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风险预警与应急处理指南_第1页
企业风险预警与应急处理指南_第2页
企业风险预警与应急处理指南_第3页
企业风险预警与应急处理指南_第4页
企业风险预警与应急处理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风险预警与应急处理指南TOC\o"1-2"\h\u1083第1章企业风险概述 4101331.1风险的定义与分类 4136411.1.1按风险来源分类 4101941.1.2按风险性质分类 4134341.1.3按风险影响范围分类 4317821.2风险管理的意义与目标 4196871.2.1保证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5208111.2.2提高企业竞争力 5221021.2.3保护企业声誉和利益相关者权益 5281561.2.4合规经营,避免法律风险 5231441.2.5提升企业决策水平 517404第2章风险识别与评估 5245532.1风险识别方法 547572.1.1问卷调查法 5301822.1.2现场观察法 5281362.1.3安全检查表法 592722.1.4故障树分析法(FTA) 5229652.1.5案例分析法 6219232.2风险评估方法 6234442.2.1概率与影响矩阵法 6122262.2.2损失期望值法 6183482.2.3定性评估法 6120992.2.4定量评估法 6257072.2.5风险图分析法 6213362.3风险排序与优先级划分 694312.3.1风险排序 6146492.3.2优先级划分 6303052.3.3风险分类 620782第3章风险预警体系建设 6180253.1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6247043.1.1预警指标选取原则 7176233.1.2预警指标体系结构 7246273.1.3预警指标权重分配 7216113.2风险预警模型与方法 716753.2.1统计模型 7242543.2.2机器学习方法 7311343.2.3深度学习方法 7125463.3预警信息处理与传递 8234223.3.1预警信息收集与处理 8286723.3.2预警信息评估与发布 894173.3.3预警信息传递与反馈 825841第4章应急预案制定 8103984.1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 8128274.1.1合法性 8136354.1.2完整性 8136624.1.3针对性 879424.1.4可操作性 8204954.1.5动态更新 9120654.2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9181374.2.1突发事件类型及等级划分 9324134.2.2组织机构及职责 9167634.2.3预警与监测 9178124.2.4应急响应流程 9290824.2.5应急资源保障 9105644.2.6培训与演练 9248354.3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审批 9101774.3.1编制 9110184.3.2审批 10302924.3.3公布与传达 10168844.3.4培训与宣传 104044第5章应急资源与队伍建设 10103745.1应急资源的配置与管理 10231115.1.1资源配置原则 1023475.1.2资源配置内容 10184865.1.3资源管理 1080315.2应急队伍的组织与培训 10140055.2.1队伍组织结构 10197635.2.2队伍人员选拔 1170185.2.3培训与演练 11179575.3应急设备与物资的维护 11262435.3.1设备与物资分类 11168135.3.2维护与管理 11249785.3.3定期更新 1131525第6章风险监测与预警 11231276.1风险监测方法与手段 11127896.1.1信息收集与报告制度 1183676.1.2定量与定性分析 11133606.1.3风险识别与评估 12228626.1.4风险监测指标体系 1238426.1.5风险监测工具与平台 12294176.2预警信息的收集与分析 1270706.2.1预警信息来源 12148346.2.2预警信息处理 1252626.3预警级别的确定与发布 13100196.3.1预警级别的划分 13324036.3.2预警发布 1310086第7章应急响应与处置 13188077.1应急响应程序与流程 13204357.1.1响应启动 13288017.1.2信息报告 13181487.1.3应急处置小组成立 13244227.1.4应急资源调配 14133297.1.5应急监测与评估 14184147.2应急处置措施与方法 14208427.2.1应急预案执行 14137427.2.2人员疏散与安置 14222547.2.3现场控制 14226487.2.4应急救援与救援协调 14301277.2.5信息发布与舆情引导 148877.3应急协调与联动 1423107.3.1内部协调 1436067.3.2外部协调 1457247.3.3联动机制 14279317.3.4跨区域协调 1514425第8章应急后期处理与评估 15198728.1善后处理与恢复重建 15144578.1.1企业在经历突发事件后,应迅速启动善后处理工作,保证受影响的生产经营秩序尽快恢复正常。具体措施如下: 1522568.1.2在恢复重建过程中,企业应关注以下几点: 15292708.2应急效果评估与总结 15160188.2.1企业在应急响应结束后,应及时组织应急效果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评估内容包括: 15138618.2.2根据应急效果评估结果,企业应进行以下总结: 1557688.3应急经验教训与改进措施 16195138.3.1企业应认真总结应急经验教训,将成功经验和教训转化为实际操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16251018.3.2针对应急响应过程中的不足,企业应制定以下改进措施: 162443第9章员工培训与宣传教育 16284379.1员工风险意识培养 1696239.1.1风险识别与评估 1669429.1.2风险意识提升 16174259.1.3风险防范意识 16283059.2应急处理知识与技能培训 17310319.2.1应急预案学习 1731399.2.2应急处理技能培训 1714909.2.3应急资源与协调 17240619.3宣传教育与演练 17123249.3.1宣传教育 17282039.3.2演练组织 1723839.3.3演练评估与改进 178232第10章企业风险防范与持续改进 