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
春秋战国的历史巨变中职新教材《中国历史》新课导入: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时代……这一时期,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天下纷争礼崩乐坏这一时期
王室衰微诸侯崛起这一时期,
人才辈出、百家争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壹目录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贰春秋战国时期的科技文化叁第一章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春秋:前770-前476年战国:前475-前221年一、时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春秋战国)开始。二、政局剧变:列国纷争
1、背景:材料一:“周郑交恶”与“射王中肩”东周第二代天子周桓王时,罢免了郑庄公卿士的职务,郑庄公无视礼制,派人割走了周的属地温和成周的庄稼,且不再朝觐天子,自此,周郑交恶。前707年,周桓王率王室及陈、蔡、卫等国军队讨伐郑国。结果王师大败,郑国将军祝耽一箭射中了周桓王的肩膀,使得周天子颜面扫地。思考:材料事件说明东周局势如何?
王室衰微,诸侯崛起,礼崩乐坏
材料二:“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论语·季氏篇》诸侯周天子2、表现: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传统政治秩序遭破坏
(分封制、宗法制)(1)春秋五霸春秋时期,一些大的诸侯国扩张势力,力图号召和控制中小诸侯国,确立霸主地位。齐国、晋国、楚国、吴国与越国等先后建立了霸权,史书将这一时期建立霸权的诸侯国国君统称为“春秋五霸”。春秋时代,大国诸侯的争霸战争,是奴隶制接近衰亡的反映。齐桓、晋文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虽有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含义,但其真实目的更多地是为了扩张领土,掠夺财富。这种争霸战争使中国历史不断发展,最终步入了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战国时代。1、诸侯国数量减少:新兴地主阶级崛起,统一趋势加强。2、出现长城:阻止游牧民族入侵,保护华夏文化,增强民族融合(华夏认同)。3、出现新兴大城市:说明生产力发展,新兴地主阶级进一步壮大。(2)战国七雄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战国策〉书录》【解读】这段材料集中反映了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上下失序,社会混乱,道德仁义泯灭,天下争于战功。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
《论语·季氏篇》
争霸战争加快了统一中国的步伐。大国在争霸和兼并战争中,开拓了疆土,扩大了地盘……这就使春秋初年为数众多的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为以后全国的统一起了奠基的作用。——李学勤主编《春秋史与春秋文明》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卒荆,以此为王者之事也。
——《公羊传·禧公四年》春秋争霸战争与战国兼并战争的比较相同点:
1.争夺土地与人口;2.人民蒙难;3.有利于由分裂走向统一;4.客观上促进民族融合。不同点:春秋——奴隶主大国的争霸战争;战国——封建地主阶级的兼并战争。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社会转型期。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井田制不断瓦解,封建制度逐渐确立。1.3华夏认同的产生中原南蛮东夷西戎北狄华夏含义:原因:表现:影响: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春秋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春秋战国时期,各民族之间往来频繁、联系密切。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时被周边民族认同;进入战国后,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左传》
春秋时期,以五霸为首的“尊王攘夷”不断促成周边蛮夷戎狄的同化,西周时期楚国自称蛮夷,至春秋后期则以华夏自居。至战国末年诸雄已经将领土东北拓展至朝鲜半岛北部,北面抵达阴山一带,西面至甘肃境内,南至四川、广西、广东等地。——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之辨华夷3、民族关系:华夏认同(民族交融)
第二章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农业:人口增加开垦荒地土地私有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生产力提高铁制农具开始使用表
现耒耜青铜农具春秋战国铁犁战国青铜牛尊生产方式:
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牛耕得到推广(前提:冶铁技术的出现)一、
经济发展水利灌溉工程大量修建手工业:货币流通广泛;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涌现;很多工商业主财富雄厚。商业:分工更加细密“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
——战国《考工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货殖列传》工商巨富——猗顿理财“商圣”——白圭儒商鼻祖——子贡谋国大商——吕不韦商祖传奇——范蠡政治:周王室日渐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经济:铁农具、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大量开垦。军事:兼并战争日益剧烈,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思想:百家争鸣,法家学说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武器。社会大变革背景目的影响推动社会转型,
各国逐步建立起
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春秋:
·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
·郑国—子产《铸刑书》
战国:·魏国—李悝《法经》·楚国—吴起
·韩国—申不害·齐国—邹忌
·燕国—乐毅·赵国—武灵王
·秦国—商鞅二、变法运动前350年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
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前356年平斗桶权衡丈尺。政治、军事上:经济、社会上:思想、文化上:打击贵族特权、废除世卿世禄制;
奖励军功,按功授爵;
推行县制。制定秦律。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废井田制,实行封建土地私有制;
强拆大家庭为个体小家庭;实行什伍连坐。强化基层管理;统一度量衡。“燔诗书而明法令。”强化法律的贯彻实施。
商鞅变法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潮流;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积极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秦朝产生消极影响,导致秦朝的暴政。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压制工商业发展,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消极“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东汉王充《论衡》“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史记·商君列传》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於公战,怯於私斗,乡邑大治……
