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幼儿园中班幼儿攻击行为现状调查探究(论文)9700字】_第1页
【A幼儿园中班幼儿攻击行为现状调查探究(论文)9700字】_第2页
【A幼儿园中班幼儿攻击行为现状调查探究(论文)9700字】_第3页
【A幼儿园中班幼儿攻击行为现状调查探究(论文)9700字】_第4页
【A幼儿园中班幼儿攻击行为现状调查探究(论文)97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一、绪论(一)研究背景攻击行为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许多国内外学者和专家都在对于这个现象进行研究,并得出了许多相关结论。儿童攻击性行为在幼儿使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如果指导不当,很容易会对幼儿产生心理与生理的双重影响,因此其在幼儿教育工作中不容忽视,要求教师做好幼儿在园内的教育,因此,必须联系中国的儿童教育和矫正战略的实际情况,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原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以便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二)研究目的及意义本文将通过研究儿童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控制和干预幼儿攻击行为发生的相关策略和方法,促进了儿童良好社会素质的教育,本文的目标在于探讨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矫正策略,既能保证学前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又能减少幼儿之间伤害,营造和谐的幼儿园氛围。由于中班幼儿尚且还处于思维启蒙与发展阶段,因此对这部分幼儿进行攻击性行为调查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使得幼儿攻击性行为能够及早得到管理。通过本次研究,调查出中班幼儿攻击行为的心理因素,能帮助老师和父母改善或加强对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通过教育环境监管相关策略,对于防止或纠正儿童的攻击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了解国内外关于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研究,采用观察法的方式开展研究,在2021年9月~10月,对南宁A幼儿园中班幼儿进行观察。总计观察学龄儿童共80例其中男生46例(54%),女生34例(46%),观察时间段为进入幼儿园至离开幼儿园。观察情况为真实客观的情况,观察内容为该研究对象存在攻击行为的次数。同时通过对幼儿教师进行访谈的方式,对具体的攻击性行为案例进行深入探究。希望能找到原因,从而根据现状提出解决方案。二、攻击性行为相关内容概述(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概念目前在幼儿攻击性的定义上,国内学者主要将其归结为一种具有一定目的性的伤害他人的行为[[]刘佳颖.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及教育策略[J].农家参谋,2019(23):175.[]刘佳颖.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及教育策略[J].农家参谋,2019(23):175.[]李蓉蓉,李燕.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2):55.(二)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征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具有以下特点:儿童的早期攻击一般都是工具性攻击,可能只是为了自己的玩具、食物或游戏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从而对其他人产生攻击。(2)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攻击行为逐渐减少。同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被欺负的现象也在减少。(3)攻击性行为的特征总体上是稳定的。研究表明,如果孩子在三岁时喜欢打架,他们在五岁时仍然喜欢打架。同时,不仅在身体方面,男性的攻击性高于女性,在心理方面,对他人的言语攻击性也高于女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会表现出较高的人际攻击水平[[]张冬梅,贲雪婷.4-5岁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研究分析[J].科教导刊(下旬),2018(11):185-186[]张冬梅,贲雪婷.4-5岁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研究分析[J].科教导刊(下旬),2018(11):185-186(三)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危害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不但会对他人或集体造成危害,对其个体的健康发展也是很不利的,而且也阻碍儿童社会性、个性和认知的发展。大量研究表明,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其同伴关系一般较差。