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_第1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_第2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_第3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_第4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1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由于其刚入学,还没有形成任何学习习惯。作为一年级教师,让孩子们的学校生活逐渐由以玩儿为主过渡到以学习为主,并课堂教学中逐渐培养起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年级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从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培养使其能够有效的形成数学知识建构,为其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孩子来说,由幼儿园步入小学,是他们人生的一个转折。作为教师,充分了解一年级学生现状,采取符合其学习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帮助其尽快步入学习的正常轨道,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介于此,我在教学实践中,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实际和教材内容不断探索,终于找到一些对于一年级课堂教学来说行之有效的措施。现分享给大家,希望各位同仁多提宝贵意见。

一、动手操作,发展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由于一年级的孩子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而几乎没有抽象思维能力。其思维开始由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发展。这时期的学生,不能依靠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思考,往往还需要具体行动和直观形象的支撑。例如教学9加几的加法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两个可以装满十瓶牛奶的盒子,一盒里装了9盒牛奶,另一盒里装了5盒牛奶,想一想,怎样装牛奶更容易看出牛奶的总瓶数?唤醒学生“凑十”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摆小棒,左边摆9根,右边摆5根,想一想,我们怎样操作,能使我们一眼看出这些小棒的总数?由于有了放牛奶的经验,学生很快想到从右边的5根小棒中拿出一根和左边的9根凑成10根。然后和剩下的4根合起来就是14根。老师这时将学生的想法用算式写在黑板上,把操作活动和数学符号联系起来,从而使操作活动和抽象的算理紧密结合,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了算理,掌握了抽象的计算方法。再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时,可以提供给学生大量的感性材料,开展丰富的活动,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等操作活动,来认识体会这些立体图形的主要特征。边操作边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长方体摸上去有什么感觉?轻轻推一下,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长方体能在桌面上滑动?(因为它有平平的面),摸一摸球,有什么感觉?轻轻推一下,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球能在桌面上滚动?(因为它鼓鼓的,没有平平的面。)把圆柱拿出来玩一玩,你发现了什么?(有时会滑动,有时会滚动?)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圆柱上既有平平的面,也有鼓鼓的面。)圆柱可以在桌面上滚,球也可以在桌面上滚,它们的滚动是一样的吗?(不一样,圆柱只能朝一个方向滚,而球可以到处滚。)为什么不一样?(因为圆柱上有平平的面,而球上没有平平的面。而且圆柱的粗细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圆柱的上下两个平平的面是一样大的。)这样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思考,对这几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领悟。

二、唤醒一年级学生的经验,使其以已有经验为基础进行数学知识建构

数学,本源于生活。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学校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每一个学生都从他们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教材内容发生交互作用,建构他们自己的数学知识。小学生学习数学离不开现实生活经验。

一年级一册教材中,“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是一个难点,主要表现在学生能根据已知条件判断出多(少)几,但不能正确列算式,表示比较的过程,也就是不能将比较过程和算式建立联系。他们有的是用数数的方法,想3再数2个数就是5,所以5比3多2,有的想3再加几等于5,所以列式3+2=5,还有的是记住公式大数减小数,然后套用公式得出结论。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较差,另一方面是对算理的不理解,而这个算理是很抽象的,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掌握它的确有很大难度。在教学中,我首先创设了一个现实的情境,我们教室里有一些男生,还有一些女生,怎样才知道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你有什么好办法?同学们通过思考,得到一个方法,让男生和女生站队,一个对着一个,对齐之后看看是男生有多的,还是女生有多的,就知道谁多谁少了。这样的比较方法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比较多少时,他们通常就是这样操作。他们在以往的生活中积累了这样的比较经验,只是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学生重温这个经验,学生通过重温进一步明白比多少时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一一对应,在明确这样的方法之后,出示主题图让学生比较学生和老师的.人数:学生有8人,老师有2人,学生比老师多几人?学生用圆形和三角形分别代表学生和老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出来,这时再让学生指出哪几个学生是多出来的?这部分学生包括与老师对齐的那2个吗?如果把这2个去掉,剩下的是哪一部分?(剩下的就是学生中比老师多的)怎样求这一部分?然后再让学生列出算式。这时学生体会到从较多的事物中去掉与较少事物一一对应的部分(也就是同样多的部分),就能得出较多事物比较少事物多的部分。我们知道,学生总是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熟悉的事物感兴趣,对自己生活中体验过的事情有热情,为了降低学习的难度,可以从学生经历过的熟悉的事件入手,创设合适的情境,充分唤醒知识经验。在此基础建构属于他自己的数学知识。

三、培养一年级学生习惯,使其能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

对于刚刚步入小学的孩子来说,他们并没有学习习惯,因而这正是培养其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小组合作等习惯。以保障数学学习的顺利有效的进行。首先,要教学生学会倾听,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懂得听清他人的想法;可以要求学生复述老师或同学的话,以提醒开小差的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其次要教学生学会表达,要学会在倾听的基础上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用完整通顺的语言说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最后还要教儿童学会操作,学会轻拿轻放,有理有序操作学具。要在每次操作活动前给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并在操作过程中检查学生有否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此外还要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学习,有错题及时改正等习惯。

总之,一年级是小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为其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2

内容摘要: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施教,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愉悦地学习,轻松地学习,快乐地体验,并逐渐获得成就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来提高课堂成效。

