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案、学案、备课】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案_第1页
【初中历史教案、学案、备课】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案_第2页
【初中历史教案、学案、备课】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案_第3页
【初中历史教案、学案、备课】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5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等基本史实。2.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2)实施师生互动、小组探究式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新中国采取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我国赢得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做出了重大贡献。万隆会议的成功,赢得了广大亚非国家的理解和尊重,开创了外交新局面。(2)了解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教学难点:建国初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所揭示的国际关系的本质。教具、学具准备:搜集有关史料、影视资料和图片,制作课件。教学过程:课前把全班同学分为A、B两组,以备小组教学。一、情境导入:多媒体展示画面:清政府一次次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配音危害),待学生充分进入情境后,师问:上述画面说明了什么?生讨论后自由发言,师给予必要的引导和补充,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旧中国的外交=屈辱的、跪着的外交。外交的核心是不独立、无自主、不平等。设问:新中国的外交呢?其形象有没有根本的转变?又取了哪些外交成就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共同探讨:(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过渡:然而当我们环顾世界,准备大有一番作为的时候,却发现我们面临的外交形势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峻。2、展示材料:国际:材料一:美苏两大阵营的对立斗争图。材料二:视频美国派军队进入台湾海峡孤立封锁中国沿海。国内:材料一: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交系。材料二:为了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一刀两断,维护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1949年春夏之交,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三条外交方针。思考:新中国成立时面临怎样的外交形势?奉行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分析建国初的外交形势:新中国成立时,整个国际形势非常复杂,出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尖锐斗争的局面。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的情况(地图:美苏对峙)。3、设问:面对着当时对中国十分不利的国际形势,中国领导人是怎样做的呢?生分组讨论,发言,交流看法。师巡视课堂,了解情况,(积极主动、走向世界、广交朋友)4、总结成就:a中苏建交、毛泽东访苏并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图片:毛泽东与斯大林的合影)。b建国后的第一年与中国建交的17个国家(展示课件)。指出这是新中国积极主动的开展外交活动的成果。c指出印度的位置,展示“周恩来访问印度”图片,5、导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该部分内容的处理分以下几步:a生阅读课本77页第一段,获取与主题相关信息。bA、B组各选一名“小老师”到黑板前板演知识题纲如时间、国家、内容等,并通过口答、默写、接龙比赛的形式进行知识竞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时间1953年,中印两国就西藏问题谈判的时候提出者周恩来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首次确认1954,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影响被多数国家认同,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6、问题探究(1)如何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五个原则相互联系,以“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为出发点,引申出各项原则;又以“和平共处”原则作为总目标,以其他原则为保障。作为一个整体,五项原则又全面概括了国家间关系及交往的基本原则。)(2)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够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核心理念:尊重、平等、和平;指出:这些理念代表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心声,在那个充满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时代里,以尊重、平等、和平为核心理念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犹如一股春风,温暖了世界各国的心灵,因此能够赢得各国的支持和认同。)7、强化记忆——挑战自我:1分钟背会五项原则的内容。8、师引领生思想提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是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的标志。但要实现世界的和平共处还任重而道远,为了进一步打破美国的封锁,团结更多的朋友,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参加一些重要的国际会议,加强同亚非国家的联系。(二)导入万隆会议。该部分内容处理如下:1、生阅读课本78页第一段获取信息:会议的时间、地点、性质、主题和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方针等。2、同位之间相互提问补充,师巡视课堂深入学生,听取意见。3、身临其境:假如你是一名出席万隆会议的记者,请你根据所获取的信息做一个现场报道。(生稍加思考,就地演练,师选一人到台前报道,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师:(掌声)现场记者报道的很好,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我们想象会议是否能正常进行?生:不能,因为美国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帝国主义国家搞破坏。师: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代表团应该怎么办?我们假设下面两种情况。第一种:如果对这些攻击直接反驳的话,会出现什么情况?第二种:如果不予理睬,你们看行不行?生:A、B两组分角色辩论,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进而理解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A组:假设双方针锋相对,会陷入无休止的争论中,因此第一种情况不可取。B组:假设中国代表对一些国家的指责不表态,等于默认了这些指责,就背上了黑锅,因此第二种情况也不可取。师:两种假设都不可取,我们看当时周恩来是怎么做的,展示课件《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创设情境。引导生进一步思考:1、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中“同”和“异”各指什么?2、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你认为周恩来为什么能改变会议的航向?3、“求同存异”方针所体现的精神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是否适用?生:讨论,交流,展示,使学生认识到“求同存异”方针体现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道理,进行情感教育。师引领升华:“求同存异”的方针,是打破会议僵局的关键,它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开创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三、巩固提升:1、A、B两组各选一名代表做游戏,梳理全课知识,展示课件,突出重点。标志外交政策成熟处理国与标志外交政策成熟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独立自主的和平外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开创了外交新局面求同存异万隆会议开创了外交新局面求同存异万隆会议四、归纳总结1、说出建国初年周恩来的外交成就:(1)1953,提出和平共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