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五版)课件 第六讲 古代词曲_第1页
大学语文(第五版)课件 第六讲 古代词曲_第2页
大学语文(第五版)课件 第六讲 古代词曲_第3页
大学语文(第五版)课件 第六讲 古代词曲_第4页
大学语文(第五版)课件 第六讲 古代词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词一、词曲的特性和异同词与散曲有不少共同之处。它们最初都是倚声而作,是和乐的歌词,词有词牌,曲有曲牌。后来,由于文人参与创作,它们逐渐脱离音乐,向单纯的书面文学发展。相对于诗而言,词和曲产生的时间较晚,且都和老百姓的生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词和散曲都是抒情性的文体,都以抒情表意为目的。它们的体制都较为短小,句式参差不齐。尤其是词中的令词和散曲中的小令,二者在形态上非常相似。概述词但它们也有一些差别。首先,词是配合燕乐的,散曲是配合北曲的。从风格上看,词以婉约为正宗,散曲以豪放为本色。从句式与押韵上看,词与散曲都采用长短句形式,但词牌句数和字数有严格规定,不能随意增减,而散曲句式更加灵活多变,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自由增加衬字,可以突破曲牌的句数,进行增句,散曲押韵也比较灵活,可以平仄通押。在表现手法上,词多用比兴,善于抒情,常常虚处传神;散曲则多用赋法,善于铺陈叙事,笔笔落到实处。词二、词曲的发展历程词起源于隋代,发展于唐五代,兴盛于宋代,衰落于元明,再盛于清代。宋词在词史上的地位最高,影响和成就最大。词唐五代时期,词可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以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的词的抄卷为代表,其中最主要的抄卷是《云谣集杂曲子》,以其结集时间早于《花间集》,成为我国第一部词总集。词其次是以白居易、刘禹锡、韦应物、戴叔伦、张志和等诗人创作为代表的中唐词,中唐词受民间词影响较大,形式短小,题材广泛,风格多清新明快活泼,多以写诗手法写词,词作多附录于文人诗集中,这种现象至晚唐温庭筠才有改变。词五代十国时期,词的创作以西蜀和南唐为中心。西蜀词以花间词派为代表,南唐词以冯延巳和南唐二主为代表,呈现出不同的风格。花间词以后蜀赵崇祚编的《花间集》为代表,《花间集》是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词大多以写冶游享乐和闺情离思见长,艺术上讲究辞藻华美,风格婉媚,花间词标志着词在文辞、风格、意境上词性特征的进一步确立。词北宋词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北宋前期词以晏殊、晏几道、欧阳修、柳永为代表。其特点是此时多数词人秉承唐五代词的婉约词风,填词以小令为主,内容多写男女艳情,词境开拓不大,而在词调和词的写作技巧方面则较唐五代有较大发展。词北宋后期词以苏轼和周邦彦为代表,以词的诗化为突出特征。苏轼词的创作,冲破了“词为艳科”与“诗庄词媚”的旧观念,使词的思想内容、创作题材和表现手法都有了新的开拓,在传统的婉约词风之外开创了豪放词风,使词坛形成了豪放、婉约并存的局面。词南北宋之交,出现了以李清照为代表的南渡词人。在李清照、张元幹等人开创南宋词坛新风的基础上,张孝祥、辛弃疾、陈亮等词人创作了许多以抗战复国为主题的辞章,风格苍凉悲壮,形成了以辛弃疾为代表的辛派词人群体,他们继承苏轼的豪放词传统,以词抒发爱国之情,反映时代生活,表现时代精神,其中以辛弃疾成就最大,影响最著。词进入清代之后,词体创作呈现复兴之势。清代前期出现了阳羡派、浙派,后期有常州词派。另外,陈维崧、朱彝尊、纳兰性德、顾贞观、张惠言、周济等名家,都为清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陈维崧以1600余首词的惊人数量冠冕词坛,成为中国词史上填词最多的词人。曲与词一样,也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元代是散曲的高峰时期。元代散曲的创作大致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创作的中心在北方,后期则向南移。前期散曲作家的代表有关汉卿、王和卿、白朴、马致远、卢挚、姚燧等。关汉卿、王和卿等人为书会才人作家。白朴、马致远是平民及胥吏作家的代表。曲马致远是元代作品最丰的散曲作家之一,被誉为“曲状元”。与关汉卿散曲浓厚的世俗情趣相比,马致远的散曲带有更多的传统文人气息。脍炙人口的是【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被赞为“秋思之祖”。曲元代后期散曲的创作风貌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散曲文体日趋成熟完善,表现领域得到扩展。