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4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期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_第1页
2020-2024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期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_第2页
2020-2024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期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_第3页
2020-2024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期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_第4页
2020-2024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期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20高三上·北京海淀·期中)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儿女回想四个月以前,我犹似押送囚犯,突然地把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从上海的租寓中拖出,载上火车,送回乡间,关进低小的平屋中。自己仍回到上海的租界中,独居了四个月。这举动究竟出于甚么旨意,本于甚么计划,现在回想起来,连自己也不相信。其实旨意与计划,都是虚空的,自骗自扰的,实际于人生有甚么利益呢?只赢得世故尘劳,做弄几番欢愁的感情,增加心头的创痕罢了!当时我独自回到上海,走进空寂的租寓,心中不免虚空起来。晚上整理房室,把剩在灶间里的篮钵、器皿、余薪、余米,以及其他三年来寓居中所用的家常零星物件,尽行送给来帮我做短工的邻近的小店里的儿子。只有四双破旧的小孩子的鞋子(不知为甚么缘故),我不送掉,拿来整齐地摆在自己的床下,而且后来看到的时候常常感到一种无名的愉快。朋友们说我关心儿女。我对于儿女的确关心,在独居中更常有悬念的时候。但我自以为这关心与悬念中,除了本能以外,似乎尚含有一种更强的加味。所以我往往不顾自己的画技与文笔的拙陋,动辄描摹。因为我的儿女都是孩子们,最年长的不过九岁,所以我对于儿女的关心与悬念中,有一部分是对于孩子们——普天下的孩子们——的关心与悬念。他们成人以后我对他们怎样?现在自己也不能晓得,但可推知其一定与现在不同,因为不复含有那种加味了。回想过去四个月的悠闲宁静的独居生活,在我也颇觉得可恋,又可感谢。然而一旦回到故乡的平屋里,被围在一群儿女的中间的时候,我又不禁自伤了。因为我那种生活,或枯坐默想,或钻研搜求,或敷衍,应酬,比较起他们的天真、健全、活跃的生活来,明明是变态的、病的、残废的。有一个炎夏的下午,我回到家中了。第二天的傍晚,我领了四个孩子——九岁的阿宝、七岁的软软、五岁的瞻瞻、三岁的阿韦——到小院中的槐荫下,坐在地上吃西瓜。夕暮的紫色中,炎阳的红味渐渐消减,凉夜的青味渐渐加浓起来。微风吹动孩子们的细丝一般的头发,身体上汗气已经全消,百感畅快的时候,孩子们似乎已经充溢着生的欢喜,非发泄不可了。最初是三岁的孩子的音乐的表现,他满足之余,笑嘻嘻摇摆着身子,口中一面嚼西瓜,一面发出一种象花猫偷食时候的“ngamngam”的声音来。这音乐的表现立刻唤起了五岁的瞻瞻的共鸣,他接着发表他的诗:“瞻瞻吃西瓜,宝姊姊吃西瓜,软软吃西瓜,阿韦吃西瓜。”这诗的表现又立刻引起了七岁与九岁的孩子的散文的、数学的兴味:他们立刻把瞻瞻的诗句的意义归纳起来,报告其结果:“四个人吃四块西瓜。”于是我在自己心中默默地批判他们的作品。我觉得三岁的阿韦的音乐的表现最为深刻而完全,最能全般表出他的欢喜的感情。五岁的瞻瞻把这欢喜的感情翻译为(他的)诗,已打了一个折扣;然尚带着节奏与旋律的分子,犹有活跃的生命流露着。至于软软与阿宝的散文的、数学的、概念的表现,比较起来更肤浅一层。然而看他们的态度,全部精神投入在吃西瓜的一事中,其明慧的心眼,比大人们所见的完全得多。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们的所有物,世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们能最明确、最完全地见到。我比起他们来,真的心眼已经被世智尘劳所蒙蔽,所斫丧,是一个可怜的残废者了。我实在不敢受他们“父亲”的称呼,倘然“父亲”是尊崇的。我在平屋的南窗下暂设一张小桌子,上面按照一定的秩序而布置着稿纸、信箧、笔砚、墨水瓶、浆糊瓶、时表和茶盘等,不喜欢别人来任意移动,这是我独居时的惯癖。我——我们大人——平常的举止,总是谨慎、细心、端详,斯文。例如磨墨,放笔,倒茶等,都小心从事,故桌上的布置每日依然,不致破坏或扰乱。因为我的手足的筋觉已经由于屡受物理的教训而深深地养成一种谨惕的惯性了。然而孩子们一爬到我的案上,就捣乱我的秩序,破坏我的桌上的构图,毁损我的器物。他们拿起自来水笔来一挥,洒了一桌子又一衣襟的墨水点;又把笔尖蘸在浆糊瓶里。他们用劲拔开毛笔的铜笔套,手背撞翻茶壶,壶盖打碎在地板上……这在当时实在使我不耐烦,我不免哼喝他们,夺脱他们手里的东西,甚至批他们的小颊。然而我立刻后悔:哼喝之后立刻继之以笑,夺了之后立刻加倍奉还,批颊的手在中途软却,终于变批为抚。因为我立刻自悟其非:我要求孩子们的举止同我自己一样,何其乖谬!我——我们大人——的举止谨惕,是为了身体手足的筋觉已经受了种种现实的压迫而痉挛了的缘故。孩子们尚保有天赋的健全的身手与真朴活跃的元气,岂象我们的穷屈?揖让、进退、规行、矩步等大人们的礼貌,犹如刑具,都是戕害这天赋的健全的身手的。于是活跃的人逐渐变成了手足麻痹、半身不遂的残废者。残废者要求健全者的举止同他自己一样,何其乖谬!近来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这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是在世间与我因缘最深的儿童,他们在我心中占有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1928年夏作于石门湾平屋(取材于丰子恺的同名散文)73.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悬念:惦记思念B.批判:批驳否定C.端详:端庄安详D.穷屈:拘谨屈从7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④段“更强的加味指作作者除了有对儿女们的关心与悬念,还有对普天下孩子们的童真与天性的尊崇。B.作者在记叙“吃西瓜”事件时,认为对于生活的表现,散文的、数学的、概念的比音乐的、诗歌的肤浅。C.第⑧段中,面对儿女们天真的行为,作者的态度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由不耐烦到欣赏,最终到遗憾无奈。D.这篇文章善于从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挖掘宏旨精义,用语质朴自然,亲切率真,散发着恬淡的人文情味。75.第①段中写作者回忆送女儿回乡间的情形,画线句极富表现力,请加以赏析76.结尾处作者说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在自己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请简要回答作者这样说的理由77.文中提到世人“希望以儿女永续其自我”,请从《红楼梦》贾政对待宝玉的相关言行中举出例,谈谈你对这种观念的看法。【答案】73.B74.C

75.作者回忆送儿女回乡间的情形,画线句将作者强硬的行为和儿女可爱天真的状态加以对比,以自嘲的语气,表现出作者回忆这段往事时,内心充满了愧疚与自责。“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用比喻描绘儿女天真可爱的状态:“拖”“载”“送”“关”等一系列动词,状写自己强制且近乎于粗暴的行为;“押送囚犯”语带夸张,语气越强烈,越表现出作者回忆时内心的痛苦。

