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精神障碍的管理工作方法及制度_第1页
严重精神障碍的管理工作方法及制度_第2页
严重精神障碍的管理工作方法及制度_第3页
严重精神障碍的管理工作方法及制度_第4页
严重精神障碍的管理工作方法及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严重精神障碍的管理工作方法及制度推荐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工作制度一为进一步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及时发现、掌握具有肇事肇祸倾向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相关信息,有效防范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和《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8年版)》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关于进一步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通知如下:一、工作职责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实行属地化管理,县卫生计生局负责统筹协调落实全县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各相关医疗卫生单位按职责分工各尽其责。(一)县级精防机构确定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当前我县精神卫生防治技术管理机构(县级精防机构),承担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教育、信息收集等培训与指导,负责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的业务管理。主要职责包括:1.协助卫生行政部门起草精神卫生有关工作计划、实施方案等;2.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筛查、确诊患者登记报告、随访管理等工作。开展技术指导、培训、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估;3.负责本级信息系统日常管理、信息上报及患者信息流转管理。定期调查、分析和报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患者管理的相关数据和工作信息,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4.承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培训;5.开展精神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6.承担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精防机构交办的各项任务。(二)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确定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为当前我县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不包括住院治疗服务),在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中承担职责包括:1.提供各类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联络会诊等诊疗服务;2.及时向上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转诊疑难重症和病情不稳定患者;3.将本机构门诊确诊的六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和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二项情形患者的相关信息录入信息系统,同时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对口帮扶,提供随访技术指导;5.指导基层开展患者应急处置,协助应急医疗处置任务;6.开展院内康复并对社区康复提供技术指导;7.完成上级布置的其他工作任务。(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分院和紧密型村卫生室。主要职责包括:1.承担《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规范》(第四版)中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内容,包括登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患者进行随访管理、分类干预、健康体检等;2.主动配合协助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开展严重精神障碍疑似患者筛查,将筛查结果报告县级精防机构(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接受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技术指导,及时转诊病情不稳定患者;4.在上级精防机构的指导下开展辖区患者应急处置,协助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展应急医疗处置;5.组织开展辖区精神卫生健康教育、政策宣传活动;6.优先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开展家庭医师签约服务;7.完成上级布置的其他工作任务。二、主要工作内容县级精防机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根据《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8年版)》的相关要求,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一)加强患者的发现、诊断、登记和报告县级精防机构应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村(居)民委员会、政法、公安、民政、残联等部门人员开展疑似患者筛查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上述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疑似患者,及时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联系,进行信息交换共享等。基层医疗机构要积极配合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做好疑似患者排摸,每季度与村(居)民委员会联系,了解辖区常住人口中重点人群的情况,开展疑似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筛查,将相关信息及时报告县级精防机构,并建议其至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进行诊断。疑似患者排摸工作实行零报告制度,各乡镇卫生院应于每季度第一个月10日前报告上季度排摸情况并对相关资料做好留底保存。