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技术应用作业指导书_第1页
智能机器人技术应用作业指导书_第2页
智能机器人技术应用作业指导书_第3页
智能机器人技术应用作业指导书_第4页
智能机器人技术应用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能技术应用作业指导书TOC\o"1-2"\h\u5700第1章技术概述 4181431.1发展简史 4298321.1.1早期发展阶段(20世纪初1950年代) 4314461.1.2产业化阶段(1950年代1970年代) 443521.1.3智能化阶段(1970年代至今) 436981.2分类及特点 4257851.2.1按应用领域分类 427491.2.2按驱动方式分类 582171.2.3按控制方式分类 510191.3技术应用领域 5322281.3.1制造业 5110501.3.2医疗领域 5284811.3.3家庭服务 5103551.3.4特种作业 5289061.3.5教育与娱乐 528174第2章硬件系统 569032.1硬件结构 5285262.1.1机械结构 6184022.1.2动力系统 6180982.1.3传动系统 6216762.2传感器与执行器 6252582.2.1传感器 6192932.2.2执行器 7271202.3控制器与计算平台 746452.3.1控制器 791922.3.2计算平台 719693第3章软件系统 7324193.1操作系统 7194883.1.1操作系统类型 7166343.1.2操作系统功能 8314643.1.3操作系统特点 8128923.2编程语言 841543.2.1编程语言类型 836143.2.2编程语言特点 885533.3软件架构 816233.3.1层次化架构 9271523.3.2模块化架构 9313703.3.3面向服务架构(SOA) 9318963.3.4微服务架构 926797第4章感知技术 9265334.1视觉感知 949364.1.1概述 9434.1.2常用视觉传感器 9281064.1.3视觉感知技术在中的应用 9156204.2激光雷达感知 9103084.2.1概述 9143814.2.2常用激光雷达传感器 10159064.2.3激光雷达感知技术在中的应用 10192384.3超声波与红外感知 10183404.3.1概述 1099824.3.2常用超声波与红外传感器 1031044.3.3超声波与红外感知技术在中的应用 103605第5章定位与导航 108555.1定位技术 10175645.1.1观测定位法 1098235.1.2惯性导航定位 10139065.1.3地图匹配定位 11135535.1.4协同定位 118005.2导航算法 11312615.2.1漫游算法 11290445.2.2模型预测控制(MPC) 11132385.2.3粒子滤波算法 11318845.2.4A算法 1166375.3路径规划 1197475.3.1图搜索法 11125325.3.2潜在场方法 11117155.3.3贝尔曼方程法 1273395.3.4线性规划法 129956第6章运动控制 12119276.1运动学模型 12253056.1.1正运动学模型 12268056.1.2逆运动学模型 1284856.2动力学模型 12173996.2.1刚体动力学模型 12144776.2.2非线性动力学模型 12162166.3运动控制器设计 12190046.3.1位置控制器设计 1294606.3.2姿态控制器设计 13222926.3.3速度控制器设计 1373056.3.4力矩控制器设计 134251第7章人机交互 1380057.1语音识别与合成 13189697.1.1语音识别技术 13160867.1.2语音合成技术 13214787.1.3语音交互应用案例 135257.2图形用户界面 1366577.2.1图形用户界面设计原则 13275487.2.2常用图形用户界面控件 13267127.2.3图形用户界面应用案例 1491357.3手势识别与跟踪 1426757.3.1手势识别技术 14172737.3.2手势跟踪技术 14269797.3.3手势交互应用案例 1431204第8章自主学习与人工智能 1487288.1机器学习基础 14151088.1.1机器学习概述 1480868.1.2监督学习 14307318.1.3无监督学习 14244798.1.4半监督学习 1430048.2深度学习技术 14321968.2.1深度学习概述 15101768.2.2卷积神经网络(CNN) 15163898.2.3循环神经网络(RNN) 15126078.2.4对抗网络(GAN) 15310758.3强化学习与自适应控制 15122078.3.1强化学习概述 15312518.3.2Q学习 15181098.3.3策略梯度方法 15169468.3.4自适应控制 1515530第9章应用案例 1549049.1工业应用 15226999.1.1汽车制造业 1674559.1.2电子电器行业 162509.1.3食品饮料行业 16126009.2服务应用 16324449.2.1医疗服务 16262159.2.2餐饮服务 16158599.2.3家政服务 16199899.3特种应用 16210059.3.1灾难救援 16325119.3.2空中 1630209.3.3水下 16122699.3.4空间 1750239.3.5核工业 1710547第10章安全与伦理 172142110.1安全规范 171922010.1.1设计安全规范 17589910.1.2操作安全规范 17628510.1.3使用环境安全规范 171229610.2安全控制策略 172893210.2.1紧急停止装置 171777710.2.2安全监控与预警系统 171458410.2.3安全防护装置 171002910.3伦理与法律规范 182883510.3.1伦理规范 181963410.3.2法律规范 18第1章技术概述1.1发展简史技术的发展可追溯至二十世纪初期,自那时以来,它经历了多次重要的变革和发展。