76.①孩子们有着未被世智尘劳所蒙蔽的最健全明慧的心眼,他们能最明确、最完全地看到事物的真相。②孩子们还未受到种种现实的压迫,保有天赋的健全的身手与真朴活跃的元气③作者能够跳脱出“父亲”的身份,从平等的视角看待孩子们。

77.我认可丰子恺先生的观点,认为父母子女的关系不该是“永续其自我”,自然平等相待即可,不必把父母的心愿、期待或者幸福寄予下一代。教育平等,生长自然,这应该是父母与子女之间最为正常、理想的状态。在《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中,贾宝玉做了错事,贾政一怒之下,拿大板子恨不得一顿打死:贾政冷笑道:“倒休提这话。我养了这不肖的孽障,已不孝,教训他一番,又有众人护持,不如趁今日一发勒死了,以绝将来之患!"说着,便要绳索来勒死。贾政听了王夫人为宝玉求情的话,不觉长叹一声,向椅上坐了,泪如雨下。论者多以这一段说明贾政对于宝玉的冷酷、不近人情。贾政痛打宝玉,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宝玉不喜欢应科举,而贾政的心情却是:自己在仕途努力,儿子却如此不争气。父子之间呈现了一种不自然、有失平等的、欠缺和谐的状态:贾政对于儿子的不上劲经常痛苦,宝玉对父亲则是胆战心惊、惧怕至极。若反过来,如同丰先生那样看待子女,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给予平等地尊重理解,在教育路上顺其自然,不强制,无强权,或许就是和睦相处和乐、温馨、美好的局面了。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符合题意即可。【解析】73.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能力。理解词语的方法主要有:(1)联系上下文。如果是一个句子中的词语,应该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来理解,联系上下文字找出其正确解释。(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有些词语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3)找近义词、说反义词、换词语等方法理解词语。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一些词语的理解,即通过具体可感的词语进行换词,可以大体明白词语的含义。(4)拆分法。词语一般是由几个字组合而成的,我们可以先把词先拆开理解,再把意思合起来就可以组合出词语的含义。(5)看修辞义。比如比喻象征义、双关义等等。B项,批判,解释错误,应该是评判、评价的意思。结合原文相关段落,尤其是后语境可以理解并非“批驳否定”而是赞扬肯定。“我觉得……表现最为深刻而完全,最能全般表出他的欢喜的感情。……然尚带着节奏与旋律的分子,犹有活跃的生命流露着。……其明慧的心眼,比大人们所见的完全得多。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们的所有物,世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们能最明确、最完全地见到。我比起他们来,真的心眼已经被世智尘劳所蒙蔽,所斫丧,是一个可怜的残废者了”,可见作为父亲的丰子恺善于发现孩子们的亮点。故选B。7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能力。(1)抓关键词语。很多重点句的感染力,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2)抓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3)从句式入手。常见的几种句式表达效果为: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反问句,加强语气。(4)感叹句,抒情强烈。答题格式:这是个……句,表达了……(作用)。C项,“第⑧段中态度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由不耐烦到欣赏,最终到遗憾无奈”,概括错误。原文说“然而孩子们一爬到我的案上,就捣乱我的秩序,破坏我的桌上的构图,毁损我的器物。他们拿起自来水笔来一挥,洒了一桌子又一衣襟的墨水点;又把笔尖蘸在浆糊瓶里。他们用劲拔开毛笔的铜笔套,手背撞翻茶壶,壶盖打碎在地板上……这在当时实在使我不耐烦”,可见最开始的表现是“不耐烦”然后“不免哼喝他们,夺脱他们手里的东西,甚至批他们的小颊”。“然而我立刻后悔”“哼喝之后立刻继之以笑,夺了之后立刻加倍奉还,批颊的手在中途软却,终于变批为抚。因为我立刻自悟其非”,可见最后的态度不是遗憾无奈,而是源于体谅、理解和关爱的“抚”摸,并且懊悔自责,认为自己还不如孩子们。所以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转化过程应该是:不耐烦(哼喝)——后悔——笑——抚——自责。故选C。75.本题考查赏析重点句子的能力。现代文阅读怎样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呢?所谓理解句子,它包括三层次意思:(1)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2)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3)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答题时首先明确用了何种修辞,并具体分析举例,最后点明效果,即情感主旨,按照由浅入深的逻辑思路。第①段中写作者回忆送女儿回乡间情形的句子富有表现力,因为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比如比喻修辞:本体为“儿女”,喻体为“小燕子”,效果词为生动形象,情感态度即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为“活泼天真可爱”;细节或者动作行为描写,具体表现为一系列动词,“押送”“拖出”“载上”“送回”“关进”等,表现“我”对孩子们的最初态度为粗暴、蛮横、强权,总之是盼他们快点离开;采用抑扬先抑手法,与下文“我”对孩子们的喜爱形成鲜明对比;“囚犯”一词,戏谑幽默中传递了大人对孩子的不尊重,关系的不平等,与下文我的转化形成对照,突出回忆中“我”愧疚、自责、懊悔、痛苦等复杂情感。76.本题考查对结尾段中主要句子的理解能力。要做好这道题首先能够判断该句在文中的位置及作用:总结全文,抒发感情。然后从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做好筛选、整合,并归纳概括。所以此题是一道综合考查能力的题。首先解读题干给句“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表达了作者对天真、可爱、活泼的孩子们的无限喜爱;“在自己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强调突出了我对孩子们的情感态度;“请简要回答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明令考生找出原因,简要归纳。答案①②“孩子们有着未被世智尘劳所蒙蔽的最健全明慧的心眼,他们能最明确、最完全地看到事物的真相”源自第7段结尾“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们的所有物,世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们能最明确、最完全地见到。我比起他们来,真的心眼已经被世智尘劳所蒙蔽,所斫丧,是一个可怜的残废者了。我实在不敢受他们“父亲”的称呼,倘然‘父亲’是尊崇的”;答案③取自最后一段“近来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这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是在世间与我因缘最深的儿童,他们在我心中占有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77.