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的总体特点:1、内容结构: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在图形与几何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研究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在综合与实践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根据学生所研究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一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2、整体体例:一、时、分、秒(3课时)秒的熟悉„„„„„„„„„„„„„„„„„„„„„„„„„„„„„„„1课时时间的计算„„„„„„„„„„„„„„„„„„„„„„„„„„„„„„1课时练一„„„„„„„„„„„„„„„„„„„„„„„„„„„„„„„„1课时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5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1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1课时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1课时加、减法的估算„„„„„„„„„„„„„„„„„„„„„„„„„„„„1课时整理和复„„„„„„„„„„„„„„„„„„„„„„„„„„„„„„1课时三、测量(6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2课时千米的认识„„„„„„„„„„„„„„„„„„„„„„„„„„„„„„2课时吨的认识„„„„„„„„„„„„„„„„„„„„„„„„„„„„„„„2课时四、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6课时)加法„„„„„„„„„„„„„„„„„„„„„„„„„„„„„„„„2课时减法„„„„„„„„„„„„„„„„„„„„„„„„„„„„„„„„3课时整理和复„„„„„„„„„„„„„„„„„„„„„„„„„„„„„„1课时五、倍的认识(3课时)倍的认识„„„„„„„„„„„„„„„„„„„„„„„„„„„„„„„1课时解决题目„„„„„„„„„„„„„„„„„„„„„„„„„„„„„„„2课时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1课时)口算乘法„„„„„„„„„„„„„„„„„„„„„„„„„„„„„„1课时笔算乘法„„„„„„„„„„„„„„„„„„„„„„„„„„„„„„8课时整理和复„„„„„„„„„„„„„„„„„„„„„„„„„„„„„„1课时数字编码„„„„„„„„„„„„„„„„„„„„„„„„„„„„„„„1课时七、长方形和正方形(3课时)四边形„„„„„„„„„„„„„„„„„„„„„„„„„„„„„„„„1课时周长„„„„„„„„„„„„„„„„„„„„„„„„„„„„„„„„„1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1课时八、分数的初步认识(4课时)分数的初步认识„„„„„„„„„„„„„„„„„„„„„„„„„„„„2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1课时分数的简单应用„„„„„„„„„„„„„„„„„„„„„„„„„„„„1课时九、数学广角—集合(1课时)十、总复(4课时)3、做一做;单元练的基本特点:教材注意在题中安排提出数学问题的要求和训练(练三第13题、练八第8题、练二十三第2、3、5题等).笔算乘法部分的“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例题分别放到了“做一做”中(减少了例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迁移类推来解决这些计算问题.这样的编排使得这部分的计算教学既自然合理、逻辑性强;又留给学生自主探索和迁移类推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研究能力和的形成;思维能力的发展.练的设计不仅体现了学生的自主研究而且体现了知识的迁移.4、整理与复;总复:这一部分的设计不仅对单元和本册教材的所学知识作了总结;而且在总结中有提升.5、数学文明:教材还注重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用一些有关的数学史料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探索数学、研究数学的兴趣与欲望.例如;介绍了分数表示法的发展.这些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数学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励他们扩充知识面和进一步探索研究;而且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二、教材内容的整体介绍这册教材关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生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性;施展阐发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作风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施展阐发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研究体式格局;施展阐发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研究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中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内容是计算的教学内容(27课时);并且大量的是笔算的教学内容.当前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中;笔算是被削弱的内容;不仅“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标准》中还提出:提倡算法多样化、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等改革理念.