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乐清市知临中学高三地理最后一卷_第1页
浙江省乐清市知临中学高三地理最后一卷_第2页
浙江省乐清市知临中学高三地理最后一卷_第3页
浙江省乐清市知临中学高三地理最后一卷_第4页
浙江省乐清市知临中学高三地理最后一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乐清知临中学2024届高三模拟考试地理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岩层产状指岩层在空间产出的状态和方位的总称。图1为岩层产状三要素示意图,图2为常层产状图例说明图,图3为某区域略图,图中a、b、c、d、e为沉积岩,完成下面小题。1.甲处为()A.向斜山 B.背斜山C.向斜谷 D.背斜谷2.甲乙两地地表形态的差异反映了()A.构造运动不同 B.成岩时间不同C.侵蚀程度不同 D.堆积程度不同【答案】1.D2.C【解析】【分析】【1题详解】从图1“岩层产状三要素示意图”可以判断,图3中甲处东西两侧的岩层大致是南北走向,西侧的岩层向西倾斜,东侧的岩层向东倾斜,由此判断甲处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位置;从等高线分布状况来看,甲处等高线向高处弯曲,表示山谷部位,因此,甲处是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容易被外力作用侵蚀、搬运,反而形成谷地,D正确,ABC错误。故选D。【2题详解】根据图中岩层产状可以判断,图示区域是褶曲地貌形态,受水平挤压力作用岩层发生褶皱运动而成,构造运动相同,A错误;图中甲处是d岩层,乙处是b岩层,但是海拔高度不同,所以图中信息不能判断图中岩石的成岩时间差异,B错误;根据岩层产状和等高线可以判断,甲处是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甲、乙两处岩石抗侵蚀能力不同,C正确;由图可知,图示区域海拔较高,甲处是背斜,发育成谷地,乙处是向斜,反而形成山地,所以该区域是以侵蚀为主,而不是堆积作用,D错误;故选C。【点睛】关于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指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的变形和变位,是内力作用下形成。1、地质构造类型:褶皱(包括背斜和向斜)、断层(包括地垒和地堑)等。2、可用如下歌谣来区分背斜向斜:背上拱,成山岭,中间老,两翼新;向下弯,成谷盆;两翼老,中间新。背斜顶,受张力,易侵蚀,成谷地;向斜槽,物致密,抗侵蚀,成山岭。3、地质构造与工程建设的关系:背斜岩层封闭,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易于储油、储气;背斜呈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是隧道的良好选址地;背斜顶部受张裂作用,裂隙发育,岩石破碎,顶部可建采石场。向斜岩层向下凹,易集水,是地下水的储藏区。断层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故断层是铁路、公路、桥梁、隧道、水库等的回避处。地下水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这里易被侵蚀为洼地,有利于地表水汇集,所以,断层是泉水、湖泊的分布地且多河谷发育。我国某中学生通过天文观测,绘制出一年中某一时间段北极星仰角与正午太阳光线之间夹角a的变化曲线。下图为该曲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①→②时间段,该地的昼夜状况是()A.昼短夜长,夜渐长 B.昼长夜短,夜渐长 C.昼短夜长,昼渐长 D.昼长夜短,昼渐长4.下列选项,符合③日测量地北极星仰角与正午太阳高度夹角的是()A.纬度:20°N,α:23.5 B.纬度:43°N,α:26.5° C.纬度:30°N,α:66.5° D.纬度:40°N,α:70.5°【答案】3.C4.C【解析】【3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极星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当地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所以北半球北极星光线与正午太阳光线的夹角α,在夏至日达到最小值,冬至日达到最大值,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①对应的为冬至日,③为夏至日,②为春分日,因此从①→②时间段,昼短夜长,昼渐长,C正确,排除A、B、D。故选C。【4题详解】已知③日对应的为夏至日,太阳直射23.5°N,代入(H)=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求出当北极星仰角(当地纬度)为30°N时,正午太阳高度为83.5°,继续带入α=180(北极星仰角+正午太阳高度夹角),可得出α=66.5°,C正确,A、B、D计算错误。故选C。【点睛】北极星的仰角就是北极星相对于地平线或海平面的高度角。当地的地理纬度(北纬)由于恒星(包括北极星)离我们非常遥远,视线与地轴的延长线可以看作是平行的,所以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纬度。