最初,主要应用于制造业,完成简单的重复性作业。科技的进步,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其应用领域也逐渐扩大。1.1.1早期发展阶段(20世纪初1950年代)早在20世纪初,欧洲和美国的一些科幻小说中便出现了的概念。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KarelCapek)在其剧本《罗素姆的万能》中首次提出了“”一词。此后,人们开始关注并研究这种可以替代人类劳动的设备。1.1.2产业化阶段(1950年代1970年代)20世纪50年代,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上第一台工业Unimate问世,标志着技术进入产业化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应用于汽车制造、焊接等领域。1.1.3智能化阶段(1970年代至今)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技术逐渐向智能化方向迈进。这一阶段的代表性成果包括移动、服务、医疗等。1.2分类及特点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多种类型,以下为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及其特点。1.2.1按应用领域分类(1)工业:主要用于制造业,具有精度高、负载大、稳定性好等特点。(2)服务:应用于非制造业领域,如医疗、教育、家庭等,具有较强的人机交互能力。(3)特种:用于特殊环境或特殊任务,如深海探测、空间探测等。1.2.2按驱动方式分类(1)液压驱动:具有较大输出力,但系统复杂、重量大。(2)电动驱动:结构简单,控制精度高,但输出力相对较小。(3)气动驱动:响应速度快,但负载能力有限。1.2.3按控制方式分类(1)程序控制:通过预设程序实现动作。(2)示教再现:通过手动示教,使学习并再现动作。(3)智能控制:利用传感器、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的自适应、自学习和自主决策。1.3技术应用领域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日益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3.1制造业工业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组装、食品加工等行业,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1.3.2医疗领域医疗应用于手术辅助、康复治疗、药物配送等环节,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1.3.3家庭服务家庭服务可完成家务劳动,如清洁、烹饪、看护等,减轻了人们的生活负担。1.3.4特种作业特种应用于深海探测、空间探测、灾难救援等领域,为人类摸索未知世界和应对自然灾害提供了重要支持。1.3.5教育与娱乐教育娱乐可应用于教育、娱乐、陪伴等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和乐趣。第2章硬件系统2.1硬件结构硬件结构是技术应用的物质基础,其设计合理性直接影响到的功能和功能。本节将从机械结构、动力系统、传动系统等方面介绍硬件结构。2.1.1机械结构机械结构主要包括本体、关节、连杆等部分。根据应用场景和功能需求,机械结构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轻量化:在保证刚度和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减轻本体质量,提高其运动功能。(2)尺寸优化:合理设计关节和连杆尺寸,提高工作空间和灵活性。(3)机构布局:根据功能需求,合理布局各关节和执行器,降低机械臂碰撞和干涉风险。2.1.2动力系统动力系统为提供动力来源,主要包括电池、电机等组件。在选择动力系统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功率密度:选择高功率密度动力系统,提高整体功能。(2)续航能力:根据应用场景,选择合适容量的电池,保证长时间工作需求。(3)安全性:保证动力系统在高温、高压等环境下稳定工作,降低故障风险。2.1.3传动系统传动系统负责将动力传递到各个关节和执行器,主要包括齿轮、皮带、同步带等传动方式。在设计传动系统时,应关注以下几点:(1)传动效率:选择高传动效率的传动方式,降低能量损耗。(2)精度:保证传动系统的运动精度,满足高精度运动需求。(3)可靠性:提高传动系统的可靠性,减少故障和维护成本。2.2传感器与执行器传感器和执行器是硬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负责感知环境和执行任务。2.2.1传感器传感器用于获取周围环境信息,包括视觉传感器、力传感器、触觉传感器等。在选择传感器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灵敏度:选择高灵敏度的传感器,提高环境信息获取能力。(2)鲁棒性:保证传感器在复杂环境下稳定工作,降低故障率。(3)响应速度:选择快速响应的传感器,提高实时性。