对符合诊断标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应当及时明确诊断,及时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卡,同时向县级精防机构报告。(二)做好患者随访管理与指导基层医疗机构要与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对辖区内有固定居所并连续居住半年以上的患者开展随访服务。精防人员应当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随访形式,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增加面访,同时注意随访时的方式方法,保护患者及家庭隐私。随访内容包括危险性评估、精神症状、服药情况、药物不良反应、社会功能、康复措施、躯体情况、生活事件等。根据患者危险性评估分级、社会功能状况、精神症状评估、自知力判断,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开展分类干预,依病情变化及时调整随访周期。要做好失访患者判定及处理,对失访患者,精防人员应当立即书面报告当地政府和辖区派出所协助查找,同时报告县级精防机构。在得知危险性评估3级以上和病情不稳定患者离开属地时,精防人员应当立刻通知公安机关并报告县级精防机构。(三)加强人员培训县级精防机构要针对精神疾病、心理行为问题基本知识和政策法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项目规范、个案管理方法、危险性评估、应急处置能力的知识与技术等内容,及时对各相关部门、乡镇政府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开展知识培训,积极营造全民参与的工作氛围,努力提升基层精防人员业务水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开展包括村(居)民委员会、综治、公安、民政、残联等综合管理小组、关爱帮扶小组成员以及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社区其他相关人员的培训,使其了解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掌握必要基本技能,主动配合、协助开展工作。(四)强化宣传和健康教育县级精防机构要做好全县精神卫生健康教育的技术指导,制作、编印健康教育素材。定期组织开展家属教育,宣传“精神疾病可防可治,心理问题及早求助”等核心知识,宣传救治救助政策等相关信息和申请渠道,积极配合精防人员随访服务。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对首诊确诊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其亲属,在进行临床治疗的同时要开出健康教育处方,降低患者及家属的病耻感,提高他们对于疾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预防向慢性和残疾转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开展精神疾病防治和心理行为问题预防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要积极开展早期识别严重精神疾病的宣传教育,动员疑似严重精神障碍及早去正规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咨询、诊治;要积极倡导社区居民对已患有重性精神疾病的患者和家庭给予理解和关心,平等对待病人,促进社区和谐稳定;要加强对偏远山区、流动人口等人群严重精神疾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要根据严重精神疾病多在青壮年发病的特点,配合学校健康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讲座,通过宣传墙报或手册,提高青少年对于严重精神疾病早期症状的知晓。(五)规范信息交流与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精防人员发现危险性评估3级及以上患者,应以书面形式及时报告当地政府、辖区派出所和县级精防机构,县级精防机构根据上级精防机构要求做好数据汇总报告,同时报送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要加强信息安全意识,注意保护患者个人隐私,不得将患者信息泄露给此项工作无关的任何机构与个人,不在公共场所公开谈论患者隐私,在工作中要体现尊重、关爱患者和家属的人文精神。对于辖区内发生的疑似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事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按照“先报事件,后报原因”的原则和有关规定及时上报事件信息。在册患者发生肇事肇祸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立即报告辖区派出所、县级精防机构和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将配合公安部门组织人员开展调查,并逐级上报调查结果。同时做好舆情应对,规范对相关事件的报道,未经司法鉴定不得以“精神病人”称谓进行报道。三、保障措施(一)提高认识,强化管理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高度重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相关管理规定和制度规范,加大精神卫生工作在政策、人员、绩效等方面的倾斜和支持力度,为精神卫生工作顺利开展创造有利条件。(二)压实责任,强化配合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不断压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责任,进一步明确相关科室、条线人员以及签约家庭医生的工作责任和工作要求,主动加强与综治、公安、民政、残联等部门以及所在地政府、村(居)委的协调与配合,共同做好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三)加大建设,强化质量进一步加大精神卫生防治医务人员队伍建设,加强人员招录和培养,组织开展精神卫生、心理健康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精神疾病专业诊治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日常管理、社区康复、心理咨询等方面的服务能力,强化随访质量管理,确保服务主动到位、随访及时真实。(四)严肃管理,强化问责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是一项关爱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各单位要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规定,切实落实各项工作要求,对因工作落实不到位、规范未严格执行等原因而造成具有社会面影响的责任性事件的,将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工作制度二为进一步抓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及服务管理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平安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推动全县精神卫计事业全面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关于进一步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的通知》(川综治办〔2015〕82号),《关于实施以奖代补政策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责任的意见》(中综办〔2016〕1号)等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加强全县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做好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若不能及时治疗和有效管理,轻则流浪街头,干扰妨碍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重则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秩序。