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_第1页
江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_第2页
江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_第3页
江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_第4页
江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江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以下选项,材料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结论A距今约4万至1万年左右的水洞沟文化遗址出土打制石器该遗址兼有新旧石器时代特征B距今约7000多年的高庙文化遗址发现大型祭祀场所和房屋我国礼制文化发展比较成熟C距今约8000多年的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石磨和石镰等工具该遗址有助研究我国农业起源D距今约5000年的红山文化遗址有500余处且规模大小不一该遗址阶层分化十分突出A.A B.B C.C D.D【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期(中国)。距今约8000多年的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石磨和石镰等农业生产工具,这有助于研究我国农业的起源,C项正确;水洞沟文化遗址出土打制石器,具有旧石器时代特征,排除A项;高庙文化遗址发现大型祭祀场所,仅是我国礼制文化萌芽,不能体现我国礼制文化的成熟,排除B项;仅凭红山文化遗址有500余处且规模大小不一、不能得出该遗址阶层分化十分突出的结论,阶层分化十分突出主要体现在贫富分化等方面,排除D项。故选C项。2.《左传·襄公十四年》记载:“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对这一政治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是()A.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 B.体现儒家君民平等共治C.形成贵族分封等级序列 D.体现法家君主专制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左传》中明确提出君主和诸侯公卿存在的意义在于治理百姓,使其有序生活,体现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说明了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A项正确;君民平等共治与“使(君)司牧之”等信息不符,排除B项;该思想强调的是以民为本而非贵族分封等级序列,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法家君主专制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3.汉代《盐铁论·水旱》中提到,"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今县官作铁器,多苦恶,用费不省﹐……盐铁贾(价格)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种手耨,土樱(农具)淡食”。这说明汉代()A.铁农具便利但使用范围有限 B.传统工商食官制度得到恢复C.普通民众生活水平极端低下 D.手工业发展滞后于农业生产【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汉代农业经济。根据材料信息“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盐铁贾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种手耨,土援淡食”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铁农具便利但使用范围有限,A项正确;工商食官制度盛行于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私营手工业的出现,以及官营手工业效率低下,至战国后期,彻底终结,排除B项;材料只是提到盐铁的经营,没有普通民众生活水平极端低下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并无对比,无法得出手工业发展滞后于农业生产,排除D项。故选A项。4.隋文帝时期实行“输籍之法":由国家制定划分户等的标准,发到各州县,每年正月初五,县令派人到农村依定样划分户等,作为征收赋税、力役的依据。由于国家规定的赋税、力役的数量低于豪强地主对佃农的剥削量,许多原来依附于豪强地主的农民纷纷脱离豪强地主,向官府申报户口,成为国家的编户。这一举措()A.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B.增强了豪强地主的势力C.避免了农民隐瞒户口 D.促进了社会的持久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国家规定的赋税、力役的数量低于豪强地主对佃农的剥削量,许多原来依附于豪强地主的农民纷纷脱离豪强地主,向官府申报户口,成为国家的编户。”可知,隋文帝实行“输籍之法”,使大量农民脱离豪强地主,成为国家的编户,人口的增加,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A项正确;“输籍之法”削弱了豪强地主的势力,排除B项;避免了农民隐瞒户口,有一定的作用,但在材料中体现的信息不足,排除C项;促进了社会的持久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5.明朝在东北地区设置军政管理机构“卫所”,其官员是明朝中央政府直接委任的,采取“因其部族,官其酋长为都督、都指挥等职,给与印信,俾仍旧俗,各统其属”的政策。他们的官职是世袭的,但不得擅自行动,否则要受到中央处罚。据此可知,明代()A.中央对东北进行了直接管辖 B.东北旧俗旧制得以完整保留C.对东北采取了先礼后兵政策 D.已对东北地区进行行政管理【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明朝在东北地区设置军政管理机构‘卫所’,其官员是明朝中央政府直接委任的”“他们的官职是世袭的,但不得擅自行动,否则要受到中央处罚”及所学知识可知,东北地区的卫所官员由中央为委任,而且不能擅自行动,体现了明朝政府对东北地区的行政管理,D项正确;据材料“因其部族,官其酋长为都督、都指挥等职,给与印信,俾仍旧俗,各统其属”可知,明朝对东北地区采取的间接管理,排除A项;据材料“其官员是明朝中央政府直接委任的”可知,卫所制度并非东北旧俗旧制的“完整保留”,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对东北地区的管理措施,采取了因俗而治的方式,没有涉及先礼后兵的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6.1861年到1890年,清政府任命的44个总督中,汉人占34个;巡抚117人中,汉人占104人,他们中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刘铭传、刘坤一、郭嵩焘等,都成为晚清政治有影响的人物。