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化学及答案_第1页
养殖水化学及答案_第2页
养殖水化学及答案_第3页
养殖水化学及答案_第4页
养殖水化学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养殖水化学及答案【篇一:养殖水环境化学习题】txt>参考答案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水质:水及其中杂质所共同表现出来的特征。2、水质系:水和其中杂质所组成的一切复杂体系。二、问答题(答题要点)1、为什么说天然水是包含各种杂质的溶液或浊液?答:天然水中溶解了多种盐类、气体和有机物,而且还含有泥沙、粘土颗粒、浮游生物、有机碎片等悬浮物质,所以说天然水是包括各种杂质的溶液和浊液。2、水生生物与水、水质有何密切关系?(可问老师)答:主要从水生生物生长、繁殖等与水、水质的关系及养殖生产的产量、质量与水、水质的关系这两个方面另以阐述。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硬度:单位水体中所含二价和二价以金属离子的总量为水的硬度。2、暂时硬度:水中的钙、镁的碳酸氢盐在煮沸后即分解成碳酸盐沉淀析出,故相应的硬度又称暂时硬度。3、永久硬度:钙、镁的硫酸盐、氯化物等,用一般的煮沸方法不能把它们从水中除去,所以又称永久硬度。4、电导率:在相距1cm用惰性金属制成的平行电极间,电解质溶液有1cm2面上所具有的电导,称为电导率。p325、离子活度:离子的有效浓度。p306、水的透明度:把透明度板沉入水中,至恰好看不见板面上的白色,此时水的深度即为水的透明度。7、温跃层:温度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降低的水层。8、水温的正分层:指夏季的上层温度高,下层温度低的分层情况。9、水温的逆分层:指冬季的上层温度低,下层温度高的分层情况。10、水温的全同温:指春秋季的上下层温度几乎相同的情况。二、问答题(答题要点)1、水的硬度如何分类?答:单位水体中所含ca2+、mg2+的总量称为水的总硬度,按照造成硬度的阳离子的不同,硬度又可分为钙硬度和镁硬度。考虑阴离子组成,硬度可分为碳酸盐硬度(其中钙、镁的碳酸氢盐标定的硬度又称暂时硬度)和非碳酸盐硬度(又称永久硬度)。2、硬度的常用单位有哪三种?这些单位之间如何相互换算?3、鱼池水硬度变化与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有何关系?答: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会引起鱼池水硬度变化:光合作用使硬度减小,呼吸作用使硬度增大。4、盐度小于24.9的海水,密度最大时的温度比冰点高,在冰下可以保持高于冰点温度的水层;在盐度为24.9的海水中密度最大时的温度与冰点相同:(24.9‰、-1.350c),纯水在3.980c时密度最大。5、何谓硫酸盐的还原作用?发生硫酸盐还原作用的条件是什么?p56答:在缺氧环境中,各种硫酸盐还原菌可把so42-还原成硫化物,这一过程称为硫酸盐的还原作用的,其发生的条件是:(1)缺乏溶氧;(2)有丰富的有机物;(3)so42-的含量(4)有微生物的参与。6、硫元素在水体中有哪些转化作用?答:硫元素在水体中的转化作用有:氧化作用、还原作用、化学沉淀或吸附沉淀和同化作用及蛋白质分解作用。7、硫化氢在总硫化物中占的比例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什么ph值降低的毒性增强?p56答:h2s在总硫化物中占的比例主要与水温、ph值等有关,在硫化物的三种存在形式中,h2s毒性最强,ph下降,硫化氢在总硫化物中占的比例增加,毒性也随之增强。8、养殖生产中可采取哪些措施防止硫化氢的生成及其毒害作用?p57答:主要措施有:(1)促进水体垂直流转混合,打破其分层停滞状态,避免底泥、底层水发展为厌气状态。(2)尽可能保持底质、底层水层中性、微碱性(ph值8左右),极力避免底质、底层水呈酸性。(3)施用铁剂,提高底质、底层水中铁含量。(4)避免大量so42-进入养殖水体。9、为什么fe2+、fe3+、石灰水、黄泥水均可降低水中硫化物的毒性?p57答:fe2+、fe3+可使硫化物转化为硫和硫化亚铁沉淀,黄泥含铁离子也具有此作用,而石灰水会增大水的ph值,降低硫化氢含量,而且石灰水及铁剂也有催化硫化物的效果,所以fe2+、fe3+、石灰水、黄泥水均可降低水中硫化物的毒性。10、光照强度与浮游植物的生长关系?答:(1)光照强度过高,抑制浮游植物生长;(2)光照强度适宜,在其他条件合适时,浮游植物可以正常生长;(3)光照强度太弱,浮游植物无法生长。11、一定压力下,天然水的冰点下降与哪些因素有关?答:一定压力下,天然水的冰点下降与水中溶质的浓度有关,浓度越大,冰点下降值越大,其间关系为:△tf=kfma。