本册实验教材在处理笔算教学内容时;注意体现《标准》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在内容编排的顺序、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择等各个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量与计量的各类概念;比方千米、吨、秒等;都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中产生的.这些概念;如长度、质量、时间;都比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内容又是十分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这局部知识的教学;应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体验、感受、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初步发展起长度、质量和时间的观念;熟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步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题目的能力.因而;在有关量与计量内容的编排上;实验教材注意设计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究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知识;履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首先;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现实的活动进行感受;获得体验.例如;感受1千米的长度;不仅让学生在学校操场先量出100米观察;再推想出10个100米有多远;还要求教师带着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亲身体验1千米有多远.其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获得有关量与计量知识应用的感性经验.例如;通过“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逐步发展起长度、质量和时间的观念.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本册实验教材中;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有四边形和测量的大部分内容(毫米、分米和千米的认识);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些内容的编排;教材一方面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毫米、分米的引出是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索测量物品长度的方法基础上;四边形的特点与分类也是学生自主探索活动的结果.几何形象直观的探索活动不仅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安排另一个与以往不同的特点;是加强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人们对一个量进行估测的机会常常比精确测量更多.根据《标准》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目标;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因此;无论在“测量”一章还是在“四边形”一章;实验教材都安排了有关估测长度的内容和训练.例如;毫米、分米的认识中;先让学生估计数学书的长和宽各大约有多长;再进行测量.在相应的练中也安排了“先估计;再测量.”的题目(第24页第5题);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和相互讨论中研究估测的方法;练估测长度;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4.提供丰富的现实研究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履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是《标准》中倡导的紧张改革理念之一.所谓“履历”是指“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因而;要“履历”就必须有一个现实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的事物;通过窥察、操作、解决题目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学知识的含义;熟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本册实验教材注意施展阐发这一理念;不仅利用丰富多彩的呈现形式;为学生提供现实的、风趣的研究素材;同时注意所设计的教学活动能使学生履历知识的形成过程.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本册实验教材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做了很好的尝试.1)注意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与前几册教材一样;本册教材仍然注意结合各局部教学内容;提供给用所学知识解决题目的例题或练;培养学生解决题目的能力.随着学生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数学能力的增加与进步;实验教材注意逐步发展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理论能力.这一点突出施展阐发在“数字编码”的设计上.展示了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运用各类已学的数学知识、采取各类策略解决题目.这些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题目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逐步领悟贯通;更紧张的是关于进步学生解决题目的能力、理论能力都能起到促进作用.2)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教材注意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素材.比方;结合教学和题渗透环保教育的内容.第36页的主题图以及后面的例题;利用图片和统计表;介绍了我国湿地局部动物品种对学生进行保护野活泼物的教育.3)反映学生的生活内容;提高数学教科书的趣味性.教材中设计了许多学生喜欢的游戏;反映了该年龄段儿童的兴趣爱好.