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第三讲 现代汉语共同语、方言和新词语_第1页
03第三讲 现代汉语共同语、方言和新词语_第2页
03第三讲 现代汉语共同语、方言和新词语_第3页
03第三讲 现代汉语共同语、方言和新词语_第4页
03第三讲 现代汉语共同语、方言和新词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现代汉语共同语、方言和新词语一、关于语言的三个“w”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世界语言的一个重要分支。要深刻了解我们的汉语,首先必须弄清一些语言学的基本原理。下面让我们从一些有趣的语言现象说起。(一)语言之为什么(why)在平时的语言应用中,不知你是否注意到,有一些相反或相对的格式却可以表达相同或相似的内容,而其中又可能蕴藏着鲜为人知的道理。例如:1.我们可以说“中国队打败韩国队”,也可以说“中国队打胜韩国队”,二者的意思是相同的。假如我们在这两句之间画上等号,并消去相同的“项”,就会发现“打败=打胜”,结果“败=胜”,这是为什么?2.如果有人问你“箱子搁在哪儿?”你可以回答“箱子搁在地上”,也可以回答“箱子搁在地下”,结果“地上=地下”,“上=下”。这又是为什么?3.人们常说“人总是要往前看的”,人们也常说“往后的日子越过越好”。这里“往前看”是向未来看,“往后的日子”是未来的日子,“往前=往后”,“前=后”。这是什么原因呢?4.我们可以说某人“生前留下遗言”,也可以说他“死前留下遗言”;我们可以说“海上救生”,也可以说“救死扶伤”。这里“生前≈死前”“救生=救死”,“生≈/=死”,个中的原因又是什么呢?5.小说里有这样的话“在家里我待婆婆像闺女,婆婆待我像亲妈”,小说里还有这样的话“在家里我待婆婆像亲妈,婆婆待我像闺女”,这两句话是完全等值的。把相对应的分句画上等号,消去相同的项,又得出一个奇怪的的等式“闺女=亲妈”。我晕,我倒,我惊诧!难道是我们的语言出了毛病了吗?可是这些明明都是生活中惯用的语言呀,没有人相信它们是有毛病的!那么对这些现象我们又该作何解释呢?近年来,语言学家根据句法语义学、语用学以及认知语言学的原理,对上述问题已经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从人们习焉不察的语言现象中,发现了语言的奇妙和精微,引起人们对其他语言现象的思索和探究。例如“人总是要往前看的”这里的“往前”原本是一个处所的概念,人们把面朝的方向作为前,背对的方向作为后,然后引申为时间的概念,“往前”即“向未来”,这是由处所向时间的转换。而“往后的日子越过越好”里的“往后”仅是一个时间的概念,在时间轴上,过去的时间为“前”(如“前天”),未来的时间为“后”(如“后天”),句中“往后的日子”当然就是未来的日子。可见“往前”中的“前”是处所“前”,“往后”中的“后”是时间“后”,二者本不相同,之所以能画等号是因为处所“前”转化为了时间“后”。再如“亲妈”和“闺女”的问题,看似荒唐,其实只是一个省略方式不同的问题。“我待婆婆像闺女”和“我待婆婆像亲妈”的原型形式都是“我待婆婆像闺女待亲妈”,只不过前句省略了“待亲妈”,后句省略了“闺女待”。同理,“婆婆待我像亲妈”和“婆婆待我像闺女”也只是省略不同的词语。省略,是语法学中的语用问题。同学们,对其余的3个问题你能尝试解释一下吗?很显然,那将是一件饶有趣味的事情。(二)语言之是什么(what)什么是语言呢?这是我们学习现代汉语首先要搞清楚的一个问题。也许有人会隐隐地说,这还不简单,语言不就是我们每个人每天说的话吗?诚然,语言与我们的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张三说的话和李四说的话不同,李四说的话和王五说的话也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人,此时此刻说的话和彼时彼刻说的话也不尽相同,但是只要是中国人,只要他在用自己的母语交际,我们就可以说他说的是现代汉语。可见,语言不是我们每个人所说的具体的话语,而是隐藏在亿万人(或千百万人)话语背后的共同的规律性的东西。那么,这个共同的规律性的东西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的呢?据语言学家研究,语言是符号、是工具,语言还是一种载体。首先,从语言的内部结构来看,它是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我们知道符号就是标记,任何符号都包括能指和所指两个方面。所谓“能指”,就是能为人们感知到的物质形式;所谓“所指”,就是符号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或内容。能指和所指既没有相似性,也没有相关性,它们之间的联系靠的是社会约定。例如,十字路口的红绿灯是一种交通符号,其能指是红光和绿光,其所指是禁止通行和允许通行。红光、绿光与禁止通行和允许通行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完全是一种人为的规定。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又是什么呢?语言符号的能指是语音,所指是语义。人们在使用语言交际时,首先感知到的是一连串音波,然后通过大脑解码,了解到这一连串音波所负载的意义。语音和语义的联系是任意的,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语言这套符号系统又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任何动物都不可能有人类这样发达的大脑和复杂的发音器官,因此都不可能具有真正意义的语言。