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岩心的鉴定和描述_第1页
工程地质岩心的鉴定和描述_第2页
工程地质岩心的鉴定和描述_第3页
工程地质岩心的鉴定和描述_第4页
工程地质岩心的鉴定和描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铁路工程地质钻孔的岩心鉴定和描述土的分类和定名(一)、土的分类——按颗粒粒径大小(二)、土的定名-—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执行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2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圆砾(角砾)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4.砾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25-50%5.粗砂土: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6.中砂土: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7.细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8.粉砂土: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9.粉土: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10.粉质黏土:粉粒小于黏粒,塑性指数10-1711.黏土: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三)、黏性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别黏土:极细的均匀土块,搓捻无砂感,黏塑滑腻,易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粉质黏土:无均质感,搓捻时有砂感,塑性,弱黏结,能搓成比黏土较粗的短土条粉土:有干面似的感觉,砂粒少,粉粒多,潮湿时呈流体状,不能搓成土条、土球(四)、土的潮湿和塑性程度的划分1、黏性土——含粉质黏土、黏土,分为坚硬、硬塑、软塑、流塑状态名称坚硬硬塑软塑流塑粉质黏土扰动后一般不能捏成团,用锤击和手压土块易碎开,IL<0不能捏成饼,手捏压不易见手指印,易成碎块和粉末IL=0—0。5能捏成饼,手指轻压可见手印,手捏稍有出水IL=0.5-1.0手捏表层出水,手上有明显湿印,土体坍流成扁圆形IL〉1.0黏土不能捏成饼,IL〈0能捏成饼,边上多裂口IL=0-0.5两手相压成饼状,粘于手掌,掌中有湿印IL=0。5—1。0手捏粘于手上,IL〉1。0塑性状态标准贯入锤击数N(击/30cm)坚硬N>32硬塑8<N≤32软塑2<N≤8流塑N≤22、砂性土的潮湿程度的划分—-含漂(块)石土、卵(碎)石土、圆砾(角砾)土、砂土,分为稍湿、潮湿及饱和稍湿—呈松散状,手摸时感到潮,饱和度Sr50%潮湿—手捏时手上有湿印,Sr=50-80%饱和—空隙中的水可自由流出(地下水位以下),Sr>80%3、粉土潮湿程度的划分稍湿—天然含水率w〈20%潮湿—天然含水率w=20—30%饱和—天然含水率w>30%4、土的潮湿程度在钻孔中的表达方法黏性土砂性土、粉土、碎石类土坚硬稍湿硬塑、软塑潮湿流塑饱和(五)、土的密实程度的划分及在钻孔中的反映密实程度标准贯入锤击数N(击/30cm)密实N>30中密15<N≤30稍密10<N≤15松散N≤10(1)碎石类土及砂类土分为密实、中密、稍密、松散四类密实—钻进困难,给进震动厉害,孔内响动大,孔壁稳定,不易坍垮。