171100810.1风险防范策略与措施 171734210.1.1风险识别与评估 17598510.1.2风险防范措施 18968210.2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183010710.2.1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18393310.2.2风险管理体系运行 183057910.3持续改进与优化建议 182792210.3.1加强风险管理培训与文化建设 182272510.3.2创新风险管理手段 182801110.3.3优化风险管理流程 181226910.3.4完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19第1章企业风险概述1.1风险的定义与分类风险是指未来不确定性对企业目标实现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企业风险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类,以下为常见的风险分类:1.1.1按风险来源分类内部风险:来源于企业内部,如管理风险、财务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等。外部风险:来源于企业外部,如市场风险、政策风险、法律风险、技术风险等。1.1.2按风险性质分类商业风险:如市场竞争、客户需求变化等。财务风险:如汇率波动、信贷风险等。操作风险:如生产、信息系统故障等。法律及合规风险:如法律法规变化、合同纠纷等。声誉风险:如负面舆论、品牌形象受损等。1.1.3按风险影响范围分类单一风险:仅影响企业某个方面的风险。复合风险:同时影响企业多个方面的风险。1.2风险管理的意义与目标风险管理是指通过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风险,以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风险管理的意义和目标如下:1.2.1保证企业持续稳定发展风险管理有助于企业识别潜在风险,提前制定应对措施,降低风险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保证企业持续稳定发展。1.2.2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有效风险管理,企业可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1.2.3保护企业声誉和利益相关者权益风险管理有助于企业及时应对各类风险,降低负面影响,维护企业声誉和利益相关者的权益。1.2.4合规经营,避免法律风险风险管理促使企业遵守法律法规,规范经营行为,避免因违法违规而产生的风险。1.2.5提升企业决策水平风险管理提供了一套系统的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方法,有助于企业决策者更加科学地制定决策,降低决策风险。第2章风险识别与评估2.1风险识别方法风险识别是企业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旨在全面、准确地识别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以下为几种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2.1.1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合理的问卷,收集企业内部和外部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以识别潜在的风险。2.1.2现场观察法深入企业生产、经营现场,了解实际情况,观察可能存在的风险点。2.1.3安全检查表法根据企业所在行业的特点,制定安全检查表,逐项排查可能的风险。2.1.4故障树分析法(FTA)从某一故障现象出发,分析导致该故障的所有可能原因,进而识别潜在风险。2.1.5案例分析法分析企业内外部发生的类似案例,总结原因,识别风险。2.2风险评估方法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以确定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以下为几种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2.2.1概率与影响矩阵法通过构建概率与影响矩阵,对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量化评估。2.2.2损失期望值法计算风险事件发生的期望损失,以评估风险的大小。2.2.3定性评估法根据专家意见、历史数据等,对风险进行定性的评估。2.2.4定量评估法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对风险进行定量的评估。2.2.5风险图分析法将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以图形的方式展示,直观地评估风险。2.3风险排序与优先级划分在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的基础上,需要对风险进行排序和优先级划分,以便于企业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2.3.1风险排序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风险按照大小进行排序。2.3.2优先级划分结合企业资源、承受能力等因素,将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优先级。2.3.3风险分类根据风险性质和类别,将风险进行分类,以便于企业制定针对性的风险应对策略。第3章风险预警体系建设3.1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企业风险预警体系建设的基础和关键环节。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如何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3.1.1预警指标选取原则(1)全面性:预警指标应涵盖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类型,保证对企业整体风险状况进行全面评估。(2)重要性:优先选择对企业经营成果和可持续发展影响较大的风险因素。