本题考查赏析并解读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题干为“文中提到世人‘希望以儿女永续其自我’,请从《红楼梦》贾政对待宝玉的相关言行中举出例子,谈谈你对这种观念的看法”,可见本题问的是对于“世人所言的“希望以儿女永续自我”的认知、感悟或评价。题目既然来自文本,尽量顺应作者丰子恺的观点,二姐结合现实考虑也是符合当今的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教育理念的。文中作者说“世人以膝下有儿女为幸福,希望以儿女永续其自我,我实在不解他们的心理”,可见对于“希望以儿女永续其自我”的说法,可以抱持否定观。丰子恺说“我以为世间人与人的关系,最自然最合理的莫如朋友。君臣、父子、昆弟、夫妇之情,在十分自然合理的时候都不外乎是一种广义的友谊。所以朋友之情,实在是一切人情的基础。“朋,同类也。”并育于大地上的人,都是同类的朋友,共为大自然的儿女。作者说“儿女在我心中占有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据此理解儿女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父母不必希望儿女“永续其自我”。理解了文中观点后,再根据《红楼梦》中贾政和贾宝玉之间的关系作为反面论据即可。【点睛】谈谈自己读句子的体会,即赏析词句段的答题思路——字面+中心,所谓“字面+中心”指的是,先理解句子的字面意思,解释句中的关键词语,连词成句;联系文章前后的内容来解释句子,联系文章中心来理解句意,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说明一个道理,希望与我们达到共鸣,我们要联系自己的生活,来谈体会。方法:从文中理解,把文章中的这句话用最通俗的方法再说一遍,可以给这个句子换说法,也可以给这个句子作解释。然后根据文章的中心再理解句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可以联系生活再说说。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什么感情?(也可问你印象最深刻的句子)3、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20-21高三上·北京海淀·期中)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登桐君山观富春江月下东流①我以为访一处佳胜山水,无须提前做功课。做过功课,到那里你不知先看哪样后看哪样。如果你要去的地方是桐庐,做功课,更容易发生选择性困难。我把这种选择性困难说给水华,他说,要看桐庐,先看桐君山好了。②次日晨,我和水华到了桐君山下。我说这山不算高啊,水华说,若游玩,山不需要太高。好山高矮适宜,有花有草,设亭列椅,人和山才融为一体。世人都说“峨眉天下秀”,梁启超称桐君山为“峨眉一角”,康有为则认为“峨眉诸峰不及此奇”。好山啊,不光山本身的形态要好,山上提供的视角也要好,登上去能看到更好的风光。③往山上走,清风拂面。枝叶牵衣。台阶登几级,便有缓步之地,便于抬起头观望,这是当年修山路者为后人提供的人文关怀。水华说,清代高鹏年在《桐君山记》里写“扁舟渡横港,登岸,徒步而上。历三百余级,盘旋曲折,达于巅”。徒步而上,三百余级台阶的高度刚刚好,太高了,李白、韦庄、白居易、苏轼、李清照上不去的。高鹏年又说,上桐君山“一路松风成林,苔藓铺地,鸣禽上下,如奏笙簧,有石坊曰古小金山,即桐君山也”。桐君山上草木葱茏,差不多一棵树边上,长着另一品种的树,高矮参差,各呈姿态。鸟儿在不高的树上跃上跃下,细密鸣叫,更长音的乌鸣从树叶茂密的高树里传出,如长啸一般。此山不过于嶙峋,也不过于平缓。亭阁花草,树石雾岚均各有位置。未破坏野逸气象。④登山顶,视野顿开。江水阔大奔流,对岸建筑的远与小,衬出我们所站的山头很高。水华手指山下说,这一条是富春江,那一条是分水江,桐君山是两江汇合处。作家柯灵写过一篇《桐庐行》,“船转到山脚,天目溪从斜刺里迎面而来,富春江是一片绀赭,而它却是溶溶的碧流,两种截然不同的颜色,在这里分成两半,形成稀有的奇景”,天目溪就是分水江。我们脚下站的这个地方是产生过好多诗的。我看了看脚下,只有石头和寻常花草。水华说,唐朝诗人章八元就站在这里作诗:“三月暖时花竞发,两溪分处水争流。”有两首清代诗人写桐庐的诗也蛮有意思,袁枚的《桐江作》和纪晓岚的《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都写到了山、水、绿、船,这是桐庐风光的四大家族。郁达夫的《钓台的春昼》也写到桐君山,他说桐君山“地处在桐溪东岸,正当桐溪和富春江合流之所,依依一水,西岸便瞰视着桐庐县市的人家烟树,南面对江,便是十里长洲;唐诗人方干的故居,就在这十里桐洲九里花的花田深处。向西越过桐户县城,更遥遥对着一排高低不定的青峦,这就是富春山的山子山孙了。东北面山下,是一片桑麻沃地,有一条长蛇似的官道,随而复现,出没盘曲在桃花杨柳洋槐榆树的中间;绕过一支小岭,便是富阳县的境界”。⑤说着话来到桐君祠。桐庐县志载,桐君祠最初建于北宋元丰年间,祠内桐君老人端坐中间,神态蔼然。两侧分立扁鹊、张仲景、华佗、葛洪、孙思邈、黄唯一、李时珍、王清任的塑像。相传,桐君是黄帝时人,在此山结庐而居,研医采药,治病救人。他的医药经验被后人汇编为《桐君采药录》,影响深远。⑥我跟你讲,水华说,桐君这个人,《浙江通志》记载,“桐君住在县东山隈桐树下,其地枝柯偃盖,荫蔽数亩,远望如庐舍,人问其姓名,则以桐示之,因名其人为桐君”。为纪念这位中医药鼻祖,后人把他采药求道的这方土地命名为桐庐,江为桐江,溪为桐溪,岭为桐岭,洲为桐洲。采药求道山为桐君山,山上修桐君祠祭祀。⑦月光下的桐庐县城清逸大方,现代化的脚步与山水清音在这里相遇而不抵触,故此桐庐享有“中国最美县城”之誉。我们沿着江边走,准备再度到桐君山看山上月色。水华说,这个地方叫重梁渡头,郁达夫当年走到这里,“先在离轮埠不远的渡口停立了几分钟,后来向一位来渡口洗夜饭米的年轻少妇,弓身请问一回,才得到了渡江的秘诀。她说,‘你只需高喊两三声,船自会来的。’先谢了她教我的好意,然后以双手围成播音的喇叭,纵声一喊,‘喂,喂,渡船请摇过来!’果然在半江的黑影当中,船身摇动了,渐摇渐近,五分钟后,我在渡口,终于听出了咿呀柔橹的声音。时间似乎已经入了酉时的下刻,小市里的群动,这时候都已经静息。”⑧到山顶,月下的富春江静静流过,丰腴白净,水面筛动着对岸高楼的灯影。我看到岸边十几条渔船停驻,灯火里人影忙碌。水华说,这是船民,很辛苦的。我们桐庐的船民过年要在船上贴红纸,上面写“大将军八面威风”,船上放一捆青柴,叫“青龙吉祥”。⑨山上,我们再拜桐君老人,感谢他的恩德,踏着月光白霜的石阶下了山。⑩水华姓郭不姓桐,桐庐县合村乡麻境村人,军旅诗人,博闻强记,过目成诵。我与水华相识廿载,他比我小十岁,为吾友人。(取材于鲍尔吉∙原野的同名散文)7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中,梁启超和康有为都用峨眉山与桐君山作比较,但侧重点不同,他们分别强调桐君山的秀和奇。B.第③段写桐君山高矮适宜,草木葱茏,苔藓铺地。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吸引过许多文人墨客登临览胜。C.第④段中,作者对在桐君山顶所见的山、水、绿、船进行了详尽而直接的描写,生动展现了桐君山的明丽。D.第⑦段中,作者借助了郁达夫在鱼梁渡头向一位年轻少妇问渡的经历,让读者感受到桐庐当地的质朴民风。79.本文用语精当,富有美感,请赏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到山顶,月下的富春江静静流过。丰腴白净,水面筛动着对岸高接的灯影。80.第①段说”要看桐庐,先看桐庐君山好了”。阅读全文,简要回答先看桐君山的理由。81.“水华”这一人物在本篇游记中十分突出,请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答案】78.C79.丰腴:写出了富春江水量丰沛、水面宽阔的特点,有画面感。筛动:形象描绘出江水静流、微波轻漾、光影闪烁的动态美。80.①桐君山自然景观秀丽,人文色彩浓郁,高矮适宜,易于攀登。②桐君山可提供最佳观赏角度,在山顶能纵览桐庐风光的全貌。③桐君山上建有桐君祠,了解桐君其人,可明桐庐文化的渊源。81.①水华是作者桐庐之行的“导游”,起到串联全文内容的作用。