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版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统考版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统考版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统考版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统考版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课后限时集训(三十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4·大庆质检)汉武帝统治时期,既接受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又任用酷吏开边兴利,还借助“深酷用法者”摧毁太子的守文集团。面对民众的抗拒运动,汉武帝晚年悔过,下轮台罪已诏,改弦更张、与民休息,避开“亡秦之祸”。据此可知()A.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已经融合B.汉代以法家思想作为指导思想C.社会冲突和民族冲突特别尖锐D.汉武帝接受多种思想维护统治D[从题干的内容可知,汉武帝利用了儒家、法家和道家思想来解决不同的社会问题,因此体现了汉武帝利用多种思想维护统治,故选D项,解除A、B两项;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利用了多家思想,解决社会的冲突和问题,故C项不是材料主旨,解除。]2.(2024·漳州三模)公元前110年起,汉武帝前后实行了5次大规模的登泰山封禅,祭天地活动,这一系列活动()A.开创“大一统”的政治局面B.践行“独尊儒术”的治国理念C.彰显君权神授理论的合法性D.震慑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企图C[登泰山封禅、祭祀天地活动,这些行为意味着君权和天意结合,彰显了君权神授理论的合法性,C项正确;题干与“大一统”无关,解除A项;独尊儒术是思想领域的举措,题干是政治行为,解除B项;D项与材料无关,解除。]3.(2024·柳州二模)西汉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将“新道家”推崇为最高超的学派,理由是“道家使人精神专一(人与自我),动合无形(人与道),赡足万物(人与自然),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改变。”这体现了当时()A.道家渐渐被推崇为正统B.兼容进取整合的时代特色C.士人无法实现思想创新D.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B[依据材料“新道家”“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改变”等信息可知,“新道家”兼容、整合了阴阳家、儒家、墨家等各家思想的合理成分,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须要,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时代特色,故选B项;西汉时期被推崇为正统的是儒家思想,解除A项;董仲舒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创建了新的儒学体系,解除C项;题干没有反映D项信息,解除。]4.下表是汉代董仲舒的部分言论。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董仲舒()言论出处为人主者,以无为为道,以不私为宝《春秋繁露·离合根》阳者,天之德也,阴者,天之刑也《春秋繁露·阳尊阴卑》仁者,所以爱人类也《春秋繁露·必仁且智》A.排斥了法家学说 B.创立了全新儒学体系C.恪守了儒家传统 D.汲取了其他学派思想D[材料中“言论”部分自上而下体现董仲舒分别汲取了道家思想、阴阳五行家思想以及儒家思想,故选D项,解除C项;董仲舒思想中也汲取而非排斥了法家学说,解除A项;材料只体现了董仲舒汲取了其他学派的思想,但并未体现其对这些思想的整合、升华,据此无法得出其创立了全新儒学体系的结论,解除B项。]5.孔子开创的儒学是一个集政治、文化、社会伦理等诸多方面为一体的浩大的思想体系,具有极大的开放性……然而董仲舒的新儒学将思想统一于儒家,不能绽开自由同等的争鸣。由此可见()A.儒家思想的志向化 B.儒学内容的思辨化C.儒学变为政治奴婢 D.儒学利于士人发展C[依据材料“将思想统一于儒家,不能绽开自由同等的争鸣”可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加强中心集权的须要,确立了儒学的统治地位,故选C项;材料强调独尊儒术之后,不利于思想自由争鸣,解除A项;宋明理学推动儒学思辨化的发展,解除B项;材料强调儒学有利于加强中心集权,未涉及士人发展,解除D项。]6.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丞相田蚡奏请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又延揽儒者数百人做官。