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及基本特征_第1页
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及基本特征_第2页
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及基本特征_第3页
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及基本特征_第4页
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及基本特征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及基本特征现实主义文学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1830年法国爆发“七月革命”,从此,法国资产阶级取得了统治地位;1832年英国实行了议会改革,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这两大政治事件,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欧洲各国在英、法资本主义势力的影响下,相继经历了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过渡。这种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直接影响着文学,成为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形态的剧变,使人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资本主义在欧洲各国不同程度的发展,人们头脑中的物质利益观念不断加强,金钱成了衡量人的主要的或唯一的尺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人在挣脱了封建的束缚从而获得了一定程度的人身自由后,又在物质财富面前丧失精神的、心理的以及人格的自由;在热衷于创造物质财富并依赖于物质财富的生存环境中,人对人的压迫与剥削以新的形态表现出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于恶化。这样的社会现实告诉人们:启蒙主义者的“民主”、“自由”、“平等”与“博爱”并不存在,他们描绘的“理性王国”只不过是肥皂泡而已;浪漫主义者那脱离现实的“理想”也不过是画饼充饥。所以,人们的头脑清醒多了,他们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现实的社会和思考人的命运的问题,从更现实的角度去寻求改善人的生存处境的方法。于是,务实,追求客观冷静地分析与解剖现实的社会心理和风气随之形成。这种心理和风气反映在作家的创作上就是:摈弃浪漫主义的主观想象和抒情性,通过对社会作如实细致的描绘,揭露社会的黑暗,展示物挤压下人的各种心态,并倡导社会改良。而这样的文学作品也特别适合这一特定社会条件下读者的审美心理,于是,一种写实性与批判性很强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就应运而生了。特定的社会心理因素,是促使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中介环节之一。可以说,现实主义思潮的形成是社会对文学的必然要求的结果。19世纪的自然科学得到了长足发展,突出的是细胞学说、能量转化学说和进化论三大成就。自然科学的成就打开了人们的视野,增强了人类征服自然的信心,从而也鼓舞和促进了人们去研究社会,寻找社会矛盾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作家们也以研究者的姿态,借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成果进行文学创作。他们试图以科学家那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分析和推理的方法研究社会,解剖其中的奥秘。不少作家将动物学、生理学、解剖学等最新自然科学成果用之于文学创作,将自己看作社会的研究家、解剖家、记录员等。这都有助于文学创作中突出写实性、客观性的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自然科学固然会直接影响文学创作,但更多的是经由哲学实现此种影响的。科学成就改变了人类对世界的看法,也带来了哲学观念的更新,人们的思维方式也相应变化。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人本学说”和孔德的实证哲学等都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理论基础。此外,揭露资本主义社会贫富不均现象,主张改良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也催化了现实主义的那种分析批判精神。总之,自然科学与哲学从又一种角度促进了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作为创作方法和艺术精神,现实主义早在古希腊文学中就已存在。亚里斯多德在总结古希腊文艺创作的基础上提出了“摹仿说”,对现实主义文艺作出了朴素而有力的论证。文艺复兴时的人文主义作家对这种原始形态的现实主义作了继承与发扬。他们着眼于现实,并真实地反映生活。莎士比亚提倡“举起镜子照自然”,他在描写生活的真实性、广阔性与丰富性方面,都体现了对现实主义艺术精神的空前的发展。18世纪启蒙文学在人文主义文学的基础上加强了社会分析的成分,这对19世纪现实主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启蒙作家习惯于以文学作为工具参与现实斗争,他们通过对现实生活作真实而有哲理性、讽刺性的描写,达到分析与批判现存制度的目的,这被现实主义文学继承与发扬后,表现为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18世纪启蒙小说对人物的刻画和细节的描绘为现实主义提供了借鉴。还有,18世纪小说的书信体、日记体等体裁,都在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中得以发扬光大。即使是与现实主义相对立的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也为现实主义的繁荣作了准备。例如,浪漫主义文学在心理描写上的深刻性,在历史题材处理上的风俗画风格,在描摹大自然时的细致入微等,都被纳入了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视野。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形成,除了外部因素作用外,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和内部原因,它是现实的创新,也是历史的继承。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精神文化条件下产生的,因此,尽管它流行的范围很广,时间也有先后,但在思想与艺术上都有一些基本的特征。在思想特征上,首先,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面,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叙事文学从古代史诗到近代小说的演变中,历史意识逐渐淡化而虚构意识逐渐加强,这是文学不断摆脱历史的范畴而走向文学自身的过程。但是,19世纪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的成就,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科学主义成为一种时代风尚,作家们都以研究与分析社会为己任,把广阔真实地反映时代的风俗史作为文学创作的最高理想。文学中的历史意识重新受到高度重视,并成为作家的自觉选择。巴尔扎克在写《人间喜剧》时宣称:“法国社会将是一个历史家,我只能当它的书记。”他力求“写出许多历史家所遗忘了的历史,即人情风俗史”。确实,他的宏大的《人间喜剧》分为“风俗研究”、“分析研究”和“哲学研究”三大类,对法国19世纪上半期的社会生活作了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就是因为他的小说反映了新旧交替时代俄国社会各阶层人的精神心理风貌,展示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图画”。像司汤达、狄更斯、果戈理等一大批现实主义作家,也都在反映生活的广阔性、深刻性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正是在这种科学研究意识和历史意识的指导下,现实主义文学艺术地再现了人类历史上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制度上升这一重大历史变革,具有珍贵的历史文献价值和很高的社会认识价值。这不能不说是文学对历史的一种回归。