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研分析报告摘要通过了解医院临床护士的针刺伤发病现状,研究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建立针刺伤相关防治理论与控制措施,提供现实基础。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医院临床护士的针刺伤相关认知进行调查。结果:临床护士对针刺伤认知与工作年限、所在科室、风险感知情况是临床护士针刺伤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目前医院的临床治疗医师针刺伤发病率仍保持较高,且针刺伤的相关态度和状况也较好,对临床治疗医师针刺伤发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还涉及医师本人的气质特征、工作年限、对危险性认识水平,以及对针刺伤预防措施的贯彻状况等。关键词:护士针刺伤影响因素防护策略目录TOC\o"1-3"\h\u289791绪论 187381.1研究背景 1201621.2研究现状 1224081.3研究目的及意义 1272552研究内容 1241462.1研究对象 180552.2研究方法 2240253结果与分析 2218743.1调查医院基本情况 2281223.2调查医院临床护士针刺伤结果分析 283783.2.1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 2263053.2.2临床护理人员安全注射认知调查 3163584讨论 774874.1护士针刺伤的发生原因及危险因素 7193374.1.1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特点、性质 7111614.1.2临床护士护理操作不规范 8206944.1.3护士对针刺伤危险性认知不足 8159454.1.4护理患者的不配合 856654.1.5护理人力资源不足 8181634.1.6与针刺伤发生密切相关的医疗器械 91544.2针刺伤的防护 9204144.2.1规范护理操作行为 932574.2.2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 9149774.2.3合理安排人力资源 959384.2.4加强职业防护管理 10211054.2.5提高护理器材的安全性能 10251995结论 1025819参考文献 121绪论1.1研究背景针刺是一种严重的外伤,其严重程度可以导致受伤人员流血,是护士工作中最普遍的一种职业损伤。由于针刺引起的职业接触,会引起血源性疾病的感染。尤其是HBV、HCV对护士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护士要根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并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强化综合管理,积极有效地提升护士的职业防护能力,保障护士的身体和心理健康。1.2研究现状据资料显示,大约80%的医务工作者每年被利器刺伤1.07次,而一般护理人员每年被刺伤2.88次,而一般护理人员每年被刺伤的几率明显高于医务人员。罗红等对护理工作人员458人进行了针刺伤,占护理人员380人,占82.97%。全年共有1286例针刺伤,70.00%是受污染的针头所致,因而职业性感染的危险性很高。科学研究表明,针刺可以传播二十多种血源性传染病,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九十的卫生工作人员都是因为针刺感染的,到了2007年,全国共报告了223501名HIV病毒感染者和AIDS患者,逐年增加,较为普遍,但危险较大的为乙肝、丙肝、艾滋病[1]。中国也是乙肝高发国家,这表明临床应用的护士工作人员们在参加护士岗位等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的HIV感染者也在增多。全球大约有数百万人发生了意外针刺伤害,由于职业造成的传染途径,针刺伤害约占据了80%[2]。有资料显示在2000年,全美共有57名医护被诊断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包括护士等24人,由皮肤针刺中造成传染的有48人,占84.2%。目前因针刺受伤感染了AIDS护士的仍然维持着最多数量,占了70%以上,资料表明,由于针刺受伤而引起对医护工作者的职业性传染的风险客观地存在,且不容忽视[3]。