②水华介绍了大量关于桐庐的诗文和历史,丰富了文章内涵。③水华热爱家乡、博闻强记、富有才情,其形象深化了作品主旨。【解析】78.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项,“详尽而直接的描写”错误,第④段中,直接描写山、水、绿、船的仅有“江水阔大奔流”“水华手指山下说,这一条是富春江,那一条是分水江,桐君山是两江汇合处”“只有石头和寻常花草”,都是粗略地描写,作者主要通过侧面描写,即引用前人诗文作品中的相关描写来表现桐君山顶所见的山、水、绿、船的特点,展现了桐君山的明丽。故选C。79.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的含意,分析艺术技巧,品味语言魅力的能力。“丰腴”,一般是形容人体态丰满,此处用于形容富春江水,体现了富春江水量丰沛、水面宽阔的特点,以人们熟悉的用来描绘人体态丰满的“丰腴”一词描绘富春江水,更加形象生动地体现出富春江水的特点,让读者更加有画面感。“筛”,一般是指把东西放在筛子里,来回摇动,使细碎的漏下去,粗的留在上头,“水面筛动着对岸高楼的灯影”,江水来回摇动,高楼的灯影照映在江面上,如同筛子来回摇动筛东西一样,表现了江水静流、微波轻漾、光影闪烁的动态美。80.本题考查理解和概括原文相关内容的能力。根据第三段,“桐君山上草木葱茏,……高矮参差,各呈姿态。鸟儿在不高的树上跃上跃下,细密鸣叫,更长音的乌鸣从树叶茂密的高树里传出,……。亭阁花草,树石雾岚均各有位置。未破坏野逸气象”可知,桐君山自然景观秀丽,人文色彩浓郁,不不像其他名山一样高大,高度适宜,刚好适合攀登。根据第四段,“登山顶,视野顿开。江水阔大奔流,对岸建筑的远与小,衬出我们所站的山头很高。……”可以看出,站在桐君山顶,可以饱览桐庐风光的全貌,这是一个观景的好地方。根据第五、六段,“桐君是黄帝时人,……研医采药,治病救人。他的医药经验被后人汇编为《桐君采药录》,影响深远”“为纪念这位中医药鼻祖,后人把他采药求道的这方土地命名为桐”可知,桐君山上建有桐君祠,经由这里,可以了解桐君其人,借此进一步明白桐庐文化的渊源。81.本题分析考查人物形象的作用的能力。根据“我把这种选择性困难说给水华,他说,要看桐庐,先看桐君山好了”“次日晨,我和水华到了桐君山下”等可知,水华是作者桐庐之行的“导游”,作者游玩的路线设定和一路上的讲解主要由水华来负责,水华这个人物起到串联全文内容的作用。在游览过程中,有大量的“水华说”引出的关于桐庐的诗文和历史的介绍,经过水华的介绍,我们得知桐庐的诸多文化内涵,他提到了高鹏年《桐君山记》、柯灵《桐庐行》、袁枚的《桐江作》等,丰富了文章内涵,作者也了解了桐庐的人文底蕴和文化内涵。(21-22高三上·北京海淀·期中)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契诃夫的预言肖复兴如今城市的书店,两极分化,一类空间被挤得越来越逼仄,像北京大栅栏的新华书店,我小时候就在那里买书,现在它虽然依然健在,却是在夹缝里求生存,一半书架上的书籍,被杂七杂八的东西所蚕食;一类走高大上的路线,成为网红打卡地,如距新华书店不远处西河沿新开张不两年的PAGEONE书店,装修时尚而辉煌,书也成了装潢的一部分。这样的书店不少,一般兼卖咖啡之类。灰姑娘和白雪公主,如此呈不对称的辉映,映射出如今书店的尴尬。一座城市不可能没有书店。书店,既不是城市的宠物,也不是城市的乞儿。它本来无所谓大小、豪华或简朴,而应该是宠辱不惊,哪怕白无无人光顾,夜晚一灯如豆,即使谈不上纪晓岚说的“灯如红豆最相思”,总还是能给人一点儿温暖。记得有一年我到江南海盐小城,夜晩,在僻静深巷一个不大的书店里翻书,一直到书店里的人都走光了,只剩下店员(也可能是老板)一人;最后,我买了一本黄裳的老版旧书《旧戏新谈》,早已经到了打烊的时间,我前脚离开,人家就关上店门,上好窗板。店里闪烁的橘黄色的灯光,让我感到亲切,至今难忘。如今,越是城市角落里鸡毛小店一样的书店,越是难以为继。不少这样的书店,不是已经无奈地关门改作他用,就是如大栅栏的新华书店也一半改卖杂货,所谓“堤内损失堤外补”。北京前门外大街,沿前门楼子一路往南到珠市口,一里多长的街道两旁,【甲】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还有三家书店存在。如今,一家不剩。重游故地,有时会想,还不如大栅栏里的新华书店,尽管一半卖杂货,毕竟还残存一半在卖书,聊胜于无。前两天,读契诃夫的小说,在《契诃夫小说全集》第八卷,偶然读到《一家商号的历史》。小说不长,讲的是一个叫安德烈的人得到母亲一笔遗产,准备开一家书店,便租下一座房子,从莫斯科进了一批新旧各类书藉,陈列在架,开门揖客。谁想,【乙】开张三个星期,没有一个人进门买书。好不容易来了一个姑娘,要买两分钱的醋。安德烈生气地说:小姐,你走错门了!以后,进门来的客人,都不是来买书,而是要买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无奈的安德烈,为了生存,只好屈从,他从莫斯科进了这些生活用品。这些东西卖得不错,安德烈得陇望蜀,把隔壁的杂货铺也盘了下来,在中间的墙上凿开一个门,【丙】两家店合成一家,扩大地盘,索性都卖杂货。后来,安德烈又盘进一家酒馆。杂货,酒馆,比书更能让小店存活。最有意思的是这样两处。一处是安德烈新进杂货上架的时候,不小心碰得架子摇晃起来,【丁】最上面一层架子上摆放的一位文学名家的十卷本文集滚落下来,砸在他的脑袋上,砸碎了两盏灯罩。【戊】最后,他把架上的那些书,打捆论斤都卖掉了。另一处是小说的结尾。书店变身为杂货店之后,有旧日的朋友忽然跟他谈起文学和书籍报刊的时候,他眯起眼睛,摆弄胸前的表链说:“这种东西跟我不相干。我是干比较实际工作的!”读完契诃夫的这篇小说,我想起我们的书店,竟然有若如此相似之处。这是契诃夫1892年的作品,早在129年前,契诃夫就已经预言我们不少书店的命运。不是渐次引入各种生活用品(我们现在再多一点文创产品)、小酒馆(我们是咖啡馆),便是改弦更张,让书店变成杂货铺,乃至彻底消失。对于书店的认知转换,安德烈从最初说人家是走错门,到最后自诩为卖杂货才是实际工作——在实际、实用和实惠的价值系统中,书自然沦为杂货不如的货物。如此,书砸在我们的头上,再正常不过。当然,也不能归罪于书店的老板。安德烈最初办书店的美好愿望,在现实生活中碰壁,应该是很多个体书店小老板的命运写照。即使是大书店的大老板又能怎么样呢?在网络的冲击下,纸面阅读遭受空前未有的滑坡;而网上销售对实体书店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这是全世界的问题。以美国为例,实体书店是由大的连锁店和小的独立书店构成。连锁店一般实力雄厚些,独立书店则由于是个体经营,本小利微,面临的挑战更严峻,很多家书店都已经纷纷倒闭。美国有名的连锁店鲍德斯前几年已倒闭,【己】如今只剩巴诺一家。疫情冲击之下,其命运更是可想而知。契诃夫真的是厉害,未卜先知,预言一百多年后书店的命运。如今,不愿意将书店变身杂货铺,而仍然坚持卖书同样是干实际工作理念的书店,是了不起的。这个实际的工作,不仅关乎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关乎我们的精神和心灵。(有删改)82.从画线语句【甲】【乙】【丙】【丁】【戊】【己】中任选三处,各用一个成语概括其所写书店或书籍的命运。8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今的实体书店,其空间因不断被挤压而越来越狭小,生存越来越艰难;受经济利益等影响,书籍的地位也逐渐被繁杂的东西取代。B.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叙述契诃夫小说《一家商号的历史》的内容,不但使文章的意蕴更为丰实厚重,也让文章悬念丛生,引人入胜。C.契诃夫小说中“最有意思”的“两处”,形象地写出了书籍的尴尬处境及安德烈的态度,暗示人们如果没有书籍将失去精神的灯盏。D.本文作者用“契诃夫的预言”来借指不同时代的实体书店不断走向衰亡的可悲命运,意味深长,发人深思,可谓一箭双雕。84.这篇散文饱含着作者丰富深邃的情感,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加以分析。85.契诃夫在一百多年前就预言了实体书店的命运,面对当今实体书店的生存困境,请提出你的解决策略,并简述理由。【答案】82.示例:【甲】每况愈下江河日下【乙】无人问津【丙】改弦更张改弦易辙改弦易调【丁】束之高阁【戊】弃如敝履弃之如敝屣弃如草芥【己】硕果仅存83.B