即使鹦鹉可以模仿人类的一些发音,但是它不能解码,不能了解意义,也不能生成新的词语和句子。动物虽然也可以用一些声音来表示喜悦、愤怒或者恐惧,但这些只是一种本能的反应,不是、也不可能是后天有意识的约定。也许有人会问,人类发出的呼噜声、咳嗽声也可以传递意义,也是语言符号吗?同学们,你们以为呢?不论肯定还是否定,都请说出理由来。其次,从语言的功用来看,它又是工具——交际和思维的工具。人类使用语言首先是为了交流思想,交换意见,协调行动。语言因交际而产生,因交际而发展,也可能因退出交际而死亡。可以设想,假如我们的社会没有了语言,退回到无声的时代,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那时,人际因无法沟通而陌生,信息因无法交流而失效,生产因无法协调而崩溃,灾害因无法抵御而肆虐。危险来袭,许多人可能浑然不觉;黑白颠倒,许多人可能无法判断。——这将是一种多么危险的图景!可见,语言确实是人类不可须臾离开的媒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交际手段也日趋多样,但语言在交际中的核心地位始终没有变。在当代,语言不仅是人际交流的工具,而且是人机沟通的纽带,计算机对有声语言的自动化处理,更为语言插上了无形的翅膀,使语言可以飞越大海,穿越时空,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更大的作用。语言不仅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且是思维的工具,人类在进行抽象思维的时候离不开语言的参与。假如没有语言中的词作概念,没有语言中的句子作推理、判断,高级、抽象的思维将无法进行(形象思维除外),人类的思想能力的发展也将受到很大的局限。也许有人会说,我在思考问题时并不需要说话呀,说话反而不利于我的思考。同学们,沉思默想的时候真的没有语言参与吗?请谈谈你的看法。最后,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来看,语言中含有大量的文化信息,是知识、文化的载体。人类之所以能够了解过去,是因为语言为我们记录了历史的知识和经验;人类之所以能够认识现在,是因为语言负载了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果;人类之所以能够预知未来,是因为语言在为我们储存“历史”和“现实”的同时,也就构建了通往未来的桥梁。可见,语言在人类的生活中多么重要。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语言既包括口语,也包括书面语。书面语是用文字记录的、经过加工的语言,比之口语更具有准确性和严密性。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是语言符号的符号,但它不是语言的要素,不是语言的本身。这从文字和语言不是同时产生、文字和语言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中可以得到证明。我们说文字不是语言的要素,丝毫也不否定文字的重要性,文字可以打破口语所受到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人类的语言记录下来,传播开去,这在历史上极其重要的意义,标志着人类社会由野蛮进入文明。没有文字的时代是蒙昧的时代,是人类的童年。关于文字是否为语言要素的问题,目前尚有不同的看法。同学们,你们的观点如何,请尝试阐发一下。(三)语言之怎么样(how)1.怎样培养语言的敏感性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要有对这门学科敏锐的感知能力,敏感性是学好科学的基础。语言是一种口耳相传的学问,要学好它,尤其要注意感知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起敏锐的语言感知力呢?请观察下面的事例。事例1:《笑林》故事:一人远出,嘱其子曰:“如有人问你令尊,可对以小事外出,请进拜茶。”又以其呆,恐忘也,书纸付之。子置袖中,时取看,至第三日,无人来问,付之灯火。第四日忽有客至,问令尊,觅袖中纸不得,因对曰:“没了。”客惊曰:“几时没的?”对曰:“昨夜烧了。”(交际错位:“没了”呆子指字纸,客理解作“令尊”。)事例2:中德《胶澳租界条约》:“德国有在山东境内修筑胶济铁路权和铁路沿线三十里内矿产开采权。”(中方认为“铁路沿线三十里”就是铁路两侧共三十里;德方认为“铁路沿线三十里”就是铁路每侧各三十里,两侧共六十里。)事例3:抗美援朝战例:——我营一连向敌人发起了三次进攻,攻克了1、2、3号高地,伤亡较大。下一步如何部署,请指示。(请示电报)——命令你营一连转入防御,二连、三连向四、五号高地进攻,扩大战果。(团首长回电)(请示电报中的“一连”是连续之意,回电理解为“第一连”。)事例4:法庭案例:庄严的法庭上正审理一起离婚案,法官介绍说:“男方牛某某,女方马某某,婚后牛马感情不和……”(哄堂大笑)(“牛马感情不和”应为“牛马二人感情不和”。)从上述事例我们可以看出,交际的错位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而且在条约中、在战例中、在法庭上也都存在。若不加规避,轻则可能造成笑话,重则可能产生矛盾、对抗,甚至重大损失。避免交际错位,要靠平时多留心,选词造句多推敲、多分析,不可随意组合,漫不经心。