河漫滩是河流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它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下图为某河流河漫滩示意图。受风力和降水的交替影响,该河漫滩上的沙丘链宽窄、高低呈季节性变化。完成下面小题。5.形成面积宽广的河漫滩,自然条件是()A.洪水多发,地势平坦开阔 B.冰雪融水,河谷长而宽阔C.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 D.地势低洼,地表径流汇集6.河流上游修建水库对河漫滩上沙丘链的影响是河漫滩()A.宽度不断扩大 B.沙丘移动速度变慢 C.粒度不断增大 D.高低季节变化变小【答案】5.A6.D【解析】5题详解】由材料知,河漫滩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洪水多发,搬运较多的泥沙,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泥沙的沉积,形成河漫滩,A正确;冰雪融水搬运能力弱,不利于河流泥沙的堆积,B错误;径流量大,河流下蚀能力强,不利于河漫滩的形成,C错误;地势低洼,河流流速慢,不利于河流的横向迁移,不利于河漫滩的形成,D错误。故选A。【6题详解】沙丘链的形成与河漫滩泥沙堆积有关,上游修建水库,可调节径流,使下游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减小,泥沙含量季节差异减小,从而使河漫滩高低季节变化变小,D正确;上游修建水库,下游径流量减少,河道宽度变小,河漫滩不会扩大,A错误;修建水库后,下游水量减少,植被覆盖度降低,缺乏植被保护,容易形成流动沙丘;流速变慢,沉积物颗粒不断变小,C错误。故选D。【点睛】河漫滩平原,一般分布在河流中下游,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堆积体,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宽广。下图示意某年5月24日北京时间06:00、08:00、10:00、12:00东北地区某地某天气系统过境各时段空气垂直速度分布廓线(正值垂直速度为上升运动,负值垂直速度为下沉运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推测影响该地图示时间段内的天气系统为()A.冷锋 B.暖锋 C.准静止锋 D.气旋8.该地此天气系统过境后海拔2km以下()A.开始出现上升气流 B.气温逐渐升高 C.上升气流迅速增强 D.降水逐渐减少【答案】7.A8.D【解析】【7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图示时间为某年5月24日,为春季,又处于东北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因此影响该地图示时间段内的天气系统可能为冷锋;另外,根据图中北京时间06:00~08:00近地面有较弱的对流上升运动;08:00~10:00中低空出现明显的下沉气流,垂直速度较大;10:00~12:00中低空由下沉气流变为上升气流,可推知该地图示时间段内08:00~10:00有冷锋过境。故A选项正确。【8题详解】阅读图文材料,根据上题可知,该天气系统为冷锋,过境时会出现雨、雪天气,气温逐渐降低,冷锋过境后完全受单一冷空气控制,上升气流迅速减弱,海拔2km以下开始出现下沉气流,降水逐渐减少,排除ABC,D正确。故答案选择D。【点睛】冷风过境后的天气:过境后冷空气占据了原来暖空气的位置,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冷锋过境前气温高,受暖气团控制,气压低。冷锋过境时,一般会出现暴雨暴雪天气,气温降低。暖锋过境前后天气变化:1.过境前: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低、天气晴朗、气压较高;2.过境时:温暖湿润,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多转云雨天气;3.过境后:受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相对湿度下降、风向顺转、天气转多云到晴。下图为5°S某大陆西部板块边界附近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9.构成岩石圈的是()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③④10.若某年W处水温异常偏高,则我国最可能()A.登陆大陆台风频率增大 B.冬季平均气温降低 C.冬季极端低温概率增加 D.东部夏季北涝南旱【答案】9.A10.C【解析】【9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①为陆壳,②为洋壳,③为软流层以上地幔部分,④为软流层,岩石圈是由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构成的,所以构成岩石圈的是①②③,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10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为5°S某大陆西部板块边界附近剖面示意图,该大陆西部无大陆架,则W处为南美洲西部海域,该处水温异常偏高,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登陆我国大陆的台风频率减少,A错误;我国冬季平均气温会升高,B错误;极端天气现象增加,冬季出现极端低温的概率增加,C正确;夏季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登陆北方时间偏晚、停留时间偏短,出现北旱南涝,D错误。