这种权力结构出现的契机是()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中法战争 D.维新变法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为了对其进行镇压,清政府不得不任用大量汉族官员组建团练,借此契机,大量汉族官员进入清政府的统治结构中,并且逐渐把控了地方权力,逐渐出现一批有影响力的汉族地方官员,B项正确;鸦片战争后汉族官员并没有能够大量进入晚清统治结构中,排除A项;中法战争是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此时汉族官僚已经逐渐崛起,排除C项;维新变法运动是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大量汉族官员已经掌握实际权力,成为有影响力的政治人物,排除D项。故选B项。7.1921年6月,《共产党》杂志指出:“所谓国会省议会县议会,无一不演出种种怪状丑态,简直到了末路了……试问南北各派政党……(哪一派)担当这改造政党、改造政治、改造中国的大责任呢?”这一评论旨在强调()A.武装斗争是唯一的变革途径 B.中国革命现实的迫切需要C.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D.南北混战造成了国家分裂【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21年中国。1921年时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腐败,军阀混战,百姓困苦。《共产党》杂志批判当时的议会制度和各个党派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要求改革政治,寻求其他的救国道路,反映了中国革命的现实需要,B项正确;“唯一的变革途径”说法绝对,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提出的,排除C项;材料提及“南北各派政党”,本意是全国各地的政党,当时国家名义上仍然是统一的,排除D项。故选B项。8.毛泽东在1945年4月24日的七大会议上做了“中共建设新中国的根本途径,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和“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的指示。毛泽东的指示()A.适应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需要 B.意在建立人民民民主专政国家C.意味着中国反帝斗争即将胜利 D.标志着党群众路线的开始确立.【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题意可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做出的指示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和解放全国人民,这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壮大,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所以适应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需要,A项正确;此时毛泽东的指示是为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准备,并不是要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排除B项;1945年4月,中国即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但中国的反帝斗争还远远没有胜利,排除C项;党的群众路线的确立是在中共七大之前,排除D项。故选A项。9.王崇伦是鞍山钢铁公司工人,先后8次改进工具,并创造了“万能工具胎”,一年内完成了四年多工作量,产品全部是一级产品。1954年1月,重工业部发出《关于学习王崇伦首创精神的通报》,2月8日,《人民日报》也发表社论,对王崇伦的首创精神进行了赞扬。王崇伦的首创精神()A.是一五计划提前完成的根本保证 B.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干劲C.服务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需要 D.促进“四个现代化”目标实现【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王崇伦的首创精神体现了通过技术革新提高生产效率,所以赞扬他的这种首创精神就极大激发了全国人民的干劲,B项正确;王崇伦的首创精神促进了一五计划的完成,“根本保证”的说法过于夸张绝对,排除A项;他的首创精神是服务于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而非革命斗争,排除C项;1964年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和题干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B项。10.下表是1978—2018年中国经济数据表,数据的变化反映出中国()年份经济指标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工业增加值/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亿元进出口总额/亿元1978年3678.73851621.41072.5355.041988年15180.413785814.03865.23821.791998年85195.5686034133914816.426849.682008年319244.624100131724.033428.1179921.472018年919281.166006301089.367558.7305008.13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B.坚持改革开放取得成效C.应对经济全球化而取得的成果 D.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自1978年至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进出口总额都呈现出增长趋势,反映了改革开放推动了整体经济的发展,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成效,B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时间是21世纪初,不能解释1978年至1998年的数据变化,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整体经济的发展,并非全部都是应对全球化取得的成果,也有中国内部农业、工业等发展的影响,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8年中国尚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排除D项。