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第一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吉林市第一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吉林市第一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吉林市第一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吉林市第一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市第一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及矜网膜下腔中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其产生部位位于侧脑室的脉络丛。脑脊液大部分是血浆的一种超滤液,也含有脉络丛主动分泌的一些成分。脑脊液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到减震和支撑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脑脊液不属于人体内环境B.脑脊液是脑部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酶含量丰富C.脑部毛细血管破裂会导致脑脊液渗透压相对升高D.脑脊液酸碱度能保持稳定,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HPO42-2.大麦种子萌发过程中需要α-淀粉酶水解淀粉供胚生长需要。赤霉素与受体GID1结合后通过一系列过程激活淀粉酶基因的表达,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可以抑制种子萌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起作用的方式基本相似B.冲洗种子有利于脱落酸溶于水,进而增强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C.GID1基因突变体的种子可能会因该基因的表达异常而不能正常萌发D.未萌发的大麦种子用赤霉素处理也能大量合成α-淀粉酶3.下列有关如图所示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A、B、C依次表示同一个种群中老、成、幼年龄段的个体数量,则此种群为增长型种群B.若A、B、C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营养级,则A、B、C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C.若A、B、C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营养级,则A、B、C符合能量金字塔D.若A、B、C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个营养级,B、C中不会出现同一生物种群4.下图为硅藻门的顿脆杆藻在不同温度相同光照强度(3000lx)下的种群增长曲线,据此判断()A.10℃时的环境阻力最小B.理想条件温度约为30°CC.3000lx是顿脆杆藻的最适光照强度D.25℃时的环境容纳量为0.15OD420nm5.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在细胞结构、活性物质和功能活动模式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共同点。下列不属于这些共同点的是()A.某些物质既可以作为神经递质,又可以作为激素B.某些类型的神经细胞同时又能够分泌激素调节生命活动C.神经细胞、免疫细胞和内分泌细胞产生物质都只能作用于临近细胞D.神经递质、激素和淋巴因子的作用方式都是与受体直接接触引起相应反应6.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使下一神经元产生兴奋C.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D.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是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非常高使用价值,分析海洋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对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以及构建海洋生态文明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下图是长江口某海域的食物网(局部),回答下列问题:(1)该食物网中“中型鱼类”属于第__________________营养级。若不考虑其它生态系统对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和输出,则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理论上“中型鱼类”的体重每增加1kg最少要消耗的浮游植物__________________kg。(3)人类对该生态系统中的小型鱼类、虾类、蟹类大量捕捞,结果是中型鱼类的数量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4)海洋中的重金属元素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最终积累在食物链的顶端,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__。DDT是一种有机杀虫剂,上述海域中的虾类和南极的企鹅体内均能检测到DDT,说明__________________。8.(10分)为了解不同害虫防治策略对梨园土壤线虫的影响,科研人员将某梨园划分为三个区进行一年的实验研究。实验处理如下:常规区:频繁化学防治,喷施化学杀虫药剂9次;实验1区:农药减施防治,喷施化学杀虫药剂4次;实验2区:植物源药物减施防治,喷施药剂4次。(1)为调查土壤线虫数量以及种类,科研人员在梨园中__________选择若干取样点,采用__________法进行调查。(2)三个区线虫数量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3)科研人员又根据线虫的生活习性和取食特点,将土壤线虫划分为4个营养类群,再根据调查得到的线虫种类,计算得到各营养类群的相对丰度如下表。