要学会透过句子的表层序列,发现句子内部结构层次和语义关系的不同,并在交际中及时地加以分化和回避。而要做到这些,离不开对语言的敏锐感知,只有敏锐性提高了,才能在别人习焉不察的地方发现问题,避免错误。培养语言的敏感性要靠平时多观察,多练习。多义短语的分析,歧义句子的分化,是培养语言敏感性好方法。下面提供一些材料,请大家研究如何分化和排除歧义。我们要学习文件/支持老李的建议/向天津调运货物/鸡不吃了狗美容师/研究唐宋八大家的文章/通知的人还没有来/写得好河上架着桥/他笑了/考司机/野生动物保护人/我们三个一组他爱她胜过小陈/我们没有做不好的事情/走了一天了/爬过山2.怎样锤炼词语学习语言不仅需要悟性,需要敏锐的感知力,而且需要对语言进行精心锤炼。锤炼语言,是提高语言表现力的不二法门,是学习者的基本功课。如何锤炼语言呢?炼词炼句的路径很多,我们这里着重介绍三种,即精心选择词语、注意排列顺序和适度变革运用。(1)精心选择词语所谓“选择”,就是从多种同义表达手段中挑选最恰当的一种。选择,并不是要求我们一味追求那些华丽的辞藻,而是精心挑选,着力组合,下功夫追求寻常词语的艺术化。一个恰当的选择不仅可以准确、贴切地表达意思,有时也可以使满篇生辉,令人过目不忘。历来为人们传诵王安石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是选炼词语的经典范例。据说王安石先后改掉了“到”、“过”、“入”、“满”等词,最后确定选用“绿”,画出了春到江南,生机勃勃,满眼绿色的动人景象。为什么“绿”字优于其他几个动词呢?因为其他几个动词仅停留于描写春风本身,未能点出春风对江南岸所引起的巨大变化,而“绿”字由形容词转化为动词,显示了春风吹绿了大地的动景,使人触发无穷的联想。与“春风又绿江南岸”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宋祁的“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此句的意思是,早晨绿杨云雾间仍有微寒,红杏枝头已是繁花竞放,一片热闹春色。这里写春色春景没有用“浓”、“艳”等色彩词,而是选用了一个“闹”字,打通了人们的感官,使人们从视觉感受转到了听觉感受,感受到蜂蝶纷飞、春意喧闹、生机盎然的情景。历史上也有人认为,红杏“闹”春未之见也,但王国维认为,著一“闹”字,境界全出。宋祁也因此获得“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的美誉。不仅古人,今人也十分注意推敲选择词语,力求做到“藏颖词间”,“锋露文外”。据说臧克家写作“黄昏里煽动着归鸦的翅膀”诗句时,觉得不好,改成“黄昏里还辨得出归鸦的翅膀”,仍不满意,又改成“黄昏里还没溶尽归鸦的翅膀”。一个“溶”字画龙点睛,把黄昏朦胧,归鸦满天,暮色渐渐的浓,鸦翅渐渐的淡,最后两者难于分辨的情景活画了出来,给诗句增添了朦胧的意境美。选择词语是一种艺术,常见的方法有寓繁于简、寓静于动、寓抽象于具体以及词类活用等。下面给出一些例子,请大家练习选择,并说明理由。春风(舞/扶)细柳,淡月(映/失)梅花。年(刚/方)八二。(意为82岁不服老,要当28岁过)雪白的(羊群/群羊)时常满街走。谁不知道你(规矩/正经),短见是万万寻不得的。挑选不(定/完),决断不下,店员还是很有耐心的。(2)注意排列顺序与西方语言相比,汉语是特别注重语序的语言。所谓“语序”,就是词语排列的线性序列。相同的词语由于排列的顺序不同,所形成的结构关系、所表达的意义也会有所不同。例如:“这些米一个月吃不了”是说米多,吃不完;“这些米吃不了一个月”则是说米少,不够吃。“他什么都懂”是称赞他有学问,“他都懂什么”则是嘲笑他无知。据说抗战时期上海爱国商人挂出的横幅“本日大拍卖”,倒过来读就是“卖拍大日本”,表达了商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历史上有些文人墨客深谙语序之奥妙,轻轻地把语序那么一颠倒就达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据说曾国藩围剿太平军时,曾经接连打了许多败仗,他无可奈何地向清廷报告“臣屡战屡败”。这个奏折被曾国藩手下的一名师爷看见了,于是把前后两部分颠倒过来,成为“屡败屡战”。于是曾国藩便由一个每战必败的败军之将变成战败之后不气馁,必定继续战斗的英雄。李商隐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传达的是一种消极伤感的情调,令人有一种年老迟暮之感,而把它颠倒过来,意思就完全不同了。“只是近黄昏,夕阳无限好”,表现的是一种积极进取精神,令人有老当益壮之感。再如唐人诗句“偷得浮生半日闲”,把它放在“终日昏昏醉梦间”之后,表现的是闲暇愉悦之情;把它放在“终日昏昏醉梦间”之前,则心情不佳。汉语语序这么奇妙,我们在锤炼词语的时候,就不能不高度关注。下面请大家辨析一下几组不同语序词句的细微差别,想一想怎样根据不同情况来使用。事出有因,查无实据。——查无实据,事出有因。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客来了。——来客了。干不了。——不干了。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她可惜走了……——可惜她走了……(3)适度变革运用锤炼词语一般应在合乎语法,合乎逻辑的基础上进行,因为完全背离语法,背离逻辑的语言是不通的,是荒谬的,没有任何美感可言。但是锤炼语言有时候又允许变异,允许对语法、逻辑的规则作适度的偏离。正是这种偏离,才使得语言灵动活泼,摇曳生姿,不落窠臼。适度变革语言,是语言陌生化的要求,也是语言审美化的要求。