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手册指南_第1页
企业内部控制手册指南_第2页
企业内部控制手册指南_第3页
企业内部控制手册指南_第4页
企业内部控制手册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内部控制手册指南TOC\o"1-2"\h\u13467第1章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4274451.1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 4149871.2内部控制的目标与原则 4155021.3内部控制的框架与要素 418981第2章组织结构与职责分工 5315982.1组织结构设计 5231922.1.1总体架构 583172.1.2部门设置 5121162.2职责分工与授权 52992.2.1职责分工 6288702.2.2授权 646092.3人力资源管理 6163472.3.1招聘与选拔 673262.3.2培训与发展 6170402.3.3绩效考核与激励 63709第3章风险评估与管理 7230713.1风险识别与评估 7283983.1.1风险识别 7306053.1.2风险评估 7158613.2风险应对策略 7270433.2.1风险规避 7191653.2.2风险降低 760293.2.3风险承担 8186393.2.4风险转移 8301473.3风险管理的组织与实施 8226973.3.1建立风险管理组织 8120053.3.2制定风险管理计划 8150673.3.3实施风险管理措施 922143.3.4监控与改进 912591第4章财务管理控制 933354.1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960344.1.1目标 96224.1.2控制措施 9133984.2资金管理内部控制 9208224.2.1目标 99234.2.2控制措施 9114414.3预算管理内部控制 1078514.3.1目标 10149044.3.2控制措施 1010132第5章采购与付款循环控制 1087495.1采购申请与审批 1087775.1.1采购需求的提出 10272445.1.2采购申请的审批 10123025.1.3采购计划的制定 10242475.1.4采购计划的审批 1017885.2供应商管理 1063025.2.1供应商的选择 1038015.2.2供应商评估与审核 1129335.2.3供应商关系维护 1155425.3采购合同与验收 11238645.3.1采购合同的签订 11249635.3.2采购合同的管理 11233735.3.3物资验收 11212175.3.4验收异议处理 1147325.4付款控制 1184755.4.1付款申请 1129735.4.2付款审批 11196855.4.3付款执行 11314405.4.4付款记录 1132570第6章销售与收款循环控制 11238536.1销售政策与程序 121736.1.1销售政策 1285366.1.2销售程序 1251896.2客户管理 1264986.2.1客户信息管理 1267416.2.2客户信用管理 12104426.3发票开具与收款 13171326.3.1发票管理 13306446.3.2收款管理 1353196.4信用管理 1331870第7章存货与成本控制 13299427.1存货管理 13305617.1.1存货分类 13318947.1.2存货采购 1360857.1.3存货验收与入库 1454417.1.4存货储存与保管 143557.1.5存货盘点 14230827.2成本核算与控制 14223967.2.1成本核算原则 14273967.2.2成本核算方法 14262727.2.3成本控制 1418227.2.4成本分析 1425297.3生产过程控制 14149367.3.1生产计划管理 1436827.3.2生产工艺控制 14294147.3.3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14124537.3.4生产安全与环保 15199597.3.5生产效率提高 1526886第8章信息系统控制 1568378.1信息系统管理框架 15105628.1.1目标与原则 15200358.1.2组织结构 15314808.1.3管理流程 15144938.1.4风险管理 15121748.1.5内部审计 1524428.2IT一般控制 1550878.2.1IT基础设施 15281538.2.2访问控制 15283048.2.3数据备份与恢复 1644888.2.4灾难恢复计划 1615568.2.5IT运维管理 16279128.3应用系统控制 1650118.3.1应用系统开发 16210378.3.2应用系统变更 16292738.3.3应用系统运维 16260748.3.4应用系统接口 1660108.3.5应用系统安全 161441第9章合同管理与法律风险控制 16316889.1合同签订与履行 16149609.1.1合同签订流程 16128839.1.2合同履行管理 16106309.2合同变更与解除 17307299.2.1合同变更 17159039.2.2合同解除 17115679.3法律风险防范与应对 17229099.3.1法律风险识别 17286169.3.2法律风险防范 1710779.3.3法律风险应对 171584第10章内部控制评价与改进 181303510.1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与流程 1887010.1.1评价方法 1847910.1.2评价流程 18688310.2内部控制缺陷认定与整改 18972510.2.1缺陷认定 18203110.2.2整改措施 18186610.3持续改进与优化内部控制体系 19第1章企业内部控制概述1.1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程序和措施,对企业的各项活动进行有效监督、控制和调整的一系列活动。内部控制旨在合理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规的遵循性,以及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1.2内部控制的目标与原则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如下:(1)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2)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3)促进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的提高。