0~20cm>20cm常规区实验1区实验2区常规区实验1区实验2区食细菌线虫79.9280.0579.7177.4560.9466.39食真菌线虫6.546.337.452.692.562.59杂食-捕食线虫5.775.685.524.454.424.20植物寄生线虫7.777.947.3215.4132.0826.82①梨园中的细菌、真菌、线虫和植物等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___,各种线虫在土壤中的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②在0~20cm土层,各营养类群线虫相对丰度在3个区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在>20cm土层,实验区__________,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群落结构发生了改变。③土壤线虫食性多样化,使土壤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更加复杂,这对提高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4)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在农药胁迫较重的土壤浅层,土壤线虫各营养类群均受到影响,导致不同处理间差异主要体现在土壤线虫__________上,而在农药胁迫相对较轻的土壤深层,由于__________线虫可能对农药更敏感,导致不同处理间差异主要体现线虫的相对丰度上。9.(10分)普通水稻是二倍体,为快速培育稳定遗传的抗除草剂水稻,育种工作者用下图所示方法进行育种。请回答:(1)农田中水稻植株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_____,该过程涉及的育种方法包括_____。(2)图中①表示_____,③除草剂在该育种中的作用是_____,采用⑤秋水仙素处理的目的是_____。(3)如果不使用除草剂,该水稻群体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产生抗除草剂的变异。10.(10分)大兴安岭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植被演替过程见下图。据图回答:(1)该火烧迹地上发生的是______演替。与①相比,③群落有更复杂的垂直结构,其原因主要是______(2)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______,主要原因是它们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______(3)用样方法调查群落前,需通过逐步扩大面积统计物种数绘制“种-面积”曲线,作为选取样方面积的依据。下图是该林区草本、灌木、乔木的相应曲线。据下图分析,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______11.(15分)水稻属禾本科植物,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鸭有旺盛的杂食性却不喜食禾本科植株,利用此特点,我国多地采用稻鸭共作生态农业模式。为研究稻鸭共作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农田生态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稻单作和稻鸭共作的比较试验。水稻单作按常规生产方式使用化肥、杀虫杀菌剂。稻鸭共作每公顷投放300只20d龄的麻鸭,共育75天,只在稻鸭共作之前和之后施用化肥和农药。最终统计经济效益如下表(单位:元/hm2)。请回答:处理主要支出主要收入生产资料费人工费稻米稻田鸭净收益化肥农药鸭苗饲料施肥管护稻单作1566.81147.5--225075055672.7-49958.4稻鸭共作1302.5306.5699.06154.2750142585113.018029.692505.4(1)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______和______三大功能。上述水田中的稻、鸭及其他所有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写出稻鸭共作田里可能存在的一条食物链:______。(2)从生态系统结构的角度分析,稻单作模式下的稻田生态系统营养结构______,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______。(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与稻单作模式相比,稻鸭共作模式稻米产量增加,因为鸭在稻鸭共作中能够通过______等活动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同时鸭的排泄物又可以肥田。除此之外,鸭也能增加农民收入。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稻鸭共作模式的优点是________。此种模式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__原理,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双赢。(4)CH4是引起气候变化的主要温室气体之一。稻田是CH4最大的人为排放源,在厌氧条件下,土壤中有机物在产甲烷杆菌等微生物作用下被逐步分解形成CH4。研究表明,稻鸭共作生态系统中鸭通过觅食和游动,从而增加了______,抑制了产甲烷杆菌的生长活性,减少了CH4的排放。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相当于组织液,属于人体内环境,A错误;B、脑脊液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错误;C、脑部毛细血管破裂会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蛋白质从血浆进入脑脊液,引起脑脊液渗透压相对升高,进而引起脑组织水肿,C正确;D、脑脊液酸碱度能保持稳定,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缓冲物质,比如HCO3-/H2CO3等,D错误。故选C。2、B【解析】.植物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详解】A、植物激素起作用的方式与动物体内的激素相似,都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起调节作用,A正确;B、冲洗种子可以减少种子中脱落酸的含量,从而解除脱落酸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B错误;C、赤霉素与受体GID1结合后通过一系列过程激活α-淀粉酶基因的表达,促进种子萌发,若GID1基因突变体导致无法接受赤霉素的调节信息进而使α-淀粉酶基因的表达受影响,则种子不能正常萌发,C正确;D、未萌发的大麦种子用赤霉素处理会通过一系列的变化激活淀粉酶基因的表达,进而大量合成α-淀粉酶,促进萌发,D正确。