2.2.2执行器执行器负责将控制指令转化为机械动作,主要包括电机、液压缸、气压缸等。在选择执行器时,应关注以下几点:(1)精度:保证执行器具有较高的运动精度,满足精确控制需求。(2)扭矩/力:选择合适扭矩或力的执行器,保证具备足够的负载能力。(3)响应速度:选择快速响应的执行器,提高动态功能。2.3控制器与计算平台控制器和计算平台是硬件系统的核心,负责实现运动控制、任务规划和决策等功能。2.3.1控制器控制器主要包括硬件控制器和软件控制器。在选择控制器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实时性:保证控制器具备实时处理能力,满足快速响应需求。(2)可编程性:选择具备可编程性的控制器,方便用户进行二次开发。(3)扩展性:考虑控制器接口和硬件资源,保证后期功能升级和扩展。2.3.2计算平台计算平台负责处理传感器数据、实现视觉识别和决策等功能。在选择计算平台时,应关注以下几点:(1)功能:选择高功能计算平台,满足复杂计算需求。(2)能耗:考虑计算平台功耗,保证续航能力。(3)集成度:选择高集成度的计算平台,减小体积和重量。第3章软件系统3.1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软件系统的核心,负责管理的硬件资源,提供运行环境以及执行用户程序。本章主要介绍操作系统的类型、功能及其特点。3.1.1操作系统类型(1)实时操作系统(RTOS):实时操作系统具有严格的时间限制,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任务。常见的实时操作系统有VxWorks、QNX等。(2)非实时操作系统:非实时操作系统对任务执行时间没有严格要求,如Windows、Linux等。3.1.2操作系统功能(1)进程管理:操作系统负责进程的创建、调度、同步、通信和终止。(2)存储管理:操作系统负责内存的分配、回收和保护。(3)文件管理:操作系统提供文件存储、检索、更新等功能。(4)设备管理:操作系统负责管理各种硬件设备,包括输入输出设备、通信设备等。3.1.3操作系统特点(1)可扩展性:操作系统支持用户添加或删除功能模块。(2)可移植性:操作系统可以在不同的硬件平台上运行。(3)可靠性:操作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保证长时间稳定运行。(4)易用性:操作系统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便于用户进行操作。3.2编程语言编程语言是用于编写程序的工具,本章主要介绍常见的编程语言及其特点。3.2.1编程语言类型(1)过程式编程语言:如C、C等,适用于编写结构化程序。(2)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如Java、Python等,适用于编写模块化程序。(3)专用编程语言:如RobotC、KRL(KUKARobotLanguage)等,针对特定品牌或类型。3.2.2编程语言特点(1)易学易用:编程语言应具有简单易学的语法,便于用户快速掌握。(2)高效性:编程语言应能够高效地执行程序,提高生产效率。(3)跨平台:编程语言应支持在不同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上运行。(4)强大的库支持:编程语言应提供丰富的库,方便用户调用。3.3软件架构软件架构是指软件系统的整体结构,包括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本章主要介绍常见的软件架构及其优缺点。3.3.1层次化架构层次化架构将软件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功能。优点是结构清晰,易于维护;缺点是通信开销较大。3.3.2模块化架构模块化架构将软件划分为多个独立模块,各模块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优点是可扩展性强,便于功能升级;缺点是模块间通信复杂。3.3.3面向服务架构(SOA)面向服务架构将软件划分为一系列服务,各服务之间通过消息传递进行通信。优点是服务之间耦合度低,便于分布式部署;缺点是通信延迟较大。3.3.4微服务架构微服务架构将软件划分为一系列细粒度的服务,每个服务负责一个具体功能。优点是便于快速开发、部署和扩展;缺点是服务数量较多,管理复杂。第4章感知技术4.1视觉感知4.1.1概述视觉感知是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重要途径。通过安装摄像头等视觉传感器,能够实现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理解,为后续的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4.1.2常用视觉传感器(1)摄像头:分为单目摄像头、双目摄像头和深度摄像头等,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2)红外摄像头:适用于夜间或低光照环境,可获取红外图像信息。4.1.3视觉感知技术在中的应用(1)目标识别:通过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识别特定目标。(2)场景理解:对获取的图像进行分析,提取场景特征,实现对环境的理解。(3)路径规划:根据视觉信息,规划的行走路径,避免碰撞。4.2激光雷达感知4.2.1概述激光雷达(LiDAR)是一种主动式感知技术,通过向目标发射激光脉冲,并根据反射光信号获取目标的位置和形状信息。4.2.2常用激光雷达传感器(1)二维激光雷达:适用于平面地图构建和障碍物检测。