这些数据都表明,护士人员是容易发生针伤以及感染后经血液传染发病的高危群体,而刚下临床的实习的护生,他们的防范意识更低,因此出现针刺伤的风险也更大。1.3研究目的及意义护理人员是较容易发生针刺伤感染血源性传染发病的高危人群,尤其是刚到临床实习的护士,是成为医师以前就首先接触到医疗临床,因此出现针刺伤的风险也更大。基于此,本文主要从护士人员出现针刺伤的病因展开了分析探讨,并总结处理针刺伤害的对策,有一定的现实意义。2研究内容2.1研究对象医院临床一线工作230名护理人员,年龄18-48岁之间,工作年限1-10年以上。纳入标准:①医院体检处采血护士;②目前或正在临床第一线工作;③参加调查及科学研究无障碍者。④自愿参与本调查,且知情许可者。排除标准:①除医院高层管理者;②已取得护士资格证且尚未注册的护士;③军队医院工作的护士;④在本院实习的护士。2.2研究方法根据参考文献,结合临床护理、医院感染、统计等专家的资料,对医院230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了《临床护士安全注射调查问卷》的调研,补充、修改、删除,最终形成正式问卷。调查表由三部分组成:一般调查:如性别,年龄,职称,学历,所在科室,工作年限,医院性质,是否接种乙肝疫苗,是否有过安全注射培训等。安全注射相关知识的研究:从概念认知、药物安全、检查与评估、利器处置与保护等15个项目进行评估。安全注射认知态度:包括认知态度、认知心理、培训和自主性、管理和监管四个方面。3结果与分析3.1调查医院基本情况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深入了解了医院2022年1月-2022年4月护理人员针刺伤情况后,在文献资料基础上,自己设定了问卷问题,该问题主要有护士作业不标准,职责繁重,工作环境较差等六方面构成。把问卷发给护理人员三十分钟内完成并发出230份,共计收回230份,回收率100%。3.2调查医院临床护士针刺伤结果分析3.2.1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本次问卷首先对调查者先做一个简单的基本了解,主要对调查者的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年限、职称、所在科室及是否发生过针刺伤进行了了解。汇总情况见表3-1。表3-1调查对象一般资料(n=230)项目内容人数百分比性别男3113.48%女19986.52%年龄18-25岁13558.70%26-30岁7331.74%30-40岁219.13%>40岁10.43%学历中专93.91%大专8235.65%本科13056.52%研究生93.91%工作年限0-2年12956.09%3-5年6427.83%6-10年3013.04%10年以上73.04%职称实习护士6226.96%护士12654.78%护师3414.78%主管护师52.17%主任(副主任)护师31.30%所在科室内科系统5021.74%外科系统156.52%门急诊系统4117.83%手术室219.13%儿科219.13%妇产科83.48%其他7432.17%是否发生过刺伤是13759.57%否9340.43%在230调查对象中,在性别上,男性有31人,占比为13.48%,女性有199人,占比为86.52%;在年龄上,18-25岁有135人,占比,58.70%,26-30岁有73人,占比为31.74%,30-40岁有21人,占比为9.13%,>40岁有1人,占比为0.43%;在学历上,中专有9人,占比为3.91%,大专有82人,占比为35.65%,本科有130人,占比为56.52%;研究生有9人,占比为3.91%;在工作年限上,0-2年有129人,占比为56.09%,3-5年有64人,占比为27.83%,6-10年有30人,占比为13.04%,10年以上有7人,占比为3.04%;在职称上,实习护士有62人,占比为26.96%,护士有126人,占比为54.78%,护师有34人,占比为14.78%,主管护师有5人,占比为2.17%,主任(或副主任)护师有3人,占比为1.30%;在所在科室上,内科系统有50人,占比为21.74%,外科系统有15人,占比为6.52%,门急诊系统有41人,占比为17.83%,手术室有21人,占比为9.13%,儿科有21人,占比为9.13%,妇产科有8人,占比为3.48%,其他有74人,占比为32.17%;在是否发生过刺伤上,发生刺伤的有137人,占比为59.57%,没有发生刺伤的有93人,占比为40.43%。3.2.2临床护理人员安全注射认知调查医院临床护士注射安全知识达标人数为93人,本次调查发现以下数据。