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景区导游词文案模板_第1页
连云港景区导游词文案模板_第2页
连云港景区导游词文案模板_第3页
连云港景区导游词文案模板_第4页
连云港景区导游词文案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实操文库连云港景区导游词文案模板1、花果山景区2、连岛海滨旅游度假区3、渔湾景区4、孔望山景区5、抗日山景区6、大伊山景区7、东海羽泉景区8、海上云台山景区9、二郞神文化遗迹公园10、桃花涧景区11、东海西双湖景区。花果山景区导游词连云港的花果山风景区是国家4A级景区,面积12.8平方公里,层峦叠嶂214峰,最高峰为玉女峰,海拔624.4米。一、花果山概况花果山古称羽山、郁洲山、郁郁山、郁林山、东海山、苍梧山、云台山等,一直被人们视为古代传说中的蓬莱、瀛洲、方丈三神山。其人文景观源远流长,文化底蕴十分厚重。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尚书·禹贡》上,就有关于这里人类活动的记载,五千多年前少昊氏族的遗迹也很多。花果山下的大圣湖底,就是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大村遗址。隋唐以来的古遗址、古建筑以及历代文人墨客如孔子、李白、石曼卿、李清照、吴承恩、吴敬梓、李汝珍以及林则徐的游踪手迹更是遍布山中。花果山自古就有“东海第一胜境”、“海内四大灵山”的美誉。明嘉靖年间道教复兴,又被誉为“七十一福地”。万历三十年(1602年)神宗皇帝敕封花果山三元宫为“天下名山寺院”。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皇帝为它亲题“遥镇洪流”匾额,以表示对花果山神灵的敬意。昔日的花果山孤悬海上,迷蒙飘渺,海市蜃楼屡屡出现,所以被视为海中的仙山。到了康熙五十年(1711年)后,海涨沙淤,游人才能“骑马上云台”了。花果山气候湿润,土壤肥沃,山里林木葱茏、涧水潺潺、花果飘香、猕猴嘻闹、奇峰异石、怪石云海、景色神奇秀丽。野生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计有植物种类1700余种,其中中草药就占了1190余种,众多的金镶玉竹、千年银杏,又是国内罕见的古树名木,因此成为江苏省重要的野生植物资源库,每年吸引了国内许多高校、科研单位、专家学者来此考察研究。名著为仙山扬名,仙山为名著添色。如今花果山以古典名著《西游记》所描述的“孙大圣老家”而著称于世,因美猴王的神话故事而家喻户晓,名闻海内外。现实生活中的花果山与《西游记》里的花果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形成了独特的景观风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一部西游未出此山半步”,与《西游记》故事相关联的水帘洞、娲遗石、南天门、七十二洞、唐僧崖、猴石、八戒石、沙僧石等景点,都会给人带来无限遐想。浓郁的自然风光与灿烂的历史文化,奇异的山水特色与多彩的神话传说,使花果山充满了神奇的魅力。▲大村遗址花果山下的大村,是座具有七千年历史的古老山庄,从原始先民的部落到商代奴隶主的大墓,从西汉的“宣梁里”到今天的花果山乡,在这块依山傍水的土地上,古迹处处,沧桑历尽。大圣湖(原名大村水库)里,是一处原始社会部落村庄的遗址,主要分布着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两种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龙山文化,也称之为黑陶文化,距今约四千年,相当于夏代之前的原始社会末期。大汶口文化比龙山文化还早,约在五千年以上。一九五八年,在大村水库工程中发现了薄如蛋壳但十分坚硬的陶杯,这就是龙山文化典型的器物。而后,又相继出土了烧煮食物的陶鼎,砍砸用的石斧、石锛以及盛放食物的陶盆、陶碗等,这些都属于大汶口文化遗存。除了原始社会的遗存,大村遗址还曾出土过西周的奴隶主贵族墓葬,虽为残墓,但却有两件大鼎、两件小鼎和三件铜瓶。大鼎高达55厘米,口径48厘米,是迄今江苏省境内发现的最大的青铜鼎。鼎的饰纹比较疏简,除鼎颈上有一周雷带纹,颈上有二道弦纹外,器表其余部分皆朴素无纹。它与商代铜器制作精工、花纹繁丽的作风不同,有着比较明显的西周晚期铜器的特征。可见,青铜时代的遗存在这里蕴藏得也十分丰富。二、吴承恩与海州云台山《西游记》一开篇就描述了神奇而令人向往的花果山。“东胜神州,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读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现实生活中,真有这么一座花果山吗?应该说,连云港市的云台山对吴承恩关于花果山的构思,是一个非常重要、深刻的启发,是非常丰富的取材地。云台山自古是海中岛屿,直到康熙五十年(1771年)后,才逐渐与大陆相连。花果山是云台山中海拔最高的一座山峰,明代隆庆三年(1569年)海州知州杨本骏《登清风顶》一诗这样曾这样描述:“山如驾海海围山,山海奇观在此间,乘兴时来一登眺,恍疑身世出尘寰。”宋代的苏东坡在《次韵陈海州书怀》里也曾这样歌唱它: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莱方丈有无间,旧闻草木皆仙药,欲弃妻孥守世寰。在那个年代,“满山芳草神仙药”的神话传说已经是流传很久的“旧闻”了。《西游记》在描述花果山的一篇赋中还明确指出了山的位置:“势镇汪洋,……威宁瑶海……东海之处耸崇巅……”,云台山俯海雄峙的形势,一望可知,清帝康熙就曾为云台山三元宫亲题“遥镇洪流”四字。东海在哪里呢?从唐开元七年的《东海县郁林观东岩壁记》到明代高登龙的《云台山图序》,都说明了云台山在东海境内。那么,吴承恩为什么会独独对海州(今连云港)云台山投去注目的眼光呢?正如全国首届《西游记》讨论会的总结发言所说的那样:“吴承恩和海州的关系应当说是很密切的……《射阳先生存稿》,吴承恩的遗著是在海州发现的,而不是在淮安发现的……”。吴承恩自号“淮海浪士”、“淮海竖儒”,就说明了他的海州情结。在明代,海州隶属于淮安府的一个行政管辖范围,而陆路交通与水上舟楫,更为这种密切关联提供了方便。据史料记载,一年一度的正月十五的云台山三元宫庙会,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都不是一般的庙会所能比拟。明代三元宫的香火已达两万家,来自淮安、涟水一带的香客占了半数以上,他们虔诚地乘船沿烧香河北上,直达云台山下。现今花果山灵官殿内的功德碑上,那些助银修庙的善男信女的籍贯几乎全部是淮安一带,无不显示了淮安与海州之间的密切关联。在写《西游记》之前,吴承恩对海州的风物掌故已十分熟悉,和海州人士的交往也很密切:他是淮安知府、《隆庆海州志》主编陈文烛家里的常客;他与《隆庆海州志》校对裴天佑是挚友;海州沭阳县人胡琏是吴承恩的老师和舅辈;海州沭阳县人吴万山与吴承恩在淮安并称为“二吴高士”,情深笃厚……吴承恩和陈文烛常在一起高谈阔论,各抒己见,进行思想上、诗文上的交流。万历十八年(1590年),陈文烛为吴承恩的遗著《射阳先生存稿》作序,人去诗稿尚存,他不由回忆起当年一起开怀畅饮的情景,他说:“吴公谈论诗文独辟的见解,实在令人感佩不已啊!”,并把他与北宋大诗人张耒相提并论,认为他们是“各领风骚五百年”。《隆庆海州志》的校对裴天佑,和吴承恩常有诗文互赠。他在赠裴天佑的诗里写道:“投君海上三山赋,报我花间五色袍”、“海上仙人清风裘,翩然驾鹤来瀛洲”,如果不是身临其境,恐怕写不出这样寓情于景的诗文。吴承恩的老师胡琏世居海州,官至刑部侍郎。他字南津,《海州志》有胡琏及其子孙的详细传记。吴承恩与胡家的关系非同寻常,胡琏儿媳妇、孙媳妇寿辰的寿词,都是由吴承恩执笔撰写,并载入史料。吴承恩死后,他的遗著几近绝迹。可是,淮安人吴进却在海州发现吴承恩诗文集的稿本。在吴进的哥哥吴用晦“世守之”的云台山吴氏园林里,发现了吴氏家谱中的谱系:“世、金、承、凤、让”。吴承恩的父亲叫吴锐,儿子叫凤毛,这难道仅是巧合?在吴家园林附近的长春庵,今尚有“天下第七十一福地”的古代石刻。这里隐居的秀才邱楚基,他和吴承恩是相处甚厚的文友。邱楚基写信给吴承恩说:“……朵云飞来,知近有再临云山之愿……若得知音共处,横琴相对,乐何如也……”。吴承恩来过云台山,并有再临的意愿,邱楚基也是殷勤相约,且要知音共处。可见他们之间的友情是深厚的、真挚的。正是因为吴承恩与海州的种种关联,所以他选择了海州云台山,作为《西游记》里花果山的背景。游客朋友们,欢迎大家到孙猴子的老家花果山来作客。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云台山,连绵169平方公里,大小157座山头,花果山是其中最为精彩的地方。它的玉女峰海拔625.3米,是云台山的顶峰,被誉为“江苏屋脊”。花果山不仅重峦叠嶂绿树葱茏,有着及其美丽的自然风光,而且蕴藏着秦汉以来两千余年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自从吴承恩以这里的山水为蓝本,创作了不朽的文学巨著《西游记》之后,花果山便随着孙大圣的名字四海传扬。不但中国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就连许多外国人提起中国来,也都会竖起大拇指说:“孙悟空!