大多数同龄孩子会对其避而远之,在中班,由于一些攻击性行为较强的幼儿的影响,常常导致受其欺负的小朋友产生心理恐惧,甚至不愿上幼儿园。使得老师对家长的工作难做.攻击性行为还会延续至青年和成年,会出现人际关系紧张,社交困难。更要引起人们重视的是,如果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不及时加以干预、矫治。那么,这种孩子长大后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据资料表明,在青少年暴力犯罪的犯罪行为当中,70%的暴力少年犯在早年儿童期就被认定为有攻击性行为。三、南宁A幼儿园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现状调查(一)调查设计1.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为南宁A幼儿园中班幼儿,具体80例学龄儿童,其中男生46例(54%),女生34例(46%)。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观察法的方式开展研究,在2021年9月~10月,对南宁A幼儿园中班幼儿进行观察。总计观察学龄儿童共80例其中男生46例(54%),女生34例(46%),观察时间段为进入幼儿园至离开幼儿园。观察情况为真实客观的情况,观察内容为该研究对象存在攻击行为的次数。同时通过对幼儿教师进行访谈的方式,对具体的攻击性行为案例进行深入探究。具体数据如下:表1.1南宁A幼儿园中班幼儿攻击行为统计表男女有攻击性行为人数(例)358无攻击性行为人数(例)1126总计(例)4634攻击性行为水平(%)76.7%23.3%(二)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现象的及个案1.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现象总体来说,不同性别小学生在攻击性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攻击性行为水平(23.3%)显著低于男生(76.7%)。在男性儿童中,四种表现形式物理攻击>语音攻击>社交攻击>直接关系;而女性儿童中则直接关系>语音攻击>社交攻击>物理攻击;在动机和意图上,男性儿童则表现为模仿攻击>敌对攻击>手段攻击>取乐攻击;女性儿童则表现为手段攻击>模仿攻击>取乐攻击>敌对攻击;在影响因素方面,52.3%表示受学校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37.5%表示受家庭影响,7.9%觉得自己没做错什么,没什么不对,剩余2.3%受其他因素。2.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个案攻击是在幼儿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不良心理行为。幼儿一旦拥有了这种不良的心心理行为,他们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现实行为,比如语言攻击幼儿同伴或者是肢体攻击幼儿同伴,他们往往在幼儿园或者学校里与其他的幼儿产生极大的矛盾,导致受到其他幼儿的排挤。如果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不及时加以干预、矫正,如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以及人格和良好品德的发展,较为严重的儿童将来有可能会走上犯罪的道路。(1)溺爱所导致的攻击行为案例1:小明是班上出名的“小霸王”,他的脾气十分暴躁,稍有不如意,就会采用攻击性的行为来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时间久了,不知不觉他就被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同学们都不愿意跟他玩儿了,老师和家长也为此十分苦恼。冥思苦想,老师最终没有放弃这个孩子,而是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消除了小明的攻击性行为。一旦幼儿出现看攻击性的行为,幼儿老师们不应该一味的批评幼儿,而是应该多站在幼儿的角度给予他们安慰和鼓励,然后再找产生这样现象的原因并加以解决。在后来小明再打小朋友的时候,老师没有指责他,而是带着他给被打哭的小朋友道歉,本着理解的态度对待丰益,久而久之,小明也学会像老师那样给同学道歉,还会像老师那样给同学揉揉被打的地方。经过老师的耐心引导,丰益不再打同学了。经过对小明的多次家访,得知小明的家庭条件非常好,父母都是高学历,但是由于自身的工作过于繁忙。小明一直是由奶奶带,奶奶对小明过多的溺爱,一味的听之任之,甚至有时候小明的无理要求得不到满足,都会出手打奶奶。小明也在这种溺爱的环境下养成了霸道,任性的性格,甚至是具有攻击性的行为。(2)幼儿模仿因素所导致的攻击性行为案例2:小乖,年底马上就三岁了,爸爸妈妈把他送进了幼儿园的小班进行学习,因为小乖之前在家里爸爸妈妈非常地宠爱他,但是宠爱的同时也不会忘记加强家庭教育,所以小乖进入幼儿园之后的表现非常好,他不像其他的小朋友一样,刚进入幼儿园的时候,离开了爸爸妈妈就开始哭开始闹,怎么都停不下来。小乖进入幼儿园之后还很开心的和爸爸妈妈挥手告别,然后自己一个人在班里面玩了起来,虽然在这个层面,小乖与其他小朋友表现的不一样,表现的很乖巧懂事,但是小乖性格过于强势了,他如果看见幼儿园里面别的小朋友拿了新的玩具,他就会不经过小朋友的允许强行把玩具给抢过来,甚至会进行肢体攻击行为,导致了很多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被他欺负过。小乖其实特别独立,不爱哭闹而且也非常活泼积极,但是他就是太喜欢打人了,所以都对他又爱又恨,经常有小朋友被他打哭,到老师那里告状。也经常有学生家长到老师那里“讨说法”。强强是老师眼中“即喜欢又头疼的孩子”,是父母眼中“即乖巧又任性的孩子”。老师和父母都为强强爱动手打人的行为苦恼。