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安全与保障作业指导书_第1页
信息系统安全与保障作业指导书_第2页
信息系统安全与保障作业指导书_第3页
信息系统安全与保障作业指导书_第4页
信息系统安全与保障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系统安全与保障作业指导书TOC\o"1-2"\h\u9485第1章信息安全概述 495911.1信息安全基本概念 446501.2信息安全体系结构 4263481.3信息安全保障的核心要素 410754第2章密码学基础 599462.1密码学基本概念 5326312.1.1加密与解密 5255732.1.2密钥 563282.1.3密码体制 533542.2对称密码算法 530292.2.1常见对称密码算法 5324322.2.2密钥分发与管理 643282.3非对称密码算法 6128222.3.1常见非对称密码算法 6159912.3.2公钥和私钥 690272.4哈希算法与数字签名 625602.4.1哈希算法 6157702.4.2数字签名 6137722.4.3数字签名与哈希算法的关系 629924第3章网络安全协议 6241923.1安全套接层(SSL)协议 749133.1.1概述 7117773.1.2工作原理 7190983.1.3SSL协议版本 798923.2传输层安全(TLS)协议 7210503.2.1概述 7206793.2.2工作原理 7204493.2.3TLS协议版本 797953.3安全电子交易(SET)协议 772303.3.1概述 7128863.3.2工作原理 775853.3.3SET协议的优点 7209833.4公钥基础设施(PKI)与数字证书 855053.4.1公钥基础设施(PKI) 881143.4.2数字证书 8244173.4.3数字证书的应用 8121583.4.4数字证书的类型 821463第4章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 887494.1网络攻击手段与分类 8227124.2防火墙技术 854724.3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 9122174.4虚拟专用网(VPN)技术 923597第5章操作系统安全 9243255.1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 935385.1.1身份认证 9111605.1.2访问控制 1090075.1.3数据加密 1070085.1.4安全审计 10247955.2恶意代码与病毒防护 10259695.2.1恶意代码防护 10315005.2.2病毒防护 10104495.3安全配置与漏洞防护 1024855.3.1安全配置 10180825.3.2漏洞防护 11221395.4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 11252795.4.1访问控制 1170305.4.2身份认证 1126108第6章数据库安全 11166006.1数据库安全概述 11306356.2数据库访问控制 12227686.2.1访问控制原则 12205056.2.2访问控制策略 12217966.3数据库加密技术 1251506.3.1数据库加密的必要性 129816.3.2加密算法 12107366.3.3加密策略 1298046.4数据库备份与恢复 12148156.4.1备份策略 12100156.4.2恢复策略 13249986.4.3备份与恢复操作规范 1331918第7章应用层安全 1359947.1应用层安全威胁与防护 13247507.1.1威胁概述 13250007.1.2防护措施 1332897.2Web安全技术与防护措施 13295987.2.1Web安全概述 13282117.2.2防护措施 13312227.3邮件安全 1429647.3.1邮件安全威胁 144387.3.2防护措施 143347.4恶意代码分析与防范 14296347.4.1恶意代码概述 14171877.4.2防范措施 1412666第8章信息安全管理与法规 1479238.1信息安全管理框架 148258.1.1信息安全政策与目标 1435258.1.2信息安全组织架构 14204068.1.3信息安全职责与权限 1436028.1.4信息安全教育与培训 1429778.2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 14229138.2.1风险评估方法与工具 1527968.2.2风险识别与评估 1565198.2.3风险处理与控制措施 15270448.2.4风险监控与评估 1564348.3我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15123588.3.1信息安全法律 15104798.3.2信息安全行政法规 15143158.3.3信息安全部门规章 15180498.3.4信息安全国家标准 15135188.4信息安全审计与合规性检查 