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江苏省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江苏省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江苏省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江苏省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江苏省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江苏省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不一定是基因突变B.若没有外界诱发因素的作用,生物不会发生基因突变C.人的心肌细胞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多对基因之间,可以发生基因重组D.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导致子代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基因重组2.DNA聚合酶保证了DNA复制的准确性。某些突变的DNA聚合酶(突变酶)比正常的DNA聚合酶精确度更高,从而减少了基因突变的发生。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DNA聚合酶结合的位点位于DNA分子上B.“突变酶”的产生有利于生物的进化C.翻译这些“突变酶”的场所为核糖体D.“突变酶”作用的底物为脱氧核苷酸3.激素作为一种信号分子,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下图表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靶细胞的“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B.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C.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是神经调节,其中②结构位于大脑皮层D.靶细胞接受激素的刺激后,促使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的转化,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4.下图为某哺乳动物某个DNA分子中控制毛色的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其中I、II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c基因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B.I、II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属于基因突变C.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可发生在a〜b之间D.基因a突变,其控制的性状则改变5.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B.生长素的发现源于人们对植物向光性的研究C.在植物体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输导组织进行非极性运输D.生长素既可以直接参与代谢,也可以给细胞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6.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蕴含着生物学知识的语句。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B.“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生物群落的次生演替C.“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了螟蛉与蜾蠃之间存在寄生关系D.“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黄泥晒干,筛过,以小便浸之……以泥封树枝……则根生”,体现了吲哚乙酸促进枝条生根的作用7.一条由39个氨基酸形成的环状多肽,其中有4个谷氨酸(R基为-CH2-CH2-COOH),则该多肽()A.有38个肽键 B.可能没有游离氨基C.至少有5个游离羧基 D.至多有36种氨基酸8.(10分)肾上腺的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它的分泌活动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在恐惧、严重焦虑、剧痛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如图为肾上腺素在不同组织细胞发挥作用的机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a和图b结果不同是由于激素作用于不同的靶细胞,图b和图c结果不同是由于膜上的受体不同B.当人处于危险环境时,血液会更多地流向骨骼肌C.肾上腺素通过催化多种化学反应调节生命活动D.肾上腺素分泌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二、非选择题9.(10分)如图表示某种动物迁入一个新环境后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曲线图属于_____模型,该类模型还可以表示为_____等。(2)通常情况下,生物进入新的环境会呈现A段种群增长趋势,原因是_____。(3)B点后,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由环境因素决定,若该种群突然爆发大规模传染病,则种群数量变化为_____,若引入少量天敌,则种群数量变化为_____,若出现极恶劣气候,则种群数量变化为_____。(填“C”或“D”)(4)若E段以后,该种群与同物种其他种群(种群数量均未达K值)之间地理隔离消除,种群数量将_____(填“增加”或“降低”)。(5)若该动物为可食用鱼类,为长时间获得较多捕获量,应_____。10.(14分)布氏田鼠是内蒙古草原的主要害鼠,雨季时种群密度大幅增加。探究降水量影响布氏田鼠种群密度的机制,对草原鼠害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1)野外调查布氏田鼠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影响田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除非生物因素外,还包括___________等生物因素。