故选B项。11.赫梯帝国的统治者除了继续任用王室后代出任祭司职位外,还接纳异族的神职人员参加赫梯宗教活动,甚至将被征服者胡里人的神灵泰苏普和女神海帕特奉为主神。赫梯帝国的做法主要目的是()A.强化王室对政治特权的垄断 B.充分发挥宗教的基层治理功能C.减少被征服地区民众的反抗 D.增强宗教文化认同以巩固统治【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赫梯帝国利用异族的神职人员等措施,意在融合异族尤其是被征服地区的宗教文化,借以提高被征服地区民众对帝国的认同从而巩固统治,D项正确;材料的主旨在于对异族宗教的吸纳和利用,排除A项;B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C项表述并非其主要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12.14世纪以后,西欧人口减少,土地相对充足,劳动力成本上升,粮食价格下跌,许多领主放弃了对庄园自营地的直接经营,允许农民支付一笔钱后离开庄园,自谋生路,领主出租自营地渐成普遍趋势。这种变化导致西欧()A.庄园制度巩固 B.农民生活处境恶化 C.社会转型加速 D.自治城市开始兴起【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根据“允许农民支付一笔钱后离开庄园,自谋生路,领主出租自营地渐成普遍趋势”可知,这种变化使中世纪的庄园逐渐瓦解,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出现提供了条件,从而加速了社会转型,C项正确;这种变化导致庄园制度逐渐衰落,而不是巩固,排除A项;农民支付一笔钱后可以离开庄园自谋生路,其生活处境不一定恶化,排除B项;这种变化体现了封建庄园的衰落,并不能体现自治城市的兴起,排除D项。故选C项。13.郭守田主编的《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立字人某某,谨致崇高庄严之某某大人阁下:如众所周知,我因衣食缺乏,无以为生,请求大人本笃信上帝之虔诚,与慈爱为怀之善心,准许我委身于大人监护之下,我已如此做了。以后您必须供给我衣食,予我以帮助与救济,我将尽我的力量为您服务,不负您的援救与保护。该现象反映了中世纪西欧社会()A.封臣对封君效忠 B.农奴依赖庄园主C.自由农的封建化 D.自由农寻求庇护【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的欧洲。依据材料概括可知:由于农民生活贫困,自愿依靠庄园主寻求庇护,庄园主为农民提供相应的救助,而农民成为庄园主剥削的对象,本质上是自由农的封建化,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关系是庄园主与农民的关系,排除A项;农奴依赖庄园主是材料的现象,而本题探究的是现象背后的本质,排除B项;自由农寻求庇护是材料的现象,而本题探究的是现象背后的本质,排除D项。故选C项。14.19世纪初爆发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与北美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共同构成所谓的“大西洋革命”,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却是一场“早产”革命,独立后的拉美民族民主被称为“早产”革命的主要依据是()A.法国大革命削弱了宗主国的统治 B.美国对拉美的经济侵略和武装干涉C.拉美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薄弱 D.独立前拉美民族民主意识尚未觉醒【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拉丁美洲独立是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没有完全扫清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拉美各国人民仍然面临着艰巨的资产阶级革命任务,主要原因是拉美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薄弱,C项正确;法国大革命削弱了宗主国的统治有利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发展,排除A项;门罗主义后,美国加快对拉美渗透的步伐,排除B项;拉美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推动了拉美独立运动的发生,排除D项。故选C项。15.1878年,法国与大哥伦比亚政府签订协议,开凿巴拿马运河,后以4000万美元卖给了美国。1903年,美国支持巴拿马独立,继续取得运河开凿权。1914年,运河开通后,美国拥有运河两岸10英里宽的自治权及运河的经营管理权。巴拿马运河的开通()A.是“大棒政策”加“金元外交”的产物 B.加深拉美地区殖民地化程度C.体现出欧美列强争霸的重,点在拉美 D.反映出美洲本土水权的旁落【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拉丁美洲。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法国获得了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权,但又将其卖给了美国,体现了美国在美洲的霸权,是大棒政策的体现;而美国通过支持巴拿马独立继续取得运河开凿权,又体现了“金元外交”,所以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是“大棒政策”加“金元外交”的产物,A项正确;仅根据巴拿马运河的开凿,不足以说明加深拉美殖民地化程度,排除B项;美国将拉美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允许欧洲列强染指,拉美并不是列强争霸的重点,排除C项;巴拿马运河的开通并不能说明美洲本土水权旁落,排除D项。故选A项。16.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谈到古巴导弹危机时说: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这反映了()A美苏冷战走向缓和 B.冷战利于维护和平C冷战自我控制机制 D.美苏双方利益趋同【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冷战期间美苏。