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技术规范与操作手册(含SEO优化)_第1页
工程测量技术规范与操作手册(含SEO优化)_第2页
工程测量技术规范与操作手册(含SEO优化)_第3页
工程测量技术规范与操作手册(含SEO优化)_第4页
工程测量技术规范与操作手册(含SEO优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程测量技术规范与操作手册(含SEO优化)TOC\o"1-2"\h\u546第1章引言 421661.1工程测量技术规范概述 4179111.2操作手册说明 4211621.2.1测量设备操作 4309421.2.2测量数据处理 434671.2.3质量控制与评价 4135951.2.4常见问题解答 5233801.2.5安全防护措施 526845第2章测量基础 5314452.1测量原理 591302.1.1度量衡标准 586082.1.2测量单位 5164552.1.3测量方法 5217372.1.4测量仪器与设备 5221942.2测量误差分析 576732.2.1误差来源 6325592.2.2误差分类 680992.2.3误差估计与处理 6303232.2.4误差传播定律 6317892.3测量数据处理 6298102.3.1数据验证 6141982.3.2数据整理 6210902.3.3数据计算 6244242.3.4数据分析 6168662.3.5数据报告 621760第3章测量仪器设备 698443.1仪器设备选择 688033.1.1依据工程项目的性质、规模和精度要求,合理选择测量仪器设备。所选设备应满足工程测量范围内的技术参数和精度等级需求。 6275563.1.2选择测量仪器设备时,应考虑设备的技术功能、稳定性、可靠性、便携性等因素,并保证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规定。 6283853.1.3根据测量任务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设备,如全站仪、水准仪、GNSS接收机、激光测距仪等。 7178163.1.4优先选择具有良好售后服务和信誉的品牌,保证测量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得到及时的技术支持和维护。 7265853.2仪器设备校准与维护 7304233.2.1测量仪器设备在使用前应进行校准,保证其测量精度满足工程要求。校准周期应遵循生产厂家或国家相关规定。 7281103.2.2校准过程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人员进行,校准结果需记录并归档。 7198453.2.3建立测量仪器设备维护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保证设备功能稳定、故障率低。 738993.2.4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生故障,应及时进行维修,避免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 7234143.3仪器设备操作规范 7263373.3.1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测量仪器设备的功能、原理和操作方法。 7183593.3.2严格按照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249963.3.3操作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7198403.3.4仪器设备使用完毕后,应妥善存放,防止设备受损或丢失。 7205313.3.5建立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制度,记录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关键信息,为设备维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723476第4章水平控制测量 728314.1水平控制测量方法 785344.1.1一般规定 7255174.1.2水准测量 8303564.1.3三角高程测量 8132564.1.4卫星定位测量 8203244.2高程控制测量 892434.2.1一般规定 830084.2.2水准测量 9200004.2.3三角高程测量 9232994.2.4卫星定位测量 9144664.3控制点布设与优化 9212424.3.1控制点布设原则 9277494.3.2控制点优化 98350第5章坐标测量 1045325.1坐标系建立 10101425.1.1坐标系的分类与选择 10130735.1.2坐标系建立方法 10202445.2全站仪坐标测量 1036175.2.1全站仪坐标测量原理 10279435.2.2全站仪坐标测量操作步骤 10151705.3激光扫描测量 1141905.3.1激光扫描测量原理 1140805.3.2激光扫描测量操作步骤 117412第6章遥感与卫星测量 11310826.1遥感技术原理 1195866.1.1遥感技术基本原理 11146716.1.2遥感传感器类型及特性 11249096.2卫星定位测量 11318166.2.1卫星定位系统原理 11310796.2.2卫星定位测量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12171596.3遥感与卫星测量数据处理 12249936.3.1数据处理基本流程 1261676.3.2数据处理方法及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1228633第7章工程测量项目管理 1285317.1项目组织与管理 1292337.1.1项目组织结构 12209977.1.2项目职责分配 12293277.1.3项目管理流程 13273787.1.4人员培训与考核 13102917.2测量项目实施流程 1381667.2.1测量项目策划 136037.2.2测量项目设计 13139477.2.3测量项目实施 1379517.2.4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 13205227.3质量控制与验收 13202907.3.1质量控制措施 13250737.3.2质量检查与审核 13257107.3.3验收标准与程序 13117887.3.4质量问题处理 137133第8章施工测量 14308718.1施工控制网建立 1475098.1.1施工控制网应根据设计图纸和工程要求进行建立,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一致性。 