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文言文阅读(考题猜想)_第1页
专题07文言文阅读(考题猜想)_第2页
专题07文言文阅读(考题猜想)_第3页
专题07文言文阅读(考题猜想)_第4页
专题07文言文阅读(考题猜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7文言文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2023·重庆市部分区县涪陵区、铜梁区期末)(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岳阳楼记范仲淹ㅤㅤ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ㅤㅤ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ㅤㅤ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ㅤㅤ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ㅤㅤ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在洞庭一湖 惟长堤一痕B.此乐何极 而乐亦无穷也C.把酒临风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D.或异二者之为 或王命急宣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开篇交代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以“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肯定了好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期间的政绩。B.第③段以“若夫”的虚拟语气起笔,格调较为高亢,节奏明快有力。第④段以“至若”领起,格调渐次振起,情辞转为激昂。C.文章融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又有鲜明的层次性,独立的写景与议论抒情互相映衬,完美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D.文章语言充分体现了汉语的音乐美:记叙多用散句,长短错落,质朴平实;写景多用偶句,两两相对,珠联璧合。4.选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乐”,链接材料中“余心乐”是程颢感受到的“乐”请结合内容具体说说这两种“乐”有何不同。【链接材料】春日偶成【宋】程颢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答案】1.B2.①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②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3.B4.范仲淹的“乐”是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高贵品质。程颐的“乐”是诗人融入大自然,忘世脱俗的高雅情调。【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A.不同,全/表示数量;B.相同,快乐;C.不同,面对/高踞;D.不同,或许/有时。故选B。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中重点词语有:览,观赏;异,不同。句意为: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②中重点词语有:居,处在;庙堂,朝廷。句意为: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B.有误,第③段以“若夫”虚拟语气起笔,含蓄深婉。写天气的恶劣,人心的酸楚,突出了悲凉的情境。第④段以“至若”领起格调转为高亢,节奏变得明快有力。故选B。4.本题考查主旨把握。根据选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可知,范仲淹的“乐”是置个人的荣辱升迁于度外,胸怀天下,心忧国事,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高贵品质。根据《春日偶成》中的“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可知,这首诗通过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作者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作者的“乐”是诗人融入大自然,忘世脱俗的高雅情调。【参考译文】链接材料:淡淡的云在天上飘,风儿吹拂着我的脸庞,此时此刻已近正午,我穿行于花丛之中,沿着绿柳,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前面的河边。当时的人不理解我此时此刻我内心的快乐,还以为我在学年轻人的模样,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呢。(2023·新疆兵团十师期末)(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醉翁亭记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B.佳木秀而繁阴(秀丽)C.杂然而前陈者(陈列)D.太守谓谁(是)2,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3.文多次提到“乐”,主要写了哪几种“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案】1.B2.①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②要说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了,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3.山水之乐、宴饮之乐、禽鸟之乐、除人之乐、太守之乐,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自己的抑郁之情以及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解析】1.本题考查字词的翻译。B.有误,句意为: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秀:茂盛。故选B。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句中重点词语有: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句意为: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②句中重点词语有:日,太阳;开,消散;暝,昏暗。句意为:要说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了,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和主旨的理解。本文中共出现了10个“乐”字,其中有7个集中在最后一段。归结起来,这些乐有:山水之乐;宴饮之乐;禽鸟之乐;滁人之乐;太守之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以文记乐的情趣,流露出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满足。(2023·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期末)(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ㅤㅤ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ㅤㅤ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ㅤㅤ秦王佛然怒,谓唐睢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跳,以头抢地耳。”唐唯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浸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编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ㅤㅤ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链接材料:黄琬巧对ㅤㅤㅤㅤ黄琬①幼而慧。祖父琼,为②魏郡③太守。建和元年④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⑤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⑥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注释】①黄碗:东汉人。②为:担任,③魏郡:古郡名。④建和元年:即公元147年。建和,东汉汉桓帝刘志的年号。⑤诏:皇帝的命令。⑥如:像。⑦应:回答。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B.以头抢地耳(撞)C.长跪而谢之曰(感谢)D.寡人谕矣(明白)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要离之刺庆忌也 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B.安陵君其许寡人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C.以头抢地尔 即以其言应诏D.而君逆寡人者 而深奇爱之3.将下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2)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4.从文章内容看,你认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5.唐雎、黄琬二人皆能巧对,两文的作者对二人赞颂的侧重点各是什么?【答案】1.C2.C3.(1)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所以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2)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情况,黄琼把他听到的情况告诉皇上。4.机智善辩,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斗争。5.赞颂了唐雎的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勇于献身的爱国精神。黄婉的机智过人、才华出众。【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释义。C.有误,谢:道歉。故选C。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答题时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A.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的。B.其:语气词,表示祈使语气/代词,他的。C.以:用/用。D.而:表转折/表顺承。故选C。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1)重点词语:于,从;虽,即使。句意: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所以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2)重点词语:以,把;状,情况。句意: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情况,黄琼把他听到的情况告诉皇上。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对人物的评价。通读全文,首先,唐雎对秦王的威胁和质问,保持与安陵郡同一立场,统一论调,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然后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通过以上表现,可以看出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为国献身的人。