例如;第35页第8题小动物一起过桥;第40页第9题走哪条路最近;第90页“分月饼”等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拉近了教科书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到亲切;喜欢阅读教科书;从而也可激发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三、教材内容的具体介绍:1、数与代数: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一)口算1.主题图1)主题图呈现了六个年级同学筹办乘车去参观“世博会”的情境.图中给出了每个年级两个班的人数;为引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提供现实背景.2)主题图中蕴含着大量数据;不仅为学生研究新课内容提供了自主研究的空间;还为巩固练已学的口算提供了条件.2.例1(两位数加两位数)1)例1(1);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通太小精灵的问话;明白要求用口算计算;并提示放手让学生自立探究.呈现学生的两种不同的口算思绪;并增加了表示计算过程的思绪图.展示如何把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转化成若干道连续的、曾经掌握的、比较容易的口算;渗透转化思想.鼓励学生交流不同的口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反思自己的算法.2)例1(2);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只呈现了一种口算思路;再由小精灵的问题提示学生中可能有不同的口算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3.例2(两位数减两位数)1)例2(1)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口算;突出了一种口算思路:把减数看作是整十数和一位数的组合;先减去整十数、再减去一位数.2)例2(2)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口算;没有给出具体方法;让学生自立探究.通太小精灵的话提示;教学时要让学生交流不同的口算思绪;施展阐发算法多样化;反思自己的算法.“你能提出其他数学题目并解答吗?”;一方面培养学生提出题目和解决题目的能力;另一方面对所提出题目的解答可及时巩固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二)笔算1.例3(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1)例3;教学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包括进位和退位的情况.2)两个小题;都呈现口算和笔算两种方法;施展阐发算法多样化.两个小题给出的口算方法;都提示学生可以将几百几十看作几十几个十;转化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来进行口算.两个小题都通太小精灵开导性的题目;提醒学生笔算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时应注意的题目.3)“做一做”;巩固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方法;安排了不进位和不退位的情况;让学生自主解决.三)解决问题1.例4(用估算解决问题)1)创设到XXX看巨幕电影的情境;提供“巨幕影院的座位数”;引出“六个年级学生同时看电影能不能坐下”的实际问题;教学用估算解决.2)未研究过“221+239”的精确计算;可适当避免先精确计算;再为估算而估算的现象;更好地体会什么情境下需要估算.3)在“分析与解答”环节;给出了应用往小估的策略得出中间数;并不断调整估算方法;最后根据不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材安排先将两个数据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百数;相加的结果即是中间数.用中间数与座位数比较;不能判断总人数与座位数的关系.再进一步将两个数据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相加得出中间数.用中间数与座位数比较;得出中间数大于座位数;那么总人数也一定大于座位数;坐不下.通过这样的安排;让学生体会需要根据数据的情况选择适当的单位;才能解决问题.4)“回顾与反思”让学生反思自己的估算方法;理解用估算解决实际的问题时;有时需要对估算方法进行调整.5)在解决问题时;由于数据的原因学生可能用口算求出精确的结果;教师也应给予肯定.在交流中;让学生体会估算的优势.(6)在例题的情境下;进一步提出“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让学生应用往大估的策略找到中间数;再根据不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四)整理和复1)教材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比较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与两位数加、减法计算的异同;进一步梳理计算方法;为教学三位数加减法作准备.同时;沟通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将新知转化为旧知的研究方法.其中;第1、2两题是对本单元所学计算内容的一个基本检测.第3题;复用估算解决问题.(2)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之间的关系;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水平.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一)加法1.主题图1)主题图借助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情况;为研究计算提供现实背景;同时渗透环境和动物保护的教育.2)第一呈现了四张湿地动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湿地和湿地动物的关注.接着呈现了中国湿地三品种群的动物品种统计表;为后面计算教学提供数据支持.2.例1(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1)通过“想一想”强调竖式的誊写格式“不异数位对齐”;其中包罗的算理是不异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2)通过小精灵提问“从哪一位加起?”提示要注意计算的顺序.3.例2(三位数加三位数;一次进位)1)271+31是十位上相加满十向百位进1;271+903;是百位上相加满十向千位进1.2)通过小精灵和学生的提问“怎样写”“怎么办”;强调对算理的理解.