12、密度最大时的温度与海水盐度呈什么关系?答:天然水最大密度时的温度随盐度的增加而下降。13、为什么天然水结冰从表层开始,底层水温可保持在冰点以上?答:天然淡水盐度小于24.695‰,最大密度时的温度高于冰点,在最大密度时的温度以上降温时,其密度逐渐增大,产生垂直对流,直到达到最大密度时的温度,再继续降温,使表层水密度小于下层水,不能产生垂直对流,直到表层结冰,而底层水温仍可保持在冰点以上。14、为什么海水较难结冰,而且结冰后冰下的水温比淡水冰下的水温低得多?答:海水含盐量比淡水高,由于冰点下降,其冰点比淡水低,海水盐度大于24.695‰,密度最大时的温度比冰点低,表层海水温度降低,其密度一直在增大,如果下层海水温度高于表层,则垂直对流就一趟在进行,而且温度越趋于最大密度时的温度,垂直对流就越剧烈,即使海水表层已结冰,但冰下的海水也没有到最大密度时的温度,冰下海水继续进行对流运动,因而海水较淡水难结冰,而且结冰后海水冰下的水温比淡水冰下的水温低得多。15、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形成温跃层?答:深而狭窄、岸高且树多的水体,在夏季连续多日无风或仅有微风的晴朗日子里,容易形成温跃层。16、温跃层对养殖生产有什么影响?答:温跃层就像一个屏障把上下水层隔开,上层丰富的溶氧不能传输到下层,下层丰富的营养盐不能补充给上层。久而久之,下层可能出现缺氧,上层缺乏营养盐,对鱼类和饵料生物生长均不利。第三章一、名词解释1、气体的溶解度:在一定的条件下,某气体在水中溶解达到平衡时,即水被气体所饱和,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气体的量称为该气体在该条件下的溶解度。2、气体的溶解速率:单位时间内气体含量的增加。3、气体饱和度:指溶解气体的现含量占所处条件下的饱和含量的百分比。4、日较差:溶氧的日变化中,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变化幅度,简称“日较差”。5、窒息点:引起生物窒息死亡的溶氧上限值称为该生物的窒息点。二、问答题(答题要点)1、影响气体在水中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答:(1)温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可使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2)含盐量:当温度、压力一定时,水中含盐量增加使水中的溶解度降低。(3)气体分压力:在温度与含盐量一定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气体的压力的增大而增大。2、影响气体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答:(1)气体不饱和度:水中溶解气体的不饱和度越大,则气体的溶解速率越大。(2)水的比表面积:在同样的不饱和度下,水的比表面积越大,溶解速率就越大。(3)扰动状况:扰动可加快气体的溶解速率。3、气体溶解速率中的双膜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气体溶解中的“双膜理论”认为,在气、液两相界面两侧,分别存在相对稳定的气膜和液膜;即使气相、液相呈湍流状态,这两层膜内仍保持层流状态;无论如何扰动气体或液体都不能将这两层膜消除,只能改变膜的厚度;气体主体内的分子溶入液体主体中的过程有4个步骤:(1)靠湍流从气体主体内部到达气膜;(2)靠扩散穿过气膜到达气---液界面,并溶于液相;(3)靠扩散穿过液膜;(4)靠湍流离开液膜进入液相主体。4、水中氧气的来源有哪些方面?答:(1)空气的溶解;(2)光合作用;(3)补水。5、水中氧气的消耗有哪些方面?答:(1)鱼虾的呼吸;(2)其他水生生物的耗氧;(3)底质耗氧;(4)逸出。6、在一天中,溶氧最高为下午2---4时,溶氧最低为黎明前某时刻。7、溶氧有怎样的季节变化?答:在一个时期内,随水温的变化及水中生物群落的演变,溶氧的状况也可能发生一种趋向性变化,例如对于贫营养性湖泊,由于其他水生生物很少,上层溶氧基本上来自空气中氧气溶解而接近溶解度,故高温的夏季溶氧含量低,而低温的冬季溶氧含量高。对于富营养化湖泊,情况就比较复杂,高氧量和低氧量一般都出现在夏季和秋季,夏秋季溶氧高低差较大,这主要是由于夏秋季水体内浮游生物数量多,光合作用产氧强,同时各种耗氧作用也较强之故;大水温较低的季节,由于水中浮游生物数量少,光照强度低,水中溶氧过饱和现象不常出现,生物呼吸和有机物分解强度也明显减弱,氧含量高低差较小。8、溶氧有怎样的垂直变化?答:养殖水体的溶氧的垂直健在情况较为复杂,与温度、水生生物状况及水体的形态等因素有关,贫营养性湖水中溶氧主要来自空气的溶解,含量主要与溶解度有关,夏季湖中形成了温跃层,上层水温度高,氧气溶解度借,含量就相应低一些;下层水温低,氧气溶解度高,含量相应高一些。