公认的成就最高的两位作家是张可久和乔吉,有“曲中李杜”之誉。张可久散曲取材广泛,最能代表其成就的是大量的写景之作,清丽舒徐,缠绵委婉,情景相生,如【黄钟·人月圆】《春晚次韵》(萋萋芳草春云乱)。曲乔吉一生穷愁潦倒,多寄情山水和青楼调笑之作,恬淡而俊爽,婉丽而洒脱,雅俗兼至。后期比较重要的作家还有张养浩、睢景臣和刘时中、贯云石、徐再思等人。明代也有一些有成就的散曲作家,陈铎的《滑稽余韵》是有名的作品。曲破阵子/李煜此词抒发亡国痛苦。上片描写自己早年无忧无虑、歌舞升平的帝王生活,下片写被俘以后沈腰潘鬓、朱颜顿改的囚徒生涯。尤其末尾回顾兵败被俘、尴尬出降那刻骨铭心的一幕,感叹自己作为一国之君,不仅愧对开基立业的祖先,而且连嫔妃宫女都不能保全。上下片的对比,造成急转直下的气势与强烈的情绪落差,有千钧之力,惊心动魄。既有对美好生活一去不复返的留恋,也有往事不堪回首的抑郁难平,更有对自己当日未能励精图治造成国家败亡的悔恨。解释下文红色字体含义文选破阵子李煜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作者简介李煜(937—978),字重光,继其父李璟为南唐主,世称“李后主”。在位15年。国亡,为宋所俘,过了三年囚犯般的屈辱生活,传说被宋太宗毒死。妙解音律,能书画,尤工于词。艺术上能直抒胸臆,不加雕饰,生动如画,形象鲜明,后人辑有《南唐二主词》。知识链接1.参考阅读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2.李煜即位为南唐主之时,南唐已经国势衰微。李煜面对北宋的强大势力,逆来顺受,奉宋为正朔,不想这样的日子也不能持久,最终城破被俘,被押赴汴京。李煜后期的词,绝大多数直接抒发国破家亡的愁恨,如前举《虞美人》和《浪淘沙》。有人说《浪淘沙》是李煜绝笔,也有人说《虞美人》是李煜绝笔。如果不是这些词作,李煜也许就不会遭到宋太宗的猜忌而很快被杀吧!蝶恋花/欧阳修这首词的作者一作冯延巳,但李清照及宋人词选均定为欧词,比较可信。内容写闺怨,上片写深闺女子独倚高楼,盼往日情人而不得,因而产生失望、幽怨、怅恨的迟暮感。连用三个“深”字,不仅写出庭院之深,也写出闺中女子与外界隔绝之深、寂寞苦闷之深。以景托情,词意深婉。下片写伤春,春天留不住,青春也一去不回。语意浑成,刻画深致。解释下文红色字体含义蝶恋花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为谏官,支持范仲淹的改革,受到政敌的打击,屡遭贬谪。后累官至参知政事。晚年反对王安石变法,趋向保守。卒谥文忠。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的领袖。有《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词》。知识链接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特别欣赏欧阳修的“庭院深深深几许”这句词,她作了两首《临江仙》,小序云:“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这里引录一首:“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词作表达了她晚年独居深闺的孤苦之情。望海潮/柳永柳永一生在汴、杭、苏等大城市流落多年,对城市生活体验较深。他创作了大量慢词,有不少作品反映了当时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风貌。《望海潮》这首词咏赞了杭州的繁华、钱塘江的壮丽、西湖的秀美。其词当时广为流传,影响颇大,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解释下文红色字体含义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作者简介柳永(987?—1053?),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早年流连坊曲,为乐工歌伎撰作歌辞。曾官至屯田员外郎,故又称柳屯田。他一生在仕途上郁郁不得志,独以词著称于世。他精通音律,善于铺叙和使用俚俗语言,大量制作慢词,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对词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所谓“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不仅说明他的词数量多,同时也说明他的词平白易懂,流传广泛。知识链接词的上片总写杭州盛况,突出“形胜”和“繁华”。“烟柳”三句写“繁华”,“云树”三句写“形胜”,“珠玑”三句再渲染铺叙其繁华。下片专叙,以杭州的胜景西湖为重点,写太平盛世的和平生活,以及人民安居乐业,顺带颂扬杭州守将孙何。“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为写西湖的名句。