花果山!”现在,花果山关于《西游记》的景点,最主要有:三元宫、团圆宫、水帘洞、唐僧石、八戒石、大圣佛、娲遗石、七十二洞、定海神针、仙砚、猴王府、怪石园、吴承恩纪念馆等30余处。花果山又是三元崇拜的发祥地之一。三元大帝是苏北和鲁南受到广泛信仰的三位神仙,人们相信他们能保佑乡里,为民众灾除难。建国前,每年正月十五有盛大的香火会,周围几百里方圆的信徒们,都要长途跋涉来这里朝山进香。一路上旗飘扬,锣鼓震天。清代淮安百姓还专门修挖一条运河,通到云台山的山脚下,便利前来烧香,叫做烧香河,直到今天这条河仍在用于两地间的运输。云台山山高林密,在苏北平原上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具有北亚热带向暖温带气候过度的特点。这里常年平均气温14度左右,相当与向南移动了一个纬度,也就是说这里和往南110公里处的气候一样冷暖,所以山上生长着许多北亚热带的草本。汉朝以前,有人说这里是从南方苍梧飞来的,把他称为苍梧山。山间植物丰富,是沿海地区一个罕见的天然植物园,1983年建为江苏省自然保护区。连岛海滨旅游度假区连岛海滨浴场,国家4A级风景区。它位于连云港海域,黄海之滨海州湾畔,与连云港港口隔海相望,岛上建有海滨旅游度假区。全岛东西长9公里,面积7.5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面积达80%,海岛自然风光秀丽迷人。连岛海滨旅游度假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云台山海滨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有江苏最佳的天然优质海滨沙滩—大沙湾游乐园;荟萃青山、碧海、金滩、茂林、奇石于一体的海滨胜境—苏马湾生态园;享受卧床听涛、推窗望海渔家乐趣的渔村之旅;位居神州第一、如虹横卧天堑的拦海巨堤;饱经沧桑岁月、诉说汉代文明的海上界域石刻;孤悬海外、物产丰饶堪称鸟岛的前三岛;清新纯净、富含负离子的海洋空气;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怡人的海滨气候。秀丽独特的海滨自然风光和别具特色的海岛人文景观使连岛度假区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度假疗养的理想之地。浴场周边有各种海鲜排档均可品尝连云港特色美食.连岛美在海中央,她云腾雾绕,似海上仙山浮座于万顷波涛之上,7.57平方公里的面积,位居江苏海滨之首。它距市区30公里,距港口5公里。这里青山批翠,碧海泛波,独特的海滨风光秀丽迷人,成为黄海之滨一颗璀璨的明珠。连岛景区集山、海、林、石、滩及人文景观于一体,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云台山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连岛度假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四季宜人。连岛海滨浴场是江苏省最大的天然优质海滨浴场。这里金滩碧海,风和浪柔,标准海水游泳温度期长达80天,是海内外游客的避暑胜地,更是开展水上运动、水上娱乐的绝佳去处;人迹罕至的苏马湾山林繁茂葱郁,静谧幽深;遍布潮边的海奇石各具形态,妙趣横生;鳞次掩映于山坞翠色之中的渔家楼宅和荡漾在粼粼海面上的扁舟渔帆,展现出独具风情的渔村风韵;刻写着汉代文明的东连岛琅琊刻石和表现现代人伟大创造力的神州第一提令千万游客流连往返.......漫长、宽阔、幽静的海岸,是避暑、疗养的胜地。海浴、楫舟、散步、垂钓,无一不宜。这里文物古迹丰富,自然风光优美,有著名风景区六处,具“海、古、神、幽、奇、泉”六大旅游特色。五一假期马上就来临了,不要错过这个绝佳的机会,带上你的亲朋好友,来连岛海滨浴场好好度假一番吧!渔湾景区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渔湾风景区旅游观光。1、景区概况渔湾,顾名思义就是渔船停泊的港湾。它位于云台山东南它三面环山,一面向海,是一个天然的避风港湾。渔湾由于山势陡峭,攀援困难,一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世外桃源,拥有风韵十足的自然山水、清幽美丽的环境、古老纯朴的民风、深厚的文化积淀,被誉为江苏省的九寨沟。导游线路渔湾景区的整体结构是有两条大涧一条山梁组成,现在开发的只是其中一条五公里左右的龙潭涧,远在明朝的时候,便以它独具一格的涧水著称,被列入云台三十六景之一,叫做“三潭激浪”。目前主要的景点有神鱼化龙雕塑、九孔桥、“三潭、一洞、三汪”(即三龙潭、二龙潭、老龙潭、藏龙洞、绿水汪、清水汪、黄水汪)等,今天我将随大家一道逆流而上逐一游览。2、神鱼化龙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神鱼化龙铜质雕塑,它被誉为“天下第一龙首”,整个雕塑高8.2米,龙首高达3.5米,这座鱼身龙头的雕塑讲述的是古时东海有大鱼化身为龙的故事。而这座雕塑的整体造型取自于汉代古墓出土的神鱼化龙玉雕的造型。3、九孔桥相传古时候渔湾还在海中,九条山涧在此汇聚流向大海,所以在此建的这座桥叫九孔桥。九孔桥由九个桥孔构成,护桥栏杆被雕刻成盘龙石柱的样子,龙嘴相对喷水形成了一道水廊。4、三龙潭经过九孔桥,进入的这条山涧叫龙潭涧。它主要有三龙潭、二龙潭和老龙潭组成。招头崖传说三龙潭是龙潭涧最下面的一个潭,瀑布高20多米,过去三龙潭上方有一块招头崖,飞流从崖上洒落,形成了一道水帘,挂在潭水中间。1985年夏天一个暴风雨夜,巨雷把招头崖给轰到了,碎石填满了大半个深潭,相传是潭里的小龙触犯了天条,遭了雷击。景观特点三龙潭飞瀑凌空,在岩壁上形成了浪花,整个崖壁漫天飞雪一般。因此清末海州翰林姚士璋在西面的岩壁上题刻了“飞雪”二字。雨季时大水蜂拥而下,光滑闪亮,形成了一道巨大的银幕横在游客面前,有声有色地流淌着渔湾的古往今来。5、二龙潭从三龙潭向上30米就是二龙潭,如果说三龙潭是渔湾的门户,那这二龙潭就是渔湾的咽喉,二龙潭一带山势较为平缓,涧水迂回曲折,潺潺而流。传说二龙潭深不见底,潭底有一个石洞直通东海龙宫。风和日丽的时候,二龙潭两岸杂花生树、鸟语花香。6、龙井传说渔湾的“龙井”直通大海,龙潭涧里的龙子龙孙们想回老家看看,不用腾云驾雾,往井里一钻就到了。井里全部是海水,又苦又咸,善良的老龙王怕惊吓到了黎明百姓,就封了海眼,不准小龙们从此地经过,年久月深井水就变得十分甘甜了。水质特点要说这龙井里的山泉确实非同凡响,它来源于雨水,经过很长时间的过滤,清澈透明,口感纯正,无污染;同时在渗透的过程中携带了百草的精华,有益健康;有人体需要的矿物质,水质醇厚,用它泡云雾茶,味香浓郁,茶色清明,相得益彰。7、老龙潭上天梯老龙潭瀑布落差37.5米,是江苏落差最大的瀑布。老龙潭三面峭壁,似刀削斧劈。古诗有曰“斧劈峭石险,一线路可通”。从西侧的石阶向上,就到了上天梯,天梯共分为99级和66级,其中66级坡度最陡,大家在行进的过程中,一定要抓紧防护铁链,注意安全。8、上下龙床经过闻瀑亭,就到了渔湾注明景点——上下龙床了。正面的石头上刻的是一个“龙”字,旁边的另一块石头上是反刻的“龙”字,都是颜体草书的龙字,也是目前颜体草书中最大的龙字。这个龙字就像一条游龙卧在洁白的大石上,民间有谚语说“龙床睡一睡,能活两百岁”。9、藏龙洞绿水汪藏龙洞传说是龙王三太子为躲避天罚的藏身之地。瀑布像一幔水帘将洞口遮住。洞顶仅能容一人通过,而洞内则能容纳近百人。进入洞内一米阳光从洞顶透过,犹如天眼,似乎在寻找躲藏的龙王三太子,显得有些神秘。洞外深潭,因为周围草木众多,把一潭清水映成了碧绿色,像用颜料染成的一样,因而叫绿水汪。游客朋友们,今天我的讲解就到这里,谢谢大家!连云港孔望山导游词国家4A级景区孔望山正因为孔子登山望海,而成为中国文化史册上的千年奇山。孔望山——位于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古城城东,锦屏山东北麓,东西长800米,南北宽300米,海拔高度129米,传说孔子曾登此山而望东海,故名孔望山。孔望山由花岗岩、片麻岩构成的,距今已有18亿年的历史。孔望山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为历代游客所景仰。250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孔子问官”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当年孔子曾在此山头向郯子请教官职制度方面的学问。今人为纪念他,在山顶塑起了“孔子望海”雕像。今天的孔望山,山之北有孔望亭,南有望海亭;东有龙洞和龙洞庵;中有象石;西麓的汉代摩崖造像石刻,尤为有名。全山风光秀美,古迹遍地,是连云港市著名的风景旅游区。龙洞庵亲爱的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了龙洞庵。距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是连云港市最古老的庙宇之一。爬上陡峭的石阶,便可见到山门。门上有横匾“龙洞庵”三字。进入山门,寺内供有四大天王。据佛经讲,四大天王的任务是各执一方世界,即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和北俱罗洲。