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题研究报告朗读_第1页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报告朗读_第2页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报告朗读_第3页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报告朗读_第4页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报告朗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报告朗读

附件一湘西雅思实验学校微型课题

过程性管理手册

课题名称:初中语文课堂诵读研究

主持人:赵发法

单位名称:湘西雅思实验学

课题类型独立型

□合作型√

学校课题编

号: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我们通过网络、图书等有关资料检索,发现该课题在国内的研究几乎是一个空白,即使有研究也只是片断、零碎的理论探讨,没有在实践基础上的研究,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研究明显滞后。研究的重点都集中在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上,而对在学校、家庭、班级间起着桥梁作用的年级组管理的研究极少。国外发达国家实行的多数是小班教学,对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落实到个体上比较容易,而国内绝大多数学校实行的是大班教学,教育教学的管理基本上以班为单位,以年级组为核心。而年级组制在全国不少地方有一些规模的中学推行,但是它的地位很模糊:既不是教育行政部门设置的管理层,也非国家成文建立的组织结构,仅仅是个学校规模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实施的一种组织管理。正因如此,我们这个课题就对服务型的年级组管理创新与实践的研究有其必要性。

近年各地年级组管理概述

从XX年我们课题组开展年级主题活动开始到现在,我们发现全国各地对年级组的管理有不少变化,近年年级组管理现状主要是这几个方面:

1.年级组管理模式推广时间和发展情况。

上世纪90年代前有一些中学开始实施年级组管理。全国各地中学90年代开始借助大学系院管理模式对规模较大的学校进行分层科学化、系统化管理的一种形式,它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学校规模大的地区运用的较为广泛,而学校规模小的地区不仅运用的少,而且运用得晚。近几年由于高中生入学人数在全国各地都呈现爆增趋势,一些原来没有实施年级组管理模式的学校纷纷采用这种管理模式。如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在XX年10月开始实施年级组管理。有的在原有的基础上,在不断地加强和研究年级组管理。如有5000余名学生的湖北宜昌夷陵区东湖高中在XX年11月举行了学校的年级组管理研讨会;云南昭通师专附属中学在XX年12月在校内举行了年级组管理的研讨会和交流会。这些情况和我们当时提出研究高中年级组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所预期的基本一致:随着学校规模扩,大多数学校的管理将采用或加强年级组管理。如我省在近几年学生规模3000人以上的学校越来越多,甚至一些地区中学扩张后成为人数达5000-6000人的巨型学校。我校在90年代前就开始实施年级组管理了。

2.年级组管理对象和价值取向情况。

很奇怪的一件事情是,在学校行政管理问题上,全国没有哪一级行政部门明确年级组的管理职责与权利。年级组管理完全是学校的内部管理制度。因此,年级组管理的对象和价值取向就各显其特色。由于研究实践的空间限制,我们仅仅就寻找到的材料进行分析。

从管理对象看,可以分为三类:侧重管理教师教育教学、侧重管理学生品德行为和两者并重。侧重教师教育教学管理者居多。后两者比例要少一些。我校属于第二类,教学主要由学校教研组和年级备课组负责。

从管理价值取向看,可以分为两类:管理效率型和教学效率型。

从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出发,追求管理效率,教师容易把对规章制度的遵守当作组织目的,不是追求组织的真正目的,即教学效率。学校把管理效率当作了目的。这种取向即使管理效率很高,如果没有教学效率的相应提高,也不具有实际价值。我们所知,有些学校制定了非常详细的管理细则,结果呢,管理到是方便了,检查有依据了,但是作为从事专业技术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没完没了的填写各种表格、数据、情况汇报,背离了专业导向,很难集中更多时间从事教育教学和研究。但是这种管理有几大好处:它属于任务型目标管理,学校任务容易落实;属于同质型管理,有利于规范和统一;属于行政型管理,有益于权威的树立与落实。