中密-钻进较困难,给进震动不剧烈,孔壁常有坍塌现象,需跟管钻进.稍密—钻进较困难,给进震动剧烈,孔壁较易坍塌,需跟管钻进.松散-钻进较容易,给进稍有震动,孔壁严重坍塌,必须跟管钻进.(2)粉土的密实程度按孔隙比(e)分为:密实(e<0。75),中密(0.75≤e≤0。9),稍密(e>0.9)注:无“松散”之描述法.土类岩心的鉴定和描述(一)黏性土、粉土岩心的鉴定和描述1.土的名称:黏性土类的黏土(塑性指数Ip<17=、粉质黏土(塑性指数10<Ip≤17=和粉土(塑性指数Ip≤10,且粒径Φ>0.075mm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的土)等;2.土的颜色:一般为复色,次色在前,主色在后;3.黏性土的塑性状态、粉土的潮湿状态,成层性,质地强度:黏性土的塑性状态分为坚硬(液性指数IL≤0),硬塑(液性指数0<IL≤0。5),软塑(液性指数0.5<IL≤1),流塑(液性指数IL>1);粉土的潮湿程度分为稍湿(天然含水率w<20%),潮湿(天然含水率20%≤w≤30%),饱和(w<30%);粉土的密实程度按孔隙比(e)分为密实(e<0.75),中密(0.75≤e≤0。9),稍密(e>0。9),4.夹杂物:成分,含量百分比,粒径,形状等;无夹杂物则描述土质均一或质纯;5.其它:如搓条,滑腻感,斑纹,干裂,虫孔,嗅味等。(二)砂类土岩心的鉴定和描述1.土的名称:砾砂(Φ>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25~50%),粗砂(Φ>0。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50%),中砂(Φ>0。2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50%),细砂(Φ>0。07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85%),粉砂(Φ>0。075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50%);2.土的颜色:一般为复色,次色在前,主色在后;3.潮湿程度:根据砂类土的饱和度Sr划分,稍湿(Sr≤50%),潮湿(50%<Sr≤80%),饱和(Sr>80%);4.密实程度:砂类土密实程度按标准贯入锤击数N或相对密度Dr划分,密实(N>30),中密(15<N≤30),稍密(10<N≤15),松散(N≤10);5.颗粒成分及其含量百分比;6.颗粒大小,形状及级配情况(均匀性);7.夹杂物及其百分比:如砾石、黏性土、腐植物等;(三)碎石类(碎、块、卵、漂石;圆砾、角砾)土岩心的鉴定和描述1.土的名称:卵石土,碎块石,漂石土,块石土,圆砾土,角砾土等;2.土的颜色:一般为复色,次色在前,主色在后;3.潮湿程度:根据砂类土的饱和度Sr划分,稍湿(Sr≤50%),潮湿(50%<Sr≤80%),饱和(Sr>80%);4.密实程度:密实,中密,稍密,松散5.颗粒成分及其含量:石质与土质名称,各占含量百分比;6.颗粒形状及大小:指碎石类土中石质块体的磨圆度(分浑圆,圆棱,次尖棱,尖棱状)及块径尺寸等;7.