关键词:数学教学,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数学兴趣,乐学。

正文: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成效是我们数学教师探讨的共同话题,去年我们学校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了"三有"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近一年对"三有"课堂教学模式理论的学习,结合我们自身的教学实践,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效果比较显著。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情感是教学的催化剂,爱是教育的原动力。在课堂上,老师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动的话语,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学习之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珍惜学生每一点滴的进步。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成功或失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特别是失败的时候。尊重、珍惜和理解是师生和谐的纽带,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潜能的情感动力。要善于鼓励学生,以艺术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适时的鼓励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已的潜能,鼓励性语言要简短精炼,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要理解学生,以情感的交流唤起学习数学的热情,经验告诉我们,心情舒畅,乐观开郎的情绪能使人浮想联翩,思维活跃。因此,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全方面的情感交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用爱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与生活。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入门的先导,更是推动孩子学习的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有了兴趣,学生的思维才会处于活跃状态,才会去自主发挥他们的探究性和创造性。兴趣在活动中

产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也离不开活动。学生通过课堂活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不仅有助于他们理解所学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课时,让学生拿着准备好的钟表,观察上面有几个针,引导让他们说出时针、分针、秒针之间的区别,如长短,粗细程度等,这样通过学生的自己动手操作,自己观察,随后老师对他们的回答给予肯定,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教学效果明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采用直观操作、多媒体演示、学习竞赛、游戏、谜语导入、编学习歌谣等多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取教学活动的方法和体验,增长数学知识。在各种活动中学数学,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拓宽了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了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的能力

合作学习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强调和提倡的新型学习方式之一,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合作学习首先要合理分组。一般情况下,四个人为一组,每组各选一位优秀生为组长,在学习中能以强带弱,共同进步,争取不让组内成员掉队。在教学中,我常采用下列办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都能积极的相互支持和配合,进行有效的沟通,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清楚的.理解对方的想法与观点,积极承担自己扮演的角色。对那些内向的、怕羞、不敢说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和引导。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倾听,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就有困难了。首先,要树立倾听的意识。教师应该告诉孩子们: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的尊重,你自己就要先尊重别人,而倾听是你尊重他人的一种方式。其次,当众口头称赞那些愿意认真倾听他人的学生,建立起榜样。最后,评一评哪些学生学会了倾听。达成共识。让学生对组内的认知冲突进行有效解决,从而解决问题,理解知识,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彼此信任。

三、课堂教学应具有幽默性,让学生乐学

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一种积极愉快的感觉,减弱或抵消一部分紧张和疲劳,从而创造一种使师生双方心情舒畅的教学环境。因此我们鼓励

课堂中采用幽默性的教学语言,但不是所有的幽默语言都可以拿到课堂上来,课堂教学语言的幽默必须遵循教学性、规范性、科学性、启发性,同时应做到适时适度。这样对课堂教学才会起到催化和促进作用。

四、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规律、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结合数学知识的特点,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如尝试学习的方法、发现学习的方法、阅读学习的方法、操作学习的方法、迁移类推学习的方法等。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假设、比较、逆向等解题方法。学生借助这些学法便能更好地消化、吸收、应用数学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许多数学知识,不仅需要学生理解,更要让学生记住它。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归纳了理解记忆法、规律记忆法、重点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归类记忆法、谐音记忆法、比较记忆法、歌诀记忆法、实践记忆法等十种记忆方法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记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五、联系生活进行教学

数学教学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与生活"的道理。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让数学真正服务于生活,并且能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实际中"用数学"的意识。那么,如何处理数学教学与生活的完美结合,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呢?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变得具体、生动,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后,让学生动手动手做一个时钟模型,并说说自己在各个时段都干什么,然后联系实际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这样不仅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3

题目: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

摘要: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对学习数学知识、参与数学活动、提升数学素养都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目前一年级学生在数学语言表达方面存在不会表达和不愿表达的问题。经过课堂实践与思考,我认为可以通过学会倾听,在倾听和示范中学习数学语言表达的方法;有序指引,给予学生提供更多表达的机会;丰富阅读,在课外延伸中发展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等策略对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进行有效训练。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小学一年级;提升策略;

数学核心素养是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由此可见,语言表达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实现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当前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参差不齐,存在着部分学生不能完整地、清晰地表达出自己想法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其数学学习的效果。因此,如何在一年级时对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成为教师需要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一、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

(一)不会表达

不会表达,指的是学生有表达的欲望,但由于自身的年龄特征或所受环境、家庭等多方面的影响,尚不能做到表达得很好。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表达不完整。一年级的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较弱,不能够完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的回答常常是一些零散的词组或短语,缺乏完整性。比如,在教学《数一数》这课时教师提问:“在这幅图里,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会回答:“蝴蝶。”教师接着问:“蝴蝶有几只?”学生回答:“5只。”从该生的回答可以看出数学语言表达不完整,这里的“5只”指的是什么,并不能从他的回答中得出。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说出完整的话:“5只蝴蝶。”甚至是提出更高的要求:“我看到了5只蝴蝶。”

(2)表达不规范。数学语言因其特有的学科性质,应该是严谨的、规范的。但是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其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在进行语言表达时也往往缺乏一定的规范性。比如,在教学《几和第几》时,教师提问:“涂色的灯笼排在第几个?”学生会回答:“第4个。”很少有同学能说出:“从左往右数,灯笼排在第4个。”这部分内容学习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清楚且规范的表达物体的位置,很多同学其实是能够理解这个意思的,但是在进行口语表达时却不能说得很规范。