举例来说,表示不赞成,你可以说“他摇头把耳朵都掉了”;描写土地肥沃,你可以说“那里的土壤插根筷子能发芽”。在生活中,“耳朵摇掉”“筷子发芽”都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但因为使用了夸张的手法,突显了事物的特点,听者非但感觉不到荒谬,反而觉得表达得生动活泼,幽默风趣。试想,假如不这么说,而说成“他摇了几下头”“那里的土壤很肥沃”,又有什么艺术性可言呢?又如,把说话土,说成“你的话太土耳其了”;把令人失笑,说成“笑掉我的西班牙”;把菜太辣,说成“这菜也太辣妹子点了吧”;把臭美,说成“不要再照镜子了,你已经够美国的了”。这些话除了令人捧腹之外,难道你还能感觉到它的荒谬吗?之所以生动,之所以有趣,是因为这些话都使用了“断取”的修辞手法,即只截取词语中的一个或几个语素的意义,而置其余于不顾,从而形成了一种缺陷美。缺陷美虽然不是完美,但也同样有着感人的艺术魅力——就像断臂维纳斯一样。再如,大词小用,文白夹杂,望文生义都是语言使用中的错讹,是应该纠正、应该规范的。但是如果有意识地、有控制地运用这些现象,有时也可以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例如,“爸爸是家里的权威人士”,“做娘的,不免把自己当作处理女儿婚事的负责干部”,“这家厨房里埋伏着一个大姑娘”,其中加点的都是“大词”,在句子中可以说是被“小用”了,但正是这种“小用”才产生了幽默的效果,使人发出会心的微笑。又如,让古人说出现代的话,或者让现代人穿上古代的衣服可能不伦不类,但是如果处理得好,也可能因时空错位而幽默有趣。请看相声用例“甲:你说,潘金莲爱武大郎吗?乙:非也,要不她怎么会与西门庆搞婚外恋呢?”“包公:你怎么不认秦香莲?陈世美:因为她是农村户口。”“甲:来将通名!乙:吾乃八中张大勇是也。”句中加点的词都用错了时代,但是谁会感觉它们不伦不类呢?此外,望文生义、曲解文义也具有修辞价值。如“吃不了兜着走”本来比喻担待不起,经受不住,把它别解为字面意义“吃不完就打包带走”不是也很有趣吗?至于大学生中的流行语“天南海北我都愿意去,就是不愿意去新西兰”,“她是一个白骨精”,“剽客、袭人当不了作家”所使用的也都是这种手法。规范和变异是语言运用中的一对矛盾,二者是对立的统一。没有规范,语言失去了标准,失去了稳定,就会给交际带来混乱;没有变异,语言失去了活力,失去了灵动,就会变得枯燥。变异,不是乱变,不是随心所欲、率意而为。变异有规律,变异有尺度,适度是变异的重要原则。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是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可就变成笑话了。”(《漫谈漫画》)鲁迅这种“夸而有节”“夸而不诬”的思想,也适用于其他变异手法。请大家辨析一下下面例子中用了哪些变异手法:他是一个“戴高乐”。(即“以戴高帽子为乐”)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打的去吧!敌人还没有见着呢,这群人居然自己先“内杠”(讧)起来了。吕布想:曹操这个贼,狡猾狡猾地!贾岛一日骑驴在中央商务区闲逛,不小心撞上了内阁部长韩愈的车队。“好女不过百”成了减肥一族的第一定律。作为失败的典型,你真是太成功了。他不敢与拗,只得拿了一把班门弄斧,走出门去。二、共同语和方言“五四”运动之后,汉语进入了现代阶段。现代汉语有狭义、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现代汉语是指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广义的现代汉语除普通话之外,还包括各地方言以及海外华人社区所使用的汉语。下面分别介绍之。(一)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民族共同语就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共享的语言,是一个国家的语言名片,也可以称之为国语。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普通话是国家法定的全国通用的语言,“普通”即“普遍通用”之义,它源于方言,又高于方言。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通用,包括民族自治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国家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禁绝方言。普通话有三个要素:1.语音方面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形式,普通话以北京音作为自己的物质外壳,有其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条件。从历史上看,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北京话作为官府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而发展成为“官话”。从现实来看,“五四”以后开展的“国语运动”在口语方面增强了北京话的代表性;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北京语音的标准地位更为人们所公认。普通话以北京音为标准音,是就整体说的,并不是说北京话里任何一个语音成分都是标准的。