富营养化湖泊中营养元丰富,浮游生物及有机物很多,造成养殖水体的透明度小,白天上层水的光照条件比下层好得多,而且下层浮游生物分布也很不均匀。因为趋光性,上层水内浮游生物多,下层少。所以上层水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和产氧量要比下层多。而水体的上下层温和能力弱,下层水内氧被消耗后得不到及时补充,尽管上层水的溶氧可以达到过饱和,而下层水的溶氧却很低,下层水的溶解氧要到夜间水体所产生的对流时才能得到补充,故一般日出后上下层的氧差逐渐增长,下午氧差最大;日落后逐渐减小,清晨氧差最小。9、溶氧有怎样的水平分布?答:上风处水中溶氧较低,下风处水中溶氧较高,相差可能达到每升数毫克。10、溶氧对鱼虾的慢性影响有哪些方面?答:(1)影响鱼虾的摄饵量和生长速度;(2)影响鱼虾的发病率;(3)影响毒物的毒性。11、溶氧如何影响水中元素的存在价态?答:在氧气丰富的水环境中no3-、fe3+、so42-、mno2等是稳定的。如水中缺氧,则no3-、fe3+、so42-、mno2将被还原成nh4+、fe2+、s2-、mn2-等。溶氧含量的高低影响有机物的分解产物的组成,当在溶氧充足的水层与底质中,需氧性细菌的繁殖就占优势,有机物在需氧性细菌的作用下,以较快的速度进行氧化分解,分解后的最终产物主要是:co2、no3-、so42-、h2o等。这些产物对养殖生物无害,对水生植物的生长繁殖有利。相反,溶氧不足或者完全缺氧的水层和底质中则厌氧性细菌繁殖占优势,它们分解速度较慢,而且分解的产物大多对生物有毒害作用的h2s、nh4+、ch4+以及低级胺类与脂肪类等。12、水中的eh为400mv左右。p83第四章一、名词解释1、二氧化碳体系:水质系中,溶解性无机碳之间,以及与h+、oh-、气相co2和固相的碳酸盐之间保持着物理和化学平衡关系,构成二氧化碳体系。p962、游离二氧化碳:在平衡体系中,溶解co2和h2co3合称游离二氧化碳。3、化合二氧化碳:h2co3-和co32-统称化合二氧化碳。4、总二氧化碳:游离二氧化碳和化合二氧化碳之和称为总二氧化碳。二、问答题(答题要点)1、二氧化碳体系包括哪几个平衡?答:(1)二氧化碳的溶解平衡;(2)碳酸的电离平衡;(3)碳酸盐的沉淀与溶解平衡。2、水体的温度和盐度对二氧化碳的溶解有什么影响?4、碱度和养殖生产的关系如何?5、习惯上,对于天然淡水根据其ph值分成哪五种?答:对于天然淡水,习惯上把ph5.0的称为强酸性;ph=5.0---6.5为弱酸性;ph=6.5---8.5为中性;ph=8.5---10.0为弱碱性;ph10.0为强碱性。6、影响天然水体ph值的因素有哪些?答:(1)温度:水温升高可导致ph值略有下降;(2)含盐量:在一定温度下,水体ph值随含盐量的增大而略有上升。(3)压力:空气中二氧化碳分压的增大及水体静压的增大可导致ph值下降;(4)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使ph值上升;(5)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在细菌作用下的有机物分解使ph值下降;(6)水体溶氧的增加可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使ph值上升。7、养殖水体二氧化碳体系管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答:(1)总碱度、硬度和ph值均偏低的水体应及时地施用石灰调节剂。(2)有些水体缓冲能力较差,ph值日较差较大,若水体原来ph值较高,则增施有机肥,间接供给co2;若水体中的ph值偏低,则施用caco3。(3)地下水具有有机物少,有害生物少的优点,对孵化有利,其缺点是ph值可能偏低,co2多,溶解氧少;若能用石灰水处理,提高ph值并充分曝气增氧,除去大量的co2再作孵化用水便能去害留利,一般可取得良好的效果。(4)碱度高的水体,蒸发作用可使水体的碱度进一步增大,作为养殖用水须注意经常更换。另外,为减轻co32-对鱼的毒害,可增施有机肥,以保证水体的co2的供给,并限制水体中水草的大量繁殖,以免光合作用大量吸收水体co2而导致co32-含量的增大。第五章一、名词解释1、氨化作用:是指含氮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变为nh4+-n(氨态氮)的过程。2、生物固氮:是指天然水体中一些固氮藻类(蓝、绿藻)及细菌,它们具有特殊的酶系统,可把n2变为生物可利用的化合物形态,为水体提供饵料及肥料。作用:为水体不断输送丰富的有机态氮,为水生生物提供饵料基础,但也使水体不断富营养化。3、脱氮作用: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被还原为一氧化二氮(n2o)或氮气(n2)的过程。4、同化作用:水生植物通过吸收利用天然水中nh4+(nh3)、no2-、no3-等合成自身物质,称为同化作用。