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小说赏析短文写作指导-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单元写作深度指导(选必上册)_第1页
专题02小说赏析短文写作指导-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单元写作深度指导(选必上册)_第2页
专题02小说赏析短文写作指导-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单元写作深度指导(选必上册)_第3页
专题02小说赏析短文写作指导-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单元写作深度指导(选必上册)_第4页
专题02小说赏析短文写作指导-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单元写作深度指导(选必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小说赏析短文写作指导教材任务+写法指导+实战例文教材原题教材原题欣赏小说,不仅要品析作品在情节设置、形象塑造等方面的独到之处,更要理解作者通过作品表现出的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与思考。同样,创作小说,固然需要学习典范作品的写作技巧,更重要的还是认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从下列写作任务中任选一项完成。1.本单元小说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展示了小说名家的风格特征。选择你喜欢的一篇细加研读,从中选取感兴趣的某一要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赏析文章。教考衔接2023年新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陈村的小说《给儿子》第9题(6分)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未来·回忆·成长;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河流。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甲组答案示例:①本文表面上是关于未来的想象,即父亲想象儿子长大后的一次旅行。②其实是父亲对过去的回忆。③为何交叠未来与过去?指向关于成长的主题,即父亲带儿子重温自己的成长,并期待儿子也能够在其中找到自我。乙组答案示例:①文章有很多抒情的意象,河流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②其表现就是,从爬上江堤到独坐河滩,儿子的板桥之旅始终与河流相伴。③那么河流究竟意味着什么?河流既是环境与风景,也代表着空间的延展和时间的流逝,并承载着人的思索。2005湖南卷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16分)(1)简析《在山阴道上》谋篇布局的技巧(2)简析《在山阴道上》联想的巧妙运用(3)简析《在山阴道上》景物描写的特色真题启示:早在2005年湖南卷单独命题时就考了文学赏析性短文,而且赋分16分!十八年后的2023年新课标Ⅰ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第9题要求围绕给定的关键词写一则文学短评的思路。历史是惊人的相似。这一新题型源自统编教材高中必修上第三单元的学习任务“学写文学短评”。选择性必修上第三单元外国小说研读又一次明确要求写一篇800字的赏析文章,两本教材均提出要求,于是2023年高考命题涉及文学短评的题型也就顺理成章了。直接体现了教考衔接的命题思路,目前虽然只在简答题中设题,分值为6分,不排除将来的作文也要求写作赏析类800字的文章,分值为60分。明确概念赏析短文的概念赏析性文章就是指阅读欣赏小说以后,不仅要品析作品在情节设置、形象塑造等方面的独到之处,更要理解作者通过作品表现出的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与思考。赏析短文的赏析方向情节设置形象塑造环境描写布局谋篇语言特点艺术手法等范文引路示例一浅析《琵琶行并序》中的音乐描写①音乐本是无形之物,很难用语言文字直接描写。因为它那飘忽即逝的音响、旋律,是很不容易被捕捉和表现的。其中所含的“幽愁暗恨”更是十分抽象、难于言传的。诗人白居易平日深厚的音乐修养和驾驭语言艺术的厚实功力,使他笔下生花,成功地写出了琵琶演奏的精彩片段。在白居易的笔下,那复杂多变的琵琶声,被描绘得层次丰富、音色分明。②诗人描绘音乐的比喻手法、以声传情以及将人物的往事与现实联系起来,推动故事情节向纵深发展是音乐描写中的亮点。③在诗中的音乐描写,诗人多方设喻,以表现琵琶曲中复杂、细微的音响变化。用许多形象、新鲜、贴切的比喻来描写极难用语言摹写的美妙乐声,给读者留下了十分深刻和具体的印象。