15301248.4.1信息安全审计概述 15168798.4.2信息安全审计方法与流程 15230428.4.3合规性检查内容与要点 15242898.4.4审计结果处理与改进措施 1524042第9章信息系统应急响应与灾难恢复 1564129.1信息系统应急响应体系 15233939.1.1应急响应体系构建 1591859.1.2应急响应流程 1571239.1.3应急响应能力提升 16327289.2灾难恢复计划与实施 16285919.2.1灾难恢复策略 1636279.2.2灾难恢复计划制定 16255049.2.3灾难恢复预案实施 1621999.3信息系统安全事件处理 16162019.3.1事件分类与定级 16115229.3.2事件报告与处理流程 16155189.3.3事件跟踪与总结 1663749.4安全态势感知与预警 16251929.4.1安全态势感知 16112009.4.2预警机制建立 16233769.4.3预警信息处理与响应 1729259第10章信息安全发展趋势与展望 17897210.1云计算与大数据安全 171526510.1.1云计算安全 17346210.1.2大数据安全 171237810.2人工智能在信息安全中的应用 173174610.2.1智能化安全防护 171729210.2.2智能化安全运维 182268310.2.3安全态势感知 182171910.3物联网安全挑战与机遇 182933510.3.1安全挑战 182148610.3.2安全机遇 182722510.4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183102610.4.1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18461510.4.2技术创新不断涌现 18111610.4.3安全生态逐步完善 18411210.4.4国际合作与竞争加剧 18第1章信息安全概述1.1信息安全基本概念信息安全是指通过采用各种安全技术和措施,保障信息系统的完整性、可用性和保密性,保证信息资源在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销毁等过程中的安全,防止信息被非法访问、篡改、泄露和破坏,从而为组织和个人提供可靠的信息服务。1.2信息安全体系结构信息安全体系结构是从整体上对信息安全进行规划和组织的框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物理安全:涉及信息系统的硬件设备、设施和环境的安全,包括防火、防盗、防雷、防电磁泄露等。(2)网络安全:保障网络传输过程中的信息安全,涉及网络架构、协议、设备和技术等方面的安全。(3)主机安全: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的安全。(4)应用安全:保障应用程序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主要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5)数据安全:保护数据在采集、存储、处理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涉及数据加密、备份、恢复等技术。1.3信息安全保障的核心要素信息安全保障的核心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策略:明确组织的安全目标、范围和责任,为信息安全提供指导。(2)安全组织: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组织机构,明确各级人员职责,保证安全工作的有效开展。(3)安全人员: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加强安全培训,培养专业的安全人才。(4)安全技术: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和产品,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5)安全管理:制定并执行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安全措施的有效实施。(6)安全运维:加强信息系统的日常运维管理,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7)安全审计:对信息安全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觉并纠正安全隐患。(8)应急响应:建立应急响应机制,提高对安全事件的应对能力,降低安全风险。第2章密码学基础2.1密码学基本概念密码学是研究如何对信息进行加密、解密和认证的科学。它在信息安全与保障领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本节将介绍密码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加密、解密、密钥、密码体制等。