北京话里的一些异读及土话成分应该加以规范和审定;北京话里轻声和儿化特别多,普通话也没有必要全部吸收。2.词汇方面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如果说语音的选择是“点标准”,那么词汇的选择就应该是“面标准”。北方方言分布的地域广阔,使用人口众多,它在全国有极大的普遍性。建国以来,由于经济发展,教育普及,各地人民交往频繁,加之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的影响,北方话词汇的传播就更加深入和广泛,这是其他任何方言难以企及的。因此,北方方言作为基础方言,是合乎情理的,也是当之无愧的。但是,作为基础方言,北方话也要舍弃某些过于土俗的词语,如“嬷嬷”(奶妈)、“抄手”(馄饨)、“锅魁”(烧饼)、“撒丫子”(跑)、“撒呓挣”(说梦话)、“可照”(行不行)等。这些词语地方色彩太浓,使用面太窄,不应该吸收到普通话中来。此外,为了丰富词汇,普通话也要从其他方言、古汉语、外来语和网络语中不断吸取所需要的词。近年来,一些新词新语迅速蹿红,如“托福”、“打的”、“作秀”、“料理”、“埋单”、“忽悠”、“按揭”、“超女”、“粉丝”、“美眉”、“炒作”、“血拼”、“暴走”、“裸考”、“山寨”、“草根”、“雷人”、“外挂”、“走光”等等,极大地丰富了汉语的词汇系统,但是有些新词语能否站得住脚,能否最终进入普通话词汇系统,还要经受时间的考验。3.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是建造语言大厦的“施工蓝图”。语法规则不是少数语言学家闭门造车“造”出来的,而是存在于千百万人民群众的语言实践中,存在于浩如烟海的书面语资料中。语言学家只能发现、总结规则,而不能创造规则。因此,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中的语法规则是“源”,语法著作中的语法规则是“流”。这就是为什么普通话“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原因。应该指出,即使是典范的作品也有一般用例和特殊用例之分,甚至还有个别不规范用例。显然能够作为规范标准的,只能是“一般用例”,也就是最有普遍性的用例,那种带有个人语言特色甚至口误的非一般用例,不在规范的标准之列。《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指出:“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推普,可以进一步消除方言隔阂,有利于社会交往和国家的统一;推普,可以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商品流通,形成全国统一的大市场;推普,有利于语言文字信息化处理,有利于人工智能的研究和人机对话的实现。此外,推普还可以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实现现代汉语的国际发展战略。总之,推普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建设工程,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一定要学好用好普通话,让普通话成为成就自己事业的锐利武器。(二)现代汉语的地域分支——方言除了共同语之外,现代汉语还有许多不同的方言。方言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是共同语的地域分支,保存古代语言的“活化石”。一般认为,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其分布情况大致如下:1.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分布区域包括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广大区域,以及华东、华中长江以北的部分区域。使用人口约有9亿,占汉族总人口的70%以上。安徽和江苏长江以北的地区属于北方方言中的江淮次方言,又叫“下江官话”。2.吴方言也称江南话或江浙话,以上海话为代表,使用人口9千多万。分布区域包括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不含镇江)的地区和浙江省的大部分,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3.湘方言也称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6千万。分布在湖南省的大部分地区(西北角除外)。4.赣方言也称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3千万。分布在江西省的大部分地区和湖北省的东南一带。5.客家方言“客家”意思是这些人从外地迁来,而非土著居民。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客家人从中原迁徙到南方,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江西、广西、湖南、四川等省,虽然居住分散,但方言内部差别不大,可以自由交谈。使用人口近5千万。6.闽方言也称福建话,以福州、厦门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5千万。