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与石化产品生产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化工与石化产品生产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化工与石化产品生产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化工与石化产品生产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化工与石化产品生产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工与石化产品生产作业指导书TOC\o"1-2"\h\u31092第1章绪论 424901.1产品生产概述 4258331.1.1背景与意义 4174811.1.2生产现状 4216451.1.3发展趋势 4217651.2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5190771.2.1原料处理 595351.2.2化学反应 5172981.2.3产品分离 5318781.2.4产品精制 530612第2章原料与辅助材料 5121892.1原料的选择与处理 5315152.1.1原料的选择原则 5123532.1.2原料的处理方法 5129522.2辅助材料的选用与处理 6194982.2.1辅助材料的选择原则 6194272.2.2辅助材料的处理方法 673872.3原料与辅助材料的储存与管理 6228402.3.1储存要求 6305352.3.2管理措施 716599第3章生产设备与工艺参数 7249213.1主要生产设备简介 738213.1.1反应釜 712353.1.2蒸馏塔 7254533.1.3压缩机 746513.1.4泵 7174073.1.5冷却器 7233733.2工艺参数的确定与控制 867113.2.1温度 8280093.2.2压力 8104163.2.3流量 8271923.2.4搅拌速度 8219443.2.5溶剂比例 893083.3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8247583.3.1定期检查 8245163.3.2预防性维护 8326303.3.3日常保养 8241283.3.4培训与考核 927993.3.5备件管理 925002第4章生产过程控制 9244004.1反应过程控制 9226004.1.1反应过程概述 9290094.1.2反应过程控制策略 9198004.2物料输送与储存 9274104.2.1物料输送 9181474.2.2物料储存 9299844.3产品质量分析及控制 10172304.3.1产品质量分析 10133834.3.2产品质量控制 1023614第5章安全生产 1029155.1安全生产措施 104565.1.1基本原则 10267035.1.2安全生产制度 1061545.1.3安全生产培训 10239605.1.4安全生产投入 10211495.1.5安全生产检查 1058095.1.6处理 10175355.2应急预案 11252555.2.1应急预案制定 1141995.2.2应急预案演练 11127225.2.3应急物资与设备 11175695.2.4应急救援队伍 1110455.3环保与职业健康 1117645.3.1环境保护 11320385.3.2职业健康管理 1160825.3.3环保设施与防护措施 1190825.3.4环保与职业健康培训 1112956第6章产品包装与储存 11244546.1产品包装设计 11138966.1.1包装材料选择 1151736.1.2包装结构设计 1191566.1.3包装标识 12187556.2包装操作规程 12111846.2.1清洁与消毒 12239026.2.2包装操作 1221476.2.3包装质量检验 1298186.3产品储存条件与期限 1245636.3.1储存条件 12225246.3.2储存期限 138627第7章质量检验与质量控制 1336257.1质量检验方法 13208407.1.1物理检验 13321207.1.2化学检验 13104427.1.3仪器分析 1396007.1.4生物检验 13194037.2质量控制指标 13313147.2.1产品质量标准 13262337.2.2过程控制指标 13263647.2.3成品检验指标 14209897.2.4质量稳定性指标 14228037.3不合格品处理及追溯 146297.3.1不合格品的判定 14178087.3.2不合格品的处理 1433077.3.3不合格品的追溯 14229157.3.4改进措施的实施 1419892第8章能耗与节能 14239098.1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分析 14150918.1.1能耗构成 14184598.1.2影响能耗的因素 1530988.2节能措施与设备 1599568.2.1节能措施 15262768.2.2节能设备 15270698.3能源管理及优化 153418.3.1建立能源管理体系 16245938.3.2能源审计 16314298.3.3能源监测与计量 16203878.3.4能源优化 16176708.3.5员工培训与考核 168218第9章生产组织与管理 16224259.1生产计划与调度 16101349.1.1生产计划的编制 1687379.1.2生产调度的原则 16187359.1.3生产调度的实施 17198109.2人员配置与培训 17236489.2.1人员配置 1714309.2.2培训 17196059.3生产成本控制与分析 1782289.3.1生产成本控制 1767879.3.2生产成本分析 1716433第10章持续改进与创新发展 182994210.1技术改进与优化 183089110.1.1工艺优化 18337110.1.2设备升级 18812610.1.3自动化与信息化 181100410.1.4节能减排 182631910.2新产品研发与试制 182646610.2.1市场调研 18907410.2.2研发团队建设 182665410.2.3新产品研发 182277510.2.4试制与中试 19345910.3产业政策与市场动态跟踪 192035810.3.1政策研究 191938510.3.2市场动态分析 191148410.3.3竞争对手监测 192942510.3.4市场风险管理 19第1章绪论1.1产品生产概述化工与石化产品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化工与石化产品的种类和产量不断增长,产品质量和功能也得到显著提高。