2.1.1加密与解密加密是将明文(原始信息)转换为密文(加密后的信息)的过程,目的是保护信息不被未授权的第三方读取。解密是加密的逆过程,将密文转换为明文。2.1.2密钥密钥是用于加密和解密信息的参数。根据密钥的使用方式,密码体制可以分为对称密码体制和非对称密码体制。2.1.3密码体制密码体制是指用于加密和解密信息的算法和密钥的集合。根据加密和解密过程是否使用相同的密钥,密码体制可分为对称密码体制和非对称密码体制。2.2对称密码算法对称密码算法是指加密和解密过程使用相同密钥的密码体制。其优点是加密和解密速度快,但密钥分发和管理困难。2.2.1常见对称密码算法常见对称密码算法包括:数据加密标准(DES)、三重数据加密算法(3DES)、高级加密标准(AES)等。2.2.2密钥分发与管理对称密码算法的密钥分发和管理是关键环节。通常采用以下方法:预先共享密钥、密钥交换协议、密钥分发中心等。2.3非对称密码算法非对称密码算法是指加密和解密过程使用不同密钥(公钥和私钥)的密码体制。其优点是解决了密钥分发和管理的问题,但加密和解密速度较慢。2.3.1常见非对称密码算法常见非对称密码算法包括:椭圆曲线加密算法(ECC)、RSA算法、DiffieHellman算法等。2.3.2公钥和私钥非对称密码算法中,公钥用于加密信息,私钥用于解密信息。公钥可以公开,私钥必须保密。2.4哈希算法与数字签名哈希算法和数字签名在密码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们分别用于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2.4.1哈希算法哈希算法将任意长度的输入数据映射为固定长度的输出值,称为哈希值。哈希算法具有以下特点:抗碰撞性、雪崩效应、不可逆性等。2.4.2数字签名数字签名是一种基于密码学的方法,用于验证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它由私钥,通过公钥验证。常见数字签名算法包括:数字签名算法(DSA)、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ECDSA)等。2.4.3数字签名与哈希算法的关系数字签名通常与哈希算法结合使用。对要签名的信息进行哈希运算,得到哈希值;使用私钥对哈希值进行签名;接收方使用公钥验证签名,并通过对比哈希值来验证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第3章网络安全协议3.1安全套接层(SSL)协议3.1.1概述安全套接层(SecureSocketsLayer,SSL)协议是一种在互联网上提供安全通信的协议,通过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建立加密连接,保证传输数据的安全性。3.1.2工作原理SSL协议通过公钥加密技术、对称加密技术和数字签名技术,实现数据传输的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3.1.3SSL协议版本SSL协议发展至今,主要有SSL2.0、SSL3.0、TLS1.0等版本。目前SSL3.0版本已不再安全,建议使用TLS1.0及以上版本。3.2传输层安全(TLS)协议3.2.1概述传输层安全(TransportLayerSecurity,TLS)协议是基于SSL协议发展而来,用于在互联网上提供加密通信的安全协议。3.2.2工作原理TLS协议通过握手协议、记录协议和应用数据协议三个层次,实现安全通信。3.2.3TLS协议版本TLS协议目前主要有TLS1.0、TLS1.1、TLS1.2和TLS1.3等版本。网络安全威胁的不断升级,建议使用TLS1.2及以上版本。3.3安全电子交易(SET)协议3.3.1概述安全电子交易(SecureElectronicTransaction,SET)协议是一种专为电子商务设计的网络安全协议,旨在保障交易各方身份的真实性、数据的完整性以及交易的不可否认性。3.3.2工作原理SET协议通过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和认证技术,保证交易过程中敏感信息的保护。3.3.3SET协议的优点SET协议具有安全性高、可扩展性强、兼容性好等特点,适用于各类电子商务应用场景。3.4公钥基础设施(PKI)与数字证书3.4.1公钥基础设施(PKI)公钥基础设施(PublicKeyInfrastructure,PKI)是一种基于公钥加密技术的安全基础设施,用于实现密钥的、管理、存储、分发和撤销等功能。3.4.2数字证书数字证书是一种电子文档,用于证明公钥所属的主体身份。数字证书包含证书持有者的公钥、证书签发机构的签名等基本信息。3.4.3数字证书的应用数字证书广泛应用于网络安全、邮件安全、电子商务等领域,是实现网络安全的关键技术之一。3.4.4数字证书的类型根据用途和签发机构的差异,数字证书可分为个人证书、服务器证书、CA证书等类型。