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编清代文学九章戏剧_第1页
八编清代文学九章戏剧_第2页
八编清代文学九章戏剧_第3页
八编清代文学九章戏剧_第4页
八编清代文学九章戏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清代戏剧清初戏剧李渔的戏剧理论与创作洪昇与《长生殿》孔尚任与《桃花扇》清中期戏剧近代戏剧演变与话剧的诞生

清人戏曲,逊于明代,推其缘故,约有数端:开国之初,沿明季余习,雅尚词章,其时文士,皆用力于诗文,而曲非所习,一也;乾嘉以还,经术昌明,名物训诂,研钻深造,曲家末艺,等诸自郐,二也;又自康雍后,家伶日少,台阁诸公,不喜声乐,歌场奏艺,仅习旧词,间及新著,辄谢不敏,文人操翰,宁复为此,三也;又光宣之季,黄冈俗讴,风靡天下,内廷法曲,弃若土苴,民间声歌,亦尚乱弹,上下成风,如饮狂药,才士按词,几成绝响,风会以趋,安论正始,四也。——吴梅《中国戏曲概论》第一节清初戏剧清初戏剧有三个流派:一是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其戏作有较强的市民色彩;二是以吴伟业、尤侗为代表的文人派,作品有明显“案头化”倾向;三是以李渔为代表的喜剧派,讲求游戏娱乐功能和形式技巧。【苏州派】苏州派主要人物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毕魏、叶时章等。朱素臣著有传奇19种,其中《十五贯》《秦楼月》为传世之作。他《十五贯》剧照【文人派】吴伟业和尤侗;他们的作品多借历史故事抒发身世感慨或故国之思,意境上接近诗歌,曲词雅致,抒情性增强,但不适合演出,是“案头之曲”。吴伟业的剧作有《秣陵春》传奇和《通天台》《临春阁》杂剧。

今之传奇,即古者歌舞之变也。然其感动人心,较昔之歌舞更显而畅矣。盖士之不遇者,郁积其无聊不平之慨于胸中,无所发抒,因借古人之歌哭笑骂,以陶写我之抑郁牢骚;而我之性情,爰借古人之性情,而盘旋于纸上,宛转于当场。——吴伟业《<北词广正谱>序》尤侗(1618—1704)字同人,号悔庵,江苏长洲(今苏州)人。能诗文,有《鹤栖堂文集》。戏曲有《钧天乐》传奇和《读离骚》《吊琵琶》《桃花源》《黑白卫》《清平调》五种杂剧,合称《西堂乐府》。尤侗像第二节李渔的戏剧理论与创作李渔的戏剧创作有《笠翁传奇十种》,剧目为《奈何天》《比目鱼》《蜃中楼》《怜香伴》《风筝误》《慎鸾交》《凰求凤》《巧团圆》《玉搔头》《意中缘》,主要演男女情事。

李渔铜像李渔戏作剧情新奇,不入陈套,编造巧合情节,出人意料,却又针线细密,不为怪诞。最显著的是《风筝误》。该剧以一只“作孽的风筝”为线索,串联起两对男女。

传奇原为消愁设,费尽杖头歌一阕。何事将钱买哭声,反令变喜成悲咽?惟我填词不卖愁,一夫不笑是吾忧。举世尽成弥勒佛,度人秃笔始堪投。——《风筝误》卷末诗

《十种曲》之书,遍行坊间,即流入日本者亦多。德川时代之人,苟言及中国戏曲,无有不立举湖上笠翁者。——日本学者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戏剧理论】《闲情偶寄》在戏剧结构方面:“立主脑”,“减头绪”,“密针线”;在戏剧语言方面:“贵显浅”“重机趣”“戒浮泛”“忌填塞”。《闲情偶寄》书影第三节洪昇与《长生殿》洪昇(1645—1704)字昉恩,号稗畦,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有《稗畦集》《续集》《啸月楼集》,传奇有《长生殿》,杂剧有《四婵娟》。非关游子憺忘归,南望乡园意总违。三载无家抛骨肉,一身多难远庭帏。(《客中秋望》)只缘脱略性,苦被时俗妒”(《旅次述怀呈学士李容斋先生》)“平生畏向朱门谒,麋鹿深山访旧交”(《北归杂感》)洪昇像《长生殿》将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情缘”理想化,这与前代写同一题材故事的文学作品明显不同。