故选B。3、C【解析】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幼年龄段个体较多,生殖后期个体少;生物群落指一定区域全部生物的集合;能量金字塔是不同营养级能量的数量关系,一个营养级可以有多种生物,不能用能量金字塔表示不同种群的能量关系;一个营养级可以有多种生物,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可能兼跨不同的营养级,即不同的营养级中可能出现同一种生物。【详解】A、老年个体多属于衰退型,A错误;B、只能构成食物链或食物网,生物群落还有分解者存在,B错误;C、一个营养级可以有多种生物,能量金字塔是不同营养级能量的数量关系,三个相邻营养级的能量关系符合能量金字塔,C正确;D、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可能兼跨不同的营养级,即不同的营养级中可能出现同一种生物,D错误。故选C。4、B【解析】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环境容纳量是环境制约作用的具体体现,有限的环境只能为有限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资源。【详解】AB、30℃时种群生长数量最多,此时温度最适宜,环境阻力最小,A错误、B正确;C、题中只给了一个3000lx的光照强度,没有给出其他光照强度,故无法判断3000lx是否是顿脆杆藻的最适光照强度,C错误;D、由图可知,25℃时的环境容纳量大于0.15OD420nm,D错误。故选B。5、C【解析】1、激素是信息分子,具有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激素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靶细胞代谢活动的变化;激素一经发挥作用后,就被分解、灭活,因此激素药源源不断地产生。2、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膜的通透性改变,膜电位变化,使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突触后膜神经元是兴奋还是抑制,取决于神经递质的种类.树突膜或胞体膜可以作为突触后膜。【详解】A、某些物质既可以作为神经递质,又可以作为激素,如肾上腺素,A正确;B、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如下丘脑的一些神经细胞能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生命活动,B正确;C、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和靶器官,并不是相邻的细胞,C错误;D、神经递质、激素和淋巴因子都属于信号分子,作用方式都是与受体直接接触引起相应反应,D正确。故选C。6、D【解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但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详解】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若该刺激很弱不能引起神经元兴奋或该刺激使神经元兴奋被抑制时,则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不会被释放出来,A错误;B、神经递质种类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因此神经递质作用到下一个神经元会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B错误;C、神经元的静息电位的大小与细胞内外的钾离子浓度差有关,与钠离子浓度无关,C错误;D、兴奋传导方向是兴奋部位传到非兴奋部位,局部电流在神经纤维膜外是非兴奋部位传到兴奋部位,D正确。故选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三、四②.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2)①.单向流动、逐级递减②.25(3)中型鱼类所属营养级降低/食物链变短/从浮游动物和小型软体动物获得的能量增多(4)①.生物富集②.生物富集现象具有全球性【解析】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2)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一般来说,在输入到某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到下一个营养级。2、生物富集作用:也叫生物放大,指化学杀虫剂和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积累和浓缩的过程,营养级越高,积累的有害物质越多。【小问1详解】分析图可知,中型鱼类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型鱼类、虾类和蟹类)→中型鱼类着几条食物链中属于第三营养级,在其余食物链中属于第四营养级。若不考虑其它生态系统对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和输出,则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小问2详解】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理论上“中型鱼类”的体重每增加1kg所需要消耗的浮游植物,最少是1÷20%÷20%=25kg。【小问3详解】人类对该生态系统中的小型鱼类、虾类、蟹类大量捕捞,那么会使中型鱼类所属营养级降低,且使食物链变短,和使中型鱼类从浮游动物和小型软体动物获得的能量增多,因此结果是中型鱼类的数量增加。【小问4详解】在生态系统中,某些重金属盐类和难于分解的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DDT是一种有机杀虫剂,长江口某海域的虾类和南极的企鹅体内均能检测到DDT,说明生物富集现象是全球性的。【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组成成分、营养结构、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重点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8、(1).随机(2).取样器取样(或“样方”)(3).在0~20cm土壤中,减施防治有利于线虫生存,植物源药剂防治效果优于农药防治;>20cm土壤中,不同措施对土壤线虫无显著影响(4).