84.①实体书店带给人温暖、亲切感,因此作者对它始终心存怀念。②当今书店变成网红打卡地或在夹缝中艰难生存,让作者心怀忧虑与无奈。③契诃夫一百多年前就预言了实体书店的命运,这使作者对他十分钦佩。④在严峻挑战下,一些书店经营艰难,作者对书店经营者予以理解、同情;对仍在坚守的书店经营者,表达了敬佩之情。⑤作者担忧人的精神、心灵被实际、实用和实惠的价值系统支配,期望实体书店摆脱困境。

85.实体书店要走出困境,需要政府和书店自己共同努力。政府角度:(1)在政策、资金、税收、占地等方面给予实体书店建设以必要的扶持。因为受网络书籍等影响,实体书店成本较高,因此政府需在这些方面予以扶持。(2)政府可试行“读书券”制度,或者定期举办全民读书日活动,以此带动市民读书,形成良好读书风气,帮助实体书店经营。因为受到电子书籍冲击以及市民忙于工作无暇读书风气的影响,实体书店生意冷清,政府可以想办法让人们走进书店,促进读书消费。书店角度:(1)实体书店自身应该朝专业化、特色化、经营多样化方向发展。打造优雅的环境,让忙碌的人们有休闲的好去处;定期举办各种读书活动,引领文化潮流,吸引读者到书店读书。(2)书店还可走专业化特色化的路线,将某一种类的书籍做精做细;或者多元化发展,吸引更多的读者,也为书店的经济效益提供更多保障。【解析】8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及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甲处,结合“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还有三家书店存在。如今,一家不剩”可知,书店的经营状况越来越不好,生存状况堪忧。可用“每况愈下”(意思是指越往下越明显,表示情况越来越坏)“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一天地坏下去)等来概括。乙处,结合“开张三个星期,没有一个人进门买书”可知,书籍这种东西没有人需要,没人买。可用成语“无人问津”(问津:询问渡口。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来概括。丙处,结合“两家店合成一家,扩大地盘,索性都卖杂货”可知,安德烈已经由卖书转而卖杂货了。可用“改弦更张”(换掉旧的琴弦,再安上新的。比喻去旧更新,改变制度或作法等)“改弦易辙”(改换琴弦,变更行车道路。比喻改变方向、作法等)“改弦易调”(犹改张易调。比喻改变方针、做法或态度)之类的成语来概括。丁处,结合“最上面一层架子上摆放的一位文学名家的十卷本文集”可知,书已经被他放在了最上面,不让它占地方。可用“束之高阁”(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楼阁上。比喻放在一旁,不去管它)来概括。戊处,结合“他把架上的那些书,打捆论斤都卖掉了”可知,这些书被他无情地贱卖、抛弃了。可用“弃如敝履”(意思是丢掉自认为没有价值的东西。比喻毫不可惜地抛弃掉。)“弃之如敝屣”(将它像破鞋一样的丢掉。指对某种人或物极端轻视)“弃如草芥”(就像扔掉一根小草那样。形容毫不在意)概括。己处,结合“如今只剩巴诺一家”可知,美国连锁书店大部分倒闭,只剩了这一家。可用“硕果仅存”(树上仅仅留存下来的大果实。比喻经过淘汰,留下来的稀少可贵的人或物)来概括。8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悬念丛生”错。《一家商号的历史》的故事讲述的是安德烈从经营书店改为经营杂货和酒店,与本文中书店的生存状况一致,并未起到“悬念丛生”的作用。故选B。8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主题及作者情感的能力。文章第二段记叙了自己在江南一家书店的温馨回忆,“记得有一年我到江南海盐小城,夜晩,在僻静深巷一个不大的书店里翻书……店里闪烁的橘黄色的灯光,让我感到亲切,至今难忘”,实体书店带给人温暖、亲切感,因此作者对它始终心存怀念。文章第一段写了当今书店的生存现状,“如今城市的书店,两极分化,一类空间被挤得越来越逼仄,像北京大栅栏的新华书店,我小时候就在那里买书,现在它虽然依然健在,却是在夹缝里求生存……一类走高大上的路线,成为网红打卡地,如距新华书店不远处西河沿新开张不两年的PAGEONE书店,装修时尚而辉煌,书也成了装潢的一部分”,当今书店变成网红打卡地或在夹缝中艰难生存,让作者心怀忧虑与无奈。文章第四段写读《契诃夫小说全集》中《一家商号的历史》,在七段作者感慨“这是契诃夫1892年的作品,早在129年前,契诃夫就已经预言我们不少书店的命运”,在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说“契诃夫真的是厉害,未卜先知,预言一百多年后书店的命运”,契诃夫一百多年前就预言了实体书店的命运,这使作者对他十分钦佩。文章倒数第二段作者说“安德烈最初办书店的美好愿望,在现实生活中碰壁,应该是很多个体书店小老板的命运写照。即使是大书店的大老板又能怎么样呢?在网络的冲击下,纸面阅读遭受空前未有的滑坡;而网上销售对实体书店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这是全世界的问题”,揭示出书店生存的艰难现状;在最后一段,作者说“如今,不愿意将书店变身杂货铺,而仍然坚持卖书同样是干实际工作理念的书店,是了不起的”,在严峻挑战下,一些书店经营艰难,作者对书店经营者予以理解、同情;对仍在坚守的书店经营者,表达了敬佩之情。文章最后一句“这个实际的工作,不仅关乎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关乎我们的精神和心灵”,作者担忧人的精神、心灵被实际、实用和实惠的价值系统支配,期望实体书店摆脱困境。8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问题进行个性化解答的能力。实体书店想要化解当前的生存困境,需要多方发力。第一,各级党委政府要在政策、资金、税收、占地等方面给予实体书店建设以必要的扶持。