所以选C。【点睛】厄尔尼诺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导致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的一种气候现象,其成因为沃克环流圈东移。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带谱及云杉林亚带的植被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该山地高山灌丛草甸带坡向差异不明显,原因是山体顶部()A.面积小 B.降水多C.风力大 D.气温低12.该山地Ⅲ2、Ⅲ3、Ⅲ4中的植被垂直分层结构不同,其主要影响因子是()A.水分 B.土壤C.温度 D.光照【答案】11.A12.D【解析】【11题详解】山体顶部面积较小,导致不同坡向之间相互干扰,导致高山灌丛草甸带坡向差异不明显,A正确;山顶海拔较高,降水较少,B错误;风力和气温不是影响不同坡向高山灌丛草甸带差异不明显的主要因素,CD错误。故选A。【12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Ⅲ2、Ⅲ3、Ⅲ4均为云杉林亚带,植被垂直分层结构不同,主要原因是乔木层密度不同导致的林下光照条件不同,光照条件越好的Ⅲ4垂直分层结构越明显,光照条件最差的Ⅲ3垂直分层结构最差,影响其垂直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是光照,D正确;水分不是影响植被垂直分层结构的主要因素,A错误;Ⅲ2、Ⅲ3、Ⅲ4土壤差异较小,B错误;温度条件是影响林线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影响植被垂直分层结构的主要因素,C错误。故选D。【点睛】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是山麓到山顶水分和热量状况的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山麓到山顶水热的变化与从低纬到高纬的变化类似,但并不完全一致。分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影响因素有三个: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②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③山顶与山麓之间的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常住人口指在某一地区经常居住的人,通常以是否持续居住半年以上为标准。户籍人口指户籍在某一地区的人。某市位于黄海之滨,南邻长江,常驻人口长期低于户籍人口。近年来,该市积极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经济高速发展。2021年常驻人口超过了户籍人口。下图为该市按户籍人口统计的19702019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19702019年,该市户籍人口总量的变化特点是()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 C.持续减少 D.持续增加14.几年来,该市常驻人口逐渐增加并超过户籍人口的原因是()A.城市化率上升,老龄化加快 B.生育政策调整,出生率提高C.工业企业增多,就业机会增加 D.乡村振兴加快,务工人员回流【答案】13.A14.C【解析】【13题详解】由图可知,在2005年之前,该地自然增长率大于0,说明户籍人口总量在增加;2005年之后,自然增长率小于0,说明户籍人口总量在减少。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4题详解】由材料“近年来,该市积极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经济高速发展”可知,该市工业企业增多,就业机会增加,故吸引了人口回流,C正确;城市化率上升,老龄化加快不能说明人口的增长,A错误;由图可知,出生率应该是下降的趋势,最近几年也不会明显提高,B错误;乡村振兴加快,务工人员回流对乡村产生影响,对该市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C。【点睛】自然增长率可以用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表示(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当一段时间内出生个体数超过死亡个体数时,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一段时间内死亡个体数超过出生个体数时,则为负值。因此,自然增长水平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两者之间的相对水平,它是反映人口再生产活动(种群类型)的综合性指标。