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排查、治疗、管理、服务工作,不仅有利于病人康复、家庭幸福,而且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因此,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不仅仅是公共卫生问题,更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各乡镇政府、管理办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增强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找到人,吃上药,监护实,零事故”为目标,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任务,建立协调机制,完善管理措施,加大宣传预防,加强治疗管理,强化跟踪服务,坚决杜绝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事件发生。二、突出重点,全面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按照“政府组织、综治牵头、各方配合、齐抓共管”和“摸清底数、建立台帐、救助有序、管控有力、确保实效”的原则,充分发挥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措施,全面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一)全面排查,准确弄清全县精神病障碍患者基本情况一是县公安局要按照中央和省市确定的精神病障碍患者服务管理目标和要求,统一制作全县“精神障碍患者排查登记表”,包括患者的姓名、住址、家庭人口结构、年经济收入、患者危害程度,拟定病患等级、医治方案、接受治疗方案的经济承受力、是否需救助及救助方式、监护人基本情况等,以期实现全县口径统一,认定标准一致的基本目标。二是有序开展精神病障碍患者排查登记工作。面上的排查登记工作,由各乡镇人民政府、管理办组织公安派出所、基层卫生院和村(居)委会集中统一进行。要求在深入到患者家庭对患者基本情况调查核实基础上,负责任地填写“精神病障碍患者排查登记表”。面上排查登记结束后,县公安、卫计部门要及时汇总并组织专家对基层填报的疑似患者进行确诊,保证全县精神障碍患者排查登记工作质量。(二)落实监护,切实履行监护人主体监护责任一是要全面落实精神障碍患者“一对一”监护的管理制度。各乡镇人民政府、管理办要根据患者特定情况确定好监护人,家庭成员中有履行监护能力的在家庭成员中确定,家庭成员中没有符合条件履行监护能力的邻近的近亲属中选定监护人,亲属中没有符合条件的监护人由所在社(组)长担任监护人。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做好建档立卡工作,对监护人进行有针对性地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确保其正确履行管理监护职责。二是ⅲ级以上重症患者实行双重监护。对于确诊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危险等级评定为ⅲ级及以上的),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中央综治办、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卫计委、中残联《关于实施以奖代补政策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责任的意见》(中综办〔2016〕1号)精神,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依法确定其监护人。由当地政府与其签订监护协议,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采用以奖代补的形式实行有偿监护。要建立好适补对象台账,落实动态管理,切实做到该类人群监护不漏一村,不漏一人,应管尽管,应补尽补。以奖代补经费由县财政列入当年财政预算,并按县综治办提供的名单核拨至患者所在地政府,由当地政府据实发放。补助标准2016年按照2000元/人/年执行,今后将适当进行调整。(三)整合资源,切实做好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综治、民政、卫计、人社、残联等部门应整合本单位政策资源,形成合力,加大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救治救助力度,县财政要把精神病患者救治管理工作费用列入预算,建立切实有效的救治救助运行机制,做到“应治尽治、应管尽管、应收尽收、及时有效”。特别是要加大对“三无”精神障碍患者(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抚养人)、流浪乞讨的精神障碍患者的救治救助力度。最大限度地对患者家庭提供扶持帮助,减少其因病负担,防止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四)强化处置,严防肇事肇祸行为发生卫计部门要指导基层单位对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或危险行为评估ⅲ级以上、有肇事肇祸倾向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逐人制定救治服务措施;公安部门要对危害公共安全和公民人身安全的精神障碍患者迅速依法处置;民政部门对社会流浪乞讨的疑似精神障碍患者,要将其送至取得执业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精神障碍医学鉴定,如确诊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并符合住院条件的,应入院进行治疗,并通报公安部门协作查找其原籍;对危及他人安全或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公安和民政部门要及时按责任分工将其送往定点精神病医院进行诊断治疗和救助。对已经发生或有严重倾向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本人及其监护人不同意住院的,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规定程序,由公安部门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措施对患者实施住院治疗。(五)协作配合,加强社区服务与管理卫计部门应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及相关工作规范要求,根据病人不同的情况进行分类干预和分级管理,在精神卫生防治机构的指导下开展家庭随访和管理,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指导患者监护人或其他家属督促患者规范用药,动态掌握精神障碍患者的病情,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进行相应处置或转诊等处理。