因此,四大天王又称“护世四天王”。山门至大殿间有一宽敞的庭院,殿前有两株千年古树。东边这株叫做“糯米茶”。花期时节,白花满树,芳香四溢。春天采其嫩叶,阴干后以水泡饮,其味清香扑鼻,风味独特。西边这株是古柏树。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现仍苍翠浓郁。大殿建于2米多高的台基之上,殿宽10米,进深7米,殿前有广阔的月台,左右有厢房,颇幽静淡雅。大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和他的两个弟子阿难和伽叶。大殿两侧供奉的是十八罗汉,他们是释迦牟尼的十六个弟子。庵中至今供奉着在此圆寂的轮空法师的舍利子,成为庵中久负盛名的镇庵之宝。龙洞龙洞在龙洞庵西侧,洞口直径约1平方米,内有五、六立方米。传说古有黄龙在此潜踪修炼,后腾飞而去,故名龙洞。又因此处常年云深雾浓,亦称“归云洞”。其实,龙洞是早年海水浸蚀、冲击而成的海蚀洞,民国时住持增又深凿而成。宋代以来,龙洞名胜渐为历代官绅士民所倾慕,名人题刻镌满满龙洞外壁。该洞外现存宋、金、元、明、清诸代题刻24方,隶、篆、草、行,风格迥异,大字数尺,小字寸余,琳琅满目。其中,最为有名的是明朝林廷玉所书的抹字碑。这些石刻,不仅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而且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象石从龙洞西行,在林木掩映的山坡上.屹立着一座硕大的汉代圆雕石象。石象依照一块花岗岩巨石的自然形状雕刻而成,象身高2.6米,长4.8米,背宽3.5米,石像耳阔体肥,四肢健壮,丰满肥硕。象身西侧有一高0.88米,宽0.49米,深0.2厘米的阴凿凹面,是没有刻铭的题榜,象身东侧有一高1.13米,宽0.62米的方框,内刻隶书“象石”字样,在刻铭与象前腿之间,还凿刻了一个头梳“丁”字形发髻,手持勾鞭,脚带镣铐高0.9米的驯象奴。象的四足均踏着莲花,体现了佛教中六牙白象王在水中步步莲花的故事传说。它是孔望山汉代佛教造像有机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此石系目前我国发现的东汉时期最大的圆雕石刻,石象南侧约一百五十米处,还有与此同时期的石蟾蜍。体长240厘米,宽220厘米,通高110厘米,战国秦汉,直到魏晋蟾蜍一直被人们视为神物,是辟五兵、镇凶邪、助长生、主富贵的吉祥之物。对有着超自然的神灵信仰的人们来说,只要是免灾降福的,佛祖、上帝、道尊与蟾蜍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此蛙为当时镇海之物。摩崖石刻孔望山佛教摩崖造像被凿刻在孔望山西麓的一段峭壁上。整个画面长17米,高约8米。现在确认有佛像110尊。大的有1.57米,小的只有十几厘米。造像以中间两个大的人物形象为中心,周围以坐像、立像等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孔望山最早被发现于1980年,是中国迄今为止最早的佛教摩崖造像。比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还要早将近300年,被称为九州崖佛第一尊,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下面就来看一下造像内容,这里有道教的,也有佛教的,还有世俗的。我们先来看一下道教的。整个画面中最大的这个人物,面部表情非常安详,这个就是道教的创始人老子。老子左上方端坐的老太太就是西王母,俗称王母娘娘,经过道教的渲染就成为道教的领袖了。老子的右下方有个坐着的人物,周围还有一圈人听他讲经说法,传经授道,这就是佛祖第一次在鹿野苑初转法轮时的情景。据佛经记载,佛祖释迦摩尼原是迦皮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名字叫悉达多.乔达摩。他在29岁时放弃了家世和王位来到深山老林里去苦修,6年之后他发现苦修并不能解除人间的烦恼,于是在菩提迦耶的两棵树下静坐,终于在一天晚上大彻大悟成道了,这个就是当时在鹿野苑初转法轮的情景。老子的下方,有一组“涅槃”图,讲的是佛转故事里最后一相“涅槃”。据佛经中记载,佛祖传教45年后,在他80岁的时候自知寿命已尽,于是在最小的弟子阿难的陪同下来到了一个村庄,做最后一次巡行,在两棵娑罗树下,头向北面向西进入了涅槃境地,就是修成正果了。抗日山景区各位游客:大家好!热忱欢迎大家来抗日山风景区参观游览。抗日山原名马鞍山,位于赣榆县西部苏、鲁两省交bai界处,素有“中国抗日第一山”之美誉。1941—1944年间,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以及滨海军区的广大军民曾四次兴工为死难烈士树碑建塔,抗日山由此而得名。抗日山风景区占地2000多亩,有大小景点20余处,主体景观抗日山烈士陵园占地360多亩,依山而建,分为八个坡段,363级台阶,由抗日烈士纪念塔、纪念堂、纪念碑、碑廊、国防园、盆景园、集会广场、马鞍石、景观亭、神龟泉等景点组成。抗日山烈士陵园是我国建园最早、规模最大以‘抗日’命名的烈士陵园,它是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里,由滨海区军民一边打仗一边修建的,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陵园内安葬的烈士既有八路军将士,又有新四军将士;陵园内既有国内革命烈士的墓碑,又有国际友人纪念碑;纪念馆里既有中共抗日将领事迹的展示,又有国-爱赣榆-民-党爱国将领英勇抗日的事迹介绍。1982年以来,景区先后被评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还被国家旅游局列入全国十二大红色旅游景区之一的“苏鲁皖红色旅游景区”,纳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2008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苏北鲁南地区重要的红色旅游胜地。二、集会广场现在我们来到了陵园的第一坡段——集会广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多次对景区进行修整和扩建,仅2001年至2002年就一次性增加投资2000多万元,新建了景区大门、水上乐园、曲桥亭榭、集会广场、碑廊、管理大楼和两处停车场,改建了革命烈士墓、烈士纪念馆、纪念堂,完成了水、电、通讯、音响等配套设施,增加绿化面积近10万平方米,使景区旅游环境和游客接待条件得到进一步改观。如今的抗日山风景区,已是亭塔耸峙,碑碣林立,松柏常青,花木峥嵘,一个以抗日烈士陵园为主体,以休闲旅游为内涵,集人文景观、自然景观、革命传统教育、旅游休闲于一体,山水环绕,植被茂密,景色优美,风光独特的风景区以其独特的魅力每年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万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胜地。一幅“山上人文景观,山坡绿树果园,山下娱乐休闲”的壮丽画卷正在向世人缓缓展开。抗日山烈士陵园始建于1941年7月,第一座纪念建筑物,抗日烈士纪念塔于1942年7月落成。目前,陵园墓区中有751座烈士墓,安葬着800余位烈士的忠骨,塔碑上铭刻着3576位烈士的英名。每年清明节期间,苏北、鲁南等地数十万群众前来陵园,瞻仰先烈,凭吊忠魂,一些大型集会、纪念活动等,就是在这片广场上进行的。三、碑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碑廊,总长60米,建筑面积1300多平方米,碑廊建筑高度13米,共立200多块碑。碑上所刻内容来自于两方面:一是自建园以来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为陵园题写的字词诗,二是请国家、省、市领导同志为建园60周年纪念活动题写的字词诗等。四、小沙东海战烈士冢我们面前的就是小沙东海战烈士冢,两边分别是陈毅与陈士榘的题词——“浩气长存”、“英灵千秋”,背面是当年滨海军区政治部撰写的《纪念小沙东海战烈士文》。1943年3月,我新四军团以上干部、战士共51人赴延安学习,途经赣榆县小沙东黄海海面时,与日军巡逻艇遭遇,于是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木船对铁艇的海战。新四军的将士们用手榴弹和驳壳枪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从凌晨一直坚持到黄昏。在这场战斗中,新四军三师参谋长彭雄、八旅旅长田守尧等16名干部光荣殉国,其中包括田守尧将军的夫人陈洛莲、张池明将军的夫人张明等4位女同志。彭雄等同志牺牲后,八路军115师和新四军三师分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烈士们的遗体就安葬在这里。关于彭雄和田守尧同志的生平简介向各位游客作一简单介绍。彭雄同志是江西省永新县人,生于一九一五年,十四岁参加革命。