5、硝化作用:在通气良好的天然水中,经硝化细菌作用,氨可进一步被氧化为no2-、no3-。这一过程称为硝化作用。二、填空题1+--三、问答题1、藻类吸收营养元素速度方程----米氏方程中关饱和常数km值有何重要意义?答:km值可作为维持藻类细胞正常生长所需的水中有效形式营养盐的临界浓度或用于比较不同浮游植物吸收营养盐能力大小。在温度、光照等条件适宜而营养盐含量较低时,km值大的浮游植物较km值小的浮游植物容易受到营养盐供应缺乏的限制,很难发展成为优势种。而当营养盐过量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会产生有害浮游植物的迅速繁殖。因此,测定不同种类浮游植物对营养盐吸收反应的米氏常数km值具有重要意义。2、米氏方程及其计算。答:米氏方程:v=vmax[s]/km+[s]。计算:当km=[s]时,v=0.5vmax;当km=3[s]时,v=0.75vmax。3、天然水体中氮有哪几种存在形式?答:一般可以分成无机态氮和有机态氮两大类:水中常见的无机态氮包括游离态氮、铵(氨)态氮、硝酸态氮及亚硝酸态氮等。水中的有机态氮是指存在于氨基酸、蛋白质、核酸及腐殖酸类等物质中的氮。4、天然水体中有效氮分布变化有何规律?答:(1)有效氮垂直分布:一般是底层水含量高于表层水。(2)有效氮的季节变化:一般冬春季的含量高于夏季,最小值多出现在夏季白天的下午。5、何谓活性磷?答:活性磷是指能用钼蓝法被测定出其含量的含磷化合物。6、天然水中磷的来源与消耗有哪些?答:天然水体中的增磷作用:主要是水生生物残骸及排泄物、深层水及沉积物、补给水源及施肥投饵。天然水中的耗磷作用:主要是水生生物吸收利用和吸附沉积作用。7、天然水中磷酸盐的分布变化有何特征?答:一般冬季或早春水中有效磷含量较高,而暖季白天下午含量最低,在水体停滞分层时,有效磷含量有较明显的垂直分布变化。表水层由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吸收消耗大量有效磷,使得有效磷含量趋于零。而底水层中光合作用较弱,几乎不消耗有效磷,又可从底泥间隙水中扩散得到有效磷,积累了较高浓度的溶解磷,因此,底层水的有效磷较表层水高,如无温跃层,此变化不明显。另外,在湖泊中磷的垂直分布是沉积物中含量最高,占了湖泊中磷的绝大部分。底层水的溶解磷比表水层高许多,但表水层溶解磷的周转速率很快。海水磷酸盐含量有较大的变化范围。8、什么叫活性硅?试简述有效硅在水中分布的特点?答:能与钼酸铵试剂反应面被测出的部分硅化物称为活性硅或活性硅酸盐,包括溶解性硅酸盐、部分胶体硅及低聚硅酸盐。特点:有效硅在水中分布也有明显的季节和垂直变化。春秋季比冬季含量少,春秋季由于硅藻大量繁殖而使表层水中硅的含量降至最低。夏季由于表层水温上升,硅藻生长受到抑制,这时水中硅酸盐浓度又开始逐渐回升。表层水含量少于底层水。第七章一、名词解释1、气提作用:是指水体中由于风浪作用、光合作用、反硝化作用以及有机物的发酵作用等产生气泡,而溶解有机物等能较多地聚集在气泡周围,并被气泡吸附携带升至水体表面,形成泡沫或水面皮膜的过程。2、絮凝作用:是指在微生物作用下,水体中溶解有机物和细微悬浮物转变成絮状凝结物的过程。3、有机物的降解、矿化作用:是指有机物在生物特别是各类微生物及酶作用下分解,以至最终变为无机物的过程。第八章一、问答题1、水中有毒物质的来源?答:一共有两个。一类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排放的废物,即所谓的污染物质,主要包括:金属污染物、非金属污染物、放射性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另一类是由于水体内因物质循环失调而生成并积累的毒物,哪硫化氢、氨、低级胺类、高浓度co2及赤潮生物的有毒分泌物等等。第九章一、填空题1、天然水中有机物按分散状态分类分为2、颗粒有机物由、3、溶解性有机物成分有碳水化合物、类脂化合物、蛋白质及其衍生物、维生素、腐殖质。二、问答题(答题要点)1、测定水中有机物含量有哪些方法,它们各有哪些特点?答:(1)化学需氧量(tod),分高锰酸钾法和重铬酸钾法。特点:高锰酸钾法对有机物氧化率低,耗氧量的数据重现性差,但操作简便,易于普及。重铬酸钾法对有机物氧化率高,耗氧量的数据重现性好,能较好地反映水中有机物的多少,但操作麻烦费时。(2)生物化学需氧量(bod)。特点:它可以间接反映出有机物的含量,测定时较费时。(3)总有机碳(toc)。特点:可较好地反映水中有机物含量的多少,但测定方法繁琐,使用仪器昂贵。(4)总需氧量(tod)。特点:可间接反应出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2、有机物的气提作用,絮凝作用与水产养殖有什么关系?答:气提作用和絮凝作用能把水体中难以利用的溶解有机物和胶态有机物转变成有机碎屑饵料,降低水体有机负荷,改善水质环境。3、有机物的降解、矿化作用在有氧和缺氧条件下有何不同特点?