表3-2针刺伤发生情况项目针刺伤(n=137)例数(n)百分比(%)注射、抽血操作时9367.88吸取药物、配药加药时8662.77针头套回帽(包括胰岛素笔)10173.72拔针时8159.12处理一次性废物时8964.96在137例针刺伤中,93例发生在注射、采血操作时,占比为67.88%,86例发生在吸取药物、配药加药时,占比为62.77%,101例发生在重新套回针帽(包括胰岛素笔)时,占比为73.72%,81例发生在拔针时,占比为59.12%,89例发生在处理一次性废物时,占比为64.96%。表3-3针刺伤类型项目针刺伤(n=137)例数(n)百分比(%)静脉输液连接器8259.85一次性注射器9065.69头皮针8765.50留置针3324.09缝合针6950.36其他4331.39在137里针刺伤中,82例属于静脉输液连接器类型,占比为59.85%;90例属于一次性注射器类型,占比为65.69%;87例属于头皮针类型,占比为63.50%;33例属于留置针类型,占比为24.09%;69例属于缝合针类型,占比为50.36%;43例属于其他类型,占比为31.39%。表3-4针刺伤发生原因项目针刺伤(n=137)例数(n)百分比(%)工作量太大、太忙10173.72精神状态欠佳8159.12技术不熟悉,操作不规范8562.04病人不配合3021.90自我防护意识淡薄8864.23使用后针头处理不当9065.70在137例针刺伤中,101例发生的原因为工作量太大、太忙,占比为73.72%,81例发生的原因是精神状态欠佳,占比为59.12%,85例发生的原因是技术不熟悉,操作不规范,占比为62.04%,30例发生的原因为病人不配合,占比为21.90%,88例发生的原因是自我防护意识淡薄,占比为64.23%,90例发生的原因为使用后针头处理不当,占比为65.70%。表3-5针刺伤的防护项目针刺伤(n=137)例数(n)百分比(%)胰岛素笔的针头护帽可以用更坚硬的材料制作并设计护翼9871.53发明创新一种不可穿透性指套用于锐器操作9871.53降低回缩型注射器的成本,加强临床应用4935.77护士通过加强自身意识,严格规范护理操作便能有效防止针刺伤10778.10在137例针刺伤中,98例认为“胰岛素笔的针头护帽可以用更坚硬的材料制作并设计护翼”是可行的,占比为71.53%;98例认为“发明创新一种不可穿透性指套用于锐器操作”是可行的,占比为71.53%,49例认为“降低回缩型注射器的成本,加强临床应用”是可行的,占比为35.77%,107例认为“护士通过加强自身意识,严格规范护理操作便能有效防止针刺伤”是可行的,占比为78.10%。表3-6针刺伤的影响因素项目内容是否发生刺伤X2p是否性别男15(48.39)16(51.6)1.860.17女122(61.31)77(38.69)年龄18-25岁66(48.89)69(51.1)15.8400.00126-30岁55(75.34)18(24.7)30-40岁15(71.43)6(28.57)>40岁1(100)0(0)学历中专4(44.44)5(55.56)1.490.69大专52(63.41)30(36.59)本科76(58.46)54(41.54)研究生5(55.56)4(44.44)工作年限0-2年63(48.84)66(51.16)16.290.00013-5年45(70.31)19(29.69)6-10年25(83.33)5(16.67)10年以上4(57.14)3(42.86)职称实习护士24(38.71)38(61.29)24.980.000护士81(64.29)45(35.71)护师28(82.35)6(17.65)主管护师4(80)1(20)主任(副主任)护师0(0)3(100)所在科室内科系统34(68)16(32)38.020.000外科系统6(40)9(60)门急诊系统34(82.93)7(17.07)手术室17(81)4(19)儿科16(76.19)5(23.81)妇产科2(25)6(75)其他28(37.84)46(62.16)以是否发生针刺伤为因变量,将自变量按不同标准分组后,采用X2检验,可以得到以上结果,性别、学历在是否发生针刺伤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年龄、工作年限、职称、所在科室在是否发生针刺伤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在年龄中,18-25岁发生针刺伤的情况最少,在工作年限上,0-2年发生针刺伤的情况最少,在职称上,实习护士发生针刺伤的情况最少,在科室上,妇产科和外科系统发生针刺伤的情况相对较少。表3-7相关知识对针刺伤的影响项目是否发生刺伤X2p是否知识得分04(40)6(60)11.060.02629(50)9(50)383(69.75)36(30.25)425(48.08)27(51.92)516(51.61)15(48.39)以是否发生针刺伤为因变量,以知识得分为自变量,采用X2检验,可以得到以上结果,不同知识得分在是否发生针刺伤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知识得分最低和最高的,针刺伤发生相对较少,知识得分在中间的,发生针刺伤的情况相对较高。