地方政府可以适当减免实体书店的税费负担,酌情对实体书店作专项租金补贴来切实减轻实体书店房租压力。此外,政府还可以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共同组建若干热心扶持公益文化建设的专项奖励基金,用于奖励那些主动为实体书店降低租金的地产开发商和物业运营商。第二,各级政府还可以试行“读书券”制度,把文化消费权真正归还给读者自己,以此拉动内需,刺激消费,拯救实体书店。第三,实体书店自身也应该朝专业化、特色化、经营多样化方向发展。作为书店经营者,应该让广大读者在优雅的店堂环境中,阅读或购买到多品种、最畅销的图书和各类出版物,要把书店建成文化交流平台,通过举办各类专题讲座、研讨会、文化沙龙以及各类公益文化活动,把书店打造成传播文化信息、引领文化潮流、构建文化生态的重要场所,让书店成为读者工作、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实体书店还可以走专业化特色化的路线,将某一种类的书籍做精做细。同时提供具有特色的服务体系,通过搭配其他种类的商品,多元化发展,为顾客创造出独特的阅读氛围,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也为书店的经济效益提供更多保障。(22-23高三上·北京海淀·期中)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南国花市①“春风摇荡自东来,折尽樱桃绽尽梅。”暖融融的春风一吹,大地上就到处花开了。这时节,很使人想起中国古代那些“一县花”“芙蓉城”之类的传说。广州春节前夜的花市,比历史传说的境界还要美些。这些年我住在广州,每年一度的花市,总是非得去挤一挤不可。这一夜,似乎许多广州人都有那种“拈花微笑”的风度了。②广州是一个终年都有花开的城市。木本中的紫荆,草本中的剑兰,我真不知道它们究竟什么时候不开花。小小的花摊平时是到处密布的,但是大规模的花市却只是一年一度。唯其是一年一度,气派可就更好看啦。地理环境使广州最先迎接春风,在全国各个城市中最先成为花团锦簇的城市。因为那道使人想起了温暖的北回归线就在广州北面不远穿过!记得苏联文学作品中曾经提到他们那里有一种花叫作“报春花”,和中国一些地方称为“报春花”的木兰不同,开的是一个个小铃似的花朵。传说中,春风一吹,这些田野的小铃就摇起头来,呼唤大地道:“开花啦,开花啦,春天来了。”广东有一种特产的名花叫作“吊钟花”,每一个花蕊里面能长出十个左右的倒吊的小钟儿似的花朵来。仿佛它们也是春天的使者,敲着它们的小钟儿报告春讯,于是,鹅黄嫩绿、万紫千红都苏醒过来,倏忽间大地就披上花巾了。③广州的花市共有三个地方,把它们前后连接起来,恐怕有几里路长。这些成为花市的地方,是很有点历史渊源的。例如在中国近代史上很著名的“十三行”附近,在古代放置“铜壶滴漏”的双门底(现在的永汉北路一带),在从前朱门大户集中区的西关,就每每有一个花市。在临近春节的三两天,这些地方沿街搭起了花架,那模样儿很有点像马戏的看台。沿架置满花卉果树,使这些竹架一一列列变成了“花墙”,街道也就一条条变成了“花街”,人流就在这些花街中穿来穿去。春节的前夜,即所谓农历的除夕,花市的热闹景象达到了高潮。这一夜,看花的,买花的,摩肩接踵,一直闹到天亮。几乎全城的大多数人,像乡村人家赶集似的,都跑来看花了。④从前的人们曾经叹惜过“种花一年,看花十日”。在《今古奇观》中,古代文人借小说里人物之口,说过这样的话:“凡花一年只开得一度,四时中只占得一时,一时中又只占得数日。它熬过了三时的冷淡,才讨得这数日的风光……况就此数日间,先犹含蕊,后复零残,盛开之时,更无多了。”这些话是说得不错的。就正因为这样,广州的花市更加使人像踏进一个梦幻的境界似的,感到格外迷恋和赞叹。因为在这个花市里,同时陈列的盛开的花总有好几十种。原来在秋天开的,花农使它延迟在这一两天开。原来在暮春开的,花农又催它提前在这一两天开。那景象,颇使人想起中国神话中的“司花使者”一夜中使群花尽放的杰作。在花市里,“[甲]”的梅花、“[乙]”的桃花、“[丙]”的牡丹、“[丁]”的菊花、有“凌波仙子”美号的水仙、“丰肌弱骨”的芍药、古雅一如宋画的茶花、摇着许多小钟的吊钟花、香得离奇的“含笑”、从下端开花开到顶端的剑兰彩雀、端庄的玉簪、妖冶的玫瑰……花样儿真是多极了。南国花市的另一个特色是有许多结实累累的果树同时陈列着。这就是金橘、橙子、朱砂桔、人心果之类。种得好的金橘,有一株结果在百枚以上的。花花卉卉排列得多,使人想起各种各样的花卉似乎也各有性格,它们有刚强的,有软弱的,有庄重的,也有撒娇卖俏的,它们给人的幻想不一定和少女们联系在一起,它们也使人想起其他的人们。小葵树使人想起恬静严肃的中年人,仙人掌类植物使人想起饱历风霜的铁汉。剑兰像是女体育家,鸡冠像是摇大葵扇插大红花的媒婆……⑤在花市挤来挤去,那风趣是很难形容的。对春节这一类的节日,一种古老的美妙的感觉似乎一直钻进我们的微血管里。表面上,人山人海在看花,而在人丛中似乎总有一个声音在响着,那是迎春的声音,互相祝贺的声音,那是背诵唐诗或者先哲格言(例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之类)的声音。年轻时,一到春天,人家燃爆竹、插梅花,我就有一种暖融融的感觉。从前以为这不过是春天来了,爱情的酵母在血管里作怪的缘故,其实这是不尽然的。那是节日唤起的民族生活感情。在花市里,一个人对周围的一切,是显得多么地熟悉和水乳交融啊,这就像北京人逛厂甸、上海人逛城隍庙、苏州人逛玄妙观所获得的那种特别亲切的感受一样。⑥在这样的日子里,同时有许多卖古董的、卖瓷器的、卖字画的、卖金鱼的摊子一齐出现了。品种纷繁的花,品种纷繁的金鱼,哥窑、均红、天青、粉彩……各样的瓷器,一起给人贺节来了。在花市里,举着一束花、肩着一枝吊钟慢慢走回家去是悠闲享福不过的事。这些年来看到大家都能够这样做,更是一种快乐的事。在那场合,人是很容易想到诗的,我就写了这么几句:银夜花街十里长,满城男女鬓衣香。人潮灯下浑如醉,争看春秾初上妆!(取材于秦牧的同名散文,刊发于1957年2月14日《人民日报》文艺副刊)86.根据文意,从下列诗句中选择最恰当的,将其序号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处。(1)胭脂洗出秋阶影