不同类型的数字证书在保障网络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第4章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4.1网络攻击手段与分类网络攻击手段多种多样,根据攻击目的、方式和技术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拒绝服务攻击:通过占用网络资源,使合法用户无法正常访问网络服务。(2)数据窃取与篡改:攻击者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修改或删除用户数据。(3)身份认证攻击:通过破解用户密码、仿冒用户身份等方式,非法获取系统权限。(4)恶意软件攻击:包括病毒、木马、蠕虫等,破坏系统正常运行。(5)网络钓鱼:通过伪造邮件、网站等手段,诱骗用户泄露个人信息。(6)社交工程攻击:利用人的心理弱点,诱使用户执行恶意操作。4.2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其主要作用是对进出网络的数据包进行过滤,防止恶意攻击和非法访问。防火墙技术主要包括:(1)包过滤防火墙:根据预设的规则对数据包进行过滤,允许或禁止数据包通过。(2)应用层防火墙:针对特定应用层协议进行深度检查,识别并阻止恶意请求。(3)状态检测防火墙:通过跟踪网络连接状态,判断数据包是否合法。(4)下一代防火墙(NGFW):集成多种安全功能,如入侵防御、病毒防护等,提供更全面的网络安全保护。4.3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IDS/IPS)用于监测和分析网络流量,识别并阻止潜在的网络攻击。主要技术包括:(1)异常检测:通过分析流量统计信息和行为模式,发觉异常行为。(2)特征检测:根据已知的攻击特征,匹配网络流量中的攻击行为。(3)签名检测:使用攻击签名数据库,对网络流量进行实时检测。(4)自适应防御:根据检测结果,自动调整防御策略,提高系统安全性。4.4虚拟专用网(VPN)技术虚拟专用网(VPN)通过加密技术在公共网络上建立安全的通信隧道,实现数据加密传输,保证网络数据安全。主要技术包括:(1)隧道技术:在公共网络中建立加密隧道,保护数据传输。(2)加密技术:对传输数据进行加密,防止数据被窃取和篡改。(3)身份认证技术:验证用户身份,防止非法访问。(4)密钥管理技术:保证密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上述技术,VPN为用户提供了安全、可靠的远程访问和数据传输解决方案。第5章操作系统安全5.1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操作系统安全是信息系统安全的基础,本章首先介绍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主要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安全审计等方面。5.1.1身份认证身份认证是操作系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主要包括密码认证、生物识别、智能卡认证等方法。操作系统应支持多种认证方式,以适应不同场景的需求。5.1.2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操作系统安全的核心,主要包括自主访问控制(DAC)、强制访问控制(MAC)和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操作系统应根据安全需求,合理配置访问控制策略。5.1.3数据加密数据加密是保护用户隐私和机密信息的重要手段。操作系统应支持多种加密算法,如AES、DES等,并对系统中的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5.1.4安全审计安全审计是对操作系统安全事件的记录和分析,有助于发觉潜在的安全隐患。操作系统应具备完善的审计功能,包括登录审计、文件审计、网络审计等。5.2恶意代码与病毒防护恶意代码和病毒是信息系统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本节介绍恶意代码与病毒的防护方法。5.2.1恶意代码防护恶意代码防护主要包括防病毒软件、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操作系统应安装可靠的恶意代码防护软件,并及时更新病毒库。5.2.2病毒防护病毒防护主要包括预防、检测和清除三个方面。操作系统应具备以下措施:(1)防止病毒传播:限制可执行文件的运行权限,防止病毒通过邮件、移动存储设备等途径传播。(2)病毒检测:定期扫描系统文件,发觉并隔离病毒。(3)病毒清除:对已感染的文件进行修复或删除,消除病毒威胁。5.3安全配置与漏洞防护安全配置和漏洞防护是保证操作系统安全的关键环节。本节介绍相关内容。5.3.1安全配置操作系统安全配置包括以下方面:(1)系统更新:定期更新操作系统,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2)最小化权限原则:保证系统中的用户和程序仅具备完成工作所需的最小权限。