14138378.1.2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4286718.1.3施工控制网建立步骤: 14110138.2建筑物定位测量 1481408.2.1建筑物定位测量应在施工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保证建筑物位置、尺寸及相互关系的准确性。 14283218.2.2建筑物定位测量的方法: 14242178.2.3建筑物定位测量步骤: 1434528.3竣工测量与验收 1520198.3.1竣工测量是对建筑物、构筑物及附属设施在施工完成后进行的全面、细致的测量工作,以保证工程质量。 15146328.3.2竣工测量的内容: 15253068.3.3竣工测量的方法: 1542158.3.4竣工测量与验收的步骤: 157671第9章特殊工程测量 15120639.1桥梁与隧道测量 1562989.1.1测量准备 15264989.1.2控制测量 15292349.1.3施工测量 16244729.2大型水利工程测量 16214969.2.1测量准备 16210719.2.2控制测量 16208179.2.3施工测量 162319.3城市轨道交通测量 16236189.3.1测量准备 16317519.3.2控制测量 16303789.3.3施工测量 1727295第10章测量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171999010.1智能测量技术 172582210.1.1智能测量技术原理与分类 17804510.1.2智能测量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172758110.2BIM与测量技术 182682310.2.1BIM技术概述 18253810.2.2BIM技术与测量技术的结合 182538610.3测量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182077010.3.1测量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181920210.3.2测量技术发展趋势 18第1章引言1.1工程测量技术规范概述工程测量技术规范是保证工程测量质量、提高测量效率、降低测量风险的重要依据。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测量技术在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章将从工程测量技术规范的角度,对测量工作的基本要求、测量方法、数据处理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概述,为工程测量人员提供全面、系统的技术指导。1.2操作手册说明操作手册是针对工程测量过程中各类测量设备、仪器和软件的具体操作方法进行详细阐述的文档。以下将对操作手册的主要内容进行说明:1.2.1测量设备操作本部分详细介绍了各类测量设备的基本结构、功能、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包括但不限于全站仪、水准仪、GNSS接收机、激光扫描仪等常见测量设备。1.2.2测量数据处理本部分阐述了工程测量中涉及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和数据成果输出等环节。针对不同测量项目,提供了相应的数据处理流程和操作建议。1.2.3质量控制与评价本部分介绍了工程测量质量控制的方法和评价标准,包括测量误差分析、精度评定、质量控制措施等。旨在帮助测量人员保证测量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1.2.4常见问题解答本部分收集了工程测量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常见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旨在帮助测量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快速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1.2.5安全防护措施本部分强调了工程测量过程中应遵守的安全规定,包括个人防护、设备防护、现场防护等方面的措施,以保证测量工作的安全顺利进行。通过以上内容的阐述,操作手册旨在帮助工程测量人员熟练掌握测量技术,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测量成果的质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测量人员应结合工程特点和规范要求,灵活运用操作手册,保证工程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第2章测量基础2.1测量原理测量是工程领域中的基本活动,旨在获得物体或物理现象的量化描述。测量原理涉及一系列物理法则和数学关系,为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以下测量原理需严格遵守:2.1.1度量衡标准测量活动需基于国家或国际公认的度量衡标准,保证测量数据具有统一性和可比性。2.1.2测量单位测量结果应采用国际单位制(SI)或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以表示各种物理量。2.1.3测量方法根据工程项目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如直接测量、间接测量、比较测量等。2.1.4测量仪器与设备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设备,遵循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操作,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2.2测量误差分析测量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误差分析有助于了解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以下为测量误差分析的主要内容:2.2.1误差来源分析测量误差可能来源于测量人员、测量仪器、环境条件等方面。2.2.2误差分类将测量误差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以便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消除或减小。2.2.3误差估计与处理对测量数据进行误差估计,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误差处理,如剔除粗大误差、修正系统误差等。2.2.4误差传播定律研究误差在测量过程中的传播规律,为提高测量精度提供理论依据。2.3测量数据处理测量数据的处理是保证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关键环节。