(3)表达缺乏条理。数学的逻辑性要求数学语言的表达必须具有层次性和组织性。有条理的表达对思维的过程有着较高的要求,而一年级的学生由于缺乏思维的'高度,因此在表达的时候往往是无序的。例如,在教学《分与合》时,教师会提问学生:“7可以分成几和几?”这时学生会回答:“7可以分成3和4,7可以分成2和5,7可以分成6和1……”显然学生大都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样的回答是杂乱无章的。

(二)不愿表达

不会表达是基于有表达的欲望,而不愿表达则是出于个人性格、情感等方面的原因,对表达产生了畏难和抗拒的心理。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数学课堂交流时,班级里积极举手发言的总是那么几个同学,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光听不说,即使是被点名发言时也是吞吞吐吐,甚至有的直接站立不语。这样的现象首先说明一年级学生在进行数学语言表达时遇到了障碍,不能很好的通过语言表达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其次是在情感方面,对数学的学习缺乏兴趣,进而对数学课堂上的提问与回答也缺乏表现的欲望。

二、提升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策略

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要达到有效的数学交流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一年级时教师就应有意识的对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训练。

(一)学会倾听,在倾听和示范中学习数学语言表达的方法

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与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密切相关。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只有在认真倾听了教师的讲解和提问之后,才能更好地理解学习的内容,明确自己的想法并组织好语言。同时教师的讲解和提问中蕴涵了对数学语言运用的规范方法,学生通过认真倾听,可以帮助自己完善表达,使自己的表达能够更严谨、规范、有条理。

从示范的角度而言,意味着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数学语言的语言应是逻辑完整、规范而有条理的。例如,在学习《比一比》时,教师的提问应该是“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而不是简单的问“谁多”,“谁少”。规范的提问不一定会得到规范的回答,但不严谨的提问方式一定不会得到满意的答案,这就是示范的作用。在课堂上,除了教师以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就是同学。一部分同学的表达同样会对另一部分的同学产生影响,在思维的碰撞中可以提升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也应指导学生认真倾听别的同学的发言,求同存异,取长补短。

(二)有序指引,给予学生提供更多表达的机会

小学数学的课堂应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而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学会“让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对学生来说,讲给别人听,往往比听别人讲更高效。学生能表达到什么程度,就证明他们的理解到什么程度。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言的机会,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只要他愿意说,教师应毫不犹豫的给他机会说。而对于缺乏表达欲望的学生,教师也应该鼓励其尝试表达。学生受到了鼓励,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这也许会是表达的良好开端。

在给与学生说话机会时,对于学生的表达也要进行相应的指导。因为有的学生很有表达的欲望,啰嗦冗长的语言使得班级里的其他学生无法理解到该生表达的意思。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有序的指引、相机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正确表达的方法。例如,在教学分与合时,教师一般会提问:“8可以分成几和几?”可以让学生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板书,这时学生的答案可能是没有顺序的,一般是想到哪个就说哪个。随后教师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吗?”排好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反思,“在说分与合的时候为什么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这样有什么好处?”通过讨论后可以得出有序可以做到不遗漏。有序的表达是缜密思维的一种表现,而数学就是这样一门严谨的学科。

(三)丰富阅读,在课外延伸中发展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是人类获得知识的主要手段,是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读书是学习的先决条件。阅读并不是语文学科的专利,学习数学同样需要阅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阅读过程中,也可以潜移默化的感悟数学的语言。数学的文本除了基础的数学教科书外还有很多课外的数学读物。对识字量较少的一年级学生而言,数学绘本是个不错的选择。在丰富多彩的故事图片中,学习数学的语言,学生可能会更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有了兴趣,才会学的更好。

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还离不开家长的帮助。我们可以鼓励学生与家长多进行交流,让学生把在数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说给父母听,并告诉他们你是如何知道和思考的。利用这样的方式也可以对孩子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训练,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过程需要依靠语言表达来呈现。教师只有通过长期的、有计划地加强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学生才能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参与数学活动,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史宁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教学——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例[J].中小学管理,20xx,(01).

[2]季芸.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有序表达的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xx,(05).

[3]席爱勇.数学表达: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实践范式[J].江苏教育研究,20xx,(11B).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4

1.前言

小学一年级属于学生的好动期,尽管对各种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好,思维也相对敏捷,但其自制能力却非常差,加之这些孩子身上还保存着浓厚的幼儿园气息,对于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既感到好奇,又会觉得一无所知。针对这个学习阶段的学生,教师必须加强重视与引导,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使之能够尽快适应自身小学生的身份以及小学生活。

2.小学一年级数学有效教学具体实践策略

有效教学已成为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和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当中的一种基本原则,强调以最合理的速度与最佳效率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技能、知识、方法等方面的学习中,在整合与协调其价值观、情感以及态度等三维目标的同时,促使学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目标,从而最大限度的满足个人与社会在教育价值方面的需求[1]。在具体实践环节,教师应将提升学生整体素质作为其教学的终极目标,通过投入有限的物力、人力、时间和精力,力求获得最大程度的回报。小学一年级数学有效教学具体实践策略,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实现。

2.1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热情

在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热情。以学生的实际情感因素以及其情感体验作为出发点,教师应结合课程内容,通过深入揣摩课本中的教学意图,再将自己定位为课堂引导者,引导着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以游戏作为主要方法,通过创设问题,再借由各种多媒体教具,营造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利用自身所体验到的真实情感,准确掌握教学内涵以及教学主题。通过这样的方式,还能够促使学生端正其学习态度,增强其学习信心,并引起学生在情感方面的共鸣。