通过对强强的家庭情况了解,强强的父亲是下岗工人,失业在家,每天酗酒,经常对强强的母亲拳脚相加。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在有家庭暴力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遇到事情,想到用拳头解决问题,也是自然而然的。为了尽快的帮助强强适应集体生活,运用幼儿园针对有攻击性儿童的教育方式进行教育,结合本园组建的由幼儿园心理教育工作者,幼儿园园长,幼儿园带班教师以及学生家长共同组成的幼儿攻击性行为矫正小组,通过分析问题,采用家园合作的方式,通过对强强的家庭多次采访,虽然强强的父亲最开始并不愿意配合,但是在我们幼儿园老师的耐心讲解了幼儿的家庭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影响等内容,最后强强的父亲也愿意配合,在家园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强强打人行为消失。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大多是受到成人的影响,在家庭交往中父母就是幼儿最直接的模仿对象。若父母经常使用暴力攻击言行,幼儿们一般不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相反还会以一种叛逆的心态和父母对着来,父母越不让他怎么样他就一定越要怎么样。学龄前幼儿的模仿能力非常强,他们的侵犯攻击性行为依赖着父母对待他们的态度和父母自己的相处模式。在家里一旦因为自己的行为被父母教育惩罚了,他们就会变本加厉,在外面对学校的同伴进行言语或者肢体攻击行为。因为孩子模仿的是父母的攻击性行为。教育孩子在家里要老实听话,等于是鼓励了他在外面的攻击性行为,等于告诉他们,只要不被父母发现自己做了坏事就不会被惩罚,无疑是加剧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并且,父母在家庭交往中经常在幼儿面前暴露矛盾,或者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采取放任不管甚至是鼓励、认同了幼儿的攻击行为,从而导致了幼儿攻击行为的频频出现。(三)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原因分析1.家长过分溺爱幼儿现在家庭大多是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四个人围绕这一个孩子在转,想尽办法哄孩子开心。孩子在家里做惯了小皇帝,走出家门也自然难以改掉任性的性格。由于父母忙于工作,很多幼儿是尤其祖辈抚养,祖辈们出于多方面原因会过分的溺爱幼儿,有的幼儿在爷爷奶奶没有随其心愿的时候动手打爷爷奶奶。这样从小就养成的骄横跋扈的性格,这样的幼儿在幼儿园里也经常会出现攻击性行为。2.家长过分要求幼儿部分家长平时就对孩子的期望很高,相对的要求也会非常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什么事情都要做得十全十美,不能输给其他小朋友。这样长期以来,对幼儿的过分要求是非常容易形成幼儿逆反、暴躁、自私的性格,从而导致幼儿产生不能允许别人比他好的心理,导致自私、独断、暴躁、易怒的性格,对于其他表现好的小朋友会产生嫉妒怨恨的心理,因此必不可免的产生攻击性行为。3.缺乏和谐的家庭模式有一些幼儿的原生家庭并不和睦,父母经常因为一些小事情大打出手,幼儿天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父母就是起生活的榜样。由于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这样的幼儿在在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时,首先想到的解决问题方式就是暴力。但他们进入到幼儿园学习的时候,就会无意识地表现出言语攻击行为或者肢体攻击行为。4.社会环境的影响查阅数据得知,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幼儿中非常常见一种的社会行为。造成幼儿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原因有很多种,例如:消极的事件、外在事境况的诱因、榜样的示范等。对幼儿身体的攻击、物品的剥夺、语言威胁等都是指消极的事件,这些行为都是容易诱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因素。而有时幼儿也会受外在诱因的驱动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发生攻击性行为。同样,学龄前幼儿的模仿能力较强,往往在各种社会情境中会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间接或直接的习得攻击性行为,并认为这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即幼儿观察或参与的打架、争抢玩具等。例如,一幼儿本身并不会产生攻击性行为,但因他的朋友经常对其他幼儿表现出攻击性行为,他便无形中学会了这种方法,因此,他们在日常的幼儿活动中,会下意识地产生这种攻击性的行为,以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1)少儿动画片内容的影响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虽然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对于一些还不能辨别是非对错、获取信息渠道有限的幼儿们造成了不好的影响,现阶段的动画主题一般都是主人公对坏人进行攻击,以此捍卫和平正义,所以幼儿会感觉暴力是英雄人物保护大家的形式,加上幼儿观看动画时家长可能不在身边,就会对儿童的认知产生误导,使其错误的认为可以通过暴力等手段来解决问题,并也会不自觉得模仿它们的语言和动作。