在创作手法上此词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运用赋法,上片分三层铺叙,先总说,后分说。下片专写西湖,层层铺叙,不断变换角度,转换场景,引人入胜。据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载:“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这一说法虽不可信,却可以印证这首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苏轼在黄州的作品多写夜晚,如前后《赤壁赋》,《承天寺夜游》,还有这首《卜算子》,以夜晚为背景,隐曲地反映了作者内心世界的孤独苦闷。这是一首咏物词。这首词的成功之处在于:首先,不仅刻画孤鸿的形,更刻画孤鸿的“神”,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其次,抓住孤鸿的特点,多层面地刻画了孤鸿的形象。孤鸿敏感、孤独,也是高洁的、坚毅的,这个形象,既是作者自身的写照,也具有一定的原型意义,能够引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解释下文红色字体含义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在政治上他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被一贬再贬,远谪惠州、儋州。文学上取得了极高成就,所作视野开阔,风格豪迈,意趣横生。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知识链接1.苏轼以鸿为吟咏对象寄托情思的作品,还有《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2.杨万里《诚斋诗话》:欧公知举,得东坡之文惊喜,欲取为第一人。又疑为门人曾子固之文,恐招物议,抑为第二。坡来谢,欧公问:“‘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见何书?”坡曰:“事在《三国志·孔融传》注。”欧阅之,无有。他日再问坡,坡云:“曹操以袁熙妻赐子丕。孔融曰:‘昔武王以妲己赐周公。’操问:‘何经见?’融曰:‘以今日之事观之,意其如此。’尧、皋陶之事,某亦意其如此。”欧退而大惊曰:“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3.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声誉最高的天才文人。在散文方面,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诗歌创作上,他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论词的创作,他是豪放派词的开山鼻祖;在书法上,他是“宋四家”之一。苏轼《寒食帖》4.苏轼一生在政治上大起大落,数遭贬谪,曾作《自题金山画像》,概括自己坎坷的遭遇:“心如已灰之木,身似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黄州、惠州、儋州都是苏轼被贬之地。踏莎行/秦观这首词是秦观被贬到湖南郴州时所写,当时他因旧党关系受到当政者的排斥,官职被削,一再远徙,非常痛苦。这首词用比兴手法,抒发了他在这一特定境遇中的怅惘、失望和寂寞、愁苦的心情。最后两句,以水自比,说自己就像郴江水无端流下潇湘一样,远离了朝廷,远离了故乡,无缘无故地被抛掷到了遥远的异乡。通过对大自然的无理叩问,表达了内心的贬谪之悲。虽是“无理之语”,却是“至情之辞”。叶嘉莹说:“结尾的发问有类似《天问》的深悲沉恨的问语,写得这样沉痛,是他过人的成就,是词里的一个世界。”(《唐宋词十七讲》)解释下文红色字体含义踏莎行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作者简介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号太虚,学者称其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著名词人。哲宗时历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坐党籍历贬郴州、雷州等地。秦观词情韵兼胜,婉约清丽。有《淮海词》。知识链接1.秦观写了《踏莎行》之后,流传甚广,苏东坡读到之后非常欣赏。由于两人交情深厚,又有着遭到贬谪的共同命运,所以有着心灵的契合,苏轼尤其喜欢“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这两句,对其推崇备至,将其书写在扇面上,时时拿出来吟读。秦观去世之后,苏轼悲痛万分,说道:“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替代)!”