颗粒级配及分布情况:指颗粒有无排列和分布规律,颗粒的均匀性,分选性,分布呈层状或透镜状、尖灭状等;8.颗粒的风化程度:全风化(W4),强风化(W3),弱风化(W2),微风化(W1)等;9.夹杂物及其含量:如黏粒,砂,树皮草根,腐木,结核等及其含量;对成韵律沉积的土层,当薄层与厚层厚度之比为1/10~1/3时,宜定名为“夹层”,厚层的土名写在前面,如黏土夹粉砂层;当厚度之比大于1/3时,宜定名为“互层",如黏土与粉砂互层;当厚度之比小于1/10,且有规律多次出现时,宜定名为“夹薄层”,如黏土夹薄层粉砂。(四)软土软土的判定: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天然含水率大于或等于液限,压缩系数大于或等于0。5MPa-1,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30kPa的黏性土,应判定为软土。软土一般含有机质,具有压缩性高,强度低灵敏度高和排水固结缓慢的特点.软土的结构扰动后,强度有很大降低。软土按物理力学性质的分类,其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为小于800kPa,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2—4击;分类为:软黏性土(天然孔隙比e≥1.0,有机质含量Wu<3%);淤泥质土和淤泥(有机质含量均为3≤Wu<10,淤泥质土天然孔隙比1.0≤e≤1.5;淤泥e>1.5);泥炭质土(有机质含量10≤Wu≤60,e>3);泥炭(Wu>60,e>10)等五类.另:根据《高速铁路暂规》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值为800~1200kPa时,定名为松软土,厚度大于2m时,须单独划分出来.三.岩层岩心的的鉴定和描述各类岩石的岩心按如下项目和顺序进行描述.1.岩石名称:判定是什么岩石;2.颜色:一般描述岩石新鲜面颜色及风化后的颜色,可用单色或主次色描述,(如灰白色);3.矿物成分:主要矿物及次要矿物,以及各自的含量百分比;碎屑沉积岩要描述碎屑成分,胶结物(泥质,钙质、铁质、硅质)等;4.结构与构造:如岩浆岩矿物的颗粒大小,形状,排列方式(如块状);沉积岩的颗粒大小,形状,层厚(如巨厚层),层理,层理倾角,层面特征,胶结物类型,泥质结构,生物结构,化学结构;变质岩的颗粒大小,形状(如眼球状构造),片理等;5.岩石的断口形状(如贝壳状-为隐晶质,不平状-为微晶或粒状结晶,阶梯状-微层理发育);6.节理裂隙:发育情况,疏密程度(条/每米,间距,均匀性),倾斜度,充填物,密闭程度,裂隙面新鲜程度等;7.岩石的风化情况,破碎程度:主要描述岩石风化程度及岩心的完整性;8.RQD值:岩心节长(最短,最长,一般)等,并可据此计算“岩体的质量指标"RQD值;9.岩石的坚硬程度:一般可描述用手掰、铁锤敲击、用刀刻划时岩心的破坏状况;10.岩石的可钻性:进尺的难易,常以小时进尺计;11.岩心的水文地质特征:描述隙、缝、洞的含水性及其面上的风化痕迹,岩心浸水后的吸水性,崩解性,岩心中的溶蚀现象,水锈特征,裂隙面被水侵蚀的情况等;12.岩心中软弱夹层的情况:颜色的变化,软弱状态(湿度,可塑性),扰动情况(挤、压、搓、揉的痕迹)及夹杂物;13.岩石的均匀性:颜色、成分、颗粒等的分配状态;14.岩心采取率,钻孔的垮塌情况;15.溶洞的起讫深度,填充状态,填充物性质等。16.