本章将从化工与石化产品生产的角度,对产品生产的背景、现状和趋势进行简要概述。1.1.1背景与意义化工与石化产品生产是利用化学、物理和生物等方法,将原料转化为具有一定功能和用途的化学品和材料的过程。这一过程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推动国家经济建设、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以及促进科技进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1.2生产现状我国化工与石化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产量和品种不断增加,已成为世界化工大国。目前我国化工与石化产品生产已形成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的产业体系,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产品结构、技术水平和产业集中度等方面。1.1.3发展趋势面对国际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我国化工与石化产品生产正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1)优化产品结构,发展高附加值产品;(2)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3)加强资源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4)实施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1.2生产工艺流程简介化工与石化产品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原料处理、化学反应、产品分离和精制等步骤。以下简要介绍各步骤的基本内容。1.2.1原料处理原料处理是对原料进行物理或化学处理,以满足生产过程中对原料质量、纯度和功能等方面的要求。原料处理方法包括干燥、粉碎、筛分、混合等。1.2.2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化工与石化产品生产的核心环节,通过原料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等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目标产品。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有加成反应、消除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1.2.3产品分离产品分离是将反应物中的目标产品与副产物、未反应的原料和催化剂等分离,以获得纯度较高的产品。常用的分离方法有蒸馏、萃取、结晶、吸附等。1.2.4产品精制产品精制是对分离得到的产品进行进一步处理,以提高产品的质量、纯度和功能。产品精制方法包括干燥、精馏、提纯、改性等。通过以上各步骤的紧密配合,化工与石化产品生产过程实现了原料向高附加值产品的转化,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第2章原料与辅助材料2.1原料的选择与处理2.1.1原料的选择原则在化工与石化产品生产过程中,原料的选择。应根据产品的质量要求、生产成本及原料供应情况,遵循以下原则进行原料的选择:(1)质量稳定:保证原料质量符合生产工艺要求,避免因原料质量问题导致产品功能不稳定;(2)成本效益:在满足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成本较低的原料;(3)供应充足:选择易于获取、供应稳定的原料,以保证生产的连续性;(4)环保安全:优先选择对环境友好、无毒无害的原料。2.1.2原料的处理方法原料在投入使用前,需进行适当的处理,以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常见的原料处理方法包括:(1)物理处理:如粉碎、筛分、干燥、冷却等,以改善原料的物理性质;(2)化学处理:如氧化、还原、酯化等,以改变原料的化学性质;(3)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或酶的作用,对原料进行改性;(4)混合处理: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以满足生产工艺需求。2.2辅助材料的选用与处理2.2.1辅助材料的选择原则辅助材料在化工与石化产品生产中起到关键作用,其选择原则如下:(1)适用性:选择与生产工艺相匹配的辅助材料,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2)稳定性:选择功能稳定、不易变质的辅助材料,以保证产品质量;(3)安全性:优先选择无毒、无害、不燃、不爆的辅助材料;(4)经济性: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前提下,选择成本较低的辅助材料。2.2.2辅助材料的处理方法辅助材料在使用前,需进行适当的处理。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1)物理处理:如粉碎、筛分、干燥等,以改善辅助材料的物理性质;(2)化学处理:如改性、交联等,以提高辅助材料的功能;(3)表面处理:通过涂覆、喷涂等手段,改善辅助材料的表面性质;(4)混合处理: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辅助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以满足生产需求。2.3原料与辅助材料的储存与管理2.3.1储存要求为保证原料与辅助材料的质量,储存过程中应遵循以下要求:(1)分类存放:根据原料与辅助材料的性质,分类存放,避免交叉污染;(2)密封保存:对于易挥发、吸湿的原料与辅助材料,应密封保存,以防变质;(3)干燥通风:储存环境应保持干燥、通风,避免原料受潮、霉变;(4)安全距离:储存场所应保持安全距离,防止火灾、爆炸等的发生。