5.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及人物形象理解。根据文中唐雎与秦王针锋相对的言行,可以看出其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人。从这篇文章中唐雎的言行可以看出,他具有大无畏的精神,具有高尚的爱国之情,为了祖国甘愿牺牲自己。根据“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初升之月)”可知,黄琬将日食后太阳的样子说成新月,如实而生动的展现了日食的样子,表现了黄琬观察细致,想象丰富,聪明机智。【参考译文】链接材料:黄琬巧对黄琬从小就聪明,祖父黄琼担任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发生日食,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情况,黄琼把他听到的情况告诉皇上。皇太后召见他问他日食的情况。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却又不知道该如何描述。黄琬七岁,在旁边,说:“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初升之月?”黄琼恍然大悟,立即按照黄琬说的回答诏令,于是认为黄琬十分特别,十分喜爱他。(2023·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期末)(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ㅤㅤ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况才之过于余者乎?ㅤㅤ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腰白玉之环 腰:在腰间B.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同“披”,穿C.缀公卿之后 缀:跟随D.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岁:每年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衾拥覆 以中有足乐者B.余则韫袍敝衣处其间 入则无法家拂士C.而承天子之宠光 专诸之刺王僚也D.今诸生学于太学 其一犬坐于前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上面文段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是元末明初文学家宋濂写给同乡后学马生的临别赠言。B.作者在求学过程中克服了求学路途遥远、生活艰苦等重重困难。C.作者详写自己艰辛的求学经历,略写现在的成就,鼓励青年一代努力学习。D.作者写同舍生的奢华,从正面衬托自己虽物质上贫乏,但精神上却很富足。【答案】1.A2.D3.D【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A.有误,腰,作动词。故选A。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用,介词/因为;B.连词,却/连词;C.助词,的/主谓之间;D.介词,在/介词,在。故选D。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D.有误,作者写同舍生的奢华,但精神上却很富足。故选D。(五)阅读回答问题。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故逐之。”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①公将鼓之②齐师败绩③既克,公问其故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从选文看,曹刿论述的战争的取胜之道是什么?【答案】1.①击鼓;②军队。2.他们的勇气已经完了,我们的勇气正旺盛。3.曹刿论述了战争的取胜之道:一是强调蓄养士气的重要性,二是要看准战机,谨慎判断。【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作答本题,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①句意:鲁庄公就要击鼓进军。鼓:击鼓。②句意:齐军被打得大败。师:军队。③句意:战胜以后。既:已经。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重点词:彼,代词;盈,充沛,这里指士气旺盛;克。句意:他们的勇气已经完了,所以战胜了他们。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一鼓作气,三而竭,故克之”可知。由“夫大国,惧有伏焉,望其旗靡,曹刿论述的战争的取胜之道之二:要看准战机,谨慎判断。(2023·广东省惠州一中教育集团期末)(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妄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读,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①孰视之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③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答案】1.①同“熟”,仔细。②偏爱。③当面指责。2.①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①句意:邹忌仔细地看着他。孰,同“熟”,仔细。②句意: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私,偏爱。③句意: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面刺,当面指责。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①重点词: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讽刺;谤讥,指责,议论;市朝,公共场合;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属于动词的使动用法。句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②重点词:期年,满一年。句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②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课外文言文阅读】(2023·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期末)(一)阅读下文,完成各题。龙山雪张岱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①,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②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③。坐久清冽,苍头④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⑤之竟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注释】①霁:雨后或雪后转晴。②李岕(jiè)生等五人都是当时的伶人(戏曲演员)。生,指男演员。马小卿、潘小妃为女伶。③呆白:苍白。④苍头:这里指年纪大的伙计。⑤欱(hē):通“喝”。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大雪深三尺许②坐久清冽2.翻译下面句子。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之竟不得醉4.请找出并抄写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5.这篇文章与《湖心亭看雪》都是作者在明朝灭亡后所写,为什么还采用明朝年号纪年,这表明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案】1.①表示估计,左右;②冷。2.箫声被寒气所慑,艰涩得出不来。3.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之/竟不得醉。4.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5.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①句意:大雪深有三尺左右。许,表示估计,左右。②句意:坐久了觉得有点清冷。冽,冷。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慑,震慑;涩,艰涩。句意:箫声被寒气所震慑,艰涩得出不来。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这句话的意思为:我勉强举起酒杯(喝酒)御寒,酒气上升,积雪将酒气吞噬,竟然喝不醉。根据意思可断句为: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之/竟不得醉。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中“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一句,直接描写了作者眼前的雪景。5.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明朝已灭亡,可作者仍用明朝的年号,以此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据此作答,意对即可。【参考译文】天启六年的十二月,大雪深有三尺左右。晚上的时候风雪停止了,我登上龙山,坐在城隍庙的山门上。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这几个人陪伴侍侯。众山都被雪覆盖住了,月亮的光辉也显得稀薄了,月亮显不出光亮,雪都白花花的。坐久了觉得有点清冷,仆役送酒来了,我勉强举起酒杯(喝酒)御寒,酒气上升,积雪将酒气吞噬,竟然喝不醉。马小卿唱曲子,李岕生吹洞箫和着马小卿的曲子,声音被寒气所震慑,艰涩得出不来。三更的时候我们(准备)回去睡觉。马小卿、潘小妃互相抱着从百步街旋转滚落,一直到山脚下,满身是雪地站着。我坐着一辆小羊头车,拖着满身的冰凌回来了。(2023·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期末)(二)课外文言文。齐威王论宝ㅤㅤ齐威王、魏惠王会田①于郊。惠王曰:“齐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惠王曰:“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吾臣有檀子②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③,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④。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惠王有惭色。(选自《资治通鉴•周纪》)【注】①会田:会,相约;田,打猎。②檀子:人名。后文盼子、黔夫、种首皆为人名。③为寇:做贼,这里指入侵。④河:指黄河。1.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尚有径寸之珠 呼尔而与之B.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 皆朝于齐C.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D.使守高唐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2.请用“/”给文中画线处断句(至少两处)。

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4.结合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和这篇短文,你认为齐威王是个怎样的人?【答案】1.B

2.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

3.这四个臣子,他们的光辉远照千里,岂止十二辆车呢?

