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_第1页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_第2页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_第3页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_第4页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述文选读内容简介1、什么是论述文?论述文是说服劝导读者同意作者观点的一种说理性文章。主要分为三类:证论文、评论文、感论文。内容简介2、教材内容编排第一单元:证论文(政论文、学术论文)第二单元:评论文(时评、书评)第三单元:感论文(杂文、随笔)解读考纲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学习目标1、学会如何大致读懂一篇论述文大致读懂的判断标准:能理解、归纳作者观点、明确作者的情感态度。2、学会如何简单分析一篇论述文要求:分析结构特点,论证方法、过程,语言特点单元导语本单元为证论文单元。证论文是阐释和论证见解的文章,以论证为主。阅读证论文要关注以下几点:1、论点是否正确、深刻、鲜明和独创;2、论据是否确凿和充分;3、论证是否恰当和严密;4、是否能说服读者。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仔细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找出论点。2、理清文章思路,从论证结构看,划分本文层次并概括各部分的内容。3、联系全文,理解标题“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的含义。整体感知,梳理思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找出论点第一部分(开头到“……这三项实践中来”。)提出中心论点: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第二部分(“人们的社会存在”到“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分析问题,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上,论述认识的辩证过程和规律,阐述了人的正确思想形成的过程,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第三部分(“现在我们的同志中”到结束)联系实际,指明学习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重要意义。划分层次,概括层意标题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人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涉及文章关于第一次飞跃的论述。二是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涉及文章关于第二次飞跃的论述。标题准确地反映了这篇文章的内容。本标题特点:1、本文是针对后文“现在我们的同志中,有很多人还不懂得这个认识论的道理”的现实而提出问题的,是1963年写给农村工作者读的,标题用语通俗易懂,便于阅读理解。2、用疑问句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深思。理解标题第一层(“人们的社会存在”到……物质力量”)总论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存在到思想(即由物质到精神,由实践到认识);思想到存在(即由精神到物质,由认识到实践)。这是下文论述两个飞跃的纲。第二层(“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到“此外再无别的目的”)分别论证认识过程的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第二个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也可以分为两层)第三层(“一个正确的认识”到“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总结并深化上文,阐述正确认识的形成,需要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

这一部分条理清楚,组织严密,逐层深入地阐明了人的正确思想形成、发展的全过程。

如果把第二部分看作一篇独立的议论文,它的结构层次怎样划分?

/

/

全文(六个)层次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层进

总分总解决问题

层进

/////////咦,石块可以砸碎蚌壳!?试试。嗨!果然能砸碎这一次砸不碎了,为什么?!哇,确实能砸碎!据文章的内容与思路(结构)重新给漫画排序咦,石块可以砸碎蚌壳!?试试。嗨!果然能砸碎这一次砸不碎了,为什么?!哇,确实能砸碎!产生思想(一阶段)实践检验有时失败(反复)最终成功(二阶段)1、一般的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

分析:前一个附加语,指明了后一判断的前提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主句后的补充,则特别强调了这一判断所适用的范围。品读语言(范例)1、阅读下面的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

“在社会斗争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而是因为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所以暂时失败了,但是以后总有一天要成功的。”品读语言(练习)阅读下面的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这段话有些词语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请按照下面的提示内容,把相关的词语填在后面的横线上:①从范围上体现准确性:“

②从时间上体现准确性:“

”③从程度上体现准确性:“

”④从性质上体现准确性:“

”品读语言(练习)在社会斗争中有时候有些暂时、总有一天2、课后练习三答案:C反映:1、比喻把客观事物的面貌或实质表现出来;2、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反应:1、有机体受到刺激后引起的相应的活动;2、特指打针吃药后引起的症状;3、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4、物理、化学变化的过程。品读语言(练习)巩固练习:从“反映”和“反应”中选词填空。1、这篇小说()了中国农村的新变化。2、他的发言在会议上引起强烈()。3、守门员还没()过来,球已经飞入网底。4、这几位同志()的意见是有道理的,应当引起重视。品读语言(练习)反映反应反应反映“反应”和“反映”用法小结1、“反应”多是被动的,而“反映”多是主动的;2、“反应”多是做名词,“反映”多做动词,因此“反应”做动词时一般不能带宾语。品读语言(练习)

往往:强调某种情况普遍存在,很少例外,含有对规律的总结,只能用于过去,不能用于将来。常常:强调次数多,不一定有规律性或推论性。既可以用于过去,又可以用于将来。可省略为“常”。不是……而是……:并列关系。不仅……而且……:递进关系。品读语言(练习)“常常”和“往往”1、往往:强调某种情况普遍存在,很少例外,含有对规律的总结,只能用于过去,不能用于将来。周末的商场往往比平时热闹得多。男孩子往往比女孩子好动。-----都可以换成“常常”,意义不变。2、常常:强调次数多,不一定有规律性或推论性。既可以用于过去,又可以用于将来。可省略为“常”。我常常做一样的梦。王老师常常去早市买菜。辨析“往往”和“常常”判断正误:1、外国朋友到中国旅游观光,常常要一睹万里长城的风采。2、每逢假日,学校往往举办舞会。3、欢迎你往往来玩。4、请常常打扫一下房间。5、他往往做梦。6、以后,我要常常来看你。

1×2√3×4√5×6√

练习

用“常常”和“往往”选词填空:

1、每逢节日或星期天,我们_____去学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