岩体风化程度分类注:Rw—风化岩石抗压强度Rf-未风化岩石抗压强度Vpt-风化岩体纵波速度Vps—未风化岩体纵波速度Kf—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四.软弱面岩心的鉴定和描述(一)断裂面(带)岩心的鉴定和描述1.名称:如断层角砾岩,断层破碎岩,压碎岩,断层泥等;2.颜色:如单色,复色,形容色;3.物质组成:包括夹杂物、填充物、胶结物的成分,形状,大小等;4.断裂带结构:指断裂带物质的破碎、胶结程度;5.断裂面的力学特征:檫痕,镜面,挤压,揉皱及其方向等;6.岩层的倾角:上盘,下盘,断裂面(带)等;7.含水情况.(二)滑动面(带)岩心的鉴定和描述1.土质滑坡滑动面(带)岩心的鉴定和描述a注意研究软弱面(带)的位置,这些软弱面(带)是土层的薄弱环节,往往是滑动面(带)的位置,应仔细描述其物质组成;b观测地下水与软弱面(带)的关系,地下水软化土体,若两者联系密切,滑动面(带)往往发生在这些地方,应仔细描述其可塑状态;c仔细观察软弱带物质组成及夹杂物等,并将该段岩心晾干,用锤轻轻敲开,若见有檫痕和滑面时,应用刀剖开滑面测量起倾角;d注意发生缩孔现象、套管变形的部位,并进行丈量和记录,这些地方往往是滑动面的位置。2.岩质滑坡滑动面(带)岩心的鉴定和描述a与司钻者密切配合,记录好软弱带和空洞的位置;b仔细观察软弱带的物质组成并与上、下地层的岩心相比较;c观察软弱带颗粒的形状特征,如棱角的损坏、挤压痕迹等;d观察和测量软弱带(面)上下岩层倾角的变化情况及其关系;e地下水的情况:如初见水位,稳定水位等;f及时注意孔壁掉块、套管变形位置的深度丈量和记录。五.换层记录孔内岩石性质和种类发生变化叫换层,主要根据下列情况综合判断。1.钻速的变化和压力的增减情况;2.司钻者感觉到给进把的不同震动感或感觉钻头切削钻取岩心时发出的不同声音;3.水钻时,钻探冲洗液颜色和循环槽内岩粉成分的变化;4.钻具陷落,卡钻,埋钻,漏水,涌砂等现象发生位置也应注意分辨。在钻进过程中,发现孔底换层后,应及时作好记录,其内容包括:换层深度,换层时间,并注明判断换层的主要依据.若起钻时孔底已超过换层位置,可根据所取出的岩心上推实际换层位置。记录员应根据司钻者对换层的感觉和上述情况的综合判断,凡是认为可能是换层的地方,都要准确无遗漏的记录,以便钻取上岩心后进行对照鉴定,并根据换层岩心进行详细描述。岩土的分类和鉴定1、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应鉴定岩石的地质名称和风化程度,并进行岩石坚硬程度、岩体完整程度和岩体基本质量等级的划分.2、岩石坚硬程度、岩体完整程度和岩体基本质量等级的划分,应分别按表1~表3执行。3、当缺乏有关试验数据时,可按附录A执行。4、当软化系数等于或小于0.75时,应定为软化岩石:当岩石具有特殊成分、特殊结构或特殊性质时,应定为特殊性岩石,如易溶性岩石、膨胀性岩石、崩解性岩石、盐渍化岩石等。5、岩石的描述应包括地质年代、地质名称、风化程度、颜色、主要矿物、结构、构造和岩石质量指标RQD对沉积岩应着重描述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形状、胶结物成分和胶结程度;对岩浆岩和变质岩应着重描述矿物结晶大小和结晶程度。6、岩体的描述应包括结构面、结构体、岩层厚度和结构类型,并宜符合下列规定:1)结构面的描述包括类型、性质、产状、组合形式、发育程度、延展情况、闭合程度、粗糙程度、充填情况和充填物性质以及充水性质等;2)结构体的描述包括类型、形状、大小和结构体在围岩中的受力情况等;3)岩层厚度分类应按表4执行.表4岩层厚度分类层厚分类