4.由《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知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告,立即发布政令,悬赏求谏,广开言路,对于关心国事、积极进谏者,分不同情况给予奖赏。由本文中可知齐威王心中的宝物是贤臣,而非珠宝。足见齐威王是一个开明的君主,能够察纳雅言,重视人才。【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

A.的/代词;B.朝见/朝见;C.在/对于;D.派/出使故选B。

2.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本句句意为:派他镇守徐州,燕国人就到北门祭祀,赵国人就到西门来祭祀,以求神灵保佑不受攻伐,搬家去追随黔夫的人有七千多家。故可断句为: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有:此,这;岂,难道。句意:这四个臣子,他们的光辉远照千里,岂止十二辆车呢?

4.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分析人物形象。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理解即可。

从“将以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中可知,齐威王心中的宝物是贤臣;从“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朌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臣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中可知,齐威王是一位能够识别人才,并且重用人才的君主。且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知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告,立即发布政令,悬赏求谏,广开言路,对于关心国事、积极进谏者,分不同情况给予奖赏。齐王纳谏之后,齐国果然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门庭若市”说明在此以前,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时时而间进”说明最初的进谏已经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齐威王已经根据人们的意见,改革了弊政。“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威王已完全纠正了缺点和错误,齐国政治清明。齐威王纳谏去蔽,从而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参考译文】

威王与魏王在郊外一起打猎。魏王问道:“大王也有宝物吗?”威王说:“没有。”魏王说:“像寡人的国家这样小,也还有能照亮前后各十二辆车的直径一寸的夜明珠十颗,齐国这样的万乘之国怎么能没有宝物呢?”威王说:“寡人当作的宝物与大王的夜明珠不同。我有个叫檀子的大臣,派他镇守南城,楚国人就不敢向东方侵犯掠夺,泗水之滨的十二诸侯都来朝拜我。

我有个叫朌子的大臣,派他镇守高唐,赵国人就不敢到东边的黄河里捕鱼。我有个叫黔夫的官吏,派他镇守徐州,燕国人就到北门祭祀,赵国人就到西门来祭祀,以求神灵保佑不受攻伐,搬家去追随黔夫的人有七千多家。我有个叫种首的大臣,派他戒备盗贼,路上就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这四个臣子,他们的光辉远照千里,岂止十二辆车呢?”魏惠王面露惭愧之色。

(2023·天津市河北区期末)(三)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少孤,事①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②,藉无茵席③。为鲁山令,有盗系④狱,会虎为暴,盗请格⑤虎自赎,许之。吏曰:“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饥,日或不爨⑥。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瓤而已。族弟结哭之恸,或曰:“子哭过哀,礼欤?”结曰:“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大夫生六十年未尝求足,未尝有十亩之地、十尺之舍、十岁之僮,未尝完布帛而衣,具五味而餐。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新唐书》,有删改)【注释】①事:侍奉,伺候。②酪:糊状的食品。③藉不茵席:坐卧不垫坐垫和席子。藉,这里是“坐卧”的意思。茵,垫子。④系:拘囚,关进牢狱。⑤格:打斗,击杀。⑥爨[cuàn]:烧火煮饭。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自负母入京师②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2.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许之矣,不可负约。3.文中故事表现出元德秀哪些优秀品质?【答案】1.①背②同“诫”,告诫。2.(我)已经答应了他,不能背弃约定。3.孝敬母亲(敬老爱老)、讲诚信(信任他人)、廉洁爱民。【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翻译。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句意:就亲自背着母亲进了京城。负,背。②句意:是用来告诫那些荒淫贪佞之徒和纨绔子弟呀!戒,同“诫”,告诫。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许,答应;负,背弃。句意:(我)已经答应了他,不能背弃约定。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与理解。从“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可以概括出元德秀身上的“卓行”:孝顺老人;从“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馀人”可以概括出元德秀身上的“卓行”:诚信务实;从“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可以概括出元德秀身上的“卓行”:赈贫济乏;从“岁饥,日或不爨,陶然弹琴以自娱”可以概括出元德秀身上的“卓行”:安贫乐道。【参考译文】   元德秀,字紫芝,是河南人。他小时候就死了父亲,对母亲十分孝顺。参加进士考试,不忍心离开母亲左右,就亲自背着母亲进了京城。中进士后,母亲去世,他在母亲的坟墓旁边建一间茅棚守护,饭食中没有盐和乳酪,睡觉时没有草席垫在身下。在他担任鲁山县令时,有个盗贼被关押在牢里,正碰上当地老虎作恶,盗贼请求打虎赎罪(元德秀答应了他)。有个官吏对他说:“那是他的诡计,将来他逃走了,你不是要受到牵累吗?”元德秀说:“我已经答应了他,不能背弃约定。如果受牵累,我一个人承担罪责,不牵连到其他人。”第二天,盗贼带着老虎的尸体回来了,全县的人都为此而感叹。元德秀得到的俸禄,全都用来供给那些孤儿弃儿吃饭穿衣。碰上荒年,有时整天不做饭,只是悠然地弹着琴来自娱自乐。天宝十三年,元德秀去世。死时,家里只有枕头、鞋子、食器和舀水的瓢之类的东西。族弟元结哭得极度悲哀,有人说:“你哭得过于悲哀,符合礼节吗?”元结说:“你只知道礼节过分,却不知是情感真挚。他活着的六十年中不曾谋求富足,未曾有十亩大的土地、十来岁的僮仆,也未曾用完整的布做衣服穿,用多种调料做饭吃。我哀悼他,是用来告诫那些荒淫贪佞之徒和纨绔子弟呀!”