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超过了9;在这一级计数单位无法表示;需要高一级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应增加.3)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梳理笔算三位数加法的法则.目的是让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明确笔算加法需要遵循的一般步骤和要点.注意:在积累计算经验的基础上;明确算理;归纳总结计算方法.4.例3(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1)例3;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次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解决连续进位的问题;同时教学验算.2)通过“求某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的种数”;引出连续进位加法的实际问题.3)体现算法多样化.借助298这一数据的特殊性;呈现两种算法;一是列竖式计算;另一种是简算;把298看作300;进行口算.(4)通过小精灵提出:算得对不对呢?揭示验算的必要性.呈现交换加数的位置再计算一遍进行验算的方法.通过问题“你是怎样验算的”;提示可能还有其他验算的方法;如利用原来的竖式;从下往上加;看得数与计算出的答案是否相等;进行验算5)通太小精灵提示学生要养成及时验算的意识和惯.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存算中出现的错误.正视验算;让学生养成自觉验算的惯.(二)减法1.主题图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从统计表的数据中引出减法计算的教学内容.与加法的编排相似;与实验教材相比;在教学连续退位减法前面增加了不退位减法的例题;减缓了坡度.以起到复巩固、承上启下的作用.2.例1(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1)通太小精灵提问;强调竖式的誊写格式“不异数位对齐”;其中包罗的算理是不异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减;可结合口算方法;让学生说一说算理.2)提问“从哪一位减起?”提示要注意计算的顺序.在二年级上册研究“100以内加减法(二)”时;学生已经体会了从个位减起的必要性.但对于此题;由于不存在进位;学生从高位减起也是可以的.3.例2(三位数减三位数;一次退位)1)教材在关键处提出问题“十位怎样算”;启发学生思考;并有意识地让学生完成重点部分的计算;引导他们“拾级而上”.(2)可放手让学生带着问题边想边算;得出正确结果后让学生说一说这样算的道理.3)小组讨论;总结加法计算法则.注意与“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进行对比;明白除了数位多少不同之外;方法是一样的.在积累大量计算经验的根蒂根基上;让学生履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会数学方法的抽象性和归结综合性.4.例3(被减数十位是的连续退位减)1)关键的题目由小精灵提出:“个位不敷减;十位上是;该怎么退1呢?”2)呈现“不完整的竖式”;目的是让学生完成重点部分的计算;引导学生“拾级而上”.3)直接提出“怎样验算”的题目;呈现两种验算的方法:一是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一是用差加减数;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学生在后续的计算中只要挑选一种进行验算即可.三)解决问题1.例41)例4侧重于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让学生体会面对不同的问题可以选择不同的计算策略.如收银员收钱需要精确地计算出结果;而XXX的爸爸要准备多少钱;只要有个大致的估计结果就可以了.(2)在“分析与解答”环节;通过两名学生的讨论;给出了解决两个题目的思绪.教材的用意是提示教师;让学生围绕两个题目展开充分的讨论;在讨论的根蒂根基上逐步明了两个题目的异同点;得出相应的计算策略.需要注意的是:出现了三个数连加的竖式;如果数据再大一些;就会出现“满二十向前一位进2”的情况.3)“回顾与反思”的落脚点不是仅仅关注做对了没有;而是要求初步体会到精算和估算各自适用的问题场景;懂得: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解决的策略.第五单元倍的熟悉1.例1(倍的含义)1)教材提供了一个“小兔吃萝卜”的童话情境;以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2)通过比较胡萝卜(2根)和红萝卜(6根)的数量;根据3个2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这里把红萝卜每2根圈起来;清楚地体现了两种萝卜数量之间的关系.3)通过“圈一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比较白萝卜与胡萝卜数量之间的干系;由旧知识“几个几”转化为新知识“倍”的含义.2.例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题目)1)为学生运用倍的知识、加深对倍概念的理解创造机会.(2)“分析与解答”环节;提供“画示意图”“列除法算式”解答两种方法;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使学生明确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同时意识到画图策略是帮助弄清题意、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3)“回顾与反思”环节;把所求结果当作已知条件进行检验;对检验方法进行指导;同时培养学生形成检验的良好研究惯.3.例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1)“阐发与解答”环节;让学生研究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干系;理解题意的方法;使学生明白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题目用乘法计算.2)“回顾与反思”环节;通过呈现学生主动思考解答结果是否正确的情况;培养学生反思的惯.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一)口算乘法1.主题图1)主题图展现了游乐园的情境;旨在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为本单元的计算教学提供现实背景.2)主题图中提供了5个游乐项目的价格表;为口算乘法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提供了数据支持.