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现代化进程与路径选择_第1页
农业生产现代化进程与路径选择_第2页
农业生产现代化进程与路径选择_第3页
农业生产现代化进程与路径选择_第4页
农业生产现代化进程与路径选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生产现代化进程与路径选择TOC\o"1-2"\h\u4579第1章引言 4301301.1农业生产现代化的背景 4177931.2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意义 5102531.3国内外研究现状 532623第2章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基本理论 5239092.1现代农业的概念与特征 5132152.1.1现代农业的概念 5192802.1.2现代农业的特征 5135842.2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内涵与目标 696082.2.1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内涵 6190462.2.2农业生产现代化的目标 6150222.3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动力与机制 6184642.3.1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动力 6215322.3.2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机制 626017第3章农业生产现代化进程的国际经验 7228663.1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历程与特点 7275013.1.1概述 7316833.1.2美国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历程与特点 731333.1.3欧洲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历程与特点 756423.1.4日本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历程与特点 720183.2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实践与启示 74673.2.1概述 7281693.2.2印度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实践与启示 85053.2.3巴西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实践与启示 8185313.2.4南非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实践与启示 827293.3国际农业生产现代化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8283463.3.1强化农业科技创新 8162683.3.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874163.3.3完善农业政策体系 8643.3.4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8251383.3.5促进农业多功能性发展 823983第4章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的现状与问题 9310224.1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总体进展 9263704.1.1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改善 9240664.1.2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的推进 9295044.1.3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9209224.2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存在的问题 9299174.2.1农业生产效率与效益不高 9174534.2.2农业资源环境约束 937794.2.3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不足 975204.3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的主要因素 978344.3.1政策支持与制度创新 9274394.3.2资金投入与金融服务 9200564.3.3人才队伍与科技支撑 10238274.3.4市场环境与国际贸易 103946第5章农业生产现代化路径选择的理论框架 1018535.1农业生产现代化路径选择的内涵与原则 10132915.1.1内涵 10285105.1.2原则 10160665.2影响农业生产现代化路径选择的因素 10145435.2.1资源禀赋 1024755.2.2技术水平 10130585.2.3制度环境 1162495.2.4人力资源 11256925.2.5市场需求 11273255.3农业生产现代化路径选择的模型构建 11155855.3.1构建目标 11273445.3.2模型构建 11141805.3.3模型应用 1117457第6章农业生产现代化路径选择的实证分析 1294986.1数据来源与处理 1240016.2模型设定与估计方法 12324366.3实证结果与分析 1225141第7章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13121507.1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总体路径 136667.1.1政策引导与支持 13127747.1.2依靠科技创新驱动 13239447.1.3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3212517.1.4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3231967.1.5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13225677.2区域农业生产现代化路径选择 13320507.2.1东部地区农业生产现代化路径 13258547.2.1.1发展高效农业 13227837.2.1.2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 13108137.2.1.3提升农业对外开放水平 13246917.2.2中部地区农业生产现代化路径 13273827.2.2.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138097.2.2.2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355767.2.2.3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1312737.2.3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现代化路径 13225757.2.3.1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 13313277.2.3.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314797.2.3.3促进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13320857.3典型农业生产现代化模式分析 13149177.3.1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现代化模式 1314987.3.1.1推广高产优质品种 1352157.3.1.2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13275687.3.1.3构建粮食产后服务体系 1364177.3.2江浙沿海地区设施农业现代化模式 137987.3.2.1发展智能农业 1325207.3.2.2推广绿色生态农业 1353067.3.2.3创新农业经营机制 1335367.3.3西南地区特色农业现代化模式 14124237.3.3.1发挥地理标志产品优势 14196897.3.3.2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1479087.3.3.3推动农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 14218907.3.4新疆地区棉花生产现代化模式 1415737.3.4.1优化棉花品种结构 14102937.3.4.2提高棉花生产机械化水平 14209437.3.4.3推动棉花产业转型升级 1425233第8章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政策支持体系 1442988.1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政策 1423258.1.1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14271408.1.2推广农业科技成果 14127238.1.3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激励机制 148648.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政策 1470648.2.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布局 14217338.2.2发展绿色、优质、特色农业 15261298.2.3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15293128.3农业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政策 15265688.3.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5268528.3.2完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 15288418.3.3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 1528225第9章农业生产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战略 15215519.1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新要求 15281469.1.