(2023·广东省惠州一中教育集团期末)(四)阅读回答问题。景公与晏子游于少海①,登柏寝②之台而还望其国,曰:“美哉!后世将孰有此?”晏于对曰:“其田成氏乎!”景公曰:“寡人有此国也,而曰田成氏有之,何也?”晏子对曰:“夫田成氏甚得齐民。其于民也,杀一牛,取一豆肉,余以食士。终岁,布帛取二制③焉,余以衣士。君重敛,而田成氏厚施。齐尝大饥,道旁饿死者不可胜数也,父子相牵而趋田成氏者不闻不生。故曰:‘其田成氏乎!’”公泫然④出涕曰:“寡人有国而田成氏有之。今为之奈何?”晏子对曰:“君何患焉?若君欲夺之,则近贤而远不肖,治其烦乱,缓其刑罚振贫穷而恤孤寡行恩惠而给不足民将归君,则虽有十田成氏,其如君何?”【注释】①少海:指渤海。也称幼海。②柏寝:春秋齐台名。③二制:七丈二尺。④泫然:眼泪汪汪的样子。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君何患焉②齐尝大饥2.用斜线“/”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3处。缓其刑罚振贫穷而恤孤寡行恩惠而给不足民将归君3.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晏子给齐景公提了哪些建议。【答案】1.①担心。②曾经。2.缓其刑罚/振贫穷而恤孤寡/行恩惠而给不足/民将归君。3.亲贤远佞,减罚赈贫,施恩行惠等。【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翻译。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句意:您何必担心呢?患,担心。②句意:齐国曾遇特大荒年。尝,曾经。2.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本句句意为:放宽刑罚,救济贫困并且抚恤孤寡,施行恩惠并且资助不富裕的人,民众就会归心于您。故可断句为:缓其刑罚/振贫穷而恤孤寡/行恩惠而给不足/民将归君。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近贤而远不肖,治其烦乱,缓其刑罚振贫穷而孤寡行恩惠而给不足民将归君”说明晏子规劝景公不要过分担心,只要做法恰当,亲贤远佞,减罚赈贫,施恩行惠等,就可以使民归顺。(2023·江苏泰州市靖江市期末)(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石门亭记王安石石门亭在青田县若干里,令朱君为之。石门者,名山者,名山也,古之人咸刻其观游之感慨,留之山中,其石相望。君至而为亭悉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而以书与其甥之婿王某,使记其作亭之意。夫所以作亭之意,其直好山乎?其亦好观游眺望乎?其亦于此问民之疾忧乎?其亦燕闲以自休息于此乎?其亦怜夫人之刻暴剥偃①踣而无所庇障且泯灭乎?夫人物之相好恶必以类。广大茂美,万物附焉以生,而不自以为功者,山也。好山,仁也。去郊而适野,升高以远望,其中必有慨然者。《书》不云乎:子耄②逊③于荒。《诗》不云乎:驾言出游,以写我忧。夫环顾其身无可忧,而忧者必在天下,忧天下亦仁也。人之否也敢自逸?至即深山长谷之民,与之相对接而交言语,以求其疾忧,其有壅④而不闻者乎?求民之疾忧,亦仁也。政不有小大,不以德则民不化服。民化服,然后可以无讼。民不无讼,令其能休息无事,优游以嬉乎?古今之名者,其石幸在,其文信善,则其人之名与石且传而不朽,成人之名而不夺其志,亦仁也。作亭之意,其然乎?其不然乎?【注】①偃(yǎn):卧倒,伏倒为仆,仰倒为偃。②耄(mào):形容年老。③逊:逃遁,逃避。④壅(yōng):障蔽,遮盖。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①古之人咸刻其观游之感慨②夫所以作亭之意③夫人物之相好恶必以类④去郊而适野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升高以远望A.去以六月息者也B.醒能述以文者C.不以物喜D.卷石底以出3.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君至而为亭悉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广大茂美,万物附焉以生,而不自以为功者,山也。②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5.阅读全文,总结作者对“作亭之意”的理解。【答案】1.①全,都;②修建;③厌恶;④到……去。2.D3.君至而为亭/悉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4.①广大繁茂美丽,万物依附着它生长而自己不认为有功的是山。②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5.作亭之意不仅是爱好山水,喜欢游玩,更重要的是以作亭来与百姓交谈、交往,了解他们的疾苦,也为了保存石刻、成人美名,最终实现“仁”的愿望。【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①句意为:古代的人都在山上刻下自己游览参观的感慨之言。咸:全,都。②句意为:(朱君)修建此亭的原因。作:修建。③句意为:人们的好恶一定会类同。恶:厌恶。④句意为:去郊外的旷野,登高远望。适:到……去。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升高以远望”中的“以”是连词,表示目的,可译作“来”。A.以:凭借;B.以:用;C.以:因为;D.以:来。故选D。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朱君到任之后就建了亭子,把古今的刻石立在亭中。据此断句为:君至而为亭/悉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中重点词语有:焉,于是。以,来。句意为:广大繁茂美丽,万物依附着它生长而自己不认为有功的是山。②中重点词语有: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一白,全白。句意为: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结合“其亦好观游望乎?……升高以远望,其中必有慨然者”“夫环顾其身无可忧,而忧者必在天下……求民之疾忧,亦仁也”可知,作亭之意不仅是爱好山水,喜欢游玩,更重要的是以作亭来与百姓交谈、交往,了解他们的疾苦,也为了保存石刻、成人美名,最终实现“仁”的愿望。【参考译文】  石门亭在青田县城若干里外,是县令朱君建的。石门是山的名字,古代的人都在山上刻下自己游览参观的感慨之言,留在山中,从那些石头可以看到。朱君到任之后就建了亭子,把古今的刻石立在亭中,写信给他外甥的女婿王安石,让他(王安石)记下建亭子的意图。 (朱君)修建此亭的原因,难道只是他喜欢山吗?或者是好观游眺望吗?或者是在这里问询民众的疾苦吗?或者是酒宴之后休息的地方吗?或者是怜惜那些人的刻石暴露在风雨之中剥蚀破损而无遮盖保护将要消失吗?人们的好恶一定会类同。广大繁茂美丽,万物依附着它生长而自己不认为有功的是山。喜爱山,是仁者的行为。去郊外的旷野,登高远望,其中一定有感慨。《尚书》中不是说:“我老死在荒野中。”《诗经》中不是说过:“出去游览,来宣泄我的忧虑。”环顾自身没有什么可忧虑的,则可忧的一定是天下,忧虑天下之事的也是仁呀!人怎么敢独自安逸?到了这里见到的都是深山幽谷中的民众,和他们交谈,问询他们的疾苦,难道还有阻碍而听不到民众的言论吗?探求民众的疾苦,也是仁呀!政事没有大小之别,不以德行来施行一定不能使民众服从。民众被感化而诚心服从,这样以后可以做到没有诉讼。民众没有诉讼,县令难道就能没事休息、游山玩水吗?古今的名人,他们的刻石有幸还在,他们的文笔也的确很好,那么他们的名声和刻石一样可以不朽,成就别人的名声不阻碍他们的志向也是仁呀!朱君建亭的意图是这样呢,还是不是这样呢?(2023·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期末)(六)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各题。