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参谋长。一九四三年三月十七日,在指挥小沙东海战中,壮烈牺牲,时年二十九岁。田守尧同志是安徽省六安县人,生于一九一五年,十四岁参加革命,历任班长、排长、政治指导员、营长、团政治委员、团长、旅长。一九四三年三月十七日,在指挥小沙东海战中壮烈牺牲,时年二十九岁。小沙东海战烈士冢原来是一座土墓,当年为了建墓,五十多名战士艰苦奋战十天时间,共搬运土方二百五十万斤,平均每人每天搬运土方五千斤。他们一手拿枪,一手拿镐,创造了敌后抗战史上的一大奇迹,被群众誉为“驮山虎”。五、国际友人纪念碑我们面前的这两座纪念碑是为纪念国际友人汉斯•希伯同志和金野博同志而立的。汉斯.希伯同志纪念碑立于1944年,背面有罗荣桓、肖华、黎玉联名题词:“为国际主义奔走欧亚,为抗击日寇血染沂蒙。”他是德国人,出生于波兰,是一位新闻记者,一生曾两度来华,第一次是在1925-1927年间,后因“四•一二”政变蒋介石背叛革命而愤然离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掀起了空前的抗日热潮,深受鼓舞的希伯同志携夫人秋迪女士再次来到中国,以笔作为武器,无情地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抨击国际上的妥协政策,他曾先后去华中新四军驻地与山东抗日根据地进行采访,向世界人民介绍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事迹,唤起了国际上热爱和平人士的极大同情和赞扬。曾多次受到毛-爱赣榆-则-动、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同志的接见。1941年11月,希伯同志在随队采访途经山东大青山时遭遇敌人扫荡,壮烈牺牲,年仅44岁。他被誉为身穿八路军军装同法西斯战斗而牺牲的第一个欧洲人。金野博同志是日本本州岛秋田县人,原是侵华日军,1939年应征来华,被俘后经我方说服教育,逐渐认清了日本帝国主义法西斯的强盗面目,反戈一击,加入了日人反战同盟,担任日人反战同盟鲁中支部支部长,后来到滨海区工作,1944年夏天受伤被捕,被日本宪兵司令部秘密杀害于青岛。六、符竹庭将军陵寝抗日山烈士陵园内安葬着800余位烈士的忠骨,威震滨海的符竹庭将军是他们的杰出代表。符竹庭将军是江西省广昌县人,牺牲时滨海区党委书记兼滨海军区政委。他15岁参加红军,16岁入党,从江西到陕北,从平型关大捷到创建滨海抗日根据地,转战万里,屡建奇功。1943年11月,符竹庭和滨海军区司令员陈士榘共同制定了“军事打击、政治争取、里应外和、全歼敌人”的战斗部署,攻打赣榆城。他卓有成效地开展瓦解伪军的工作,利用内线打开城门,并随同突击部队在前沿指挥作战,全歼伪和平建国军第七十一旅。伪保安队和盐警共2000余人,从伪旅长到伙夫无一漏网。不幸的是,在敌人报复扫荡中,符竹庭将军在战斗中牺牲于[url=/]赣榆县[/url]黑林镇马旦头村,当时年仅31岁,遗体就安葬在这座陵寝中,墓内采用的是悬棺,棺材的四角由四根钢索吊拉,以防受潮。也许是一种巧合吧!在1942年7月抗日烈士纪念塔落成典礼上,符竹庭将军曾语重心长地说过:“我军众多将士为反法西斯侵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如今安葬在巍峨的马鞍山上,假如有一天我牺牲了,请同志们记住,也要将我安葬在这里!”未曾想,第二年,也就是1943年11月26日,将军就长眠于此。滨海军民遵照他生前的嘱咐,将他安葬在这里,为他修建了庄重的六角亭陵墓。正面镌刻着符竹庭同志的生平和事迹,镶嵌着符竹庭同志的半身铜像。为了纪念符竹庭将军,赣榆县在1945—1950年间曾称为竹庭县。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杨得志在抗日山烈士陵园建园40周年纪念活动时,为符竹庭将军亲笔题诗:“赣南闽西初相识,万里长征风雨同。君赴敌后驱日寇,血洒赣榆留英名。”七、滨海军区抗日烈士纪念塔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陵园的第六坡段,这座滨海军区抗日烈士纪念塔铭刻着1942—1943年一年间牺牲的900多位烈士的英名和主要战绩,还刻着当时山东省临时参议会的祭文和参议长杨希文同志的悼词。八、抗日烈士纪念堂我们面前的这座抗日烈士纪念堂是抗日山最早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建于1942年,是仿延安窑洞式建筑,表达了当时军民远离延安心向党的革命情怀。纪念堂内有26位国家领导人和将军的碑刻,他们都是曾在赣榆战斗过、生活过的老领导,其中军队干部均是在1955年至1965年期间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老首长,其中包括刘少奇、罗荣桓、陈毅、肖华、谷牧、陈士榘等革命先辈。纪念堂两侧的长碑上刻有1300多位烈士的英名,上面还有现今在世的“活烈士”呢!这主要是由于当时战争频繁,伤病员统计工作难免有疏漏之处。我们面前的这座小型抗日烈士纪念塔是后来补建的,当山顶的抗日烈士纪念塔落成后,我军又从文件箱中获得一本烈士花名册,然而塔已经树立,无法将烈士英名添补其上,只得另建碑石,以供后人瞻仰,所以也就有了《抗日烈士纪念塔续序》。九、抗日烈士纪念塔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抗日山的最高处,站在这儿,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座高大巍峨的抗日烈士纪念塔,这座塔是1941—1942年间由八路军115师教导二旅以及滨海军区的广大军民修建而成的。它高达14米,底座是一块天然的基石,塔顶的八路军战士一手握枪,一手擎旗,顶天立地,浩气凛然。60年来,抗日烈士纪念塔历经风雨沧桑,依旧巍然屹立,它已经成为抗日山烈士陵园的形象标志和精神丰碑,它象征了中华民族抵御外强,光复河山的伟大决心,证明了中国人民永不可辱!“抗日烈士纪念塔”这7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是由八路军老战士、我国著名书军旅法家武中奇先生用苘把子蘸墨直书其上的,可谓一字值千斤。武老先生曾将这笔迹拓下过,1983年武中奇在北京举办的书展中就有这份拓片,后被军事博物馆收藏。在1942年7月7日纪念塔的落成典礼上,罗荣桓、陈光、肖华、符竹庭、黎玉、谷牧、陈士榘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塔下合影留念,这张合影照片现陈列在第二坡段的革命烈士纪念馆中。每年各地群众前来瞻仰先烈、凭吊忠魂时,总会在此合影,以作纪念。我们面前的这块石头,形似马鞍,所以叫“马鞍石”,抗日山原名马鞍山,也就得名于此,“马鞍石”三字也是武中奇先生亲笔题写。大伊山的导游词大伊山风景区位于县城西北角,是一座城中山,诞生于太古年代,距今已有20亿年的历史,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一篇连云港大伊山的导游词,欢迎大家阅读!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古伊胜境仙居地、淮北平川第一山的大伊山。我是景区的讲解员,很高兴能为大家服务,请允许我代表大伊山景区对各位游客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大伊山的概况。大伊山位于灌云城区,方圆10平方公里(其中山体面积5平方公里),自古就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之美誉,江苏省政府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把大伊山确定为苏北第三条旅游风景线中的一个重要景点。大伊山于1999年被评为江苏省二级园林,2004年被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06年5月,灌云县委县政府把大伊山景区纳入全县“一城一港四区”的战略布局,成立了大伊山旅游经济区管委会,东至盐河、西至宁连高速、南至山前河、北至北环路这一区域归景区管委会管辖,景区的发展驶入空前健康、快速的轨道上。同年,景区管委会聘请浙江大学编制了大伊山景区总体规划,依托大伊山的旅游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旅游休闲区块,将城市公园与旅游风景区有机结合,打造优美的城市景观,塑造“青山、绿水、雅居”的城市居住环境,形成高档上规模的旅游服务区。旅游区分为八大功能区:一是我们现在的次入口和南门主入口等区域,作为旅游商贸服务区;二是石佛寺景区,以弘扬佛教文化为主题,形成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游览区;三是洞天佛地仙缘区,位于大伊山南侧,以神仙洞、白云洞为主要景点;四是白鸽涧景区,以观瀑、池、涧、崖为主;五是官印山景区,以古人类文化公园为依托,规划建设功能于一体的游览区;六是历史文化游览区,以大伊山石刻文化为重点;七是休闲体育活动区,山北、山西的几个人工湖以及次入口北恋爱山附近。八是生态教育游览区,是在大伊山北侧新规划的,作为原生态保护控制区。