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交通安全与救助作业指导书_第1页
水上交通安全与救助作业指导书_第2页
水上交通安全与救助作业指导书_第3页
水上交通安全与救助作业指导书_第4页
水上交通安全与救助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上交通安全与救助作业指导书TOC\o"1-2"\h\u13479第1章水上交通安全概述 3290391.1水上交通发展及安全现状 4166561.2水上交通类型及成因 462591.3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430436第2章水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5182892.1我国水上交通安全法律体系 513072.1.1宪法 595642.1.2法律 5172252.1.3行政法规 536182.1.4部门规章 575962.1.5规范性文件 5176652.2主要法律法规内容概述 568032.2.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 638002.2.2《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 630852.2.3《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港口条例》 670582.2.4《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适任证书管理规定》 6225312.3法律法规在实践中的应用 682892.3.1监管部门的执法与监督 6210312.3.2企业和个人的安全生产 6205832.3.3水上交通的处理 6159692.3.4搜寻救助与应急响应 64084第3章船舶安全操作与航行规则 719543.1船舶安全操作基本要求 7242113.1.1船舶操作人员资质要求 7220813.1.2船舶设备设施要求 757363.1.3船舶操作规程 7190223.1.4船舶安全管理 7214353.2航行规则的分类与遵守 73893.2.1国际航行规则 7116843.2.2国内航行规则 735223.2.3特定水域航行规则 7289693.3船舶避碰与海上交通组织 7266593.3.1船舶避碰原则 7231273.3.2船舶避碰行动 736513.3.3海上交通组织 8253723.3.4船舶交通管理系统 88745第4章水上交通环境与风险评估 8158494.1水上交通环境分析 8273674.1.1概述 86104.1.2水域自然环境 8171504.1.3航道条件 812014.1.4交通流量 8110014.1.5船舶类型及航行行为 8215454.2水上交通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8107304.2.1风险识别 811284.2.2风险分析 9129604.2.3风险评价 9153794.3风险防范与应对措施 9153204.3.1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管理 979014.3.2提高船舶安全功能 9273244.3.3加强船员培训与教育 952564.3.4完善水上交通监控系统 9272274.3.5制定应急预案 9155954.3.6加强水上交通安全宣传与普及 982094.3.7建立水上交通安全信息共享平台 98528第5章船舶应急与救援设备 9112485.1船舶应急设备的选择与配置 9301205.1.1应急设备的选择原则 9239755.1.2应急设备的配置要求 1041935.2救援设备的功能与使用方法 10188195.2.1救生设备 10137925.2.2消防设备 10180325.2.3通信设备 10319895.2.4医疗救护设备 1095245.3船舶应急救生演练与维护 11316825.3.1应急救生演练 11128445.3.2应急设备维护 1110464第6章水上交通应急预案 11241546.1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施 11314486.1.1编制应急预案的原则 1144906.1.2应急预案的内容 11246096.1.3应急预案的实施 12304086.2应急响应程序与措施 12154216.2.1预警与信息报告 12239526.2.2应急响应启动 12150316.2.3应急处置措施 12238886.3水上交通案例分析 123850第7章水上搜救行动组织与实施 1356927.1水上搜救组织架构与职责 13124707.1.1组织架构 133907.1.2职责分配 13238257.2搜救行动的启动与协调 1452287.2.1启动条件 14134657.2.2启动程序 14217027.2.3协调机制 14142867.3搜救资源的整合与调度 14130517.3.1搜救资源整合 14183947.3.2搜救资源调度 1523673第8章水上救生技术与搜救方法 15126988.1救生技术与设备的应用 1549098.1.1救生设备 15158088.1.2救生技术 15147398.2水上搜救方法及适用场景 15223068.2.1现场搜救 15778.2.2远程搜救 1683138.3水上救生与搜救的国际合作 16187848.3.1国际合作机制 16238328.3.2技术交流与培训 16139728.3.3跨国搜救行动 1627752第9章水上交通安全培训与教育 16172819.1水上交通安全培训内容与要求 16220569.1.1培训目的 1644299.1.2培训内容 1655689.1.3培训要求 16310269.2船员职业培训与素质提升 1713269.2.1培训内容 17256559.2.2培训要求 1731549.3水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1766069.3.1宣传教育目的 1781029.3.2宣传教育内容 1710679.3.3宣传教育方式 1712707第10章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与展望 18834010.1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体系 18521910.1.1监管体系概述 183001810.1.2组织架构 182039510.1.3法律法规 181088510.1.4监管措施 182525710.2现代科技在水上交通安全中的应用 18290410.2.1船舶自动识别系统(S) 182365210.2.2电子海图与导航系统 18323710.2.3船舶远程监控系统 181731910.2.4水上交通指挥中心 182905710.3水上交通安全发展展望与建议 191248010.3.1发展展望 19520210.3.2政策建议 19第1章水上交通安全概述1.1水上交通发展及安全现状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水上交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我国水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航道条件不断改善,船舶数量和航行密度逐年增加。