生物群落(5).垂直(6).食细菌线虫相对丰度下降,植物寄生线虫相对丰度升高(7).抵抗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8).数量(9).植物寄生【解析】1、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2、样方法的注意点:①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适中;③样方数量不易太少;④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网状);⑤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3、分析数据:在0~20cm的土层中三种处理方法中频繁化学防治可使线虫数量明显降低,而植物源药物减施防治线虫的数量最多;而>20cm的土层不同措施对土壤线虫无显著影响。【详解】(1)许多土壤中的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所以进行土壤线虫数量以及种类的调查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取样时需要随机选择若干取样点。(2)分析数据,在0~20cm的土层中频繁化学防治,线虫数量明显降低,而植物源药物减施防治线虫的数量最多,所以得出结论:在0~20cm的土层中,减施防治有利于线虫生存,植物源药剂防治效果优于农药防治,而超过20cm的土壤中三种不同措施对土壤线虫无显著影响。(3)①同一地点全部的生物称为生物群落,不同生物在土壤中的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②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在>20cm土层中,实验区食细菌线虫相对丰度下降,植物寄生线虫相对丰度升高。③生物种类丰富有利于食物网复杂,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力的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越强。(4)从(2)结果看出在农药胁迫较重的土壤浅层,土壤线虫的数量明显下降,说明不同处理措施影响线虫各营养类群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土壤线虫的数量上,而在农药胁迫相对较轻的土壤深层中,植物寄生线虫数量明显增加,说明其对农药更加敏感。【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同时结合农药处理考查群落结构的知识,分析表格中的数据找到不同的地方得出结论。9、(1).种群基因库(基因库)(2).诱变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缺一不给分)(3).花药离体培养(4).筛选出抗除草剂的水稻(“植株”或“叶片”)(“筛选出含抗除草剂基因的水稻”;“筛选出抗除草剂的变异水稻”)(5).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纯合(可稳定遗传)的抗除草剂水稻(6).可能【解析】分析图解可知:该育种方式中综合运用了单倍体育种和诱变育种,其中γ射线照射是为了诱导基因发生突变,而除草剂是起了选择的作用。由于基因突变大多数是有害的,少数是有利的,因此用除草剂选择后只有少部分植物含抗除草剂基因。【详解】(1)种群基因库是指某基因占该种群中全部等位基因的比值;据图可知,该育种方法中有单倍体幼苗的获得和γ射线照射,故该过程涉及的育种方法包括诱变育种和单倍体育种。(2)图中①为敏感性植株获得单倍体幼苗的过程,故为花药离体培养;过程③用除草剂对单倍体幼苗的抗性进行定向选择,筛选出含抗除草剂基因的水稻;秋水仙素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从而获得纯合(可稳定遗传)的抗除草剂水稻。(3)由于变异的不定向性,即使不使用除草剂,该水稻群体也可能产生抗除草剂的变异。【点睛】本题以育种流程图为载体,考查了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以及基因突变的特点等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不同育种方式的过程和原理,明确基因突变是不定向,再结合题意分析作答。10、(1).次生(2).群落中植物对光的利用更充分(3).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4).光逐渐减少(5).S3【解析】据图1分析,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乔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先增加接着减少,后保持相对稳定;据图2分析,横坐标是样方面积,纵坐标是物种数,样方面积增加,物种数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则,样本面积大小顺序一般为草本<灌木<乔木,则调查草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S1;调查灌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S2;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S3。【详解】(1)火烧迹地发生的演替是从次生裸地上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与①(草本灌木阶段)相比,③(针阔混交林)具有更复杂的垂直结构,群落对光的利用更充分。(2)据图分析,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主要原因是他们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光逐渐减少。(3)图2是该林区草本、灌木、乔木的“种--面积”相应曲线。据图2分析,横坐标是样方面积,纵坐标是物种数,样方面积增加,物种数先增加后基本不变,则乔木选取方法面积较大,则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S3。【点睛】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群落演替、群落结构、样方法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区分群落演替的类型,理解垂直结构提供群落的光能利用率,掌握样方法的调查方法,属于中档题。11、①.物质循环②.信息传递③.生物群落④.稻→食稻昆虫→鸭(杂草→鸭;杂草→昆虫→鸭)[不能出现稻→鸭]⑤.简单⑥.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