曹玮①知镇戎军②日,尝出战小捷,虏③兵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④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玮不答,使人候⑤。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⑥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⑦歇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⑧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⑨。吾以此取之。”(选自沈括《梦溪笔谈》,中华书局2016年9月版)【注】①曹玮:北宋名将。②知镇戎军:主持镇戎地区工作。③虏:中国古代对北方外族的称呼。④縻(mí):束缚。⑤候:侦察。⑥少选:一会儿。⑦严军:整顿好队伍。⑧驰;驱车马追逐,此处意为战斗。⑨阑:衰退。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徒縻军②虏兵去数十里③我不欲乘人之怠④比其复来2.翻译下面的句子。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3.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B.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C.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D.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4.曹玮何以被称为名将?请简要分析。【答案】1.①只是;②离开;③疲倦,倦怠;④等到。2.听说曹玮贪得牛羊之利而军队不整齐,立刻就返回袭击曹玮军队。3.C4.曹玮之所以被称为名将,是因为其战略战术高明。他假意贪图牛羊之利,使军队表现出军容不整的样子,诱敌深入;敌人追至,避敌锐气,假意不想乘人之危,让敌人休息修整,使敌人腿脚疼痛麻木站不起来了,人气残尽,最后一击击败。【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①句意:只是束缚军队。徒:只是。②句意:敌兵离开几十里。去:离开。③句意:我不想趁着别人疲怠作战。怠:疲倦,倦怠。④句意:等到他们再来。比:等到。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闻,听说;师,军队;遽,急忙。句意:听说曹玮贪得牛羊之利而军队不整齐,立刻就返回袭击曹玮军队。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这句话的意思为:于是就驱赶着缴获的牛羊和辎重车辆,缓慢地驱赶着返回,很是不成军队行列。根据意思可断句为: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故选C。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可知曹玮的目的是“诱敌深入”;从“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可知其善于抓住有利的时机。曹玮假意贪图牛羊之利,使军队表现出军容不整的样子,诱敌深入;敌人追至,避敌锐气,假意不想乘人之危,让敌人休息修整,使敌人腿脚疼痛麻木站不起来了,人气残尽,最后一击击败。这些举措正是其被称为名将的原因。据此作答,意对即可。【参考译文】   曹玮主管镇戎军时,曾出战小胜,敌兵退去。曹玮侦察敌兵退离已远,于是就驱赶着缴获的牛羊和辎重车辆,缓慢地驱赶着返回,很是不成军队行列。他的部下担忧此事,对曹玮说:“牛羊无用,只是束缚军队。不如抛弃它们,整齐队伍返回。”曹玮没回答,派人去侦察。敌兵离开几十里,听说曹玮贪得牛羊之利而军队不整齐,立刻就返回袭击曹玮军队。曹玮军队行进更加缓慢,行进中找到地势有利的地方,就停下来等待敌军。敌军将要来到,离得很近了。曹玮派人对敌军说:“你们外国军队远来一定很疲劳,我不想趁着别人疲怠作战,请你们让战士和马休息一下,隔一会儿就决战。”敌人正苦于疲劳极了,都很高兴,使军队严整地休息了很长时间。曹玮又派人告知他们:“休息好了,可以相互驱马进攻了。”于是各方击鼓发兵进攻,一交战就把敌军打得大败。于是抛弃了牛羊返回。曹玮慢慢地对他的部下说:“我知道敌人已很疲劳,故意做贪利的事来引诱他们。等到他们再来,接近行走百里了,如果趁着他们锐气便交战,还会有胜负。走远路的人如果稍稍休息,那么腿脚疼痛麻木就站不起来了,人气也残尽了。我凭这些打败了敌人。(2023·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期末)(七)请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张友正自少学书,常居一小阁上,杜门不治他事,积三十年不辍。有别馆,直三百万,尽鬻①以买纸。其书笔迹高简,有晋宋人风味。故庐在甜水巷,一日忽弃去,赁小屋于水柜街,与染工为邻。众人异之,或问其故。友正答曰:“吾欲假其素绢学书耳。”与染工约:凡有欲染皂者,先假之,一端②酬二百金。如是日书数端,笔未尝停。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至尽乃已。素与苏子瞻相善。元祐末,子瞻自扬州召还,友正乃具饭邀之。既至,则对设长案,各以精笔、佳墨、纸三百列其上,而置肴其旁。子瞻见之,大笑。就坐,二人每酒一巡,即展纸挥毫。一二小僮磨墨,几不能供。饮酒终,纸亦尽,俱自以为平日书莫及也。友正未尝仕。其性直,恐为名声所累,少与人交,故知其书者少。(选自宋代叶梦得《避暑录话》,有删改)注:①鬻(yù),卖。②端,长度单位。布帛二丈(或六丈)为一端。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B.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C.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D.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杜门不治他事,积三十年不辍。3.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友正从小学习书法,并专心练习。为了购买纸张,他卖掉了价值三百万钱的别馆。B.张友正搬离旧居,与染工为邻,是因为染坊里有染过的绢,可以用来练习书法。C.苏子瞻应邀到友正家吃饭,看到长案上放置着笔墨纸等,而饭菜放在旁边,大笑起来。D.友正、子瞻二人每饮一巡酒,就展开纸张,进行书法创作,酒喝完了,纸也用完了。【答案】1.C2.闭门不做其他的事,坚持三十年不停止。3.B【解析】1.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有人送纸给他,不问多少,到手就行。故断为: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故选C。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重点词:杜门,闭门;辍,停止。句意:闭门不做其他的事,坚持三十年不停止。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B.有误,要借白色的绢学习书法,就是没染色绢。故选B。【参考译文】张友正从小学习书法,常常待在一个小阁楼上,闭门不做其他的事,坚持三十年不停止。有一个别墅,价值三百万,全卖了来买纸。他的书法笔迹高简,有晋宋人的风格味道。原来的房子在甜水巷,一天忽然舍弃离开。在水柜街租了小房子,和染工成为邻居。众人对此非常惊异。有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想要借白色的绢学习书法罢了。”