单层厚度h(m)

层厚分类

单层厚度h(m)巨厚层h〉1。0厚层

1.0≥h〉0。5

中厚层0。5≥h>0。1薄层

h≤0。17、对地下洞室和边坡工程,尚应确定岩体的结构类型。岩体结构类型的划分应按本规范附录A表执行。8、对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和V级的岩体,鉴定和描述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软岩和极软岩,应注意是否具有可软化性、膨胀性、崩解性等特殊性质;2)对极破碎岩体,应说明破碎的原因,如断层、全风化等;3)开挖后是否有进一步风化的特性;土的分类和鉴定(一)、土的分类--按颗粒粒径大小1、晚更新世Q3及其以前沉积的土,应定为老沉积土;第四纪全新世中近期沉积的土,应定为新近沉积土。根据地质成因,可划分为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冲积土、淤积土、冰积土和风积土等。土根据有机质含量分类,应按本规范附录A表A。0。5执行。2、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应定名为碎石土,3、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50%的土和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应定名为砂土,并按表1—3—20进一步分类。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4、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的土,应定名为粉土。5、塑性指数大于10的土应定名为粘性土。6、除按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定名外、土的综合定名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特殊成因和年代的土类应结合其成因和年代特征定名;2)对特殊性土,应结合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定名;3)对混合土,应冠以主要含有的土类定名;4)对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3时,宜定为“互层”;厚度比为1/10~1/3时,宜定为“夹层”;夹层厚度比小于1/10的土层,且多次出现时,宜定为“夹薄层”.5)当土层厚度大于0。5m时,宜单独分层。7、土的鉴定应在现场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室内试验的开土记录和试验结果综合确定.土的描述应符合下列规定:1)碎石土应描述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充填物的性质和充填程度、密实度等;2)砂土应描述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粒含量、湿度、密实度等。3)粉土应描述颜色、包含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等;4)粘性土应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5)特殊性土除应描述上述相应土类规定的内容外,尚应描述其特殊成分和特殊性质;如对淤泥尚需描述嗅味,对填土尚需描述物质成分、堆积年代、密实度和厚度的均匀程度等;6)对具有互层、夹层、夹薄层特征的土,尚应描述各层的厚度和层理特征.8、碎石土的密实度:可根据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按表7或表8确定,表中的N63。5和N120应按附录B修正.定性描述可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执行。表7碎石土密实度按N63。5分类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N63。5密实度N63。5〉20密实10〈N63.5≤20