幼儿在看了动画后产生攻击性行为常常是因为自己将虚拟电视的规则与现实世界的规则相混淆。(2)电子暴力游戏的影响成年人在享受游戏带给自己快乐的同时忽略了暴力游戏对儿童的影响,仅仅认为游戏只是娱乐的一种方式,甚至带着孩子和自己一起玩。幼儿心智没有成熟,若在这个期间给幼儿看一些带有暴力、杀戮等的画面就很容易使孩子的心智、人格发生偏差。四、降低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方法(一)引导幼儿合理宣泄情绪在每次游戏开始前让幼儿先了解规则,游戏中幼儿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可以随心所欲,同时教师需要持续监督。经过一段时间,幼儿的自控力就会得到锻炼。例如,下棋游戏,如果想要游戏,那就必须遵守游戏既定的规则,否则,终止游戏。另外拼图游戏、做插束、搭积木等也可以训练幼儿的控制力。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孩子一定会有自己的需求,作为幼儿园教师,要加强语言对幼儿自我情绪的控制。教育者可为幼儿提供各类相关的典型教育事例,让幼儿进行讨论、体验、表演,反映儿童喜怒哀乐的情绪。通过对情绪的理解与判断,请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和故事情境谈一谈自己什么情况下开心,什么事情令自己不开心,得知幼儿成长和适应社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孩子们喜欢的绘本故事进行行为的训练,换位思考去感受消极环境下别人的做法和态度,以达到移情训练的目的。另外,在一日生活中需要教师有充分的耐心,帮助幼儿反复练习积极的行为,使行为成为习惯。例如,在一日生活中进餐、喝水、如厕、午睡等一些环节,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幼儿分享、谦让的行为,对幼儿表现出的移情进行及时鼓励。借助游戏,在主题下开展活动,丰富幼儿的情绪情感。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承担不同的职责,学会表达和控制情感,通过人物关系的处理,幼儿自己的亲身感受,建立起幼儿的自信心。如在医院游戏中,医生需要不断关注病人的病情,医治病人,同情病人。护士需要经常提醒病人按时吃药和一些注意事项,照顾病人,还可能会有主动搀扶的助人行为。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幼儿具体的好的行为进行表扬,使他们获得满足感,帮助幼儿变得更自信。首先,社会知识水平与儿童的攻击行为密切相关。控制幼儿攻击行为的能力主要取决于社会认知水平。一般来说,孩子的社会发展越低,就越容易忽视他人的兴趣,痛苦和幸福。另一方面,社会知识水平越高,儿童就越容易从他人的角度思考,他们的行为就会从反社会倾向转为亲社会。因此,改善孩子的社会认知有助于避免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其次,一些研究表明,幼儿的移情能力与攻击行为呈负相关。幼儿的移情能力越低,他们就越有可能进行攻击性行为。如果攻击者在此期间能感受到被攻击者的痛苦,将有效地减少并避免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幼儿由于缺乏知识或经验,自我控制能力低,社交技能和水平低。当同伴之间存在冲突时,通常缺乏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策略,因此通常会采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问题。年龄较小的孩子比年龄较大的孩子表现更为明显。如果幼儿面临未解决的社会冲突,他们必须接受教育,向教师和家长进行请教。教师和家长应使用预防价值澄清,移情培训,角色扮演和其他互动方式和现场表演进行教育,让孩子们讨论,学习,监督并对孩子抱有积极的态度。一个明显的例子是鼓励孩子们使用积极的方法,如等待,合作和谦让,以减少和避免攻击性行为。老师应告知儿童受害者应采取有效措施而不是哭泣或抱怨,这样受攻击的孩子可能会生气,有时甚至会抵抗,但这不仅可以保护被攻击者,还可以受挫攻击者。当教师批评攻击者的行为时,他自身就会识别并纠正错误。(二)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创造不利于攻击性行为的环境家庭环境对儿童性格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正确的教育观念可以促进儿童良好品德的发展。对于容易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家长应该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氛围,家长自己也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不应该固守传统的教育方式,盲目地采取粗暴的教育方式。相反,家长应该采取科学的方法来引导孩子,逐步纠正他们的攻击行为,懂得尊重他人,学会与他人合作。孩子们很友好。当孩子因愤怒等极端情绪需要发泄时,应引导他们通过非破坏性的宣泄方式进行,帮助孩子走出消极悲观思绪,用语言来控制自己,或者借用游戏活动来消除当前的消极异常情绪。当发现有些孩子故意使用攻击性行为吸引注意力时,家长必须及时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干预,让孩子意识到这样做的错误性,从而再去积极引导孩子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在幼儿懵懂无知之时,家庭环境是否和谐是影响孩子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指标。具体我有如下解决对策:首先,在家庭中夫妻间需要沟通。当家庭面对问题时,要运用正面的方式商量,夫妻之间不能用工作繁忙作为没有时间沟通的理由。