如以人们在生活中可以听到的声音作比,以骤降的“急雨”比喻粗弦的繁音促节;以小女儿般的轻柔“私语”比喻细弦细碎绵密的声调;以大珠小珠洒落玉盘比喻乐声的高低音调;以“花底”的“莺语”“冰下”的“泉流”比喻乐声流动的婉转与幽咽若凝;以“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比喻乐声暂时休止后又骤然响起;以“裂帛”声比喻四弦齐拨时乐声的清脆短促,响亮非凡。在妙喻联翩中赋予抽象的音乐以生动形象、具体之感,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些形象贴切的比喻,把美妙的旋律、变化的节奏表现得淋漓尽致。④音乐描写,做到了以声传情,声情交融。把音乐与演奏者的身世之悲、听者(诗人)的主观感受结合在一起来写,大大加深了读者对乐曲内容及其内在情韵的体验。如果说琵琶女在校音定调时,已流露出情感,那么,随着正式弹奏的开始,感情的流露渐趋明朗。在千变万化的曲调旋律中,诗人仍然意在表现人物的感情。整个演奏过程,或低回掩抑,如泣如诉;或圆润流美,莺歌玉转;或高亢明快,铁骑交锋,无不生动地传达出演奏者内心深处浪涛般起伏不平的感情,交织着她对人生诸般滋味的深切感受。⑤不仅如此,音乐又将人物的往事与现实联系起来,推动故事情节向纵深发展。琵琶女身世飘零的命运,白居易政治上遭受打击、贬谪天涯的不幸,都不是偶然的。由于命运的相似,两个萍水相逢的艺术家才可能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共鸣中,一个重弹,一个重听。诗末六句更是写出了悲凄的乐曲声声扣人心扉,满座皆泣,尤以诗人最是心潮澎湃,以至泪湿青衫,难以自已的一幕。声声乐曲、滴滴泪水,将两位艺术家对人生、社会的一腔激愤不平尽情宣泄,长诗就在这浓重的感伤气氛中被推向高潮,戛然收束。⑥总的来说,《琵琶行并序》的音乐描写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是一个典范的存在。它表现了诗人情感与琵琶女身世的巧妙结合,它对音乐的透彻的理解,它的创作手法,对我们现在和将来的文学创作都会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鉴赏提示】认真阅读这篇文章,体会本文有哪些亮点,然后和同学交流。示例:亮点一:题目以小见大,取其一点不及其余,做到以点带面。《琵琶行并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无论是其细密的结构、清晰的层次,还是曲折动人的情节,无不为后人所称道。本文着重选取了音乐描写这一方面,足以体现作者选点的精心独到。亮点二:采用文学评论的“总—分—总”的基本结构模式。文章第②段是全文总纲,③④⑤段开头句子是分条论述,第⑥段是对整篇文章的总结。亮点三:从原文中举出实例,“叙”“议”有机结合。③④⑤段从分析原文中音乐描写的具体内容入手,分别分析了音乐描写中的比喻手法、以声传情和将人物的往事与现实联系起来、推动故事情节向纵深发展的描写亮点,做到了“叙”“议”的有机结合。亮点四:语言表达准确、简洁,有一定的文采,适当引用了原文精彩的语句。示例二怎一个妙字了得——赏析《登泰山记》的艺术手法(正标题是观点,是写作的切入点,副标题是写作角度)《登泰山记》一文巧妙地运用了侧面烘托和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领起段:手法+表达效果①明确赏析对象,紧扣所选的题目写②作出总体评价)抓住特征巧妙烘托,是本文写作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描写景物很少直接写出,而是采用侧面烘托的办法。例如,先用“其级七千有余”暗暗点出泰山的雄伟,然后借山顶俯视所见“半山居雾”和在日观亭时“足下皆云漫”的图景从侧面烘托泰山的高峻。又如写雪,除“冰雪”“雪与人膝齐”等正面描写外,又以“明烛天南”“白若”“绛皓驳色”等作侧面烘托,给人以想像,又生动有趣。本文使用比喻和拟人手法也各具特点。“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作者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着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用语新颖、传神。“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作者纵目远眺,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画,而山腰间停留着的云雾好像飘带一般。“半山居雾”,不仅把动态的物写成静态,使人感受到那种特有的宁静气息,而且设喻新奇,给人以美的享受。“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这一比喻,写出了西南诸峰的特点,更显出日观峰的雄峻,且赋予山峰以人的感情,形象而生动。(主体部分:①紧扣领起段提出的观点分析。②边叙边议。③注意条理,适当运用序数词.④适当提段。)