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语文中考试卷与参考答案(2025年)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13/15/wKhkGWcafCOAdy2FAAHBRX_L5zM948.jpg)
![浙江省台州市语文中考试卷与参考答案(2025年)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13/15/wKhkGWcafCOAdy2FAAHBRX_L5zM9482.jpg)
![浙江省台州市语文中考试卷与参考答案(2025年)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13/15/wKhkGWcafCOAdy2FAAHBRX_L5zM9483.jpg)
![浙江省台州市语文中考试卷与参考答案(2025年)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13/15/wKhkGWcafCOAdy2FAAHBRX_L5zM9484.jpg)
![浙江省台州市语文中考试卷与参考答案(2025年)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13/15/wKhkGWcafCOAdy2FAAHBRX_L5zM94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浙江省台州市语文中考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沉默(mò)潮湿(shī)狂喜(kuáng)B.领略(lǐng)悬崖(yá)奔腾(bēn)C.拥戴(yōng)精湛(zhàn)悲鸣(míng)D.狰狞(zhēng)漫步(màn)峰回路转(fēng)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校决定加大阅读课的课时,并增设阅读课的辅导。B.通过这次比赛,使得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增强了自信心。C.在这次活动中,他不仅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而且提高了自己的组织能力。D.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但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逐渐接近真理。3、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他这个人非常吝啬,简直是一毛不拔。B.这个计划简直是天衣无缝,没有丝毫漏洞。C.老师的话让他如梦初醒,从此开始认真学习。D.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这次考试中却名落孙山。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古诗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静夜思》便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随。(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描绘了皇帝出巡的壮丽场面,展现了皇家气派。B.“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随”两句,写出了诗人对皇帝行进的情景的留恋之情。C.诗歌通过对皇帝出行场面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忠诚。D.诗歌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如“翠华”、“岩上云”,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子路、曾皙、再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求,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求,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舍瑟作,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B.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C.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D.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是:“小明在暑假期间(jiānjiàn)阅读了大量的书籍。”A.jiānB.jiàn二、现代文阅读(本部分有2大题,每大题12分,共24分)第一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在一个宁静的小山村,住着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农。他一辈子勤劳朴实,与世无争,过着简单而幸福的生活。老农有一个习惯,每天清晨,他都会拿起一把扫帚,清扫村子里的街道。这个习惯已经坚持了半个多世纪。老农的儿子是一名大学教授,每次回家探亲,都会看到父亲在清扫街道。有一天,儿子忍不住问父亲:“爸,您为什么要每天清扫街道呢?这并不是您的责任。”老农微笑着回答:“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责任,也是我对这个村庄的爱。每天清扫街道,可以让村子保持整洁,给大家带来美好的生活环境。而且,这也是我锻炼身体的好机会。”儿子听了父亲的回答,陷入了沉思。他意识到,父亲的行为不仅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村庄的深情。有一天,儿子回到村里,看到父亲正在清扫街道。突然,一阵狂风夹杂着暴雨袭来。老农没有躲闪,依然坚持清扫。儿子担心父亲的安危,连忙跑过去,想要阻止父亲。老农却微笑着说:“孩子,这雨有什么可怕的?你看,这雨后的街道会更加干净整洁。我这是在为村庄的明天努力呢。”儿子看着父亲坚定的眼神,心中的担忧逐渐消散。他明白了父亲的用心,也学会了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1、老农每天清扫街道的习惯已经坚持了多少年?2、老农的儿子是一名什么职业?3、老农对清扫街道的看法是什么?第二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秋日的私语》秋天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当第一缕凉风轻轻拂过脸颊,我们知道夏天已经悄悄离去,而秋天则带着她那独特的魅力缓缓降临。天空比往常更加清澈蔚蓝,云朵像被洗涤过一般洁白无瑕。树叶开始由绿转黄,有的甚至变成了火红的颜色,在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微风吹过,落叶如同蝴蝶般翩翩起舞,最终静静地躺在了大地上,给这个世界增添了几分宁静与和谐。