并通过小精灵的话提示;让学生通过对主题图的多角度观察;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3)主题图中蕴含了丰富的信息;目的是让学生从大量的信息中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2.例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1)在解决如何计算20×3的过程中;教材呈现了用加法和用乘法计算的两种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2)借助小棒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算理:3个20是60.通过对2个十乘3得6个十的思考;引导学生将整十数乘一位数转化成表内乘法;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想“二三得六”;算20×3=60的计算方法.(3)出示200×3;让学生借助类推自己完成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3.例2(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口算)1)例2是修订后教材增加的内容.教学这一内容不仅是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要求;同时也是研究笔算乘法的基础.2)呈现小棒图;提示通过操作小棒理解算理;探究出计算的方法(学生说出口算步骤)的教学过程.3)“想一想”;进一步巩固口算的方法: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乘一位数后再相加.二)笔算乘法1.例1(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重点是教学竖式)1)先通过解决实际题目;引出计算需要12×3.在计算中;施展阐发算法多样化;呈现了连加、口算和列乘法竖式计算等多种方法;但重点教学笔算方法.2)在中央的虚方框中给出了笔算的整个过程;并对每一步计算中各个数的含义进行了说明;使学生明白算理;了解笔算乘法的完全步骤.右侧给出了简写的乘法竖式写法;让学生知道在掌握笔算乘法的步骤当前;可以采用这种简明的誊写形式.2.例2(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1)通过解决实际题目;引出需要计算12×3.2)通太小棒图;帮助学生理解“满十进一”的原理;在中央的虚方框中给出笔算的整个过程;并给出了第一步计算结果的含义;第二步计算结果的含义留给学生自己填写;使学生明白算理;了解笔算乘法的完全步骤.3)将竖式进行简化;给出简洁的书写格式.体现出追求简洁、合理的数学思想.4)“做一做”中安排了三位数乘一位数需“满十进一”或“满几十进几”的两种情况;让学生自己试算;主动获取新知;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思维能力.3.例3(两位数乘一位数;两次连续进位)1)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算理和算法与例2一样;但计算比较复杂学生容易犯错.因此;专门安排了例题;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机会.2)呈现了先估算出积的范围再精确计算的过程;并提供了两种估算的方法.一种是将一个乘数9估成10;得出积应该比240小;另一种是将一个乘数24分别估成20和30;估出积的范围;应该在180和270之间.以此说明;用估算可以粗略判断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然后;让学生利用前面的知识迁移类推;自主解决如何计算连续进位的乘法.3)让学生在具体计算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逐步归纳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4)增加说明“在乘法里;乘数也叫作因数.”为第二学段教学“乘、除法的意义和各局部间的干系”作筹办.4.例4(有关的乘法)1)通过解决小精灵提出的题目;以乘法的意义为根蒂根基;给出7个连加的算式和相应的乘法算式;并通过7个空盘子;让学生直观感知到一个桃子都没有的客观事实.2)呈现一些作因数的算式;让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计算出结果;并从中归纳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5.例5(因数中央有的乘法)1)改变实验教材呈现多样化算法(口算)的编排方式;突出在精确计算前用口算估出积的范围;为粗略的判断精算结果是否正确提供方法;也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2)让学生运用类推的方法思考当因数中间有时如何计算.虽然的乘法很特殊;但计算方法与前面研究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相同.通过“想:十位上写几”提示计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不管因数中间是否有;都要用这个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即使十位上是也要乘.当个位积不满十时(如601×8);十位上要用占位.3)右面的学生说“原来有这么多座位呀”;施展阐发对数感的培养.6.例6(因数末尾有的乘法)1)渗透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2)提供了两种用竖式计算时的不同写法;通太小精灵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哪种写法更轻便一些.三)解决问题1.例7(用估算解决问题)1)例7;让学生理解估算的价值;掌握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往大估、往小估);并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应用.2)提出题目后;教材给出了精确计算和预算两种解决题目的策略;让学生了解有些题目用预算便可以解决;体会预算的价值.3)在“分析与解答”环节;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理解如何用不等式的性质通过估算解决问题.在这里采用往大估的策略;即把29看作30;30×8=240;29×8〈240〈250;所以250元肯定够.并且在这里第一次出现“≈”.4)“想一想”延续了例7的情境;进一步让学生体会不同的估算策略.第一问让学生体会往小估都不够;就一定不够.即把92看作90;90×8=720;92×8〉720〉700;所以700元不够.第二问让学生再次体会往大估的策略.2.