答:(1)有氧分解有机物迅速彻底,营养能再生,最终产物为高价态无害的无机物。(2)缺氧分解有机物速度较慢且不彻底,营养虽能再生,但最终产物常伴有一些有毒物质的产生和积累,恶化水质,对生物生长不利。4、水中有机物含量对水产养殖生产有什么影响?答:在一定限度内,有机污染程度的增强,可以增加水体的肥力及营养水平,增加初级生产,给渔业资源创造有利条件,如果超过一定限度,会导致水域富营养化或使水体缺氧,水质恶化,鱼类无法生存,造成减产死鱼对于养殖生产十分不利。5、对水体有机负荷过大有什么对策?答:首先是预防,当水中有机物多时,应减少施肥投饵数量和次数,或完全停止施肥投饵。其次增氧提高水体净化速度,或部分换水,但使用增氧机要有相应的设备和供电条件,换水要有充足的新鲜水源,此法有其局限性。另外,采用絮凝作用降低有机负荷,其方法是在池内施黄泥水、明矾水、石灰水等,兼有上述各法效果,而无其缺点。6、有机氯农药主要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入水域的?答:有机氯农药的使用大多以喷撒的方式进行,在使用过程中,估计有一半随风飘到很遥远的地方,并随雨水或尘埃一起降落地面,流入地面水中。这是农药进入水域的主要途径之一。散落在植物和地面上以及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大部分也将被水冲刷或挥发进入大气并随降水进入地面水域,由河流携带而进入海洋。7、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在生物体内是如何积累和转移的?答: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pcb)是典型的非极性或弱极性的氯代烃化合物,水溶性远低于脂溶性,当这类化合物被生物吸收后即进入脂肪组织而被积累,这类化合物连生物体中的含量随食物链由低级环节向高级环节演进而递增,富集因数可达103---104。8、石油及石油产品对鱼虾有哪些短期危害?【篇二:养殖水化学重点】t>(1)光照可以影响养殖水体的水温(2)光照可以影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继而影响养殖水质。(3)光照可以影响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4)光照强度可以影响水产动物的摄食活动(5)光照强度和光周期可影响水产动物的性腺发育2.养殖水体光照强度的调控方法(1)遮阳棚:通常用于工厂化育苗池或室外饵料生物培养池(2)加深水位:阻碍光线的穿透,降低池底的光照强度,抑制底生植物的生长(如浒苔)。这在对虾放苗前期应用较多。(3)营造水色:①通过培养单胞藻类营造水色,达到遮光的目的。②通过添加色素营造水色,达到遮光的目的。例如在罗氏沼虾的育苗水体中添加少量的土霉素或四环素。在海水轮虫池塘培养中使用绿肥进行肥水(利用植物色素)。3.水色的主要营造者(藻类):藻类、底生藻类、水生植物(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浒苔、沟草)在养殖池塘中,浮游藻类是主要的生产者,作用最大,是池塘的主要生产者。①藻类是养殖动物的天然饵料(直接或间接);②藻类的光合作用为水体提供主要的溶解氧来源;③藻类的光合作用可大量吸收水体的无机营养盐;④藻类可营造水色,为养殖动物创造隐蔽而安静的生活环境。*4.水色调控方法(1)施肥培养藻类(适用于养殖初期)建议采用“无机物+有机肥+芽孢杆菌”混合使用的肥水方法,效果佳。具体表现在:肥水速度快,稳定、ph值适中。(2)施肥后水色培养不起来的原因和处理方法①可能是水中的藻种数量太少②可能是水中的浮游动物太多③可能是水的ph值太低④可能是施肥量不足⑤可能是光照不足(3)不理想水色的调控方法①白浊水的调控方法使用一些较安全的药物杀灭部分浮游动物,然后追加肥料和引入好的藻水培育水色。②红褐水的调控方法处理时首先应换水,然后使用“底质净”初步处理,隔天后可交替使用“菌敌”(4-5亩/公斤)与“强效碘”(4-5亩/500克),2-3次,防止疾病的暴发。水色基本稳定后,可施用微生物调水剂保持良好水色。5.藻类老化死亡的前兆及调控方法①前兆池水ph值的日变化幅度0.5;池水水色发暗;池水表面有堆积不散的黄绿色泡沫。②调控方法适当换水施用适量的沸石粉、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施用适量的微量元素:如镁、钴、钼、锰、铁等。6.养殖水体的水温调控1.小水体的水温调控方法①搭遮阳棚②使用增温设备(在低温季节使用热水锅炉、电加热棒)。③使用制冷设备(在高温季节使用制冷机)。在鲍鱼和石斑鱼育苗生产应用较多。2.池塘的水温调控方法①搭遮阳棚或保温棚②增加池塘水深③借助增氧机的作用(调整昼夜开机时间)7.水温的上升和下降对鱼的影响1.