对有肇事肇祸倾向的患者,要增加随访次数,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当地政府及公安部门报告。完成治疗并符合出院标准的精神障碍患者,由定点收治医院通知患者监护人或患者所属乡镇(管理办)接收。流浪乞讨精神障碍患者,由县民政部门负责联络协调接送返乡或纳入临时救助管理。对接收到的上级收治医院出院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相关信息由县卫计局负责与相关单位和乡镇进行信息交换。县民政、公安和残联部门及医疗卫生机构要密切合作,在患者监护人的配合下,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当地政府及公安部门报告,并协助做好患者送医就诊工作。对因监护人不履行责任、不送医就诊而导致患者肇事肇祸的,要依法追究其监护人的法律责任。三、加强领导,为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一)健全组织机构。成立全县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分管文卫、综治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综治办。在成立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建立旺苍县重症精神病障碍患者服务管理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协调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和其他日常工作事务。每半年召开一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联席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事务。(二)强化宣传引导。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该项工作的宣传教育,增强开展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通过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服务管理使患者和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把好事做好,实事做实,确保全县平安和谐稳定。(三)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建立排查督促机制,定期不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县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摸底排查,加强督促检查,落实整改措施,确保发现及时、治疗到位、监护到位、管理服务到位。二是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各乡镇(管理办)、各成员单位之间,各基层卫生院和辖区网格员之间要及时沟通并上报相关信息,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置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事件。三是建立档案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精神障碍患者个人档案,及时录入、更新信息,确保有效有序利用。四是建立定期回访督促机制,定期对治愈出院的患者进行跟踪回访,督促患者所在乡镇(管理办)、村(居)以及监护人做好相应的管理服务工作。五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确保职责落实到位、责任追究到位。(四)加强经费保障。既要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提供经费保障,又要注重精神病防治机构设施设备保障和医护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实现就近医治精神病障碍患者的服务管理目标。(五)严肃保密纪律。精神障碍患者情况涉及病人及其家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必须严格保秘纪律,不得向与工作无关人员传播扩散患者任何信息,严防信息泄露。(六)逗硬督促检查。县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及其成员单位,要加强检查、督促、指导,要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核内容。对工作开展不力,排查摸底不细,服务管理不到位,责任落实不到位,造成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的,要严格追究有关单位领导及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工作制度三为进一步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服务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浙江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四版)》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切实遵循“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属地管理”的原则,健全完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控的联动机制,构建“党政领导、综治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确保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应治尽治、应管尽管、应收尽收、应助尽助”,严防发生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恶性案件,切实维护我市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二、主要目标全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检出率达到4‰,完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保障制度,有效管控危险评级三级及以上的患者,严防发生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恶性案件。三、主要任务1.加强摸底排查,及时登记报告。由综治部门牵头,建立健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摸底排查机制,明确镇(街)、村(社区)两级责任,切实落实镇(街)“属地管理”职责。充分发挥镇(街)、村(社区)干部、精防医生、公安民警等的作用,按照“村(社区)不漏户、户不漏人”原则定期开展全面排查,对疑似患者及时进行登记、报告(每月上报汇总名单至市政法委、卫计委)。加大辖区企业、出租房的排摸力度,全面摸清患者底数,努力做到不脱管、不漏管。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特殊敏感时期村(社区)实行“零”报告制度。对相关工作定期考核、定期通报,确保得到有效落实,并列入镇(街)和部门的年终考绩。(牵头单位:政法委;责任单位:督考办、公安局、民政局、司法局、卫计委、残联、各镇(街))2.做好危险评估,实行分类管理。