从学校教育的专业性质出发,年级组管理仅仅是执行和协调服务,教学效率的提高依赖于教研组和备课组。当然,学校是以教学效率为最终目的的。我们学校年级组管理是执行协调服务型。有研究者认为,自90年代年级组管理模式大力推广后,尤其是后期我国出现的名师却与来越少,名校长越来越多。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教育学会顾问、中国教育部教育发展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吕型伟先生曾讲过的一段话来:“谁都明白,一些学校所以办出成绩,一定有一位好校长在领导,这是能起决定作用的人。我还说过,一个学校如果办好了,而且出了一些有名的教师,但校长倒不出名,那肯定是有一位非常谦虚不图名利的好校长的掌舵;反过来,如果这所学校校长名气很大而没有一个有名的教师,这个名校长可能要打个问号,也许是他把功劳都记在自己本本上了,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事实可能是教育体制是提倡学校的管理效率呢,还是在提倡学校的教学效率。如果只是提倡高效的学校管理,自然校长就更有可能成为名校长;如果提倡高效的教育教学,自然教师就更有可能成为名教师。当然,能够管理效率和教学效率都有收获是最佳的了。

从教学效率提高角度出发,年级组起到协调服务的作用。但是,现代教育对人的培养,已经不仅仅是学科专业知识。由于在身心发展具有同质性的同一年级学生,年级组管理上有优势;教研组或者备课组由于没有经常直接接触学生,所以对学生的身心和行为的了解与管理就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在现有情况下,实施教研组管理又不现实。这需要我们在教学效率与管理效率上找到平衡点。

我们看看美国近年来开展的基础教育管理改革,赵中建《近年来美国学校管理改革述评》一文中提到美国基础教育的几种情况:“校本管理”“特许学校”都是管理重心下移,给学校、教师、家长、社区更多的自主权;而公立学校私营管理的“营利教育(for-profitededucation)”是当前美国“争论最热烈的教育问题”之一。这一争论主要集中于20世纪90年代教育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学校管理形式,即公立学校私营管理。是指由营利性的私营公司管理的公立学校及其教育,而在这些学校中就读的学生仍享受其他公立学校中学生所享受的待遇。在美国,由私营管理公司通过承包方式管理公立学校并对学校事务负责,是90年代开始出现的一种改革思路和实践。1995年12月,巴尔的摩市学校委员会在马里兰大学对选择公司的管理结果进行了一次独立评价后投票表决,提前一年半中止执行与教育选择公司签订的管理合同。这一“被广泛看作是公校私营管理的重要的实验案例”从而夭折于成长之中。尽管教育选择公司在学校管理经营上的失败可以归结为多种原因,但最为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业成绩并未因学校实行私营管理而得到提高,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是美国公校私营改革的最重要促动因素。这场教育管理改革主要的问题是:是提高学生成绩还是赢利,抑或两者兼而有之?大致存在着两种观点:一是以教育界为主要代表的持怀疑态度的观点,认为规模经济学完全远离教育”。另一是以经济或企业界为代表的持积极态度的观点,认为这是一场新型公立学校与传统公立学校进行的教育竞赛,“儿童是最大的赢家”。说到底,是关于管理效率和教学效率的争论,即“企业式的管理模式”能否真正提高教学效率的问题。

3.年级组管理组成、职责与权限现状。

根据年级组组成、职责与权限分为三大类:

年级分管领导和年级组长制。分管领导由学校领导或中层干部担任、年级组组长由德育处向校长推荐,由校行政会议或者校长任命。在德育处和校长指导下开展工作。职责是管理考核本年级的教师、教育、教学、班级、学生;执行学校下达的各项任务。具有人事权、考核权、财经权。这一类属于管理范围权力完全下放型。

级务领导小组制。由一名年级组长和3-5名级务成员组成。在校长、教务处、德育处

指导下开展工作。职责是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制定本年级组的工作计划,指导班主任、科任教师制定工作计划,并检查督促。考核学生,审批学校拨到年级组的使用经费;审定本年级教师的工作补贴、奖金。这一类属于管理范围有限权力下放型。

年级组长负责制。年级组长由校行政会议决定。也可以同时任命一名学校中层或以上干部辅助。年级组的工作在德育处的指导下开展。职责是执行学校下达的任务,为年级的教育教学、教师、学生服务,与各部门协作,指导年级班主任工作。年级组不进行班主任考核、任免、调换,不对科任教师进行督促、考核,主要对年级学生品行进行教育指导。这种负责,严格意义是服务协调,这一类属于服务协调型。

