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生产与环保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1页
企业安全生产与环保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2页
企业安全生产与环保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3页
企业安全生产与环保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4页
企业安全生产与环保管理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安全生产与环保管理作业指导书TOC\o"1-2"\h\u18466第1章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39511.1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 337531.1.1保障员工生命安全 4252031.1.2维护企业稳定发展 4164181.1.3提高企业竞争力 4141091.2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442261.2.1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 4158751.2.2安全生产管理的任务 427232第2章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设 5247912.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 5318022.1.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的重要性 565082.1.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的内容 5288542.1.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5100872.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实施 5128242.2.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制定 562462.2.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审批与发布 6231142.2.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实施 6241682.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监督检查与修订 6153892.3.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监督检查 6200992.3.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修订 660692.3.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修订的审批与发布 7292172.3.4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修订的实施 723361第3章安全生产责任制 7100843.1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 767573.1.1总体要求 7126343.1.2建立原则 7312323.1.3建立程序 779803.1.4主要内容 7315513.2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施与考核 7269903.2.1实施要求 7102613.2.2考核原则 8243733.2.3考核程序 8298333.2.4考核内容 822103.2.5考核结果应用 8902第4章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 848664.1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8130644.1.1教育制度建立 9150294.1.2教育制度实施 9130244.2安全生产培训内容与方法 924214.2.1培训内容 9169974.2.2培训方法 9132414.3安全生产培训效果评估 9217004.3.1考试与评估 10302744.3.2考核指标 1063584.3.3评估结果应用 107457第5章安全生产投入与设备管理 10265325.1安全生产投入制度 1015305.1.1安全生产投入原则 10228105.1.2安全生产投入范围 10298935.1.3安全生产投入管理 11174875.2设备安全管理 1123085.2.1设备安全责任制 1141275.2.2设备选型与采购 11280485.2.3设备安装与调试 11260215.2.4设备运行与维护 11210195.2.5设备报废与更新 11155595.3安全防护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 1187115.3.1安全防护设施 1287485.3.2个人防护用品 1229441第6章作业过程安全管理 12107226.1作业许可制度 12290736.1.1定义与范围 12236166.1.2作业许可申请与审批 127556.1.3作业许可证管理 1358296.2高危作业安全管理 13202196.2.1高危作业定义与分类 13268856.2.2高危作业安全措施 13148016.2.3高危作业现场监管 13301786.3作业现场环境与安全标准化 13216976.3.1作业现场环境要求 13255046.3.2安全标准化建设 13180476.3.3安全培训与教育 1331132第7章应急预案与处理 14282977.1应急预案的编制与演练 14165517.1.1编制应急预案 14257397.1.2应急预案的演练 14254337.2报告与调查处理 14153457.2.1报告 14137817.2.2调查处理 14299687.3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15186487.3.1原因分析 1542347.3.2预防措施 1518947第8章环保管理概述 1578988.1环保管理的重要性 15173498.1.1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 15136048.1.2提升企业形象和竞争力 1585318.1.3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15147948.1.4节约资源和能源 15162668.2环保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16200458.2.1目标 16229598.2.2任务 162428第9章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 16228899.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1630929.1.1识别范围 1629309.1.2识别方法 1628569.1.3识别内容 1617359.2环境影响评价 1718119.2.1评价方法 17169969.2.2评价内容 17232389.3环保措施及设施 17301559.3.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7283329.3.2水污染防治措施 177489.3.3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17295589.3.4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7235929.3.5其他环保措施 1827794第10章环保管理体系与实施 181216110.1环保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 182025410.1.1确立环保管理目标 181029510.1.2制定环保管理体系文件 182497110.1.3建立环保组织机构 182518610.1.4运行与改进 181058110.2环保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 181850510.2.1收集环保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 182443710.2.2宣贯环保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 18397510.2.3检查与评估 182700810.3环保监测与污染物治理 183180310.3.1环保监测 18115910.3.2污染物治理设施运行与维护 1972710.3.3污染防治措施 193077810.4环保教育与培训及环保信息公开 192593110.4.1环保教育与培训 19713010.4.2环保信息公开 19373910.4.3环保文化建设 19第1章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概述1.1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日常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企业稳定发展。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不仅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1保障员工生命安全企业作为员工的工作场所,有义务保证员工在工作中免受伤害。安全生产管理通过制定和执行相关规章制度,开展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降低发生率,从而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1.1.2维护企业稳定发展安全生产的发生,可能导致企业生产线停工、设备损坏、员工伤亡等严重后果,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有利于企业避免和减少这些损失,保证企业稳定发展。