大伊山与云台山一样,同属泰山支脉,它诞生于太古代,迄今已有20亿年的历史,它由12座山峰组成,这12座山峰分别是高脚山、官印山、斗蓬山、龟腰山、放牛山、羊山头、奶奶山、小金山、金鸡岭、小山围、大山围,最高峰在大山围,海拔226。7米。如果从江南经长江驶入宁连高速或沿海高速北行,在江北平原上见到的第一座山便是我们眼前的大伊山。清代兵部尚书、漕运总督杨锡绂游览大伊山后,留下了:“海甸平无极,苍然见此山。向东凝地尽,如带有流环。雪净梅刚瘦,风停竹自闲。驰驱犹未已,不敢问烟鬟”的美丽诗篇。大伊山素有“淮北平川第一神山”之称,她名字的由来说法不一。通常认为大伊山因“华夏第一贤相”、我国美食和创制中药汤液的始祖——伊尹晚年曾隐居于此而得名;第二种说法:认为伊尹晚年隐居大伊山东北的伊芦山,西南方向的这座山比伊芦山要大,称为大伊山,西面一座山比伊芦山小,被称为小伊山;第三种说法是:孔子带弟子子游(姓言名偃,吴国人)来到朐山观海,看到南面的这座山,就对子游说:“你看到南面的那座大山了吗?烟雾沉沉,听说那里有很多人生息,就象一个小国,你去那里传授礼乐,让他们学道爱人。”子游便奉孔子之命来到山上向居民讲授诗歌、礼乐,弦歌之声便在这里悄然掀起。人们为纪念言偃,就把这座山称作言山,《山海经》第十四卷中记载:“在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座山叫大言山,是日月所出的山”,位于郁州之南,由于言、伊音相近,久而久之,便演称为大伊山了。第四种说法则是认为:大伊山因鹿而得名,大伊山上有梅鹿岩画,鹿因山存,山因鹿生,鹿的昵称叫伊尼,故称此山为伊尼山,后转称为伊山或大伊山。其实,大伊山名字的由来,我们认为与“伊”字的形态和内涵及大伊山的形体有关,“伊”字为“亻”旁,“尹”含“山”型,与人相关的山才为“伊”;从字意上看,“伊”通常为代词,第三人称,多指女性,“伊人”即那个人,说明大伊山更确切地说与女人有关,是对“那个象女人一样的山”的称谓。如果从西南或东北二十里之外看大伊山,她确实象一个睡美人,头西脚东,沉睡在大地上。那头、颈、胸、乳、腹、腿、足各个部位形态逼真。不论从形上还是意上,都说明大伊山与女人有关。在大伊山东山石棺墓里,挖掘出的死人骨架中,无一例外的都是女性;在大伊山上发现的早期岩画中,我们能看到的也是女人岩画,却没有发现男性的石刻。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游览古伊胜境仙居地美丽的大伊山。首先,给大家介绍大伊山的概况。自古就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之美誉的大伊山位于灌云县城区,它诞生于太古代,已是20亿岁的高龄了。它由12座山峰组成,人称“三山十二峰”,占地5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226。7米,目前大伊山景区是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大伊山素有“淮北平川第一神山”之称,“伊山”名字的由来说法不一,通常认为因“华夏第一贤相”、中华美食鼻祖——伊尹晚年隐居于此而得名。大伊山自然风光秀丽历史积淀厚重,古往今来众多名人在此留下了赞美之诗。现在让我们顺着步游道来欣赏大伊山的风光!首先印入眼帘的是十分名贵的竹子,它叫金镶玉竹,又称为“对青竹”,它笔直的竹竿上每节都是黄金包碧玉,上下交错、此前彼后,极为珍贵,它与紫竹、佛肚竹、茶秆竹并称我国四大名竹。金镶玉竹是大伊山的原生植物。现在我们来到了栖龙洞,顾名思义洞里住着龙。传说唐僧西天取经回来后,小白龙随孙悟空回老家花果山游玩,它迷恋大伊山风景便长期居住于此,由此得名栖龙洞。栖龙洞长一百八十米,洞北口叫栖龙洞,洞南口又称白云洞,洞北侧下方的涧沟是小白龙玩耍的地方,就叫老龙涧。请大家随我到栖龙洞走走,看看神仙居住的地方是什么样子。出了洞口,我们现在看到的是66米高的伊山大佛和一派欣欣向荣的灌云新县城。伊山大佛是释迦牟尼说法坐像,66的数字取佛家“六和、六度、六顺”之义。好,请大家原洞返回。大伊山是座青山、绿山、金山、银山,更是一座神山。说它“神”,自然要讲到大伊山的佛文化了。大伊山的佛文化渊源流长,“佛”也就成了景区的一大特点。山上最古老的庙宇叫古佛寺,坐落在山东麓的清风岭上;最有名的庙宇就是石佛寺了。石佛寺的含义有三:1。取义于东晋佛教禅宗高僧“生公说法,顽石点头”,寓佛陀推因及果,劝人作善,超度众生之意;2。赞扬印空和尚弘扬佛法之意志如磐石之坚,后人称其为“石头和尚”;3。当年石佛寺内所供菩萨都为石头雕琢而成。旧时石佛寺,朱红色的围墙,三层翘檐的大雄宝殿气势雄伟。沿老龙涧拾阶而上,进入山门,天王殿排列两边,居中弥勒佛笑着欢迎我们的到来。天井中高大的石香炉,香火袅袅。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石像,两旁佛坛一字摆开的十八罗汉,都是大伊山石雕凿而成。石佛寺距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虽数经沧桑香火旺盛。据史料记载清康熙25年(公元1686年),石佛寺从头年腊月至第二年夏,佛事不断,香客如潮,方圆数百里的虔诚善男信女都来此敬香朝拜。每逢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和盂兰盆盛会,香客都排成数里长队等候供佛,闻佛教音乐,尝佛斋食品,游奇峰异洞,如出尘世。当年因为到大伊山石佛寺朝拜许愿非常灵验,因此大伊山的名声大噪;加之明清时期大伊山的庙宇有“九俺是十八寺”之多,可谓香火鼎盛,方圆数百里的香客常年来此进香朝拜,这也就是大伊山成为“淮北平川第一神山”的由来。现在我们已经到了称为“淮北无双寺”石佛寺,这里三面环山,一面朝阳,北靠观日峰。大家向东看:近处的森林,远处的县城(古代是大海),郁郁葱葱,蒸蒸日上,如诗如画。现在的石佛寺是2000年以后复建的,目前大雄宝殿已经建成,不久,石佛寺将再闻晨钟暮鼓,恢复以往的鼎盛,遍及海内外的信众将来此朝拜。下面我们要去看的海船岩画,离这里还有短距离,利用这个时间我给大家简要说说大伊山六千多年的历史和文化。悠悠六千年的大伊山文化底蕴,是通过“大伊山遗址”和历代岩画来展示的。“大伊山遗址”,又称新石器时期大伊山石棺墓葬群遗址,为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北京的故宫、长城都是同级别的哦,当然它们是大伊山的镇山之宝,有非常珍贵的价值。大伊山遗址与国内外其他墓葬遗址的不同处在于:1、石棺统一朝向(头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预示古人向往太阳、向往大海;2、墓葬中都是女性,揭示了墓葬源于新石器时期母系氏族;3、葬俗表现独特,死者的面部盖着一只底部带有孔的.红陶钵,标志着当地生产力水平已经提高,人类的亲情意识、灵魂观念已经产生。大伊山遗址的发现,丰富了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的内容,揭示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面貌,把连云港地区的历史上溯到了6500年以前。现在就来到了海船岩画处。大家注意看,这幅画面内容为三只船和鱼。这组岩画是反映了一个渔民叫“王宾”的家人在岸上眺望祈祷。也有人认为这是反映古时的大伊山人,面对大海神秘的彼岸,期盼有一天能驾驶着自己的航船,在无边无垠的大海上乘风破浪的美好的心愿。时间关系,我们要下山了,下山又必经卧龙岗,在卧龙岗上有一个大伊山著名的景点——星相石,又称“无字天书”、卧龙岗岩画,请朋友们随我去欣赏。这里就是卧龙岗。相传东汉末年,刘备率逃兵路过大伊山,人困马乏,在此扎营休息,也就在前面的星相石上得高人指点,继而得了天下,刘备是真龙天子,随后这里也就叫“卧龙岗”了。这种形状,像龟鳖石一样,有大量的轮廓分明的圆巢,如天上的太阳和月亮。也有龙的圆形巢穴,被称为“东方龙”。如果你仔细看一下星相石上端,有两个相对最大的圆巢,相隔275厘米。大圆南,直径22厘米,深10厘米,以太阳表示;另一个直径约20厘米,代表月球。正如《汉书?律历志》所载,这是一个罕见的“日月合璧”,作为中国法律书籍的书写,代表了仙瑞的天象。其他小圆巢,也因为云母的含量较重,当夜灯出现时,会反射金光,如天上的星星灿烂,更多的神秘的石头。亲爱的朋友们,我们今天的访问非常短暂。你对大彝山风景区印象深刻吗?美丽的自然风景和我的爱人是我们两个佛教文化特色的风景区,当然,很多正在开发和未开发的景点没有看到你,下次再来的时候会有新的景点和游乐设施让你开心,让你学习。东海羽泉景区羽泉景区包含以东海温泉旅游度假区、东海羽山景区两个景区,经连云港市旅游局推荐、江苏省旅游局审核,在国家旅游局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组织的现场评定后,成功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7年5月,江苏省旅游局结合暗访实际,开出罚单:对资源质量与环境质量下降严重,旅游产品退化问题突出,复核分值严重不达标的连云港市东海羽泉景区取消其4A级景区等级,且自取消等级之日起一年内不得重新申请。[1]羽泉景区主体包括东海温泉旅游度假区和东海羽山景区两部分。其中东海温泉旅游度假区于2001年7月经连云港市政府批准设立,经过近十几年的努力,2012年8月经江苏省政府批准,成功晋级省级连云港温泉旅游度假区。