(2)三维激光雷达:可获取三维空间信息,应用于复杂场景的感知。4.2.3激光雷达感知技术在中的应用(1)环境建图:通过激光雷达扫描,构建环境的三维地图。(2)避障:利用激光雷达检测周围障碍物,实现实时避障。(3)定位:结合激光雷达和惯性导航系统,实现的精确定位。4.3超声波与红外感知4.3.1概述超声波与红外感知技术均为被动式感知技术,适用于近距离的障碍物检测和目标追踪。4.3.2常用超声波与红外传感器(1)超声波传感器:通过发射和接收超声波脉冲,测量与障碍物的距离。(2)红外传感器:检测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实现对目标的追踪和避障。4.3.3超声波与红外感知技术在中的应用(1)近距离避障:利用超声波传感器检测周围的障碍物,实现近距离避障。(2)目标追踪:通过红外传感器追踪特定目标,实现对目标的跟踪和识别。(3)辅助定位:结合超声波和红外传感器,提高定位的准确性。第5章定位与导航5.1定位技术定位技术是在未知环境中确定自身位置的过程。定位技术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的导航效果。本节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定位技术。5.1.1观测定位法观测定位法是通过测量与已知位置的观测角度和距离来确定位置的方法。常见的观测定位法有三角定位和三边定位。5.1.2惯性导航定位惯性导航定位是利用内部的惯性传感器(如加速度计、陀螺仪等)来获取的运动信息,通过积分运算得到的位置和速度。5.1.3地图匹配定位地图匹配定位是将的感知数据与预先构建的环境地图进行匹配,从而确定的位置。地图匹配定位主要包括基于特征的匹配和基于网格的匹配。5.1.4协同定位协同定位是指多个通过相互通信和协同工作,提高定位精度的方法。协同定位主要包括相对定位和全局定位。5.2导航算法导航算法是实现从当前位置到目标位置的过程。本节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导航算法。5.2.1漫游算法漫游算法是根据传感器信息,自主选择路径进行摸索的算法。漫游算法包括随机漫游、梯度漫游等。5.2.2模型预测控制(MPC)模型预测控制是一种优化算法,通过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状态,求解最优控制输入,实现导航。5.2.3粒子滤波算法粒子滤波算法是一种基于概率的滤波方法,通过一组粒子来表示的状态分布,实现对位置的估计。5.2.4A算法A算法是一种启发式搜索算法,通过评估每个节点的代价值,寻找从起点到终点的最优路径。5.3路径规划路径规划是指在已知环境中,为规划一条从起点到目标点的安全、高效路径。本节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路径规划方法。5.3.1图搜索法图搜索法是将环境抽象为图结构,利用图论的相关算法(如Dijkstra、A等)进行路径规划。5.3.2潜在场方法潜在场方法是一种基于物理场的路径规划方法,通过构建引力场和斥力场,使在场力的作用下避开障碍物,到达目标点。5.3.3贝尔曼方程法贝尔曼方程法是一种动态规划方法,通过求解贝尔曼方程,得到的最优路径。5.3.4线性规划法线性规划法是将路径规划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通过求解线性规划模型,得到的最优路径。第6章运动控制6.1运动学模型6.1.1正运动学模型本节主要介绍智能正运动学模型,即根据给定的关节角度和结构参数,计算末端执行器位置和姿态的过程。内容包括DH参数法、齐次变换矩阵、螺旋理论等,为后续运动控制提供理论基础。6.1.2逆运动学模型本节主要介绍智能逆运动学模型,即根据给定的末端执行器位置和姿态,求解关节角度的过程。内容包括解析法、数值法、神经网络法等,为运动控制器设计提供依据。6.2动力学模型6.2.1刚体动力学模型本节主要介绍智能刚体动力学模型,分析在运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建立关节力矩与末端执行器动力学之间的关系。内容包括牛顿欧拉法、拉格朗日法、凯恩法等。6.2.2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本节主要介绍智能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考虑系统中的非线性因素,如摩擦、弹性变形等。通过非线性动力学建模,为运动控制器设计提供更准确的模型。6.3运动控制器设计6.3.1位置控制器设计本节主要介绍智能位置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等。重点分析控制器参数的整定方法,以保证末端执行器在期望位置稳定运行。6.3.2姿态控制器设计本节主要介绍智能姿态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包括PID控制、滑模控制、反演控制等。针对不同类型的,选择合适的姿态控制器,以保证末端执行器在期望姿态稳定运行。6.3.3速度控制器设计本节主要介绍智能速度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包括PI控制、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等。通过速度控制器设计,实现末端执行器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跟踪和精确控制。6.3.4力矩控制器设计本节主要介绍智能力矩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包括前馈控制、反馈控制、自适应控制等。