1.1.3提高企业竞争力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客户信任度。安全生产管理还可以降低企业的保险费用、赔偿等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1.2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和任务1.2.1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1)杜绝重大,降低一般,实现安全生产零目标;(2)保障员工生命安全与健康,提高员工安全素质;(3)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满足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要求;(4)保护环境,防止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1.2.2安全生产管理的任务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任务主要包括:(1)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2)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3)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及时发觉并整改安全隐患;(4)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5)加强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监控和管理,保证设备设施安全运行;(6)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职责;(7)定期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持续改进和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第2章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设2.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2.1.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的重要性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和保障。本节主要阐述企业应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企业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科学、系统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2.1.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的内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1)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2)安全生产责任制;(3)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制度;(4)安全生产检查制度;(5)隐患排查治理制度;(6)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7)安全生产奖惩制度;(8)职业健康管理制度;(9)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制度;(10)其他相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2.1.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的构建与优化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完善和优化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保证其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2.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实施2.2.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制定企业应根据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企业实际,制定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定过程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实用性原则;(4)协调性原则。2.2.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审批与发布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定完成后,应按照企业内部审批程序进行审批,并予以发布。2.2.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实施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得到全面、严格执行。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1)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2)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职责;(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考核机制;(4)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5)及时处理安全生产问题。2.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监督检查与修订2.3.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监督检查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监督检查机制,保证制度执行到位。监督检查内容包括:(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学习、宣传和培训情况;(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3)安全生产问题整改情况。2.3.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修订企业应根据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的变化和企业实际情况,及时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行修订。修订过程应遵循以下原则:(1)必要性原则;(2)及时性原则;(3)合法性原则;(4)协调性原则。2.3.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修订的审批与发布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修订完成后,应按照企业内部审批程序进行审批,并予以发布。2.3.4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修订的实施企业应保证修订后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得到有效实施,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同时要加强对修订内容的宣传和监督,保证新制度得到全面执行。第3章安全生产责任制3.1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3.1.1总体要求企业应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部门、班组和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3.1.2建立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2)权责明确,分工协作;(3)全面覆盖,不留死角;(4)持续改进,不断提高。3.1.3建立程序(1)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2)组织安全生产责任制培训;(3)公布安全生产责任制;(4)将安全生产责任制纳入企业规章制度体系。3.1.4主要内容(1)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2)分管安全生产的副职的安全生产职责;(3)其他副职的安全生产职责;(4)各部门、班组和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5)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3.2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施与考核3.2.1实施要求(1)企业应将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每一个员工,保证全员参与;(2)企业应定期组织安全生产责任制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3)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执行;(4)企业应制定应急预案,防范安全生产。