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5-项脊轩志[基础运用层]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渗漉(shèn) 老妪(ōu) 偃仰(yǎn) 珊珊可爱(shān)B.栏楯(dùn) 垣墙(yuán) 象笏(hù) 万籁有声(lài)C.斑驳(bān) 凭几(jǐ) 异爨(cuàn) 冥然兀坐(wù)D.先妣(bǐ) 修葺(qì) 长号(háo) 呱呱而泣(ɡū)D[A项,“妪”应读yù;B项,“楯”应读shǔn;C项,“几”应读jī。]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eq\b\lc\{(\a\vs4\al\co1(久之,能以足音辨人,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B.eq\b\lc\{(\a\vs4\al\co1(庭中始为篱,已为墙,今已亭亭如盖矣))C.eq\b\lc\{(\a\vs4\al\co1(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室西连于中闺))D.eq\b\lc\{(\a\vs4\al\co1(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轩凡四遭火,得不焚))D[A项,介词,表凭借/连词,表目的,来;B项,已而,不久/已经;C项,介词,在/介词,跟、和;D项,一共。]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B[A、C、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B项为名词作动词。]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往往而是 B.桂影斑驳C.室仅方丈 D.余自束发,读书轩中B[A项,古义:到处;今义:表示依据以往阅历,某种状况在肯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常常发生。B项,古今义都有“色调杂乱”的意思,形容色调纷杂。C项,古义:一丈见方;今义:佛寺、道观中住持住的房间或寺院的住持。D项,古义:古人以15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到头顶上;今义:把头发扎起来。]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家有老妪,尝居于此B.室西连于中闺C.鸡栖于厅D.令人长号不自禁D[D项是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是状语后置句。]6.下列各项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A.象笏:象牙做的笏。笏,古时大臣是上朝时所执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B.先妣:过世的母亲。古时称已去世的母亲为“妣”,称已去世的父亲为“考”。成语“如丧考妣”中“考妣”就是此意。C.束发:指青少年。清朝以前汉族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用为指代成童。束发常指男子20岁。D.归:旧时指女子出嫁。归宁:出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C[C项,束发应当是指男子15岁。]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项脊轩志》中描写“三五之夜”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项脊轩志》结尾的妙处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作者睹物思人,托物寓情的三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2)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老师用书独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静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庭中起先用篱笆隔开,不久砌上了墙,共变更了两次。(2)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成天静默地待在这里,这不是太像个女孩子了吗?(3)回来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听说姐姐家里有个小阁子,那么,什么叫阁子呢?”8.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三个短句,保留全部信息,语言连贯。(可以适当添加、改动个别词语)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总是想方设法将那种“可喜”“可悲”之情营造出一种使人如品佳茗、久久难忘的浓烈的情感氛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总是想方设法营造出一种浓烈的情感氛围。②《项脊轩志》抒发了“可喜”“可悲”之情。③它使人如品佳茗,久久难忘。9.每年五月的其次个星期日是母亲节,××中学某班实行了“捧出一颗孝心献给母亲”主题班会,请运用比方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句感谢母亲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妈妈,您是给我生命并抚育我成长的土地,我深深爱着您。(2)妈妈,您恒久是我心灵的港湾,我深深偎着您。(只要运用比方或拟人的修辞手法,文通句顺即可)[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归有光传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①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用古教化为治。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②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大吏令不便,辄寝阁不行。有所击断③,直行己意。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隆庆四年,高校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大仆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卒官。有光为古文,原本经术,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抵排,目为妄庸巨子。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为之赞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自伤。”其推重如此。有光制举义④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节选自《明史·归有光传》)【注】①春官:六部之一的礼部,礼部在春天主持进士考试。②刺刺:多言的样子。③击断:争吵。④制举义:特种经学探讨。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B.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C.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D.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C[“后”表时间,其前应断开,解除A、D两项;“湛深经术”是动宾关系,中间不能断开,解除B项。故选C项。]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弱冠”指男子20岁。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女二十岁左右的年纪。B.“三史”指的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五经”指的是《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C.“乡试”是指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实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实行,故又称秋闱。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D.“高校士”为协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又称内阁高校士、殿阁高校士等,也有协办高校士,明清时流行的“中堂”一称,一般是指高校士或首辅高校士。A[A项,“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归有光九岁就能写文章,不到二十岁便通晓了“五经”“三史”等书,嘉靖十九年考取举人后又考了八次都没有中进士,便迁居嘉定安亭江边,边读书边讲学。B.归有光任长兴知县时,一意按自己的见解处事,大官们大多不喜爱他,后来把他调作顺德通判,专管马政,事实上是贬谪。C.王世贞为文坛盟主,尽管归有光曾公开攻击他,把他看作徒有虚名的人。可世贞还是推崇归有光,赞扬他:“千年才出了你这样的人才,来继承韩愈、欧阳修的古文传统。”D.归有光在特种经学探讨上有很深的造诣,卓然成为经学大师,世人将“归胡”并称。C[C项,“攻击他”“徒有虚名”等词与文章的内容不符,“推崇归有光”也是后来的事。这里不是在赞扬王世贞的人品,而是借他来反衬归有光的才华。]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高校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大仆丞。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高校士高拱、赵贞吉平素了解有光有才,引荐他为南京大仆丞。(2)世贞心里很不满,但此后也从内心对有光佩服得心悦诚服。【参考译文】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今属江苏)人。九岁就能写文章,不到二十岁,“五经”“三史”等书全已通晓,拜同乡魏校做老师。嘉靖十九年(1540)考取举人,以后考了八次进士都没有中。迁居嘉定安亭江边,读书讲学。学生常达几百人,都称他震川先生。嘉靖四十四年(1565),归有光考取进士,授官长兴(今浙江湖州)知县。他用古代的一套政教理论和做法来进行治理。每次审理案件,把妇女儿童领到案前,他满口江苏腔调,断完案,把罪犯遣归,不写判决书。上级的吩咐不切实际,就束之高阁,不去执行。与上司有所争吵,就径自照自己的意思办。大官们大多不喜爱他,就调他去做顺德(今属广东)通判,专管马政。隆庆四年(1570),高校士高拱、赵贞吉平素了解有光有才,引荐他为南京大仆丞,掌管内阁制敕房,编撰《世宗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