按照“应治尽治、应管尽管、应收尽收、应助尽助”的原则,积极推行“病重治疗在医院,康复管理在社区”的服务模式。由公安、卫计部门组织专家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病情稳定的患者由社区关爱帮扶小组(患者家属、村(社区)干部、精防医生、公安民警等组成)进行规范随访。(牵头单位:各镇(街)、卫计委;责任单位:公安局、民政局、残联)病情基本稳定且无肇事肇祸倾向的患者由关爱帮扶小组成员协助家属带患者到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就诊,尽早控制病情。(牵头单位:各镇(街)、卫计委;责任单位:公安局、民政局、残联)病情不稳定,或危险性评估3级以上病人,或危险性评估2级且没有监护人,或既往有肇事肇祸事(案)件发生的患者由公安部门或镇(街)强制送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管理。(牵头单位:公安局;责任单位:民政局、卫计委、残联、各镇(街))3.明确救助条件,完善救助政策。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市精神病患者救治救助相关政策,民政局将提出申请的经审核认定符合条件的精神残疾一二级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低保,不符合条件的纳入低保边缘人群;将依靠家庭供养且审核认定符合条件的成年精神残疾三级精神障碍患者可按照单人户纳入低保或低保边缘人群。人社局将精神残疾三级及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范围,个人缴费部分由市财政按基本医疗保险二档标准补助。残联将精神残疾三级及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基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补助范围,其服务费个人承担部分由市财政给予全额补助。财政局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经费纳入年初预算,对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精神病患者参照无助病人救助政策执行救助,使患者得到充分的救治。(牵头单位:卫计委;责任单位: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人社局、残联)(一)危险性评估3级及以上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二)已经发生伤害自身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的危险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三)已经发生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四)在义乌居住并具有义乌市户籍,无力承担必要治疗费用的有肇事肇祸行为或倾向的精神障碍患者;(五)暂时脱离法定监护人或无监护人,流入我市居住的非义乌户籍有肇事肇祸行为或倾向的精神障碍患者;(六)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强制送住院治疗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七)其他需要救助救治的对象。4.加强网络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全市精神卫生服务能力的长效机制。采取倾斜政策,加大精神卫生专业人才培养、引进、招聘力度,增加我市精神卫生专业医护人员数量,逐步达到每10万人口3.8名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的配比。完善精神卫生防治三级管理网络,市专职精神卫生防治人员(以下简称精防人员)不少于3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配置专职精防人员不少于1人,每个网格按照网格化管理要求配备一名专(兼)职精防人员,负责辖区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基础管理工作。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精神卫生专业能力。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精神卫生工作的积极性,鼓励并支持单位、团体、个人以多种形式提供资助和志愿服务。(牵头单位:卫计委;责任单位:编办、教育局、司法局、总工会、各镇(街))5.加强部门协作,实现信息共享。建立信息共享长效机制,卫计委定期(每月)将危险评估为3级及以上的患者信息通报公安部门,由公安局录入《全国严重精神病人信息管理系统》;公安局将《全国严重精神病人信息管理系统》中涉及我市的病人(含外来人口)信息、疑似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警情信息及时通报卫计部门;民政局把纳入民政救助人员信息及时通报残联和卫计委;残联将评定为精神残疾的患者信息及时通报公安、卫计、民政部门,形成联防联控、信息共享的良好局面。由综治部门牵头,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共同研究解决服务管理中遇到的问题。由综治部门牵头研发精神病管控一体化平台,深化信息共享长效机制建设。(牵头单位:政法委;责任单位:公安局、民政局、司法局、人社局、卫计委、数管中心、残联、各镇(街))6.落实便民措施,实行一站式服务。由市精神卫生中心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代办各类优先优惠政策补助的申请手续,建立先治疗后结算的医疗救助经费结算模式,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各相关部门加强协作,优化补助流程,落实便民举措,让群众少跑腿。(牵头单位:卫计委;责任单位:民政局、财政局、人社局、残联)四、工作要求(一)强化组织领导。各部门、各镇(街)要在市公卫委及专业工作组的统一领导和指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高效推进。各部门、各镇(街)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相应工作小组,健全成员单位例会、联络员定期联系、工作情况通报等制度,构建组织有力、协调顺畅、联动高效的体制机制。(二)强化经费管理。财政部门要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经费保障。相关部门单位要加强对各优惠政策既得者的资格审查,确保资金支出规范,着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各资金使用单位对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账管理,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截留、挤占、挪用。(三)强化宣传引导。积极开展各类行之有效、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全社会对精神卫生综合防治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公众心理健康,推动社会和谐发展。针对不同服务管理对象宣传各项优惠扶助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患者及时享受政策。(四)强化督查评估。各部门、各镇(街)要把精神卫生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定期开展工作自查,定期向市公卫委及其办公室汇报工作落实情况。