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石之瓠》课时练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五石之瓠》课时练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五石之瓠》课时练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五石之瓠》课时练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五石之瓠》姓名:班级:课内知识检测。1庄子(约前369一前286),名,时宋国人,是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因此后世哲学称他们的哲学为。2.庄子在政治上,他主张,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他指出,一切社会的礼法制度、道德准则,本质上只是维护统治的工具。他有悲观厌世的生活态度:“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他有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主张,否定客观事物之间的差别。3.《庄子》一书有52篇,现存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计33篇。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著,外篇、杂篇为庄子后学著。因唐玄宗尊庄子为南华真人,故《庄子》又称。庄子文章,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文笔汪洋恣肆,具有主义艺术风格。4.惠子(约前369一前286)惠氏,名,即惠子,战国中期国(今河南商丘)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文哲大师庄子的至交好友(濠梁之辩)。他是合纵抗秦的主要倡导者,魏齐楚对抗秦国。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逍遥游》是《庄子》内7篇之首,又是整部《庄子》的开卷第一篇。不管《内篇》是否为庄子手订,把《逍遥游》放在首篇,客观上也的确显示了它在整个《庄子》中的突出地位。这足以证明编书者是一位对庄子思想理解极深又有高明见解的人。

庄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种独特的思想学说——逍遥哲学——的开创者。“逍遥”一词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但作为哲学概念和对人生心理状态的抽象哲学概念来使用,却始于《庄子》。它的内涵虽然继承了《诗经》中的基本义项,但总体而言又不同于《诗经》中的“逍遥”,而是更丰富了。从《逍遥游》的内容来看,“逍遥”在这里是指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近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追求“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整个庄子思想的核心。庄子思想的庞大体系,就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构建起来的,其它一切思想观念和理论元素无不与这一核心存在着紧密联系。正是在这个基本点上,显示了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思想体系的主要特质。因此我们可以说,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就是一整套关于追求“逍遥”的“逍遥哲学”。若从“逍遥哲学”这个角度来观察庄子思想的各个部分,我们就会发现,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它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它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庄子的社会思想是它产生及形成的心理土壤,庄子的文学思想和创作风格是它的具体表现和外化形式。

庄子认为,宇宙中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都是不逍遥的,因为它们的存在和生活方式都是“有所待”的,即有条件的、受限制的,因而都是不自由的,即使那些自以为逍遥,表面上看去貌似逍遥的人与物,也是如此。比如,在《逍遥游》中描写的貌似逍遥的大鹏,是很不自由的,因为体型太大,飞翔时不仅需凭飓风之力来托负,而且还必须有大的空间才能展翅。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它才受到小鸟斥鴳的嘲笑。斥鴳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大鹏优越,是最自由的。其实这正反映了它由于生活环境的狭小所带来的局限,因为它无能力到广阔天地中去遨游,形成了目光短浅的习性。这讲的是万物在空间上的局限。

在时间上也是如此。朝菌不可能了解一天之外发生的事情,寒蝉不可能知道一年四季的变化,而生命长的冥灵和大椿也不能知道其生前死后的事。这讲的就是万物在时间上的局限。至于人类,看上去似乎比动、植物自由得多,实际上他们所受的限制也更多,除了名、利、富、贵之外,还有伦理道德、感情欲望等多种牵累,而且对死亡的恐惧和担忧的精神负担,远远超过其它生物。从受限制这个角度来审视人生,人是世界上所有事物之中最不自由的。所以庄子认为只有“无己”的“至人”、“无功”的“神人”、“无名”的“圣人”才是进入绝对自由境界的人,这就是庄子的理想人格,而“逍遥游”也就成了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

(节选于《智通庄子——游心于物之初》)

1.下面关于庄子及其《逍遥游》的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逍遥游》的内容我们可以获知,“逍遥”指的是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几乎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

B.《逍遥游》被放在《庄子》开卷第一篇,客观上显示了《逍遥游》在整部《庄子》中的突出地位。

C.《逍遥游》中的大鹏鸟看似很逍遥,斥鴳看似随心所欲,但它们同样都没有得到真正的逍遥自由。

D.“逍遥游”是庄子的理想人格,是庄子理想的人生境界,它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2.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逍遥”一词并非庄子首创,而是继承于《诗经》,庄子的“逍遥”与《诗经》的“逍遥”相比内涵更加丰富。

B.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庄子整个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它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