凡是有想要染黑色的(绢),先借给他,布帛二丈酬谢二百金。像这样每天写好几个二丈,笔没有停过。有人送纸给他,不问多少,到手就行,到写完才停止。他向来和苏子瞻交好。元祐末年,苏子瞻从扬州被召还,友正准备饭菜款待子瞻。子瞻到了后,就相对着摆设了长桌子。上面分别放上好笔、好墨、纸三百列,却把酒菜放在一旁。子瞻看到这种情形,大笑着就座。二人每喝过一轮酒就展开纸写字。有一两个小童磨墨,几乎不能供应。喝完酒,纸也写完了。二人都认为自己平日的书法比不上这些。友正不曾出仕做官,他的性子刚直,担心被名声所累,很少和人交往,所以知道他书法成就的人很少。(2023·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期末)(八)阅读下文,完成题目。ㅤㅤ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①。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③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④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注】①嶷(ní)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②机阱:陷阱。③宽简:宽松简易。④便:安逸、安适。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①志气自若也②惟谈吏事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3.请你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具体说说欧阳修的从政思想。【答案】1.①志向②只,只是2.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3.欧阳修具有“与民同乐”的从政思想,他宽松待民,简易做事,达到了“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的效果,而这种效果也就是《醉翁亭记》中“太守之乐其乐”的原因。【解析】1.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①句意:志向气节仍然同以前一样。志:志气。②句意:只说政事。惟:只,只是。2.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结合句意分析。句意为:把放纵当成宽松,把简陋当成简明,那么政事就会得不到及时处理,因而人民受苦。故断为: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的思想。文章所给出的链接文字出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醉翁亭记》体现了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理念,而文章也体现出了欧阳修与民为便的政治思想。欧阳修在自己做官的各个地方都有杰出的政绩,他不追求声誉,政策宽松不扰民,所到地方的人民都认为他平易近人。两篇文章都是体现了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参考译文】欧阳修,幼年时,就聪敏过人,读过一遍书就能背诵下来。等到成年时,更是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欧阳修开始在滁州任职,自号为醉翁,晚年更改为六一居士。他天性刚直不阿,见义勇为,即使有陷阱在前面,都一往无前,即使身受其害都不回头。他仕途不顺,被放逐了很多次,志向气节仍然同以前一样。当他被贬到夷陵时,没有方法来消磨时光,因此取来旧的案例反复查看,发现冤假错案数不胜数,于是仰天长叹说:“荒凉偏远的小城尚且如此,天下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从此,遇事不敢疏忽。有求学的人请求会见,欧阳修与他们交谈,从来不谈文章,只说政事。(欧阳修)说文章只能用来自己修身养性,而政事是可以用来帮人的。凡是他治理过的几个郡,看不到严厉的措施,也不求声誉,宽容简朴而不扰民,因此他来到的地方人民生活便利。有人问他:“您治理地方政策宽松简明,但办事从不拖拉荒废,为什么呢?”他回答说:“把放纵当成宽松,把简陋当成简明,那么政事就会得不到及时处理因而让人民受害,我所说的宽松,是为了不苛刻武断;简明,是为了不繁琐罢了。”(2023·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期末)(九)阅读以下文段,完成问题。ㅤㅤ齐景公时,晋、燕联而攻之,齐师败绩。景公患之①曰:“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原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将兵以退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③吾于之闾伍④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人微权轻,原得君之宠臣,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⑤往。穰苴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留饮家中。夕时乃至。穰苴召军正⑥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於是遂斩庄贾。三军之士皆振栗⑦。士卒争奋出为之赴战。后退晋燕,收失地大胜而归。(《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有删节)【注释】①田穰苴(rángjū):齐国大将,著名军事家。②庶孽:指妃妾所生之子。③擢:提拔。④闾伍:指平民所居,后因违反军法被穰苴杀死。⑥军正:古代军中执法官。⑦振栗;同“震栗”1.请用“/”线为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士卒争奋出为之赴战3.结合原文内容,说说穰苴是怎样的一个人?【答案】1.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2.士兵争先奋勇地为他赴敌战斗。3.为人正直,执法如山,善待兵卒。【解析】1.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句意:可是他的文才能使大家归服、顺从,希望君王能试试他的才能。2.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重点词:争奋,争先奋勇。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地分析。司马穰苴为人正直,执法如山,善待兵卒,至于行军,病兵都要求同行。齐国进军前、未能守时的景公亲信监军庄贾没有手软,还处置了景公派来求情的使者,武能威敌。”(2023·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期末)(十)文言文阅读。太祖本纪(节选)太祖讳匡胤,姓赵氏,涿郡人也。后唐天成二年,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辄出人上。尝试恶马不施衔勒马逸上城斜道额触门楣坠地人以为首必碎,太祖徐起,更追马腾上,一无所伤。七年春,北汉结契丹入寇,命出师御之。次陈桥驿,军士集驿门,宣言点检为天子。或止之,逼寝所,太宗入白,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众皆罗拜,呼万岁五代乱极,宋太祖起介胃之中,践九五之位。及其发号施令,四方列国,次第削平,释藩镇兵权,绳赃史重法,下至令录、幕职,躬自引对。务农兴学,与世休息,迄于丕平。治定功成,而三百余载之基,传之子孙。