2.3.2管理措施为加强原料与辅助材料的管理,应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台账:详细记录原料与辅助材料的进货、使用、储存情况,以便查询;(2)定期检查:对原料与辅助材料进行定期检查,保证其质量符合要求;(3)合理库存:根据生产需求,合理控制原料与辅助材料的库存,避免积压;(4)安全防护:加强储存场所的安全防护措施,保证生产安全。第3章生产设备与工艺参数3.1主要生产设备简介本章主要介绍化工与石化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生产设备。根据生产的具体需求,以下为主要生产设备的简介:3.1.1反应釜反应釜是化工生产中用于完成化学反应的关键设备,通常由釜体、搅拌装置、加热和冷却装置、密封装置等部分组成。根据反应条件,反应釜可分为常压反应釜、高压反应釜和真空反应釜等。3.1.2蒸馏塔蒸馏塔是用于实现液体混合物分离的设备,主要分为精馏塔、提取塔和吸收塔等。蒸馏塔通常由塔体、填料、塔板、回流装置等部分组成。3.1.3压缩机压缩机是用于提高气体压力的设备,化工生产中常用的有离心式压缩机、轴流式压缩机、螺杆式压缩机等。压缩机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如为反应提供高压气体、输送气体等。3.1.4泵泵是用于输送液体的设备,根据工作原理和用途可分为离心泵、轴流泵、混流泵、往复泵等。泵在化工生产中主要用于输送原料、产品和溶剂等。3.1.5冷却器冷却器是用于冷却热介质(如气体、液体)的设备,通常有壳管式冷却器、空气冷却器、水冷却器等。冷却器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如控制反应温度、降低产品温度等。3.2工艺参数的确定与控制为保证化工与石化产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对以下工艺参数进行确定与控制:3.2.1温度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产品品质和设备安全的关键因素。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采用相应的加热和冷却设备进行调整。3.2.2压力压力对反应速率、设备材料和产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应根据反应条件、设备功能和安全生产要求,对系统压力进行控制。3.2.3流量流量是衡量输送介质在设备内流动状况的参数,对产品质量、产量和设备运行具有直接影响。应根据生产需求和设备特性,对流量进行合理控制。3.2.4搅拌速度搅拌速度对反应釜内物料的混合程度、反应速率和产品质量具有关键作用。应根据反应类型和物料特性,选择合适的搅拌速度。3.2.5溶剂比例溶剂比例对产品质量、收率和生产成本具有较大影响。应根据生产工艺要求,严格控制溶剂的添加比例。3.3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为保证生产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工作:3.3.1定期检查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保证设备正常运行。3.3.2预防性维护根据设备运行状况和保养周期,制定预防性维护计划,对设备进行维修、更换零部件等。3.3.3日常保养加强设备的日常保养,如清洁、润滑、紧固等,降低设备故障率。3.3.4培训与考核对操作人员进行设备维护与保养的培训,提高操作技能,保证设备安全、高效运行。3.3.5备件管理合理储备设备备品备件,提高设备维修效率,降低生产停工风险。第4章生产过程控制4.1反应过程控制4.1.1反应过程概述化工生产中,反应过程是核心环节,其控制效果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产量。反应过程控制主要包括温度、压力、反应时间、物料流量等参数的调控。4.1.2反应过程控制策略(1)温度控制:通过调节加热或冷却介质的流量,使反应器内温度稳定在设定范围内。(2)压力控制:采用压力调节阀,保持反应器内压力稳定。(3)反应时间控制:根据反应速率和产品质量要求,确定合适的反应时间。(4)物料流量控制:通过调节物料泵或阀门,实现反应物和催化剂的精确配比。4.2物料输送与储存4.2.1物料输送(1)输送方式:根据物料的性质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输送方式,如管道输送、皮带输送、斗式提升机等。(2)输送设备:选用合适的输送设备,保证物料在输送过程中不发生泄漏、污染等问题。4.2.2物料储存(1)储存原则:根据物料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储存方式和设备,保证物料安全、环保、节能。(2)储存设备:选用合适的储存容器、仓库等设施,保证物料的质量和储存安全。4.3产品质量分析及控制4.3.1产品质量分析(1)分析方法:采用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等方法,对产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2)分析设备:配置高功能的分析仪器,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3.2产品质量控制(1)质量控制指标:根据产品标准和工艺要求,制定质量控制指标,如纯度、水分、粒度等。(2)质量控制措施:通过过程监控、调整工艺参数、优化操作方法等手段,保证产品质量稳定。(3)质量改进:针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开展质量改进活动,提高产品质量。第5章安全生产5.1安全生产措施5.1.1基本原则安全生产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保证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5.1.2安全生产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可控。