(4)保证企业遵循法律法规的要求。内部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涵盖企业所有的业务活动和内部管理环节。(2)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重点关注对企业经营产生重大影响的业务活动和风险环节。(3)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在各个部门和岗位之间建立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机制。(4)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性质、管理模式和风险状况相适应。(5)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在保证有效性的前提下,力求降低成本,提高效益。1.3内部控制的框架与要素内部控制的框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要素:(1)控制环境:包括企业的治理结构、组织结构、责权分配、人力资源政策和企业文化等,为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提供有力保障。(2)风险评估:企业应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对各类内外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应对。(3)控制活动: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4)信息与沟通:企业应建立高效的信息系统,保证信息的及时、准确、完整传递,同时加强内部沟通,促进协同效应。(5)监督与评价:企业应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持续监督和定期评价,发觉不足之处及时改进,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第2章组织结构与职责分工2.1组织结构设计组织结构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其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组织结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性原则:保证组织结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要求。(2)完整性原则:保证组织结构涵盖企业所有业务和管理活动,避免管理盲区。(3)适应性原则: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外部环境变化,适时调整组织结构。(4)高效性原则:提高组织运行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保证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2.1.1总体架构企业应根据业务特点、规模和管理需要,设计合适的组织架构。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层级:(1)决策层:负责企业战略规划、经营决策等重大事项。(2)管理层:负责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3)执行层:负责具体业务操作和任务执行。(4)监督层:负责对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监督和检查。2.1.2部门设置企业应根据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需要,设置相应的部门,明确各部门职责。部门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功能齐全原则:保证企业各项业务活动有相应的部门负责。(2)权责明确原则: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避免职责交叉和空白。(3)协调一致原则: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组织运行效率。2.2职责分工与授权职责分工与授权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合理的职责分工和授权有助于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防范风险。2.2.1职责分工职责分工应遵循以下原则:(1)相互独立原则:保证各部门和岗位职责相互独立,避免利益冲突。(2)相互制衡原则:通过职责分工,使各部门和岗位相互监督、相互制约。(3)合理分配原则:根据员工能力和业务需要,合理分配工作任务。2.2.2授权授权应遵循以下原则:(1)适度原则:根据员工职责和能力,适度授权,避免过度授权或授权不足。(2)明确原则:授权内容应明确具体,避免模糊不清。(3)可控原则:保证授权行为在可控范围内,防止滥用职权。2.3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2.3.1招聘与选拔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招聘与选拔制度,保证招聘到具备相应能力和素质的员工。(1)制定招聘计划: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需求,制定招聘计划。(2)发布招聘信息:公开、公平、公正地发布招聘信息。(3)选拔与录用:通过选拔环节,评估应聘者能力,择优录用。2.3.2培训与发展企业应重视员工培训与发展,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为内部控制提供人才保障。(1)制定培训计划:根据员工职责和发展需求,制定培训计划。(2)实施培训:开展多样化培训,提高员工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3)评估培训效果: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持续优化培训内容和方法。2.3.3绩效考核与激励企业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1)制定考核指标:根据企业目标和岗位职责,制定合理、可量化的考核指标。