温度升高①导致水中螺旋藻新陈代谢更加旺盛,使水中含氧量下降②高温会改变体内蛋白质和酶的特性,细胞会被这个过程所产生的有害代谢物破坏,高温也会导致内在的有毒物质的增长,例如重金属和氨。③在极度温热的环境下,因为鱼的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而使鱼陷入昏迷状态。2.温度降低①低温也会导致供养不足,这被称之为“低氧症”。氧气的吸收受呼吸频率和心跳速度的制约。突然的降温会导致红细胞的衰退和携氧的血红蛋白的流失,并对呼吸效率造成有害影响。②影响鱼的新陈代谢③低温会导致慢性的调节渗透问题④在极度寒冷的环境下,因为鱼的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而使鱼陷入昏迷状态。8.h2s的消除1、预防缺氧状态的出现:a直接增氧物理增氧;化学增氧;生物增氧b减少耗氧1)氧化剂:如漂白粉、优氯净等2)其它水体消毒剂:如二氧化氯、海因、聚维酮碘等3)微生物制剂:可吸收或转化耗氧物质,间接减少耗氧。2、底质改良:物理:铺地膜、除塘泥、翻动底泥加速氧化。化学:用生石灰、漂白粉清塘生物:含有芽孢杆菌等。3、控制合理的放养密度及投饵量。4、加氧化铁,可生成fes沉淀5、加入某种光合细菌,可利用h2s。9.水呼吸“水呼吸”耗氧:水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细菌等微型生物都要呼吸耗氧,有机物在细菌作用下分解氧化也要消耗大量的氧气,这一类耗氧统称~在养鱼池中,“水呼吸”耗氧是溶解氧消耗的主要方面,其耗氧量大致可占池塘总耗氧量的70%以上。研究养鱼池的“水呼吸”耗氧速率的大小,对于了解池塘溶解氧的变化规律,建立溶解氧周日变化的动态方程,测报溶氧,预防浮头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10.浮头与泛塘浮头:由于水域环境的变化,造成含氧量急剧下降,致使鱼类因缺氧而浮在水面吞食空气,称之为浮头。泛塘:是严重浮头并出现大批鱼类死亡甚至全部死亡的现象。判断鱼类浮头轻重,主要根据鱼类开始浮头的时间、浮头地点、浮头水面的大小以及浮头鱼的种类来判断。1.暗浮头一般发生在天亮但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鱼在池塘的中央和上风头的水面上活动,可见阵阵水花。池塘水体此时的溶氧量在2-3毫克/升,属正常浮头。2.轻浮头多发生在黎明时刻,鱼在池塘中央和上风头的水面上,野杂鱼在池边浮头,面积不是很大,浮头鱼集群,受惊后迅速下沉。池塘水体此时的溶氧在2毫克/升左右,也属正常浮头。3.一般性浮头浮头开始时间在黎明前1-2小时,池鱼多集中在池塘的中部,浮头的面积比较大,在没有惊动时鱼群时而靠边,受惊后迅速下沉。池边的野杂鱼已呈重浮头状态,可发现有少量野杂鱼失去平衡,但没有死鱼。池塘水体此时的溶氧量在2毫克/升以下,属正常浮头极限。4.重浮头浮头开始时间在午夜前后,浮头由池塘中间开始向池边扩散,几乎所有的池鱼都处在缺氧状态,受惊后也不下沉。池边已发现野杂鱼死亡。池塘水体此时的溶氧量在1-1.5毫克/升,情况已十分危险,应立即向池塘水面干撒高能速氧。5.泛塘浮头开始时间较早且水质已坏,在岸上可闻到池塘发出的腥臭味。池鱼全部浮头,呼吸急促,游动无力,并发现池中死鱼数量逐渐增多。此时如不及时釆取增氧措施,池鱼有全军覆灭的危险。11.养殖水体中溶解氧低值出现的场合包括:1.池中鱼的放养密度过高,大量投饲和施肥,造成水质过肥,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加上阴雨天,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弱,水中溶氧的补给量少,夜晚鱼类和浮游生物的呼吸作用和有机物的分解作用却需要消耗大量的氧,以致造成水中溶氧求大于供,引起鱼类浮头。2.白天太阳光强,温度高,傍晚遇到雷阵雨,大量温度较低的雨水进入鱼池,使池塘表层水温急剧下降、比重增大而下沉,下层水温高比重小而上浮,引起上、下水层急速对流,池中的腐败物质随之翻起,加快其分解,消耗大量氧气,造成缺氧。3.池水发白,透明度很大,浮游植物很少,水蚤很多,几乎吃光了水中的浮游植物,因缺少光合作用的产氧来源而造成缺氧。4.久晴未雨,池水温度高,水质过肥,透明度低,上下层氧差大,下层的“氧债”大,长期又不加注新水,水质过肥或败坏而引起缺氧。或者是天气突然转阴。5.阴雨连绵、闷热无风或遇大雾天气、气压低、光线弱。6.水质变坏。由于水中浮游生物自繁过量,加之阴雨天光线差,会使浮游植物大批死亡。同时,死后的尸体分解,引起细菌大量繁殖,消耗水中溶氧引起浮头。7.池水过肥。底质积存有机质过多,在高温下,使池水引起分层现象造成缺氧浮头。8.施肥不当,一次施人量过多、有机肥料发酵不足,在闷热的天气或阴雨天和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往往造成严重浮头。9.