区内温泉历史悠久,早在明代隆庆年间,就有“冬夏如汤”的记载;明清时建有“神泉寺”;清代学者许桂林的《温泉铭》赞之为“名泉胜境”。东海温泉水资源独特、功效神奇,被国内旅游、康疗专家誉为“华东第一温泉”。景区先后投入近10亿元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招引资金8亿元改造新建旅游项目7个,休闲度假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旅游支撑能力大幅增强。投入650万元新建设5.6万方米温泉广场,投入1000万元新建设九龙湾休闲景观,投入200万元新建听泉古塔景点。在旅游项目建设方面,先后引进投资2.8亿元的五星级福如东海温泉大酒店及投入1.8亿元新建的小松原温泉水上乐园,还有投资1.2亿元的以休闲运动、室外泡池为特色的健身会馆颐家温泉,投资5000万元的以承办商务活动为特色的九龙温泉大酒店等一大批餐饮住宿、特色洗浴、商务接待、休闲娱乐重点项目相继投入运营。同时,国际老年养生社区、农趣苑、民俗演艺中心、隆达娱乐城等一批投资过亿元重点项目也正在推进建设之中。东海羽山景区核心部分——羽山,是上古名山,又名惩父山,位于温泉镇驻地北7公里处,是苏鲁两省分界岭,东西长2公里,南北宽1公里,海拔269.5米。羽山景区风景优美,奇石林立、古迹众多,传说乃舜帝殛鲧、大禹出生之地,也是远古羽民文化的发祥地,在《山海经》、《史记》、《左传》、《国语》等历史典籍中都有明确记载。我们江苏省最早记入<<史记>>的地名,不是六朝古都南京,不是园林甲天下的苏州,也不是富名华夏的江南水乡,而是地处东海县境内的“羽山”。现羽山已开辟为山地自行车训练基地,并在2001年成功举办了全国青少年山地自行车比赛,羽山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历史遗迹,都极具开发价值。羽山风景区羽山海拔269.5米,是东海县的最高峰,位于温泉度假区北5公里处与山东交界。羽山在我国的许多古文献著作中都有殛鲧的记载。《史记·夏本纪》、《山海经》、《左传》等古文献及著作中也记载羽山在东海境内,如《舜典》注:羽山在东海祝其县西南。《元和郡县志》、《通典》均载:羽山在朐山县。《辞海》:羽山在山东郯城县东北。羽山上奇石林立、古迹众多,山下的大禹湖碧波荡漾,美不胜收。尹湾汉墓尹湾汉墓位于温泉度假区西南2公里处,1993年2月被尹湾村民取土时发现,墓葬出土了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郡级行政文书档案,史学价值极高。共发掘汉墓6座,出土了大量铜、铁、陶、骨角、漆木、玉、琉璃器和纺织品。在6号墓中出土木牍23枚,竹简133枚。竹简有《神乌傅》、《元延二年日记》、《刑德行时》,木牍有《东海郡吏员簿》、《东海郡下辖长吏名籍》、《东海郡属吏设置簿》、《永始四年武库兵车器集簿》、《神龟占·六甲占雨》、《博局占》、《元延元年历谱》、《元延三年历谱》、《君兄衣物疏》等,文字近4万字,内容十分丰富,反映了西汉末年政治、经济、军事及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它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最完整的郡级行政文书档案。其中元延三年(公元前10年)五月之历谱是我国迄今所发现最早的完整的日书。1998年9月,第13届国际档案大会在我国召开,邮电部将尹湾汉墓简牍作为特种邮票《中国古代档案珍藏》的图案之一。2003年公布为江苏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听泉亭、阅泉碑廊听泉亭。听泉亭位于温泉旅游度假区汤姑路西侧,九龙湾河畔,秉承明清南派古亭建造风格,三层六角,取“三六九向上走”之意。亭内三层各色图案均为人工彩绘,分别记载了温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一层绘有温泉地区广为流传的汤姑携神水救治百姓的美丽传说;二层绘有温泉旅游度假区的发展现状;三层绘有温泉旅游度假区未来的美好发展前景。遥想过去、喜看今昔、展望未来,似神女汤姑在惦念、闻听、感怀,故亭谓之“听泉”,“听泉”匾额由我国当代书法名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尉天池所题。听泉亭高20.01米,寓意温泉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成立于2001年,环形绕塔台阶66阶,寓意温泉人民平安吉祥、事事顺心、六六大顺。阅泉碑廊与听泉亭相呼应,总长60米,共有碑刻26座,收集泉字46幅,书法作品集真、草、隶、篆等多种流派于一廊,有竹刻尹湾汉墓出土的《神乌赋》全篇,碑刻清代许桂林所题《温泉铭》全文、羽山传说及汤姑传说等,另外还碑刻历代部分书法名家所书“泉”字,因廊内碑文内容以“泉”字为中心,故得名“阅泉碑廊”。汉韵文化长廊旅游文化长廊位于温泉广场南部,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廊上飞檐翘壁、古朴自然,兼具秦风汉韵及江南园林小品的神韵,廊内既有历代书法名家的“泉”字集锦,又有东海旅游风光的集中展示。温泉水煮蛋温泉地热水属氟硅复合型医疗型热矿水,内含近30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主要有钠、镁、钾、氮和氡等。用温泉水煮出来的鸡蛋,吸泉水之精华,吃起来蛋清特别嫩滑,蛋黄非常绵软,有一股浓郁的矿泉气味和淡淡的咸味,口感特别,不但营养丰富,而且还有一定的滋补作用。温泉广场建造温泉景观汤井,汤井可以煮蛋、煮花生等,增强了游客的互动性和参与性。温泉广场汤姑喷泉广场分为南、北两部分,南广场有温泉景观汤井、闻香廊、水云榭、待霜亭、假山跌水等10多个各具特色的景点,配备了篮球场、灯光网球场等健身设施。北广场布景协调,有大型音乐喷泉、紫金廊、神女汤姑雕像、法桐景观林、宽敞的节庆场地。九龙湾景观带九龙湾滨河景观带位于区西部,九龙温泉会馆南侧,南至南环路,全长1367米,总占地面积约51000平方米,总投资2000万元,景观带分为观赏、休憩、防护及集散四部分。以滨水风光为主题,最大限度保留原有地形地貌,从总体上营造滨河亲水空间和植被群落的多样性。是温泉的生态绿色长廊,有木栈道、湖心亭、景石滩、环形景观廊架、环形汀步等亲水景观。祭鲧泉羽山南麓有个汤泉,就是现在的温泉。早先有座鲧王庙,供的是鲧的神像。鲧是大禹王的父亲。其实鲧原来是个渔民,这“鲧”字有两写,一是“鱼”字旁加个“系”字;二是“鱼”字旁加个“玄”字,“系”字就是钓鱼的丝绳,“玄”字就是黑色,代表水,都与渔民有关。上古尧舜时,一连发了22年的洪水,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汪洋,老百姓受不了少罪。俗话说靠河识水性,鲧是逮鱼的,他看黎民百姓受水坑害,就自告奋勇带头组织民众治水。这是筑堤,那里打坝,日夜不息。起初,用这种方法治水确有些效果。这事让尧帝知道了,认为他是个贤能的人,就封他为部落联盟的治水总管,尊为崇伯。又过9年,洪水越发越大,鲧筑的那些堤埝都给大水冲垮了,淹死了不少人。尧帝知道了,很是恼怒,一怒之下,把他定为“四凶”之一,派祝融去杀他。鲧当时正在黄河下游的羽山一带治水,祝融是火神,赶到羽山时,见鲧还是那样理埝筑堤,不容分说捉住捆了。古时的人迷信,盲目崇拜,认为组成自然界的各种物质都有神,要祭山、祭海、祭火、祭水,鲧治水9年失败,以为肯定是他得罪了水神,祝融就把鲧押到现在的温泉这里,头朝下投进了水里,祭了水神。可是,老百姓并没有忘记鲧的苦劳,建庙祭奠他,这里便叫作“祭鲧泉”。因“殛”与“祭”音似,所以又叫“殛鲧泉”。鲧治水的一颗热心未泯,就化成汩汩热水,常年不绝往外流,这便成了羽山温泉。后来唐王李世民征东路过这里。因地温水暖,青草茂盛,唐王的火龙驹贪吃青草,陷进池沼中,怎么也挣扎不出来。幸亏白袍小将薛仁贵保驾相救才免一难。上岸后,再看那火龙驹,腿和肚皮上的毛都被热水烫伤脱光,唐王也觉得自己的两条腿热得发麻,说:好滚烫的泉水!·据讲唐王还在此地亲笔题写“汤泉”二字呢。大禹的故乡羽山又叫禹山。传说上古尧舜时,天下洪水泛滥,连羽山顶上都常年漂着浮草,到处龙蛇横行。老百姓苦不堪言,在洼处的就爬上树梢上筑巢做窝防水,在高岗上的就垒土挖窟防虫。尧帝盾到黎民百姓受难,就派伯鲧来治水。伯鲧接受命令,就带领民众四处治水。后来,听说天帝有个叫“息壤”的宝贝,能打埝堵水,他就偷了来,想借助宝贝的神力拦水。拦不多少天也不管用。就这样治了9年,归后辗转到了羽山这个地方。天帝见伯鲧偷去了天上的宝物,治水成效又不大,生气了,忙派火神祝融去殛鲧,就是杀他。祝融拿了天帝赐给的宝剑,从南方直奔羽山,累得浑身大汗淋漓,见山东头路口有块平展的石头,就坐下体息晾汗,这块石头后人就叫它“晾汗石”了。这时伯鲧正在羽山东头带人筑埝拦水,祝融传罢旨令,抽出剑来,想先寻个物件试试宝剑,他朝四边一望,满山荒凉,没长什么东西,就随意挥剑朝身边的一块大石头砍去,嚯、嚯、嚯,三道寒光过后,这块大石头便齐崭崭地裂开三条大缝来。这块“试剑石”如今还在羽山东山头上,人们又叫它“三缝石”。祝融把伯鲧杀了,伯鲧的热血淌在山头上,不多时便渗出一汪清滟滟的泉水,一年到头涌水不断,后人称为“殛鲧泉”。史书上说这汪泉水有股血腥气,牛羊不饮。传说,此泉直通大海,是个海眼子。