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程标准到课堂教学目标_第1页
从课程标准到课堂教学目标_第2页
从课程标准到课堂教学目标_第3页
从课程标准到课堂教学目标_第4页
从课程标准到课堂教学目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课程标准到课堂教学目标第页从课程标准到课堂教学目标摘要: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备课起点,它明确了一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但却常常被教师忽视。文章以“人教版”教材(3-1)第二章第四节《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改装》为例,剖析了教学目标的叙写过程,归纳了经验和方法。关键词:教学目标;叙写;课程标准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19)10(S)-0071-31问题的提出因为一节公开课的需要,着手准备串、并联电路特点和应用的备课。基于课时的进度情况以及对课堂教学内容充实饱满性的要求,决定把这节课的教学内容选定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改装》。本来备课重点并没有放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立上,因为在原本的备课程序中,教学目标的内容也就是一句话――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电流关系和电阻关系,并能运用其解决有关问题,进而利用电路的串、并联规律分析电表改装的原理。课前,参与听课的专家要求笔者先写出详尽的教学目标,并依据教学目标的内容来逐条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面对这样的要求,原来的那一句话显然满足不了。于是笔者静下心来逐条研究本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基于《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第7条明确规定: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这是国家从课程法规、政策层面对教学提出的强制性、规范性要求。查阅《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选修(3-1)的相关内容标准为:(1)观察并尝试识别常见的电路元器件,初步了解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2)初步了解多用电表的原理。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多用电表。这两句话抽象而笼统,怎样才能把它变得有血有肉呢?笔者尝试从以下三方面叙写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1立足于教材的内容,确立教学目标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改装是教材中串、并联电路这一节的后半部分,应该属于串、并联电路特点的应用部分。教材首先立足高中物理的知识基础推导了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特点,然后简单介绍了小量程电流表G,并告知学生电流表和电压表都是由小量程电压表改装的。由此可见,教材内容的重点是放在了要求学生首先要熟练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和电流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应用串、并联电路特点改装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原理的。教材在这里对小量程电流表G的结构原理只是一笔带过,因为里面涉及到的磁场的内容将在后面学习,由此可知此处不是重点。同时教材对表头内阻Rg、满偏电流Ig、满偏电压Ug的意义和关系做了介绍,并且在后面的电表改装中将其作为重要参数,因此在对表头教学目标的叙写时,重点应该是让学生“理解并熟练掌握内阻Rg、满偏电流Ig、满偏电压Ug的意义和关系”,为后面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改装奠定基础。同时,在电表的改装过程中,我们可以将电流表看做是一个大小为Rg的电阻,这样才能顺理成章地应用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特点改装电表。因此,在这里,笔者将前两点课堂教学目标叙写成:(1)学生能熟练掌握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特点,能运用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电压和电流特点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电阻关系。(2)知道常用的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是由小量程的电流表G改装而成,它相当于一个电阻。理解表头内阻Rg、满偏电流Ig、满偏电压Ug的意义和关系,知道Rg=。2.2教学目标的确立,应对课堂教学的评价给出标准和要求确立上述两点教学目标,显然是为了将小量程表头改装成电压表和电流表而服务的。本节课最重要的教学效果就是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利用串、并联电路的分压以及分流特点来改装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原理。那么如何才能测量出学生有没有掌握改装的原理呢?这就需要在教学目标中加以明确,那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计算出改装成电压表时的串联分压电阻和改装成电流表时的并联分流电阻。有了这样明确的要求,课堂教学就有了指向,对学生的要求也就更加明确了;课堂例题以及反馈习题类型的选取就确定了;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就变得明确而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笔者给这堂课叙写的教学目标第三点叙述如下:(3)掌握由小量程表头改装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原理;能够运用串、并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计算表头改装电压表和电流表时所需的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的阻值。2.3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和能力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该是当仁不让的主体,因此教学目标的设立就不能脱离课堂的主体――学生的实际情况。本来教学目标编写到这里似乎可以结束了,但是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学生是可以得出比较简单的电流表、电压表放大倍数与分流、分压电阻间的关系的。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简单便捷的计算方法,同时也为教学效果的评价提出了明确的标准和要求。最后,考虑到电流表和电压表是电路中最常见的元件,若将改装后的电表看做电阻,那么需要明确它们在电路中具有怎样的特点,起着怎样的作用。根据学生对串、并联电路总电阻越串越大,越并越小的特点应该能够推理得出。这个归纳不仅是对串、并联电路特点的应用,更为恒定电流教学中电路分析奠定了基础,对整个章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笔者将最后两点教学目标叙写为:(4)学生能在分压(分流)电阻的具体计算过程中总结、归纳改装的放大倍数、表头内阻Rg与分压电阻或分流电阻的一般规律,实现逻辑推理能力的提升。(5)知道改装后的电压表相当于一个大电阻,电流表相当于一个小电阻,理想电压表相当于无穷大的电阻,理想电流表相当于没有电阻的导线。基于上述的5点教学目标,笔者的课堂教学流程为:串、并联电路特点的应用→小量程电流表结构及参数→电流表、电压表改装原理及分流分压电阻的计算→总结、归纳放大倍数、表头内阻和分压、分流电阻的一般规律→电路中电流表相当于一个小电阻,电压表相当于一个大电阻,理想电压表相当于无穷大的电阻,理想电流表相当于没有电阻的导线。在每个环节中设置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的反馈习题。3教学体会(1)叙写教学目标一度让我感到很困难。课程标准所描述的内容与这节课的距离实在太远,如何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是我遇到的首要问题。首先,笔者理解的电阻是一种常见的元器件,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学生在初中就已经掌握了,同时将它们串联或者并联会对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又有怎样的影响也应属于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其次,要了解多用电表的原理,要能识别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电路并能够比较它们的不同。因此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知道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原理,这就是这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2)学写教学目标的过程就如同在设计一节完整的课。每一个教学目标的设立都对应着一个教学环节的设立,而每一个教学目标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环环相扣。在形成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后,笔者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各环节有了清晰的认识:每个环节内容是什么,学生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的情况是否达到要求,怎样评价,都了然于胸。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叙写完成,一节课的框架也就随之形成。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设计的灵魂,它不仅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同时也指明了每个教学环节的内容以及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还为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提出了明确的内容和标准。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叙写,只是一次尝试,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个人对《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