分布在福建省,广东潮汕一带,海南岛和台湾省的大部分地区。另外,散居在南洋群岛的几百万华侨华裔也把闽方言看作自己的“母语”。7.粤方言也称广东话,以广州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6千万。分布在广东广西两省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华侨和华裔中有很多是说粤方言的。七大方言中,粤、闽方言与普通话差别最大,其次是吴方言,再次是赣、湘、客家方言,北方方言与普通话差别最小。差异不同,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的难度自然不等。安徽省南部的方言与吴方言比较接近,西南部受赣方言的一些影响。有学者将皖南一带徽州方言单独列为“徽语”,与“晋语”(山西方言)、平语(广西方言)并称,连同原来的七大方言,合称为十大方言。这种观点引发不少讨论,其中对“晋语”、“平语”的“升格独立”争议尤多,目前尚未获得方言学者的一致认同。民族共同语和方言不是相互对立的。推广普通话,并不以消灭方言作为前提,而仅仅是消除不同的方言隔阂,以利社会交际。从历史来看,共同语总是不断地、有选择地从方言中吸取一些有生命力的成分来丰富自己、完善自己,这一进程仍将继续;各地方言(流行区域极小的土语除外)也在不断地、顺乎形势地从普通话中吸取一些有用成分来改变自己、发展自己,这一进程也仍将继续。未来社会,普通话将在社会公共交际场合普遍流行,这是毫无疑义的;未来社会,各主要方言不会消失,仍在各自的领域内发挥交际的职能,这也是毫无疑义的。这是社会多元、文化多元、价值多元的体现。未来社会将是双语(汉语、英语)和双言(普通话、方言)的时代。目前,随着社会的开放,交通的发达,人员流动的频繁,普通话正在迅速普及,一些小的方言土语也正在迅速地消失。方言中有文化,有乡情;有土楼戏台,有渔歌互答;是一段难以忘却的记忆,是一段割舍不断的历史。在社会进步的大潮中,如何保存我们的乡土文化,如何传承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一些特色方言)?这是我们应该思索、应该研究、应该解决的问题。话题讨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一句唐诗道出了沿袭千年的浓重乡土文化情结。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今天,如何保护一些“濒危”方言,成为一个新的问题。请以“该怎么保护你,我的方言”为题展开讨论。参考提示1:方言是民间思想最朴素的表现形式之一;方言现在所面临的“濒危”状态,意味着方言所传递的鲜活的感性,将萎缩为干巴巴的理性方程式和电脑键盘上的符号代码;有关部门和机构应该以“抢救”的姿态,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记录、整理、研究那些也已“濒危”的方言,使之不致泯灭;给方言留下生存、发展的空间,不仅会让国人感到亲切,也是在保护我们源远流长的地方文化。参考提示2:普通话完全可以实现方言的传情达意;汇同与统一是语言和文化的发展大势,方言的式微不可避免,也无需忧心忡忡;从本质上看,方言是封闭社会的产物,是小农经济的体现,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们选择更为便捷的普通话,放弃使用面狭窄的方言,未尝不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方言,实无刻意保护之必要,因为我们无法再回到小农经济的时代,无法再让我们的家乡游离于社会大潮之外;当一种方言已经完成它的历史使命时,我们应该愉快的为它送行,而不必为之伤神。三、词汇家族的新成员——新词语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极其深刻地变化,社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期。社会生活的变迁打开了人们的视野,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催生了无数新生事物,同时也搅起了水底的一些沉渣。新视野、新思想、新事物、需要用新的词语来记录,同时泛起的“沉渣”也需要用新的词语来描述。从语言学的角度看,我们的时代是汉语词汇家族“大扩军”的时代,新词新语成批量地涌现:有的在词汇系统中找到位置,站稳了脚跟;有的暂时还在系统之外游离、徘徊;有的则稍纵即逝,像流星一样划破天空,留下一道或清晰或暗淡的弧光。观察、研究新词语,追索它们的来源,弄清它们的意义,分析它们的构造特点和语用价值是一件十分有趣,十分怡情的工作。(一)众声喧哗的新词语新词语本来就处在变动不居,众语喧哗之中。现在让我们选择一些例子,略微加些分析,以了解其“喧闹”的情景。1.媒体新词语考碗:指考公务员。坊间流传这样的说法:考上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被成为“金饭碗”,省级公务员是“银饭碗”,地市级是“铜饭碗”,乡镇级起码也是“铁饭碗”。校漂族:指大学毕业后继续“漂”在学校,准备考研或就业的毕业生。其中准备考研的占大多数,又叫“研漂族”。这部分人一般承受着较大的精神和经济的压力。雅青:年轻的雅皮士。这群人不动粗口,斯文有加,比较注重个性张扬,爱时尚,赶潮流,有文化品位,崇洋而不媚外。金领:指掌握现代科技,能创造大量财富因而收入较高的高科技人员。答人:原指答复他人,引申为擅长解答问题的人,又引申为精通某一领域知识的人,即高手、达人。