从前有个挑盐的汉子到山上来找水喝,一时好奇,把扁担捅到泉眼里试试深浅,一失手扁担掉了下去。他很无奈,只得空手向东海走去,心想没了扁担,挑盐是不行了,只好用背驮。没想到在海边他又庆幸地捡到了一根扁担,拿起一看,正是自己在羽山上丢的扁担。伯鲧的尸首在羽山深谷松柏间了3年没有腐烂,知帝知道了大惊,又命令天神拿“吴刀”去处理。天神将宝刀朝伯鲧的肚子上一劈,奇迹发生了,一条小虬龙飞了出来,这条虬龙就是大禹。大禹就这样由他父亲所生,羽山也就是大禹的出生地。大禹继承父亲伯鲧的遗志,改变父亲的治水方法,走遍九州疏洪导水。传说沭水三穿马陵山,西出龙门奔郯城南流东折,就是大禹的三斧头最先劈开的,之后他才去劈黄河上的龙门和三门峡。大禹疏通黄河九曲十八弯,又擒住了淮河水神无支邪,逼淮入海。大禹平治洪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功劳很大,舜帝就将帝位禅让给了他。故乡人没有忘记大禹,曾在羽山前半山腰上建造了一座禹王庙,常年香火不断。据老人讲,民国20年前,羽山这里每年正月初三至正月十五逢庙会,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传说鲧生禹以后,化成了一只三脚鳖,住进“羽渊”里去了,从此便无消息。据说羽山周围人早先是不吃鳖的,实际是崇拜和纪念鲧的原因。秦始皇赶不走的山羽山还叫迂山。据说当年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抓丁拉夫,打石头弄砖头,挖空心思搜集材料。工料不够时,就命令老百姓把农用的碌碡卉去当石料修长城。早上一句话,苦死百万民。家家户户没早没晚往北地拉碌碡,一日百里还嫌慢,稍有怠慢,就要挨监工毒打。老百姓怨气冲天,也无可奈何,只得照办。天上的太白金星看见了,他怜悯黎民百姓的苦处,就把自己的头发剪下来,每家发给一根,当做鞭子赶碌碡。老百姓很轻易地就把那些碌碡赶到了上城的工地上。秦始皇见老百姓都如期把碌碡滚到了,感到蹊跷,一问,才知是怎么回事。他心想,如果把那些能赶碌碡的头发收起来编成一根大鞭子,不就能赶山吗?于是他下令全部收集这些神奇的头发,集中起来搓成了一根粗鞭子。秦始皇拿起这根赶山鞭子,四下赶山填海,扩大地盘,把许多大山抽下了东洋大海。据讲,云台山也就是那时候从西北被赶下海的。只有羽山与众山不同,白天被赶到海里,夜里又偷偷地跑了回来。如此三番五次,气得秦始皇也没办法。秦始皇在此费了不少时间,羽山附近的古龙沟是秦始皇名字“祖龙”二字的变音。秦始皇无奈,叹气说:人有迂人,没听说山还有于山哩!从此人们就把羽山又叫做迂山了。又因它满山头存有海淤,人们还叫它“淤山”。汤姑传说古时候,羽山紧临大海,后来洪水泛滥,当地百姓身受其害。鲧禹父子带领百姓在羽山周围开沟理埝,兴修水利,排除水患。在羽山南面就是现在的温泉这个地方还留下祭鲧泉一说。祭鲧泉年年热水外涌,天长日久形成了一条长十里,宽半里的温泉汤沟。传说天宫九仙女在天庭上俯看温泉热气腾腾,动了凡心,争着要到汤沟来洗澡。这一天是五五端午节,九个仙女从天上飘来洗澡,戏戏闹闹。不料这情形被东海龙王第九子小灰龙看到了。小灰龙动了邪念看来看去,觉得数小九妹漂亮。他趁小九仙女不在意的时候,偷偷将小九仙女的衣服藏进了芦苇荡里,羞得小九仙女在汤沟里哭了起来。此事惊动了王母娘娘,忙叫婢女送衣服来,护送小九仙女返回天宫。小灰龙恼羞成怒,一日醉酒后胡乱喷吐,污酒变成了恶雨,满天飘洒,百姓淋上了污水,浑身便生疮长疥,流脓淌血。此地方圆百八十里,十有八家传染上这样疾病,个个痛苦呻吟。王母娘娘召集仙女们商议如何解救黎民百姓的疾苦,商量来商量去,一时都没有了主意。小九仙女心想,这事因我而起,我得出头去解救这黎民百姓之苦才是。她向王母娘娘要求借用天宫的万年灵芝,准备给百姓洗濯医治这种顽疾。王母娘娘恩准,就派小九仙女执行这个差使。于是小九仙女化名“汤姑”,带着灵芝下凡。汤姑身背宝葫芦,飘飘荡荡来到了羽山脚下,将灵芝浸泡在温汤里,翻山越岭,起早睡晚,为患病百姓精心医治。不出三天,老百姓的这种疮疥都痊愈了。汤姑完成使命飞回天宫前,非常留恋曾洗过澡的地方,同情当地淳朴的黎民面姓。她想,我不如将这剩下的灵芝仙水都倾倒在汤沟里,以避免这个地方癣疥疾病的再次发生。想罢就将宝葫芦口倒过来了。一股仙水直流泻下,落到了羽山前的地沟里,顿时仙气缭绕,雾气腾腾,汤沟变得又长又宽,水温也逐渐升高了。后来,这一喧的黎民百姓只要在汤沟边上挖个小坑就能冒出温泉水来。凡患有皮肤病者,洗上几次温泉澡,便能疮好疥除,体健身强。人们为了纪念汤姑,就在温泉旁修了一座汤姑神泉庙,给她塑了金身,常年得火不断。直到如今,每逢清明节前后,山东、江苏方圆几百里的百姓,都要赶来烧香祈拜,沐浴温泉,以求健康长寿。海上云台山景区海上云台山(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十佳村镇慢游地),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宿城街道,是江苏沿海著名的旅游名胜地。此山原系海中的岛屿,沧海桑田,后演化成陆地。云台山古称郁州山,唐宋时称苍梧山。唐李白诗:“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宋苏轼诗:“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莱方丈有无间”,写的都是云台山。她原来只是黄海中的一列岛屿,18世纪方与大陆相连。遂形成峻峰深涧,奇岩坦坡,山光水色,独具神姿,被誉为:“海内四大名灵”之一。明嘉靖年间道教兴盛,道士云集达两万之众,山又被誉为“七十一福地。海上云台山景区以“城中景、港边园,海上山,景融村”四大空间组合优势,1986年被成为江苏省自然保护区,1988年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3年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14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又因其极富“山水画,田园诗、梦约情”的意境,成为现实中的世外桃源、人间仙境,吸引众多的游人前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1986年被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3年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1]海上云台山三面临海,是云台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山海相拥之处,是珍稀生物的宝库,是佛从海上来的第一站,是自然和文化珠联璧合的灵山胜境,拥有非常罕见的山海大观和人文遗存,自古以来为“东海第一胜境”。以其独具特色的山海奇观、清幽秀丽的自然景观、保存完好的生态系统深得驴友的青睐。海上云台山以山称奇,以海叫绝,因水谓妙,因古显幽,群山透迄、峰峦叠翠、绿水常流。有江苏独一无二的山海奇峰二桅尖;有“佛从海上来,东土第一寺”之称的法起寺;“紫气东来,王者之气”之称的中国最大的楸树林,自唐宋便分布与此。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笔下的“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莱方丈有无间”;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海上云台山景区内有山地、瀑布、田园、村镇、海滨、岛屿、港口、遗迹遗址等多种类型的景观资源,组合度高,部分遗址遗迹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海上云台山可同时观赏山、海、岛、港、城五位一体的华美景象,而云台山本身就以雄、古、秀、险为特色,有气势磅礴、赏海观岛的大桅尖、二桅尖,万寿谷古老奇特的海蚀地貌,丰富多样完整的森林带谱,珍贵稀有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优美的自然环境,多姿多彩的黄海景观,奇异多变的天象景观。景区拥有世外桃源、万寿幽谷、枫树湾、云雾茶庄、云台石林、悟道庵、法起寺、蓬壶仙境、船山飞瀑、皇窝森林公园、皇窝海滨浴场等景点。其中,蓬壶仙境-二桅尖是国内独一无二的山海奇峰,可以观山、看海、看港、看岛、看海市蜃楼、看云台佛光。灿烂悠久的文化遗产等诸多景观交织辉映,使这里的自然景观加上闻名于世的花果山风景区,构成了连云港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精华,使其成为华东地区观山看海的最佳去处。万寿谷是一条长约2公里的深峻山谷,因峡谷南有万寿山而得名。峡谷内悬崖峭壁、碧水长流、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生态原始,并有九寿镜谭、倒崖、佛光崖、沐佛台等十几处自然景观分布,其间青山、碧水、栈道、幽谷、古树、奇花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是寻胜探幽、避暑养生的最佳去处,游客到此,定会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云台石林云台石林,占地300亩,这里怪石林立,突兀峥嵘,姿态各异。