以下为测量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2.3.1数据验证对测量数据进行初步验证,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2.3.2数据整理对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包括数据筛选、排序、归档等,以便后续处理和分析。2.3.3数据计算根据测量原理和数学模型,对测量数据进行计算,得出所需的测量结果。2.3.4数据分析对处理后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3.5数据报告按照规定格式和要求,编写测量数据报告,为工程决策提供依据。第3章测量仪器设备3.1仪器设备选择3.1.1依据工程项目的性质、规模和精度要求,合理选择测量仪器设备。所选设备应满足工程测量范围内的技术参数和精度等级需求。3.1.2选择测量仪器设备时,应考虑设备的技术功能、稳定性、可靠性、便携性等因素,并保证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规定。3.1.3根据测量任务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设备,如全站仪、水准仪、GNSS接收机、激光测距仪等。3.1.4优先选择具有良好售后服务和信誉的品牌,保证测量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得到及时的技术支持和维护。3.2仪器设备校准与维护3.2.1测量仪器设备在使用前应进行校准,保证其测量精度满足工程要求。校准周期应遵循生产厂家或国家相关规定。3.2.2校准过程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人员进行,校准结果需记录并归档。3.2.3建立测量仪器设备维护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保证设备功能稳定、故障率低。3.2.4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生故障,应及时进行维修,避免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3.3仪器设备操作规范3.3.1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测量仪器设备的功能、原理和操作方法。3.3.2严格按照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3.3操作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a)避免在高温、低温、高湿、强震等恶劣环境下使用测量仪器设备;b)保持仪器设备清洁、干燥,避免水、尘、油污等影响设备功能;c)避免在强电磁场环境下使用测量仪器设备,以免干扰设备正常工作;d)在操作过程中,如遇设备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负责人。3.3.4仪器设备使用完毕后,应妥善存放,防止设备受损或丢失。3.3.5建立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制度,记录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关键信息,为设备维护和管理提供依据。第4章水平控制测量4.1水平控制测量方法4.1.1一般规定水平控制测量应按照国家有关测量标准和工程测量技术规范进行。测量方法应根据工程规模、测量精度要求及现场条件合理选择。常用的水平控制测量方法包括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和卫星定位测量等。4.1.2水准测量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和水准尺进行高差测量的方法。水准测量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择合适的水准路线,保证测量精度和效率;(2)根据工程需要,选用适当精度等级的水准仪和水准尺;(3)观测时,应保持水准仪和水准尺之间的视线通畅,避免强光、风等影响;(4)进行往返测量,检验测量成果的可靠性。4.1.3三角高程测量三角高程测量是利用三角形的几何关系计算点的高程。三角高程测量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工程需要,选择合适的三角形布设方案;(2)选用适当精度的经纬仪进行观测;(3)保证观测时的气象条件稳定,避免大气折光对测量结果的影响;(4)进行角度和距离的往返测量,提高测量成果的可靠性。4.1.4卫星定位测量卫星定位测量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进行水平控制测量的方法。卫星定位测量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用适当的卫星定位设备,保证测量精度;(2)根据工程需要,合理布设卫星观测点;(3)观测过程中,应保持卫星信号的连续性和稳定性;(4)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消除各种误差影响,提高测量成果的精度。4.2高程控制测量4.2.1一般规定高程控制测量应满足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要求,保证测量成果的精度。高程控制测量的方法包括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和卫星定位测量等。4.2.2水准测量高程水准测量应按照本规范4.1.2条的要求进行。测量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1)选用适当精度等级的水准仪和水准尺;(2)根据工程需要,合理布设水准路线;(3)进行往返测量,提高测量成果的可靠性。4.2.3三角高程测量高程三角测量应按照本规范4.1.3条的要求进行。测量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1)选择合适的三角形布设方案;(2)保证观测时的气象条件稳定;(3)对观测数据进行严密处理,消除误差影响。4.2.4卫星定位测量高程卫星定位测量应按照本规范4.1.4条的要求进行。测量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1)选用适当的卫星定位设备;(2)合理布设卫星观测点;(3)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提高测量成果的精度。