(3)敏感性:预警指标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能够及时反映风险变化趋势。(4)可操作性:预警指标应具有明确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便于实际操作。3.1.2预警指标体系结构预警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战略层、战术层和操作层。(1)战略层:主要包括宏观经济、行业趋势、政策法规等方面的预警指标。(2)战术层: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管理、市场竞争、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预警指标。(3)操作层:主要包括企业日常运营、生产安全、质量控制等方面的预警指标。3.1.3预警指标权重分配采用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预警指标进行权重分配。3.2风险预警模型与方法风险预警模型与方法是风险预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将介绍以下几种常用的风险预警模型与方法:3.2.1统计模型(1)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风险因素与风险结果之间的线性关系。(2)逻辑回归模型:适用于预测企业发生风险的概率。(3)时间序列模型:分析风险因素随时间的变化规律。3.2.2机器学习方法(1)决策树:通过树形结构进行风险分类。(2)支持向量机:寻找一个最优的超平面,实现风险分类。(3)神经网络:模拟人脑神经元结构,进行风险预测。3.2.3深度学习方法(1)卷积神经网络:适用于图像、文本等非结构化数据的预警分析。(2)循环神经网络:适用于时间序列数据的预警分析。3.3预警信息处理与传递预警信息的处理与传递是保证企业及时应对风险的关键环节,以下将从三个方面介绍:3.3.1预警信息收集与处理(1)建立预警信息收集机制,保证收集到的信息全面、准确。(2)对收集到的预警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形成预警报告。3.3.2预警信息评估与发布(1)对预警报告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影响范围。(2)根据预警信息的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选择合适的发布渠道和方式。3.3.3预警信息传递与反馈(1)保证预警信息在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时、有效地传递。(2)建立预警信息反馈机制,对预警信息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价,为风险预警体系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第4章应急预案制定4.1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本节主要阐述应急预案应满足的基本要求,以保证企业在面临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响应工作。4.1.1合法性应急预案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要求以及行业标准,保证在应急响应过程中的合法性。4.1.2完整性应急预案应涵盖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4.1.3针对性应急预案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结合风险评估结果,明确应急响应的目标、任务和措施。4.1.4可操作性应急预案应明确具体的操作流程、职责分工和应急资源,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和实施。4.1.5动态更新应急预案应定期进行评估和修订,以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保证应急预案的时效性和有效性。4.2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本节详细介绍应急预案应包含的主要内容,为企业在制定应急预案时提供参考。4.2.1突发事件类型及等级划分明确企业可能面临的突发事件类型,并对各类事件进行等级划分,以便于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4.2.2组织机构及职责设立应急指挥部和相关部门,明确应急响应过程中的职责分工,保证协同高效地开展应急工作。4.2.3预警与监测建立突发事件预警和监测体系,明确预警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发布流程,提高企业对突发事件的预警能力。4.2.4应急响应流程制定应急响应流程,包括应急启动、资源调配、救援措施、信息报告等环节,保证应急响应的有序进行。4.2.5应急资源保障明确企业所需的应急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保证在应急响应过程中,能够及时提供必要的支持。4.2.6培训与演练制定应急预案培训计划和演练方案,提高员工应急意识和技能,保证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4.3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审批本节介绍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审批流程,以保证应急预案的质量和可行性。4.3.1编制应急预案编制应遵循系统性、实用性、简洁性原则,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组织专业团队进行编写。4.3.2审批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需提交给企业相关负责人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正式发布实施。4.3.3公布与传达公布应急预案,保证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员工了解应急预案的内容,提高应急响应能力。