近年来,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某产业园,面向轻型化、智能化制造业,构筑垂直化生产空间新形态。下图是产业园垂直化生产空间组织的应用场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垂直化生产空间组织有利于园区()①集约利用工业用地②降低厂房的建造成本③提高产业集群效率④辐射带动大湾区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促使智能制造企业垂直化生产的主导条件是()A.楼房闲置 B.劳动力短缺 C.环保安全 D.科技进步【答案】15.B16.D【解析】【15题详解】读图可知,垂直化生产空间将仓储物流设置在底层和负一层,生产、展示设置在二楼和三楼,研发设置在三楼,设计和试产设置在四楼,这样的生产空间组织有利于集约利用工业用地,也有利于各生产部门之间信息的交流,提高产业集群效率,①③正确;垂直化生产空间组织厂房建设成本高,②错误;只涉及本产业园产业部门之间的协作,并未涉及与大湾区其他区域产业的协作,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16题详解】轻型化、智能化制造企业,产品更新快,需要不断研发新产品,对信息依赖程度高,科技进步有利于使垂直化生产空间组织加强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是促使制造企业垂直生产的主导条件,D正确;楼房闲置与企业垂直化生产关系不大,A错误;垂直化生产与普通生产组织对劳动力和环保要求并无差异,BC错误。故选D。【点睛】工业选址原则,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2024年,“南方小土豆”成为网络热词,东北三省的人口问题也随之成为大家讨论的话题。下图示意1953—2020年不同时段东北三省净迁移的人口性别比平均状况(人口性别比通常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人口数表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注:人口性别比在横轴以上表示人口在净迁入,横轴以下表示人口净迁出阶段17.依据东北三省净迁移的人口性别比,东北三省()A.1953—1964年的人口净迁出以男性为主B.1964—1982年的东北三省人口数量减少C.2000—2010年迁出的女性人口数量达到峰值D.2010—2020年净迁出人口性别比趋于平衡18.依据东北三省人口迁移现状,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阻碍了服务业发展 B.有利于缓解了当地的人口老龄化C.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扭转迁移现状 D.有利于缓解春节期间的交通压力【答案】17.D18.A【解析】【17题详解】读图可知,19531964年人口性别在横轴以上,人口在净迁入,A错误;19641982年人口净迁入,东北三省人口数量增加,B错;20002010年净迁出男性人口比重大,不能表明迁出的女性人口数量达到峰值,C错误;20102020年为人口净迁出性别比约为100,即迁出人口中,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人口数也约为100,净迁出人口性别比趋于平衡,D正确。故选D。【18题详解】结合图示可知,东北三省人口现状为人口大量迁出,迁出的人口多为青壮年劳动力,导致当地劳动力减少,阻碍了服务业的发展,当地的人口老龄化加剧,A正确,B错。扭转迁移现状关键在于产业振兴,需要多种产业综合协调发展,单一的旅游业难以扭转现状,C错。春节期间大量人口返乡,交通压力大,D错。故选A。【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资源、土壤、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碳汇是指通过多种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降低温室气体浓度的过程或机制。农田生态系统既是碳排放源,也是重要的碳汇系统,在全球碳循环和碳平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图为农田碳循环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农田碳循环系统中()A.农作物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碳汇功能 B.农作物转化为饲料,可减少碳排放C.土壤中根系越发达,固碳效果越差 D.秸秆还田,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增加20.提高农田碳汇的措施是()①增施化肥②推广生物质能源③采用地膜覆盖技术④实施轮作休耕制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19.D20.D【解析】【19题详解】农作物通过呼吸作用排放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碳汇功能,A错误。农作物成为动物饲料,最终以能源耗散的形式流向大气,没有减轻碳排放,B错误。