(3)关闭不必要的服务:关闭或卸载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减少系统攻击面。5.3.2漏洞防护漏洞防护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漏洞扫描:定期使用漏洞扫描工具检查系统安全漏洞,并及时修复。(2)安全补丁管理:及时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安全补丁。(3)安全策略配置:根据系统需求,合理配置安全策略,提高系统安全性。5.4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和身份认证是操作系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对其进行详细介绍。5.4.1访问控制访问控制策略应根据以下原则进行配置:(1)最小权限原则:保证用户和程序仅具备完成工作所需的最小权限。(2)权限分离:将系统管理权限与普通用户权限分离,防止权限滥用。(3)访问控制列表(ACL):合理配置ACL,限制用户和程序对系统资源的访问。5.4.2身份认证身份认证措施包括:(1)密码策略:设置复杂的密码策略,提高密码安全性。(2)双因素认证:结合密码和生物识别等多重认证方式,提高认证安全性。(3)智能卡认证:采用智能卡技术,实现用户身份的可靠认证。通过本章对操作系统安全的介绍,希望读者能够深入了解操作系统安全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第6章数据库安全6.1数据库安全概述数据库安全是指保护数据库免受非法访问、恶意攻击和意外损坏的一系列措施。本章主要从数据库访问控制、数据库加密技术以及数据库备份与恢复三个方面,对数据库安全进行详细阐述,以保证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完整性、机密性和可用性。6.2数据库访问控制6.2.1访问控制原则数据库访问控制遵循最小权限原则、职责分离原则和权限审计原则,保证合法用户在授权范围内访问数据库资源。6.2.2访问控制策略(1)用户身份认证:采用强认证方式,如密码、数字证书、生物识别等,保证用户身份的真实性。(2)用户权限分配:根据用户角色和职责,合理分配数据库操作权限,限制用户对敏感数据的访问。(3)数据库审计:对数据库操作进行审计,记录用户行为,以便发觉和追溯潜在的安全威胁。6.3数据库加密技术6.3.1数据库加密的必要性数据库加密可以有效保护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防止敏感数据泄露。6.3.2加密算法(1)对称加密算法:如AES、DES等,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的密钥。(2)非对称加密算法:如RSA、ECC等,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的密钥。6.3.3加密策略(1)数据表加密:对敏感数据表中的数据进行加密存储。(2)数据列加密:对数据表中的敏感列进行加密。(3)数据传输加密:采用SSL/TLS等加密协议,保障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6.4数据库备份与恢复6.4.1备份策略(1)完全备份:备份整个数据库的数据。(2)差异备份:备份自上一次完全备份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3)增量备份:备份自上一次备份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6.4.2恢复策略(1)数据库级恢复:针对整个数据库的恢复。(2)表空间级恢复:针对特定表空间的恢复。(3)数据文件级恢复:针对特定数据文件的恢复。6.4.3备份与恢复操作规范(1)定期进行备份,保证备份数据的时效性和完整性。(2)备份数据应存储在安全可靠的环境中。(3)定期进行恢复操作演练,保证恢复操作的可行性。(4)制定应急恢复预案,以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第7章应用层安全7.1应用层安全威胁与防护7.1.1威胁概述应用层安全威胁主要涉及网络应用过程中可能遭受的攻击与风险,包括但不限于数据泄露、非法访问、拒绝服务、跨站脚本攻击等。7.1.2防护措施(1)加强应用层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安全威胁的认识。(2)采用安全编程规范,避免应用层漏洞的产生。(3)部署应用层防火墙,实现对应用层攻击的实时监控与防护。(4)定期对应用系统进行安全评估,发觉并修复潜在的安全隐患。7.2Web安全技术与防护措施7.2.1Web安全概述Web安全主要关注针对Web应用的攻击与防护,包括跨站脚本攻击(XSS)、SQL注入、跨站请求伪造(CSRF)等。7.2.2防护措施(1)使用安全的Web开发框架和编程语言。