但是水上交通发展带来的安全问题亦不容忽视。当前,水上交通安全现状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水上交通流量持续增长。国际贸易和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船舶数量和航行次数不断上升,水上交通流量持续增长。二是水上交通频发。尽管我国在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水上交通仍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三是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在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如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监管不到位、应急预案不完善等。1.2水上交通类型及成因水上交通类型主要包括船舶碰撞、搁浅、触礁、火灾、爆炸、沉没等。这些的成因复杂,涉及多方面因素:一是人为因素。船员操作失误、违反航行规则、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等人为因素是导致水上交通的主要原因。二是技术因素。船舶设计、建造、维修等方面的缺陷,以及船舶设备故障等,可能导致水上交通的发生。三是环境因素。恶劣天气、复杂水文地质条件、航道狭窄等自然环境因素,对水上交通安全产生一定影响。四是管理因素。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不善、监管不到位、应急预案不完善等管理因素,也可能导致水上交通的发生。1.3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是保障水上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水上交通、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具有以下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保障水上交通秩序。通过建立健全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监管,保证船舶安全航行,维护良好的水上交通秩序。二是有利于预防和减少水上交通。通过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提高船员安全意识,降低发生率,减轻损失。三是有利于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水上交通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有助于减少这类的发生。四是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水上交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保障水上交通安全,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第2章水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2.1我国水上交通安全法律体系我国水上交通安全法律体系是根据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相关国际公约和惯例构建的。这一体系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五个层次。2.1.1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为水上交通安全法律体系提供了基础和指导。宪法规定了国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义务,为水上交通安全立法提供了宪法依据。2.1.2法律我国水上交通安全法律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等。这些法律对水上交通安全的监管、航道管理、船舶安全、船员培训等方面进行了规定。2.1.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法律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水上交通安全方面的行政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港口条例》等。2.1.4部门规章部门规章是国务院各部门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水上交通安全方面的部门规章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登记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适任证书管理规定》等。2.1.5规范性文件规范性文件是各部门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定的具体规定。水上交通安全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主要包括《水上交通处理规定》、《水上交通应急预案》等。2.2主要法律法规内容概述2.2.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该法是我国水上交通安全的基本法律,明确了海上交通安全的管理体制、责任制度、安全标准和监管措施,涵盖了船舶、船员、航行、搜寻救助等方面的内容。