鱼虽无病,但摄食量突然减退或池底翻泡,底部腐殖质成块浮于水面,水色突然转为浓黑色,下风处有腥臭味。10.水色突变,池底有机物大量分解或浮游生物大量死亡,也会引起鱼类浮头。11.池塘中流入污水和有毒物质,也会引起鱼类浮头。12.泛塘发生的条件长期喂料过量,造成饲料堆积腐烂,大量耗氧,败坏水质。施用了大量的为发酵的粪肥,加之遇到高温或阴雨闷热天气。水肥鱼多,加之连续阴闷热天。水体中浮游动物繁殖过多,造成缺氧。高温季节,池底有机质多,底层水含氧量低,又突然遇到冷雨的侵袭之后,池底水温明显高于表层水温,造成池水上下对流混合,致使全池严重缺氧,造成泛塘。这种情况在深水塘中尤其要警惕。13.溶氧的管理与调控溶氧管理的任务有两条(预防措施):①确保溶氧不低于某临界标准;②防止溶氧变动过剧过繁。方法:一是提高造氧能力,二是减少耗氧因素。(1)降低水体耗氧速率及数量。a、清塘清除底部部分污泥,以减少高温季节有机质的大量分解而严重耗氧。b、适当掌握放养密度,避免超过池塘承载力。c、科学投饵“四定”原则(定时、定位、定质、定量)依据天气、气温、养殖量等适当投饵d、高温季节,适时注入新水e、用明矾、黄泥凝聚沉淀有机物及生物等,减少耗氧。使用净水药物如:沸石粉、明矾或黄泥水时,应在浮头前使用。一般用量:沸石粉每亩(水深2.5m)用量50~100kg,明矾每亩(水深2.5m)用量2.5~5kg。黄泥每亩用量100kg左右。使用石灰、黄泥等,吸附沉降有机物,杀灭细菌及浮游生物,净化水体,增加溶氧。可采用投放芭蕉茎(切碎100kg/亩);泼洒生石灰(5~10kg/亩);泼洒食盐(1.5~2kg/亩)+黄泥浆;明矾(2kg/亩)加尿素加黄泥浆全池泼洒。一般15天左右搅动1次塘底,人可以下塘用脚或用长柄耙子搅动鱼池底池,也可以在岸上拉铁索拖动底泥,搅动塘泥最好在天气晴朗和没有风的日子进行,避免鱼类泛塘。(2)加强增氧作用,提高水中溶氧浓度。a适当扩大池塘面积,达10~30亩,增大受风面,增加溶氧。池水不宜过深,小于3.5m,一般以2~3米为宜,防止下层缺氧。b生物增氧降低浊度,保证水中有充分的植物营养元素和光照,增加浮游生物种群数量,提高自然增氧速率及数量。14.鱼塘施肥“十忌”1.忌雨天施肥:雨天水体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不强,对氮、磷等元素的吸收能力较差;雨天水量较大,施肥的有效浓度会降低;溢洪时,肥料流失性大。2.忌闷热天施肥:天气闷热时,水中溶氧较低,施肥后水中有机物耗氧量增加,极易造成鱼类因缺氧而浮头泛塘。3.忌浑水施肥:水体过分浑浊,说明水体中黏土矿粒过多,肥料的部分离子易被黏土粒子吸附固定、沉淀,迟迟不能释放肥效,造成肥效损失。4.忌化肥单施:施肥的主要目的是培育鱼类易消化的浮游生物。浮游生物吸收营养一般要求氮、磷、钾的比例为4:4:2,如果单施某种化肥,会制约肥效的充分发挥。5.忌盲目混施:并不是每种肥料都可以混合使用的。如施放生石灰后,最好等十天半月后再施过磷酸钙,以免肥效丧失。6.忌高温季节施肥:鱼塘施肥宜在每年4-10月,水温在25-30℃的晴天中午进行。水温超过30℃时应停施、少施肥料。7.忌固态化肥干施:干施的氮、磷肥呈颗粒状,在水面停留时间较短,易沉入水底,影响肥效。一般在施用固态氮、磷肥时,应将其溶解后兑水全池泼洒。8.忌鱼摄食不旺或暴发鱼病时施肥:在鱼摄食不旺时施肥,由肥料培育的大量浮游生物不能被鱼及时利用,易败坏水质;暴发鱼病时,鱼体抵抗力减弱,若铵态氮肥施用较多,易使鱼中毒。9.忌一次施肥过量:过量施用铵态氮肥,会使水体中氨积累过多,造成鱼中毒;施有机肥过量,则会使水体中有机物耗氧量增大,容易造成鱼类缺氧泛塘。所以施肥时,千万不能一次将肥料施足,一般要求3-5天施追肥一次。10.忌施肥后放走表层水:肥料施入水体后,经过一系列的理化反应,一般3天后才能被浮游生物充分利用,浮游生物的种群一般均匀分布在水体表面的1-2米深处。如果施肥后放走表层水,易造成肥效下降。15.如何合理利用增氧机①晴天时中午开机,时间下午2-3点,开机的目的主要是打破热成层,搅水消除氧债。(用氧盈去抵还氧债。使底部每天24小时不产生氧债。保持良好的水质、底质环境、是养好虾的重要技术措施。作用:a、改善底部环境条件,有机物的好氧分解彻底,可减少中间产物的产生。b、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促进物质的良性循环,对池塘生产有利。)②阴天时次日清晨开机,时间大约在清晨(3-5点),开机主要目的是直接增氧,一般开机到日出。③阴雨连绵或由于水肥鱼多等原因可能会造成严重浮头危险时,要在浮头之前,一般是半夜前后开机一直持续开到日出。④一般情况下,傍晚不开机,因为通常这时池水溶氧还不至于紧张,而且开机只会促成池水的提前垂直混合,会使黎明前的溶氧显著低于不开机。⑤阴雨天白天不开机,这是因为阴雨天光线不足,热成层不明显,由于光合作用较弱,表水层溶氧量也不过饱和,因此搅水没有积极意义。16.铁的去除富铁地下水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去除。