当时著名的书法家米芾有感于二人之间的深厚友情,挥毫写下这首词,并将苏轼的那句悲叹作为跋语一同写下来。南宋时郴州有一位知府,将米芾的这幅字镌刻在郴州苏仙岭白鹿洞附近的石壁上,以供后人瞻仰。少游词、东坡跋、米芾字,世称“三绝”,转瞬间,三绝碑刻已经在苏仙岭上屹立了近千年,一首词就这样获得了永恒的生命。2.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词心也。”永遇乐/李清照这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经历国破、家亡、夫死之后,李清照词的内涵更为深广,艺术上达到很高的境界。女词人不愿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热爱,但是,回忆中的美好与现实中帘外的笑语,都敲击着词人敏感的心灵,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今昔不同的情景,构成鲜明的对照,强烈地反映出词人忧患余生的寂寞心情,也流露出对故国的眷恋不忘。词中有工致语,而不流于纤巧;有寻常语,而不流于庸俗。解释下文红色字体含义永遇乐李清照落日镕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撚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南北宋之交的杰出女词人。其词清丽自然,后人有《漱玉词》辑本。知识链接1.南宋词人刘辰翁推崇李清照的《永遇乐》,说:“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其所作《须溪词》如下:璧月初晴,黛云远澹,春事谁主?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缃帙流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江南无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空相对,残钅工无寐,满村社鼓。2.《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姜夔这首词是元宵节晚上的感梦之作,以梦境寄托相思。“人间别久不成悲”为全篇警策。当感情已经成为生命的一部分,人就不会再刻意地思念或悲哀,这种情感无处不在,沉淀下去,成为生命的底色。这一句与苏轼悼念亡妻的“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一样,不说悲哀,不说思量,恰是此情深处对人生辛酸的深沉感悟。末两句写每年元宵节都触景生情,怀念不已,沈祖棻说:“一念之来,九死不悔,惟两心各自知之,故一息尚存,终相印也。”(《宋词赏析》)解释下文红色字体含义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姜夔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作者简介姜夔(约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南宋著名词人,一生未入仕途。他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工诗,尤以词著称。其词格律谨严,境界清幽,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有《白石道人歌曲》等。知识链接姜夔的合肥情缘:姜夔20岁左右来到合肥,遇到了一位女子。我们不知道她的名字,只能称之为“合肥女子”。她善弹琵琶,多才多艺,可能是一位歌女。姜夔和她一见如故,心有灵犀,但后来由于某种原因离别。姜夔一介布衣,寄人篱下,踪迹不定,在40岁左右才有机会回到合肥。第一次回去,那位女子还没有出嫁。第二次回去,那位女子就出嫁了。此后20多年里,两人天各一方,再未见面。但是与合肥女子之间的点点滴滴,却留在姜夔的记忆深处,再也无法抹去。姜夔有关合肥女子的词,共有十八九首之多,这首《鹧鸪天》的情感是较为显豁深沉的。对于这位魂牵梦萦的恋人,姜夔不曾提到名字,他反复在词中提到合肥或合肥的别称。柳永、晏几道的词里,有时直接出现女子的名字。姜夔以爱情的发祥地——合肥代替心上人的名字,或许是不便明言,却多了一层含蓄的韵味和悠远的情思,引发了无数后人对这一段合肥情缘的追念与怀想。虞美人·听雨/蒋捷这首词脍炙人口。它以“听雨”涵括了人生的三段经历:雨声中,有少年的欢乐,有中年的漂泊,更有晚年的凄凉。晚年时悲欢离合都已尝尽,内心仿佛已激不起波澜,任凭雨珠一声声滴落在阶前。但那阅尽沧桑之后的心灵,像是一汪平静的湖水,水面之下,犹有层层涟漪。晚年的雨,由背景变为主角;听雨的心境,看似“无情”、超脱,实则无奈、酸楚。总之,这首词通过听雨这一寻常的经历,高度精练地概括了人生的三个阶段、三种境界。蒋捷身处宋元易代之际,经历了从国家相对安定到灭亡这一过程,听雨的三段经历正契合着由盛到衰的时代变迁。