4.3.4培训与宣传组织开展应急预案培训,加强应急预案的宣传,使企业员工熟悉应急预案的相关要求,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第5章应急资源与队伍建设5.1应急资源的配置与管理5.1.1资源配置原则应急资源配置应遵循全面、科学、合理、高效的原则,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迅速投入使用。应根据企业规模、业务特点及潜在风险,合理规划应急资源。5.1.2资源配置内容(1)人力资源:保证应急队伍人员充足,具备相关专业技能和经验;(2)物资资源:包括应急设备、防护用品、救援工具等;(3)信息资源:建立应急信息数据库,保证信息准确、完整、及时;(4)财力资源:设立应急专项基金,保证资金充足。5.1.3资源管理(1)建立应急资源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和管理流程;(2)定期检查应急资源,保证资源处于良好状态;(3)制定应急资源调配方案,提高资源利用率;(4)建立应急资源共享机制,加强与外部单位合作。5.2应急队伍的组织与培训5.2.1队伍组织结构根据企业业务特点和潜在风险,设立应急指挥部、专业救援队伍、应急保障队伍等。明确各队伍职责,保证应急响应时协同作战。5.2.2队伍人员选拔选拔具备相关专业技能、经验和责任心的员工加入应急队伍。定期进行人员调整,保证队伍活力。5.2.3培训与演练(1)制定应急培训计划,包括理论知识、实操技能、心理素质等方面;(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队伍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3)针对演练中发觉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和改进。5.3应急设备与物资的维护5.3.1设备与物资分类根据企业业务特点和潜在风险,将应急设备与物资分为救援设备、防护设备、通信设备、生活保障物资等。5.3.2维护与管理(1)制定应急设备与物资维护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2)定期检查设备与物资,保证处于良好状态;(3)对损坏、过期的设备与物资进行维修、更换;(4)建立应急设备与物资使用、借用、归还记录,保证资源合理利用。5.3.3定期更新根据企业业务发展及外部环境变化,定期更新应急设备与物资,保证其满足实际需求。同时关注新技术、新产品,提高应急设备与物资的科技含量。第6章风险监测与预警6.1风险监测方法与手段企业风险监测是对潜在风险因素进行持续、系统性的跟踪与观察,以保证及时发觉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风险监测方法与手段:6.1.1信息收集与报告制度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与报告制度,保证企业内部各级别、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畅通。通过定期收集与风险相关的内外部信息,为风险监测提供数据支持。6.1.2定量与定性分析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收集到的风险信息进行评估。定量分析主要包括统计分析和模型预测等,定性分析主要包括专家咨询、案例分析和逻辑分析等。6.1.3风险识别与评估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开展风险识别与评估工作。通过识别潜在风险因素,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程度和紧迫性,为风险监测提供依据。6.1.4风险监测指标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包括财务指标、市场指标、管理指标等,以便对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6.1.5风险监测工具与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开发风险监测工具与平台,提高风险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6.2预警信息的收集与分析预警信息的收集与分析是风险监测的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对收集到的风险信息进行甄别、筛选和评估,为预警级别的确定提供依据。6.2.1预警信息来源预警信息来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法规:关注国家政策、行业法规的变动,及时掌握政策风险;(2)市场动态:收集行业、竞争对手、客户、供应商等市场信息,分析市场风险;(3)财务数据:分析企业财务报表、财务指标等,发觉财务风险;(4)内部报告:包括企业内部各部门的风险报告、报告等;(5)外部信息:如媒体报道、行业报告、专家观点等。6.2.2预警信息处理对收集到的预警信息进行以下处理:(1)筛选与甄别:剔除虚假、不实信息,保证预警信息的真实性;(2)整理与分析:对预警信息进行分类、整理,运用数据分析方法,挖掘风险隐患;(3)传递与反馈:将预警信息及时传递给相关人员,收集反馈意见,提高预警信息的准确性。6.3预警级别的确定与发布根据预警信息的分析结果,结合企业风险承受能力和应对措施,确定预警级别,并采取相应措施。6.3.1预警级别的划分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程度和紧迫性,将预警级别划分为四个等级:红色(重大风险)、橙色(较大风险)、黄色(一般风险)和蓝色(较小风险)。6.3.2预警发布预警发布应遵循以下原则:(1)及时性:保证预警信息在第一时间发布,为风险应对争取宝贵时间;(2)准确性:保证预警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误导企业决策;(3)权威性:预警发布应具有权威性,由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或指定部门负责;(4)透明性:预警发布应保持透明,让企业内部各级别、各部门了解风险情况。通过以上措施,企业可以实现对风险的及时监测与预警,为风险应对和应急处理提供有力支持。第7章应急响应与处置7.1应急响应程序与流程7.1.1响应启动在发生企业风险事件时,应根据事态发展情况,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程序。由企业应急管理部门或相关人员判定风险事件的级别,依据风险预警级别和应急响应预案,决定是否启动应急响应。