(2)科研人员以田鼠幼鼠为实验对象开展了野外人工降雨围栏实验(围栏用钢板构成,铁丝网封顶),将相同体重的田鼠幼鼠置于不同样地中,5个月后检测相关指标,结果如图1、图2所示。①由图1可知,_________组田鼠体重增幅更大。田鼠体重的增加有利于个体越冬存活、性成熟提前,影响田鼠种群的_________,从而直接导致种群密度增加。②由图2可知,增加降水有利于_________生长,从而改变了其在田鼠食谱中的比例。(3)随后科研人员在室内模拟围栏内半干旱和增加降水组的食谱,分别饲喂两组田鼠幼鼠,连续一个月后比较两组田鼠体重增幅,得到了与图1一致的结果,说明__________。(4)进一步研究发现,田鼠食谱变化使其对果糖等营养成分的摄入增加,进而引起其肠道中能合成短链脂肪酸(宿主的主要能源物质之一,与体重增长呈显著正相关)的菌群比例也显著增加。综合上述研究,请将下列选项排序以解释降水量影响布氏田鼠种群密度的机制。A.田鼠肠道微生物的菌群比例改变B.田鼠食谱中不同植物的比例改变C.田鼠获得的能源物质增加D.草原植物群落组成改变降雨量增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重增加→种群密度增加(5)若要验证菌群比例变化与田鼠体重变化的因果关系,请从①~③中选择合适的田鼠作为菌群的供体和受体,设计两组菌群移植实验,写出相应的供受体组合并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①增加降水组田鼠②半干旱组田鼠③抗生素处理的“无菌鼠”11.(14分)野生型果蝇的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刚毛,而一只突变果蝇S的腹部却生出长刚毛,研究者对果蝇S的突变进行了系列研究。用这两种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见图。(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果蝇腹部的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________性状,其中长刚毛是______性性状。图中①、②基因型(相关基因用A和a表示)依次为____________。(2)实验2结果显示:与野生型不同的表现型有_______种。③基因型为_________,在实验2后代中该基因型的比例是__________。12.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是植物体内常见的五种植物激素,近几年科学家陆续发现一些其他植物激素,比如独脚金内酯等。GR24是人工合成的独脚金内酯类似物,为了研究其作用机理,科研人员用拟南芥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图1的实验,结果如下图2。请回答:(1)GR24和NAA均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属于______。与独脚金内酯相比,GR24的优点有______。(至少写出两点)(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其余的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从图2可看出,GR24与NAA对侧枝生长具有______(选填“协同”或“拮抗”)作用。(3)据图2的结果,科研人员提出了一个假设:在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沿主茎极性运输时,GR24会抑制侧芽的生长素向外运输。为验证该假设,采用与图1相同的切段进行实验。组别处理检测实验组在主茎上端施加NAA在侧芽处施加放射性标记的NAA在琼脂块中②主茎下端的放射性标记含量对照组①同上在琼脂块中③请在表中的空白处填写相应处理内容,完成实验方案。①________;②添加GR24;③________。若检测结果为________,则支持科研人员提出的假设。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A【解析】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比较:项目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变异本质基因分子结构的改变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发生时间通常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后期发生范围所有生物(普遍性)主要指能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发生的场所所有细胞生殖细胞产生结果产生新基因产生新基因型生物变异根本来源重要来源对DNA分子结构的影响改变DNA分子结构自由组合型基因重组不改变DNA分子结构;染色体互换型基因重组可改变DNA分子结构联系都使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通过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为基因重组提供了大量可供自由组合的新基因,基因突变是基因重组的基础;两者均产生新的基因型,可能产生新的表型【详解】A、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若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发生在DNA分子中的基因间区,就不会引起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则不属于基因突变,A正确;B、在没有外界诱发因素时,生物也会由于DNA复制偶尔发生错误等原因自发产生基因突变,B错误;C、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而人的心肌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因此不能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D、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只含有一对等位基因,其自交导致子代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Aa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开,而基因重组至少要有两对等位基因才可能发生,D错误。故选A。2、B【解析】分析题意可知:突变酶是DNA聚合酶,且比正常的DNA聚合酶精确度更高,从而减少了基因突变的发生。【详解】A、DNA聚合酶与DNA模板链的特定位点结合,催化子链合成,A正确;B、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该突变酶能减少基因突变的频率,对生物进化不利,B错误;C、突变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翻译这些“突变酶”的场所为核糖体,C正确;D、“突变酶”是DNA聚合酶,作用的底物为脱氧核苷酸,D正确。