听雨,包含着多少时代的悲凉、人生的感喟!解释下文红色字体含义虞美人·听雨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作者简介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宋末词人,入元后坚不出仕。有《竹山词》。知识链接蒋捷,先世为宜兴大族,南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宋亡后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是一位十分有气节的爱国词人。他的词善于在体式上进行创新,独树一帜,清空骚雅又沁人心脾。清代初年,以陈维崧为代表的阳羡词派成立,推崇乡贤蒋竹山的人品与词品,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这首词的结尾“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其中“夜雨滴空阶”的意象源自南朝何逊的诗“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这是古典诗词中的经典意象。蒋捷词发展了这一意象,赋予其新的内涵。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辛弃疾此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与他境界慷慨悲壮的词相比,这首词模仿李清照的风格,写得明白如话,清新快活。词的上片以及下片的前半,极力渲染风景的优美、环境的闲适。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衬托最后五句所表达的失意的心情。通过白鸥的背盟,写出自己的身世之感和生活道路的坎坷不平,不用一句直笔而收到很高的艺术效果。以淡景写浓愁,是辛词的一种常用的艺术手法。解释下文红色字体含义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辛弃疾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21岁参加抗金起义军,曾在耿京军中任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转运使、湖北转运使、湖南安抚使、江西安抚使等职。42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20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64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68岁病逝。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风格多样,既有不少慷慨激昂、飞扬腾跃的作品,也有一些田园词和婉约词创作。有《稼轩长短句》与《辛稼轩诗文钞存》。知识链接易安体”的得名,最早见于侯寘的《眼儿媚(效易安体)》词。据考证,侯寘与李清照大致是同时人,也就是说在李清照生活的同时期便已有人效仿她的词风,并称之为“易安体”。“易安体”的说法,反映了人们对李清照词的独特风格的认同和高度评价。从侯寘、辛弃疾、朱敦儒和刘辰翁诸人的“易安体”词来看,当时人们对“易安体”的理解并不局限于运用平易的方言口语,也高看其内容。人们既注重仿效其情感格调,又注意学习其艺术手法和特殊意象以及铸词造语的技巧。金缕曲/顾贞观这是两首“以词代书”的作品,是顾贞观写给因“丁酉科场案”而被流放宁古塔的好友吴兆骞(字汉槎)的。词中倾诉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殷殷牵挂,道尽了人世沧桑;表达了全力营救老友的决心和信心,演绎出人间至情。此词语言并不华丽,格律亦非上乘,读来如叙家常,然细细叮咛、拳拳劝慰、灼灼誓言,一字一句皆发自肺腑,具有自然醇厚的美感,因而感人至深。此词一出,被誉为“千古绝调”。《白雨斋词话》评价说:“二词纯以性情结撰而成。悲之深,慰之至,丁宁告戒,无一字不从肺腑流出,可以泣鬼神矣!”解释下文红色字体含义金缕曲顾贞观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其一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兄怀袖。其二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试看杜陵穷瘦。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兄剖。兄生辛未吾丁丑,共些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作者简介顾贞观(1637—1714),字华峰,号梁汾,无锡人。