5.1.3安全生产培训加强员工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操作技能,降低发生的风险。5.1.4安全生产投入保证必要的安全生产投入,购置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装备,提高生产现场的安全水平。5.1.5安全生产检查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及时发觉并整改安全隐患,防止的发生。5.1.6处理对进行严肃处理,查明原因,制定防范措施,避免类似的再次发生。5.2应急预案5.2.1应急预案制定根据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包括预警、报告、应急响应、应急救援等环节。5.2.2应急预案演练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提高员工应对突发的能力。5.2.3应急物资与设备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设备,保证在发生时能迅速投入使用。5.2.4应急救援队伍建立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提高应急救援能力。5.3环保与职业健康5.3.1环境保护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等对环境的污染。5.3.2职业健康管理加强职业健康管理,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5.3.3环保设施与防护措施投入必要的环保设施和防护措施,降低生产过程中对环境和员工健康的影响。5.3.4环保与职业健康培训加强环保与职业健康培训,提高员工环保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第6章产品包装与储存6.1产品包装设计6.1.1包装材料选择根据产品性质,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包装材料,保证材料无毒、无害、无污染,并具备良好的物理功能和化学稳定性。6.1.2包装结构设计结合产品特性及市场需求,设计合理的包装结构,保证包装在运输、搬运、储存过程中具有良好的保护功能和便捷性。6.1.3包装标识包装上应清晰标注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批号、生产厂家、使用方法等信息,以便消费者正确识别和选用。6.2包装操作规程6.2.1清洁与消毒在包装前,保证包装设备、工具和操作环境清洁卫生,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6.2.2包装操作遵循以下步骤进行包装操作:(1)检查包装材料是否符合要求;(2)根据产品规格和包装要求,调整包装设备;(3)将产品整齐地放置在包装内,注意防止产品受损;(4)封口严密,保证包装内产品不受外界污染;(5)检查包装外观,保证无破损、变形、漏气等现象;(6)完成包装后,进行合格品检验。6.2.3包装质量检验对包装后的产品进行质量检验,保证包装符合以下要求:(1)包装材料无破损、污染;(2)包装结构完整、牢固;(3)包装标识清晰、准确;(4)产品在包装内固定良好,无损坏;(5)包装内无异物。6.3产品储存条件与期限6.3.1储存条件根据产品性质,选择适宜的储存环境,保证产品在以下条件下储存:(1)温度:030℃;(2)湿度:相对湿度≤70%;(3)避光、防潮、防霉、防虫;(4)无腐蚀性气体、无有害物质;(5)储存场所应保持清洁、通风。6.3.2储存期限根据产品性质和包装材料,制定合理的储存期限,并在产品包装上明确标注。产品在储存期限内,应符合质量标准,保证安全有效。注意:产品在储存过程中,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发觉问题及时处理。过期产品不得出售或使用。第7章质量检验与质量控制7.1质量检验方法7.1.1物理检验物理检验主要包括对化工与石化产品的密度、粘度、沸点、熔点、折射率等物理性质的检测。检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标准,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7.1.2化学检验化学检验主要针对产品中的化学成分、含量、杂质等进行检测。常用的化学检验方法有滴定、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气相色谱法等。检验过程中需严格遵循操作规程,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7.1.3仪器分析仪器分析是利用现代分析仪器对化工与石化产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X射线荧光光谱等。仪器分析需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7.1.4生物检验针对部分涉及生物化工领域的产品,需进行生物检验。生物检验主要包括微生物检测、酶活性检测等,应严格按照相关生物安全规范进行操作。7.2质量控制指标7.2.1产品质量标准根据国家、行业和企业标准,制定化工与石化产品的质量标准,包括产品外观、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安全性等指标。7.2.2过程控制指标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控,制定过程控制指标,如反应温度、压力、时间等,保证产品质量稳定。7.2.3成品检验指标根据产品质量标准,对成品进行全面检验,包括外观、理化性质、安全性等指标,保证产品符合规定要求。7.2.4质量稳定性指标对产品进行长期储存、运输等过程中的质量稳定性进行评价,保证产品在保质期内质量稳定。7.3不合格品处理及追溯7.3.1不合格品的判定根据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结果,对不合格品进行判定。