2.2.2《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该法规定了航道的管理职责、规划、建设、养护和利用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保障航道的安全、畅通和高效。2.2.3《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港口条例》该条例对船舶和港口的安全管理、船舶污染防治、港口规划与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规定。2.2.4《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适任证书管理规定》该规定明确了船员适任证书的申请、审核、发放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保证船员具备相应的业务技能和安全意识。2.3法律法规在实践中的应用水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在实践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3.1监管部门的执法与监督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监管部门加强对船舶、船员、航道、港口等方面的安全监管,开展执法检查,保证水上交通安全。2.3.2企业和个人的安全生产企业和个人在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水上交通安全水平。2.3.3水上交通的处理水上交通发生后,相关部门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开展调查和处理,总结教训,预防类似的再次发生。2.3.4搜寻救助与应急响应在发生水上交通时,相关部门和单位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组织搜寻救助和应急响应,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通过以上对水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阐述,可以看出法律法规在水上交通安全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实践中,我们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水上交通安全水平。第3章船舶安全操作与航行规则3.1船舶安全操作基本要求3.1.1船舶操作人员资质要求船舶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证书,熟悉船舶的构造、功能及操作规程。在航行、停泊、装卸等作业中,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保证船舶安全。3.1.2船舶设备设施要求船舶应按照国家规定配备相应的救生、消防、通信、导航等设备设施,并保持设备设施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保证船舶在紧急情况下能及时应对。3.1.3船舶操作规程船舶操作人员应掌握船舶操作规程,严格遵守航行、靠离泊、装卸作业等操作流程,保证船舶安全。3.1.4船舶安全管理建立健全船舶安全管理制度,对船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船舶安全。3.2航行规则的分类与遵守3.2.1国际航行规则国际航行规则是指国际海上避碰规则,适用于我国沿海及管辖水域。船舶在航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国际航行规则,保证海上交通安全。3.2.2国内航行规则国内航行规则是指我国沿海、内河及港口的航行规则。船舶在我国沿海、内河及港口航行时,应遵循国内航行规则,保证船舶安全。3.2.3特定水域航行规则特定水域航行规则是指针对某些特定水域制定的航行规则,如长江、珠江等。船舶在特定水域航行时,应遵守相应水域的航行规则。3.3船舶避碰与海上交通组织3.3.1船舶避碰原则船舶在海上航行时,应遵循“右舷优先、远离危险、避免交叉、减速让路”的原则,保证船舶安全避碰。3.3.2船舶避碰行动船舶在遇到他船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避碰行动,如调整航向、航速等,避免与他船发生碰撞。3.3.3海上交通组织海上交通组织是指通过交通管制、船舶报告、船舶导航等措施,对海上交通进行有效管理。船舶应遵守海上交通组织的相关规定,保证海上交通安全。3.3.4船舶交通管理系统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是指通过电子设备对船舶航行进行监控、指导和调度。船舶在VTS管辖区域内,应遵守VTS的管理规定,保证船舶安全。第4章水上交通环境与风险评估4.1水上交通环境分析4.1.1概述水上交通环境分析是对水上交通活动所涉及的各方面条件和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和评估的过程。主要包括水域自然环境、航道条件、交通流量、船舶类型及航行行为等。4.1.2水域自然环境分析水域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文地质条件、水域面积和水深等因素,为水上交通安全提供基础数据。4.1.3航道条件评估航道的设置、维护、标志和灯光等情况,以保证航道的安全和畅通。4.1.4交通流量分析不同时间段、不同水域的交通流量,为制定合理的水上交通管理措施提供依据。4.1.5船舶类型及航行行为调查各类船舶在水上交通活动中的占比、航行习惯及潜在风险,为风险防范提供参考。4.2水上交通安全风险评估方法4.2.1风险识别通过收集历史数据、现场观测、问卷调查等方法,识别水上交通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4.2.2风险分析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评估风险因素对水上交通安全的影响程度。4.2.3风险评价根据风险概率和后果严重程度,对识别的风险因素进行排序,确定优先采取防范措施的风险点。4.3风险防范与应对措施4.3.1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制定和完善水上交通管理制度,强化对船舶、船员和航道的管理。4.3.2提高船舶安全功能加强对船舶设计、制造、检验和维修的监管,保证船舶安全功能符合规定标准。4.3.3加强船员培训与教育提高船员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规范船员航行行为,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风险。