例8(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含有“归一”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同时教学利用画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1)在“阅读与理解”环节;借助画示意图的方法直观呈现实际问题中包含的数学信息;体现数形结合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2)在“分析与解答”环节;通过小精灵和学生的问答提示思考的步骤;分析出数量关系;进而解决问题.即3个碗18元;用除法能求出1个碗的价钱;要买8个这样的碗;就是求8个这样的价钱数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算出.教材呈现了分步计算和列综合算式两种方法;体现学生不同的水平.3)在“回顾与反思”环节;教村呈现将计算结果带回到原情境中;用逆推的方法看结果是不是与条件相符的检验方法.4)“想一想”的题目是例题的变式题目.也是先求出1个碗的代价(单位数量);但第二步与例题不同;要求30元里包罗几个这样的单位.这样的安排便于学生更好天文解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要先求出单价(单位数量).3.例9(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含有“归总”数量干系的实际题目;同时利用画线段图阐发数量干系的解题策略.)1)例9相沿了例8的情境;编排的思绪与例8大体不异.不同的是;画图的方法由示意图改为更加抽象的线段图;为此后借助线段图阐发更庞大的数量干系打下根蒂根基.总价相等这一数量干系用直观示意图(用离散的图形画出)无法呈现;而且当数据很大的时候画起来也很贫苦了.线段图通过用上下两条长度相等的线段并平均分成相应的份数;既能很好地表明总量一定的数量干系;同时还能施展阐发每一步中单价与数量的干系.2)例9和“做一做”的数学模型是相同的;都是“归总”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都要先求出总量.3)通过例8和例9的教学;渗透正、反比例思想.归一问题是数量间成正比例关系的问题;即“单位数量”一定的情境下;“总量”和“数量”成正比例;归总问题是数量间成反比例的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分数的初步熟悉1.主题图1)在生活中;有时我们需要与伙伴共同分享一些物品.在分物品时;一般采取“平均分”的方式.2)平均分的结果偶然能用整数表示;偶然不能用整数表示.可以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分得的局部与整体的干系.3)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施展阐发分数的产生源于生活实际的需要.引出对单元内容的研究;为例题教学提供现实情境.2.例1(认识几分之一)1)通过两名学生平均分月饼的情境;引出分数的认识.小精灵话中的“平均分”和“它的”是关键词;明确指出了分数概念的基本要素.2)通过类比推理;把这块(特指刚才的那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熟悉.3)在实物模型的基础上;借助面积模型——圆和长方形;认识。(4)通过上述活动积累一定具体认识后;说明“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5)以为例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同时指导怎样正确地读、写分数.3.例2(用不同的方式表示;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意义)4.例3(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1)比较大小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2)借助直观图让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这里的整体1是相同的.然后;通过小精灵的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当两个几分之一比较大小时;分的份数越多;每份越小;它所代表的分数越小.这也是为以后研究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作铺垫的.5.例4(熟悉几分之几)1)例4;在直观认识几分之一的基础上;通过折纸活动认识四分之几.2)通过把相同大小的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在巩固旧知的基础上说明:这样的几份就是四分之几;并着重指出四分之几就是几个;加强了四分之几和的联系.6.例5(十分之几的认识)1)例5;通过把1分米长的彩带平均分成10份;说明十分之几的含义.一方面;进一步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另一方面;为当前研究小数做初步的筹办.2)结合上面的例子;说明“像……这样的数;也都是分数”;完善学生对分数的认识.7.例6(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1)在这儿;比较同分母分数大小的目的也是为了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2)在这儿还不是抽象地比较两个分数大小;而是通过涂色;利用直观图形的大小比较来比较分数大小.然后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比较的方法:分母不异时;份子大的分数大.二)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分数加减法的目的主要是进一步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为当前正式研究分数加减法做必要的筹办.1.例1(分数加法)1)通过主题图中吃西瓜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意义;答案让学生自行填出.2)通过直观和抽象两种方式让学生理解算理.①通过直观图看到两块西瓜和一块西瓜合在一起是三块西瓜;分别用三个分数来表示;得到分数加法算式.(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②用说理的体式格局表示;增加“几分之几里有几个几分之一”.2.例2(分数减法)编排特点同例1;只是更多地让学生自立探究.(1)直接出示同分母分数的减法算式;通过举措直观展示计算的原理;便于学生掌握算法.在直观模型的支持下;体会去掉几个就能得到结果;明白从5个里去掉2个得到3个;就是.2)借助几何直观;通过分数的含义;让学生理解算理;体会算法.3.例3(1减去几分之几)前面相关练中已有了一些铺垫;只要把1转化成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就划归为已学过的分数减法;学生研究起来不会太困难.(1)例3;教学“1减几分之几”.