其次,父母应与子女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当孩子不愿意与自己进行沟通时,要自查原因,是不是对孩子的管理过于严苛,是不是经常自己做主不考虑孩子的感受等。正所谓雨天背稻草,越背越重。一味地指责孩子的不是,极度破坏家庭沟通的模式,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空间和私人领地,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想法。(三)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研究表明,与其运用惩罚来矫治儿童的侵犯行为,不如通过创设环境来矫正其侵犯行为[12]。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除了看到老师和小朋友,还会看到园所环境与文化。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幼儿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根据环境的弥散性和德育的隐蔽性,充分利用幼儿园的活动区角、家园联系栏、主题墙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不仅针对幼儿,还包括家长。另外,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注意要为幼儿提供表现和参与的机会,例如,可以请孩子们设计关于社会行为的主题,遵守规则我最棒我会分享关心他人我也会等等。这个过程既可以让孩子们成为环境的小主人还可以强化他们的德育认知。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和态度是影响幼儿攻击行为的重要因素。教师必须很好地理解儿童,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一方面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给予有效指导,教师对儿童行为的不当处理可能导致儿童的攻击行为。例如,如果孩子的攻击行为没有得到老师及时的教育,孩子会觉得这是允许的,从长远来看,孩子们会养成攻击他人的习惯。另外,在幼儿园生活中,为了得到老师的爱,孩子们会和别人攀比,教师对孩子的不同态度和不公平的差异也是滋生孩子攻击行为的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强化孩子的竞争心理,进而产生攻击性行为。因此,教师应重视教育方法,平等对待孩子,关注每个孩子,设计更好更有效地干预策略。另一方面加强对个体幼儿的沟通,受气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孩子精力充沛、冲动;有的孩子则思维敏捷、热情;同时也有一些孩子比较胆小、容易出错。因此,不同人格特征的儿童在有攻击行为时,应该有不同的教养方式。在教育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孩子的个性,因材施教。如果孩子是一个脾气较差类型的性格,因此在出现攻击性行为时,教师于家长可以多与孩子沟通,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为孩子树立好榜样,引导孩子学会正确与人沟通。1.加强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社会互动。在社区,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不仅可以满足儿童和同龄人的需求,还可以帮助社区团结,帮助和发展邻居。社会上有特殊规定保护儿童的权利和儿童的心理。创建优化的社区环境,确保儿童对社区的信任,减少儿童对外界的焦虑,从而减少攻击性行为的发生。2.合理利用社区资源丰富幼儿的生活除了家庭和幼儿园之外,孩子们仍然在社区中度过很多时间。因此,我们必须整合社区资源,为儿童提供各种形式的活动,例如清洁老人院,探访社区附近的小学,以及社区组织的集体户外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亲近自然,还能提高孩子的沟通能力和生活经验,疏导幼儿的注意力,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自然大大避免幼儿攻击行为的发生。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可能比正常儿童有缺点,但教师和父母应注意不要在道德上批判他们,而是应该使用适当的惩罚方法教育儿童。不要让孩子觉得他们的父母或老师不再喜欢他们。首先要做的最好的事情是鼓励同理心,这使得孩子感到内疚并减少攻击性行为。但是,绝不能使用体罚。因为体罚不会减少攻击性行为,相反会增加攻击性行为。如今,儿童受到大众媒体的严重影响。他们可以很容易地将媒体暴力变为现实。因此,教师或家长需要引导孩子观看有益于孩子的电影和电视节目。在选择儿童电影和电视节目时,家长应该考虑孩子的身心特征,注意培养孩子的爱心,温情和合作精神。这可以减少和防止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并改善儿童的情绪。结语解决幼儿攻击性行为对幼儿性格和品质形成的影响问题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本文只针对自己实习所在的班级幼儿进行观察分析,通过调查,发现和发掘出幼儿攻击性行为对幼儿品格形成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总之,幼儿个体特征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和家长必须正确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