(2)实施考核:定期进行绩效考核,保证考核结果公正、公平。(3)激励与奖惩:根据考核结果,实施激励与奖惩,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第3章风险评估与管理3.1风险识别与评估3.1.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企业内部控制的第一步,旨在全面、系统地识别企业面临的各种内部和外部风险。企业应通过以下途径进行风险识别:(1)收集与企业运营相关的内外部信息;(2)分析企业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法律法规等可能导致风险的环节;(3)利用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现场观察等方法,广泛收集风险信息;(4)总结历史风险事件,提炼风险类型和成因。3.1.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已识别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发生可能性进行评估的过程。企业应采取以下方法进行风险评估:(1)建立风险评估标准,包括风险严重程度、发生可能性、影响范围等;(2)利用定性、定量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估;(3)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确定风险优先级,关注对企业目标实现影响较大的风险;(4)定期开展风险评估,保证企业对风险的认识和应对措施持续更新。3.2风险应对策略3.2.1风险规避针对高风险且难以控制的事件,企业应采取风险规避策略,避免风险对企业造成损失。具体措施包括:(1)调整业务策略,退出高风险业务领域;(2)加强合规管理,保证企业行为符合法律法规要求;(3)建立健全内部审批制度,对高风险事项进行严格审查。3.2.2风险降低针对中等风险或可控制的风险,企业应采取风险降低策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具体措施包括:(1)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风险暴露;(2)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3)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觉并处理潜在风险。3.2.3风险承担针对低风险或对企业目标实现影响较小的风险,企业可以选择风险承担策略。具体措施包括:(1)制定风险应对预案,保证在风险发生时能够及时应对;(2)合理配置资源,保证企业具备承担风险的能力;(3)建立风险分担机制,与合作伙伴共同承担风险。3.2.4风险转移针对特定风险,企业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签订合同等方式,将风险转移给第三方。具体措施包括:(1)选择合适的保险产品,为企业提供风险保障;(2)在合同中明确风险转移条款,保证企业在风险发生时能够得到补偿;(3)加强对风险转移方的评估,保证其具备足够的承担能力。3.3风险管理的组织与实施3.3.1建立风险管理组织企业应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明确风险管理职责,具体包括:(1)设立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企业风险管理工作;(2)明确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保证其能够独立、有效地开展风险管理工作;(3)建立风险管理团队,吸纳具有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的员工参与风险管理。3.3.2制定风险管理计划企业应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明确风险管理目标、范围、方法、时间表等。具体内容包括:(1)明确风险管理目标,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2)确定风险管理范围,覆盖企业所有业务领域;(3)选择适当的风险管理方法,保证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4)制定风险管理时间表,保证风险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3.3.3实施风险管理措施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和风险应对策略,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具体包括:(1)制定风险应对措施,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间;(2)加强对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保证措施落实到位;(3)定期跟踪风险管理工作的进展,对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4)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提高风险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3.3.4监控与改进企业应持续对风险管理效果进行监控,不断改进风险管理措施,具体包括:(1)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定期评估风险应对措施的有效性;(2)对风险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3)加强内部沟通与协作,提高风险管理工作的协同效应;(4)定期向管理层报告风险管理情况,为决策提供依据。第4章财务管理控制4.1财务报告内部控制4.1.1目标保证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为企业管理层、投资者及监管部门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4.1.2控制措施(1)制定统一的财务报告编制规范和流程;(2)建立财务报告审核制度,保证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3)定期进行财务分析,评估企业经营状况,为决策提供依据;(4)加强财务报告的披露管理,保证及时、公平地披露财务信息;(5)建立财务报告的档案管理制度,保证报告的归档和保存。