直接出示算式后;小精灵提示思考方法:通过平均分;可以把1改写成分子与分母相同的分数.借助直观图、提示语及小女孩的动作等;再次形象直观地展示出算理;便于学生理解.三)分数的简单应用1.例1分数的简单应用小节;是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分数.研究用简单的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题目;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例1;教学由多个统一事物组成的集合作为单位“1”;集合中局部元素与整个集合的干系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情况.2)例1的第(1)题;调用学生研究几分之一的经验;通过剪一剪的活动情境;实现了“1”由一个物体到一组物体的自然过渡.第(2)题;选取学生熟悉的实物模型(苹果);先让学生感受“把一些物体平均分了以后;这样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再指导学生借助分数的含义;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3)教学中;要通过剪一剪、涂一涂、摆一摆等多种操作活动;按部就班让学生体会“1”是一些物体时如何用分数表示整体与局部干系;初步形成熟悉:与“1”是一个物体是不异的;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取其中的几份分子就是几;取几份就有几个1份那么多.例2(问题解决)1)例2;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题目;既能让学生研究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题目;又可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解.2)“阅读与理解”部分;右面女生的话提示了:理解题目中两个分数的含义;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前提.3)“阐发与解答”局部;给出了借助直观图进行阐发的方法;阐发时结合分数的含义;应用整数除法计算解决题目的方法.4)通太小精灵的话;提示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惯.第一单元时、分、秒一)秒的认识1.主题图1)主题图由四幅情意图组成;呈现了春节联欢晚会、马路上设有计时器的红绿灯、操场上1分钟跳绳及50米跑步测试的场景;唤醒学生已有的关于时间的生活经验;引出本单元内容的研究;同时为建立时间观念提供素材.2)这4个场景;同样包罗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比方;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旦人们都会一起等待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包罗了中国传统文明的教育;马路上的红绿灯包罗着交通平安的教育;跳绳和跑步活动包罗了锻炼身体意识和惯的教育.2.秒的熟悉和“1分=60秒”1)在主题图的教学之后;教材直接揭露: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同时;熟悉钟面上的秒针;进一步理解钟介绍钟面上刻度的含义.2)以直观的方式呈现3幅连续的钟面;帮助学生理解分与秒的关系;即1分=60秒.至此;应使学生对所学的时间单位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把握.3)介绍常用的其他可以计量秒的工具;电子表和秒表;明确各自用途;进一步认识用时、分、秒三个单位表示的时间或时刻及用体会如何用秒表计时.4)通过动作、声音等多种活动;让学生体验1秒究竟有多长;帮助学生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二)简单的时间计算1.例1(时间单位间的换算)1)由于学生还未研究两位数的乘除法计算;所以此处仅限于在相邻两级之间的由大单位化成小单位;且能够用加法解决的问题.(2)时间单位间的进率是60这一点一定要让学生牢记.要注意紧密联系时间单位间的进率;使学生明确1时是60分;求2时是多少分;就要把2个60加起来.2.例2(解决问题)1)借助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教学解决简单的计算经过时间的问题.教科书呈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基本方法.通过学生讨论的场景;呈现“数格子”“计算”等多种解题策略;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2)在这儿还只是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师在补充练时也不要出跨“时”的题目;如6时40分至7时20分是多少分.2、图形与几何第三单元测量一)毫米、分米的认识1.例1(毫米的熟悉)1)例1;通过估计、测量等活动让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意义;初步体会毫米是更小的长度单位.2)通过对数学课本的长、宽、厚进行估计的活动;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根蒂根基;通过判断估计得是不是准确;引出精确测量的活动.让学生在测量中发现;课本的厚不到1厘米;课本的宽不能用整厘米数表示;体会毫米产生的意义.使学生明白;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是毫米;并给出表示毫米的符号“mm”;让学生了解.3)利用直尺上的毫米刻度直观告诉学生1毫米有多长;再通过让学生数刻度尺上1厘米长度里有几小格;引出“1厘米=10毫米”帮助学生理解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和进率.4)通过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并给出生活中长度是1毫米的实物;帮助学生树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通过让学生说一说需要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的物品;让学生体会毫米这个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5)“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在试着读出用直尺测量时含有毫米的测量结果;第2题则是让学生用直尺进行测量;写出以毫米为单位的结果;同时巩固厘米和毫米的进率.2.