例如,小学生大多比较喜欢听歌、做游戏和看动画片,如果能够在教学环节引入动画内容,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心理特征,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吸引其注意力,并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动态、直观的感受中学习数学。鉴于此,教师在讲解《连加连减》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利用投影仪,再结合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当中的动画形象,以喜羊羊摘瓜与美羊羊送瓜的画面展现教学内容,并邀请两个孩子对内容进行解说,将其录音之后,再以相关计算机技术将二者进行融合,最后便可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样的教学方式,将数学课堂变为动画世界,能很快抓住学生眼球,吸引其注意力。但是,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教师的计算机水平也提出较高要求,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完善自我,加强计算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从而更加丰富教学课件的内容。

2.2加强学生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性探究

小学一年级数学有效教学强调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促使学生形成一种责任意识,再由这种责任感督促其积极探索知识,并保持这种良好的习惯。合作学习通常以小组学习的模式为主,在合作、讨论环节,学生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相互了解、相互质疑以及假设、推论等,共同探寻教师所提出问题的答案[2]。此外,在经历过讨论与交流之后,学生还能客观了解其他同学的观点与看法,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完善其知识结构,提升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而在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需针对不同观点、不同讨论结果进行客观指导,促使学生逐渐形成自主钻研、探究学习的好习惯。

例如,在进行“进位加法”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9加几”作为基本形式,设置几个数学题目,再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以下内容:一只小白兔去卖胡萝卜,篮子里装着9个胡萝卜,篮子外面有4个。小猴子问小白兔:“你总的有多少个胡萝卜?”小白兔盯着胡萝卜看了半天也想不出来。此时,教师提问:“你们能够帮助一下小白兔吗?”学生的兴致非常高涨,都会找出自己的学具进行计算,但是在独立计算了一段时间之后,部分学生已经得到了答案,还有部分学生眉头紧锁。此时,教师再说:“各小组的学生可以合作学习,大家一起想想办法。”学生听过之后,又会变得更加活跃,开始各自抒发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讨论十分激烈。持续讨论几分钟之后,教师终止讨论,并安排各小组的组长陈述其讨论结果,部分小组认为小白兔共有12个胡萝卜,有的.认为有13个胡萝卜,有的认为有14个胡萝卜。此时,教师需进行准确引导,指点学生拿出其学具,再根据题目内容引导学生亲自参与至计算的过程中,从而计算出正确答案。

2.3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活动

学习离不开生活,是对生活客观存在的具体反映。实行新课改之后,要求教师不断丰富教学手段,不能再局限于课本内容以及传统教学方式,防止学生成为计算工具和记忆工具。而应当将教学重点放在发挥学生的无限潜能,开发其智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分析问题、找寻答案、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数学知识均来源于现实生活,并充分应用于现实生活[3]。因此,小学一年级数学有效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情境,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就在其身边,与其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以此方式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参与至课堂教学中。

例如,在《0的认识》这一课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形式展开教学。首先,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一只小兔子,然后介绍说:“小兔子非常爱学习,所以它的妈妈奖励了它三个胡萝卜。”与此同时,在小兔子前画上三个胡萝卜。“小兔子非常开心,它要开始吃胡萝卜了。”接着,教师擦掉一个胡萝卜,再提出问题:“你们发现什么问题了吗?小兔子还剩下几个胡萝卜呢?请用数字表示。”学生回答:“小兔子还剩下两个胡萝卜,可以用数字2表示。”教师又将剩下的两个胡萝卜擦掉,提问:“小兔子又吃了两个胡萝卜,还剩下几个呢?用什么数字表示?”学生回答:“小兔子已经没有胡萝卜了,可以用数字0表示。”在这个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学习的趣味,同时还学到了与“0”相关的知识。

3.结束语

小学一年级数学有效教学,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对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有直接的帮助。因此,学校及教师需要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热情、加强学生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性探究,并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不断提升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有效性,从而实现提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效率的整体目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5

一、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处于7~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是各项认知技能都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和人群。在这一年龄阶段,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会随着其兴趣而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学生因为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就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教育和教学就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一门科学,所以说,好的教育教学是会使得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增强的。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必须要实行的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它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一致和协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就必须必须遵循和执行一定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要求在小学数学教育的日常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关键,那么,我们就需要以此为原则来不用该年龄阶段的知识去引导学生的努力方向。比如说,现在小学阶段,那些小学奥数比赛已经非常流行了。这些所谓的奥数竞赛,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阶段和知识结构,很多题目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范围。但这在校园里却是一种很普遍的风尚,这种错误的风尚打击了一大部分学生,使他们发出“数学难”的呼声。这样的学习榜样当然值得肯定,但不适宜在推广而后实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结合社会的生活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双重因素。那么,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知识结构,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主要是要联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到有挑战性,又感觉到好玩和有成效。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中不但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又有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

2、所采取的方法

以根本原则为基础,以具体措施为方法来有针对性地达到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数学的教学学习环境来说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思考和课外作业。在课堂教学中,应该:

(1)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

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以所教知识与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为基础,设计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模式,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

(2)不同的成功体验

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对成功的体验,老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区别对待,并根据学生不同学习程度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这样所有程度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数学这一学科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所以说,循序渐进、激励优生和表扬后进生都是可行之策,每一名学生都会体验到自己的成就感来获得喜悦之情,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积极表扬和鼓励

小学生具有年龄小和争强好胜的特点以及荣誉感,所以,在教学的活动中,教师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优点来加以表扬。特别是,在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就会使得学生们不断保持学习兴趣。