(2)卧丛无力含醉妆

(3)幽香淡淡影疏疏(4)绿塘摇滟接星津

(5)毫端蕴秀临霜写

(6)万枝丹彩灼春融8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写苏联文学中的报春花,引出广东的吊钟花,说它亦有报春之意。B.第③段介绍花市所在地的历史渊源,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化气息。C.第④段引用《今古奇观》中的话,说明广州花市汇百花于一时,实在难得。D.第④段结尾由花树联想到各具特点的人,托物言志,含蓄地表达了主旨。88.第①段中说“每年一度的花市,总是非得去挤一挤不可”。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作者这样说的原因。89.这篇散文创作于上个世纪50年代,写的是南国花市,今天的我们读来依然觉得亲切,毫无隔膜之感。请从思想情感、艺术手法、语言风格中任选两个角度加以分析。【答案】86.甲(3)

乙(6)

丙(2)

丁(5)

87.D

88.因为广州花市规模大,汇集百花百果;饱含春意,气派热闹。人们到花市,就像踏进一个梦幻的境界,感到格外迷恋和赞叹。花市使人感到富有风趣,能唤起人古老而美妙的感觉和民族生活的感情。

89.思想情感:花是美的象征,是春天的代表,本文借逛花市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民族生活的深情。这种情感对于中国人来说不分南北,可以打破地理空间的限制,也可以跨越时间的限制,流淌进今人的心田,所以我们今天读来没有隔膜感。艺术手法:本文运用细致的描写,把广州花市的盛况、人挤人的热闹情境等描绘得形象具体,画面感强,如在眼前,使今天的我们读来也仿佛能置身其中。本文多处引用古诗词,如第四段,各种诗词把花市百花盛放又各具特色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表现得立体、有文化内涵,给读者鲜活的阅读体验。古诗词是中国人共同的文化积淀,它能穿越时空阻隔,引发人们共同的审美感受。本文使用类比,如第五段结尾,“这就像北京市逛长甸、上海人逛城隍庙、苏州人逛玄妙观所获得的那种特别亲切的感受一样”,引导读者利用自己熟悉的生活经验去体会,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感受,更易引起共鸣。语言风格:本文语言明净典雅,谈起南国花市的种种,作者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亲切自然。全文没有使用带有鲜明时代印记的语汇表达,也没有使用粤语方言,读者读来没有障碍。【解析】8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第一句“胭脂洗出秋阶影”是形容海棠花的。出自《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咏白海棠》,海棠色白,故云“洗出胭脂影”,即洗掉涂抹的胭脂而现出本色。第二句“卧丛无力含醉妆”是形容牡丹的。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牡丹芳》,意为将息带醉的身躯无力地卧在花丛,是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表现牡丹的华丽和娇美。故丙处应该选(2)。第三句“幽香淡淡影疏疏”是形容梅花的。出自宋代陆游的《雪中寻梅》,突出了梅花香气淡远和树影稀疏的特点。故甲处应该选(3)。第四句“绿塘摇滟接星津”是形容莲花的。出自唐代温庭筠的《莲花》,意为碧绿如染的塘水波光滟滟倒映着星河,点出了莲花的生长环境。第五句“毫端蕴秀临霜写”是形容菊花的。出自清代曹雪芹的《咏菊》,意为笔端蕴涵着智慧对着秋菊临摹。故丁处应该选(5)。第六句“万枝丹彩灼春融”是形容桃花的。出自唐代吴融的《桃花》,意为千枝万树的桃花,红艳如火,仿佛杷春天都烧融了。故乙处应该选(6)。8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及其相关作用的能力。D.“托物言志,含蓄地表达了主旨”说法错误,本文的主旨是表达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民族生活的深情。第四段结尾处作者由花树联想到各具特点的人,是为了表现这些排列的花卉,各有各的特点,并未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故选D。8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从文本第二段“但是大规模的花市却只是一年一度。唯其是一年一度,气派可就更好看啦”以及第四段“因为在这个花市里,同时陈列的盛开的花总有好几十种。原来在秋天开的,花农使它延迟在这一两天开。原来在暮春开的,花农又催它提前在这一两天开”可得出:广州花市规模大,汇集百花百果;饱含春意,气派热闹。从文本第四段“广州的花市更加使人像踏进一个梦幻的境界似的,感到格外迷恋和赞叹”可得出:人们到花市,就像踏进一个梦幻的境界,感到格外迷恋和赞叹。从文本第五段“在花市挤来挤去,那风趣是很难形容的。对春节这一类的节日,一种古老的美妙的感觉似乎一直钻进我们的微血管里”“那是节日唤起的民族生活感情”可得出:花市使人感到富有风趣,能唤起人古老而美妙的感觉和民族生活的感情。8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思想情感、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的鉴赏能力。本文的标题是“南国花市”,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对象,文章各个段落分别描写了南国花市的盛况,花市的历史渊源,以及作者逛花市观花时的感受,表现出了作者对花市的喜爱,对花的赞美以及对美的追求。文末更是通过“表面上,人山人海在看花,而在人丛中似乎总有一个声音在响着,那是迎春的声音,互相祝贺的声音”“那是节日唤起的民族生活感情”等语句,升华了主旨,点出花是春天的代表,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民族生活的深情。因为这种追求美好、喜爱充满生机的春天,以及热爱民族的深情也依然是我们现代人的追求,一脉相承,它不受时空限制,所以我们今天读来没有隔膜感。