例2(分米的认识)1)介绍长度单位“分米”;并给出表示分米的符号“dm”;让学生了解.2)利用米尺直观告诉学生1分米的长度是多少;并给出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干系;给出1分米=10厘米.3)通过让学生借助直尺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的长度;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4)让学生探究分米和米之间的干系;给出1米=10分米.3.例3(简单的单位换算)1)例3和“做一做”;教学毫米和厘米;分米和厘米、米之间的换算;限于单名数.2)通过想1厘米是10毫米和10厘米是1分米;引导学生去推理几个厘米里面有多少个10毫米和几十个厘米里面有多少个10厘米;教给学生在进行单位换算时的思考方法;从而掌握换算的方法.(二)千米的认识1.例4(千米的熟悉)1)例4介绍长度单位“千米”;并给出表示千米的符号“km”;让学生了解.2)结合学生熟悉的运动场跑道示意图;将1千米与学生的经验建立联系;说明1千米有多长.并用已掌握的长度单位“米”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自然地引出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3)第二幅情境图和“做一做”;通过量一量、走一走、估一估的活动;增强学生对1千米直线距离的感受;掌握估计的标准和方法.2.例5(单位的换算)例5教学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通过“想”引导学生运用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用口算直接推算出结果.3.例6例6及相应的“做一做”安排的是估测活动.这一局部内容;是学生在例4通过各类活动感知1千米有多远的根蒂根基上展开的;意在进步学生的估测能力;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以及施展阐发解决题目策略的多样化.三)吨的认识1.例7及“做一做”(吨的认识;吨和千克的关系)1)例7;通过生活实际说明生活中有“吨”这个质量单位;并给出表示吨的符号“t”;让学生了解.2)结合大米的质量;说明10个100千克就是1000千克;也是1吨;形象具体的引出了1吨;以及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3)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学生熟悉的“儿童的体重”作为参照物来比较;丰富学生对质量单位“吨”的具体感性的认识;并通过推算;加深学生对1吨=1000千克的认识.2.例8及“做一做”(单位换算)例8和相应的“做一做”;教学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根据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进行推理;锻炼学生逻辑推理能力.3.例9及“做一做”1)例9;是解决与吨有关的实际问题;介绍运用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2)通过小精灵的提示;让学生体会到“把符合要求的方案一一列举出来”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策.呈现完整的运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过程;突出用列表法一一列举时;需要不重复、不遗漏地进行思考.使学生感受列表法的有序性和解决问题过程的完整性.3)呈现一名学生从“只用2吨的车运4次”想起;提示教师要为学生自主探索留出空间;同时在学生思考的关键环节上要进行必要的点拨;引导学生有序地列出各种方案;防止列出方案时产生遗漏和重复.4)在“回顾和反思”环节提出检验结论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一)四边形和长、正方形的认识1.例1(认识四边形)1)让学生从众多的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从而让学生通过讨论;发现四边形的特征:有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应用分类的思想.通过此题;学生对小学阶段出现的各种特殊四边形乃至一般四边形都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在以后的研究中将逐一认识.2)注意通过对比、辨析加深对四边形内涵的熟悉并丰富学生对四边形内涵的熟悉.2.例2(认识长、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安排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再熟悉;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亲手动手量一量;折一折;发现并测验考试归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性.揭露长方形的长、宽及正方形的边长等概念;为研究长、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做筹办.教学时;可进一步让学生比较一下长、正方形的异同;加深熟悉.共同点: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不同点:长方形对边相等;而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教学时;可进一步让学生比较一下长、正方形的异同;加深熟悉.二)周长1.例1(概念)1)给出一组实物和一组几何图形;实物有不规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于2024年度市场环境甲乙双方关于高新技术产品研发与成果共享的股权激励合同3篇
- 2024年度股权转让及投资框架协议
- 航空航天吊车租赁协议模板
- 港口码头施工便道工程合同
- 简易道路铺设工程合同模板
- 眼镜店钥匙使用指南
- 2024年新版公司聘用劳动协议样式版B版
- 桌球室换热站安装合同
- 烟草机械融资租赁合同范本
- 2024年专业管桩基础工程劳务分包协议
-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
- 医学影像学论文5000
- 《新编普通高校大学生军事课教程》第二章
- 口腔诊所医师技术操作规范流程
- 班主任带班育人方略ppt
- 船员安全守册
- 2023年四川事业单位之综合高频考点题库(共500题含答案解析)模拟练习试卷
- 2023-2024人教版小学5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应急预案演练-
- 《反比例函数中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优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 安全生产费用投入台帐明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