(1)接触氧化过滤法以表层覆有一层二氧化锰的砂或沸石作为过滤材料。同时在水中添加氧、氯气或高锰酸钾等氧化剂,从而形成fe(oh)3铁的去除而除去过量的铁。发生的化学反应如下:用cl2时:cl2+h2o→hcl+hclo2fe(oh)2+hclo+h2o→2fe(oh)3+hcl用kmno4时:3fe(oh)2+kmno4+2h2o→3fe(oh)3+mno2+koh(2)氧化凝集处理法以曝气的形式,将铁形成fe(oh)3而沉淀的分离法。fe(oh)3为胶状体在水中悬浮,可添加明矾等凝集剂,将胶体的铁凝剂并与al(oh)3凝集沉淀一同分离。发生的化学反应如下:4fe2++o2+10h2o4fe(oh)3+8h+降低水体的ph值,需要进行酸碱调整,ph=8。(3)臭氧法用臭氧进行氧化,形成凝集沉淀,过滤以去除铁,一般臭氧1分钟即有90%的去除率。发生的化学反应如下:fe2++o3+2h+→2fe3++2h2o+o2fe3++3h2o→fe(oh)3+3h+降低水体的ph值,需要进行酸碱调整,ph=8。17.养殖水体ph的调控1、不同养殖生产阶段,对ph的要求不同:(1)石灰清塘时,ph必须大于11才能杀死有害生物,确保清塘效果。(2)人工繁殖时ph以中性微偏碱为好。ph小于6.5时,人工繁殖就不能顺利进行。人工繁殖过程对低ph的灵敏性依次为:产卵>鱼苗生存>鱼苗生长>鱼卵受精。(3)鱼苗培育时,以弱碱性为好,ph较高(~8)的鱼苗塘,培育效果往往较好。(4)养成阶段的最适ph范围,意见不尽一致。有人调查后得出结论:对高产有利的ph范围是6.5~7.5,【篇三:养殖水化学大纲】>aquaculturalwaterchemistry课程编号:1712106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水产养殖学先修课程:普通化学、有机化学、动物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基础后续课程:池塘养鱼学、特种水产养殖学、鱼类生态学总学分:3其中实验学分:1教学目的与要求:养殖水化学在水产养殖学专业作为一门学科基础课开出,它一方面要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奠定基础,又要为学生将来从事水产养殖专业的生产和科研工作做好理论和技术准备,是水产养殖学专业的主要课程。该课程集中讲述了天然水和养殖用水中化学成分的来源、转化、迁移以及这些成分与养殖生产的关系,讲述相应的水质分析方法,使学生较为系统和较为深入地掌握水环境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绪论(2学时)一、环境的基本概念:环境、自然环境、大气圈(范围、分层、成份、阳伞效应、温室效应)、岩石土壤圈(范围、分类、成份)、水圈(水圈的范围、水循环、世界及我国水资源情况、天然水质系的组成及特点)。二、养殖水化学在水产养殖中的地位以及在本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环境、自然环境、大气圈、岩石土壤圈和水圈的基本概念。第一章天然水的主要理化性质(3学时)第一节天然水的盐度和化学分类一、天然水的含盐量1、表示天然水含盐量的几种参数:离子总量、矿化度、氯度、盐度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天然水含盐量对养殖生产的影响。二、天然水的化学分类1、按含盐量分类;2、按主要离子成份分类。三、天然水的密度1、纯水的密度;2、天然淡水的密度;3、海水的密度。第二节天然水的依数性和透光性一、天然水的依数性二、天然水的透光性第三节水的流转混合作用一、水的流转混合作用1、风力的涡动混合;2、水体的密度环流(正分层、逆分层、温跃层、全同温流转)。二、水体的温度分布变化1、湖泊(水库)四季的典型温度分布;2、越冬池的水温特点。本章重点:天然水的含盐量的概念及盐度的概念;天然水的依数性质;透明度、补偿深度、营养生成层、营养分解层的概念;温跃层的概念及其对水产养殖的影响。难点:含盐量与盐度的区别;天然水按主要离子成份分类;水体的混合流转与停滞分层现象。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天然水含盐量的几种参数的含义与表示方法,理解天然水的依数性和透光性,理解风力的涡动混合和水体的密度环流,掌握透明度、补偿深度、营养生成层、营养分解层的概念以及温跃层的概念及其对水产养殖的影响。第二章天然水的主要离子(4学时)第一节水的硬度及钙离子一、硬度的基本知识水硬度的概念,硬度的表示单位及几种单位之间的换算,按硬度对水体进行分类。二、鱼池水硬度的变化及发生变化的原因三、钙镁离子钙、镁离子的生物学意义及其在养殖生产中的应用。第二节水的碱度、碳酸氢根、碳酸根离子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