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15181619.1.2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绿色化 15282389.1.3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 15126989.1.4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与布局 1526189.2农业生产现代化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15278379.2.1农业生产现代化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15174689.2.2农业生产现代化与乡村服务业拓展 16133419.2.3农业生产现代化与乡村旅游业创新 16263849.2.4农业生产现代化与乡村新型经营主体培育 16218589.3农业生产现代化与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1620749.3.1农业生产现代化与乡村组织体系建设 16320879.3.2农业生产现代化与乡村政策法规制定 1687409.3.3农业生产现代化与乡村公共服务改善 16246049.3.4农业生产现代化与乡村生态环境保护 1613129第10章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前景展望与政策建议 16715910.1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162431610.1.1技术驱动的农业生产变革 162961310.1.2农业产业链的数字化与智能化 162395010.1.3绿色生态农业的兴起与发展 16934310.1.4农业生产模式创新与多功能拓展 16323310.1.5国际化背景下的农业生产现代化 163207110.2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政策建议 162058110.2.1完善农业生产现代化政策体系 161824910.2.1.1制定具有前瞻性的政策规划 161320810.2.1.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资源配置 162218810.2.2强化科技创新驱动作用 162575210.2.2.1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16199110.2.2.2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 162459510.2.3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162242010.2.3.1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162408110.2.3.2拓展农业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163099010.2.4促进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163184910.2.4.1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16571110.2.4.2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 161482810.3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16911010.3.1资源约束与农业生产现代化的矛盾 171222810.3.1.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17708310.3.1.2创新农业生产模式,提高产出水平 17891310.3.2农业生产风险与市场波动 173077910.3.2.1建立健全农业风险管理体系 17540110.3.2.2提升农业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 17360810.3.3农业人才短缺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173264110.3.3.1加强农业人才培养与引进 172983210.3.3.2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学研结合 172415810.3.4农业政策执行与监管难题 17615410.3.4.1完善政策执行机制,提高政策效果 172039810.3.4.2加强农业监管,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17第1章引言1.1农业生产现代化的背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技进步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现代化已成为各国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现代化对于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高度重视农业生产现代化,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本节将从国际国内两个层面阐述农业生产现代化的背景。1.2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意义农业生产现代化是指在先进的科技、管理、制度等支持下,实现农业产业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国家粮食主权;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1.3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学者对农业生产现代化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在国外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政策、农业产业链、农业信息化等方面。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通过科技创新、政策支持等手段,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为我国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国内研究方面,学者们主要从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发展路径、评价指标体系、政策制度等方面展开研究。我国在农业生产现代化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产业链条不完善等。为此,学者们提出了加大科技创新、完善农业政策、推进农业产业化等对策。当前,我国正处于农业生产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时期,深入研究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对于指导我国农业现代化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章旨在梳理农业生产现代化的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为后续章节的分析和探讨奠定基础。第2章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基本理论2.1现代农业的概念与特征2.1.1现代农业的概念现代农业是指在现代科技、现代管理和现代市场经济的支撑下,以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2.1.2现代农业的特征(1)科技支撑:现代农业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为核心,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2)管理先进:现代农业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3)市场导向:现代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4)资源节约:现代农业注重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5)劳动生产率高:现代农业通过科技创新和管理优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2.2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内涵与目标2.2.1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内涵农业生产现代化是指在现代农业的基础上,通过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2.2.2农业生产现代化的目标(1)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保障粮食安全。(2)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3)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适应市场需求。(4)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2.3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动力与机制2.3.1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动力(1)科技创新:科技进步是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核心动力。(2)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为农业生产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3)市场需求: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推动农业生产向现代化方向发展。(4)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2.3.2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机制(1)投入机制:加大农业科技、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2)产业协同机制:加强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发展,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3)政策激励机制: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调动农业生产各主体的积极性,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4)市场调节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农业生产现代化发展。第3章农业生产现代化进程的国际经验3.1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历程与特点3.1.1概述发达国家在农业生产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果,其历程和特点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节将对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历程与特点进行梳理。