(4)趣味性课堂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活动。首先是重视直观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授小学一年级“加减法”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自制一些小工具,这样课堂上玩耍的过程中就学会了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学习变得直观化和简单化。其次,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尽量将一些大家都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到课堂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在中间穿插一些数学知识,并通过模型、实物等教具,配合多媒体等教育设施,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掌握新知识。在课堂外,应该:给学生创造自由的发展空间。因为小学数学学科本身以理解为主,只要在课堂上真正理解消化了,我们可以适当地减少家庭作业。毕竟在如此小的年纪搞题海战术实在不是一件痛快的事。为了保持学生在课堂中的热情和兴趣,尽量不要给学生的课外生活布下阴影。课外作业以质量取胜。适量的人性的家庭作业能够使学生对数学这一重要学科保持持久的正面的重视。所以我们在给小学生布置数学课外作业时,必须对题量和题型做细致的考察。归根到底,作业的意义就是为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不是作为惩罚学生的硬性指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6

唤醒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经验,使其以已成长经验为基础进行数学知识建构,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将数学教育的发展和进步放在首要位置。童玩理念是指教学过程中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将小学生个人作为发展的主体,以“玩”的心态带动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情境,拉近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小学生的年纪十分幼小,对童话故事、谜语游戏的兴趣要远高于学习。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像教师在讲解关于“计量单位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先要选好要学的单位,长度单位、重量单位、体积单位等,与之对应的是厘米、千克、毫升,教师要依次进行讲解,就拿千克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小朋友称体重”的游戏,假设这里是体检室,要大家进行体检,那么同学们的体重的计量单位就是千克,某学生40千克,某学生39千克,这就是千克的意义。

我们都知道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数学知识是通过人类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得来的。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其自主参与一些贴近生活的数学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体会到所学的知识和生活息息相关,这样不仅令学到的知识得以巩固,而且会对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价值更加崇拜。教师在“商场购物”一课中设计了有趣的数学活动,活动目的为了提高学生对人民币面值“元、角、分”的认识,上课时将班级假设为“某某商场”,学生5个人分为一组,分别扮演顾客、售货员、记账员、收纳员、以及评判员等角色,然后将某些“商品”进行标价售卖,游戏开始后模拟商场购物进行货币交易,此过程中要模拟生活中真实购物的场景,不仅问价还要讨价还价,交易时注意钱的换算,贴近生活的情境会加深对数学应用的认识,让学生生活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提升。

二、组织活动,丰富学生的数学内涵

实践活动的感染力非常巨大,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将自身的多种数学感官体现出来,激发数学实践的兴趣。同时学生还可以积累更多的案例素材,数学应用的表象更加清晰的建立,对材料分析、比较、概括、整理等能力都有很好的帮助,所以教师要多多开展数学活动,提升学生的数学内涵。在进行“圆周长”课时学习时,教师布置课前任务,让学生提前将卷尺、细绳、直尺、硬币准备好,关键的道具还有容易折叠的圆形纸片,教师先让学生用细绳和卷尺测量圆形纸片和硬币的周长,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形,让学生测量它的周长,学生花费了很大的力气测出了黑板上的周长,教师接着问:如果测操场的周长还能用绳子去量吗?学生发现问题后,教师要及时地点拨,推导出圆周长和圆直径的关系。

任何科学知识的深入学习,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要将童玩理念和数学教学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接触数学的本质核心。在“自制年历卡片”活动中,教师要向创设环境,将精美的年历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同学们,学生欣赏年历时,教师要对年历的'历史、文化和用途加以解说,引导学生了解关于年历的认识,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年历。制作过程中,学生会自主加深年历的了解,对年历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也有了深入的掌握,这就是在数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

三、营造氛围,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

童玩理念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舒适的数学环境。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原本复杂的数学问题充满挑战和趣味性。就像在“乘除法练习”中,有一个小例子:森林着火了,猴子们要过河避难,每个大木筏只能载六只猴子,小木筏能载四只猴子,一共有四十八个猴子,那么都乘坐大木筏要几个?都乘坐小木筏要几个?首先让学生养成思维能力和对数字的敏感程度,结合实际内容就会将题目解决出来。还有在“表面积变化”相关数学知识学习中,教师可以将几个体相同的正方体拼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长方体。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要不断思考,进而完成以下的表格。

然后学生们通过观察,互相交流讨论,总结出表格内四项要求的关系,教师此时要用挑战的方式提问学生们:如果用更多的正方体拼接会是什么情况?像6、10、100等。这时学生就会根据刚刚总结出来的规律进行推导计算,直接算出结果。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对生活中的数学应用有了全新的认识,提高了数学思维,做到知识与能力共同发展。

在童玩理念的教育实施下,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时要具备足够的课堂掌控能力,在应对各种临时状况时要处理的得心应手,保证课堂质量。另一方面,童玩理念的针对性很强,低年级的小学生更适合这种教学,小学生的可操作性强,实践的效果就会十分显著,所以教育者要设计出合理的实践方案,尽量满足各个年龄段学生的数学需求。综上所述,在童玩理念下进行数学教学是一项新的尝试,但其实践理论和过程研究还要不断的完善,让这一理念不断推广,渗透到每个教育者的教育方式中,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完成教育任务。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7

最初打开一年级的数学教材,给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有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

2、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再如:上《小猫钓鱼》一课时,先让学生观察猫家四兄弟的不同神态,再让学生戴上小猫的头饰,进行模拟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编、自演故事,真正使学生在“玩”中获得了知识。