故选B。3、C【解析】1、据图分析,刺激X为血糖含量降低,通过①→②→③→胰岛A细胞过程,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素,下丘脑是血糖调节中枢,因此图中②表示下丘脑。2、胰高血糖素的靶细胞是肝脏细胞,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详解】A、靶细胞的“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即糖被,A正确;B、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能够促进血糖的升高,刺激X能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则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B正确;C、血糖降低时还可以刺激下丘脑的另外一些神经细胞,通过神经调节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图中由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的过程是神经调节,②位于下丘脑,C错误;D、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能促使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的转化,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D正确。故选C。4、A【解析】1、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2、基因重组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3、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等改变;4、在自然界中,不仅存在单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而且存在多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以及环境对性状的影响等。【详解】A、如果c基因缺少,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缺失,A正确;B、I、II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不属于基因,所以如果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不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C、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而a、b属于一条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C错误;D、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等原因,如果基因a突变,其控制的性状不一定改变,D错误。故选A。5、D【解析】植物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一定部位产生,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生长、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详解】A、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A正确;B、人们观察到植物具有向光性生长的特点,生长素的发现源于人们对植物向光生长的研究,B正确;C、在植物体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输导组织进行非极性运输,C正确;D、生长素属于信息分子,可参与调节生命活动,可以给细胞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而不是直接参与细胞代谢,D错误。故选D。6、C【解析】1、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1)互利共生(同生共死):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人体中的有些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2)捕食(此长彼消、此消彼长):如:兔以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3)竞争(你死我活):如:大小草履虫;水稻与稗草等。(4)寄生(寄生者不劳而获):如噬菌体侵染细菌。2、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3、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详解】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隐藏的食物链为: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体现的是捕食关系,A正确;B、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远芳”到“晴翠”属于次生演替,B正确;C、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赢是一种寄生蜂;蜾赢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蜾赢幼虫就拿螟蛉作食物。蜾赢是一种寄生蜂,但以螟蛉为食,体现了螟蛉与蜾蠃之间存在捕食关系,C错误;D、小便中含有生长素,“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黄泥晒干,筛过,以小便浸之……以泥封树枝……则根生”体现了生长素促进生根的作用,D正确。故选C。7、B【解析】A.由于该多肽由39个氨基酸形成,且为环状多肽,故含有39个肽键,A错误;B.如果R基上没有氨基,则没有游离的氨基,故B正确;C.由于含有4个谷氨酸,谷氨酸的R基上有游离的羧基,环状多肽只有R基上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故至少有4个游离的羧基,故C错误;D.