世有典则,考论文明教化之治,道德仁义之风,盖无让焉。1.下列对选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尝试恶马/不施衔勒马/逸上城斜道/额触门楣坠地/人以为首必碎B.尝试恶马/不施衔勒马/逸上城斜道/额触门楣坠地人/以为首必碎c.尝试恶马/不施衔勒/马逸上城斜道/额触门楣坠地人/以为首必碎D.尝试恶马/不施衔勒/马逸上城斜道/额触门楣坠地/人以为首必碎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有以黄衣加太祖身A.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B.屠惧,投以骨(《狼》)C.策之不以其道(《马说》)D.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3.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宋太祖出生在洛阳夹马营,长大后,身材魁梧,豁达大度,气概不凡B.天快亮的时候,将士们来到太祖寝室外,太宗进去禀告:军校们拿着兵器排列在庭院中,我们愿意拥立太尉当皇帝。”C.到宋太祖发号施令,著名的藩镇首领和大将,俯下身子听从命令,先后都被平定,这不是人的力量容易达到的。D.宋太祖白建国以来,重视农业,发展教育,赋税轻微,与社会共同休养生息,他才开始享乐。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世有典则,考论文明教化之治,道德仁义之风,盖无让焉。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答案】1.A2.B3.D4.①世代有了常典法则,考评声教文明,道德仁义的风气、唐相比。②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里做官就应当心系百姓。【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不用嚼口马鞍,太祖的额头撞在门框的横木而从马上摔到地下。故断为:尝试恶马/不施衔勒马/逸上城斜道/额触门楣坠地/人以为首必碎。故选A。2.本题考查虚词意义和用法。例句中的“以”是“把”的意思。A.来;B.把;C.按照;D.相当于“而”,不译。故选B。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D.有误,他才开始享乐”这一内容文中并没有表现。故选D。4.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①重点词:则,法则,考评;盖;让,逊让。句意为:世代有了常典法则、典章制度的治理,宋代和汉,也没有什么可以逊让之处。②重点词:以,因为,指朝廷,处在偏远的江湖间;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在朝廷里做官就应当心系百姓。(2023·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期末)(十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道途行乐之法李渔ㅤㅤ予游绝塞而归,乡人讯曰:“边陲之游乐乎?”曰:“乐。”ㅤㅤ有经其地而惮焉者曰:“地则不毛,人皆异类,睹沙场而气索,闻钲鼓①而魂摇,何乐之有?”ㅤㅤ予曰:“向未离家,谬谓四方一致,其饮馔服饰皆同于我。及历四方,知有大谬不然者。然止游通邑大都,未至穷边极塞,又谓远近一理,不过稍变其制而已矣。及抵边陲,始知地狱即在人间,罗刹原非异物,而今而后方知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而近地之民,其去绝塞之民者,反有霄壤幽明之大异也。不入其地,不睹其情,乌知生于东南,游于都会,衣轻席暖,饭稻羹鱼之足乐哉!”ㅤㅤ李固②与弟书,谓周观天下,独未见益州,似有遗憾;太史公因游名山大川,得以史笔妙千古。是游也者,男子生而欲得,不得即以为恨者也。ㅤㅤ有道之士,尚欲挟资裹粮,专行其志,而我以糊口资生之便,为益闻广见之资,过一地,即览一地之人情,经一方,则睹一方之胜概,而且食所未食,尝所欲尝,蓄所余者而归遗细君③,以果一家之腹,是人生最乐之事也,奚事哭泣阮途④,而为驭骏者所窃笑哉?(原文有删改)【注】①钲(zhēng)鼓:一种乐器。②李固:东汉大臣。③细君:妻子。④哭于阮途:魏晋名士阮籍因前途无望,心中苦闷,有时独自驾车任意而行,至无路处,便大哭一场。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乡人讯曰 讯:询问B.其去绝塞之民者 去:离开C.谓周观天下 周:遍及D.蓄所余者而归遗细君 遗:给予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向未离家,谬谓四方一致,其饮馔服饰皆同于我。②是游也,男子生而欲得,不得即以为恨者也。3.纵观全文,作者认为“道途之乐”有哪些意义?请概括作答。【答案】1.B2.①从来没有离开过家的人,错误地以为四方都是一样的,他们的饮食衣饰都跟我们相同。②这样看来,游历是男子生来便想做的事,不能做就会觉得遗憾。3.不经历一番旅行道路奔波之苦,就不会知道闲居在家的快乐。知道“人和禽兽不同的地方只有那么一点点”,而内地的人和边疆地区的人相比,反有天上和地下、白天和黑夜这样巨大的差别,为了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B.有误,去,距离。故选B。2.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①重点词:向,从前;谬,错误;谓,认为;馔,饭食。句意:从来没有离开过家的人,错误地以为四方都是一样的,他们的饮食衣饰都跟我们相同。②重点词:是,这;游,游历;恨,遗憾。句意:这样看来,游历是男子生来便想做的事,不能做就会觉得遗憾。3.本题考查句子的含义。结合“:“向未离家,谬谓四方一致,其饮馔服饰皆同于我。及历四方,知有大谬不然者”句可知,不经历一番旅行道路奔波之苦,就不会知道闲居在家的快乐。结合“及抵边陲,始知地狱即在人间,罗刹原非异物,而今而后方知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而近地之民,其去绝塞之民者,反有霄壤幽明之大异也”句可知,等到到了边疆地区,才知道地狱就存在于人世上,恶鬼原来并不是什么怪物,从今以后,才真正知道“人和禽兽不同的地方只有那么一点点”,而内地的人和边疆地区的人相比,反有天上和地下、白天和黑夜这样巨大的差别,为了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参考译文】我游历塞北回来,同乡问我:“边疆之行快乐吗?”我说:“快乐!”有人曾到过塞北,听到这很畏惧,说:“土地是草都不长的土地,人都跟我们的民族不同,看见沙漠就让人丧气,听到战鼓就觉得心惊,有什么快乐?”我说:“从来没有离开过家的人,错误地以为四方都是一样的,他们的饮食衣饰都跟我们相同,等到游历四方,才知道大错特错了。但我只是游历繁华的大城市,没有到过边疆塞外的人,又会以为远近是同一个道理,不过是稍微变换了些形式而已。到达边陲,才知道地狱就在人间,罗刹原来不是什么奇特见不到的东西,从今以后,才知道人跟禽兽的差别并不大。然而内地的人们,同边塞的人民相比,真有天壤之别。不到他们的土地上,不看见他们的情形,又怎么能知道生在东南,生活在大都市,穿着轻便的衣服,睡着温暖的被褥,可以随手拿米做饭随手拿鱼做汤的乐趣呢?”李固写信给弟弟说,遍游天下,却单单没到过益州,似乎有遗憾;太史公因为游历名山大川,让史笔可以妙绝千古。这样看来,游历是男子生来便想做的事,不能做就会觉得遗憾。有道义的人,还希望带上钱财干粮,专心实现这个志向,而我因为糊口谋生的便利,可以增长见闻。路过一个地方,就考察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经过一个地方,就亲眼看到一个地方的名胜,而且吃到没吃过的东西,尝到想品尝的食物,将剩下的带回家给老婆孩子,就像得到西汉时王侯所赠的佳肴一样,让一家人吃饱,是人生最快乐的事。为什么要像阮籍那样在道路上痛哭,而且被那些富贵的人耻笑呢?