不治儒家经书的博士均被废罢,只剩下儒家的“五经博士”。这表明当时()A.黄老之学趋向消亡B.治国方略选择纯守儒术C.儒学受到高度重视D.儒学主流地位得以强化C[由材料可知,丞相田蚡的奏请说明儒学已经受到朝廷重视,故选C项;A项与史实不符,解除;“揽儒者数百人做官”说明儒学在朝堂中的力气有限,其他学说也有市场,解除B项;“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以前儒学并不是主流思想,不存在“强化”,解除D项。]7.(2024·运城模拟)汉朝时,社会上有一批人被称作“游侠”。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赞扬游侠郭解“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东汉班固在《汉书》中认为郭解的做法违反礼法,破坏等级制度,“其罪已不容诛矣”。两人对郭解的不同评价反映了()A.游侠群体发生了质的改变B.两人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C.主流意识形态发生了改变D.两人的思想境界凹凸不同C[由题干可知,司马迁和班固对同一个人的评价是不一样的,这与他们所处的时代的主流思想有关,故选C项;两者说的是同一件事情,解除A项;司马迁和班固都属于统治阶级,解除B项;由材料无法体现思想品质的区分,解除D项。]8.(2024·湖北八校联考)有学者认为:“自汉武以后,名虽尊儒,然以帝王之利便为本位以说明儒书,以官家说明为楷模而禁人自由思索。后人所研读的儒家经典不是经典本身,只是经典的注……儒家的精神,孔子的精神,透过后代注疏的凸凹镜后已是变歪了的。”该观点意在强调()A.儒学公信力遭到了普遍质疑B.汉代儒学思想以帝王为本位C.儒学日益僵化逐步走向衰落D.汉代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B[由材料“以帝王之利便为本位以说明儒书,以官家说明为楷模而禁人自由思索”可知,帝王利用儒书,官方限制思想,导致儒学失去本真意义而服务于封建专制统治,故选B项;正式的目的是限制思想,儒学作为官方主流思想其地位是稳定的,解除A项;明清时期儒学日益僵化,与材料时间不符,解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统治者利用儒家思想维护统治,解除D项。]9.(2024·厦门质检)汉朝雩祭(雨神祭祀)中,有设土龙求雨的明确规定,包括了长短、数量、方位、距离等。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还辟专章详叙设土龙求雨的祭祀仪式。由此可见,当时()A.佛教龙王观念与本土崇龙传统融合B.神灵崇拜是巩固统治的重要方式C.龙的形象起先成为中华民族的图腾D.道教方术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材料所述的对土龙的重视,体现了统治者运用神灵崇拜的方式来巩固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专制统治,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提及佛教的龙王观念,解除A项;C项表述错误,解除;道教是东汉时期创立的,材料没有关于道教的信息,解除D项。]10.(2024·湖南五市联考)“春秋决狱”是指西汉在审理案件时不适用已有的法律条文,而是用儒家经义(即儒家所宣扬的伦理道德),特殊是孔子修订的《春秋》一书中的“微言大义”,附会汉朝法律,作为审判的依据。据此可知()A.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相统一B.司法判决遭到了严峻的破坏C.伦理纲常成为立法基本原则D.基本上维护了法律的权威性A[材料中“春秋决狱”的史实说明,西汉将儒家伦理道德融入案件审理中,体现了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相统一,故选A项;“春秋决狱”表明西汉案件审理注意伦理道德,会使司法判决更敏捷,而非遭到严峻破坏,解除B项;儒家经义只是“附会汉朝法律”,并不能成为立法的基本原则,解除C项;以儒家经义附会汉朝法律作为审判的依据,体现了儒家地位的提高,但会减弱法律的权威性,解除D项。]11.(2024·龙岩模拟)汉元帝初元五年(公元前44年),朝廷“令民有能通一经者,免本身徭赋。”这一政策的推行()A.促使儒学起先走向政治化B.有利于主流思想在民间推广C.为察举制推行奠定了基础D.提升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B[材料这一政策强调“能通一经者,免本身徭赋”,激励民众学习儒家经学,有利于主流思想(儒家思想)在民间的推广,故选B项;A项是在汉元帝之前的汉武帝时期,解除;材料反映了政府在民间推广儒家思想,但没有体现出对察举制和社会文化水平的影响,解除C、D两项。]12.(2024·天一大联考)汉武帝即位次年,接受丞相卫绾建议,对所举贤良中治法家、纵横家言者,一律罢去。随即又任命好儒术的窦婴为丞相,田蚡为太尉。汉武帝的做法()A.放弃了法家的治国理念B.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局面C.回来了周朝的典章制度D.