如果把这三类进行大的区分,就是管理型和服务协调型。本校年级组管理属于服务协调型。年级组主要负责学生的品行教育,教学主要由教研组、教务处负责,教师的考核任免工作安排,由教研组、相关处室、学校领导负责。

4.学校对年级组的管理制度。

分为有制度和无制度两类。有些学校对年级组和年级组长的职责、权限作了规定;有的只是动态的依据学校的管理制度类推,没有成文的制度。我校属于后一类。因为属于服务型,没有考核、裁量等权利,所以也没有相关规定进行界定。学校有任务就协调执行,没有任务,就看年级组能不能和愿不愿主动开展活动。

过去的学校管理方式,主要以“外控”为主,它使得学校制度变得异常庞大、复杂;“外控”的管理方式,也使得学校缺乏相应的应变能力,追不上时代的需要。这些因素使学校管理产生了很大的困难。同理,年级组的管理就更缺少灵活度。过去如果说学校行政职权不是掌握在本来应该掌握权力的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和一些社区人员等手里,而主要由一些教育行政机构掌握,那么直接面对学生的年级组管理层就更没有权利高效快速的利用资源。这样,学校变得高度权力集中甚至十分官僚化、科层化,年级组的应有变化不能很快决策实施。年级组运作主要是为了满足学校教育教学的要求,不能灵活地做出相应的对策去满足新需要,年级组的应变能力受到许多僵化规则的限制。

同时,年级组在资源运用方面的权力却很小,受制于学校各部门,而学校各部门不

是每天都面对着学生,又不能够直接了解学生各方面的需要,却是资源运用的决策者,在这些因素互相影响下,资源未能有效被运用,学生的真正需要也未能得到满足,教育质量达不到最优。年级组管理整体上还处在“模糊状态”。

我们现行的年级组管理模式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有的年级组形同虚设,班主任很难到年级组办公;年级与年级间,甚至有同年级间各班主任之间,各自为“政”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在高中发生的问题多为跨班级、跨学校的,涉及的学校、社会面广,牵涉的人员多,一个班的班主任往往是难以解决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原有管理模式的不完善弱化了年级组德育的作用,因而在相当程度上它成了学科教研组的延伸。相当多的年级组之间、年级组内部忽视了对学生德育工作的相互交流和共同研究,这样我们的德育工作就非常费力气,而且取得的教育效果也不佳,对教育的积极促进作用也大打折扣。

我国中小学学校普遍的特点,为了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正常运行,大部分学校的教育教学是以教研组和年级组并存且纵横交叉的管理模式进行运作的,积极地看,是条分缕析责任细化;消极地看,是条块分割支离零碎。

我校在年级组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其他地方没有两样。

年级组虽小,却联系着几十甚至上百位教师,几百甚至上千名学生和他们的家庭,与学校的各个教研组,处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年级组犹如联通四面八方的桥梁,起着沟通学校和家长,沟通科任教师与班主任,沟通学生与教师,沟通班级之间学生关系的重要作用。年级组还起着上传下达,穿针引线的协调作用,切不可小视其存在。理清年级组管理的思路,最大化地发挥年级组的作用,年级组管理实践的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年级组主要担负着全校各班级的日常工作、常规管理和突发事件的处理的重任。年级组管理的研究的必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因此重视研究年级组管理,变过去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就尤为必要。我们主要就此现状,在管理实践中,积极开展服务型管理,拓展管理的途径,以期能收到并增强管理的效能。

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1.学生共同的身心特点和成长需要是研究年级组实践管理的基础。

年级各班主任同学生家长面对的是有共同社会环境、有大致相同的生理特点、大致相似的心理发展背景的人,年级组班主任的合作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年级组教育资源的整合也是必要的,因为这样才有利于对孩子的引导、教育、帮助,班主任和年级组也才能够为学生、家长、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目前各校普遍存在高中班主任年轻化的趋势,这就需要老教师的指点和帮助;老教师也急需知识更新。要充分利用老教师和年轻教师各自的资源优势,形成年级组特有的教育的合力。年级组还要负责执行具体的教学安排,获取信息、通知、调整、执行、反馈信息,与教师、学生、家长有着多方的联系。基于上述方方面面的因素,我们在年级组的管理上有必要进行大胆的创新,探索。因此,我们认为研究年级组的管理是有很大可行性的。