中密5<N63。5≤10

稍密

N63.5≤5

松散

注:本表适用于平均粒径等于或小于50mm,且最大粒径小于100mm的碎石土.对于平均粒径大于50mm,或最大粒径大于100mm的碎石土,可用超重型动力触探或用野外观察鉴别.表8碎石土密实度按N120分类超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N120

密实度N120≤3松散3〈N120≤6稍密6〈N120〈11中密11〈N120≤14密实N120>14很密9、砂土的密实度应根据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实测值N划分为密实、中密、稍密和松散,并应符合表9的规定。当用静力触探探头阻力划分砂土密实度时,可根据当地经验确定。表9

砂土密实度分类标准贯入锤击数N密实度N≤10松散10<N≤15稍密15<N≤30中密N〉30密实10、粉土的密实度应根据孔隙比e划分为密实、中密和稍密;其湿度应根据含水量ω(%)划分为稍湿、湿、很湿。密实度和湿度的划分应分别符合表10和表11的规定.表10粉土密实度分类孔隙比e密实度e〉0。9稍密0。75≤e≤0.90中密e<0。75密实表11粉土湿度分类含水量ω湿度ω>30很湿20≤ω≤30湿ω<20稍湿11、粘性土的状态应根据液性指数IL划分为坚硬、硬塑、可塑、软塑和流塑,粘性土的塑性状态分为坚硬(液性指数IL≤0),硬塑(液性指数0<IL≤0。5),软塑(液性指数0。5<IL≤1),流塑(液性指数IL>1);岩土野外描述岩土野外描述的目的是:确定岩、土名称和划分层次、厚度,鉴别成分、状态、湿度、成因类型、地质时代及工程地质特征,为地基的建筑性能和土、石材以及围岩的评价取得基本的第一手资料。野外编录描述应对地基土进行综合定名.综合定名,除按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定名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特殊成因和年代的土类应结合其成因和年代特征定名,如新近堆积砂质粉土、残坡积碎石土等;2、对特殊性土,应结合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综合定名,如淤泥质粘土、碎石素填土等;(一)岩石的描述应包括地质年代、地质名称、颜色、主要矿物、结构、构造风化程度和岩石质量指标RQD.对沉积岩应着重描述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形状、胶结物成分和胶结程度;对岩浆岩和变质岩应着重描述矿物结晶大小和结晶程度。根据岩石质量指标RQD,可分为好的(RQD〉90)、较好的(RQD=75—90)、较差的(RQD=50—75)、差的(RQD=25—50)和极差的(RQD〈25)。岩体的描述应包括名称、颜色、结构及构造特征、主要矿物成分、胶结物、坚固性、风化及完整程度、产状要素、岩脉特性、结构面、结构体、岩层厚度和结构类型,并符合下列规定:岩石应描述的内容及顺序是: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特征,主要矿物成分、胶结物、坚固性、风化及完整程度,产状要素及岩脉特性等,对特殊性岩石尚应描述其遇酸反应及遇水反应情况等。描述岩石名称时,应按岩石学定名,指出岩石的具体名称,如闪长岩、花岗岩等。如遇有两种矿物组成的岩石,应以次要矿物在前,主要矿物在后定名,如云母石英片岩等.岩石的颜色,应分别描述其新鲜面及风化面、天然状态颜色及风干后的颜色。描述岩石成分时,可只描述主要矿物成分。应描述岩石的胶结物与沉积岩的胶结类型及岩石的结构构造特征。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对岩石的完整程度,应描述岩体节理裂隙的性质、张闭情况、充填及联通性等,必要时应量测裂隙的产状,并统计单位面积(或单位长度)的数量。应详细记录各种不连续软弱结构面的类型、间距、延展性、张开度、粗糙度、充填及胶结情况、组合关系、力学属性等,必要时,应做节理裂隙玫瑰花图等。描述岩石的产状要素,应记录岩层、断裂、节理的走向、倾向和倾角。描述岩脉特征,应着重描述其名称、坚固性、风化程度和穿插、分布形状、宽度、完整性及与围岩的接触、胶结等特征。描述岩溶特征,应着重描述岩溶发育程度、岩溶形态、规模、空间分布、溶洞顶板厚度及破碎程度、溶洞充填情况等。对岩溶发育的覆盖型岩溶地段应采用工业CT、地质雷达、浅层地震等综合工程物探方法确定其地下发育形态.1、结构面的描述包括类型、性质、产状、组合形式、发育程度、延展情况、闭合程度、粗糙程度、充填情况和充填物性质以及充水性质等.2、结构体的描述包括类型、形状、大小和结构体在围岩中的受力情况等;3、岩层厚度分类应层厚分类单层厚度h(m)层厚分类单层厚度h(m)巨厚层厚层h>1。01.0≥h〉0.5中厚层薄层0。5≥h>0.1h≤0。1岩体是指包括各种结构面(如节理裂隙等)的原位岩石.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及变质岩三大类。当岩石具有特殊成分、结构特征和性质时,应定名为特殊性岩石,一般可分为易溶性岩石、膨胀性岩石、崩解性岩石和盐渍化岩石等。土的野外描述土的描述除按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定名外,土的综合定名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特殊成因和年代的土类应结合其成因和年代特征定名;