3、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大家都知道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跳绳》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都列算式为:2+6(2个摇绳的,6个跳绳的),这时,有个小女孩却胆怯怯的举起了小手,她列的算式是:4+4我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什么要列成4+4呢?”她说:“有4个小男孩,4个小女孩,共有8个小朋友在玩跳绳。”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通过这幅图还能列出很多不同的算式,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据衣服、袜子的不同颜色来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学生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4、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许多孩子在入学以前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来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了。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上完《分类》课以后,布置学生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又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东西,叫学生扮演“中。商场小经理”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归类。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8

正如高尔基所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将会直接影响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故而在当前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激趣的价值,注重激趣的必要性,基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性格特点,开展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引导活动,使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活动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引入儿歌,激发兴趣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特点,传统教学方式中单一的课程指导方式,往往会使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活动呈现出一片枯燥、乏味的氛围,不利于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1]。在当前的小学一年级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巧妙应用儿歌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2]。

儿歌朗朗上口,对小学生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以及数学知识的灵活记忆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可以结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性格特点进行儿歌的编创。比如在指导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认识10以内的数》这一篇内容中,教师则可以编创以下儿歌,比如“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游呀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等等。这种方式对小学生10以内数字的学习与记忆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渴望认识生活、认识世界。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联系生活,激发兴趣,注重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不断提升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综合质量[3]。比如教师可以将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活动紧密联系,使小学生能够从生活中认识数学,通过数学更多的解答生活中的问题。

比如在指导小学生学习《认识图形》这一篇内容中,教师如果仅仅指导小学生基于课本中的图形进行知识学习,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可能会不够理想。教师可以通过趣味性的教学引导,使小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中的乐趣。比如教师可以提问小学生:“小朋友们,我们班级的门是什么形状的呢?”等问题。在小学生初步学习完成《认识图形》相关内容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小朋友们,你们的铅笔盒都是什么形状的呢?”、“谁知道我们班级的窗户是什么形状的呢?”等生活中的实际物品提问小学生,检验小学生的各项数学知识学习质量。

再或者教师也可以组织小学生一同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一同剪纸。教师可以将2名到4名学生安排为一个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教师可以为小学生布置“剪出正方形”等任务,小学生之间需要相互合作,快速剪出正方形的`队伍为优胜队伍。这种方式能够在检验小学生知识学习效果的同时,营造良好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氛围,使小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真正展现小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三、巧用教具,激发兴趣

一年级的小学生通常比较喜欢借助实物的方式进行简单加法、减法的学习,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指导活动中,教师需要基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性格特点开展教学活动[4]。比如教师可以巧用教具,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激发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比如在指导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得数是5的加减法”这一项内容中,教师可以首先在黑板上粘贴4个苹果的图片,提问小学生:“老师在黑板上贴的是什么?谁知道?”等问题,注重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有效互动。粘贴上一个苹果,教师可以提问小学生:“现在黑板上有几个苹果?”等问题,而后教师可以通过继续提出问题:“妈妈又买回来一个苹果,现在我们有几个苹果了?”等,使小学生能够陷入思考,通过教具,更加直观明确答案。回答:“5个苹果”。这种课堂教学方式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对小学生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师可以重复利用黑板上的苹果开展教学引导活动,比如教师可以撕下一个苹果的图片,提出小学生:“同桌丁丁吃掉了一个苹果,现在我们还有几个苹果?”等问题,增强小学生的数学知识灵活应用能力,使小学生能够结合教具进行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将枯燥的数学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生动。

四、结束语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注重课堂教学激趣的价值,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儿歌,激发兴趣;联系生活,激发兴趣以及巧用教具,激发兴趣等方式,为小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平台,使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质量。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9

最初打开一的课本,给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内容、每一道实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的生存当中,与的现实生存细密相连。在现实中,我看重作育良好的要领和风俗,开端学会用的头脑要领去视察和阐发明实生存,用的去管理一些一样平常生存中的题目,还有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作育,怎样才气使乐意学并学好呢?

1、作育自动的愿望刚入学的一孩子,大部门都受到学前,以是说,他们对并不是一无所知,但搪塞的兴趣却是不尽类似的。因此,在上第一节课《生存中的数》时,我先让视察他们新的情况--课堂,让他们探求课堂中的数,又领到校园举行旅行,探求校园中的数,然后陈诉:“这即是,着实就在我们身边,使对渐渐孕育发生了亲昵感。

2、故意识建立生动的气氛和生动滑稽的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气让孩子在玩中得到知识呢?我针对每课差异的内容,编排计划了许多差异的游戏、故事。。。。。。如:在上“相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元先容自己带来的物品,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光使相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作育了孩子的相助风俗。再如:上《小猫钓鱼》一课时,先让视察猫家四兄弟的差异样子容貌形状,再让戴上小猫的头饰,举行模仿演出,充实发挥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编、自演故事,真正使在“玩”中得到了知识。

3、引导从差异角度去视察、思考、管理题目.各人都知道本课本的实习题中,有许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须要我们捉住机遇,勉励多动头脑,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差异的?”时,许多的心情都很茫然,以是这时,只要有能议决思考来回复题目,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勉励,表彰他是个爱动头脑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跳绳》这一课时,大多生都列算式为:26(2个摇绳的,6个跳绳的),这时,有个小女孩却胆怯怯的举起了小手,她列的算式是:44我故作惊异地问:“你为什么要列成44呢?”她说:“有4个小男孩,4个小女孩,共有8个小朋友在玩跳绳。”我其时特别开心,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头脑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伶俐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着实议决这幅图还能列出许多差异的算式,谁还能做一个爱动头脑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的头脑马上生动起来,着末不停深挖到凭据衣服、袜子的差异颜色来列算式,乃至更有的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在通常拿出一道题,都能积极自动去探求差异的来管理题目。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捉住时机,并加以准确引导,信托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4、作育孩子的生存实践本事许多孩子在入学曩昔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要是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存现实中来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了。要是不能与生存有用地讨论起来,那就失去了它自己的意义。以是,在中作育孩子的生存实践本事也是至关紧张的。如:上完《分类》课以后,部署到书店、超市等地方举行视察,看看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举行归类的,之后又让带来了种种差异的工具,叫饰演“中。墟市小司理”把种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举行归类。这样,使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真正融入到现实生存.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10