(2)对用户输入进行严格的验证和过滤,防止恶意代码的注入。(3)部署Web应用防火墙(WAF),实现对Web攻击的实时防护。(4)采用安全的会话管理机制,防止会话劫持等攻击。7.3邮件安全7.3.1邮件安全威胁邮件安全威胁主要包括垃圾邮件、钓鱼邮件、恶意附件等,可能导致数据泄露、系统感染恶意软件等风险。7.3.2防护措施(1)部署邮件安全网关,实现对垃圾邮件和恶意邮件的过滤。(2)提高员工对邮件安全的意识,避免不明和不明附件。(3)使用加密邮件传输协议,保障邮件内容的机密性和完整性。(4)定期对邮件系统进行安全检查,防止潜在的安全隐患。7.4恶意代码分析与防范7.4.1恶意代码概述恶意代码是指具有恶意目的的程序或脚本,包括病毒、木马、蠕虫等,对系统和数据安全构成严重威胁。7.4.2防范措施(1)部署恶意代码防护软件,实现对恶意代码的实时监控和查杀。(2)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3)加强网络边界安全,防止恶意代码的传播。(4)对重要数据进行定期备份,降低恶意代码攻击造成的损失。第8章信息安全管理与法规8.1信息安全管理框架本章首先介绍信息安全管理框架的构建。信息安全管理框架是企业或组织保证信息资产安全的基础,它涵盖了政策、流程、标准和指南等多个方面。本节将详细阐述以下内容:8.1.1信息安全政策与目标8.1.2信息安全组织架构8.1.3信息安全职责与权限8.1.4信息安全教育与培训8.2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本节主要介绍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的方法和流程。通过对信息资产进行风险评估,企业或组织可以识别潜在的安全威胁,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8.2.1风险评估方法与工具8.2.2风险识别与评估8.2.3风险处理与控制措施8.2.4风险监控与评估8.3我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本节将重点介绍我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包括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等。了解这些法律法规,有助于企业或组织合规经营,保障信息系统安全。8.3.1信息安全法律8.3.2信息安全行政法规8.3.3信息安全部门规章8.3.4信息安全国家标准8.4信息安全审计与合规性检查本节主要阐述信息安全审计与合规性检查的方法、流程和要点。通过定期进行信息安全审计与合规性检查,企业或组织可以保证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8.4.1信息安全审计概述8.4.2信息安全审计方法与流程8.4.3合规性检查内容与要点8.4.4审计结果处理与改进措施第9章信息系统应急响应与灾难恢复9.1信息系统应急响应体系9.1.1应急响应体系构建本节主要介绍信息系统应急响应体系的构建,包括组织架构、岗位职责、资源配置、预案管理等内容,以保证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响应和处置。9.1.2应急响应流程本节详细阐述应急响应的流程,包括事件报告、事件评估、事件分类、事件处置、信息沟通、总结评估等环节,以保证应急响应工作有序进行。9.1.3应急响应能力提升本节探讨如何通过培训、演练、技术支持等手段,提高应急响应体系的运行效率和效果,保证在面临安全威胁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9.2灾难恢复计划与实施9.2.1灾难恢复策略本节介绍灾难恢复的基本策略,包括数据备份、备用设备、远程容灾等,以降低灾难对信息系统的影响。9.2.2灾难恢复计划制定本节阐述灾难恢复计划的制定过程,包括风险评估、业务影响分析、恢复策略选择、预案编制等环节。9.2.3灾难恢复预案实施本节详细讲解灾难恢复预案的实施步骤,包括启动条件、预案执行、资源调配、信息通报等,以保证在发生灾难时,能够迅速恢复正常业务。9.3信息系统安全事件处理9.3.1事件分类与定级本节介绍信息系统安全事件的分类、定级标准和方法,以便于对安全事件进行快速识别和评估。9.3.2事件报告与处理流程本节详细阐述事件报告的途径、处理流程和措施,包括事件调查、原因分析、损失评估、恢复方案等。9.3.3事件跟踪与总结本节探讨如何对安全事件进行持续跟踪、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信息系统安全防护能力。9.4安全态势感知与预警9.4.1安全态势感知本节介绍如何通过收集、分析、评估信息安全威胁和漏洞,形成安全态势感知,为应急响应和灾难恢复提供有力支持。9.4.2预警机制建立本节阐述预警机制的建立,包括预警指标、预警等级、预警发布、预警响应等,以提高信息安全防护的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