3.2.2考核原则(1)公平、公正、公开;(2)奖惩分明,激励与约束相结合;(3)注重过程,关注结果;(4)持续改进,不断提高。3.2.3考核程序(1)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2)成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小组;(3)定期开展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4)公布考核结果;(5)对考核中发觉的问题进行整改。3.2.4考核内容(1)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2)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3)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4)安全生产培训与教育情况;(5)隐患整改情况;(6)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情况。3.2.5考核结果应用(1)作为企业内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2)作为员工晋升、薪酬调整的参考;(3)对考核不合格的部门或个人进行问责;(4)对考核中发觉的问题进行整改,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第4章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4.1安全生产教育制度4.1.1教育制度建立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教育制度,保证员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知识、技能和意识得到持续提高。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应包括新员工入职安全教育、在职员工定期安全教育、专项安全教育和岗位安全教育等内容。4.1.2教育制度实施(1)新员工入职安全教育:新员工入职时应接受不少于24课时的安全生产教育,包括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2)在职员工定期安全教育:企业应定期组织在职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每年不少于24课时,以保证员工掌握最新的安全生产知识。(3)专项安全教育:针对特定作业环节、设备设施或重大危险源,组织专项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应对突发的能力。(4)岗位安全教育:结合岗位特点,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保证员工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4.2安全生产培训内容与方法4.2.1培训内容(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普及国家和地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提高员工的法制观念。(2)安全生产知识:包括安全基础知识、消防知识、电气安全、机械安全、化学品安全等。(3)安全操作技能:针对不同岗位,培养员工的安全操作技能,降低风险。(4)应急预案:使员工熟悉公司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4.2.2培训方法(1)课堂培训: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系统传授安全生产知识。(2)实操培训: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员工的安全操作技能。(3)情景模拟:模拟现场,提高员工应对突发的能力。(4)在线培训: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学习和考试,方便员工灵活安排学习时间。4.3安全生产培训效果评估4.3.1考试与评估企业应定期组织安全生产考试,对员工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考试形式包括笔试、实操考试、口试等。4.3.2考核指标(1)考试合格率:以考试合格率为主要指标,评估安全生产培训效果。(2)发生率:通过发生率的下降,间接评估安全生产培训效果。(3)员工安全意识: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员工安全意识的提高情况。4.3.3评估结果应用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培训效果评估结果,不断完善培训内容和方法,提高培训质量。对于培训效果不佳的环节,应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保证安全生产培训的有效性。第5章安全生产投入与设备管理5.1安全生产投入制度安全生产投入是保障企业生产安全的基础,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投入制度,保证安全生产所需资金的投入。以下为安全生产投入制度的相关内容:5.1.1安全生产投入原则企业应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遵循以下原则进行安全生产投入:(1)合法性原则: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企业实际情况,保证安全生产投入合法合规;(2)适度性原则:根据企业生产规模、风险程度等因素,合理确定安全生产投入额度;(3)持续性原则: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满足企业长期安全生产需求。5.1.2安全生产投入范围安全生产投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安全生产设施设备购置及更新;(2)安全生产技术改造;(3)安全生产教育培训;(4)安全生产管理及应急救援;(5)劳动保护及职业健康;(6)其他与安全生产相关的事项。5.1.3安全生产投入管理企业应加强安全生产投入的管理,明确投入责任,保证投入资金专款专用。同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投入的审批、使用、监督和评价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5.2设备安全管理设备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为设备安全管理的相关内容:5.2.1设备安全责任制企业应建立健全设备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职责,保证设备安全运行。5.2.2设备选型与采购企业应根据生产需要,选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企业实际情况的设备。在设备采购过程中,应严格把关设备质量,保证设备安全功能。5.2.3设备安装与调试设备安装与调试应遵循以下要求:(1)按照设备生产厂家提供的安装调试说明书进行操作;(2)保证设备安装稳固,满足安全距离要求;(3)对设备进行调试,保证设备运行正常,安全防护设施齐全。5.2.4设备运行与维护企业应制定设备运行与维护规程,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同时加强对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5.2.5设备报废与更新企业应定期对设备进行评估,对达到报废条件的设备及时报废,并更新为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设备。5.3安全防护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企业应加强安全防护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的管理,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5.3.1安全防护设施企业应根据生产需要,设置以下安全防护设施:(1)防护栏、防护网、防护罩等物理隔离设施;(2)安全警示标志、警示线等警示设施;(3)防尘、防毒、防噪等职业病防护设施;(4)其他必要的防护设施。5.3.2个人防护用品企业应为员工提供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监督员工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种类:(1)头部防护:安全帽、防尘帽等;(2)眼部防护:防护眼镜、防尘眼镜等;(3)呼吸防护:防尘口罩、防毒面具等;(4)听力防护:耳塞、耳罩等;(5)手部防护:防护手套、防静电手套等;(6)足部防护:安全鞋、防砸鞋等;(7)身体防护:防护服、防静电服等。企业应定期对安全防护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换,保证其安全功能。同时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第6章作业过程安全管理6.1作业许可制度6.1.1定义与范围作业许可是指企业在进行危险性较大、环境影响因素较多、作业程序复杂的作业活动前,必须依法依规向有关部门申请,取得作业许可证后方可开展作业。作业许可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高危作业及可能影响环境的生产活动。6.1.2作业许可申请与审批企业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作业许可申请与审批流程。