东林党人顾宪成之曾孙。幼习经史,禀性聪颖,工古诗词,与清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为忘年交,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词家三绝”。康熙五年(1666)举人。擢秘书院典籍,因遭排挤而归里,读书终老。著有《弹指集》《积书岩集》。知识链接吴兆骞于顺治十四年(1657)参加江南乡试,一举成功,不料一场大祸竟从天而降。有人向朝廷举报,此次江南科考有黑幕,正副主考方猷、钱开宗等人涉嫌舞弊。清世祖决定严惩不贷,于顺治十五年举行复试。考场气氛恐怖,戒备森严,如临大敌,吴兆骞胆战心惊,交了白卷。结果家产籍没入官,被流放至远离京城的宁古塔。此次科场案惩罚之严酷,前所未有。汉族知识分子一时惊悸怨愤不已。吴兆骞的好朋友顾贞观发誓营救,求助于太傅纳兰明珠的儿子纳兰性德,纳兰性德看到这两首《金缕曲》之后,被深深感动了,尽力帮助营救,最后吴兆骞于康熙二十年(1681)从关外回归,但已经家破人亡,自己也年过半百,很快就去世了。点绛唇·夜宿临洺驿/陈维崧《点绛唇·夜宿临

驿》是一首记游怀古词。“临

驿”在今河北省永年区,离邯郸市很近,是“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的燕赵之地。上片写作者登览所见之眼前景。首二句写远眺太行山所看到的雄壮的太行山,“稗花”二句写杂草盈积,展示的是一幅萧条的秋天景象,烘托出作者置身此地时的凝重心境,与下文的“悲”字相照应。下片首句写作者登临怀古之情。从全词来看,上片着眼于现实描写,下片首句写过去之景,结句写眼前之景,一古一今。以过去来映衬现实,加强了词的苍凉深沉感,体现了陈维崧词的豪放特色。全词以写景为主,但抒情渗透于写景中,具有十分强烈的抒情性。解释下文红色字体含义点绛唇·夜宿临洺驿陈维崧晴髻离离,太行山势如蝌蚪。稗花盈亩,一寸霜皮厚。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悲风吼,临洺驿口,黄叶中原走。作者简介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迦陵。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宜兴(今属江苏)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四年后卒于任所。知识链接陈维崧事迹载《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一《文苑·陈维崧传》。陈维崧天资绝艳,六岁时,云间派领袖陈子龙游宜兴,陈贞慧延子龙为维崧启蒙师。八九岁时就熟读《史记》《汉书》,十岁时就代他祖父写文章,“文殊可观”。十五岁,随父寓金陵,以诗文词为前辈所称赏。陈维崧幼年工诗,后来在王士祯等人影响下,遂开其填词之习(据叶嘉莹说),并于康熙八年(1669)起专攻填词(据沈松勤说)。现存词一千六百多首,词作之多,为历代词人之冠。他的词风以豪放为主,兼具哀艳、冷峻、清丽等多样化风格。清人蒋景祁云:“读先生之词者以为苏辛可,以为温韦可,以为《左》《国》《史》《汉》,唐宋诸家之文亦可。”马祖熙《陈维崧年谱》云:“维崧词嗣响苏辛,悲凉雄肆,骨力劲遒,气魄绝大,填词之富,古今无两,且壮柔并用,长短俱工。诗亦英伟磊落,又工俪体,所作高华赡丽,灼采流光。而亡国之痛,身世之感,亦深寓于诗文词中。然诗名为词所掩,文名为俪体所掩。【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关汉卿此曲是关汉卿《不伏老》套曲中的【黄钟尾】。作者将谑谐与夸张的手法推到极致,大肆渲染,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的“浪子”形象。这个“浪子”多才多艺,然而风流放诞、玩世不恭;他豪迈率真,却处世卑下、桀骜不驯。这是一个十分另类的形象,迥异于传统文士的人格理想和价值追求,呈现出极其自由的生命本色。曲子以第一人称抒写,这既是关汉卿个体内在精神的投射,也是元代知识分子在荒诞现实挤压下以叛逆代救赎的缩影。这支曲子风格极其老辣恣肆,作者笔力横健,用词取喻,臻于化境。如大量运用衬字和增句,突破格律,却以和谐严整的节律统摄,表情达意舒卷自如。曲中多取口语俗句,却以机巧出之,化本色平淡为活泼神奇。这些都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充分展示了关汉卿驾驭语言的才力。解释下文红色字体含义【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关汉卿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作者简介关汉卿,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大都(今北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