总之,本文巧妙的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能唤起人们对泰山的向往,让人深刻地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真乃怎一个妙字了得。(总结段:①再现观点②运用术语(如“总之”“综上所述”“总而言之”等)写法指导1.集中笔力,定点鉴赏(不要面面俱到)典例一:光阴荏苒,原以为前方会有设想过千万遍的细水长流,却不曾想,那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丈夫的离去,引起了词人开头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词人用的十四叠字,虽无一“愁”字,却无不言“愁”。绵长的叠字,将她的“愁”不断延伸。岁月蹉跎,故人已长逝,早已是几年踪迹几年心,而红颜白发,刹那芳华,独留一人,情何以堪。若词人舍去这叠词的用法,变成“寻觅,冷清,凄惨戚”的话,哪里还会有“期待是最漫长的绝望”之说。爱不可说,忆不可说,愁不可说,痛不可说,只能让这不断重复的字表达心中所感:烟波渺渺梦几度,良辰美景虚无数。待到春时花开尽,暮雨相思离人误。【点拨】这段文字是围绕《声声慢》中的哪一点进行评论的?语言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我的感悟:【示例】本文段是围绕《声声慢》的叠词之妙进行评论的。最大的特点就是文辞兼备,语言富有诗意,评论语言很流畅,辞藻特别华美,显示了很好的文学素养。2.观点鲜明,开门见山典例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为北宋豪放词的代表,流传近千年。这首词获得如此高的地位,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因素。其中衬托之法的巧妙运用也是其获得成功的关键之一。(选自《<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衬托手法》)【点拨】这段话作为一篇文学短评的开头,有什么特点?我的感悟:【示例】这段话开篇提出论点,即“其中衬托之法的巧妙运用也是其获得成功的关键之一”,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也使读者对本文将要论述的问题一目了然。3.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典例三:《词苑丛谈》云:“李清照《声声慢·秋闺》词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辞亦不甚了了,若论其音韵,似稍有所会矣;若论其字之重叠,错落如珠,则只是皮相观耳,未尝搔到痒处也。此十四字之妙:妙在叠字,一也;妙在有层次,二也;妙在曲尽思妇之情,三也。良人既已行矣,而心似有未信其即去者,用以“寻寻”。寻寻之未见也,而心似仍有未信其便去者,用又“觅觅”;觅者,寻而又细察之也。觅觅之终未有得,是良人真个去矣,闺闼之内,渐以“冷冷”;冷冷,外也,非内也。继而“清清”,清清,内也,非复外矣。又继之以“凄凄”,冷清渐蹙而凝于心。又继之以“惨惨”,凝于心而心不堪任。故终之以“戚戚”也,则肠痛心碎,伏枕而泣矣。似此步步写来,自疑而信,由浅入深,何等层次,几多细腻!不然,将求叠字之巧,必贻堆砌之讥,一涉堆砌,则叠字不足云巧矣。故“觅觅”不可改在“寻寻”之上,“冷冷”不可移植“清清”之下,而“戚戚”又必居最末也。且也,此等心情,惟女儿能有之,此等笔墨,惟女儿能出之。设使其征人为女,居者为男,吾知其破题儿便已确信伊人之不在迩也,当无寻寻觅觅之事,男儿之心粗故也。能词之士,多昂藏丈夫勉学莺莺燕燕者,故不能下如此之十四叠字耳。(选自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点拨】这段文字是从几个方面层层推进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我的感悟:【示例】从行文的构思来看,对叠词的分析更深入且渐次分层,从三个方面层层推进论述,不蔓不枝。论证方式多样,比如对比论证、正反论证、假设论证,由浅入深,有深度与见地。4.叙议结合,以议为主

典例四:为了描摹心中的英雄豪杰的英武形象,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下片更是精心选取了几个细节来衬托:一是英姿勃发的风流俊才,刚刚迎娶了国色天香的美女小乔。用美人衬托英雄,更见出周郎的丰姿潇洒、年轻有为,令人羡慕。二是指挥赤壁大战时周郎的仪态。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而不是周身铠甲、如临大敌,这样的仪态装束衬托出周郎大战时成竹在胸、稳操胜券的形象。三是战争的过程,本来是惊心动魄的一场恶战,而周郎却是在谈笑之间就让曹军灰飞烟灭。曹军在周郎面前不堪一击,衬托了周郎用兵如神、战功卓著。这里通过美人、装束、言谈、战争的结果衬托出词人心中的风流人物——周郎。【点拨】这段文字在评论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是怎样运用的?我的感悟:【示例】从原文中举出实例,“叙”“议”有机结合。