土壤中根系越发达,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越多,固碳的效果越好,C错误。动植物残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长时间作用,最终变为有机碳的形式储存在土壤中,即实施秸秆还使土壤中有机碳增加,D正确。故选D。【20题详解】大力增施化肥会导致土壤污染且不能提高碳汇;增加生物质能源的使用,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①②错误。使用地膜覆盖,减少了根系所在土壤与外界空气的交换,可以减少呼吸作用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轮作、休耕等保护性耕作也可以减少农作物呼吸作用排放二氧化碳,③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提高农田固碳功能的措施:1.增加秸秆还田,增加有机肥使用;2.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提高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增强农田土壤固碳能力。3.提高化肥、农药、薄膜的利用率,从而降低土壤呼吸和肥料使用中的温室气体排放;4.改变灌溉方式,发展节水灌溉;采用轮作、套种减少资源浪费。保护性耕作是一种以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耕作技术体系。中科院东北地理所监测,连续实施保护性耕作15年后,表层20cm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52%,农田扬尘减少35%以上,地表径流减少40%~80%,每亩可节省作业成本50元以上。2020年3月国务院印发《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将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作为保护性耕作推广应用的重点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在东北黑土地实施“农作物秸秆覆盖、免(少)耕播种”的季节一般在()A.冬春季节 B.春夏季节 C.夏秋季节 D.秋冬季节22.通过该现代耕作技术的连续实施,可以有效提高黑土地()A.土壤的温度 B.土壤的含水量 C.土壤的矿物质含量 D.土壤的沙土含量【答案】21.A22.B【解析】【分析】【21题详解】“农作物秸秆覆盖、免(少)耕播种”主要是为了有效减轻土壤风蚀、水蚀,增加土壤肥力和保墒抗旱能力,提高农业生态和经济效益。冬春季节风力大,对黑土的风蚀能力强,且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强,故选在该季节进行秸秆覆盖能减轻土壤风蚀、保墒抗旱,A正确;夏季、秋季土壤侵蚀较弱,不是秸秆覆盖的主要季节,B、C、D错误。所以选A。【22题详解】连续实施保护性耕作15年后,表层20cm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52%,农田扬尘减少35%以上,地表径流减少40%~80%,每亩可节省作业成本50元以上。地表径流减少40%~80%,主要增加下渗,进而保证的水分,土壤的含水量增加,抗侵蚀能力增强,B选项正确;只能保持土壤的温度相对稳定,并不能增加矿物质和沙土含量,排除A、C、D选项。故选B。【点睛】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技术一是不用休耕,可以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二是适合东北特点。三是能够减少土壤风蚀,有助于把宝贵的黑土资源留在地里。我国第四代核能系统可以通过熔盐传蓄热和高温制氢技术,充分发挥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优势,形成多能融合的核能——可再生能源复合能源系统(见图)。核能技术与制氢技术的耦合使用,是当前核能综合利用的发展趋势。完成下面小题。23.图中显示相较于光伏发电制氢和风电制氢,先进核能在制氢方面的优势是()A.清洁无污染 B.成本低廉C.高温高能 D.安全可靠24.第四代核能系统的推广会()A.促进碳中和的实现 B.减少我国能源投资C.使大型水电站被大量拆除 D.使核能替代化石能源【答案】23.C24.A【解析】【23题详解】读图可知,光伏发电制氢和风电制氢需要通过转换,设备转换后方能进行超高温熔盐传蓄热,进而制氢。而先进核能可直接通过超高温熔盐传蓄热进行制氢,这体现了核能在高温高能方面优势,C正确;清洁无污染、成本低廉、安全可靠并不是核能制氢的优势,ABD错误。故选C。【24题详解】读图可知,第四代核能系统的运行过程和发电、制氢等都能实现零碳排放,有利于加快实现碳中和目标,A正确;核站建设投资大,第四代核能系统的推广将会使我国能源投资增大,B错误;水电是清洁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低些,早期建设的水电站可以拆除,但是不能大量拆除大型水电站,C错误;核能不可能完全替代化石能源,D错误,故选A。【点睛】第四代核能系统是一种具有更好的安全性、经济竞争力,核废物量少,可有效防止核扩散的先进核能系统,代表了先进核能系统的发展趋势和技术前沿。25.以色列在农田管理、数据科学、无人机和传感器等精准农业研究和应用方面成果显著。