鉴赏文章的艺术手法大致可以从以下角度切入: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语言特色。本文从表达方式上运用了细致描写的手法,第三段“沿架置满花卉果树,……几乎全城的大多数人,像乡村人家赶集似的,都跑来看花了”,第四段“在花市里,……种得好的金橘,有一株结果在百枚以上的”等语句,详尽的描写了广州花市的盛况、人挤人的热闹情境,描摹得非常具体形象,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所以读来没有隔膜的感觉。本文采用了引用诗词的手法,如在第一段引用了白居易的诗句“春风摇荡自东来,折尽樱桃绽尽梅”,借此说明春季的任何花朵,都会在强劲春风的吹拂下而盛开;第四段在表现各种花的特征时,多处引用古诗词,把梅花、桃花等花朵的特点表现得既立体形象,又充满了诗情画意和文化内涵。古典诗词是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是我们共同的文化瑰宝,它能穿越时空阻隔,引发共鸣。本文还使用了类比手法,第五段结尾“这就像北京市逛长甸、上海人逛城隍庙、苏州人逛玄妙观所获得的那种特别亲切的感受一样”,将北京人、上海人、苏州人逛当地著名场所的感受和逛南国花市的感受进行类比,表现出这种感受的熟悉和亲切。作者以这种手法来引发不同地方的读者的共同感受,引导他们去体悟自己生活中的经验,达到了消除隔膜的艺术效果。鉴赏文章的语言风格,需要根据文章的遣词造句去概括语言表达所呈现出来的整体的特有的格调,常用答题术语有雄浑豪放(浪漫豪放)、柔婉细致、明净典雅、沉郁顿挫、直白晓畅(简洁明快)、委婉含蓄、平和冲淡(自然清新)、华美绚丽(辞藻华丽)等。本文中作者虽然描写的是南国的花市,但并未使用粤语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方言词语;本文虽作于上个世纪50年代,但并没有使用那个时代的专用词汇,而是用明丽干净的语言风格,以及大量引用古典诗词的语言方式,亲切自然的进行描写,使如今的读者读来毫无障碍。(23-24高三上·北京海淀·期中)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山湖琴韵①常熟有山,有湖。山是虞山,湖是尚湖。站在虞山上看尚湖,湖岸逶迤,湖波清亮,湖中倒映着蓝天白云。有飞禽从湖上飞过,如点点音符在湖天之间飘动。坐在湖畔看虞山,一脉青影,在云天间起伏,山虽不高,却使这江南水乡的地平线变得和湖岸一样柔曼曲折。虞山投影在湖波中,晃动着一片墨绿的光影,使原本清澈的湖水显得深不可测。②曾经有一位智者在这里垂钓,尚湖因此得名。智者是传说中三千年前的姜尚,也就是《封神榜》中的姜子牙。远古时代的姜子牙是否在这里隐居钓鱼,现代人无法考证。对这样的传说,我宁信其真。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能将姜子牙飘然不群的身影和这样秀美的湖山叠映,可以让现代人的想象之翼直飞九天云霄。脑海中出现姜子牙垂钓的形象时,耳畔有一缕清音飘过。那是古琴的韵律,是激越灵动的《流水》,是清静悠扬的《平沙落雁》,是深情缥缈的《忆故人》。姜子牙的时代,古琴大概已经有了雏形,像他这样深谙文韬武略的智者,应该会弹琴。也许那时没有这些曲子,但一定有其他更清幽淡远的韵律。姜子牙垂钓时,耳畔应有琴声。③如果说,三千年前姜太公的传说太古远,无法考证,那么,一千五百年之后,常熟的另一位先贤,就在这里留下了清晰的脚印。他是孔子的弟子言偃。据说,孔子的三千弟子中,言偃是唯一的江南人。他早年在鲁国做官,中年在中原弘儒传道,晚年回到故乡,在虞山脚下躬耕讲学,传播礼乐。听言偃讲学的人,来自四面八方,尚湖侧畔的言子讲堂,是当时人们心目中江南的最高学府,然而要听一次言子的讲学,并不容易。归隐故里的言偃,应是历尽了人世沧桑,他喜欢一个人看山赏水,抚琴独吟,沉醉在虞山与尚湖之间。湖山如有记忆,应记得这位哲人飘然的身影,也应记得湖山间的古调琴韵。④在尚湖畔散步时,我还会想起唐代书法家张旭,常熟是他长期生活的地方。这位“草圣”,常常醉酒而书,手中的毛笔如有神助,把汉字写成了前无古人的艺术品。我年轻时曾迷恋过张旭书法,看他的《千字文》《古诗四帖》《心经碑》和《肚痛帖》,觉得是神人之作,笔墨线条在变化无穷中挥洒出酣畅淋漓的气韵,那种天马行空般狂放不羁的风格,今人难以摹仿。张旭的草书,像什么?像风中行云,像山间奔泉,像急风暴雨在天地间喧哗……我一直无法用恰当的文字形容,直到在常熟听古琴时,才恍然有所悟:他的草书中,有古琴的神韵。我不知道张旭当年是否喜欢弹古琴,然而他的笔墨和古琴的韵律,似有一种无法用言语道明的内在契合。⑤说到张旭,当然还会想到元代大画家黄公望。黄公望也是常熟人,他的水墨山水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高峰。传说黄公望善弹古琴,作画前,常常先面对湖山抚琴歌吟,弹到动情处,弃琴执墨,挥毫成画,山水烟霞,满纸生辉。黄公望绘画所用颜料,多用虞山石研磨而成。黄公望的山水画中,不仅有虞山尚湖的绚烂灵秀,也有斑斓起伏的琴韵。⑥在虞山和尚湖之间处处联想到古琴,并不是牵强附会。在明代,这里出现了一位古琴高手,名叫严天池,他创立了虞山琴派,将中国的古琴艺术提升到一个新高度,虞山琴派的影响辐射全国,甚至波及海外。常熟,成为中国古琴艺术史上的一个制高点。严天池出身名门,父亲是当朝重臣。但这位“高干子弟”不爱当官,只喜欢弹琴读书。他一生为古琴做了影响深远的几件大事:组织“琴川社”,创立了虞山琴派;编定《松弦馆琴谱》。“轻微淡远”“博大平和”的虞山琴派被誉为“古音正宗”,严天池因对古琴艺术的开拓和贡献,被比作“古文中之韩昌黎、岐黄中之张仲景”。在严天池之后,虞山琴派一直在常熟绵延不断。明末清初这里又出现民间古琴大师徐青山,当时少有人可以与之比肩。而到现代,又诞生了学者型的古琴高手吴景略,使虞山琴派峰回路转,衍生出一片清新气象。⑦我在常熟两次参观“虞山派古琴艺术馆”,本以为能在这里看到严天池抚摸过的古琴,但是没有。馆中只有图片和文字,没有和严天池有关的实物。然而,这里处处回荡着清雅的琴声,如低吟,如倾诉,拨人心弦,把听者引入幽远的遐想。在琴声中,我想起了严天池的一些轶事。严天池不喜欢做官,但中年之后到福建邵武做过知府,上任前,他到当地的城隍庙里发誓:“必不携邵武一钱归!”为官三年,洁身自好,绝不收受贿赂。三年后,严天池辞官回家,船出城门时,他把积攒的薪俸银子悉数交给了送行者,当地人不受,他说:“我来的时候向城隍神发过誓,绝不带邵武一钱归,这些银子,留下来修治桥梁吧!”严天池的清廉正直和散淡超然,多少和他对古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