有万卷经书石、雷劈石、仙桃石、卧佛石、观音石、卧虎石、神龟石、罗汉洞、听经台等名胜,无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怪石间生长着华东最大的原生态楸树林,树龄多在百年以上,参天蔽日。每至花期,繁花满枝,如雾似云,景区500米践道,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怪石花海、争奇竟丽。眺望树隙浮云,倾听鸟啭虫鸣,移步易景,禅意山水,如入灵山胜境、游者莫不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赞不绝口。原中国佛教协会长赵朴初老闻此,欣然挥毫命名“云台石林”。悟道庵悟道庵,又名三教寺,俗称悟正庵。地处北云台山南麓黄茅顶中部,海拔323米,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早在唐宋时代就有寺庙,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建悟道庵,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光绪十二年(1886年)重建,更名“三教寺”。庵坐北朝南,山门与正殿布置在一条中轴线上,两边各配一间厢房,略呈正方形。正殿面阔12米,进深10米,整个建筑占地约200平方米。1938年遭侵华日军轰炸,损毁严重,仅存山门、大殿、中殿等几处墙基。悟道庵遗址周围树木成荫,修竹掩映,清泉流水,环境极为幽静,是海上云台山景区中最具历史底蕴、人文内涵和环境价值的精品景点。悟道庵又名悟真庵、悟正庵、三教寺,位于宿城乡大竹园村黄茅顶的山上,建于明万历年间,海拔约400米。寺内古木青翠,古刹流放,给人一种庄严、肃穆、清净之感。庵坐北朝南,山门与正殿布置在一条中轴线上,两边各配一厢房,略成正方形。正殿面阔8米,进深5米,顶部已损坏。山门成拱形,以石砌成,门上嵌额刻“三教寺”三字。山门内东墙壁上嵌有《东海悟道庵碑记》石刻,为明万历四十二年海州知州杨凤等立,黄宣泰撰文,清顺治十二年重刊。庵院内有“了空碑”一通,是明万历四十三年立的,记述了空法师杨珊与其师罗公创建悟道庵的经过。悟道庵又称三教寺,位于宿城张楼的黄茅岭上,约海拔400公尺。最早纪录悟道庵的地方志书是明代顾乾的《海州志》,这本书早已失传,只在《康熙嘉庆海州直隶州志》、《云台新志》、《云台山志》等书籍中转载顾乾《海州志》中的话:“在沃壤山顶,竹树弥山,中极幽窈(yǎo)。”沃壤山即今北云台山。地方群众误将悟道庵称作悟真庵、悟正庵,其实是弄混了,悟真庵和悟正庵古时确实有,只是早已废圮(pǐ),人们便将悟道庵作为他们的代表而混叫了。悟道庵周围为古时的寺观群,其上有罗来庵,其下有二隐庵,东有小东庵,连同宿城其他地方的寺庙庵堂共计有72座,因此人们称宿城是一座佛国。而悟道庵在这众多的寺院中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绝妙的环境,丰富的传说,是一座值得让人们去寻古探幽,礼佛尊道的地方。悠悠古寺越千年:悟道庵到底建于何时?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其实悟道庵这里早就有寺庙建筑了。在悟道庵《了空碑》中写道:“前有罗公”,“罗公东渡,后有杨公”,也就是说在杨珊创建悟道庵之前,就已经有人在这里修行和从事佛事活动了。只是没有留下更多的记录,而让人迷茫。《云台山志》载有明代董良史写的《游悟道庵》诗一首:策杖危登最上重,何人悟道此山中。清风古洞烟霞远,丹灶陈泥岁月空。欲聘辽阳知有鹤,向寻瑶岛已无踪。还招海若歌秋水,长啸闲庭已无踪。(注:晋陶渊明《搜神后记》:“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后常用此典以指重游旧地。此处指人事变迁、沧桑变化。)这首诗中的清风古洞、丹灶陈泥都说明这里旧有建筑,如今重来时,旧迹已无,只得发出“向寻瑶岛已无踪”的感叹来了。悟道庵门前有两棵大白果树,树龄都在1000年,这足以证明,这里早在北宋期间就已经有庙宇建筑了。而在距离悟道庵西北约200米的山崖下,有一处“老和尚洞”,那是早期僧人活动、修行的地方。而今天人们看到的悟道庵建筑的具体时间是在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为纪念大师杨珊而建的。原来这里的大师讲学传道“不择地而说法”,至杨珊去世以后,才于“东海结悟道庵以度众。”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建,清光绪三年(1877年)又进行修建,改名“三教寺”,民国27年(1938年)毁于侵华日军的轰炸。悟道庵是云台山地区最古老的梵刹之一,是“云台七十二庵”中仅存的古庵,沧海桑田,今又盛世。为了尊重历史,光复古刹风采,2011年海上云台山景区在其遗址的西侧,对悟道庵进行了保护性的恢复重建。设计和建设均采用仿古如旧的手法,使这座古庵昔日的容貌得以再现,同时又为连云港市增添一处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休闲胜地。如今,一座古庵、石林、古树、竹林、鲜花和谐交融的佛教园林呈现在游客面前。楸树,落叶乔木,树干通直,寿命长,有较强的消声、除尘、吸毒的功能,能净化空气、其“材”貌双全,自古素有“木王”之称。唐代韩愈《楸树》诗赞道:“几岁生成为大树?一朝缠绕困长藤。谁人与脱青罗帐,看吐高花万万层”。悟道庵楸树林为全国罕见的原生态楸树林。楸树又称小叶梧桐,传说是凤凰飞落的地方。树龄多在百年以上,高大挺拔,姿态俊秀、枝繁叶茂,花形若钟,花多盖冠,红斑点缀白色花冠,如雪似火,每至花期,繁花满枝、香气浓郁,随风摇曳,令人赏心悦目,素有“楸林花海”美誉。醴泉,就是甘美的泉水,似有酒味。古代典籍《礼记》说:“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古人还说凤凰“非醴泉不饮”。《瑞应图》说:“常饮醴泉,令人长寿”。明代嘉靖年间,涟水人杨珊开凿。史载:“杨珊号碧溪,少孝父母,乡里颇有贤名”。后“心目中隐隐跃跃,似有所悟”,遂“了彻方外宗旨”,“憬然猛省,顿成惠业”。于嘉靖末年来东海,于此结庵悟道,广收徒众,以渡众夫,人称了空大师。圆寂四十年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海州知州杨凤、同知吴自修等人为其修建“悟道庵”。醴泉井,水质清甜甘冽,400多年从未干涸。以其泉水泡制云雾茶,回味无穷,延年益寿。在悟道庵悟道庵东侧。醴泉就是甘美的泉水,似有酒味。典出《礼·礼运》:“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庄子·秋水》:“夫鹓雏(yuānchú古书上指凤凰一类的鸟)……非醴泉不饮。”《瑞应图》说:常饮醴泉,令人长寿。《东观记》说:常饮醴泉,可除痼疾(久病)。有一位诗人来悟道庵饮了醴泉之后,写了一首诗:参山谒佛拜先哲,小桥溪水醉醴泉。醉卧蹊径君莫笑,我是山人非圣贤。海天一览观景台,建于山崖顶上。依山面海,凌空壮观,气势恢宏,与悬空栈道、悬索桥、云中漫步廊桥相连,总长1180米,直通二桅尖山峰。游客在此,极目海州湾,一览港岛城,山海奇观,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有诗赞道:“山居有大观,图画入眼帘。旷目千里远,怡心数缕烟。岛峰浮雾海,帆影接云天。海上长虹落,银鸥舞蹁跹”。蓬壶仙境—二桅尖位于后云台山北麓,隔鹰游海峡与连岛对峙,紧邻大桅尖,海拔503.7米。这里山势雄峻、重峦叠嶂,山海相连、峰高海阔,海波与山色相映,水汽岚光、变幻莫测,云蒸霞蔚、气象万千,是展示连云港东方大港、山海风光的精华所在。主要景点有:“海天一览”、“一线天”、“迎曙峰”、“凌空踏浪”、“云中漫步”、“云台神鹰”、“神龟探海”、“云台冰瀑”、“铁血峰台”等。其中,“云台铺海”、“曙峰旭照”、“海市蜃楼”等独特景观,久负盛名。景区容“雄、奇、险、幽、秀”于一体,集“山、海、港、城、岛”于一览,被誉为江苏省独一无二的“山海奇观”。法起寺,又名法溪寺,亦名鹫峰寺,因取“佛法起源”之意而命名。寺院始建于汉代,如从“楚王崇佛”算起,迄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创建之初,西域康居国僧人在此翻译经典、弘法布道。东吴赤乌四年(公元241年),康居神僧会尊者(康僧会)来此挂锡,并留“饮泉留仙”石刻为记。康僧会成为法起寺历史上第一位过化高僧。宋元以降,法起寺最为兴盛。明代名儒顾乾在其《云台山三十六景———山寺晨钟》中写道:“法起寺在宿城山中,自汉创建,丛林极盛。晨钟暮鼓,清音远闻,为清修胜地”,并有诗为赞:“古寺晨钟起,朝来次第鸣;数声残月落,一径好风清;过涧游鱼听,径林宿鸟惊,寥寥万籁静,入耳动遐情”。清代法起寺的规模达24进院落,僧众达300多人,建有大殿、中殿、天王殿、净土阁、弥勒殿、藏经楼、法堂、方丈、祖堂、仓库及寮房200余间,香火鼎盛,声名远播,成为苏北、鲁南地区的佛教文化中心,四方信众自陆路与水路争相前来,并为之形成了一条“烧香河”,河名沿用至今。法起寺之所以成为佛教名刹的原因之一,还因为早在宋元时代就确立了曹洞正宗的传承体系。曹洞宗为禅宗的五个宗派之一,讲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