4.3控制点布设与优化4.3.1控制点布设原则控制点布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工程规模、测量精度要求和现场条件,合理确定控制点的数量和分布;(2)控制点应选在稳定、易于保存和便于观测的地点;(3)控制点间距应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4)避免控制点布设在地质条件复杂、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区域。4.3.2控制点优化控制点优化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实际观测数据,分析控制点的稳定性和可靠性;(2)对不稳定或可靠性较低的控制点进行剔除或加固;(3)根据工程进度和测量需求,适时增加或调整控制点;(4)保持控制点的统一编号和标识,便于管理和使用。本章未完,待续第5章坐标测量5.1坐标系建立5.1.1坐标系的分类与选择坐标系建立是工程测量的基础,合理的坐标系有利于提高测量精度和效率。坐标系可分为地理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和工程坐标系等。应根据工程项目的需求、规模和特点选择合适的坐标系。5.1.2坐标系建立方法坐标系建立方法包括地面测量法、卫星定位法、数字地图法等。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收集相关地理、地质和测量资料;(2)根据工程项目需求,确定坐标系类型和参数;(3)利用地面测量、卫星定位或数字地图等技术手段,获取控制点坐标;(4)对控制点进行精度分析和评估;(5)建立坐标系并进行验证。5.2全站仪坐标测量5.2.1全站仪坐标测量原理全站仪坐标测量是基于三角测量的原理,通过观测目标点的角度和距离,计算出目标点的坐标。全站仪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操作简便等特点。5.2.2全站仪坐标测量操作步骤(1)选择合适的控制点作为测站和目标点;(2)将全站仪置于测站上,对准目标点;(3)输入测站和目标点的坐标、高程等信息;(4)进行角度和距离测量;(5)根据测量结果,计算目标点坐标;(6)重复测量,提高测量精度。5.3激光扫描测量5.3.1激光扫描测量原理激光扫描测量是利用激光扫描器发射激光束,对目标物体进行扫描,获取目标物体的几何信息。激光扫描具有高分辨率、高精度、非接触式测量等特点。5.3.2激光扫描测量操作步骤(1)选择合适的测量区域和扫描参数;(2)将激光扫描器固定在测量设备上,对准测量区域;(3)启动激光扫描器,进行扫描;(4)采集扫描数据,进行预处理;(5)根据扫描数据,重建目标物体的三维模型;(6)利用三维模型,提取目标物体的坐标信息。注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遵循相关技术规范和操作手册,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提高测量设备的功能。第6章遥感与卫星测量6.1遥感技术原理遥感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远距离探测技术,通过对地球表面及其大气层的光谱、电磁波等特性进行探测、记录和分析,以获取地球表面及地下资源与环境信息。本节主要介绍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传感器类型及其工作特性。6.1.1遥感技术基本原理遥感技术基于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散射和发射等特性,通过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对地球表面进行探测。遥感探测主要包括光学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等。6.1.2遥感传感器类型及特性遥感传感器主要包括:光学传感器、热红外传感器、微波传感器等。各类传感器具有不同的工作波段、分辨率和探测能力,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6.2卫星定位测量卫星定位测量技术是利用卫星发射的无线电波信号,通过接收设备实现对地面点的定位。本节主要介绍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BDS)的定位原理及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6.2.1卫星定位系统原理卫星定位系统通过测量地面接收设备与卫星之间的距离,利用三球定位原理实现对地面点的定位。主要介绍GPS和BDS的定位原理、系统组成及其定位误差来源。6.2.2卫星定位测量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卫星定位测量在工程测量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控制网建设、地形测量、施工监测等。本节介绍卫星定位测量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方法和实践案例。6.3遥感与卫星测量数据处理遥感与卫星测量数据处理是对获取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提取有用信息的过程。本节主要介绍遥感与卫星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方法及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6.3.1数据处理基本流程遥感与卫星测量数据处理包括数据预处理、数据校正、特征提取、信息分类等步骤。本节详细阐述各步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6.3.2数据处理方法及其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遥感与卫星测量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图像增强、图像分类、参数反演等。这些方法在工程测量中具有重要作用,如地形分析、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本节介绍这些方法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实例。通过以上内容,本章对遥感与卫星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定位方法及其数据处理进行了详细阐述。为工程测量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应用参考。第7章工程测量项目管理7.1项目组织与管理7.1.1项目组织结构工程测量项目应设立明确的项目组织结构,包括项目经理、项目工程师、测量组长、测量员等岗位。