综治部门要牵头加强对全市精神卫生工作的组织部署、日常检查指导,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对工作责任不落实、工作机制不健全、保障不力、扯皮推诿和存在脱管、漏管、失控等问题较多的镇街、单位予以通报和工作约谈,问题严重的要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工作制度四为进一步做好我县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工作,根据湖南省卫生健康委疾控处《关于加强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工作的通知》(湘卫疾控处便函[2020]15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就有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加强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机制,确保患者不因疏于管理治疗而伤害自身或危害社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推进全民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各相关单位要从深化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工作的重要意义,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认真履职,完善工作机制,按照“应治尽治、应管尽管、应收尽收”的要求,切实做好患者管理治疗工作,确保年度患者随访管理任务、患者规范管理率,以及“十三五”规划各项核心指标顺利完成。二、明确职责,积极推动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县疾控中心负责做好信息系统日常管理、信息上报及患者信息流转管理等工作。加强监测预警、分析研判,定期调查、分析和报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患者管理的相关数据和工作信息。承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的培训,指导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筛查、确诊患者登记报告、随访管理等工作。县精神病专科医院负责提供各类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联络会诊等诊疗服务,及时向上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转诊疑难重症和病情不稳定患者,对符合出院条件的患者及时办理出院并将患者信息转回所在村(社区)。将本单位门诊和出院确诊的六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和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二项情形患者的相关信息录入信息系统。乡镇(中心)卫生院、村卫生室主要承担《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内容,包括登记更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患者进行随访管理、分类干预、健康体检等;三、突出重点,切实抓好几项重点工作(一)加大患者发现报告力度县疾控中心和县精神病专科医院要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街道(乡镇)办事处、村(居)委员会、政法、公安、民政、残联等多部门工作人员的培训,指导多部门协调开展患者日常筛查和登记工作。精防人员要定期与村(居)委会联系,开展严重精神障碍疑似患者排查,并将相关信息及时上报。县精神病专科医院及时组织精神科医师开展诊断复核,认真做好院内发病报告、出院报告。(二)做好患者随访体检服务工作乡镇(中心)卫生院要严格按照《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8年版)》的要求组织开展患者随访服务,每季度至少1次随访(间隔时间不大于3个月),每半年至少1次面访。重点做好高风险患者和贫困患者的信息甄别、登记报告和危险性评估,实施分类管理,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征得监护人与(或)患者本人同意后,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对病情不稳定或危险性评估在三级及以上的患者,要及时报告辖区公安机关、政法等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成员单位,并会同社区民警、网格员等关爱帮扶小组成员、精神科医师联合随访、处置。对于不同意接受社区管理、拒绝随访或拒绝面访达半年以上的患者,精防人员应当及时通知辖区民警、网格员等关爱帮扶小组成员协同随访,宣传有关政策和服务内容,将更多患者纳入服务范围。(三)加强失访患者管理发现患者走失、失访应当立即书面报告政法、公安等综合管理小组协助查找,同时报告县疾控中心,发现患者有人户分离、迁居他处、外出务工等情况不足半年的,应当及时向监护人获取患者去向及联系方式,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病情及服药等情况,同时报告县疾控中心、辖区派出所、网格员等;对外出超过半年的,精防人员应当通过信息系统将患者流转至患者现居住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患者信息未被接收前,患者原居住地卫生院精防人员应当继续电话随访,与现住地精防人员定期沟通。(四)组建应急处置队伍县局将协调建立由精防人员、民警、村(居)民委员会成员、网格员等关爱帮扶小组成员和精神科医师、护士等组成的应急处置队伍,组织危险行为防范措施等相关培训,定期开展演练。应急处置包括对有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危险的疑似或确诊精神障碍患者,病情复发、急性或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精神障碍患者的紧急处置。(五)建立分配包干和对口帮扶制度县精神病专科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要建立对口帮扶制度、双相转诊制度,完善精防人员点对点技术指导制度。精神病专科医院要每季度对帮扶的乡镇卫生院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实行精神科医师与精防人员结对指导。技术指导和培训内容包括:辖区居民精神卫生科普知识讲座,患者症状识别及诊断,治疗药物调整,药物不良反应识别及处理,病情不稳定患者随访,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随访服务记录表填写及检查和指导等。精神科医师要每季度与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的精防人员举行碰头会,精防人员主动询问本辖区住院患者的基本情况,复印患者住院期间的体检结果,及时录入信息系统,提高患者规范管理率和体检率。并介绍随访居家患者时遇到的困难,精神科医师给与指导,并共同面访重点患者。(六)强化患者家属宣传教育工作各相关单位要在街道、社区(村场)的协助下定期开展患者家属宣传教育工作,重点为“精神疾病可防可治,心理问题及早求助”等核心知识,以及国家有关救治救助政策和申请渠道,如何配合精防人员随访服务等内容。要帮助患者家属提高对精神疾病的认识,识别复发先兆并妥善应对,按时陪同患者复诊、按医嘱服药、参加社区康复,尽早发现患者自伤、自杀和危害公共安全及他人安全的苗头,做好自身安全防护。