其次,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深刻地揭露与批判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提倡社会改良。高尔基之所以把19世纪现实主义称之为“批判的”现实主义,就因为它着力于暴露与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现实主义作家在分析与研究社会的过程中,既看到了金钱社会中贵族阶级的腐化堕落和新兴资产阶级的贪婪卑劣,也看到了下层人民以及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不幸遭遇,因此,对现存制度的合理性有所怀疑。他们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理想,要求维护人的尊严与价值,对由金钱孳生出的社会的恶德败行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有的还涉及了上层建筑和国家机器,触及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病根。与此同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同情下层人民,并希望统治阶级以仁爱为怀,改善与被压迫者之间的关系,表现出社会改良的愿望。现实主义作家把人道主义作为一种普遍的历史观和世界观去分析社会,就往往缺乏阶级分析的眼光,也难以找到解决社会矛盾的正确方法与途径,因而,现实主义文学常常表现出悲观主义思想。但是,从社会伦理道德的角度看,在资本主义金钱观念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严重恶化、封建等级观念还继续压制人的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作家们从人道主义理想出发批判和揭露社会的黑暗,是具有道德感召力和艺术感染力的,也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某些本质的东西。因此,它的积极作用和进步意义也是不可否认的。第三,现实主义文学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表现出作家们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怀。现实主义作家在对社会历史现象作出广阔再现和强烈批判的基础上,还深刻地展示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物、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表现人的异化现象,寻求人的心灵自由,表现出深度意义上的人道主义精神。资本主义的确立与发展,推动了西方社会的文明进程,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关系和物质文明使人“物化”。现实主义作家对这种现象普遍表现出反抗意识。他们力图通过文学创作细致地展览物化的现实,深入地解剖物欲驱动下人的心灵世界的千奇百怪,从而警告人们:不可沉湎于物质的追求中而忘却人的精神本质。在这方面,现实主义文学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出现的种种反人性的弊病,其中探讨的是关于人的自由与解放的问题。虽然这种探讨并没有达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高度,而且还常常陷入宗教悲观主义和厌世主义的境地,但作为文学艺术,却因此拥有了深层意蕴和深远的警世意义,从而显示了现实主义的深刻性。在艺术特征上,首先,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由于现实主义作家把文学作为研究社会的手段,且要描写社会的风俗史,因而,他们就格外重视艺术描写的客观真实性,认为作家应该“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去反映生活”,使作品的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内容具有同构性,从而使文学具有科学真理的精确性。浪漫主义小说家乔治·桑对巴尔扎克说:“你描绘人类如你所眼见,我按照我希望于人类的来描绘。”显然,强调客观写实的现实主义和追求主观想象的浪漫主义在艺术思维方式上有着明显的区别。为了使创作达到真实的艺术效果,现实主义作家反对在作品中显示“自我”,而要让作者的思想与情感在具体的情节描写与人物塑造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让文学对生活表现出镜子般的忠实。如福楼拜说:“艺术家不应该在作品中露面,就像上帝在世界上一样,到处存在又到处不见。”为了真实地描写生活,现实主义作家十分注重细节的真实,而为了达到细节的真实,他们常常不惜作实地考察,收集大量准确无误的事实材料。巴尔扎克和福楼拜在这方面都是十分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真实性的追求固然使他们的创作十分逼近于生活,但无法使作品的文本世界等同于生活,他们主张在作品中隐退“自我”,却并不至于丧失“自我”。他们的创作实践说明,“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描写生活”只不过是一种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理想而已;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所反映的生活,都体现了作家们对生活的感受、体验与评价,表现了他们在特定生活激流中情感、心绪的演变,因而这些作品所提供的是熔铸了作家主观情致与个性特征的变形了的生活图画,而并非对生活作机械的模仿。其次,现实主义文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现实主义作家接受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影响,认为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在创作中,他们主张从人物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刻画人物性格,真实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内在联系与本质特征及发展趋势,通过对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形成过程的描写,全面真实地展示现实生活及其本质特征,反映整个时代的风貌。所以,恩格斯说,现实主义“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正是现实主义真实观在人物塑造上的具体表现。在这种人物塑造原则的指导下,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人物形象通常都十分贴近生活,且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他们常常是某种时代精神的体现者,在他们身上显示了社会历史的盛衰。他们的思想、性格、情感、心理也往往与生活中的人一样丰富而复杂。如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就通过塑造各种各样的典型,揭示了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和贵族阶级的没落史,还揭示了金钱控制下人的灵魂的千奇百怪与骚动不安。因此,现实主义文学在人物塑造方面大大超越了以前的西方文学,为世界文学史创造了一系列不朽的典型形象。第三,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内倾性和外倾性两种倾向。现实主义强调真实地反映生活,胡塞尔说:“世界既是心理领域又是物理领域”,人类社会生活是外部世界(物理领域)与内部世界(心理领域)的双重组合。现实主义作家由于各自审美心理机制和艺术思维方式的差异性,在真实地反映生活时,在外部世界与内部世界的艺术把握上就有所侧重。司汤达、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作家侧重于表现内部心灵世界的真实性,而巴尔扎克、狄更斯、果戈理等作家侧重于表现外部社会形态,因此,现实主义文学中存在着反映生活上的内倾性与外倾性两种倾向。这两种倾向在不同作家的创作中常常兼而有之,而并非互相对立。如托尔斯泰在以内倾性为主导的基础上又融合了外倾性特征,巴尔扎克则在以外倾性为主的基础上又融合了内倾性的特点。因此,现实主义的成就既表现在反映外部社会生活的广阔性上,又表现在内部心灵世界表现的深刻性上,而沿着外倾性与内倾性两个方向,19世纪现实主义与20世纪文学沟通了联系。第四,现实主义以叙事文学为主,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走向了成熟与繁荣。在科学主义思想影响下,19世纪的作家都企图通过文学创作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