4.3.4完善水上交通监控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健全水上交通监控系统,实时掌握船舶动态,提高预警能力。4.3.5制定应急预案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4.3.6加强水上交通安全宣传与普及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传水上交通安全知识,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4.3.7建立水上交通安全信息共享平台促进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为水上交通管理和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持。第5章船舶应急与救援设备5.1船舶应急设备的选择与配置5.1.1应急设备的选择原则船舶应急设备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适用性、可靠性、易于操作、便于维护和检修。根据船舶的类型、用途、航行区域及人员数量等因素,合理配置应急设备。5.1.2应急设备的配置要求(1)救生设备:包括救生艇、救生筏、救生衣、救生圈、救生浮索等;(2)消防设备:包括灭火器、消防水带、消防泡沫枪、消防员装备等;(3)通信设备:包括应急无线电通信设备、卫星电话、应急示位标等;(4)医疗救护设备:包括急救箱、医疗器械、常用药品等;(5)其他应急设备:如应急照明设备、应急电源、应急排水泵等。5.2救援设备的功能与使用方法5.2.1救生设备(1)救生艇:用于人员撤离,应定期检查艇体、引擎、救生设备等;(2)救生筏:自动充气式救生筏,应保证快速部署、自动充气、保温等功能;(3)救生衣:穿戴救生衣可提高人员在水中的浮力,保证人员安全;(4)救生圈:用于抛掷给落水者,具有浮力和易识别的特点;(5)救生浮索:连接救生艇、救生筏与船舶,保证救生设备顺利脱离。5.2.2消防设备(1)灭火器:根据火灾类型选择合适的灭火器,如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2)消防水带:连接消防栓和消防枪,用于灭火;(3)消防泡沫枪:喷射泡沫,隔绝氧气,达到灭火效果;(4)消防员装备:包括消防服、消防头盔、消防靴、手套等,保护消防员安全。5.2.3通信设备(1)应急无线电通信设备:保证在紧急情况下与陆地或其他船舶通信;(2)卫星电话:在无线电通信无法覆盖的区域,使用卫星电话进行通信;(3)应急示位标:发射信号,便于救援力量定位。5.2.4医疗救护设备(1)急救箱:配备常用医疗器械、药品,用于处理紧急伤情;(2)医疗器械:如止血带、三角巾、担架等;(3)常用药品:如止痛药、消炎药、抗生素等。5.3船舶应急救生演练与维护5.3.1应急救生演练(1)定期组织应急救生演练,提高船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2)演练内容包括救生设备的使用、消防设备的操作、通信设备的通信、医疗救护等;(3)对演练结果进行总结,发觉问题及时整改。5.3.2应急设备维护(1)定期检查应急设备,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2)对设备进行保养,如润滑、清洁、更换损坏部件等;(3)建立应急设备维护档案,记录设备检查、保养情况。第6章水上交通应急预案6.1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施6.1.1编制应急预案的原则水上交通应急预案的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以人为本,保证人员安全;(2)预防为主,防救结合;(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4)快速反应,高效处置;(5)资源共享,协同作战。6.1.2应急预案的内容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类型及可能造成的后果;(2)应急组织架构及职责;(3)预警与信息报告;(4)应急资源保障;(5)应急响应程序与措施;(6)应急培训与演练;(7)预案的修订与更新。6.1.3应急预案的实施(1)组织培训,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2)开展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3)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预案;(4)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保证应急物资的供应;(5)建立健全应急通信系统,保障信息畅通;(6)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形成合力。6.2应急响应程序与措施6.2.1预警与信息报告(1)预警发布:根据气象、水文等信息,及时发布预警信息;(2)信息报告:发觉水上交通时,立即上报至应急指挥部,并通知相关部门。6.2.2应急响应启动(1)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2)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评估,制定应急处置方案;(3)各应急小组按照职责分工,迅速展开救援工作。6.2.3应急处置措施(1)现场救援:组织力量进行搜救,救治伤员,控制发展;(2)交通管制:对区域实施交通管制,保障救援通道畅通;(3)疏散转移:根据影响范围,及时疏散转移周边群众;(4)环境保护:采取措施,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5)信息发布:及时发布信息,回应社会关切;(6)后续处理:对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6.3水上交通案例分析以下列举几个典型水上交通案例,分析其原因、应对措施及教训:案例1:某地船舶相撞原因:驾驶员操作失误,违反航行规则;措施:加强驾驶员培训,严格执行航行规定;教训:提高驾驶员安全意识,规范航行行为。案例2:某地船舶火灾原因:电气设备老化,引发火灾;措施:定期检查船舶设备,消除安全隐患;教训:加强船舶设备维护,防止类似发生。案例3:某地船舶沉没原因:超载,船体结构受损;措施:严格执行载重规定,加强船舶结构检查;教训:加强船舶安全管理,杜绝超载现象。