2.参与管理者的资质和参研人员的水平是研究年级组实践管理的必要保证。

我们年级组的几个班主任,有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年的成都市模范班主任;有两名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还有第一次当高中班主任,大学刚毕业的新手。年级班主任的年龄结构也有梯度,可以在经验与理论上形成优势互补,这样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更有利于教学科研的展开。

研究成员均具备了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特别是对班主任工作的责任感和热情;并且各有所长,有的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能随时传递现代教育的信息;风格类型又各不相同:有情感型,也有理智型的;有灵活型,也有严谨型的;还有学者型的——其中两位班主任还是四川省教育学会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的会员,可以及时为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心理疏导、心理咨询,甚至还要为家长提供心理咨询;有的班主任对合法、合理规范学生行为颇有研究,就让他帮助制定有关的补充规则;有的班主任知识面特别广,可以同学生进行学习、生活、心理、社会、科技等各方面的平等对话,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间关系更融洽。这更有利于课题研究的良好开展。

3.学校对研究工作的支持可以保证研究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主要是学校提供了供研究的一些硬件条件,对研究给予了关注。包括教科室老师对该课题的积极指导。当然,也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在研究行将结束时,学校因为教学的需要和安排,将研究小组的成员基本上分散到各个年级去,原有的团队近乎解散,这种变化为结题带来了不少困难。

4.多样的研究方法和和手段保证研究的过程和结论的可靠性。

我们先通过网上、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研究查阅,确定研究方向,接触最新相关理

论;搜集和汇总各种活动的第一手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影像资料;采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谈话法、试验法、文献法、内容分析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我们将这次研究定位在实践基础上的探索研究,研究的实践资料均来自课题小组开展的各类实践活动。

二、课题研究的设计

研究目标。

以全方位育人为核心目标,以系列活动为载体,组织协调全年级的教育教学,让管理有序、有量、有度。也就是说年级组的管理应该是为教育教学提供最快捷、优质的服务。

研究内容

1.年级组服务型管理及其运行规律,与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的多边关系协调。

2.开展服务学生,体现年级组管理改革的思路和举措,检验管理实践。

3.探索年级教育的一体化、优势资源整合的方式方法。

预计突破的是年级组服务型管理框架的设计及其操作流程的切分,年级主题教育活

动的开展、年级组管理服务实践探讨与总结。

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观察法、问卷法、谈话法、试验法、文献法、内容分析法等。

预期成果

1.提出高中年级组服务型管理的创新与实践的运行模式。

2.开展服务学生的一系列主题活动,形成可操作的案例。

3.探索资源整合的途径和方法。

4.培养高中年级组教育教学管理实践的年轻教师队伍。

5.积累第一手的体验式德育活动的图文音像资料。

三、研究过程

探索准备阶段深化研究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继续进行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全面运用并实施第一阶段的研

究成果,开展一系列的能体现我们的服务理念的年级主题教育活动,体现年级组整合育人,服务管理的思想。研究成果主要是年级主题教育活动方案、学生活动的音像文字资料和师生的研究论文,以及年级组在这些序列活动中贯穿的服务意识、服务方法、服务途径,服务效能达成的路径、服务效果的反馈与总结等。

成果运用阶段

XX年9月22日,在全年级进行文章交流《困惑中学生的问题80%是管理问题》,由班长负责,班主任指导,向高三全体同学作讲解。目的在于延伸我们的研究实效,指导高三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提高学习效率。

总结结题阶段

向教科所、学校教科室咨询结题事宜;汇报课题进展情况;撰写工作报告和结题

报告。XX年6月,准备最后结题。

四、研究成果

(一)研究开展的年级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对利于教师的成长,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这种影响是全方位的。这种积极的影响来自于年级主题活动创意设计的初衷,以及实施的全过程和所取得的成果。

1.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创新教育内容与形式。

新形势下,人们思想认识的多元化,使人们的道德实践范围更广阔。道德教育面临新的问题,教育上更要求我们能求新求变。我们再不能忽视道德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再不能无视学生生活的尊严,不能忽视曾经在德育中盛行的空洞说教造成的教育效果低下的现状及后果。