不合格品包括外观、理化性质、安全性等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7.3.2不合格品的处理对不合格品进行隔离、标识,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处理方法包括返工、返修、降级、报废等。7.3.3不合格品的追溯对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追溯至生产过程、原料、设备、人员等环节,找出问题根源,制定改进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7.3.4改进措施的实施根据不合格品追溯结果,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不合格品率。同时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保证产品质量稳定。第8章能耗与节能8.1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分析化工与石化产品生产过程中,能耗是衡量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的重要指标。本节将对化工与石化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能耗进行分析,以明确能耗的主要组成部分,为节能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8.1.1能耗构成化工与石化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能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原料及辅助材料的消耗:包括原料、催化剂、溶剂等在生产过程中的消耗。(2)燃料的消耗:主要包括煤炭、天然气、石油等燃料在加热、燃烧过程中的消耗。(3)动力消耗:包括电力、蒸汽、压缩空气等在生产过程中的消耗。(4)冷却水消耗: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需要通过冷却水带走,冷却水的消耗也是一个重要的能耗组成部分。8.1.2影响能耗的因素影响化工与石化产品生产过程中能耗的因素主要包括:(1)生产规模:生产规模越大,单位产品能耗通常越低。(2)工艺路线:不同的工艺路线能耗差异较大,选择合适的工艺路线有助于降低能耗。(3)设备选型:设备功能、效率及运行状态对能耗具有显著影响。(4)操作条件:操作参数的优化程度直接关系到能耗的高低。8.2节能措施与设备为了降低化工与石化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本节将探讨以下节能措施与设备。8.2.1节能措施(1)优化工艺路线:通过选择更节能的工艺路线,降低能耗。(2)设备升级改造:采用高效、节能的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操作优化:通过优化操作参数,降低能耗。(4)余热回收利用:回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用于其他工艺环节或发电。(5)能源梯级利用:根据能源品位,合理配置能源,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8.2.2节能设备(1)高效节能泵、风机、压缩机等流体输送设备。(2)高效换热器、加热炉等热交换设备。(3)变频调速设备:用于调节电机转速,实现节能。(4)节能灯具及照明系统:提高照明效率,降低能耗。8.3能源管理及优化能源管理及优化是降低化工与石化产品生产过程能耗的关键环节。以下措施有助于提高能源管理水平。8.3.1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制定能源管理规章制度,保证能源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8.3.2能源审计定期开展能源审计,掌握能源消耗情况,发觉节能潜力,制定相应的节能措施。8.3.3能源监测与计量加强对能源消耗的监测与计量,实时掌握能源消耗数据,为能源管理提供依据。8.3.4能源优化通过能源优化,实现能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降低能耗。8.3.5员工培训与考核加强员工节能意识培训,提高员工节能技能,建立健全节能考核机制,激发员工节能积极性。第9章生产组织与管理9.1生产计划与调度生产计划与调度是化工与石化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的提升。本节主要介绍生产计划与调度的相关内容。9.1.1生产计划的编制生产计划应根据市场需求、库存状况、生产能力等因素进行编制。计划内容应包括产品品种、产量、生产时间、生产顺序等。生产计划应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9.1.2生产调度的原则生产调度应遵循以下原则:(1)优先保证市场需求;(2)合理安排生产任务,保证生产计划的实施;(3)充分发挥设备、人员的潜能,提高生产效率;(4)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5)保证生产安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9.1.3生产调度的实施生产调度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主要方法包括:顺序调度、平行调度、网络调度等。生产调度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生产进度,及时调整计划,保证生产任务按时完成。9.2人员配置与培训人员配置与培训是保障化工与石化产品生产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本节主要介绍人员配置与培训的相关内容。9.2.1人员配置(1)根据生产任务和岗位需求,合理配置操作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2)做好岗位分析,明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