思维是无形的,语言是思维的直接外在体现,为了促进少年儿童发展思维,需要从语言的角度入手,通过训练儿童的语言能力,大幅度提高儿童的思维能力。经过笔者对教学经验的总结发现,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喜欢说话但是不懂得怎样表达自己,能够进行一定的写字和算数但是很难将其说出来。所以,我们就需要加强语言训练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重。

一、进行语言训练必须结合算式的意义和方法

一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加减法算式,极大的影响了课堂教学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激发学生兴趣,对其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例如,进行“9加几”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使用了多媒体课件的方式进行演示,使学生充分理解“9加几”的实际意义,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语言训练,教会学生将“9加几”的具体算法用自己的话说出来。举例来说,“9+4=13”这个算式,首先教会学生看大数,其次是将小数分成两个部分,因为9和1凑成10,所以把4分成1和3,9和1凑成10,再加3等于13。让多个学生说,变换算式说。学生学会了9加几的具体算法,再让学生思考8加几、7加几、6加几、5加几的算法,学生很快就算出得数来了,算出得数再让学生说计算方法。这样反复训练,既巩固了算理,又加强了思维能力,强化了语言能力的表达。

二、儿童数学语言的理解和积累

刚开始对儿童进行数学语言的培养时,可以采用实物演示、图画演示、摆弄学具等直观形式,将数学语言中的常用词语展现在学生面前,完成儿童数学语言的理解和积累。例如,在进行课程准备的过程中,可以对着课本的实物图,引导学生说出图中人和物的数量,分类,方位,同样多,多些、少些,了解他们的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打好儿童进行知识学习的良好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认数、读数、写数的结合,以及不大于的加减法运算,并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使用“先”、“再”、“又”、“原来”、“一共”、“剩下”、“游来”、“游去”、“送给”、“第一次”等常用词语,进而引导学生区别这些词语的意思。接着懂得用同样意思的词语来代换,如“第一次”、“第二次”可换成“先……再……”,“剩下”换成“还有”、“余下”,“一共”换成“合起来”,“两次”、“两天”等,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丰富语汇,积累词语,并学会正确使用。

三、在儿童回答问题过程中鼓励使用完整的话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知识范围、识字数、词汇量、抽象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等情况,尤其是数学语言更难以准确表述。我在教学中针对学生这一弱点,从用完整的话回答问题开始加强训练,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举例来说,笔者在进行“比多少”的教学过程中,将3个桔子、4个香蕉、6个苹果画在黑板上,然后向学生进行询问:“老师刚才画了哪些水果?各有几个?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谁能用完整的话回答。”略加思考后,很多学生的小手举了起来,其中一名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画了4个桃子、4个苹果、6个梨,桃子和苹果同样多,梨比桃子多,梨也比苹果多,桃子比梨少,苹果也比梨少。”学生表现得很积极,兴趣很浓,教学效果良好,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了数学思维的发展。

四、在表述图意中进行语言训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一年级教材图文并茂的特征进行充分的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含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理解图意的积极引导,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和训练。举例来说,教师在进行“3+1”的'加法教学时,教会学生看图说话:在投影仪上可以看到,3个小朋友在做游戏,(画面上有3个小朋友在跳绳。)这时候,来了另外一个小朋友想要加入,(再出现一个小朋友并画上圆圈。)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要求一共是几个小朋友,就要把两个圈里的小朋友合在一起(在两个小圈外面再画一个大圆圈),也就是把3和1加起来。要求学生看图说出意思来,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表述一遍。这样既形象地说明了加法的意义,又渗透了集合思想,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图意,又进行了语言训练。

五、通过对解题思路的灵活解说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当前,我们使用的教材在呈现教学内容时,通常采取直观的画面使学生容易理解。通常来说,笔者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对学生看图进行引导,让同学们对图画的含义进行讨论,再结合文字进行信息分析,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让学生一步一步将自己的想法说清楚说完整。遇到缺条件、少问题的题型,让学生自己去补条件、提问题,并且根据所补的条件和所提的问题列出相应的算式;遇到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相同问题的题型,就让学生说方法,能说几种是几种。例如,一年级下册第72~73页《买衣服》一课,学生提的问题是:“买一条围巾可以怎么付钱?”(一条围巾31元)我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付钱,例如,付3张10元1张1元,付6张5元1张1元,付31张1元,付5张5元3张2元,付2张10元5张2元1张1元,等等。

六、通过示范和模仿进行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

教师在进行学生数学思维的启蒙过程中,必须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让同学们通过模仿进行数学语言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使用的语言必须规范,才能起到正确的示范作用。例如,在进行“一样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用不同颜色的模型进行示范,一边摆放一边说:“老师左边放了4个红球,右边放了4个蓝球,红球和蓝球一样多。”请学生跟老师说一遍。又如教学“比多比少”时,结合练习五第9题,学生看图基本上知道和谁多谁少,但道理还不懂,老师可这样说:“一个对一个有了多余所以多少。”接着让学生边比划、边模仿老师的话说。这样的训练,不仅让学生在模仿中进行语言训练,又了解比多比少的实质,还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七、结语