驴友:驴,即“旅”的谐音,“驴友”就是指一些爱好旅游的朋友,比“旅友”更为时尚。没有经验的旅游者叫“新驴”、“菜驴”,有经验的旅游者叫“老驴”,热衷于爬山旅游的叫“山驴”,开车旅游的叫“车驴”,一群驴友叫“驴群”,领头的驴友叫“头驴”。2.外来新词语泊:英语Parking的音译兼意译,意为“停车”。停车位也译为“泊位”。汉语中的“泊”原指船停,兼指车停后,音义皆备,具有独特生动的表达效果。门:英语新后缀-gate的意译,源于尼克松的水门(Watergate)事件,后用来指称任何可能成为丑闻的事件。如,里根的“伊朗门”,克林顿的“拉链门”、布什的“情报门”、“虐囚门”;国内有“解说门”、“黑窑门”、“贿赂门”等。席梦思:英语Simmons的音义兼意译。Simmons本是美国一家专门生产钢、铜弹簧床及床上用品公司。用“席梦思”代称弹簧床,确实令人产生浪漫的联想,真是妙手偶得,自然天成。草根:英语grassroots的意译,源于19世纪美国寻金热,盛传有些山脉草根生长的地方就蕴藏着黄金。野草平凡而顽强,散漫无羁而绵绵不绝,因植根于大地而获得永生。后用grassroots喻指基层民众,又衍生出“非主流,非正统”之义。汉语词汇中本来就有以草来比喻民间、民众的用法,如“草民”、“草莽”。“草根”的引进可谓珠联璧合。3.方言新词语忽悠:晃动、蒙骗之意。原本是具有戏谑色彩的东北土话,借助赵本山的小品,走红全国,在嬉笑声中渐渐变成全民用语。搞定:指把事情办妥,把问题搞好、搞稳当。原本是粤方言词,随着打的、炒鱿鱼、埋单一起北上,然后走遍全国,渐成普通话词语。体认:体察认识。港台词语,与资讯、考量、提升、作秀、认同、心态等词一起先后进入大陆,借助媒体的传播,迅速成为全民用词。愿景:心中所向往的前景,如“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港台词语,在“胡连会”公报中正式使用,迅速传遍全国,成为全民热议并使用的词语。4.网络另类新词语打PP:打屁股,打PG的温柔词,对某人做错事或说错话的小惩罚。亮骚:将心爱的东西展示给外人看或向他人炫耀自己的得意之作。爬墙头:光看帖子不发言。灌水:发无关紧要的帖子,在论坛里聊天等,主要是为了长工分和交流感情。拍砖:批评、点评等。潜水员:自己不灌水,喜欢看别人灌水的家伙。菜鸟:新手。写手:网络文学的作者。偶稀饭:我喜欢。斑竹:版主,指BBS管理员。酱紫:这样子。OMG:(Oh,myGod),“我的天”。MM:妹妹,美眉,美女。PMP:拍马屁。WAN:(Woaini)我爱你。5.“火星文”超另类新词语“火星文”是指由符号、繁体字、日韩文、冷僻字等非正规文字符号组成的特殊语言,意为向火星上的文字一样难以理解。虽然初识者认知困难,但有些“90后”却乐此不疲。有人认为“火星文”是“脑残体”,严重歪曲了汉字的本意;也有人认为“火星文”只是一种“密码写作”与“加密交流”,其朴素目的就是要避开一些眼睛。3Q得orz:感谢得五体投地。“3Q”是ThankYou的合音,“orz”像一个人跪伏在地上。1切斗4幻j:一切都是幻觉。↓b倒挖d:吓不倒我的!偶会+Ud:我会加油的。u41g棒:你是一级棒。曇錵凋澥嘚⑩猴蕞Ⅶ媄:昙花凋谢的时候最凄美。CU29:(Seeyoutonight)今晚见。3Qu姑力偶读猪:谢谢你鼓励我读书。6.渐行渐远的新词语万元户: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词汇,指拥有存款过万的家庭,曾是富有的代名词。大哥大:在手机没有普及前,外形笨拙、价格昂贵的大哥首先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其次才具有移动通讯工具的功能。大锅饭:比喻责权不明,积极性不高,平均分配的社会现象。随着市场经济渐入人心,这一现象连同反映它的词语已经淡出历史舞台。总之,社会飞速发展的“动感时代”,也是新词新语繁盛的时代。五光十色、雅俗共存、新旧并列、鱼龙混杂是这一时代的新词语的特色。请看雷颐的一首打油诗:“出门就打的,吃喝皆料理。饼干克力架,家具尽家私。GG想MM,LG怕LP。青蛙遇恐龙,CU886。”见《南方周末》2005年12月22日D27版。话题讨论:“偶稀饭、潜水、百度一下、亲水住宅、FB……”个性张扬的网络语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占据青年人的话语世界。从原先单一的汉字组合到现在的汉字、数字、字母、符号等多种形式并用,从过去严格限于网络传播,到现在经常在大众传媒亮相,网络语言真可谓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请以“如何面对网络语言的挑战?”为题谈谈你的看法。参考提示1:▲有个年青人说,他同事的爱人是个“绝代佳人”,但其真人并不漂亮,那位年青人解释,“绝代佳人”是指不要小孩没有后代的家里人。▲搞旅游的成了“驴友”,搞摄影的成了“色友”,高学历能干女子是“白骨精”,嫁不出去的则是“剩女”……适当幽默一下没有什么不可以,但不能一味追求颠覆,自行其事,拒绝规范。毕竟,那曾让贾岛在月夜反复“推敲”、历代文人感慨“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汉语是美丽的语言,数千年来,以形意兼备、精致优美著称于全球。▲追逐明星的人被称为“粉丝”,尚有来历,但更多新鲜创造也随之出炉,包括“职粉”、“散粉”、“粉团”,甚至“粉头(组织歌迷的人)”令人几乎要闻“粉”呕吐。其实“粉头”在古代汉语中是妓院用词,胡乱使用到了可笑的地步。把汉语如此游戏化令人忧虑。▲汉语有“雅言”的传统。孔子说话就是用的是当时的普通话而不是方言,是雅正的书面语而不是粗陋的口语。令人感慨的是,我们时代的“语文”正在背离这一传统,反而以丑陋为美、以低俗为美,网络上“骂”声一片,便是一个明证。