田野里,稻谷成熟了,金黄色一片连着一片,农民们忙碌地收割着他们的劳动成果,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果园中苹果、梨子挂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让人忍不住想要摘下一个尝尝鲜。远处,山峦起伏,层林尽染,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这一切都昭示着大自然对人类无私的馈赠。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人们不仅仅是在庆祝物质上的丰饶,更是在感恩生活中的每一份给予。或许是因为经历了春夏两季的努力耕耘后,终于迎来了回报;亦或是因为看到了自然界万物生长的过程,感受到了生命的奇迹。总之,在这美好的时刻里,每个人都希望能够暂时放下心中的烦恼,去享受这份宁静和美好。问题:1、文中提到秋天带来了哪些变化?请至少列举三点。2、作者通过描写秋天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3、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对“在收获的季节里,人们不仅仅是在庆祝物质上的丰饶”这句话的理解。三、古诗文阅读(本部分有2大题,每大题8分,共16分)第一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楚庄王即位三年,不听朝政,日夜饮酒,不振王业。左司马子期进谏,庄王怒,囚之。申公巫臣谏曰:“王不亲政,必致败乱。”庄王曰:“吾欲亲政,奈群臣之谏何?”巫臣曰:“王欲亲政,必先释子期,任其谏诤。”庄王曰:“善。”乃召子期,谢之曰:“寡人过矣,请子期速谏。”子期曰:“臣闻‘君明臣直’。君不问臣,臣不敢言。今王欲亲政,臣敢不竭忠力!”庄王曰:“善。”于是,庄王亲理朝政,国家大治。(乙)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谏进言规劝B.囚之囚禁C.亲政亲自治理朝政D.谏诤议论【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故君子/必慎其独也B.故君子/必慎其/独也C.故君子/必慎/其独也D.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吾欲亲政,奈群臣之谏何?②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第二题【阅读材料】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题目】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澈的池塘来比喻读书人的心灵应该像池塘一样明净。B.“半亩方塘一鉴开”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喜爱之情。C.“天光云影共徘徊”暗示了诗人在思考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探索的精神。D.最后两句诗揭示了学问的精进来源于不断的学习与吸收新知的道理。2、诗中的“源头活水”指的是什么?A.自然界的泉水B.不断的学习与求知C.清澈的池塘水源D.天空中的云彩3、结合整首诗,作者想要传达的主要思想是什么?A.描述自然美景B.鼓励人们保持心灵的纯净C.强调学习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D.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四、名著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曹雪芹。这部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一)阅读下面节选自《红楼梦》的片段,回答问题。宝玉道:“我便死了,也愿意在阴司里跟着她作鬼,她要拉我同去,我就死也不依。”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惊又喜,泪如雨下,说道:“你从此好好儿的罢!难道你连个女孩儿都怜惜不来了?你若果有此心,虽然是我死,我也放心了。”宝玉道:“任凭凭你们怎样说,我的主意是早已定了的。凭你们怎样说,我也不能打这么一个‘回头’。”黛玉听了这话,如有所失,便说道:“你头里也是这么说的,如今又这么起来;你那时的话,就白说了。再这么着,你只管说了,我只当不曾听见。”话未说完,泪如雨下。1.请简要概括这段文字中宝玉和黛玉的主要情感。2.请分析这段文字中宝玉的语言特点。3.这段文字在《红楼梦》中的作用是什么?五、写作题(50分)要求:以“梦想的力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内容要积极向上,立意鲜明,语言流畅,结构完整。注意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2025年浙江省台州市语文中考自测试卷与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沉默(mò)潮湿(shī)狂喜(kuáng)B.领略(lǐng)悬崖(yá)奔腾(bēn)C.拥戴(yōng)精湛(zhàn)悲鸣(míng)D.狰狞(zhēng)漫步(màn)峰回路转(fēng)答案:B解析:A项中“沉默”的“默”应读mò,而非mèi;“潮湿”的“湿”应读shī,而非sī;“狂喜”的“狂”应读kuáng,正确。C项中“悲鸣”的“鸣”应读míng,而非míng。D项中“峰回路转”的“回”应读huí,而非fēng。因此,B项中所有加点字的注音都是正确的。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校决定加大阅读课的课时,并增设阅读课的辅导。B.通过这次比赛,使得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增强了自信心。C.在这次活动中,他不仅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而且提高了自己的组织能力。D.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但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逐渐接近真理。答案:C解析:A项中“加大阅读课的课时”应改为“增加阅读课的课时”,因为“加大”通常用于描述程度或规模的增加,而“课时”是一个固定的教学单位。B项中缺少主语,可以去掉“通过”或“使得”。D项中“逐渐接近真理”应改为“逐渐接近真理的真相”,因为“真理”本身就是一个抽象概念,需要具体化。C项句子结构完整,表达清晰,没有语病。3、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他这个人非常吝啬,简直是一毛不拔。B.这个计划简直是天衣无缝,没有丝毫漏洞。C.老师的话让他如梦初醒,从此开始认真学习。D.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这次考试中却名落孙山。【答案】C【解析】A项“一毛不拔”形容人极其小气,但这里用词过于贬义;B项“天衣无缝”用来形容事物完美无缺,但此处用来形容计划显得不太合适;C项“如梦初醒”比喻经过提醒后恍然大悟,适合本句情境;D项“名落孙山”指科举考试未被录取,而此处在描述平时成绩优异的学生在某次考试中表现不佳,用法不当。因此正确选项为C。