此段从原文中人物描写的具体内容入手,用衬托的手法进行分析,既有对原文细节的“叙”,也有对人物形象特点的“析”,做到了“叙”“议”的有机结合。5.评价优劣,避免感想典例五:(01)读《念奴娇·赤壁怀古》,那江流澎湃,波澜壮阔的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伴随着那熟悉的人物,我的思绪一下子就飘向了那遥远年代……“大江东去”,滔滔巨浪千淘万漱,是否淘到苏轼了呢?他,面江而立,他的耳畔唯有水声。回想“乌台诗案”的苦楚,皇帝谪贬的敕令,还有那洛阳亲友的依恋;东坡心,碎不能掇。他只得唱“千古风流人物”,只能吟“三国周郎赤壁”。东坡何不想风流儒雅,何不想握国之大计、驱外之强敌。然而,北宋的朝廷容不下他,神宗的时代容不下他;呵,浑浊的世道也容不下他!他的心,是昏君、是小人,砸碎的啊!人多情,岁月无情,浑世更无情。身在乱世,谁堪风流(02)赏奇景,领略词的豪情壮调。《念奴娇·赤壁怀古》采用设置雄奇景色的方式,让读者充分领略了苏轼豪迈奔放的词作格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词的起笔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磅礴气势,而且很巧妙地将"大江"与"风流人物"联系起来,起句就进人情景交融、因景怀古的境界,千古风流人物总要随着犹如江水而逝去的时光被浪打风吹尽,而这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在豪放慷慨之中又透露着一些悲壮苍凉,这正如《三国演义》卷帘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里的景致一样,为我们创设出了一个雄浑阔大、旷远深邃的意境。"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短短三句话,仅用十三个字就将一幅动人心魄的雄奇图画展示在了读者面前:陡峭的山崖散乱地直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搏击着江岸,滔滔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山势嵯峨,江水奔腾的形象与贯穿全词的豪迈,沉郁的情怀在格调上极其一致。【点拨】比较上述两段文字,哪一段属于文学短评,哪一段属于读后感?我的感悟:【示例】01属于读后感——重“感”,在写作时结合本人实际,写自己的感想、体会,主观感发的色彩较鲜明。02属于文学短评,侧重于分析评价作品思想艺术的优劣高下,带有客观评价的色彩。基本格式赏析文章开篇先用简洁的文字明确提出赏析点,然后有针对性地摘引有关文艺理论作为评析的依据,再据理选取作品内容剖析评价,最后得出结论,归纳全文。基本格式:(1)赏析“主题思想及其表现”的常用格式:a、本文通过记叙(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例:《项链》通过描写玛蒂尔德以十年的含辛茹苦去赔偿一条借来的假项链的悲剧故事,尖锐地讽刺了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b、……是《……》的主题.例: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是鲁迅的短篇小说《药》的主题思想.(2)赏析艺术手法的常用格式:本文主要采用了……的艺术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手法+表达效果)例:朱自请在《荷塘月色》一文中大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摹景色形象生动,表达感情细腻入微。(《鲜明的比喻——<荷塘月色>艺术手法简析》领起段)(3)赏析构思技巧的常用格式:a、……是《……》构思上最突出的特点.例:以时间、地点、情感为线索,三线并进,娓娓道来,是《在山阴道上》谋篇布局上最突出的一个特点。(《简析<在山阴道上>谋篇布局的技巧》领起段)b、《……》构思上最大的特点是…….例:《在山阴道上》一文在谋篇布局上最大的特点是文章以明、暗两条线索相互交错,使文章条理清晰,布局精巧。(《简析<在山阴道上>谋篇布局的技巧》领起段)主体部分基本要求:①紧扣领起段提出的观点分析②边叙边议③注意条理,适当运用序数词④适当提段总结段基本要求:①再现观点②运用术语(如“总之”“综上所述”“总而言之”等)例:a.总之,《在山阴道上》一文以时间、地点、情感三条线索,环环相扣,密不可分,从而使情感升华,主题深化。(《简析<在山阴道上>谋篇布局的技巧》总结段)b.总而言之,《荷塘月色》一文运用鲜明的比喻,既形象地描写了荷塘月色的美景,也传达了作者对荷塘的喜爱之情。掌握术语掌握一些写作赏析短文的专业术语,提高赏析的准确性(一)主题思想:立意深刻独到,鞭辟入里;突破定势,标新立异;主旨深远,意韵丰富;言近旨远,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人无我有,人有我奇;意境深远.(二)构思技巧:构思,是作者对自己将要动手写作的文章从内容到形式所作的总体设想。构思的外在表现形式为文章结构。