参考提示2:▲网络语言是时代变迁的记录,折射出年青人时尚、青春、前卫的生活气息。它彰显出网络时代青年人的思维习惯与语言方式,也传达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只有青年人方能领悟的“人文精神”。▲维护语言的纯正是一种无懈可击的权利;然而太过追求纯正,其结果可能是无法开口说话。▲赵本山不也是在哪儿大声嚷嚷“饭已OK了,下楼米西吧!”(二)关于“超女”、“粉丝”、“玉米”的思考1.何谓“超女”有人说,“超女”就是“超级女声”,与“超级男声”相对,这里的“女”不是指人,而是指“声”。也有人说,“超女”就是“超级女生”,“女”指的是人,是女性,而不是指“声”。“女声”和“女生”读音相同,表意却大相径庭。从语言学的角度看,以“女”指人比较常见,比较符合缩略的原则和人们的语感,如女足、女干、女监、美女、少女、舞女、哑女等。而以“女”指“声”则极为罕见,不太合乎常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作为常规的缩略形式,即由“超级女生”缩略而来的“超女”,使用频率并不高;而作为非常规的缩略形式,即由“超级女声”缩略而来的“超女”,则频频在媒体上“曝光”。这和“邮编”之与“邮码”、“家教”之与“家师”一样,变异的、不合常理的简缩有时比规规矩矩、四平八稳的简缩更有生命力,更容易受到人们的青睐。这,大概就是因为人们在语言运用中追求陌生化的审美情趣吧。2.“粉丝”是一种什么样的翻译方式Fans译为“粉丝”不仅语义上有突破,而且翻译手法上也有创新。它不是单纯的音译,不像沙发、比基尼之类只有汉语的音而无汉语的义;也不像席梦思(Simmons)、蒙太奇(Montage)、黑客(Hacker)等音译兼意译;当然,更不像科学、民主等纯粹的意译。“粉丝”是一种什么样的翻译方式呢?首先,它通过谐音的方式把英语的fans的音同汉语中现成的“粉丝”系联起来;然后,通过嫁接的方式把汉语粉丝的义同英语fans的义结合起来。经过“嫁接”后的“粉丝”既有汉语的本义,又有英语的转义。表面上看来,这两种毫不相干的意义加在一起似乎有些荒唐,不合情理,但正是这种“荒谬”的结合,才产生了幽默、诙谐、一语双关的效果。用“谐音-接义”法翻译外语词,“粉丝”并不是一个孤例,以前也曾有人以“黑漆板凳”翻译英语的husband(丈夫),反映了某些女士对丈夫的调侃和依赖的心态。流传甚广的“托福”(TOEFL)、“寄托”(GT)所采用的也是这种翻译方法,它们所表达的意义之所以比英语原词更为丰富,就是因为它们嫁接了汉语的词义,表达了考生的一种愿望。近年来,“嘉年华”一词由港台传入大陆,起初有人以为它只是一个单纯的汉语词,其实它已经叠加了英语carnival(狂欢)的意义,把西方的狂欢节和汉语美好的年华联系在一起,这是多么令人激动和神往啊。谐音、转义、嫁接是一种正在发展的翻译外来词的方法,它是音译兼意义的合理延伸,是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巧妙结合,是汉语和外语的双向切入。从“粉丝”的蹿红,我们可以看到这种翻译方法的广阔的发展前景。3.“玉米”是怎样拐的弯在“超女”暗战中,与“粉丝”一起走红的还有“玉米”、“荔枝”和“笔迷”。“玉米”即“宇迷”,是李宇春歌迷的谐音简缩;“荔枝”是超女黄雅莉的支持者;“笔迷”则是周笔畅歌迷之义。“玉米”、“荔枝”、“笔迷”都是地道的汉语词,没有半点混血身份,但是它们的来历和所采用的造词方式同样值得人们关注。如果说“笔迷”采取的是直接缩略法,略语和原形词之间理解起来没有任何障碍的话,那么“玉米”“荔枝”可就没有这么简单了。“宇迷→玉米”、“莉支→荔枝”都拐了个弯子,都通过谐音的方式把原本没有联系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实现了语义的加合,并且以后者代替前者,以曲折委婉的方式表达一个简单明白的概念,这是一种拐弯的修辞方法。简洁、明白、均衡本是修辞上的一种追求,但简洁不等于简陋,明白不等于直白,均衡也不等于不要起伏波折。拐弯修辞,正是通过曲折迂回的方式,把要表达的意思委婉地表达出来,并在拐弯之处实现语义的增量,产生幽默的效果。以前有人把“要钱”说成“要后”,把“跳舞”说成“跳六”,把“亲爸”说成“亲九”,采用的是这种方法;现在又有人把“旅友”说成“驴友”、把“海归”说成“海龟”,采用的也是这种方法。可见,这是一种有广泛群众基础、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方法。(三)“磁浮”、“非典”的启示磁浮,是“磁悬浮列车”的简缩;非典,是“非典型性肺炎”的简缩。依常理,“磁悬浮列车”应该简缩为“磁列”,“非典型性肺炎”应该简缩为“非肺”,因为前者有“军列”“煤列”“专列”相比照,后者有“甲肝”“流脑”“风心”“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的简缩。其实,单单责备磁浮、非典抢位是没有道理的。环顾四周“不讲理”的缩略语战胜“讲理”的缩略语,不是比比皆是吗?下面让我们略举数例。特首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的简称。有省长、市长、县长……家长,依理“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应简缩为“特长”或“特区长”才对,可这里却偏偏简缩为“特首”,而且这里的“首”字只能理解为“首任”,因为缩略语中所用的字必须是原形词语中的文字。可是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