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古诗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静夜思》便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案】这两句话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夜晚下的场景:明亮的月光照耀着房间里的床铺,使得地面看起来仿佛覆盖了一层薄薄的白霜。这样的描写不仅营造了一个清冷寂静的氛围,同时也反映出诗人此时此刻内心的孤寂与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解析】《静夜思》以其朴素真挚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诗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细腻入微地刻画来寄托个人情怀,体现了古典诗歌以景寓情的特点。其中,“明月光”象征着远方家的方向,激发起人们对故乡及亲人无限怀念之情。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随。(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描绘了皇帝出巡的壮丽场面,展现了皇家气派。B.“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随”两句,写出了诗人对皇帝行进的情景的留恋之情。C.诗歌通过对皇帝出行场面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忠诚。D.诗歌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如“翠华”、“岩上云”,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答案:B解析:选项B中,“表达了诗人对皇帝行进的情景的留恋之情”理解有误。实际上,这两句诗是通过描绘皇帝行进时天空中的云彩随行的景象,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而非对皇帝行进的留恋。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子路、曾皙、再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求,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求,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舍瑟作,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B.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C.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D.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答案:A解析:根据句子的意思和文言文的断句规则,正确的断句应该是“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这样的断句符合文言文的阅读习惯和句子的逻辑关系。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是:“小明在暑假期间(jiānjiàn)阅读了大量的书籍。”A.jiānB.jiàn【答案】A.jiān【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多音字的正确读法。“间”是一个多音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读音。在“期间”一词中,“间”应读作“jiān”,表示某一时间段之内。而“jiàn”这个读音一般用于表示空隙、间隔等意思,如“间隙”。因此,句子中的“期间”应读作“jiān”。二、现代文阅读(本部分有2大题,每大题12分,共24分)第一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在一个宁静的小山村,住着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农。他一辈子勤劳朴实,与世无争,过着简单而幸福的生活。老农有一个习惯,每天清晨,他都会拿起一把扫帚,清扫村子里的街道。这个习惯已经坚持了半个多世纪。老农的儿子是一名大学教授,每次回家探亲,都会看到父亲在清扫街道。有一天,儿子忍不住问父亲:“爸,您为什么要每天清扫街道呢?这并不是您的责任。”老农微笑着回答:“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责任,也是我对这个村庄的爱。每天清扫街道,可以让村子保持整洁,给大家带来美好的生活环境。而且,这也是我锻炼身体的好机会。”儿子听了父亲的回答,陷入了沉思。他意识到,父亲的行为不仅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村庄的深情。有一天,儿子回到村里,看到父亲正在清扫街道。突然,一阵狂风夹杂着暴雨袭来。老农没有躲闪,依然坚持清扫。儿子担心父亲的安危,连忙跑过去,想要阻止父亲。老农却微笑着说:“孩子,这雨有什么可怕的?你看,这雨后的街道会更加干净整洁。我这是在为村庄的明天努力呢。”儿子看着父亲坚定的眼神,心中的担忧逐渐消散。他明白了父亲的用心,也学会了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1、老农每天清扫街道的习惯已经坚持了多少年?答案:半个多世纪。2、老农的儿子是一名什么职业?答案:大学教授。3、老农对清扫街道的看法是什么?答案: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责任,也是我对这个村庄的爱。每天清扫街道,可以让村子保持整洁,给大家带来美好的生活环境。而且,这也是我锻炼身体的好机会。第二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秋日的私语》秋天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当第一缕凉风轻轻拂过脸颊,我们知道夏天已经悄悄离去,而秋天则带着她那独特的魅力缓缓降临。天空比往常更加清澈蔚蓝,云朵像被洗涤过一般洁白无瑕。树叶开始由绿转黄,有的甚至变成了火红的颜色,在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微风吹过,落叶如同蝴蝶般翩翩起舞,最终静静地躺在了大地上,给这个世界增添了几分宁静与和谐。田野里,稻谷成熟了,金黄色一片连着一片,农民们忙碌地收割着他们的劳动成果,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果园中苹果、梨子挂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让人忍不住想要摘下一个尝尝鲜。远处,山峦起伏,层林尽染,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这一切都昭示着大自然对人类无私的馈赠。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人们不仅仅是在庆祝物质上的丰饶,更是在感恩生活中的每一份给予。