忉利有天情更永。不比凡间梦,悲欢和哄,恩与爱,总成空。跳出痴迷洞,割断相思鞚。金枷脱,玉锁松。笑骑双飞凤,潇洒到天宫。——《永团圆》用了相当大的篇幅描写当时的社会政治,反映了天宝之乱的历史背景。《赂权》《禊游》《疑谶》《进果》《侦报》《舞盘》《骂贼》《弹词》等。剧中对杨玉环的形象刻画,与白朴的《梧桐雨》和吴世美的《惊鸿记》相比,摆脱了女色亡国论的传统思想,舍弃杨玉环曾嫁寿王、与安禄山私通的情节,这是《长生殿》的高明之处。昆曲《长生殿》剧照【艺术特色】“千百年来曲中巨擘”其一,剧作场面宏大,人物众多,情节波澜曲折。其二,语言清雅秀丽,有着浓厚的抒情色彩。如著名的《闻铃》中〔武陵花前腔〕:淅淅零零,一片凄然心暗惊。遥听隔山隔树,战合风雨,高响低鸣。一点一滴又一声,一点一滴又一声,和愁人血泪交相迸。对这伤情处,转自忆荒茔。白杨萧瑟雨纵横,此际孤魂凄冷。鬼火光寒,草间湿乱萤。只悔仓皇负了卿,负了卿!我独在人间,委实的不愿生。语娉婷,相将早晚伴幽冥。一恸空山寂,铃声相应,阁道崚嶒,似我回肠恨怎平!其三,曲辞音律,当行本色。

予自惟文采不逮临川,而恪守韵调,罔敢稍有逾越。盖姑苏徐灵昭氏为今之周郎,尝论撰《九宫新谱》,予与之审音协律,无一字不慎也。——《长生殿·序言》第四节孔尚任与《桃花扇》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号东塘,别号岸堂,山东曲阜人。孔子第六十四代孙。诗文有《湖海集》《岸堂集》《长留集》戏曲除《桃花扇》外,还与顾彩合写了《小忽雷》传奇。孔尚任像《桃花扇》以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集中反映了南明弘光王朝覆灭的历史,描绘了明末腐朽、动荡的社会现实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势矛盾和斗争。

传奇者,传其事之奇焉者也,事不奇则不传。桃花扇何奇也……其不奇而奇者,扇面之桃花也。桃花者,美人之血痕也;血痕者,守贞待字,碎首淋漓,不肯辱于权奸者也;权奸者,魏阉之余孽也;余孽者,进声色,罗货利,结党复仇,隳三百年之帝基者也。帝基不存,权奸安在?惟美人之血痕,扇面之桃花,啧啧在口,历历在目,此则事之不奇而奇,不必传而可传者也。——《桃花扇小识》《桃花扇》书影《桃花扇》展现了正、邪两种力量的剧烈斗争:正面人物有以侯方域为中心的复社士人,有下层平民,还有主张抗清的史可法等官僚;反面人物以阮大铖为代表,包括弘光皇帝、马士英、田仰等人。【正面人物】一类是以史可法为代表的爱国将领,作者饱含热情,写史可法死守扬州,顽强奋战,沉江殉国的壮烈激昂:〔古轮台〕走江边,满腔愤恨向谁言。老泪风吹面,孤城一片,望救目穿。使尽残兵血战,跳出重围,故国苦恋,谁知歌罢剩空筵。长江一线,吴头楚尾路三千,尽归别姓。雨翻云变,寒涛东卷,万事付空烟。精魂显,大招声逐海天远。另一类是李香君、柳敬亭、苏昆生等下层人物的形象。李香君