要明确联系人和联系方式,确保患者家属在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或遇到监护困难时,能及时向精防人员、民警和关爱帮扶小组寻求帮助。(七)规范信息交流与管理各相关单位要加强与政法、公安、医保、民政、残联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定期与公安机关交换危险性评估3级及以上的患者信息。建立综合管理小组与患者关爱帮扶小组成员间的信息共享机制,精防人员定期与村(居)民委员会成员、网格员、派出所民警等关爱帮扶小组成员交换信息,做好工作记录,特殊情况时随时交换信息。对于有暴力风险、家庭监护能力弱或无监护、病情反复、不配合治疗等情况的患者,应当书面报告综合管理小组。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工作制度五为进一步抓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及服务管理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平安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推动全县精神卫计事业全面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关于进一步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的通知》(川综治办〔2015〕82号),《关于实施以奖代补政策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责任的意见》(中综办〔2016〕1号)等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加强全县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做好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若不能及时治疗和有效管理,轻则流浪街头,干扰妨碍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重则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秩序。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排查、治疗、管理、服务工作,不仅有利于病人康复、家庭幸福,而且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因此,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不仅仅是公共卫生问题,更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各乡镇政府、管理办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增强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找到人,吃上药,监护实,零事故”为目标,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任务,建立协调机制,完善管理措施,加大宣传预防,加强治疗管理,强化跟踪服务,坚决杜绝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事件发生。二、突出重点,全面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按照“政府组织、综治牵头、各方配合、齐抓共管”和“摸清底数、建立台帐、救助有序、管控有力、确保实效”的原则,充分发挥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措施,全面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一)全面排查,准确弄清全县精神病障碍患者基本情况一是县公安局要按照中央和省市确定的精神病障碍患者服务管理目标和要求,统一制作全县“精神障碍患者排查登记表”,包括患者的姓名、住址、家庭人口结构、年经济收入、患者危害程度,拟定病患等级、医治方案、接受治疗方案的经济承受力、是否需救助及救助方式、监护人基本情况等,以期实现全县口径统一,认定标准一致的基本目标。二是有序开展精神病障碍患者排查登记工作。面上的排查登记工作,由各乡镇人民政府、管理办组织公安派出所、基层卫生院和村(居)委会集中统一进行。要求在深入到患者家庭对患者基本情况调查核实基础上,负责任地填写“精神病障碍患者排查登记表”。面上排查登记结束后,县公安、卫计部门要及时汇总并组织专家对基层填报的疑似患者进行确诊,保证全县精神障碍患者排查登记工作质量。(二)落实监护,切实履行监护人主体监护责任一是要全面落实精神障碍患者“一对一”监护的管理制度。各乡镇人民政府、管理办要根据患者特定情况确定好监护人,家庭成员中有履行监护能力的在家庭成员中确定,家庭成员中没有符合条件履行监护能力的邻近的近亲属中选定监护人,亲属中没有符合条件的监护人由所在社(组)长担任监护人。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做好建档立卡工作,对监护人进行有针对性地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确保其正确履行管理监护职责。二是ⅲ级以上重症患者实行双重监护。对于确诊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危险等级评定为ⅲ级及以上的),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中央综治办、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卫计委、中残联《关于实施以奖代补政策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责任的意见》(中综办〔2016〕1号)精神,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依法确定其监护人。由当地政府与其签订监护协议,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采用以奖代补的形式实行有偿监护。要建立好适补对象台账,落实动态管理,切实做到该类人群监护不漏一村,不漏一人,应管尽管,应补尽补。以奖代补经费由县财政列入当年财政预算,并按县综治办提供的名单核拨至患者所在地政府,由当地政府据实发放。补助标准2016年按照2000元/人/年执行,今后将适当进行调整。(三)整合资源,切实做好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综治、民政、卫计、人社、残联等部门应整合本单位政策资源,形成合力,加大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救治救助力度,县财政要把精神病患者救治管理工作费用列入预算,建立切实有效的救治救助运行机制,做到“应治尽治、应管尽管、应收尽收、及时有效”。特别是要加大对“三无”精神障碍患者(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抚养人)、流浪乞讨的精神障碍患者的救治救助力度。最大限度地对患者家庭提供扶持帮助,减少其因病负担,防止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四)强化处置,严防肇事肇祸行为发生卫计部门要指导基层单位对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或危险行为评估ⅲ级以上、有肇事肇祸倾向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逐人制定救治服务措施;公安部门要对危害公共安全和公民人身安全的精神障碍患者迅速依法处置;民政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