力矩控制器设计的目标是实现对关节力矩的精确控制,从而提高运动的稳定性和精度。第7章人机交互7.1语音识别与合成7.1.1语音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是指通过机器对人类语音进行识别和理解的过程。本章主要介绍连续语音识别、孤立词识别和关键词识别等技术在人机交互中的应用。7.1.2语音合成技术语音合成技术是将文本信息转换为自然流畅的语音输出。本节主要讨论波形合成、参数合成和拼接合成等技术在人机交互中的实现方法。7.1.3语音交互应用案例介绍语音识别与合成技术在导航、任务执行、智能客服等场景中的应用实例。7.2图形用户界面7.2.1图形用户界面设计原则本节介绍图形用户界面(GUI)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界面布局、色彩搭配、字体选用等方面,以提高人机交互的友好性和易用性。7.2.2常用图形用户界面控件分析常用图形用户界面控件的功能和特点,如按钮、文本框、列表框等,以及如何在人机交互中合理运用这些控件。7.2.3图形用户界面应用案例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图形用户界面在控制、信息查询、教学辅助等领域的应用。7.3手势识别与跟踪7.3.1手势识别技术本节介绍手势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手势识别、基于传感器手环的手势识别等。7.3.2手势跟踪技术探讨基于视觉、惯性传感器等手段的手势跟踪技术,以及其在人机交互中的应用。7.3.3手势交互应用案例以实际应用为例,阐述手势识别与跟踪技术在控制、虚拟现实、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应用价值。第8章自主学习与人工智能8.1机器学习基础8.1.1机器学习概述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让计算机通过数据驱动,自动学习和改进算法功能。在技术领域,机器学习技术为提供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能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8.1.2监督学习监督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种主要方法,通过训练数据集指导模型学习,从而实现对未知数据的预测。本节将介绍监督学习的原理、算法和应用。8.1.3无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是指在没有任何标签信息的情况下,通过数据本身的特征和规律进行学习。本节将介绍无监督学习的典型算法,如聚类、降维等,并探讨其在领域的应用。8.1.4半监督学习半监督学习介于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之间,利用部分标签数据和大量无标签数据共同训练模型。本节将讨论半监督学习在技术中的应用及其优势。8.2深度学习技术8.2.1深度学习概述深度学习是一种模拟人脑神经网络结构的机器学习技术,通过构建多层次的神经网络,自动提取特征并完成分类、回归等任务。本节将介绍深度学习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技术中的应用。8.2.2卷积神经网络(CNN)卷积神经网络在图像处理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本节将介绍CNN的原理、结构及其在视觉感知中的应用。8.2.3循环神经网络(RNN)循环神经网络能够处理序列数据,具有记忆功能。本节将介绍RNN的原理、改进算法(如LSTM、GRU)及其在自然语言处理、路径规划等领域的应用。8.2.4对抗网络(GAN)对抗网络是一种通过竞争学习数据的方法,本节将介绍GAN的原理、训练过程及其在图像、风格迁移等任务中的应用。8.3强化学习与自适应控制8.3.1强化学习概述强化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种方法,通过智能体与环境的交互,学习最优策略以实现特定目标。本节将介绍强化学习的基本概念、算法框架及其在控制中的应用。8.3.2Q学习Q学习是一种基于值函数的强化学习方法,本节将介绍Q学习的原理、改进算法(如DeepQNetwork,DQN)及其在决策和路径规划中的应用。8.3.3策略梯度方法策略梯度方法直接优化策略函数,本节将介绍策略梯度方法的原理、算法及其在控制中的应用。8.3.4自适应控制自适应控制是一种根据系统功能自动调整控制器参数的方法,本节将介绍自适应控制在领域的应用,并探讨与强化学习的结合。第9章应用案例9.1工业应用9.1.1汽车制造业在汽车制造业中,工业被广泛应用于焊接、涂装、组装等环节。例如,在焊接环节,工业可以完成车身焊接作业,提高生产效率及焊接质量。9.1.2电子电器行业工业在电子电器行业中主要应用于装配、检测、搬运等环节。例如,在手机组装线,工业可以完成螺丝锁附、屏幕粘贴等精细作业。9.1.3食品饮料行业在食品饮料行业,工业可应用于包装、分拣、搬运等环节。如,可以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完成高速、高效的包装作业。9.2服务应用9.2.1医疗服务医疗服务可应用于手术辅助、康复护理、医院导诊等领域。例如,手术辅助可以提高手术精准度,缩短手术时间。9.2.2餐饮服务餐饮服务包括送餐、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