3.1.2美国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历程与特点美国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这一时期,美国通过科技进步、制度创新、政策支持等手段,实现了农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其主要特点包括: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农业产业链完善、农业政策支持力度大等。3.1.3欧洲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历程与特点欧洲农业生产现代化主要发生在20世纪后半叶。在这一进程中,欧洲国家通过共同农业政策(CAP)等手段,推动了农业生产现代化。其特点包括:农业政策体系完善、农业多功能性发挥、农业生态环境重视等。3.1.4日本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历程与特点日本农业生产现代化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这一时期,日本通过技术创新、政策扶持、农业结构调整等途径,实现了农业生产现代化。其主要特点有:农业生产高效率、农业产业链完善、农业多功能性突出等。3.2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实践与启示3.2.1概述发展中国家在农业生产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资源约束、技术落后、基础设施不足等。本节将分析印度、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实践与启示。3.2.2印度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实践与启示印度农业生产现代化主要依赖于政策支持、农业科技推广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其主要启示包括: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等。3.2.3巴西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实践与启示巴西农业生产现代化取得了显著成果,尤其是在大豆、咖啡等农产品生产方面。其主要实践包括: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产业链完善、农业政策支持等。巴西的经验为我国提供了以下启示:发挥资源优势、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等。3.2.4南非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实践与启示南非农业生产现代化在政策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其主要启示为:加强农业政策支持、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农业产业链发展等。3.3国际农业生产现代化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3.3.1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国际经验表明,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关键因素。我国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3.3.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各国农业生产现代化经验显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有助于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我国应结合资源禀赋,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提升农业产业链水平。3.3.3完善农业政策体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实践表明,农业政策体系对农业生产现代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我国应进一步优化农业政策体系,为农业生产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持。3.3.4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农业生产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我国应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条件。3.3.5促进农业多功能性发展农业多功能性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我国应充分发挥农业多功能性,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第4章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的现状与问题4.1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总体进展4.1.1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改善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建设在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土地改良、农田保护等得到了明显改善,为农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4.1.2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的推进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农作物品种改良、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等技术有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现代化进程。4.1.3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我国农业生产逐步向优质、高效、绿色、安全方向发展,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产品比重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4.2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存在的问题4.2.1农业生产效率与效益不高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等指标相对较低,农业生产成本高,农产品价格竞争力不足,农业效益有待提高。4.2.2农业资源环境约束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凸显,耕地质量下降、水资源短缺、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亟待解决。4.2.3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不足尽管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力度不够,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现代化的支撑作用有待加强。4.3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的主要因素4.3.1政策支持与制度创新对农业现代化的政策支持力度和制度创新程度,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现代化的进程。政策支持不足、制度创新滞后,将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4.3.2资金投入与金融服务农业生产现代化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我国农业金融体系尚不健全,农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影响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资金保障。4.3.3人才队伍与科技支撑农业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人才和科技的支撑。当前,我国农业人才队伍不足,科技支撑能力有待提高,对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推进产生制约作用。4.3.4市场环境与国际贸易农产品市场需求变化和国际贸易环境对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产生重要影响。市场需求不稳定、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问题,给我国农业现代化带来压力和挑战。第5章农业生产现代化路径选择的理论框架5.1农业生产现代化路径选择的内涵与原则5.1.1内涵农业生产现代化路径选择是指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根据不同区域、产业特点和发展阶段,科学合理地确定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这一过程涉及农业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组织创新等多方面内容,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农业竞争力。5.1.2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各地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选择适合当地实际的农业生产现代化路径。(2)效益优先原则: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为核心,优化配置农业资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3)创新驱动原则: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4)统筹兼顾原则: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兼顾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和城乡融合发展。5.2影响农业生产现代化路径选择的因素5.2.1资源禀赋资源禀赋是影响农业生产现代化路径选择的基础性因素,包括土地、水资源、气候、生物多样性等自然条件。5.2.2技术水平农业技术水平是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包括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农业机械化水平等。