表3-8最符合自身情况选择项目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不确定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您是否经常参与针刺伤防护培训71(30.87%)106(46.09%)27(11.74%)17(7.39%)9(3.91%)您是否佩戴手套当您接触病人潜在体液、血液时130(56.52%)57(24.78%)24(10.43%)11(4.78%)8(3.48%)在工作中是否经常接触针头103(44.78%)83(36.09%)21(9.13%)11(4.78%)12(5.22%)在工作中是否经常发生针刺伤30(13.04%)28(12.17%)64(27.83%)52(22.61%)56(24.35%)是否每年发生针刺伤在2次之上27(11.74%)37(16.09%)88(38.26%)30(13.04%)48(20.87%)发生针刺伤是否及时填写暴露表107(46.52%)60(26.09%)30(13.04%)12(5.22%)21(9.13%)针刺伤后是否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血液153(66.52%)41(17.83%)16(6.96%)10(4.35%)10(4.35%)您所在医院是否应用改良的安全针具和设备81(35.22%)63(27.39%)53(23.04%)14(6.09%)19(8.26%)刺伤您的针头是否被患者的血液体液及分泌物污染44(19.13%)42(18.26%)82(35.65%)30(13.04%)32(13.91%)在针刺伤发生后您是否紧张害怕91(39.57%)43(18.7%)33(14.35%)25(10.87%)38(16.52%)针刺伤发生后您是否关注病人的传染病结果95(41.3%)82(35.65%)23(10%)10(4.35%)20(8.7%)针刺伤发生是否在夜班24(10.43%)25(10.87%)96(41.74%)38(16.52%)47(20.43%)你熟悉针刺伤发生血源性的相关治疗程序和报告制度87(37.83%)60(26.09%)54(23.48%)10(4.35%)19(8.26%)在137名发生针刺伤的调查对象中,大多数人都基本接受过系统的针刺伤防护培训,接触病人时佩戴手套,经常接触针头和其他锐器、会立即填写暴露上报表、会及时由近心端至远心端挤出污染血液、以充分应用改良的安全针具和设备、多次刺伤会感到心理紧张害怕、会查看病人的传染病结果、熟悉刺伤发生血源性的相关治疗程序和报告制度。大多数人不经常发生针刺伤,以及刺伤的锐器并未被病人血液或体液污染。表3-9最符合自身情况得分对针刺伤的影响项目等级数是否发生刺伤X2p是否自身得分等级113(61.90)8(38.10)27.590.000259(72.84)22(27.16)360(60.61)39(39.39)45(17.24)24(82.76)通过用户对最符合资深情况的选项,计算出最符合自身情况的总得分,即所有选项之和,然后对总得分进行划分层级,<20为最符合,20≤总得分<30为基本符合,30≤总得分<40为基本不符合,>40为完全不符合。以自身得分等级为自变量,以是否发生刺伤为因变量,使用X2分析,可以得到以上结果,不同的自身得分等级关于是否发生针刺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最符合和最不符合等级发生针刺伤的情况较少。4讨论4.1护士针刺伤的发生原因及危险因素4.1.1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特点、性质护士人员是一般医护,接触血液、体液、及污染物较多的社会群体,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普通护士人员,因为接触静脉注射泵、输液器等医用锐器物机会比较多,所以发生点穴术伤害的概率也比其他技术人员较高,成为了一般医务人员中点穴术伤害发生率最高的人群,是感染血液性传染病的高危险群体[4]。4.1.2临床护士护理操作不规范针刺损伤与护士的持针动作不标准也息息相关联。在许翠娴研究对78名护士所进行的327个针损伤的检查诸环节中,有78名护士习惯于使用后常回套针帽动作,而不回套针帽动作的仅有21名;习惯使用后双手常回套针帽动作的有35名,而单手回套针帽动作的也只有22名,表明后常常回套针帽和双手回套针帽动作都是针刺损伤的高发原因,也表明针损伤中出现的因素与临床应用护士不遵守操作规程有较大的关联[5]。