图为“精准农业生产流程示意图”。完成问题。下列关于精准农业中“3S”技术的利用,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GIS监测作物长势B.利用RS获取作物病虫害信息C.利用GNSS预测作物产量D.利用RS建立农田管理信息系统【答案】B【解析】【详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根据不同目的对相关数据进行叠加分析,但不能用于监测作物长势,监测作物长势需要利用RS,A错误;遥感(RS)可以实现对地物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可以用于获取作物病虫害信息,但不能建立农田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农田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利用GIS,B正确,D错误;全球定位导航系统(GNSS)可以实时定位、导航,但不能用于预测作物产量,预测作物产量需要利用GIS,C错误。故选B。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冰川泥石流是由冰雪融水或冰湖溃决冲蚀形成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其形成的堆积体常对河道产生影响。藏东南帕隆藏布江流域是我国冰川泥石流的多发地区,随着气温升高,该流域冰川泥石流发生的频率增加。下图示意帕隆藏布江流域某沟谷冰川泥石流堆积体对河道的影响。(1)分析气温升高对该流域冰川泥石流发生频率增加的影响。(2)与三角洲相比,指出图中冰川泥石流堆积体中沉积物的差异。(3)说明图中冰川泥石流堆积体对虚线框内河岸形态变化的影响过程。【答案】(1)气温升高,冰雪融化,冰碛物出露,松散物质增多;冰雪融水量增多,冰湖更易溃决;地表径流量增加,侵蚀和搬运能力增强。(2)多砾石,平均粒径大;棱角分明,磨圆度差;大小混杂,分选性差。(3)冰川堆积体在左(南)岸形成凸岸;河道变窄、河水变深,主河道靠近右(北)岸;流速加快,对右(北)岸侵蚀加强,右(北)岸经长期侵蚀逐渐形成凹岸,河岸由直变弯。【解析】【分析】本题以藏东南帕隆藏布江流域的冰川泥石流为材料设置地理试题,涉及泥石流的形成过程,泥石流沉积物的差异、泥石流堆积体对河岸形态变化的影响等地理问题,主要考查泥石流形成的过程、冰川泥石流与河口三角洲堆积体的差异、泥石流堆积体对河岸形态的影响,突出了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气温升高,对帕隆藏布江流域冰川泥石流发生频率增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冰雪消融。结合材料,即冰川泥石流是由冰雪融水或冰湖溃决冲蚀形成的。因此冰雪融化,大量冰碛物,即冰川沉积物,是冰川在堆积过程中,所挟带和搬运的碎屑构成的堆积物出露,松散物质增多。随着冰雪融水量增多,冰湖更易溃决。此,由于冰雪融水量的增加,地表径流增多,地表径流量增加,流水的侵蚀和搬运能力增强,继而导致该流域冰川泥石流发生频率增加。【小问2详解】沉积物的磨圆度一般指碎屑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大小均匀者,分选性好;大小混杂者,分选性差。风和流水作用由于能量减小,颖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沉积物分选性好。而冰川和风化的沉积物分选性差,因为冰碛物多是粗细不等、棱角分明的碎块,有的角砾表面具有磨光面或冰擦痕,分选性和磨圆性较差。一般而言,搬运距离越长或经反复搬运,磨圆度越高,而风化或重力崩塌、冰川作用形成的碎屑,磨圆度较差。因此,与入海口三角洲相比,冰川泥石流堆积体中多粒径较大的砾石,棱角分明、大小混杂,磨圆度和分选性差。【小问3详解】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冰川泥石流形成的堆积体常对河道产生影响,如该地的沟谷冰川泥石流堆积体较突出,伸入河流之中,从而影响流水的流向(及流水的侵蚀方向)。题目强调的是变化过程。具体来说,冰碛物在左岸形成凸岸,导致河道变窄,形成“狭管效应”(气流、水流等由开阔地带流入地形构成的窄谷时,加速流过,侵蚀性增强)。河水变深,右岸侵蚀加强(主河道向右岸靠近)。最终经过长期侵蚀形成凹岸,两岸由直变弯。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闽江是福建省内最大的河流,全长约570千米,流域面积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二分之一。多年来,受水电站建设等因素影响,闽江基本处于断航状态。2022年底,延平港至闽江口约270千米干流河段全线复航,可通行500吨级船舶。复航以来,闽江航运经济效益初步显现。下图为福建省内闽江流域示意图。(1)概括图中闽江流域陆路交通网络的分布特征。(2)说明闽江复航对流域内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3)为进一步提升闽江航运经济效益,从交通运输角度提出可行建议。【答案】(1)空间分布不均;交通干线多呈西北—东南走向,与闽江流向基本平行;高速公路的里程和密度比铁路大;以延平港附近为中心放射;流域西部交通网络密度较低,缺南北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干线。