5.2.3制度环境制度环境对农业生产现代化路径选择具有重要作用,包括农业政策、市场体系、产权制度等。5.2.4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农业生产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包括农民素质、人才流动和培训体系等。5.2.5市场需求市场需求对农业生产现代化路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包括消费者偏好、农产品价格波动等。5.3农业生产现代化路径选择的模型构建5.3.1构建目标以农业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农业竞争力、农民收入和农村生态环境为评价指标,构建农业生产现代化路径选择模型。5.3.2模型构建(1)数据来源:收集相关省(区、市)的农业发展数据,包括资源禀赋、技术水平、制度环境、人力资源和市场需求等方面。(2)方法选择:采用多元线性回归、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影响农业生产现代化路径选择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3)模型建立:根据分析结果,构建农业生产现代化路径选择的数学模型,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4)模型验证:通过实证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5.3.3模型应用(1)模型预测:利用构建的模型,预测未来农业生产现代化路径选择的发展趋势。(2)政策建议:根据模型分析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指导农业生产现代化实践。(3)模型优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断收集反馈信息,优化模型结构和参数,提高模型适用性。第6章农业生产现代化路径选择的实证分析6.1数据来源与处理本文实证分析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我国各省份的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以及相关农业部门公布的公开资料。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连续性和准确性,选取了我国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2000年至2019年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数据处理过程中,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剔除异常值和缺失值;对相关变量进行对数化处理,以减小异方差性对模型估计的影响;采用winsorize方法对极端值进行处理,以避免极端值对实证结果的干扰。6.2模型设定与估计方法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农业生产现代化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基于相关理论和文献研究,设定以下基准模型:Y_i,t=β_0β_1X_i,tβ_2Z_i,tμ_iε_i,t其中,Y_i,t为被解释变量,表示第i个省份第t年的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X_i,t为核心解释变量,表示第i个省份第t年的农业生产现代化路径选择;Z_i,t为一系列控制变量,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政策支持、人力资本、技术创新等;μ_i为个体固定效应,控制个体异质性;ε_i,t为随机扰动项。在估计方法上,首先采用混合最小二乘法(PooledOLS)进行初步估计,然后采用固定效应模型(FixedEffectsModel)进行回归分析,以提高估计结果的准确性。6.3实证结果与分析表61报告了农业生产现代化路径选择对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的影响的实证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农业生产现代化路径选择对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具体来看,采用技术创新路径的省份,其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显著高于其他路径的省份;政策支持路径对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的促进作用次之;而人力资本路径的影响相对较弱。控制变量中,经济发展水平、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人力资本等因素对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表明,在推进农业生产现代化过程中,应注重多方面的支持和投入,以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全面发展。第7章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的路径选择7.1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总体路径7.1.1政策引导与支持7.1.2依靠科技创新驱动7.1.3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7.1.4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7.1.5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7.2区域农业生产现代化路径选择7.2.1东部地区农业生产现代化路径7.2.1.1发展高效农业7.2.1.2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7.2.1.3提升农业对外开放水平7.2.2中部地区农业生产现代化路径7.2.2.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7.2.2.2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7.2.2.3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2.3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现代化路径7.2.3.1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7.2.3.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7.2.3.3促进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7.3典型农业生产现代化模式分析7.3.1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现代化模式7.3.1.1推广高产优质品种7.3.1.2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7.3.1.3构建粮食产后服务体系7.3.2江浙沿海地区设施农业现代化模式7.3.2.1发展智能农业7.3.2.2推广绿色生态农业7.3.2.3创新农业经营机制7.3.3西南地区特色农业现代化模式7.3.3.1发挥地理标志产品优势7.3.3.2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7.3.3.3推动农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7.3.4新疆地区棉花生产现代化模式7.3.4.1优化棉花品种结构7.3.4.2提高棉花生产机械化水平7.3.4.3推动棉花产业转型升级第8章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政策支持体系8.1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政策我国农业生产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政策的支持。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相关政策内容。8.1.1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政策应鼓励农业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加强合作,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同时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保证农业科技创新资金的稳定性和持续性。8.1.2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政策应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通过示范、培训、推广等方式,将农业科技成果普及到农业生产一线。加大对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8.1.3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激励机制政策应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激励机制,调动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通过设立农业科技推广奖、提供推广补贴等措施,激发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创新和推广热情。8.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政策为适应农业生产现代化要求,我国需加强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以下是相关政策内容。8.2.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布局政策应按照产能、资源和市场需求,引导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8.2.2发展绿色、优质、特色农业政策应鼓励发展绿色、优质、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支持等手段,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8.2.3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应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8.3农业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政策农业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是农业生产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以下是相关政策内容。8.3.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