4.2资金管理内部控制4.2.1目标保证资金安全、合规、高效地运作,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4.2.2控制措施(1)制定明确的资金管理政策和流程,保证资金运作的合规性;(2)建立资金预算管理制度,对资金支出进行有效控制;(3)实施资金集中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4)加强对银行账户和银行存款的管理,保证资金安全;(5)建立资金风险预警机制,防范资金风险。4.3预算管理内部控制4.3.1目标通过预算管理,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4.3.2控制措施(1)制定预算管理制度,明确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和考核等环节的要求;(2)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保证预算的全面、深入和细致;(3)加强预算执行监控,及时分析预算执行情况,采取有效措施;(4)建立预算调整机制,以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5)实施预算考核,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第5章采购与付款循环控制5.1采购申请与审批5.1.1采购需求的提出企业内部各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向采购部门提出采购申请。申请内容应详细说明所需物品的名称、规格、数量、质量要求、用途及预计采购时间等。5.1.2采购申请的审批采购部门收到申请后,应进行初步审核,确认采购需求的合理性、必要性及可行性。对于符合条件的采购申请,提交给具有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进行审批。5.1.3采购计划的制定根据审批通过的采购申请,采购部门应制定详细的采购计划,包括采购时间、采购方式、预算控制等。5.1.4采购计划的审批采购计划制定完成后,应提交给具有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进行审批。5.2供应商管理5.2.1供应商的选择采购部门应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从质量、价格、交货时间、售后服务等多方面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选择合适的供应商。5.2.2供应商评估与审核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审核,保证供应商持续满足企业采购需求。对不符合要求的供应商,应及时调整或淘汰。5.2.3供应商关系维护与优质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互利共赢。5.3采购合同与验收5.3.1采购合同的签订采购部门与供应商就采购物品的价格、质量、交货时间等条款达成一致后,签订正式的采购合同。5.3.2采购合同的管理采购合同应统一编号、归档管理,保证合同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5.3.3物资验收采购物品到达企业后,由采购部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数量、质量、规格等,保证采购物品符合合同要求。5.3.4验收异议处理如验收过程中发觉问题,应及时与供应商沟通,协商解决。5.4付款控制5.4.1付款申请采购部门根据合同约定,向财务部门提交付款申请。5.4.2付款审批财务部门对付款申请进行审核,保证付款金额、付款条件等符合合同约定。5.4.3付款执行财务部门根据审批通过的付款申请,按时足额支付给供应商。5.4.4付款记录财务部门应详细记录付款信息,包括付款金额、付款日期、付款方式等,以便于查询和核对。第6章销售与收款循环控制6.1销售政策与程序6.1.1销售政策企业应制定明确的销售政策,保证销售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及企业战略目标。销售政策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销售目标及市场定位;(2)产品定价策略;(3)销售区域划分;(4)客户分类及相应销售策略;(5)销售合同签订及管理;(6)售后服务政策。6.1.2销售程序销售程序包括销售订单管理、库存管理、发货与配送等环节。具体要求如下:(1)销售订单管理:保证销售订单准确、完整,并对订单进行有效跟踪;(2)库存管理:合理控制库存,保证产品供应及时,降低库存成本;(3)发货与配送:保证产品按时、准确送达客户,提高客户满意度。6.2客户管理6.2.1客户信息管理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以下内容:(1)客户基本信息收集与更新;(2)客户信用评估及等级划分;(3)客户关系维护及客户满意度调查;(4)客户投诉处理。6.2.2客户信用管理企业应建立客户信用管理制度,对客户信用进行有效控制,降低坏账风险。具体措施如下:(1)制定客户信用评估标准;(2)实施客户信用审批流程;(3)定期对客户信用情况进行跟踪与评估;(4)建立逾期账款催收机制。6.3发票开具与收款6.3.1发票管理企业应遵循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加强发票管理,保证发票真实、合法。具体要求如下:(1)建立发票领用、保管、使用、作废等管理制度;(2)严格执行发票开具规定,保证发票信息准确、完整;(3)定期对发票使用情况进行检查,防止发票丢失、被盗用。6.3.2收款管理企业应加强收款管理,保证及时、准确地收取销售款项。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销售收款流程,明确收款责任;(2)定期对客户应收账款进行核对,保证账款一致;(3)制定逾期账款催收政策,降低坏账风险;(4)建立销售收入与应收账款的分析与报告制度。6.4信用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信用管理体系,对销售与收款过程中的信用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具体措施如下:(1)制定信用政策,明确信用期限、信用额度等;(2)建立客户信用评估与监控机制;(3)实施信用审批流程,严格控制信用风险;(4)定期对信用政策进行评估与调整,以适应市场变化。