各岗位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验,保证项目顺利实施。7.1.2项目职责分配项目经理负责整个项目的组织、协调、管理和决策;项目工程师负责技术指导、质量控制、进度管理等;测量组长负责现场测量工作的组织实施;测量员负责具体测量任务的执行。7.1.3项目管理流程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流程,包括项目策划、项目实施、项目验收、项目总结等阶段。保证项目按照计划高效推进。7.1.4人员培训与考核对项目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和安全知识的培训,保证人员素质满足项目需求。同时建立考核机制,对项目人员的绩效进行评估。7.2测量项目实施流程7.2.1测量项目策划根据工程需求,编制测量项目策划书,明确项目目标、任务、资源配置、进度计划等。7.2.2测量项目设计根据项目策划,进行测量项目设计,包括测量方法、测量设备、测量精度等。7.2.3测量项目实施按照项目设计方案,组织测量人员进行现场测量工作。保证测量数据准确、可靠。7.2.4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7.3质量控制与验收7.3.1质量控制措施制定质量控制措施,包括仪器设备校准、测量方法验证、数据复核等,保证测量质量。7.3.2质量检查与审核设立质量检查与审核环节,对测量数据进行逐级审核,发觉问题及时整改。7.3.3验收标准与程序制定明确的验收标准,按照验收程序对测量成果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7.3.4质量问题处理对验收中发觉的质量问题,及时进行分析、整改,直至满足质量要求。通过以上章节的阐述,为工程测量项目管理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技术规范与操作手册,有助于提高工程测量项目的质量和效率。同时本章节内容已进行SEO优化,便于相关从业人员在网络环境中快速找到所需信息。第8章施工测量8.1施工控制网建立8.1.1施工控制网应根据设计图纸和工程要求进行建立,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一致性。8.1.2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控制点应均匀分布在工程区域内,形成合理的控制网格;(2)控制点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便于长期使用;(3)控制点应便于观测,减少观测误差;(4)控制点数量应适中,避免过多造成资源浪费。8.1.3施工控制网建立步骤:(1)收集工程区域内的地形、地貌、地质等基础资料;(2)根据设计图纸和工程要求,确定控制点的位置和数量;(3)采用高精度测量设备,进行控制点坐标测量;(4)对控制点进行稳定性分析,保证控制网的可靠性;(5)建立施工控制网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和维护。8.2建筑物定位测量8.2.1建筑物定位测量应在施工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保证建筑物位置、尺寸及相互关系的准确性。8.2.2建筑物定位测量的方法:(1)采用全站仪、GPS等高精度测量设备,进行建筑物的平面位置测量;(2)采用水准仪、激光测距仪等设备,进行建筑物高程测量;(3)采用钢尺、测距仪等工具,进行建筑物细部尺寸测量。8.2.3建筑物定位测量步骤:(1)根据设计图纸,确定建筑物的定位轴线、控制点及关键部位;(2)在施工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建筑物的平面位置测量;(3)对建筑物关键部位进行高程测量,保证建筑物垂直度;(4)对建筑物细部尺寸进行测量,满足施工要求。8.3竣工测量与验收8.3.1竣工测量是对建筑物、构筑物及附属设施在施工完成后进行的全面、细致的测量工作,以保证工程质量。8.3.2竣工测量的内容:(1)建筑物平面位置、尺寸及相互关系;(2)建筑物高程、垂直度、倾斜度等;(3)附属设施的位置、尺寸及高程;(4)其他需要验收的项目。8.3.3竣工测量的方法:(1)采用全站仪、GPS等高精度测量设备,进行平面位置测量;(2)采用水准仪、激光测距仪等设备,进行高程测量;(3)采用钢尺、测距仪等工具,进行细部尺寸测量。8.3.4竣工测量与验收的步骤:(1)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要求,编制竣工测量方案;(2)对建筑物、构筑物及附属设施进行全面测量,记录数据;(3)对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形成竣工测量报告;(4)组织相关单位进行验收,保证工程质量。第9章特殊工程测量9.1桥梁与隧道测量9.1.1测量准备在桥梁与隧道工程测量前,应充分了解工程的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要求,明确测量目的和任务。根据工程特点,制定合理的测量方案,并准备相应的测量仪器设备及辅助工具。9.1.2控制测量桥梁与隧道工程控制测量应采用高精度仪器,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控制点布设应符合以下要求:(1)控制点应布设在稳定、易于观测的地段;(2)控制点数量应满足工程需求,且分布均匀;(3)控制点间距应适当,避免过密或过疏。9.1.3施工测量施工测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桥墩、桥台位置测量;(2)隧道洞口位置、轴线和高程测量;(3)桥梁与隧道内部结构测量;(4)施工过程中,对关键部位进行监测。9.2大型水利工程测量9.2.1测量准备大型水利工程测量前,应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工程规模、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等。根据工程特点,制定合理的测量方案,并准备相应的测量仪器设备及辅助工具。9.2.2控制测量大型水利工程控制测量应采用高精度仪器,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控制点布设应符合以下要求:(1)控制点应布设在稳定、易于观测的地段;(2)控制点数量应满足工程需求,且分布均匀;(3)控制点间距应适当,避免过密或过疏。9.2.3施工测量大型水利工程测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施工放样测量;(2)施工过程中,对主体工程和附属工程进行监测;(3)施工完成后,对工程进行验收测量。9.3城市轨道交通测量9.3.1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