这与学者轰艳芳等人的研究不谋而合,学者轰艳芳就指出有58.32%的护士每天或经常把使用过的针套回针帽,而针头回套帽动作所引起的针损就占针刺损伤总量的31.87%[6]。宋桂花也在研究中得出了相似的结果,在操作中针刺损伤主要是由操作者自身所造成的,占15.1%。4.1.3护士对针刺伤危险性认知不足标准防范意识淡漠由于护理人员对针刺损伤的了解程度不够,标准防护意识淡薄,护士在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更易于出现针刺损伤。研究结果表明,只有21.1%的护士对被针刺伤后感觉无所谓,可能与护士缺乏职业预防教育,以及从业后所产生的职业预防意识模糊和自身预防意识较差相关。护士对针损伤危险性认知不足这一点同样反应在刘杰等人的研究报告中,学者刘杰随机对全国67例护士实施了问卷调查,针刺损伤发病率为79.1%,其中护士预防意识淡漠位居引起针损伤因素前三位[7]。另外,在本次调查研究中还发现有不少护士在注射、静脉采血和输液作业时有未规范佩戴手套现象。在林焕阁等对全国56名曾发生过针刺伤害事件的护士的调查研究中也反应出了同样的问题,护士在注射、静脉采血和输液作业时不按规定佩戴手套的人员比率均为零,而偶尔佩带的人员也仅有八人,占了百分之十四点三;在没有配备手套的患者中有百分之六十四点三的人认为很不方便,百分之十二点五的人认为没有必要,百分之十二点五的人怕患者抱怨,百分之十点七的人认为未提供手套。许多临床应用护士在针损伤后未能及时报告情况,对伤后的管理过程并不了解[8]。在针刺伤发生后,部分护士存在危险性认知不足而位采取行动,在陈瑛等人的研究中有7.8%的护士能准确报告上级医生并跟踪病人化验结果,有5.2%的护士能准确输注有效价免疫球蛋白,有13.7%的护士不作其他处理[9]。4.1.4护理患者的不配合在护操作的过程中如与看护对象不配合常可引起针损伤事件,对意识障碍、婴幼儿、老年痴呆者以及部分情绪不稳的病人,实施静脉注射、输液、输血或采血等侵入性作业时,因病人抗拒和突然运动等极易引起针刺受伤的风险。吴朝晖等人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患者身体不协调、反抗以及突发运动而引起的针刺伤者,约占6.5%[10]。4.1.5护理人力资源不足部分诊所的护士人员配备不足,护士工作量大,紧张繁重,长时间的超负荷操作造成临床护士身体疲劳,注意力不易集中,作业准时度下降,也是造成护士针刺伤的主要因素。易宜芳在她的一份调查研究中也发现了同样问题:由于工作量大、紧张繁忙而造成的护士针刺受伤达68.3%,特别在夜班工作或抢救疾危重症患者时,因人员配备不够,医务人员情绪紧张,出现针刺受伤的危险性也会增大[11],这些都是由于护理人力资源不足而造成了针刺伤危险原因之一。4.1.6与针刺伤发生密切相关的医疗器械在临床护理中,针类和其它利器种类繁多,但针类、锐器类与针刺有关的仅占极少数,而针刺伤的产生与设备的设计和操作程序有关。丁红红在她的研究中提到,在临床护理中,如果不使用安全的注射器或其它医疗利器,会导致护士受伤的机率要高于医护人员的疏忽[12]。4.2针刺伤的防护4.2.1规范护理操作行为严格执行安全操作流程,医疗管理单位要建立和规范预防针刀伤的作业行为,以改正不恰当的操作习惯,从而减少针刺损伤风险。规范个人护理工作的行为和遵守安全操作规范,主要包含内容如下:①禁止针头套回帽,尤其紧急情况下或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时要做到忙而不乱,互相帮助,并严格执行操作规范;②在处理锐气时不能着急,手持针也不要将针尖对向自身或他人,以防刺伤;③拿针时,不得做出与专业不符的动作;④不得用针、剪切机等锐器物徒手传递;⑤不得手握针等锐器进行移动;⑥在所有操作完成后,应由操作者自行处理、整理用物。4.2.2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增强护士自我防范意识对医护工作人员开展安全预防培训在许多发达国家已被看作是降低职业暴露的主要举措。有调查报道,通过进行在职教学以及严格执行的全面性预防,可以避免约三分之一以上的针刺性伤害产生。所以,各医院管理人员必须要充分认识到职业性损伤的危险性,并将职业安全教育工作摆在首位,做好对护士人员针刺损伤后的特别教育工作,并改进对其危害的工作情况。学院也应当强化对职业预防性基础知识的教学,医院对护理人员也应当开展经鲜血传染疾病职业预防性基础知识的定期培训,教育培训主要涉及以下内容:①常见的经血传染病流行特征和传染路径;②常见预防措施的定义和预防措施,主要是对污染锐器的管理、血液体液标本管理、防用物的使用、经常洗手、对医院废弃物清除、注射乙肝疫苗等;③职业传染的传播路径和职业传染的风险;④在护士人员管理工作中减少被针刺损伤的预防措施;⑤针刺损伤后的管理方式和流程;⑥在皮肤黏膜下不慎触及病人鲜血、体液后的处置预防措施等。