2对特殊性土,应结合颗粒级配、塑性指数定名;3对混合土,应冠以主要含有的土类定名;4对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3时,宜定为“夹层”;厚度比小于1/10的土层,且多次出现时,宜定为“夹薄层";5当土层厚度大于0。5m时,宜单独分层。土的鉴定应在现场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室内试验的开土记录和试验结果综合确定.土的描述应符合下列规定:1碎石土应描述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充填物的性质和充填程度、密实度、潮湿度等;2砂土应描述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粒含量、潮湿度、密实度等;3粉土应描述颜色、包含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等;4粘性土应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塑性、土层结构等;5特殊性土除应描述上述相应土类规定的内容外,尚应描述其特殊成分和特殊性质;如对淤泥尚需描述嗅味,对填土尚需描述物质成分、堆积年代、密实度和厚度的均匀程度等;6对具有互层、夹层、夹薄层特征的土,尚应描述各层的厚度和层理特征。对同一土层中相间成韵律沉积、薄层厚度大于20厘米的地基土层,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为1/10—1/3时,宜定名为“夹层",厚的土层写在前面,如粘土夹粉砂层;当厚度比大于1/3时,宜定名为“互层",如粘土-粉砂互层:厚度比小于1/10的土层且有规律地多次出现时,宜定名为“夹薄层",如粘土夹薄层粉砂;小于20厘米的一般可不单独分层,在描述中指明即可,但有特殊要求的除外;7对由坡积、洪积、冰水沉积形成的、颗粒级配呈不连续状、细粒、巨粒混杂的土,应判定为混合土。当碎石土中的粉粒和粘粒含量超过25%时,定为Ⅰ类混合土;当细粒土中砾粒、卵石粒、漂石粒含量超过25%时定为Ⅱ类混合土;当含量不超过25%时,《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执行定名.充填物及包含物的描述,经常用“含”、“混"、“夹”字样,其含意是:“含”--系指土中含有的包含物,如含铁锰结核、碎砖块等;“混”—-系指某类土中均匀地混有另一类土;“夹”——系指某一类土不均匀地夹有另一类土,如粘土夹碎石。为了消除对同一土层认识上的人为差异,在描述工作正式开展前,应由工程(技术)负责人进行现场示范性描述,以统一描述标准.工程负责人应在现场随时处理各种技术问题。土的结构、构造、成因类型及地质时代等难以确定时,应将直观特征详细描述,由工程(技术)负责人根据区域资料和调查结果综合分析、研究后确定。野外记录应使用标准的专业术语,术语标准参照《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术语标准》JGJ84-92执行,记录要准确、详细、客观.1)碎石土碎石土指粒径大于2mm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碎石土的定名可根据目测或量测颗粒直径,估计重量百分比,按颗粒级配及形状确定。其分类标准可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执行.碎石土应描述的项目及描述顺序是:名称、主要成分、磨圆度、球度、一般粒径、最大粒径、坚固性、充填物的名称和性质及其含量的重量百分数、胶结性、密实度、湿度等。碎石土的名称应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确定。当颗粒分选有渐变情况时,应在记录中以箭头表示碎石土间的相互关系。如卵石渐变为圆砾或角砾渐变为碎石,表示为卵石→圆砾或角砾→碎石.对碎石土的成分,应描述碎块的岩石名称。当不易鉴别时,可描述为是由结晶岩碎块组成还是由沉积岩碎块组成。碎块的坚固性应分为坚固的(锤击不易碎)、较坚固的(锤击易碎)、不坚固的(原生矿物大部分已风化,多为次生矿物,手能掰开)。当碎石土的充填物为砂土时,应描述其粒组及密实度;当充填物为粘性土时,应描述其状态,并均应按充填物的重量估计其百分比。如无充填物时,则应描述颗粒排列、孔隙的大小及颗粒的接触关系等。对碎石土的胶结性,应描述颗粒之间的胶结物名称及胶结程度。碎石土的胶结程度可按坚固性分为三级:轻微胶结、中等胶结、强胶结。碎石土密实度划分为密实、中密、稍密、松散。2)砂土砂土指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砂土的描述内容及描述顺序是:名称、颜色、成分、结构、层理特征、颗粒级配、包含物成分及其含量的重量百分比、胶结性、密实度、湿度等。砂土的分类定名应按颗粒级配或野外鉴别的方法确定。分类标准可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砂土的成分,应描述其主要矿物名称,如石英质的或石英—长石质的等。对砂土的结构,主要应描述其均匀度和磨圆度。均匀度可分为均粒的和混粒的;磨圆度可分为圆形、亚圆形、亚角形和棱角形。对砂土的构造,应描述其颗粒大小、成分、颜色和形状不同而显示出来的成层现象.层状构造可分为水平状构造、波状构造、斜层状构造和交错状构造等。砂土中混粘性土和碎石土时,应描述其分布的均匀性和含量的重量百分比(或以多、少表示)。砂土中有机质超过3%时,应标明“含有机质”字样.对砂土的胶结性,应描述其颗粒之间的胶结物和胶结程度。按胶结程度可分为轻微胶结(呈块状,用手可捏碎,干后捏成粉状);中等胶结(呈块状,用手难以捏碎,干后锤击可碎成带棱角的碎块、碎屑);强胶结(原状砂样似成块状岩石,且一般只能用锤击砸碎,碎块呈棱角状).砂土的密实度分为密实、中密、稍密、松散。砂土的湿度可按饱和度Sr(%)分为稍湿,很湿,饱和。3)粉土粉土指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塑性指数Ip小于或等于10的土,可分为粘质粉土(粒径小于0。005mm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10%)和砂质粉土(粒径小于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