(2023·山东省青岛六十五中期末)(十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喜雨亭记苏轼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予至扶风①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②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整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③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④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⑤,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注:①扶风:凤翔府。②雨麦:麦苗返青时正好下雨。③忭:欢乐、喜悦。④荐饥:连续饥荒。⑤二三子:诸位,几个人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者有喜,则以名物 名:命名B.予至扶风之明年 明年:第二年C.而吾亭适成 适:恰巧D.以属客而告之 属:类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古者有喜,则以名物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B.为亭于堂之北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C.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桃花源记》)D.以为休息之所 山间之朝暮也(《醉翁亭记》)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B.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C.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D.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第一段列举命名文章、年号以及给孩子命名的事例,为了说明喜雨亭用雨来命名,也是为了纪念喜庆的事件。B.苏轼到凤翔府任职期间,麦苗返青时正好下雨,人们都以为这是个好年景,果然这一年每个月都风调雨顺,没有旱情。C.下了几场雨后,官员、民众都很高兴,作者所建之亭也正好建成,于是将其命名为“喜雨亭”。D.文章体现了作者忧民之所忧、乐民之所乐的品格,他认为官吏个人之喜忧应与百姓之喜忧相关联。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答案】1.D2.D3.C4.B5.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上游玩享乐,难道可能做得到吗?【解析】1.本题考查字词的翻译。D.有误,句意:向客人劝酒而告诉了这件事。属:告诉。故选D。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不同,就/是;B.不同,在/对于;C.不同,才/竟然;D.相同,的。故选D。3.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没有麦没有稻,年成自然荒废了,诉讼案件多了,而盗贼也猖獗起来。故断为: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故选C。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B.有误,结合“既而整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题干“果然这一年每个月都风调雨顺,没有旱情”错误。故选B。5.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句中重点词语有:则,那么;虽,即使。句意为: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上游玩享乐,难道可能做得到吗?【参考译文】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的事件。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周公得到天子赏赐的稻禾,便用“嘉禾”作为他文章的篇名;汉武帝得了宝鼎,便用“元鼎”称其年号;叔孙得臣打败狄人侨如,便用侨如作为儿子的名字。他们的喜事大小不一样,但表示不忘的意思却是一样的。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有个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于是我在亭子里开酒宴,向客人劝酒而告诉了这件事,问他们道:“五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五天不下雨,就长不成麦子了。”又问:“十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十天不下雨就养不活稻子了。”“没有麦没有稻,年成自然荒废了,诉讼案件多了,而盗贼也猖獗起来。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上游玩享乐,难道可能做得到吗?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有旱象便降下雨来,使我与你们能够一起在这亭子里游玩堂乐的,都靠这雨的恩赐啊!这难道又能忘记的吗?”(2023·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期末)(十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武昌九曲亭记①【宋】苏辙ㅤㅤ子瞻②迁于齐安,庐于江上。ㅤㅤ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③,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ㅤㅤ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ㅤㅤ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④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注释】①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辙亦受牵连被谪。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辙到黄州看望哥哥苏轼,弟兄俩载酒泛流,到武昌九曲亭游玩,写了这篇游记。②子瞻:苏轼的字。③浮图:梵语,指佛寺;精舍:僧人住所。④褰(qiān)裳:提起衣服。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文言词句推断方法释义子瞻杖策载酒词类活用法:名之者谁①及其既厌成语联想法:学而不厌②杂陈于前课内迁移法:杂然而前陈者③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二处)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3.《武昌九曲亭记》名为亭记,实则写人。请结合文中画线句赏析苏轼形象。4.本文是苏辙因“乌台诗案”受牵连遭贬谪后所写。请结合选文和课内链接篇目归纳“古代贬谪文学”的特点。课内链接:《醉翁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