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美苏古巴导弹危机期间双方采取了沟通谈判最终缓和紧张局面,反映美苏自我控制机制,C项正确;美苏关系既有缓和,又有紧张对抗,排除A项;冷战不利于维护和平,排除B项;美苏双方对峙由于国家利益的不同,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材料唐统一全国后,承隋之制,地方政区最初仍为州(郡)县二级制。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李渊“改郡为州,太守为刺史……然天下初定,权置州郡颇多”。较多的州级政区必然要多设官吏,不仅增加唐王朝经济负担,而且不易管理。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划分全国为十道监察区域,对州县长官进行监察。每道置采访使,下到各州县依照“六条”进行监察,采访使不设固定治所,监察有一定期限。唐初还规定,采访使监察时“若能抗笔直辞,不惮权豪,仁恕为怀,黜陟咸当,别加奖擢,优以名器”。此外,太宗还大规模压缩了地方一级行政组织基数并将地方最高长官州刺史名字记于屏风之上,“坐卧恒看”,得其才否优劣之状“辄疏之下方”,作为升降废置的参考。唐前期地方行政区划的整治改革,切中时弊,措施得当,基本理顺了魏晋南北朝以来地方行政区划的混乱局面。——摘编自许正文《论隋代及唐前期的政区整治与改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初地方行政区管理整治与改革的原因及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初地方行政区管理整治与改革的意义。【答案】(1)原因:一级行政区数量众多,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提高行政效率,同时增加了政府负担。内容:将全国划为十道监察区,设置采访使,以加强监察地方政府;重视采访使的正直秉公执法的品行;重视地方官的聘用和升迁管理,重用德才兼备的人担任地方刺史;(2)基本理顺了地方行政区划,强化了吏治管理,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减少了行政经费开支,提高了行政效率,促进了经济发展;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原因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唐初。第一小问是原因题,据材料“然天下初定,权置州郡颇多”“较多的州级政区必然要多设官吏,不仅增加唐王朝经济负担,而且不易管理”可知,一级行政区数量众多,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提高行政效率,同时增加了政府负担。第二小问是内容,据材料“唐太宗划分全国为十道监察区域,对州县长官进行监察。每道置采访使,下到各州县依照‘六条’进行监察,采访使不设固定治所,监察有一定期限”可知,将全国划为十道监察区,设置采访使,以加强监察地方政府;据材料“唐初还规定,采访使监察时‘若能抗笔直辞,不惮权豪,仁恕为怀,黜陟咸当,别加奖擢,优以名器’”可知,重视采访使的正直秉公执法的品行;据材料“太宗还大规模压缩了地方一级行政组织基数并将地方最高长官州刺史名字记于屏风之上,‘坐卧恒看’,得其才否优劣之状‘辄疏之下方’,作为升降废置的参考”可知,重视地方官的聘用和升迁管理,重用德才兼备的人担任地方刺史。【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唐初。据材料“唐前期地方行政区划的整治改革,切中时弊,措施得当,基本理顺了魏晋南北朝以来地方行政区划的混乱局面”可知,基本理顺了地方行政区划,强化了吏治管理,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据材料“较多的州级政区必然要多设官吏,不仅增加唐王朝经济负担,而且不易管理”可知,减少了行政经费开支,提高了行政效率,促进了经济发展;结合所学从对后世地方行政管理的借鉴角度分析。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提取以上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主题,撰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逻辑严谨)【答案】示例:主题:改革开放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阐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国家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这三幅宣传画描绘了1978年改革开放后的经济新气象,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党和国家号召人民锻炼身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全面展开,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民可以把农产品自由定价,将自己生产的水果投入市场,提高收入;1980年,国家开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为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国家主动对外开放,走向世界市场,人民可以接触到可口可乐、芬达等外国商品,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总之,宣传画作品展现了百姓审美价值,承载了特定时期的历史记忆,对研究改革开放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百姓社会需求的变迁等诸多方面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唯一标准,如考生就其他角度进行阐释也可得分)【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1978和1984年的中国。题意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首先,分析图片信息,1978年《建设新农村》体现了农民锻炼身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劳动热情高涨,1984年《喜售丰收果》,反映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农产品的商品化,1984年《可口可乐芬达》见证了外国商品的来到中国,故可得出主题:改革开放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然后,结合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和全方位的开放格局等史实,阐述主题。最后,小结升华主题为,宣传画作品展现了百姓审美价值,承载了特定时期的历史记忆,对研究改革开放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百姓社会需求的变迁等诸多方面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271年元朝建立,定都大都(今北京)。