C.宇宙中的万物都是不能真正逍遥的,因此他们的存在和表现都是“有所待”的,都是不自由的。

D.人虽然被称为万物之灵,但他和其他动植物一样都是深受外界条件限制的,都是不自由的,因此也就谈不上真正的逍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庄子真正理解了“逍遥”于人生的意义,所以才在妻子死后放声高歌,才在高官厚禄面前自愿躬耕于田间。

B.庄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追求“逍遥”,这也是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所有思想的特质。

C.从庄子的《逍遥游》我们可以知道,人要想获得更多的自由,那我们就得回归自然的怀抱,与自然融为一体。

D.“逍遥”是一种不受外界所困的境界,那么只要我们不为功名、红尘所累就可以达到真正的“逍遥”。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五石之瓠》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纟光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纟光,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纟光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B.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C.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D.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惠子:战国中期宋国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是庄子的至交好友。

B.石:古代的容量单位,十斗等于一石。这个意义在古书中读“shí”,如“二千石”“万石君”等。

C.越人:是百越地区古越人的简称,百越之地诸部落常统称为越人。

D.吴:中国东部鲁江浙地区文化的统称,位于鲁南、浙北、苏南的环太湖地区及上海全境。

6.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对惠子所说的故事内容虽是讲药方和葫芦的用途问题,言外之意却说在人心上,说在逍遥游境界的追求上。

B.庄子讥笑惠子大而无用,以“不龟手之药”的寓言故事讽刺惠子不善用大,心如蓬草。

C.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从本文寓言故事也能得出这样的启示:物各有其用。

D.“不龟手之药”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同一事物的不同使用能产生不同的结果,如何看待手中的绝技是关键,不为近利所蔽,才称得上高瞻远瞩。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2)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三、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读过庄子的《逍遥游》,再来读《齐物论》,就好像忽然从自由自在、适意飞翔的九万里高空掉进了“槁木死灰”般寂静的死穴,不免产生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的突兀、困惑之感。尽管《齐物论》开篇有关“地籁”的描写被誉为“大风赋”,是足以引发人无穷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天籁”,甚至成了对音乐最高境界的褒奖之词,而结尾那____________________的“蝴蝶梦”更在文学史上一次又一次地被演绎,但深究起来,()。这不仅是由于庄子《齐物论》的文辞隐晦独特,其中论及的许多概念抽象玄奥,也是由于自魏晋以来,涌现出的众多的解庄注庄者,往往“以庄注我”,各取所需,留下了很多值得商榷的问题。虽然《齐物论》的确读之不易,但此文在《庄子》中的地位、对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影响却不亚于《逍遥游》。如果说《逍遥游》是以寓言、比喻形象地勾画出了一系列庄子思想的框架,那么,《齐物论》则主要是以抽象思辨的方式对这一框架所涉及的各个方面作了补充与说明,两篇文章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庄子思想的完整体系。

1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不堪言状联想脍炙人口相得益彰

B.不可名状遐想脍炙人口相辅相成

C.不可名状联想朗朗上口相得益彰

D.不堪言状遐想朗朗上口相辅相成

1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还是十分费解,这《齐物论》究竟说了些什么

B.这《齐物论》究竟要说些什么,十分被人们费解

C.这《齐物论》究竟要说些什么,还是让人感到十分费解

D.不知说了些什么的《齐物论》,十分被人们费解

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说《逍遥游》是形象地以一系列寓言、比喻勾画出了庄子思想的框架

B.《逍遥游》以一系列寓言、比喻形象地勾画出了庄子思想的框架

C.既然说《逍遇游》形象地勾画出了一系列用了寓言、比喻的庄子思想的框架

D.如果说《逍遥游》是以一系列寓言、比喻形象地勾画出了庄子思想的框架

16.下文是一份请柬的草稿,其中有四处表述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

我校文学社决定于本月18日晚7点在学校礼堂举行“《庄子》文化报告会”,您是著名《庄子》研究专家,对《庄子》文化有所研究。今诚挚邀请您亲临,为我社《庄子》文化研究活动的开展做出指导,务必届时到会。

参考答案:

1.D2.C3.D

4.C5.D6.B7.(1)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不够坚固无法拿起来。

(2)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却担忧它大而无处可容纳呢?

13.B14.C15.D

16.①“决定”改为“定”;②“有所研究”改为“研究造诣深厚;③“亲临”改为“光临”;④“务必届时到会”改为“恭候您的到来”。课内知识检测。1庄子(约前369一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人,是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因此后世哲学称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2.庄子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他指出,一切社会的礼法制度、道德准则,本质上只是维护统治的工具。他有悲观厌世的生活态度: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他有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主张齐物论,否定客观事物之间的差别。3.《庄子》一书有52篇,现存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