间隔

38.弹性波CT的原理是()

A.测线经过缺陷区域时,弹性波速度会降低。

B.测线经过缺陷区域时,弹性波频率会增加。

C.测线经过缺陷区域时,弹性波速度会增加。

D.测线经过缺陷区域时,弹性波能量会衰减。

39.采用回弹仪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时,下列哪个距离符合测试要求?()

A.测点距离接缝处2cmB.测点距离边界3cm

C.测点距离接缝处6cmD.测点距离边界4cm

40.对0.15×0.15×0.15m标准试块进行波速标定,在0.07143时刻出现反射,则

标准试块的波速为()

A.4.0km/sB.4.1km/sC.4.2km/sD.4.3km/s

41.在利用R波测试混凝土强度时,一直两个传感器间距为0.5m,R波在这两个

通道间的传播时间差为0.25ms,则此时R波的传播速度为()Km/s

A.1.8B.2.0C.2.5D.3.5

42.关于雷达法测混凝土厚度,错误的是()

A.在现场检测时,应首先进行电磁波速标定

B.混凝土中钢筋较密集时,对测试影响较大

C.标定的目标体厚度不少于15cm

D.混凝土含水量较大时,不需要再额外标定

43.半电池电位法用于检测混凝土中钢筋的()。

A.保护层厚度B.位置C.锈蚀活化程度D.间距

44.当钢筋保护层厚度小于()时,应加垫非铁磁性垫块进行检测。

A.5mmB.10mmC.15mmD.20mm

45.碳化修正时应选择不少于构件的30%测区数在有代表性的位置上测量,并取

其平均值为该构件的碳化深度值()

A.20%B.30%C.40%D.50%

46.雷达侦测厚度时采样率宜为天线中心频率的()倍。

A.1~2B.2~4C.4~6D.6~10

24

47.落球检测时,一般测试得到的图形是哪种()

A.时域图形B.频谱图C.功率谱线D.相位谱线

48.落球试验时,为避免反复测试造成的误差,同一测点仅测试()。

A.1次B.2次C.3次D.6次

49.下列设备或者方法中不能用于测量压实度的是()。

A.灌砂法B.环刀法C.核子密度仪D.EVD

50.岩体弹性波波速与岩体种类.岩石密度等有密切关系。一般岩石的弹性波波速

会随着密度增加而()

A.减小B.增加C.不会D.不确定变化

51.挖坑灌砂法的基本原理在于通过烘干从坑中挖出的土质材料,获得其干土质

量和含水率。而材料的()则通过向坑内灌入已知密度的标准砂来获取。

A.湿密度B.原状体积C.孔隙率D.压实度

52.表面波法根据其激振方式,可分为瞬态表面波和稳态表面波。一般()表

面波的测试更为稳定和可靠。

A.瞬态B.稳态C.瞬态和稳态D.不一定

53.对空悬式索力进行检测时,主要的测试方法不包括()。

A频率法B波动法C弹性磁学法D打声法

54.预应力结构锚下有效预应力的检测方法中,灌浆前后都适用的检测方法是(

)。

A波动法B二次张拉法C等效质量法D传递函数法

55.压浆密实度定位检测时,哪种方法的检测设备最复杂,当防护不到位时,对

人体有一定伤害()。

A基于电磁波的检测方法B基于超声波的检测方法

C基于放射线的检测方法D基于冲击弹性波的检测方法

56.下列哪种方法属于灌浆定位检测方法()

A全长衰减法(FLEA)B全长波速法(FLPV)

C冲击回波法(IEEV)D传递函数法(PFTF)

57.先张法与后张法的主要区别是时间顺序的不同。()

A混凝土浇筑和预应力筋张拉B混凝土浇筑和钢筋铺设

C钢筋铺设和预应力筋张拉D钢筋铺设

58.在桥梁监测中,下列不属于应力应变监测的是()。

A.混凝土结构表面B.内部应变C.水平位移D.钢索受力

59.为了保护基坑,基坑会做许多混凝土支撑和钢结构支撑,钢结构支撑宜采用

()量测应力变化。

25

A.轴力计B.混凝土应变计C.钢筋计D.锚索计

60.因围护墙施工.基坑开挖以及降水引起的基坑内外地层位移,下列控制条件不

正确的是()

A.不得导致基坑的失稳

B.不得影响地下结构的尺寸、形状和地下工程的正常施工

C.对周边已有建(构)筑物引起的变形不得超过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D.持续观察现场状况就可以继续施工

二.多项选择题(总分20分,10题,每题2分,选对得全分,错选不

得分,漏选时选对1项得0.5分,选对2项得1分,选对3项得1.5

分)

1.申请换证复核的试验检测机构应符合()等基本条件。

A.上年度信用等级为B级以上

B.等级证书有效期内信用等级为C级的次数不超过一次

C.等级证书有效期内开始的试验检测参数应覆盖批准的所有试验检测项目且不

少于批准参数的70%

D.试验检测人员.设备.环境满足初次申请时等级标准要求

2.下列关于测定水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