旧有河道迂回曲折,水路转运诸多不便。世祖忽必烈采纳韩仲恽、郭守敬等人的建议,截弯取直,重新规划运河线路,将旧运河的中段东移到今山东境内,再修通京、津地区的河道,直达大都。1293年,南起杭州、北抵大都的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全长1700余千米。由于运河各段地势高下不一,元朝改善坝闸技术,利用更加省时、省力的复式船闸来调节水量提高运输能力,还专设都水监及下级机构掌管河道运营,严格控制来往船只,保障河道畅通。大运河凿通后,“江淮、湖广、四川、海外诸番土贡、粮运、商旅懋迁,毕达京师”,在沟通南北交通方面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材料二苏伊士地峡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贸易的枢纽。早在古代,埃及法老就曾试图领导人民开凿苏伊士运河,但没有成功。新航运开辟以后,伴随着世界市场的拓展,西欧国家企图控制关键性航路枢纽,法国觊觎苏伊士地峡已久……埃及与法国签署开凿合同,法国人负责策划,历时十多年,运河终于竣工通航,但十几万埃及劳工因此丧生,埃及政府也陷入了严重的债务危机。此后英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购买运河股票,甚至驻军侵占埃及,完全控制了苏伊士运河。——摘编自吕桂霞《苏伊士运河与大英帝国的兴衰》(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朝在运河开凿和管理上的主要举措。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重开大运河的目的。(2)根据材料二,概括法国开凿苏伊士运河的主要背景。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伊士运河的开凿对当时世界交通发展的作用。【答案】(1)举措:截弯取直,重新疏凿运河;改进技术,提高运输能力;设置机构,严格管理。目的:将南方财赋(粮食)顺利北运。(2)背景:苏伊士地峡地理位置重要,是东西方贸易的枢纽;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不断拓展;欧洲列强觊觎该地已久。作用: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元朝的中国。举措:据材料一“截弯取直,重新规划运河线路,将旧运河的中段东移到今山东境内,再修通京、津地区的河道,直达大都”可知,截弯取直,重新疏凿运河;据材料一“元朝改善坝闸技术,利用更加省时、省力的复式船闸来调节水量提高运输能力”可知,改进技术,提高运输能力;据材料一“专设都水监及下级机构掌管河道运营,严格控制来往船只,保障河道畅通”可知,设置机构,严格管理。目的: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重开大运河的目的是将南方财赋(粮食)顺利北运。【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影响认识类材料解析题。时空是:近代的埃及。背景:据材料二“苏伊士地峡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贸易的枢纽”可知,苏伊士地峡地理位置重要,是东西方贸易的枢纽;据材料二“新航运开辟以后,伴随着世界市场的拓展,西欧国家企图控制关键性航路枢纽,法国觊觎苏伊士地峡已久”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不断拓展,欧洲列强觊觎该地已久。作用:据所学知识可知,伊士运河开凿对当时世界交通发展作用就是,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法国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曾著有《风俗论》赞誉中国“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法国重农学派魁奈更认为“中国的专制君主不持偏见……一切官职均经科举获得,只把哲学作为宗派,把文人奉为贵族”。一直到1855年,英国期刊文献和议会辩论中,仍认为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包括罗马帝国)先于中国采用竞争性的文官考试制度,中国有更多社会群体享有“竞争(文官)的自由”,且“没有操纵的提名,也没有可耻的党争”,有的是“(封建社会)平民政治的内涵”。——摘编自[英]汤因比等《展望二十一世纪西方文官制度》材料二李鸿章在1864年就批评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建议“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需专设一科取士”,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要求“停止八股试帖,推行经济六科,以育人才而御外侮”。……光绪二十四年诏令“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第一场试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第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一篇”。1905年清政府再有诏书“饬令各督抚设学堂,将俾全国之人,咸趋实学,以备任使……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据[日]宫崎市定《科举史》、[美]艾尔曼《晚期帝制中国的科举文化史》改编材料三癸卯学制1904年颁布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分量仍很重……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颁布取消读经讲经课壬戌学制1915年开始酝酿,1922年颁布修身课改为公民课——根据朱有《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编辑(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述相关西方人士推崇科举制度的原因,论证科举制所具有的“(封建社会)平民政治的内涵”。(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政府在选拔和培养人才方面的新举措。结合所学,基于政治、文化角度,归纳影响近代科举制命运的外部因素。(3)根据材料三,指出民国时期课程设置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种变化在思想层面的时代意义。【答案】(1)原因:法国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束缚;工业革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