或许是因为经历了春夏两季的努力耕耘后,终于迎来了回报;亦或是因为看到了自然界万物生长的过程,感受到了生命的奇迹。总之,在这美好的时刻里,每个人都希望能够暂时放下心中的烦恼,去享受这份宁静和美好。问题:1、文中提到秋天带来了哪些变化?请至少列举三点。答案:(1)天空变得更加清澈蔚蓝。(2)树叶颜色发生变化,从绿色变为黄色或红色。(3)田野里的稻谷成熟变黄,果实累累。2、作者通过描写秋天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答案:通过对秋天美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由此引发出的平静喜悦之情。同时,也隐含着对生活中点滴幸福的感激之心。3、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对“在收获的季节里,人们不仅仅是在庆祝物质上的丰饶”这句话的理解。答案:这句话意味着除了物质财富之外,秋季还象征着精神层面的收获。比如个人成长经历、家庭成员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等非物质因素也是值得庆祝的重要方面。它提醒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一切,并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快乐与价值所在。三、古诗文阅读(本部分有2大题,每大题8分,共16分)第一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楚庄王即位三年,不听朝政,日夜饮酒,不振王业。左司马子期进谏,庄王怒,囚之。申公巫臣谏曰:“王不亲政,必致败乱。”庄王曰:“吾欲亲政,奈群臣之谏何?”巫臣曰:“王欲亲政,必先释子期,任其谏诤。”庄王曰:“善。”乃召子期,谢之曰:“寡人过矣,请子期速谏。”子期曰:“臣闻‘君明臣直’。君不问臣,臣不敢言。今王欲亲政,臣敢不竭忠力!”庄王曰:“善。”于是,庄王亲理朝政,国家大治。(乙)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谏进言规劝B.囚之囚禁C.亲政亲自治理朝政D.谏诤议论【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故君子/必慎其独也B.故君子/必慎其/独也C.故君子/必慎/其独也D.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吾欲亲政,奈群臣之谏何?②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答案:【小题1】D【小题2】A【小题3】①我想亲自处理朝政,但是群臣的谏言该怎么办呢?②自身端正,不用命令人们就会遵行;自身不端正,虽发命令也没有人听从。第二题【阅读材料】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题目】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澈的池塘来比喻读书人的心灵应该像池塘一样明净。B.“半亩方塘一鉴开”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喜爱之情。C.“天光云影共徘徊”暗示了诗人在思考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探索的精神。D.最后两句诗揭示了学问的精进来源于不断的学习与吸收新知的道理。答案:B(解析:“半亩方塘一鉴开”并非表达对自然景观的喜爱,而是用以比喻人心灵的明净与澄澈,为的是更好地映照知识与智慧。)2、诗中的“源头活水”指的是什么?A.自然界的泉水B.不断的学习与求知C.清澈的池塘水源D.天空中的云彩答案:B(解析:这里的“源头活水”是指不断的学习和新的知识,象征着学问的生命力源泉。)3、结合整首诗,作者想要传达的主要思想是什么?A.描述自然美景B.鼓励人们保持心灵的纯净C.强调学习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D.表达对生活的热爱答案:C(解析:整首诗的核心在于强调学习对于个人精神世界的滋养作用,鼓励人们通过不断学习来保持思想的活力与清晰。)四、名著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曹雪芹。这部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一)阅读下面节选自《红楼梦》的片段,回答问题。宝玉道:“我便死了,也愿意在阴司里跟着她作鬼,她要拉我同去,我就死也不依。”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惊又喜,泪如雨下,说道:“你从此好好儿的罢!难道你连个女孩儿都怜惜不来了?你若果有此心,虽然是我死,我也放心了。”宝玉道:“任凭凭你们怎样说,我的主意是早已定了的。凭你们怎样说,我也不能打这么一个‘回头’。”黛玉听了这话,如有所失,便说道:“你头里也是这么说的,如今又这么起来;你那时的话,就白说了。再这么着,你只管说了,我只当不曾听见。”话未说完,泪如雨下。1.请简要概括这段文字中宝玉和黛玉的主要情感。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苯乙烯改性塑料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中国乳癖康胶囊行业投资分析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常州卓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模板
- 高频线行业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中国色丁伞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金骏眉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铝合金挤压铸棒行业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
- 关于编制碳化硅制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磨切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消防变频供水设备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简易呼吸球囊的使用演示文稿
- GB 6722-2014爆破安全规程
- 一本好书《中华上下五千年》课件
- 网络营销讲义网络营销产品策略课件
- 《小型混凝土预制件标准化生产管理办法》
- 青年教师个人成长档案
- 2021译林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三课文翻译
- 2022年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真题
- 《网店运营与管理》整本书电子教案全套教学教案
- 打印版 《固体物理教程》课后答案王矜奉
- Q∕GDW 11612.43-2018 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技术规范 第4-3部分:应用层通信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