现在的高中学生,成长于改革开放时期,思维敏捷、开放,求新、求变,不因循守旧。他们的视野范围扩大了,思考有一定深度,行为也在逐步地向成人过渡。学校一般的参观访问活动等主题活动往往不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不能满足他们的心理期待。学生就可能在自我成长的精神需要与现实种种条件限制之下进行盲目的自我培养。

同时同年级各班级之间的教育资源不能及时得以共享,有些很有意义的活动得不到很好的推广,教育和熏陶学生的规模和效应都没有最大化。这就是目前我们中学班级教育自身的局限性。

2.班级主题活动开展的现状需要呼唤全新思路和创新教育形式。

现在,很多到校外开展社会实践的班级活动,要落实策划、审批、组织、安排、实施、管理等一系列的手续非常麻烦,而现状是——没有专门的部门为我们提供方案设计、提供组织实施的相关服务。班主任自己还要想办法解决经费、交通、安全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这样的情形下,单凭某一个班主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多班主任、年级组长却对此望而却步。这样,班级主题活动要想办得与众不同、有新意,可谓要绞尽脑汁,一学期或一学年下来,真有江郎才尽之感。毕竟某一个班主任的力量是有限的,某一个班的创造力也是有局限的。

《初中语文诵读教学》实施方案

张敏卿

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

古典诗文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精华,蕴蓄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正如江泽民同志曾说的:“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有助于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确立以古诗文诵读为突破口,进行初中语文诵读教育研究,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目的,让那些积淀着智慧结晶、映射着理性光辉、浓缩着丰富情感、蕴涵着优美意象的古诗文熏染学生的灵魂,从而加厚他们的文化底蕴,提升他们的品性灵气。在中国五千年的悠久文化中,经典美文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蕴含着中华民族的胸怀、风骨、智慧、情趣。一个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家,必须要有优秀的民族传统,优秀的民族人文精神,这就要求我们的新一代具备这种人文素养,而这些千古美文是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精神资源。人文精神教育即人文教育是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在教育部XX年7月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学校的教育,目的在于打好人生的底本。这个底本可以概括为高尚的情操、良好的涵养、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敏捷的头脑和丰厚的人文底蕴。初中阶段是人成长的又一关键时期,进行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的有效载体。老诗人圣野说:“一个自幼受过诗歌熏陶的人,长大肯定是个有是非观,有真性情的好人。”

可是,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在一浪浪各国文化的冲击下,我们的孩子接触了不少他国的文化。孩子们看日剧,追韩流,常英文韩文日文歌曲,而对于我们民族艺术瑰宝——古诗更是知之者甚少,或仅能吟诵十几首,而对于诗中那优美的意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对古诗的喜爱却根本无从谈起。常此以往,我们祖先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岂不要烟消云散了?纵观我校语文教学在诵读方面普遍存在一些问题:1、学生在校时间长,但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少,阅读层次较低。2、学生阅读积极性不高、老师对诵读认识不够、诵读方式单一等,使诵读成为我校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但是,从去年下半学期开始,我校围绕“营造书香校园”目标,编辑介绍校园里似的校本教材,并由省政府拨款建立了校图书馆,这为普及和推广诵读经典美文创造了良好契机。

因此,开展经典诵读的研究,适应我校学生的发展要求,很有实际研究价值。二,课题的简介

1、两个概念的明确:经典古诗文:在我校课题研究中我们将经典古诗文的内涵界定为最能代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的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历代散文等重要著作。

诵读:诵读在我国传统蒙学中,是先生教给蒙童的主要读书方法。宋人郑侠有《教子孙读书》一诗:“淡然虚而一,志虑则不分。眼见口即诵,耳识潜自闻。神焉默省记,如口味甘珍。一遍胜十遍,不令人艰辛。”这首诗讲的其实就是诵读。意思是说,读书安神静气,虚心专一,思考问题就不会分神。眼睛看到即在口中诵读,耳闻自己的诵读声即潜心思考和记忆,就好比品味甘美珍异的食物。这样读书,一遍可以胜过十遍,而且还不至于太劳累。诵读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诵读更注重一个“熟”字。其次是要“精思”。三是更注重声调的抑扬顿挫。