(2)加强了闽江沿岸的水运联系,丰富运输方式的选择;水运成本低、运量大,能扩大流域内的运输规模,降低运输成本;加强闽江上、中、下游的交流,促进产业分工合作与转移;降低闽江流域陆路交通网络的运输压力;带动物流、贸易、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资源开发,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就业机会,增加收入。(3)优化布局铁路、公路,完善与闽江水运的接驳,实现水陆联运;建设深水航道和良港,实现与海运的衔接;优化闽江流域港口布局,形成有序的港口分工体系;提升闽江支流航道等级,形成水运网络;在水电站完善船闸,提高翻坝效率;引进新能源船舶,降低燃料成本。【解析】【分析】本题以闽江为材料,涉及交通运输线区位因素、交通对区域发展影响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闽江流域陆路交通网络空间分布不均匀,西部的路网密度较低,东部、南部和北部的路网密度稍高;铁路、高速公路等陆路交通干线多呈西北—东南走向,与闽江干流流向基本一致,其它走向线路分布较少;高速公路的路网密度、通车里程要高于铁路;该区域陆路交通网大致是以延平港为中心向周围放射状延伸;几乎没有贯穿南北的干线,缺少南北向交通干线。【小问2详解】闽江复航能够提高闽江沿线地区的交通通达度,能够提供水运运输条件,丰富了交通运输方式,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运的运输成本较低、运量较大,闽江复航能够提高流域内的运输能力,扩大运输规模,降低运输成本;能够加强闽江上中下游之间的信息交流与物资往来,促进区域内部的产业转移与分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能够分担一部分陆路交通运输的压力,缓解陆路交通运输紧张状况;能够带动与水运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能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促进当地居民就业,提高当地居民经济收入。【小问3详解】根据第一题分析可知,该地陆路交通布局不均匀,应优化铁路和公路布局;随着闽江复航,要完善陆路交通与闽江水运的联运和接驳,完善水陆联运;在沿海地区合适的点位建设深水良港,实现河海联运、海陆联运,提高区域对外交通通达度和便捷性;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闽江支流范围较大,要提升闽江支流通航能力,形成区域内水运网络体系;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闽江河道水电站较多,要完善水电站的船闸系统,缩短船只过坝或货物翻坝时间,节省运输时间成本;引进新能源船只,降低传统燃油船只的占比,降低燃料成本;合理规划闽江流域内的港口分布,使得港口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宜,为区域经济发展助力。【点睛】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自由贸易区是指成员国相互彻底取消商品贸易中的关税和数量限制,各成员国仍保持对来自非成员国进口商品的限制政策的贸易区域。目前全球已有1200多个自由贸易区;目前,我国分第六批共设立了上海、广东、福建、天津、浙江、辽宁、河南、安徽等21个自贸试验区。福建自贸试验区于2015年4月21日正式挂牌运行,截止2022年10月27日,累计新增企业12.2万户,注册资本2.6万亿元,引进全省近三成新增外资,贡献六分之一外贸进出口额。下图分别为我国21个自贸区分布图和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图。(1)分析我国先后分第六批设立21个自贸区的主要原因。(2)指出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大片区(福州、厦门、平潭)差异化发展方向。(3)分析福建自贸区建设对当地的积极意义。(4)目前,广西正积极申报北部湾自贸区。判断此方案的可行性并说出理由。【答案】(1)建立自贸区符合当今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我国自贸区地理特征存在区域差异;建立自贸区能承接产业转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调整国内产业结构和布局;带动产业、产值快速提升;有效拉动内需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等。(2)福州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城市;平潭侧重发展两岸自由港交流平台;厦门发展现代服务业。(3)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调整进出口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承接产业转移;提高科技水平,增强经济实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扩大就业,提高人们经济收入等。(4)可行。广西处于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