提升了儒学的政治地位D[汉武帝的做法说明他重用儒士,打击其他流派的思想,提升了儒学的政治地位,故选D项;汉武帝的治国理念为“外儒内法”,并未放弃法家思想,解除A项;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处于独尊局面,解除B项;典章制度是国家在确定时期内行为规范的基本准则,汉武帝确立了汉朝的典章制度,解除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代最初流传下来的《春秋》等经典文献,都是用古篆文写成的。古文经学依托先秦古文经典,强调文字训诂。为了探讨与推广,一些经学家用通行的隶书来解读古文的经典,形成古文经学。他们从现实政治动身,经常附会经义。古文经学家视孔子为一史学家,六经都是前代的史料,孔子只是前代文化的保存者,“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六经的次第应当按史料产生的早晚排列。今文学家视孔子为教化家、政治家,六经只是孔子“托古改制”的工具。孔子所看重的不在于六经的文字事实,而在于经学的微言大义。六经的次第当然要按程度的浅深而排列。今文经学在西汉受到尊崇,东汉时被古文经学超越。——摘编自周予同《中国经学史讲义》材料二董仲舒搜集整理了232个案例,将当时的法律抛在一边,干脆用《春秋》的经义定罪量刑,编成案例,指导律吏,称《春秋决狱比》。汉宣帝下诏规定“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皆勿坐。”与孔子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等观点相一样。当时的司法官吏首先用儒家经典去分析案情,再用儒家经义去说明法律、断案量刑,这被称为“春秋决狱”。——摘自毛亚磊《论汉代法律的“春秋决狱”》(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归纳汉代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的区分,分析西汉今文经学受到尊崇的缘由。(15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汉代“春秋决狱”体现的法治特点,并简析其影响。(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春秋》等经典文献,都是用古篆文写成的”“一些经学家用通行的隶书来解读”“强调文字训诂”“从现实政治动身,经常附会经义”“古文经学家视孔子为一史学家”“今文学家视孔子为教化家、政治家”“六经的次第应当按史料产生的早晚排列”“六经的次第当然要按程度的浅深而排列”等信息回答;其次小问,可以从政治、儒学本身、字体演化等角度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用儒家经典去分析案情,再用儒家经义去说明法律、断案量刑”等信息回答;其次小问,依据材料二“干脆用《春秋》的经义定罪量刑,编成案例,指导律吏”并结合所学学问回答。[答案](1)区分:文字和传本不同(前者古篆文,后者隶书);探讨方法不同(前者重文字训诂,后者重阐发应用);对六经相识不同(性质不同,排序不同);对孔子的评价不同。缘由:服务现实政治须要;董仲舒改造儒学(儒学自身的发展);隶书字体易于接受传播。(2)特点:引礼入法,礼法结合。影响:利于克服严刑峻法的弊端;利于扩大儒学影响,维护统一。但将道德凌驾于法律之上,减弱了法律的权威性。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礼记·高校》《汉书·循吏传》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劝民农桑,去末归本,为政勤勉有计谋,“好为民兴利”,尽力使百姓富起来。他亲自指导农耕,常出入于田间,住宿在民家,很少有安闲的时候。“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敬爱信臣,尊他为“召父”。《后汉书·杜诗传》载,杜诗,担当郡功曹(官名)时,爱民如子,事事替百姓作主,于是全郡百姓家家粮丰衣足。百姓拿他与以前的召信臣相比,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南阳人为纪念这两位太守,修建了一座“二信守祠”,俗称“父母祠”。“父母官”一词由此而来,成为百姓对廉洁奉公、关怀百姓、造福一方的地方官员的敬称。——上述材料均据《汉书》《后汉书》整理解读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学问,谈谈你对材料所述历史现象的相识。(要求:精确概括历史现象,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解析]首先,依据题意精确概括历史现象。依据材料“太守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杜诗,担当郡功曹(官名)时,爱民如子”可得出古代官员爱民如子;依据材料“前有召父,后有杜母”“父母官……成为百姓对廉洁奉公、关怀百姓、造福一方的地方官员的敬称”可得出百姓视官员为父母;其次,依据题意史论结合,概括对上述现象的相识。可以从政治方面(中心集权、维护统治),经济方面(小农经济),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