综上所述,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同时这也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为将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11

刚担任一年级的数学科时,翻开教材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以下是本人从教一年级将近两年的一点点体会: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

2、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

3、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大家都知道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跳绳》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都列算式为:2+6(2个摇绳的,6个跳绳的),这时,有个小女孩却胆怯怯的举起了小手,她列的算式是:4+4我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什么要列成4+4呢?”她说:“有4个小男孩,4个小女孩,共有8个小朋友在玩跳绳。”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通过这幅图还能列出很多不同的算式,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据衣服、袜子的不同颜色来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学生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4、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

许多孩子在入学以前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来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了。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上完《分类》课以后,布置学生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又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东西,叫学生扮演“商场小经理”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归类。这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12

一、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是秉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设计思想来设计编排的,其实现了将数学知识点由难到易的排版,让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教材在教学内容上与生活实践相联系,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比如,在三年级下册的教材中,就有“制作年历”和“校园设计”这两个实践活动,这两个实践活动能够锻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数学算法的要求上更是多样化,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避免学生学得的知识范围过于狭隘。

二、教学实践的具体要求

1、结合教材要求,站在学生的立场进行教学安排

教师对教材的使用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更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向,结合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制订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案。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学习的薄弱点,然后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学生完成小学数学学习。比如,在第二册数学实验教材中,要求学生学会认识时间,而一些学生在对时间的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在进行时间认识的教学前,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同学们知道现在是第几节课吗?”树立起学生的时间观念,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时,可以先讲解时针的转动规律,接着介绍分针与秒针,由难及易,步步深入。

2、将课堂作为教学实践基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数学的教学形式主要是课堂教学,教师应当充分地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学生学好小学数学的关键,教师可以进行教学方式多元化的教学,结合教材要求,开展一些与数学学习相关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趣的方法就是进行游戏教学,比如,在进行10以内的加减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设置一个让学生买菜的情境,让学生在买菜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情况,帮助学生进行算术练习。

3、课后进行教学反思,优化教学方式

每次的实践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该及时地对教学进行反思,找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优化。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吸取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教师应当很好地结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加全面地学好小学数学知识,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13

扶沟县大李庄乡潘庄小学教师:刘发春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一、利用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

比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我安排了这样一段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一个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一切,实际上是用这

些身体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来计算的,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通过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的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再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利用多媒体引进一段动画:小明在操场上跑步,他跑了一周的路程是指操场的什么?如果在操场中间铺上草坪,要求铺多大,又是指操场的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动画片断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所以他们很快地就投入到迫切要求学习新知的情境中来。

由此可见,学生通过借助这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问题引入新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因此为了使他们能比较轻松的掌握数学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存在着三种类型的题目:相向而行(或相对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为了让学生能够搞清三者之间解题规律的联系和区别,我组织学生搞了一次小小的表演:同桌两人为一组,将相遇问题中的三种情况作演示,表演场地在教室内外自由寻找,过5分钟后集中交流表演情况。学生们兴致勃勃,个个洋溢着笑

容开始了自己的演出。通过这次实际演练,使学生加深了对相遇问题三种情况的理解。

另外,对于一些教材中实践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我尽力为学生提供大自然的舞台,把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教室转移到室外,让学生处于实际环境中学习新知。比如,学习小数时,我带着学生到商店去了解各类商品的价格,观察商品的标签,了解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习实际测量时,我带着学生拿着测量工具到操场上去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并组织学生利用步测方法来计算操场面识;学习百分率时,我带着学生深入面粉厂、榨油厂和某些其他的工厂去了解出粉率、出油率及产品合格率等。

经实践证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挖掘现实生活素材,巩固新知。

数学知识需要得以巩固,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应用。在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或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将数学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逐步培养。

比如,2014年我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正好遇上第29届奥运会即将在北京举行,于是,我在课前准备了前两届奥运会中国队夺奖牌的情况,课上让学生自己编题,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学生兴趣盎然,编出了不少分数应用题,如"上届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夺得32枚金牌,其中女运动员夺得的金牌数占5/8,女运动员夺得金牌多少枚?"

另外,我还组织学生进行预测:今年中国能夺得多少枚金牌?李浩奇说:"16枚。"高亚杰说:"比上届多3枚。"李鹏超说:"能夺得本届金牌总数的1/15。"于是我就问:"要知道高亚杰预测多少枚,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呢?要知道李鹏超预测多少枚,你认为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呢?这是一道学生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题目,使他们感觉到不是在解应用题,而是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仅锻炼了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而且还使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四、深入学生现实生活,应用新知。

多年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忽视了数学的实际应用,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偏重于脱离实际的机械训练和题型教学。在学生的练习中存在大量的人为编造的离学生生活现实较远的题材,诸如:糊纸盒、装配机器等等。长期这样的训练导致了学生思维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而新的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我就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比如,在教学完求平均数应用题以后,我要求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数据收集和整理来了解某家、某校或某村日常生活中的用电、用水的平均费用,自己班上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年龄等。在元、角、分的教学以后,我利用数学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师生互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游戏等。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为希望小学献爱心活动过程中,我就借此东风,让学生把家里的零钱凑起来,计算出总金额,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熟悉了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兑换和简单的加减计算。

通过这些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和应用的广泛性。而且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