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最多有20种,故D错误;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结构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8、C【解析】分析题图:肾上腺素和肝细胞表面的β受体结合,导致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从肝细胞释放出来,提升血糖浓度;肾上腺素和骨骼肌血管细胞表面的β受体结合,导致骨骼肌中血管舒张;肾上腺素和小肠壁血管细胞表面的α受体结合,导致小肠壁中血管收缩。【详解】A、分析图可知:图a是肝细胞,图b是骨骼肌中血管,两者受体相同,结果不同是由于激素作用于不同的靶细胞,图b和图c结果不同主要是由于膜上的受体不同,A正确;B、当人处于危险环境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骨骼肌中血管舒张,血液会更多地流向骨骼肌,B正确;C、肾上腺素属于激素,只起调节作用,不起催化作用,C错误;D、神经调节比激素调节迅速,在恐惧、严重焦虑、剧痛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属于神经调节,D正确。故选C。【点睛】二、非选择题9、(1)①.数学②.表格、数学公式(合理即可)(2)一般情况下生物进入新的环境,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合理即可)(3)①.C②.D③.C(4)增加(5)中度捕捞(捕捞后使种群数量保持在K/2,合理即可)【解析】某种动物迁入一个新环境后,可能会由于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也可能由于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而在初期呈现指数式增长。【小问1详解】图示曲线图可以直观反映种群数量变化,属于数学模型,该类模型还可以表示为表格、数学公式,准确反映种群数量变化。小问2详解】通常情况下,生物进入新的环境会呈现A段种群的“J”增长趋势,原因是一般情况下生物进入新的环境,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所以种群数量迅速增长。【小问3详解】B点后,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由环境因素决定,若该种群突然爆发大规模传染病,会导致种群数量迅速降低,种群数量变化为C,若引入少量天敌,则其环境容纳量降低,种群数量变化为D,若出现极恶劣气候,也会导致种群数量迅速减少,种群数量变化为C。【小问4详解】若E段以后,该种群与同物种其他种群(种群数量均未达K值)之间地理隔离消除,则形成的新种群基因库增大,基因多样性增加,有利于种群繁衍,种群数量将增加。【小问5详解】若该动物为可食用鱼类,为长时间获得较多捕获量,可进行中度捕捞,使捕捞后使种群数量保持在K/2,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有利于种群的恢复。【点睛】种群的基因库越大,基因多样性越大,越有利于适应多种多样的环境,越有利于种群的繁衍。10、(1)①.标记重捕法②.捕食、种间竞争、种内斗争、寄生等(2)①.增加降水②.出生率和死亡率③.羊草(3)增加降水组田鼠体重增幅变大是食谱改变引起的(或田鼠体重增幅变化的差异是由食谱的差异引起的)(4)①.D②.B③.A④.C(5)①③和②③①③组田鼠体重增幅比②③组大【解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小问1详解】布氏田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因此调查布氏田鼠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标志重捕法。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如合作关系和种内竞争如竞争关系;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小问2详解】①分析图1可知,增加降水组田鼠体重增幅更大。田鼠体重增加有利于个体存活,可以降低死亡率,育龄个体增多可以提高出生率,即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直接导致种群密度增加。②分析图2可知,增加降水组羊草的相对生物量明显增加,即有利于羊草的生长,其在田鼠食谱中所占比例增加,这样就会避免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小问3详解】室内模拟野外半干旱和增加降水组的食谱进行实验,可以排除食谱外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得到了与图1一致的结果,说明增加降水组田鼠体重增幅大是否由食谱变化引起(田鼠体重增幅是否由食谱组成变化引起)。【小问4详解】降雨量增加,会导致草原植物群落组成改变,从而引起田鼠食谱中不同植物的比例改变,田鼠食谱变化使其对果糖等营养成分的摄入增加,进而引起其肠道中能合成短链脂肪酸(宿主的主要能源物质之一,与体重增长呈显著正相关)的菌群比例也显著增加,因此田鼠获得的能源物质增加,体重增加,种群密度增加。【小问5详解】要验证菌群比例变化与田鼠体重变化的因果关系,自变量为菌群比例变化,可以选取增加降水组田鼠和半干旱组田鼠菌群,因此受体应为没有菌群,即田鼠为③抗生素处理的“无菌鼠”,因此设计两组菌群移植实验,一组移植增加降水组田鼠菌群,一组移植半干旱组田鼠菌群,由于增加降水,田鼠体重增幅变大,因此①③组田鼠体重增幅比②③组大。【点睛】本题结合实验,考查种群特征、种间关系、种群数量变化等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种群特征,结合实验结果分析降水量对动物种群密度的影响,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1、(1).相对(2).显(3).Aa、aa(4).两(5).AA(6).1/4【解析】分析实验1:果蝇S(腹部有长刚毛)×野生型个体(腹部有短刚毛)→后代腹部有长刚毛:腹部有短刚毛=1:1,属于测交类型。分析实验2:腹部有长刚毛的个体之间杂交→后代腹部有长刚毛:腹部有短刚毛=3:1,可知该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且控制长刚毛的基因为显性基因,亲本均为杂合子。【详解】(1)果蝇腹部的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实验2的两个长刚毛个体的后代出现了短刚毛个体,可以判断短刚毛为隐性性状,长刚毛为显性性状。实验1类似于测交实验,则①的基因型为Aa,②的基因型为aa。(2)在实验2的后代中共有三种性状表现,其中腹部有长刚毛、腹部有长刚毛且胸部无刚毛这两种性状表现与野生型的性状表现不同,由以上分析可知,实验2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则A_(1/3AA、2/3Aa)后代腹部有长刚毛,其中1/3胸部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