2.研究中明确的任务:根据语文学科特点,依据教学大纲中对阅读,朗读和背诵的要求,在课堂上多朗读,尽量运用多种朗读的形式,例如吟诵,朗读,默读,分角色读,背诵等等,丰富学生语言感知的途径,优化诵读在学生干支语言过程中的作用,将诵读真正引入课堂。

并明确如何选取适合现在的学生读的内容,如何定量以及如何结合现当代名家名篇,为学生一生打下厚实的文化与精神底子,这是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的。

三.课题组成员及课题实践年段

课题负责人:周淑文

课题小组成员:郦丽芳金飞英徐小斌宋其伟

年段:九年级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

1.生理医学理论:德国医学博士林助雄他指出,诵读经典的过程类似唱念,眼睛看文字与念唱的律动刺激和启动了右脑,而辨别字形以便记忆则是左脑的工作。整个诵读过程恰恰同时动用了左右脑功能,使左右脑动作得以同步。根据研究,左右脑能有同步效用时,学习能力可增长2—5倍。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本身属于“意念的知识”,是古代圣贤思想与智慧的结晶。

2.教育心理学:在青少年的记忆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水平的基础。可见,加强古诗文的背诵是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进行古诗文的诵读将对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只能有积极的促进做用。

3.心理学理论:当今的心理学研究成果指出: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自零岁开始的。一至三岁即有显著发展,三至六岁进展更为迅速,六到十二岁则为一生中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十三岁达到记忆力最高峰,以后最多只能保持此高点。初中生的记忆已经进入下滑阶段,若不能及时掌握这个转折点,记忆将进入退化阶段。诵读古代经典半年到一年之后,约有50%的儿童可能达到近乎过目不忘的记忆能力,而一旦错过良机,则会导致终生遗憾。

4.名家之言: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要正确必须善于摹仿,要熟练必须反复实践。”“在我看来,

现在的问题,至少以白话课文而论,不是讲得太少,而是讲得太多。”“语文课既然主要是技能课,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讲解之外,可以诵读课文或者做别的练习,可以指导课外阅读。”

叶圣陶先生指出:“国文和英文一样,是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现在国文教学,在内容与理法的讨究上比从前注重多了;可是学生吟诵的工夫太少,多数只是看看而已。这又是偏向了一面,丢开了一面。惟有不忽略讨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全而不偏。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荆”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实验目标:根据中学语文学科特点,通过开展语文实验,确立研究语文诵读的基本途径,优化学生语言理解与感知,探索出一条以读代讲,以读带讲的语文课堂教学新途径。

培养目标:让学生认识到诵读是一门语言艺术,激发他们想读,敢读,肯读,乐读的兴趣,以读带思,做到从思考中产生疑问,在疑问中领悟,促进理解,鉴赏,表达等多项能力的运用。

六.课题研究相关实践和方法

1.诵读活动形式的实验探索。

诵读教学目标是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背诵。只求记忆,对诗文的理解不作硬性规定,学生悟多少算多少,为了避免学生因重复记忆而感枯燥乏味,课题组教师群策群力,想方设法,积极探索诵读教学的新途径,尽量借助各种游戏、竞赛等激励措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同学间相互检查,教师定期抽查,分组开展古诗名句对句比赛等,使学生对诗文诵读保持了长久不衰的兴趣。

我们做了以下一些有益的尝试:

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古典名文和名著等内容的学习和诵读,使每个学生在诵读经典诗文中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美好的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懂得爱国、爱家、爱父母、爱他人、爱自己的人生道理。

选取了《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古文观止》、《增广贤文》等作为我校的诵读教材,按必背篇目和推荐篇目,分级逐段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领略中华古诗文的博大精深。

我们的经典诗文诵读时间主要是在以下“五个每”中“挤”出时间进行:

每天从早读课中挤出20分钟进行诵读。

每节课从课前准备中挤出3到5分钟进行诵读。

每天晚上从休息前挤出10分钟进行诵读搭档寝室诵读。

每周从课表中挤出两个课时作为经典诵读课进行诵读。

每月从课堂中挤出一个下午进行年段性的集体诵读。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分配原则,分单元进行诵读经典诗文,保证诵读的“质”和“量”。

我们通过教室内教育电器设备建立了一天的感受经典环境:

1、清晨,“名家诵读五分钟”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魅力;

2、“晨读一刻钟”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