“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史记·商君列传》实现了富国强兵封建地主阶级改革性质评价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科技文化一、科技成就1、世界上最早哈雷彗星的记录:《春秋》,公元前613年。2、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3、墨子擅长机械制造,《墨子》一书包含了丰富的物理学知识。4、鲁国工匠公输班(鲁班)——工匠鼻祖5、曾侯乙编钟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诸子)以此驰说,取合诸侯。——班固《汉书·艺文志》1、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形成了宽松的社会环境。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阶级关系上:士阶层崛起,并受到各国诸侯的重用思想文化上:教育和学术的下移,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具体原因战国四公子“礼贤下士”
魏国信陵君魏无忌
赵国平原君赵胜
楚国春申君黄歇
齐国孟尝君田文毛遂自荐虚左以待狡兔三窟移花接木“春秋末季,战国时代,中国政治社会经济各方面之组织结构发生空前大变动,列国竞争激烈亦为旷古所未有,当时教育学术亦由王官解放,散入民间,学者出处自由,游仕无碍,故得自由思考,自由讲论,各抒所见,期能解决当时国家人群之重大问题。⋯⋯
——严耕望《战国学术地理与人才分布》二、思想文化:百家争鸣
(1)儒家创始人: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及“五经”,其言论被编为《论语》。背景理论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形势。社会伦理和政治重建问题。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
《论语·季氏篇》
2、各家思想3岁:丧父,与母亲被赶出家门;17岁:丧母,赴贵族宴会被拒;30岁:开始私人讲学;35岁:在齐国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50多岁:从政,任司寇等职;55-68岁:率弟子周游列国14年,
到处碰壁,惶惶如丧家之犬;68岁:返鲁,晚年潜心办学和整
理文献;73岁:因病去世。
一生追求礼乐、历经磨难的孔子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夫仁者,己欲立(站立)而立人;己欲达(腾达)而达人。”
——《论语》
只有具备了“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遵守礼制;反过来,只有礼制的规范,人们才能追求“仁”的境界。如何理解孔子的思想?仁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施方法礼克己复礼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孔孟”。孟子继承发扬孔子思想,著有《孟子》。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
战国儒学的集大成者。著有《荀子》。
荀子发扬儒家思想,也强调法制作用。仁政民本思想隆礼重法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人性善义利观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人君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人性恶天命观墨子,名翟,战国初宋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有《墨子》一书传世。兼相爱,交相利。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强之劫弱,众之暴寡……此天下之害也。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兼爱非攻节俭尚贤庄子,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人,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创立了哲学学派庄学,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代表作品是《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自由庄周梦蝶韩非,战国时期韩国人,荀子学生,后被同学李斯入狱毒之。韩非著有《韩非子》,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法术势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以法治国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邹衍,战国末齐国人。阴阳家代表人物、五行创始人,主要学说是五行学说、“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说”,著有《邹子》一书。五行“相生相胜”朴素唯物论历史视野·百家争鸣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曾提出“轴心时代”的概念,与中国一样,该时期也是古希腊文、古印度文明发展成熟的时期,全世界各大主要文明均在此时期达到了人类思想难以超越的高峰。春秋时代的二百年中,礼崩乐坏,天下大乱,“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社会出路何在,成为士大夫阶层深深的文化焦虑。,而其共同点都是“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兵家孙武
孙膑《孙子兵法》名家惠施公孙龙辩证逻辑农家许行农业生产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纵横家苏秦张议政治策略拥有同情与向上心的文化人学派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共同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校网络安全主题教育
- 中学女生健康教育讲座
- 2025年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出纳年终总结范文
- 2025年式样的租赁合同-个人住宅租赁协议
- 家政公司加盟合同范本
- 2025年工厂设备租赁合同范文
- 墙面宣传广告合同
- 工程建设房屋拆迁安置合同书
- 2025房产中介的房屋租赁合同
- 离婚协议民政局贵州安顺(2025年版)
- 高校讲师个人学术发展计划
- 2025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二诊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睾丸切除术课件
- 2025 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仿真摸底卷英语试卷(含解析无听力部分)
- 2025年度粤医云、国培卫健全科医学临床医学2月题目及答案
- 大学生舞蹈创新创业计划书
- 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四单元《比例》典型题型专项练习(含答案)
- 河南省驻马店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英语试题【含答案解析】
- 发票红冲申请书
- 大数据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方案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