案例4:某地油品泄漏原因:油品运输船舶发生泄漏;措施:及时进行油污清理,防止污染扩散;教训:加强油品运输船舶监管,提高应对能力。第7章水上搜救行动组织与实施7.1水上搜救组织架构与职责7.1.1组织架构水上搜救组织架构分为三级:国家级、省级和地方级。各级搜救组织之间协同配合,共同完成水上搜救任务。(1)国家级水上搜救组织:负责全国水上搜救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制定水上搜救政策、法规和标准,组织跨省、跨国搜救行动。(2)省级水上搜救组织: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上搜救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制定本省水上搜救计划,组织省内搜救行动。(3)地方级水上搜救组织:负责本地区水上搜救工作的具体实施,建立健全搜救队伍,开展搜救培训及演练。7.1.2职责分配(1)国家级水上搜救组织职责:①制定水上搜救政策和法规;②指导和协调省级水上搜救工作;③组织跨省、跨国搜救行动;④对水上搜救队伍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2)省级水上搜救组织职责:①贯彻执行国家水上搜救政策;②制定本省水上搜救计划;③组织省内搜救行动;④指导和协调地方级水上搜救工作;⑤对本省水上搜救队伍进行业务培训和演练。(3)地方级水上搜救组织职责:①负责本地区水上搜救工作的具体实施;②建立健全搜救队伍,配备搜救设备;③开展搜救培训及演练;④参与搜救行动的协调与配合。7.2搜救行动的启动与协调7.2.1启动条件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启动水上搜救行动:(1)接到水上遇险报警;(2)发觉水上遇险事件;(3)其他相关部门要求协助进行水上搜救。7.2.2启动程序(1)接到报警或发觉遇险事件后,立即报告上级水上搜救组织;(2)根据情况,启动相应级别的搜救行动;(3)通知搜救队伍及相关部门,迅速展开搜救工作。7.2.3协调机制(1)建立水上搜救指挥系统,统一指挥协调搜救行动;(2)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保证搜救行动顺利进行;(3)定期组织搜救演练,提高搜救队伍的协同作战能力。7.3搜救资源的整合与调度7.3.1搜救资源整合(1)整合各类搜救队伍,包括专业搜救队伍、志愿者搜救队伍等;(2)整合搜救设备,包括救援船只、直升机、无人机等;(3)建立水上搜救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7.3.2搜救资源调度(1)根据搜救行动需求,合理调度搜救队伍和设备;(2)优先保障遇险人员的生命安全;(3)根据搜救现场情况,动态调整搜救力量,保证搜救效果。第8章水上救生技术与搜救方法8.1救生技术与设备的应用本章主要介绍水上救生技术与设备在我国水上交通安全与救助作业中的应用。救生技术与设备是实现水上救助作业的基础,对于提高救助效率和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8.1.1救生设备救生设备主要包括救生圈、救生衣、救生筏、救生艇等。在实际救助过程中,应根据遇险人员的数量、水域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救生设备。8.1.2救生技术救生技术包括水面救生、水下救生和空中救生。具体技术如下:(1)水面救生:利用救生圈、救生衣等设备,对遇险人员进行水面上的救援。(2)水下救生:通过潜水员或潜水设备对遇险人员进行水下搜救。(3)空中救生:利用直升机、无人机等空中设备进行搜救。8.2水上搜救方法及适用场景水上搜救方法的选择对于救助成功。以下是根据不同场景介绍的水上搜救方法:8.2.1现场搜救适用于遇险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对周边水域进行快速搜索,以便尽快找到遇险人员。(1)目视搜索:通过救助人员的肉眼观察,对水域进行搜索。(2)声纳搜索:利用声纳设备探测水下物体,找到遇险人员。8.2.2远程搜救适用于遇险事件发生时间较长,遇险人员可能已漂流至较远水域的情况。(1)航空搜救:利用飞机、直升机等航空设备进行大范围搜索。(2)船舶搜救:利用救援船只进行远距离水域的搜救。8.3水上救生与搜救的国际合作水上救生与搜救是国际间的共同任务,各国应积极开展合作,共同提高救生与搜救能力。8.3.1国际合作机制建立水上救生与搜救国际合作机制,如签订合作协议、开展联合演练等,以提高各国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8.3.2技术交流与培训加强水上救生与搜救技术的国际交流,定期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促进各国救生与搜救技术的发展。8.3.3跨国搜救行动在跨国水域发生遇险事件时,各国应积极开展联合搜救行动,共同为遇险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救助。第9章水上交通安全培训与教育9.1水上交通安全培训内容与要求9.1.1培训目的水上交通安全培训旨在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熟悉水上交通法规,掌握安全操作技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水上交通安全。9.1.2培训内容(1)水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2)水上交通安全基础知识;(3)船舶驾驶操作技能;(4)水上交通安全应急处理;(5)水上交通风险识别与防范;(6)水上交通安全案例分析。9.1.3培训要求(1)培训对象:从事水上交通相关工作的船员、管理人员等;(2)培训方式:采取理论教学、实操训练、模拟演练等多种形式;(3)培训时间: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每次培训时间不少于24学时;(4)培训考核: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合格者颁发培训证书。9.2船员职业培训与素质提升9.2.1培训内容(1)船舶驾驶技能;(2)船舶维修与保养;(3)航海英语;(4)船舶管理与领导能力;(5)水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6)船员心理素质与沟通能力。9.2.2培训要求(1)培训对象:船员;(2)培训方式:采取理论教学、实操训练、模拟演练、岗位实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