特别是对刚招聘的护士工作人员、实习生等,把职业安全防范常识作为岗前训练及考核重点,以增强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和自身保护,并矫正不安全言行,使护理人员在本职工作中进行职业保护。4.2.3合理安排人力资源由于护理人员数量不足、工作量大,长期的超负荷工作导致医务人员身心疲惫,导致护理人员被针刺伤,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手术准确率下降。王焕强等的研究表明,护士年平均住院数与临床护士的平均住院数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关系。崔素芬等的研究结果显示,93.07%的护理人员认为,工作繁忙会让护士的工作压力过大,进而导致她们没有正确的防范意识,进而发生针刺伤。因此,医院应加强人才和物质上给予支持,通过科学有效的合理分配医护人员,提高护理人员的比例,使护理病人时得到更好的工作环境,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科室要根据实际情况,严格实行合理的员工排班制度,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分配,避免因人手短缺或过度劳累而造成的针刺伤。4.2.4加强职业防护管理各级对医疗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和有效的规范管理,是减少护士职业暴露的重要基础。作为医疗护理管理者应当针对当前医疗的实际状况,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对针刺伤害的预防管理体系,完善对医疗护理人员的保护要求和工作环境,建立健全职业暴露管理流程,以提高对医疗工作人员针刺伤害的预防,并建立针刺伤害记录汇报机制,健全创伤后支持系统等。将预防针刀伤害的管理措施融入医护质量管控系统,在医院内免费为医护工作人员进行乙肝疫苗注射,对受针刺伤害的护士实施随访检查等。4.2.5提高护理器材的安全性能应当大力提倡采用安全类型的如静脉注射仪、输液泵等有保险装置的针具,以减少针刺受伤的风险。同时医院管理人员也应当积极改进医院条件,为临床护士供应带有安全防护装置的产品。目前中国国内已经研制了许多此类器械。比较常用的有两大类:一种是带有安全保护装置的器械,如可自由收缩针头的注射器、针尖能自行变钝的注射器以及带有保护性针护套的一次性注射器等,其优点是针具在使用时或者使用后与操作者保持隔绝状况,从而可以更有效地防止护士患者针刺受伤的情况出现;另一个问题就是无针医疗器械的应用,在临床上最常见的设备是安全型输液仪、安全型试块针、无针头连接系统等,这种无针的静脉通路设备,因为降低了针通过频率,因而可以大大减少针刺损伤的发生率。因此正确对待废弃物也是非常关键,因此医疗管理者也应该提供易于丢弃的污染针头以及安全耐刺、抗渗漏等锐利废弃物的容器等设备,在各处有污染针头形成的地方都设有锐器盒,并规定护士人员在注射后尽快将针扔进锐器盒中,以降低刺伤的机率。5结论随着输液、输血、采血等工作的不断增加,针灸对护理人员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近年来,随着对医务工作者的职业保护意识的不断强化,针刺伤已成为一种职业病,引起了各级医疗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屋买卖合同的违约责任及处理措施
- 中介公司合同范本
- 私人健身指导协作合同
- 施工合同包括的防水与劳务分包
- 专业合同协议监督服务
- 社区房屋买卖合同的合同签订要点
- 云计算服务采购合同项目
- 房屋买卖合同法实务指南
- 政府委托采购合同违约责任
- 终止借款合同协议书
- 浙江电大资本经营作业1-4
-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册调研测试物理试卷
- 冰雪旅游安全知识假期旅行安全攻略
- 婴儿推车设计方案
- 城市轨道交通售检票系统 课件 项目四 自动售票机
- 虚实结合(上课改)课件
- uv印刷工艺注意问题
- 员工保密意识培训
-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 血液科护士与患者沟通技巧
- 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生产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