作业单位在开展作业前,应提交作业许可申请,明确作业内容、时间、地点、安全措施等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在规定时间内作出批准或驳回的决定。6.1.3作业许可证管理作业许可证是进行高危作业的法定凭证,作业单位应妥善保管,并在作业现场显著位置悬挂。作业结束后,作业单位应及时将作业许可证交回安全管理部门进行归档。6.2高危作业安全管理6.2.1高危作业定义与分类高危作业是指可能引发严重安全、对人员健康和设备设施造成重大损害的作业。企业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高危作业进行分类管理,包括但不限于:高空作业、电气作业、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挖掘作业等。6.2.2高危作业安全措施针对各类高危作业,企业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包括作业前安全培训、现场安全防护、应急预案等。作业单位在开展高危作业前,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措施,保证作业安全。6.2.3高危作业现场监管企业应加强对高危作业现场的监管,保证作业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落实安全措施。现场监管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对现场安全隐患进行及时排查,并有权制止违章作业。6.3作业现场环境与安全标准化6.3.1作业现场环境要求企业应保证作业现场环境满足安全生产要求,包括通风、照明、安全通道、安全警示标识等。同时作业现场应保持清洁、整齐,防止因环境因素引发安全。6.3.2安全标准化建设企业应积极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通过安全标准化建设,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降低安全生产风险。6.3.3安全培训与教育企业应定期组织安全培训与教育,提高员工对作业过程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针对不同岗位和作业环节,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保证员工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理方法。第7章应急预案与处理7.1应急预案的编制与演练7.1.1编制应急预案企业应根据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和可能产生的风险,编制全面、科学、实用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确定可能发生的类型及危害程度;(2)制定应急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和分工;(3)制定应急响应程序和措施;(4)制定应急资源保障措施;(5)制定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和修订计划。7.1.2应急预案的演练企业应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以检验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演练内容包括:(1)检验应急组织机构、职责和分工的合理性;(2)检验应急响应程序和措施的可行性;(3)检验应急资源保障措施的落实情况;(4)提高员工应对突发的应急处置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5)及时发觉并修订应急预案的不足之处。7.2报告与调查处理7.2.1报告发生后,企业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同时按照以下要求进行报告:(1)及时、准确、完整地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情况;(2)报告内容包括:发生时间、地点、类型、伤亡情况、初步原因等;(3)在调查处理过程中,如遇新情况应及时补报。7.2.2调查处理调查处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查明原因,明确责任;(2)制定并落实防范措施;(3)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4)总结教训,加强安全生产管理;(5)公布调查处理结果。7.3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7.3.1原因分析对进行全面、深入的原因分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直接原因:分析发生时的直接原因,如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等;(2)间接原因:分析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如管理不到位、安全意识不强等;(3)演变过程:分析从发生到扩大、失控的过程。7.3.2预防措施根据原因分析,制定以下预防措施:(1)加强安全管理和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2)完善安全设施,提高设备安全功能;(3)制定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减少操作失误;(4)强化隐患排查,及时发觉并整改安全隐患;(5)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的能力。第8章环保管理概述8.1环保管理的重要性环保管理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企业的长远利益及社会责任。加强环保管理,不仅是响应国家环保政策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实现绿色生产、履行环境保护责任的体现。环保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8.1.1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企业环保管理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因环境污染问题而产生的法律风险,保证企业合法合规经营。8.1.2提升企业形象和竞争力加强环保管理,提高企业绿色生产水平,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8.1.3降低环境污染风险环保管理有助于预防和减少环境污染的发生,降低企业环境污染风险。8.1.4节约资源和能源环保管理促使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8.2环保管理的目标和任务8.2.1目标(1)保证企业生产活动符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2)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实现清洁生产;(3)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4)提升员工环保意识,形成全员参与的环保氛围。8.2.2任务(1)建立健全环保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及员工的环保职责;(2)制定并实施环保规划和年度环保计划,保证环保目标的实现;(3)开展环保培训,提高员工环保意识和技能;(4)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保证污染物达标排放;(5)开展环境监测,及时掌握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为环保决策提供依据;(6)强化环保应急管理和处理,降低环境污染风险;(7)加强与社会及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进环保工作。第9章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9.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9.1.1识别范围在本章节中,我们将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进行识别。识别范围包括大气、水、土壤、噪声、固体废物等环境介质。9.1.2识别方法采用现场调查、资料收集、专家咨询等方法,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识别。9.1.3识别内容(1)大气环境影响:排放的废气种类、排放浓度、排放量等;(2)水环境影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种类、废水浓度、废水排放量等;(3)土壤环境影响:固体废物种类、性质、处置方式等;(4)噪声影响: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级、噪声源分布等;(5)其他环境影响:如电磁辐射、生态影响等。9.2环境影响评价9.2.1评价方法根据环境影响识别结果,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企业生产过程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9.2.2评价内容(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分析废气排放对周围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2)水环境影响评价:分析废水排放对地表水、地下水等水资源的影响程度;(3)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分析固体废物处置对土壤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