赵文华陪着严嵩,抹粉脸席前趋奉;丑腔恶态,演出真《鸣凤》。俺做个女祢衡,挝《渔阳》,声声骂,看他懂不懂。(《骂庭·忒忒令》)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干儿义子从新用,绝不了魏家种。冰肌雪肠原自同,铁心石腹何愁冻。吐不尽鹃血满胸,吐不尽鹃血满胸。(《骂庭·空交枝》)【主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浓厚的感伤主义气氛。

(张)你们絮絮叨叨,说的俱是那里话?当此地覆天翻,还恋情根欲种,岂不可笑?(侯)此言差矣!从来男女室家,人之大伦,离合悲欢,情有所钟,先生如何管得?(张)呵呸!两个痴虫,你看国在那里?家在那里?君在那里?父在那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结构严谨

剧名《桃花扇》,则桃花扇譬则珠也,作《桃花扇》之笔譬则龙也。穿云入雾,或正或侧,而龙睛龙爪,总不离乎珠。观者当用巨眼。——《凡例》语言“宁不通俗,不肯伤雅”。昆曲《桃花扇》剧照第五节清中期戏剧清中期戏剧衰落的原因有内外在两方面:外在原因:社会审美需要的嬗变,以剧本创作为中心的戏剧活动被舞台表演活动所取代;而受康、乾程朱理学的意识形态的影响,戏剧创作呈现道德化倾向,戏剧作家以宣扬忠孝节义为目的,以戏剧故事演绎道德观念。内部原因:戏剧创作的诗文化倾向。

乾隆以上,有戏有曲;嘉道之际,有曲无戏;咸同以后,实无戏无曲矣。——吴梅《中国戏曲概论》唐英(1677—约1754),字俊公,号蜗寄居士。著有《古柏堂传奇》17种。有不少是宣传扬传统道德观念,内容浅近,价值不高。很多剧作是以士大夫的审美趣味对民间戏曲改编而成,如《十字坡》《梅龙镇》等。蒋士铨是乾隆时期最负盛名的剧曲家。今存《藏园九种曲》。杨潮观(1712—1791),字宏度,号笠湖,江苏金匮(今无锡)人。有杂剧30余种,都是一折短剧,合为《吟风阁杂剧》。桂馥(1736—1805)的《后四声猿》,包括《放杨枝》《题园壁》《谒府帅》《投溷中》4种。舒位(1755—1815)的《瓶笙馆修箫谱》,包括《卓女当垆》《博望访星》《樊姬拥髻》《酉阳修月》4种。第六节近代戏剧演变与话剧的诞生

京剧的演变成熟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把二簧戏带到京城。后来二簧调和西皮调合流,为京剧腔调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京剧又不断吸取昆曲、秦腔等声腔曲调成分,在歌唱和表演上日趋丰富,终于在19世纪中期正式形成京剧。京剧拥有十分丰富的剧目。据陶君起《京剧剧目初探》统计,共有1280多种。取材于三国戏、列国戏、水浒戏、杨家将戏、岳家将戏的剧目最多。《打渔杀家》《群英会》《空城计》《四进士》《五鼠闹东京》等。京剧脸谱【近代戏剧改良运动】一是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政治理念对传统戏剧的广泛渗透:梁启超在理论上提出戏剧改革,于1902年刊发于《新民丛报》上的《劫灰梦》《新罗马》《侠倩记》三种传奇,揭开了戏剧改良运动的序幕。1904年,柳亚子、陈去病等人在上海创办第一个戏剧刊物《二十世纪大舞台》,提出“改革恶俗,开通民智,提倡民族主义,唤起国家思想”的办刊宗旨,大力宣传革命思想。二是戏剧表演艺术家和作家的积极参与。汪笑侬(1858—1918)是最早参与京剧改良的艺术家。原名德克金,号仰天,满族人。光绪举人,做过太康县令,后专门从事京剧活动。他激于时事,改革京剧,自编剧目,宣传爱国思想。改编和创作的京剧剧本有30多种。其中《哭祖庙》《党人碑》《博浪椎》《骂阎罗》《将相和》等风靡一时,深受大众喜爱。汪笑侬像【话剧】话剧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