7.1.2信息报告启动应急响应后,企业应立即向相关部门和人员报告风险事件信息,包括事件性质、发生时间、地点、影响范围、已采取的措施等。同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地方及有关部门报告。7.1.3应急处置小组成立企业应根据预案成立应急处置小组,明确各成员职责,保证应急响应工作有序开展。7.1.4应急资源调配企业应急管理部门应根据应急预案,合理调配应急资源,包括人员、设备、物资等,保证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7.1.5应急监测与评估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企业应持续对风险事件进行监测和评估,掌握事态发展动态,为应急处置提供依据。7.2应急处置措施与方法7.2.1应急预案执行企业应根据风险事件的性质和预警级别,严格执行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7.2.2人员疏散与安置在风险事件影响范围内,企业应组织人员有序疏散,保证员工生命安全。同时做好疏散人员的安置工作,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7.2.3现场控制企业应迅速采取措施,控制现场,防止扩大,降低损失。7.2.4应急救援与救援协调企业应积极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根据需要协调外部救援力量,共同应对风险事件。7.2.5信息发布与舆情引导企业应及时、准确、透明地发布风险事件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引导舆论,维护企业形象。7.3应急协调与联动7.3.1内部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应加强沟通与协调,保证应急响应工作有序进行。7.3.2外部协调企业应主动与地方有关部门、社会组织等外部力量进行协调,共同应对风险事件。7.3.3联动机制企业应建立健全应急联动机制,与周边企业、社区等形成应急合力,提高应急响应效果。7.3.4跨区域协调对于跨区域风险事件,企业应按照应急预案,与相关地区和部门进行协调,共同应对风险事件。第8章应急后期处理与评估8.1善后处理与恢复重建8.1.1企业在经历突发事件后,应迅速启动善后处理工作,保证受影响的生产经营秩序尽快恢复正常。具体措施如下:(1)组织清理现场,保证人员安全,防止次生灾害发生;(2)对受损设施设备进行检查、维修或更换,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3)对受影响的人员进行安抚、慰问,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支持;(4)加强与部门、保险公司等外部单位的沟通协调,争取政策支持和理赔;(5)制定恢复重建计划,明确时间表、责任人和工作要求,保证各项工作有序推进。8.1.2在恢复重建过程中,企业应关注以下几点:(1)保证恢复重建工作符合国家和地方的规划要求;(2)充分考虑企业长远发展,提高抗风险能力;(3)加强项目管理,保证恢复重建工程质量;(4)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减少恢复重建对环境的影响。8.2应急效果评估与总结8.2.1企业在应急响应结束后,应及时组织应急效果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评估内容包括:(1)应急响应的及时性、有效性、协调性;(2)应急资源保障情况;(3)应急措施的实施效果;(4)内外部沟通协作情况;(5)应急预案的适用性和完善程度。8.2.2根据应急效果评估结果,企业应进行以下总结:(1)分析应急响应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2)完善应急预案,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实用性;(3)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响应能力;(4)强化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急意识和技能;(5)加强与部门、社会组织等外部单位的协作,提高应急联动能力。8.3应急经验教训与改进措施8.3.1企业应认真总结应急经验教训,将成功经验和教训转化为实际操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具体措施如下:(1)定期组织应急培训,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知识和技能;(2)建立应急信息共享机制,提高信息传递效率;(3)加强应急预案的动态管理,保证预案的实时性和有效性;(4)完善应急物资储备,提高应急物资保障能力;(5)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企业整体抗风险能力。8.3.2针对应急响应过程中的不足,企业应制定以下改进措施:(1)优化应急组织架构,明确职责分工;(2)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熟练度;(3)完善应急通信系统,保证应急响应过程中的信息畅通;(4)加强应急预案的修订,提高预案的适用性和操作性;(5)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应急管理工作。第9章员工培训与宣传教育9.1员工风险意识培养9.1.1风险识别与评估教育员工识别潜在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安全生产、信息安全、合规风险等;引导员工了解风险评估方法,以便对各种风险进行合理排序和预防。9.1.2风险意识提升通过案例分析、讲座等形式,强化员工对风险后果的认识;定期组织风险知识测试,保证员工对风险意识的掌握。9.1.3风险防范意识培训员工掌握预防风险的基本措施和方法;增强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对风险防范的重视。9.2应急处理知识与技能培训9.2.1应急预案学习组织员工学习公司应急预案,了解各类应急处理流程和措施;培训员工掌握应急预案的操作要领,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迅速采取行动。9.2.2应急处理技能培训对员工进行专项技能培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