第7章存货与成本控制7.1存货管理7.1.1存货分类存货按照其性质、用途和存放地点,可分为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成品、辅助材料及低值易耗品等。企业应对各类存货实施有效的分类管理。7.1.2存货采购企业应建立健全存货采购制度,明确采购权限、程序和责任。采购部门应根据生产计划、库存情况和市场需求,合理制定采购计划,保证存货质量、价格和交货期的合理性。7.1.3存货验收与入库企业应建立存货验收制度,保证存货质量符合规定标准。验收合格的存货应及时办理入库手续,分类存放,并做好标识。7.1.4存货储存与保管企业应制定合理的存货储存与保管制度,保证存货安全、完整。存货应按照规定存放,防止损坏、变质、丢失等情况发生。7.1.5存货盘点企业应定期进行存货盘点,保证存货账实相符。存货盘点结果应及时处理,分析差异原因,采取相应措施。7.2成本核算与控制7.2.1成本核算原则企业应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一致性原则、实际成本原则等,进行成本核算。7.2.2成本核算方法企业应根据自身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选择适当的成本核算方法,如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7.2.3成本控制企业应建立成本控制制度,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通过预算管理、标准成本法等方法,分析成本差异,采取措施降低成本。7.2.4成本分析企业应定期进行成本分析,了解成本变动情况,为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依据。7.3生产过程控制7.3.1生产计划管理企业应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保证生产任务有序进行。生产计划应包括产品品种、产量、质量、交货期等方面的内容。7.3.2生产工艺控制企业应加强生产工艺控制,保证产品质量。对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实施严格监控,保证生产过程符合规定要求。7.3.3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企业应建立健全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系统,通过质量计划、质量检验、质量改进等手段,提高产品质量。7.3.4生产安全与环保企业应加强生产安全管理,防止生产的发生。同时严格执行环保法规,保护生态环境。7.3.5生产效率提高企业应不断优化生产组织、提高设备利用率,通过技术创新、管理改进等手段,提高生产效率。第8章信息系统控制8.1信息系统管理框架8.1.1目标与原则本节阐述企业信息系统管理框架的目标与原则,旨在保证信息系统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合规性。8.1.2组织结构介绍企业信息系统管理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职责,保证信息系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8.1.3管理流程详细描述信息系统管理的关键流程,包括规划、实施、监控、评估和改进等环节。8.1.4风险管理分析信息系统面临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降低风险对企业运营的影响。8.1.5内部审计阐述内部审计在信息系统管理中的作用,保证信息系统控制措施的有效性。8.2IT一般控制8.2.1IT基础设施介绍企业IT基础设施的构成,包括硬件、软件、网络等,保证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8.2.2访问控制阐述企业对信息系统访问权限的管理,包括用户身份验证、权限分配和访问审计等。8.2.3数据备份与恢复明确数据备份的策略和流程,保证重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8.2.4灾难恢复计划制定灾难恢复计划,降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对企业运营的影响。8.2.5IT运维管理介绍企业IT运维管理的措施,保证信息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8.3应用系统控制8.3.1应用系统开发阐述企业应用系统开发的管理流程,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上线等环节。8.3.2应用系统变更明确应用系统变更的审批流程和操作规范,保证变更的合规性和安全性。8.3.3应用系统运维介绍企业应用系统运维的措施,包括系统监控、功能优化、故障处理等。8.3.4应用系统接口分析企业应用系统与其他系统接口的控制要求,保证数据交换的准确性和安全性。8.3.5应用系统安全阐述应用系统安全的管理措施,包括安全策略、漏洞防护、病毒防范等。第9章合同管理与法律风险控制9.1合同签订与履行9.1.1合同签订流程确定合同类型及适用法律;草拟合同条款,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审核合同草案,保证合法、合规;双方协商一致,签署合同;按照公司规定,对合同进行审批、盖章等手续。9.1.2合同履行管理建立合同履行跟踪制度,保证合同执行进度;定期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评估,发觉问题及时处理;建立合同履行档案,保存相关文件资料;遵循合同约定,保证合同履行过程中合规、合法。9.2合同变更与解除9.2.1合同变更评估变更原因及影响,必要时进行法律咨询;按照公司规定,履行合同变更审批程序;保证变更内容明确、合理,避免产生歧义;双方达成一致,签署变更协议。9.2.2合同解除依据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评估合同解除条件;履行合同解除审批程序,保证合法合规;与对方协商一致,签订解除协议;处理合同解除后的相关事宜,如退款、赔偿等。9.3法律风险防范与应对9.3.1法律风险识别分析公司业务活动,识别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