文章的构思技巧主要从作品的立意、选材、结构安排、体裁、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去判别。常见的鉴赏角度和术语:①从立意的构思及其表现看,常用术语有开门见山、见解独到、画龙点睛、卒章显志、形散神聚、以小见大、发人深省、托物言志、寓言寄意、对比反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欲擒故纵、反弹琵琶、逆向思维等。②从选材组材的构思及其表现看,常用术语有以小见大、以点带面,正反映衬(对比对照)、摇曳多姿,形散神聚、巧设线索、明暗交织,选材典型、多角度描写、详略得当等。③从结构安排(或者说上下文的关系)的构思看,常用术语有前后照应(首尾呼应)、层层铺垫、巧设伏笔(铺垫)、巧设悬念、巧妙勾连,层层推进(层层深入、步步递进)、层层剥笋,对比烘托、摇曳多姿,红线串珠(彩线串珠)、行散神聚、浑然天成,总分总式,并列结构,纵横捭阖、开合自如,情节波澜、张弛有度等。④赏析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的构思技巧,常用术语有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思维严密、构思精巧、不落窠臼、运用蒙太奇手法等.(三)艺术手法: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2.表现手法:比兴,联想和想象,象征,烘托,对比,渲染,用典,讽喻.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对偶等。4.写作技巧: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侧面描写;粗笔勾勒;工笔细描;绘形绘声绘色;5..描写手法: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等。6.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以乐景衬哀情)。(四)语言特色:清新明快,简洁洗练,含而不露,简笔勾勒,浓墨重彩,体物入微,穷形尽相,诗情画意,富有哲理,耐人寻味,形神兼备,语言浅近明白如话,言简意丰,行云流水,平实质朴,诙谐幽默,辛辣讽刺,准确精当,形象生动,惟妙惟肖,淋漓尽致,留有空白,情韵悠长,力透纸背,入木三分实战演练本单元小说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展示了小说名家的风格特征。选择你喜欢的一篇细加研读,从中选取感兴趣的某一要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赏析文章。【例文引路】一部生命关怀与宗教情怀的经典之作——《复活》人物构造、情节安排赏析《复活》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创作的一部有关爱情、信仰、社会等方面的长篇小说,该小说以浓重的宗教情节为主线,揭示了社会现实的种种罪恶,表达作者对人性的探索与关注。下面,笔者将从《复活》的人物构造、情节安排、思想内涵等方面进行分析。首先,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极为鲜明,且各具特色。如主人公诺维茨基畏缩不前、缺乏责任感,但又善良、深情。主要配角如克沃兹亚科夫是坚持自我、感情专一,但同时又自私、极端。克里斯蒂娜则是复活节奶酪别墅中的小女孩,她虽然无足轻重,但对诺维茨基有很大的帮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女主角卡秋莎。卡秋莎被描述为高雅、美丽、温柔,是典型的爱情女神形象。但随着故事的深入,她绝美的美貌反而成为她的负担,她受到了无尽的挑战。她不惧世俗的攻击,坚持自我价值,并在逆境中坚强成长。在情节安排方面,小说采用了分层次、多线索的写作手法。小说分为六个部分,超过一百个章节,每个部分都有各自的着眼点和叙事焦点,但均能构成整体故事。小说描写的社会现实和人物关系极为复杂。从一开始的庭审到诺维茨基与卡秋莎的爱情,涉及了过多的人物关系、社会矛盾与现实问题,影响到小说的深入探究与结论展示,呈现了一部充满冲突、多线索、情节丰富的佳作。最后,浓重的宗教情节是本小说的重要思想内涵之一。小说中充满着宗教比喻和象征,既有对天国的向往,也有对人性的感悟。在以复活为题材的小说中,作者通过描述爱情、家庭等道德伦理的状况,反映社会之虚伪、人性之扭曲,表现出深沉的人道主义和宗教情怀。同时,作者在小说中也提出了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社会黑暗面的揭示以及人性之光与黑暗的对比,都传递着作者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批判。总之,托尔斯泰的《复活》是一部浓缩了他丰富人生阅历和思想感悟的晚期杰作。本文对《复活》的人物塑造、情节安排、思想内涵进行了探讨,可见它是一部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生命关怀、社会责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